博碩士論文 91121006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4 、訪客IP:18.226.150.175
姓名 楊欣樺(Hsin-Hwa Y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王心齋思想之形成及其發展
相關論文
★ 莊子<逍遙遊>篇中的寓言本旨和現代意義★ 王通經世思想之研究
★ 王船山《讀四書大全說》之孟學研究★ 黃梨洲思想與明清之際儒學焦點的轉移
★ 五峰思想研究★ 從工夫論看羅近溪思想之特色
★ 朱子對北宋四子的理解與詮釋★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經》之研究
★ 陳確人性論研究★ 聶雙江歸寂思想研究
★ 李翱思想研究★ 莊子應世思想研究
★ 宋明儒「以心著性」之哲學意義研究★ 陳白沙自得之學研究
★ 劉蕺山的氣論研究★ 郭象《莊子注》的思想體系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論文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王心齋思想之形成及其發展,希望透過對其學術思想的探討,釐清陽明之學、心齋思想及其後學(包括王東崖、王一菴、羅近溪)之關係,欲藉由學派淵源之探討,明析心齋思想之意涵,及其學說之發展,探究心齋於心學上之定位,並針對心齋思想對陽明學說的承繼,及其開創作一客觀評價。希望經由此一論述過程,以還原心齋思想之原貌,進而重估泰州學派之價值及意義。
茲概述本文各章之大意於下:
第一章:於第一章緒論中,將介紹本文之研究動機、研究方法及就既有之研究做整理及分析之工作。
第二章:王心齋的的家世與成長背景,對其思想之形成有著極大的影響,故本章節主要在談心齋的家世背景及其思想的形成,以明其思想嬗遞之軌跡,並點出其學之獨特傾向,以為探究心齋思想的承繼及發展鋪路。
第三章:針對心齋思想對陽明學說的承繼及轉化做一理論說明,在內容上,首先談及陽明的「良知理論」及「樂是心之本體」,進而論述心齋的「良知現成」說與「百姓日用之學」,並就「淮南格物論」、「安身論」及「樂學思想」之意涵進行探究,藉此說明心齋思想的特色。
第四章:心齋以陽明「良知」之學為基礎,進而發展出「百姓日用之學」,及「淮南格物」等思想,經門人的傳播發展,自成一家。本章以心齋思想之開展為主,共分為五節,析論心齋思想在泰州學派的發展。
第五章:結論,本章以心齋思想的特色與意義作為研究重點,分為心齋思想之特色及在王學中的地位、心齋學說之限制、心齋學說彰顯之意義及其影響三方面進行討論,以期釐清心齋思想在王學中的地位,及其學術價值,嘗試從前述的研究過程中,提出一個較為持平的看法。
關鍵字(中) ★ 王心齋
★ 王艮
★ 泰州學派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 目 次 】
摘要………………………………………………………………………………….Ⅰ
目次………………………………………………………………………………….Ⅲ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4
第三節 前人研究回顧………………………………………………………..7
第四節 研究步驟…………………………………………………………….12
第二章 心齋之家世、生平及其思想之形成……………………………………15
第一節 心齋家世背景……………………………………………………..15
第二節 心齋成學歷程……………………………………………………..17
一、 自學自悟時期………………………………………………………17
二、 師事陽明時期……………………………………………………..22
三、 獨立講學時期………………………………………………………27
第三章 心齋之思想內涵及其對陽明的承繼與開創……………………………31
第一節 心齋之思想內涵及其對陽明的承繼……………………………..32
一、 陽明:致良知教及其特色――良知本體及其實踐之功夫……..32
二、 陽明:「樂」是心之本體………………………………………….35
三、 心齋思想對陽明¬¬的承繼……………………………………………37
第二節 心齋思想之開創……………………………………………………44
一、淮南格物論………………………………………………………..44
二、安身論………………………………………………………………55
三、重視師道講學……………………………………………………..66
四、孝道思想……………………………………………………………71
第三節 心齋之思想與陽明之異同………………………………………..75
一、心齋之本體體證及工夫與陽明之異同……………………………75
二、心齋格物論及安身論之開展………………………………………78
第四節 小 結……………………………………………………………..81
第四章 心齋思想的開展—心齋思想與泰州學派……………………………….85
第一節 王東崖之生平及其思想…………………………………………….85
一、王東崖的生平……………………………………………………….86
二、王東崖學說思想要旨……………………………………………….87
第二節 王一菴的主意說…………………………………………………….96
一、王一菴的生平及其思想…………………………………………….97
二、宗守師門─「淮南格物」之旨…………………………………….98
三、「意為心之主」……………………………………………………..102
第三節 羅近溪赤子良心之學…………………………………………….106
一、從百姓日用之處顯「道」…………………………………………..108
二、由「孝、弟、慈」以入聖…………………………………………..113
三、格物說………………………………………………………………..118
第四節 小 結…………………………………………………………….122
第五章 結 論………………………………………………………………….124
第一節 心齋思想之特色及其定位………………………………………..124
一、由黃宗羲對「泰州學派」之分判,看心齋思想之特色………..124
二、心齋思想於王學中之地位………………………………………..126
三、「人人君子,比屋可封」的大成之學…………………………….131
第二節 心齋學說之限制…………………………………………………..134
第三節 心齋思想之現代意義……………………………………………..137
第四節 總 結…………………………………………………………….140
參考書目…………………………………………………………………………..143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 古籍原典
王 艮:《重刻心齋先生語錄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一○冊,明萬曆二十九年鈔本 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5年9月初版一刷
王 艮:《重鐫心齋王先生全集》,明萬曆間刊 崇禎至清嘉慶間修補本,國立國家圖書館館藏微捲
王 艮:《近世漢籍叢刊,王心齋全集》岡田武彥、荒木見悟主編,中文出版社出版,台北:廣文書局據日本嘉永元年和刻本影印。
王 艮:《心齋約言》,叢書集成合編據學海類編本排印初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91年北京第一版
王陽明:《陽明全書》,中華書局,1985,四部備要本。
王陽明:《王陽明全書》吳光、錢明、董平、姚延福編校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年12月第一版 1997年8月。
王陽明:《王陽明傳習錄及大學問》,台北:黎明文化事業,1986年十一月初版
王 襞:《新鑄東崖先生遺集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一四六冊,明萬曆間刊 明崇禎至清嘉慶間遞修本 臺南: 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7年6月初版一刷
王 棟:《一庵先生遺集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一○冊,明萬曆二十九年鈔本 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5年9月初版一刷
朱 熹:《四書章句集註》,台北,鵝湖出版社,1984年9月初版
李 贄:《焚書》,台北,漢京出版社1984年
李 贄:《續焚書》,台北,漢京出版社1984年
程灝、程頤:《二程集》,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3月25日。
黃宗羲:《黃宗羲全集》(三)─(六)宋元學案、(七)─(八)明儒學案(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初版)
劉宗周撰、戴璉璋、吳光主編、鍾彩鈞編審:《劉宗周全集》(臺北:中研院文哲所,1996年6月初版)
羅近溪:《近溪子明道錄》,台北:廣文書局,1975年。
羅近溪:《盱壇直詮》,台北:廣文書局,1996年3月四版。
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六月第四次印刷。
何晏集解、邢昺疏:《論語注疏》 重栞宋本十三經注疏 台北:藝文印書館 1997年8月初版十三刷
邢昺注疏 :《孝經注疏》 重栞宋本十三經注疏 台北:藝文印書館 1997年8月初版十三刷
趙岐注、孫奭疏 :《孟子注疏》 重栞宋本十三經注疏 台北:藝文印書館 1997年8月初版十三刷
周右修、蔡復午等纂 :《東臺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 據清嘉慶22年刊本影印 1970年臺一版
岡田武彥主編:《周張全書》。台北:廣文書局,1979年
郭慶藩編 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1993年3月初版2刷
陳獻章:《白沙子全集》 乾隆辛卯重鐫 碧玉樓藏版 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1974年9月臺初版
陳壽昌輯:《南華真經正義》,台北:新天地書局印行,1977年7月
孫奇逢:《理學宗傳》山東省:山東友誼書社,1989年
顧憲成:《小心齋札記》,台北:廣文書局,1975年4月
國立政治大學中研所主編《易傳》,台灣:學生書局,1983年9月4日。
二、 專著
(除會議論文外,餘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王邦雄、曾昭旭、楊祖漢:《論語義理疏解》,台北:鵝湖出版社,1998年10月
七版。
王邦雄、曾昭旭、楊祖漢:《孟子義理疏解》,台北:鵝湖出版社,1995年4月
五版。
王邦雄、楊祖漢、岑溢成、高柏園:《中國哲學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8年元月初版二刷。
牟宗三:《生命的學問》,台北:三民1970年9月出版,1977年6月再版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台北:學生書局,1963年6月臺初版、1974年8月再版、1994年8月再版八刷。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一),台北:正中書局,1968年5月臺初版,1999年8月臺初版第十一次印行。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二),台北:正中書局,1968年10月臺初版,1999年3月臺初版第十一次印行。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三),台北:正中書局,1969年6月臺初版,1995年12月第十一次印行。
牟宗三:《現象與物自身》,台北:學生書局,1980年。
牟宗三撰:《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12月初版4刷。
牟宗三:《人文講習錄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1996年2月初版
牟宗三:《圓善論》,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1996年4月初版2刷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1997年8月修訂8版
牟宗三:《佛性與般若》 ,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1997年5月修訂版6刷
牟宗三:《從陸象山到劉蕺山》,台北:學生書局,2000年五月再版。
牟宗三譯註《康德的道德哲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0年5月再版四刷。
牟宗三先生〈陸王一系之心性之學〉,台灣:聯經書局,2003年7月。
岑溢成:《大學義理疏解》,台北:鵝湖出版社,1997年3月再版。
岑溢成:《中庸義理疏解》,台北:鵝湖出版社,1997年3月六版。
吳 震:《陽明後學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第1刷。
吳 震:《王陽明著述選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年4月第1版第1刷。
吳 震:《明代知識界講學活動系年1522-1602》,上海:學林出版社,2003年9月初版。
岡田武彥著,吴光、錢明、屠承先譯:《王陽明與明末儒學》,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2000年5月初版。
林安弘:《儒家孝道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11月初版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1年9月第一版
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2月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6月全集校定版。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9月全集校定版。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9月全集校定版、1993年2月全集校定版第二刷。
侯外盧、邱漢生、張啟之主編《宋明理學史》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年6月1版。
容肇祖:《明代思想史》,台北:開明書局,1973年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下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44年4月增訂初版、1993年4月增訂臺一版第一次印刷、1999年11月增訂臺一版第四次印刷。
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台北:里仁書局,2000年3月30日初版六刷
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台北:里仁書局,1996年1月11日初版五刷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里仁書局,2000年8月
陳 來:《有無之境》,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2月第1版第3刷。
陳 來:《宋明理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3月初版
陳 來:《朱子哲學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9月初版
郭志峰:《王學與晚明的師道復興運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1 月初版
嵇文甫:《左派王學》,收於《民國叢書》(第二編),上海:上海書店。
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論》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
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論》,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3月出版。
張立文:《宋明理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第1刷。
張祥浩:《王守仁評傳》,南京:江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2月初版。
張學智:《明代哲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2刷。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1981年2月初版、1998年2月九版。
曾昭旭《孔子和他的追隨者》,台北:漢光書局,1993年7月。
彭國翔:《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中晚明的陽明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3年6月初版
楊祖漢:《儒學與康德的道德哲學》,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3月初版。
楊祖漢:《當代儒學思辨錄》,台北:鵝湖出版社,1998年11月初版
楊祖漢:《儒家的心學傳統》,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楊天石:《泰州學派》,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10月初版。
楊國榮《王學通論―從王陽明到熊十力》,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9月初版
詹海雲:《清初學術論文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3月初版
劉述先:《儒家思想開拓的嘗試》,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7月初版
劉錦賢:《儒家保身觀與成德之教》,台北:樂學書局 2003年1月初版
熊十力:《讀經示要》,台北:明文書局 1984年7月初版
蔡仁厚:《孔孟荀哲學》,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1999年9月初版5刷
蔡仁厚:《儒家心性之學論要》,台北:文津出版社,1980年7月。
蔡仁厚:《孔孟荀哲學》,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1999年9月初版5刷
蔡仁厚:《王陽明哲學》,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8月4版
蔡仁厚:《宋明理學》,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1995年8月初版七刷
潘富恩、徐洪興主編:《中國理學》〈第一卷〉至〈第四卷〉上海:東方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第1刷。
錢 穆:《宋明理學概述臺北》,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1996年9月修訂版5刷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局,1987年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七)》,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0年
錢穆:《學術思想遺稿》,台北:藍臺出版社,2000年12月
錢 明:《陽明學說的形成與發展》,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初版。
鍾彩鈞:《王陽明思想之進展》,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10月初版。
.龔 杰:《王艮評傳》,南京:江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初版。
三、 學位論文
陳麗文:《王心齋思想與泰州學派》,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95年6月。
曾光正:《不離俗而證真-泰州學派倫理觀的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97年6月。
葉守桓:《王艮思想及其對王學的承繼與轉化》,逢甲大學碩士論文,1997年6月。
黃文樹:《泰州學派教育思想之研究》,高雄師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1月。
蕭裕民:《樂的智慧—王陽明「樂思想研究」》,清華大學碩士論文,1999年6月。
藍蕙瑜:《百姓日用與聖人之道-羅近溪哲學思想》,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四、 期刊論文
方祖猷:〈評王艮的哲學思想〉,《浙江學刊》,1981年2月,頁51-54。
方祖猷:〈論淮南三王:王艮、王襞、王棟---兼論泰州學派的分化〉,《江海學刊》,1990年,第六期,頁114-118。
吳汝鈞:〈王陽明的良知觀念及其工夫論〉,《哲學與文化》,1990年,頁1484-1495。
吳 震:〈王艮與王畿合論〉,《浙江學刊》,1986年,第四期,頁109-115。
朱書萱:〈王心齋格物思想評述〉,《語文學報》第五期,1998年12月,頁195-217。
朱美蓮:〈陽明之格物說〉,《孔孟月刊》第二十六卷、第十二期,1999年,頁39-42。
余姒倩:〈論王心齋所理解的心體〉,《第一屆青年儒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2003年9月,頁234-243。
岑溢成:〈王心齋安身論今詮〉,《鵝湖學誌》第十四期,1995年6月,頁59-82。
曾昭旭:〈曾點的清明境界與孔子的文化理想〉,《鵝湖學誌》 第4卷第1期 1978年7月15日 頁11-13
黃文樹:〈簡述史家對泰州學派之研究〉,《 孔孟月刊 》第36卷第2期 1997年10月28日 頁39-41
陳郁夫:〈心齋學評述〉,《東吳中文學報》第二期,1996年5月,39-54。
陳增輝:〈何心隱的倫理思想〉,《孔孟月刊》第三十二卷、第三期,頁26-29。
黃文樹:〈泰州學派人物的特徵〉,《鵝湖學誌》第二十期,1998年6月,頁133-178。
張 璉:〈論王艮思想中知識份子的社會定位〉,《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第三
十三期,2001年6月,頁163-181。
張 璉:〈從流行價值論王艮思想中知識份子的社會定位〉,《東華人文學報》第
四期,2002年7月,頁1-30。
張克偉:〈王東崖理學思想初探〉,《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27卷第1期(1998年3月) 頁116-119
張克偉:〈王東崖理學思想初探〉,《商丘師專學報》第15卷第1期(1999年2月) 頁48-52
張克偉:〈泰州王門巨擘──王一菴哲學抉微〉,《南昌大學學報》第27卷第2期(1996年6月) 頁30-36
陳郁夫:〈心齋學述評〉《東吳中文學報 》第2期 1996年5月 頁39-54
楊祖漢:〈從王學的流弊看康德道德哲學作為居間型態的意義〉,2004年12月,台北:《鵝湖學誌》第三十三期,頁189。
楊祖漢:<王龍溪對王陽明良知說的繼承與發展>,《鵝湖學誌》第十一期,1993年12月。
楊國榮:〈從現成良知看王學的衍化〉,《哲學與文化》,1990年,頁595-604。
楊國榮:〈從王陽明到劉宗周—志知之辯的歷史演進〉,《孔孟月刊》第二十九卷、第十一期,頁19-27。
錢 明:〈陽明學派分化的思想基礎〉,《浙江學刊》,1986年,第四期,頁102-108。
錢 明:〈王學主意說論要〉,《浙江學刊》,1989年,頁51-57。
指導教授 楊祖漢(Cho-Hon Yang) 審核日期 2005-7-1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