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112500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5 、訪客IP:3.145.151.141
姓名 李偉松(Wei-Sung Lee)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蔣經國與救國團之研究(1969-1988)
(Research of Chang-Ching Kuo and ChinaYouth corps(1969-1988).)
相關論文
★ 陸軍第一士官學校教育之研究—以常備士官班為例(1965-1985年)★ 李國鼎與台灣產業經濟
★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研究★ 中共經濟特區之研究(1980-1992)
★ 中共十一大及其後續發展之研究★ 毛澤東人口政策之研究
★ 毛澤東時期陳雲角色之研究★ 華國鋒之研究
★ 抗戰前期廖承志與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之研究(1938-1941)★ 張聞天與中共早期黨內鬥爭之研究(1925-1945)
★ 中共建國初期治理西藏之研究(1949-1959)★ 王稼祥與中共早期黨內鬥爭(1931-1945)
★ 中共治理新疆與生產建設兵團前期發展之研究(1949-1966)★ 「文革」時期樣板戲之研究
★ 「農業學大寨」運動之研究(1964-1980)★ 中共建國初期的「東北王」-高崗的崛起與沒落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蔣經國與救國團之研究(1969-1988)
研 究 生:李偉松 指導教授:齊茂吉 博士
國立中央大學 歷史研究所碩士班
摘 要
本文除了緒論與結論外共分為四章。第二章以回溯救國團淵源,討論蔣經國留俄時期加入共青團的學習,以及蔣經國回國之後在江西成立的三民主義青年團的支部,利用三青團來培訓自己嫡系的幹部,並利用自己留俄時期所接受的訓練方式,企圖來改造當時國民黨的內部結構,以及日後來台影響到對救國團的組織及訓練,但由於救國團與三青團兩者之間成立的目的,及本身的性質有所不同,是故筆者在第一章第三節的部分將會做一個完整的比較,以作為區界和彼此之間的關聯與淵源性的交代。
第三章則探討蔣經國如何利用救國團來組織、動員進一步再控制青年學生使得救國團成為一個蔣經國在台灣動員社會力量的機制,再進一步的分析救國團發掘人才加入救國團的方式及對象;蔣經國挖掘青年人才的對象及方法有二,第一利用救國團掌握青年知識份子的系統來挖掘學校李優秀的青年人才;第二從地方上優秀的幹部加以拔擢,來提拔地方上優秀的社會青年
第四章以團入黨的改造。這一章的重心放在蔣經國如何利用救國團這個機制,來作為改造國民黨內部結構的基礎。首先以李煥、潘振球為例,此二人皆為蔣經國在贛南時期三青團與重慶時期中央幹校的重要幹部,蔣經國刻意將此二人先後安插入救國團擔任主任或副主任的工作,以便加強對救國團的控制;此外蔣經國的遠親宋時選,也被安排進入救國團擔任主任的工作。因此,我們可以知道蔣經國刻意安排自己親信的幹部加入救國團,可以看出蔣經國對救國團重視的程度。其次,在論述蔣經國利用救國團來培養自己的核心幹部,先利用救國團吸納青年人才加入,之後在從中挑選優秀的幹部進入國民黨歷練,之後在安排進入政界發展。最後,說明蔣經國利用這些從地方上拔擢出來的社會青年和從學校中發掘出來的學校青年,投入政界,加入國民黨。利用這些青年給社會大眾,一種清新、有朝氣的社會印象,來取代國民黨內部舊有的官僚氣息的負面印象,以達到以團入黨的改造目的,鞏固國民黨在台灣政權的基礎。
第五章介紹救國團的歷史影響。從三面來分析他對當時的影響,首先是對政治上的影響,救國團幫助蔣經國在台灣建立起自己的嫡系人馬,來改造舊有的國民黨內部結構並掃除在大陸時期的黨內派系,方便其對台灣政治及社會的掌控,及其對國家領導權的穩固。
其次,在社會上救國團除了提供青年們參與強身建體的戶外活動之外,也使得蔣經國除了掌握台灣的黨、政、軍、特之外,更深入了台灣社會的基層,奠定其動員社會基層的力量。最後,救國團成立之後,開始走入校園,以軍訓教育培養青年學生三民主義的素養,鍛鍊個人的體魄,以及服從領袖的精神。此外,與當時大陸政在鬧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7年)的學潮比較起來,當時台灣的社會環境的確是相當的安定,這也是多虧了救國團深入校園之後,為校園帶來安定的作用。
關鍵字(中) ★ 救國團
★ 三青團
★ 共青團
★ 蔣經國
★ 政治菁英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錄—
中文摘要……………………………………………………………i
目 錄……………………………………………………………v
第一章 緒 論……………………………………………………1
壹、 研究動機與目的…………………………………………1
貳、 研究斷限與區界…………………………………………3
參、 研究回顧…………………………………………………5
肆、 研究方法與史料…………………………………………10
伍、 章節安排…………………………………………………14
第二章 蔣經國與救國團組建的背景……………………………16
第一節 蔣經國與蘇聯共青團的關係……………………………17
第二節 蔣經國在贛南時期與重慶時期的人才培養………………26
第三節 蔣經國組建救國團的背景 ………………………………39
第三章 蔣經國與救國團的發展…………………………………44
第一節 救國團組織青年的功能…………………………………45
第二節 救國團鼓舞青年的功能…………………………………54
第三節 救國團輔導青年的功能…………………………………58
第四章 蔣經國以團入黨的改造…………………………………64
第一節 蔣經國與救國團的核心幹部-以李煥、潘振球、宋時選為例
………………………………………………………64
第二節 蔣經國與以團入黨的改造—以救國團拔擢青年政治菁英為例
………………………………………………………81
第五章 救國團的影響……………………………………………99
第一節 政治的影響………………………………………………99
第二節 社會的影響………………………………………………108
第三節 學校的影響………………………………………………114
結 論 ……………………………………………………117
徵引書目……………………………………………………122
—圖目錄—
圖3-1 救國團行政組織分配圖 ……………………………52
圖3-2 1961年蔣經國巡視救國團中橫工路途步健行隊 ………55
圖3-3 1954年自行車長征隊 …………………………………55
圖3-4 1961年2月高山野營隊,在大禹嶺合影…………56
圖3-5 1972年第一屆國學研究會 …………………………56
—表目錄—
表2-1 蔣經國贛南的「三年計畫」表……………………………34
表4-1 李 煥仕宦經歷分析表……………………………………65
表4-2 潘振球仕宦經歷分析表……………………………………70
表4-3 宋時選仕宦經歷分析表……………………………………79
表4-4 救國團政治菁英分類表……………………………………85
表5-1 參與救國團活動之學比例(1953-1969) ………………116
參考文獻 徵引書目
一、 專書
1.《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共青團專題論文集》,[出版地不詳],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 事會秘書處共青團中央青運史研究室編,[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詳],1985年。
2.copper John F,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Taiwan”, in Chin Hungdahed, China and Taiwan Issues, New York : Praeger, 1979
3.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事會秘書處編,《女青年工作之理論與實施》,[出版地不詳] :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事會秘書處,1944年。
4.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事會秘書處編[重慶],《三民主義青年團七年來團務工作總報告》,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事會秘書處,[出版年不詳]。
5.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編,《三民主義青年團台灣支團部所屬分團重要幹部被累真象調查表》,[出版地不詳],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1944年。
6.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編,《三民主義青年團台灣支團部所屬各地方分團公作人員名冊》,[出版地不詳],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1944年。
7.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編,《三民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紀會》,[出版地不詳],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1944年。
8.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編,《三民主義青年團團史資料第1輯初稿》,[出版地不詳],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1946年。
9.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編,《外國民族英雄史話》,[出版地不詳],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1941年。
10.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編,《訓練法規與計劃》,[出版地不詳],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1940年。
11.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編,《團長革命哲學》,[出版地不詳],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1941年。
12.三民主義青年團浙江之團部幹部人員通訊處[編輯],《青年動態 [縮影資料]》,杭州,青年動態社,1940年。
13.小谷豪冶郎著/陳鵬仁譯,《蔣經國先生傳》,臺北市,中央日報出版部,1991年,八版。
14.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部編,《一直向前走 : 主任對幹部的指示》,臺北市,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部,1965年。
15.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部編,《青年成功之路》,臺北市,幼獅文化出版,1969年。
16.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部編,《飛躍青春40年—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成立40週年團慶特刊》,臺北市,國科會科資中心,1993年。
17.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部編,《綠旗飄揚三十年》,臺北市,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部,1982年。
18.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部編,《認識敵人》,臺北市,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部,1971年。
19.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編,《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工作概況》,台北:救國團總團部印,1984年7月。
20.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編印,《團務工作實錄》,臺北市,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部,1982年10月31日。
21.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編印,《團務通訊》,臺北市,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部,1954年。
22.日本文摘編譯中心編/簡正聰等譯,《日本人看台灣政治發展》,臺北市,故鄉出版社,1988年,日本文摘書選;26初版。
23.王力行,《無愧:郝柏村的政治之旅》,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1994年。
24.王良卿,《三民主義青年團與中國國民黨關係研究(一九三八-一九四九)》,臺北市,近代中國,1998年。
25.王景弘,《採訪歷史:從華府檔案看台灣》,台北市:遠流出版社,2000年。
26.王覺源,《留俄回憶錄》,三民書局,1969年,第18頁。
27.史明,《臺灣人四百年史》,蓬島文化出版:自由時代發行, 1980年初版。
28.民眾日報社,《美麗島事件始末》,臺北市:民眾日報社臺北管理處, 1980年。
29.江南,《蔣經國傳》,臺北市,真相叢書,1993年初版。
30.江南,《論蔣經國和他的著作》,香港,七十年代雜誌社出版,1976年,初版。
31.行政院新聞局輯,《堅苦卓絕繼往開來,貫徹 蔣故總統經國先生反共復國之訓示》,台北市,行政院新聞局出版,1988年。
32.余建業,《回首來時路 : 救國團與我》,臺北市,幼獅文化出版,1999年。
33.克萊恩(Ray S. Cline)著/聯合報國際新聞中心譯,《我所知道的蔣經國》,臺北市,聯經出版社,1990年,初版。
34.吳相湘,《孫逸仙先生傳》(下冊),臺北市 : 遠東,1984年,第1715頁。
35.李玉貞,《蔣經國旅蘇生活秘聞─十二春秋愛與恨》,大陸北京市,中國友誼出版社出版,1994年。
36.李松林,《蔣經國的台灣時代》,臺北市,風雲時代出版,1993年,[臺北縣]新店市/學欣經銷初版。
37.李松林、陳太先著,《蔣經國大傳》,大陸北京市,團結出版社出版,2002年。
38.李敖,《蔣經國研究》,臺北市,真相叢書,1991年五版。
39.李敖,《論定蔣經國》,臺北市,真相叢書,1989年再版。
40.李雲漢,《中國國民黨職名錄》,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94年。
41.蔡石山,《西洋史學史》,臺北市:環球,,1996年,二版。
42.李雲漢,蔡相煇,《蔣中正先生在臺軍事言論集》,臺北市: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出版,近代中國發行1994年初版。
43.李達,《李煥與台灣》,台北市:風雲論壇,1989年初版。
44.李達,《蔣經國與台灣》,香港:廣角鏡出版社,1998年。
45.周玉蔻,《蔣方良與蔣經國》,臺北市 : 麥田出版,1993年初版。
44.易孟醇編輯,《蔣經國自述》,大陸長沙市,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8年。
47.林玉體,《師生之吼:一九八七臺灣教育批判》,高雄市:敦理出版社, 1988年初版。
48.林蔭庭,《追隨半世紀 :李煥與蔣經國》,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1998年1月15日二版。
49.若林正丈,《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出版社,1994年。
50.若林正丈著/賴香吟譯,《蔣經國與李登輝》,臺北市,遠流出版社出版,1998年,初版。
51.風雲論壇編輯委員會,《台灣未來領袖》,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86年。
52.風雲論壇編輯委員會,《透視台灣現勢》,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85年。
53.風雲論壇編輯委員會,《透視安全挑戰》,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84年。
54.風雲論壇編輯委員會,《透視接班動向》,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84年。
55.風雲論壇編輯委員會,《透視總統班底》,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85年。
56.風雲論壇編輯委員會,《透視黨中央》,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86年。
57.風雲論壇編輯委員會,《透視權力核心》,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83年。
58.風雲論壇編輯委員會編輯,《蔣經國浮雕─蔣經國來台後的幾個時代》,臺北市,風雲論壇出版,1985年,二版。
59.風雲論壇編輯委員會編輯,《蔣經國變法維新》,臺北市,風雲論壇出版,1987年,聯豐總經銷初版。
60.倪炎元,《南韓與臺灣威權政體轉型之比較研究》,臺北市:作者自印,1993年。
61.孫家麒,《蔣經國建立台灣特務系統密辛》,出版地不詳 : 出版者不詳, 1961年11月,第45頁。
62.馬雷波編,《蔣經國傳─由縣令到相國》,臺北市,隴右絳帳堂出版,1972年。
63.高明輝口述,《情治檔案:一個老調查員的自述》,商周文化發行:農學社總經銷,1995年。
64.參閱殷海光,《政治與社會》(上)、(下),台北桂冠出版社,1990。
65.參閱鄒魯,《中國國民黨概史》,台北正中出版社,1997年。
66.國史館,《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一~五輯,台北:國史館,1988年。
67.康綠島,《李國鼎口述歷史》,1993年。
68.張炎憲,《台灣近代名人誌》第一、二、四、五冊,台北:自立晚報社,1988年。
69.張耀曾、岑德彰編,《中華民國憲法史料》,臺北縣永和市:文海, 1981年。
70.曹聚仁,《蔣經國論》,臺北市,一橋出版社出版,1997年,初版。
71.許介鱗,《戰後台灣史記》,臺北市,文英堂出版,1997年。
72.許福明,《中國國民黨的改造(1950-1952) : 兼論其對中華民國政治發展的影響》,台北市:正中出版社,1986年。
73.郭紹儀,《蔣中正與青年》,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8年,頁216。
74.陳湘君撰,《中國民主憲政的導師─蔣經國先生》,臺北市,白雲文化出版社出版,1978年。
75.陳辭修講述,《三民主義青年團之性質及其展望》,[出版地不詳],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宣傳處,1939年。
76.陶涵(Jay Taylor)林添貴譯,《臺灣現代化的推手/蔣經國傳》,(The Generalissimo's son/Chiang Ching-Kuo and the revolutions in China and Taiwan),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2000年,初版。
77.彭哲愚、嚴農著,《蔣經國在莫斯科》,臺北市,中原出版社出版,1987年,二版。
78.彭懷恩,《中國政治文化的轉型》,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92年。
79.彭懷恩,《中華民國政府與政治》,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93年。
80.彭懷恩,《中華民國政治體系的分析》,台北:時報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
81.彭懷恩,《比較政治--當代各國政體導讀》,台北:洞察出版社,1986年。
82.彭懷恩,《台灣政治文化的剖析》,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97年。
83.彭懷恩,《台灣政治發展的反思》,風雲論壇出版社,2000年。
84.彭懷恩,《台灣政治變遷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87年。
85.彭懷恩,《台灣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90年。
86.彭懷恩,《政治學--比較的觀點》,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2000年。
87.彭懷恩,《朝向高層之路》,台北:洞察出版社,1986年。
88.彭懷恩,《精英民主理論評介》,台北:正中書局,1983年。
89.彭懷恩,《認識台灣--台灣政治變遷五十年》,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97年。
90.陽春,《蔣經國外傳》,臺北市 : 新潮社出版/貿元代理,1993-1994年初版,第35頁。
91.馮滬祥,《蔣經國先生的思想與精神》,臺北市,黎明文化出版,1990年,初版。
92.賈嵩麓,《蔣總統革命思想》,臺北市:黎明文化,1974年。
93.漆高儒,《廣角鏡下的蔣經國》,臺北市,黎明文化出版,2001年,[臺北縣]中和市 成信文化總經銷。
94.漆高儒,《蔣經國的一生》,臺北市,傳記文學出版,1991,初版。
95.漆高儒,《蔣經國評傳:我是台灣人》,正中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
96.漆高儒,《蔣經國評傳》,臺北市,正中出版社出版,1998年,臺二版。
97.齊鵬飛編著,《蔣介石家世》,北京市:團結出版社,1989年,第169頁。
98.劉任遠,《透視權力核心-台籍人士在權力核心的角色》,風雲論壇出版社,1983年。
99.劉景星編,《蔣經國先生建設新贛南重要文獻輯錄》,臺北縣,章貢學會出版,1997年,初版。
100.劉雍熙主編,《繼往開來的蔣經國先生》,臺北市,益友出版社出版,1981年,初版。
101.樊中原撰,《抗戰時期三民主義青年團在大專院校活動之研究》,臺北市,政治大學,1986年。
102.潘振球,朱重聖,郭紹儀,張世瑛,《潘振球先生訪談錄》,臺北縣新店市 : 國史館, 2004初版。
103.蔣經國先生全集編輯委員會總編輯/張良任總編輯,《蔣經國先生全集》,臺北市,行政院新聞局,1991年,初版。
104.蔡省三、曹雲霞著,《蔣經國系史話》,香港,利通圖書出版,1988年。
105.鄧丕雲,《80年代臺灣學生運動史》,臺北市:前衛,1993年初版。
106.聯合報編輯部編,《這才是公僕─蔣經國與我們在一起》,臺北市,聯合報出版,1978年。
107.聯合報編輯部編,《對蔣經國院長的期望與建議》,臺北市,聯合報出版,1972年。
108.羅旋,《蔣經國江西傳奇》,臺北市,曉園出版社出版,1989年。
109.羅敦偉編著,《三民主義青年團之組織及其精神》,重慶市,七七書局,1938年。
110.呂亞力,《政治新論》,台北:三民出版,1997年。
111.吳國楨手稿,黃卓群口述,劉永昌整哩,《吳國楨全集》下冊。
112.薛化元編,《<<自由中國>>選編》,台北:稻鄉出版社,2003年,初版。
113.民眾日報社,《美麗島事件始末》,臺北市:民眾日報社臺北管理處, 1980年。
114.萬亞剛,《國共鬥爭的見聞》,臺北市:李敖出版社,1995年。
115.馬克斯.偉伯(Max Weber),《基督新教的倫理與資本主義的精神》,臺北市:協志工業,1989年,第八版。
二、 期刊論文部分
1.公劉,<追憶我在江西贛州邂逅蔣經國先生的始末>,見聯合報,1995年2月21日。
2.方慶延<蔣經國的祕密核心領導組織─中正學社>,收錄於李敖編《論定蔣經國》臺北:李敖出版社,1989年 ,頁259~272。
3.方慶延<蔣經國的祕密核心領導組織─中正學社>,收錄於李敖編《論定蔣經國》臺北:李敖出版社,1989年 ,頁259~272。
4.王良卿,<三青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以組黨風潮為中心的探討 (下)>,《近代中國》,1999年8月,頁130-149。
5.王良卿,<三青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以組黨風潮為中心的探討 (上)>,《近代中國》,1999年8月,頁91-110。
6.王振寰,<資本、勞工與國家機器>,《台灣社會研究叢刊-04》,1993年,第41-45頁。
7.吳伯雄主持,<「臺灣情.本土心--蔣經國先生逝世十五週年紀念口述歷史座談會」記錄>,《近代中國》,2003年3月,頁3-43。
8.李泰翰,<戰後臺灣的「再戰鬥化」--以1953年「暑期青年戰鬥訓練」為例>,《史匯》,2001年8月,頁69-85。
9.李雲漢,<蔣經國先生在抗戰時期的奮鬥>,《近代中國》,第76期,1978年,第35-36頁。
10.李筱峰,<風蕭蕭兮易水寒-424刺蔣案的歷史意義>,2000年4月24日。
11.周靈鈞,<從兩封長信看經國先生的贛南情懷>,《傳記文學》,傳記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十六卷,第一期,第22-28頁。
12.林建地,<蔣經國先生的政治思想探討>,《重中論集》,2003年8月,頁52-64。
13.唐勃,<共青團的政治社會化活動>,《共黨問題研究》,1994年9月,頁14-27。
14.秦孝儀編,<十九世紀以來亞洲的情勢與我們復國建國的要道>,《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第40卷,1984年,第100-127頁。
15.秦孝儀編,<全面格新的關鍵>,《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40卷,1984,第398-414 頁。
16.馬紀壯,<遺孤與遺臣互鬥,爭奪前朝主子遺產>,「新新聞週報」621期,第8頁。
17.國防部總政治部<國軍政工史稿>,臺北:國防部總政治部,1960年,頁1564~1567。
18.國防部總政治部<國軍政工史稿>,臺北:國防部總政治部,1960年,頁1564~1567。
19.寇健文,<共青團與中共政治精英的甄補--團中央常委仕途發展調查>,《中國大陸研究》,1994年9月,頁1-26。
20.張植珊,<陪伴青年邁向新世紀--談轉型中的救國團>,《幼獅文藝》,1997年11月,頁27-31。
21.張瑞成,<蔣經國先生在贛南-政治生涯的起點>,《近代中國》,1998年2月。
22.曹作清,<中華民國在臺灣之民主憲政發展>,《黃埔學報》,2002年3月,頁91-110。
23.曹作清,<中華民國在臺灣之民主憲政發展>,《黃埔學報》,2002年3月,頁91-110。
24.陳守山等講述,<蔣故主席經國先生九秩誕辰口述歷史座談會紀錄>,《近代中國》,1999年12月,頁22-24。
25.陳守山等講述,<蔣故主席經國先生九秩誕辰口述歷史座談會紀錄>,《近代中國》,1999年12月,頁6-9。
26.陳毓鈞,<蔣中正先生與中國憲政民主的建設>,《中華戰略學刊》,1996年3月。
27.陳盟銓,<蔣經國與台灣的政治發展>,《華醫學報》,1998年11月。
28.黃華倫,<評<The Generalissimo's Son: Chiang Ching-kuo and the Revolutions in China and Taiwan> by Jay Taylor>,《新史學》,2002年6月,頁225-230。
29.雷震,〈青年反共救國團問題〉,《自由中國》月刊,1957年,第12期。
30.雷震,〈搶救教育危機〉,《自由中國》月刊,1954年,第11卷第1
31.趙卿惠,<威權人物的評比--從<臺灣現代化的推手:蔣經國傳>[陶涵著 林添貴譯]說起>,《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001年5月,頁25-78。
32.歐宗智,<終結獨裁的開明專制者--談陶涵、江南二種版本的<蔣經國傳>>,《書評》,2001年12月,頁91-110。
33.蔣中正,蕭繼宗編,<本黨改造案>,《革命文獻》,第69輯,1976,第446-462頁。
34.蔣中正,蕭繼宗編,<本黨改造案>,《革命文獻》,第69輯,1976年,第446-462頁。
35.蔣永敬,茅家琦著<蔣經國的一生和他的思想演變>書序,《近代中國》,2003年6月。
36.蔣經國,〈在蘇聯的日子〉,《傳記文學》,第五十四卷,第四期,第74頁。
37.蕭繼宗編,<中國國民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黨務報告要略>,《革命文獻》,第70輯,1976,第120頁。
38.戴偉謙,<一部面對真實的傳記<蔣經國傳>[Taylor, Jay著 林添貴譯]專書評介>,《書評》,2001年6月,頁6-12。
39.戴寶村、李泰翰,<檔案運用與歷史研究--以學生軍訓在戰後臺灣實施的議題為例)>,《檔案季刊》,2004年6月,頁1-13。
40.謝然之,<從馬家寺到復興關>,《傳記文學》,五十四期第一卷,1975年,第20頁。
41.劉阿榮,<跨世紀的台灣政商關係─一九九○年代迄今>,《中大社會文化學報》,第16期,2003年6月,頁87-97。
42.Oliver, Christine, «Strategic Responses to Institutional Process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1, Vol. 16, no 1, pages 145-179.
43.邱路,<蔣經國險遭槍斃>,《百年潮》,1997年,第二期,頁68-70。
三、 學位論文部分
1.王佩玲,〈環境演化與救國團之組織變遷--救國團1987年至2001年〉,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2.古道中,〈中國青年政治社會化之研究-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自強活動個案分析〉,台北市: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3.朱高影,〈三民主義青年團之研究(1938-1947) : 國府爭取青年運動領導權之努力及其挫敗〉,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1992年。
4.李功勤,〈蔣介石臺灣時代的政治菁英(一九五O年~一九七五年)—以中國國民黨中常委及內閣成員為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5.李泰翰,〈黨團、軍事與教育-一九五○年代學生軍訓進入校園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6.林柏洲,〈國民黨政權的台灣化--國家體系轉換的內涵與起源之分析》,東吳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7.林斯檀,〈論中山先生「專家政治」--台灣地區內閣精英之分析(1950─1992) 〉,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8.金石允,〈從依存關係探討救國團組織特性〉,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9.徐瑞希,〈遷臺後立法院內國民黨派系之研究(第五至第八十二會期)〉,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10.陳世岳,〈政治領袖與政治轉型:蔣經國與臺灣政治轉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1998年,博士論文,第84頁。
11.陳忠慶,〈假期青年自強活動對大學生政治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1980年。
12.陳耀宏,〈中國青年反共救團全國性動態青年活動之歷史變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13.黃俊騰,<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建築之研究>,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14.楊福如,〈蔣經國先生改革開放思想與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5.賴樹立,〈蘇聯列寧共產主義青年團之研究(一九一八~一九九○) 〉,淡江大學/蘇聯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16.錢師霖,〈救國團社會團務義務幹部政治社會化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17.龔宜君,〈移入政府的滲透能力(1950-1969):改造後國民黨政權社會基礎的形成與鞏固〉,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
18.鄧欣怡,〈義工在組織學習中的滿意度與工作關係投入之研究—以義務張老師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19.沈慶鴻,〈新進義務張老師諮商效果的相關因素研究:以臺中「張老師」為例〉,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20.劉珠利,〈義務張老師處理親子問題困難度之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1988年。
21. 曹忻,〈抗戰建軍的新嘗試———徵集到組建:青年遠征軍人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指導教授 齊茂吉(Mao-Chi Chi) 審核日期 2006-1-1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