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142105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9 、訪客IP:3.15.226.173
姓名 郭文利(Wen-Li Kuo)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企業管理學系
論文名稱 衡量擁擠現象對產業垂直分工相對經營效率之影響
相關論文
★ 從生態共生觀點發展組織合作模式★ 影響產業垂直分工因素之探討
★ 發展台籍專業管家的人力派遣模式★ 影響軍事機關審計品質之關鍵性因素及其相對效率衡量
★ 台灣光碟片設備供應商競爭策略分析★ 國防科技研發機構組織向心力之研究
★ 衡量半導體零組件通路商之相對經營績效★ 衡量半導體晶圓代工廠商生產單位之營運績效
★ 商業銀行營運型態與組織調整對分行營運效率的影響★ 發展行動條碼為基礎的隨傳隨用視訊平台之應用
★ 飛機引擎定子零件維修之訂價調整方式★ 國際化、創新活動與公司績效:台灣上市公司董事會結構論析
★ 探討網際網路事件達成關鍵多數之影響因素★ 生態循環農業產銷策略個案研究
★ 探討以政策規範高耗能產業參與再生能源開發之綜效-以太陽光電發電系統為例★ 適地性服務(LBS)之顧客體驗整合性設計—以中華電信行動導遊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擁擠現象指的是投入增加將使產出減少,反之,若投入減少則將使產出增加。擁擠表示的即是一種較為嚴重之技術無效率現象,技術無效率是指投入要素之減少並不會伴隨著產出之增加。擁擠主要導因於投入要素之不當配置,因此當移除擁擠之投入要素時,一項或多項產出將可因而增加,而且不會使得其他的投入、產出要素變差。當產業內部由於專業分工使得所採用的管理和技術層次不同時,上中下游廠商可視為產業內部異質性組群。
本研究利用主計處90年工商及服務業普查之資料,對我國電腦產業之相對經營效率進行評估,以從業員工、營業支出、資產淨額、業主權益為投入變數,營業收入、盈虧為產出變數,衡量出傳統資料包絡分析模式下之相對效率,再衡量出擁擠模式下之相對效率,分析與探討其差異與擁擠程度。此外,本研究將產業垂直分工所形成之異質性組群納入考慮,同樣衡量其在傳統資料包絡分析模式與擁擠模式下之相對效率。
藉由比較不同模式下之效率值,可以發現我國之電腦產業確實存在擁擠現象,且電腦產業垂直分工上中下游廠商之間也存在異質性,必須以不同之包絡面進行效率評估方為合理。
關鍵字(中) ★ 擁擠
★ 垂直分工
★ 效率
★ 資料包絡分析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論文組織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相對經營效率 4
第二節 擁擠現象 7
第三節 垂直分工與產業內部異質性組群 1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5
第一節 衡量模式 25
第二節 研究資料與研究變數 28
第三節 統計分析方法 31
第四章 研究結果 33
第一節 考慮擁擠之相對經營效率 33
第二節 產業垂直分工相對經營效率衡量 41
第三節 擁擠現象與產業垂直分工之效率 46
第四節 產業擁擠現象之衡量 5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2
第一節 結論 62
第二節 建議 64
參考文獻 66
附錄 71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工業技術研究院(2002),「2002半導體工業年鑑」。
2.工業技術研究院(2002),「2002電子零組件工業年鑑」。
3.工業技術研究院(2003),「2003半導體工業年鑑」。
4.工業技術研究院(2003),「2003電子零組件工業年鑑」。
5.王正芬(1999),「台灣資訊電子產業版圖」,台北:財訊出版社。
6.王克陸、蕭靜芳(2002),「台灣掃描器廠商生產力變動評估模式—無母數麥氏指數之應用」,《產業論壇》,第5卷,第4期。
7.何建達(2003),「台灣上市電子業營運效率及股票市場性之研究」,《產業論壇》,第5卷,第3期。
8.林子菁(2001),「台灣資訊電子產業出口競爭力之實證分析」,國立中興大學行銷學系碩士論文。
9.波特(Michael E. Porter)著,周旭華譯(1998),「競爭策略—產業環境及競爭者分析」,臺北:天下文化。
10.洪秀婉(2002),「台灣半導體產業垂直分工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11.洪海玲(2001),「以資料包絡分析法作製造業之營運效率分析」,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科學系碩士論文。
12.馬維揚(2000),「臺灣IC產業垂直分工體系形成之研究」,《科技管理學刊》,第5卷,第2期,頁1-20。
13.馬維揚、林卓民、侯德健(2000),「廠商特性與技術效率—以竹科電腦及週邊產業為例」,《產業金融》,107期,頁21-38。
14.高強、黃旭男、Toshiyuki Sueyoshi(2003),「管理績效評估:資料包絡分析法」,台北:華泰書局。
15.張明宗、徐之強、詹立宇(2004),「台灣製造業產業垂直分工與產業群聚之動態分析」,2004年工業技術研究院第二屆產業群聚發展研討會論文集,頁81-105。
16.莊仁閔(2002),「電腦產業供應鏈管理價值之研究」,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7.陳鼎誠(2002),「主機板產業經營效率分析—資料包絡分析法之運用」,東吳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18.陳慧珠(1999),「技術效率與產業特性之分析—新竹科學園區IC產業之實証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陳慧瀅(1999),「科學園區主要產業的相對效率之衡量」,《產業論壇》,第1卷,第2期,頁135-146。
20.游宗仁(1997),「台灣汽車產業垂直分工衡量與專業化探討」,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21.游明敏(2001),「航空噪音管制及投入擁擠對機場經營績效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2.黃大銘(1996),「台灣電腦工業垂直分工變化與產業規模經濟的形成」,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23.黃旭男、林進財、康傳富(1998),「台灣地區電子業經營績效之評估:並探討經營績效與股價變動之關係」,《科技管理學刊》,第3卷,第2期,頁27-50。
24.黃明楓(2003),「高科技產業垂直分工程度與群聚效果之分析 -以新竹科學園區為例」,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25.黃金祥(2002),「DEA方法之產業效率與產業發展策略的實證分析—以光電產業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6.楊勝凱(2002),「衡量產業內部異質性組群之相對效率衡量」,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7.詹立宇、張明宗、王嘉齡(2003),「產業群聚、垂直分工與企業競爭策略」,《產業金融》,119期,頁127-145。
28.趙志佳(2000),「臺灣資訊電腦產業之產業結構分析-廠商是否有大型化的趨勢」,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29.劉志政(2002),「出口與生產力的關聯—台灣電子業廠商之實證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30.簡勝吉(2002),「台灣商業銀行投入擁擠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1.顏旭良(1998),「台灣高科技產業經營績效評估與其資源配置特性之關係研究-以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1.Banker, R.D., Charnes, A.S., and Cooper, W.W. (1984) “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anagement Science, Vol.30, pp.1078-1092.
2.Brockett, P.L., Cooper, W.W., Shin, H.C., and Wang, Y. (1998) “Inefficiency and congestion in Chinese produc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1978 economic reforms,” 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 Vol.32, pp.1-20.
3.Byrnes, P., Fare, R., and Grosskopf, S. (1984) “Measuring productive efficiency: an application to Illinois strip mines,” Management Science, Vol.30, pp.671-681.
4.Chang, M.C., and Chen, C. C. (2001) “Competitiveness of SMEs-An Analysis of Vertical Disintegration,” Taiwan'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Role of SMEs.
5.Charnes, A., Cooper, W.W., and Rhodes, E. (1978)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2, pp.429-444.
6.Cherchye, L., Kuosmanen, T., Post, T. (2001) “Alternative treatments of congestion in DEA: A rejoinder to Cooper, Gu and Li,”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132, pp.75–80.
7.Chu, W.W. (1997) “Causes of growth: a study of Taiwan's bicycle industry,”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21, pp.55-72.
8.Cooper, W.W., Deng, H., Gu, B., Li, S., and Thrall, R.M. (2001) “Using DEA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congestion in Chinese industries (1981–1997),” 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 Vol.35, pp.1–16.
9.Cooper, W.W., Gu, B., and Li, S. (2001) “Comparisons and evaluations of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the treatment of congestion in DEA,”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132, pp.62-74.
10.Cooper, W.W., Seiford, L.M., and Tone, K. (2000)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A Comprehensive Text with Models, Applications, References and DEA-Solver Software.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1.Cooper, W.W., Seiford, L.M., and Zhu, J. (2000) “A unified additive model approach for evaluating efficiency and congestion,” 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 Vol.34, pp.1–26.
12.Fare, R., and Grosskopf, S. (1998) “Congestion: A note,” 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 Vol.32, pp.21-24.
13.Fare, R., and Grosskopf, S. (2000) “Slacks and congestion: A comment,” 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 Vol.34, pp.27–33.
14.Fare, R., and Svensson, L. (1980) “Congestion of factors of production,” Econometrica, Vol.48, pp.1743-1753.
15.Fare, R., Grosskopf, S., and Lovell, C.A.K. (1985) The measurement of efficiency of production. Kluwer-Nijhoff Publishing.
16.Farrell, M.J. (1957)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Journal of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A, General 120, Part 3, pp.253-281.
17.Grosskopf, S., Margaritis, D., and Valdmanis, V. (2001) “The effects of teaching on hospital productivity,” 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 Vol.35, pp.189-204.
18.Levy, B. (1991) “Transactions costs, the size of firms and industry policy: lessons from a comparative case study if the footwear industry in Korea and Taiw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Vol.34, pp.151-178.
19.Levy, B., Kuo, and W.J. (1991) “The strategic orientations of firm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Korea and Taiwan in frontier industries: lessons from comparative case studies of keyboard and personal computer assembly,” World Development, Vol.19(4), pp.363-374.
20.Nasierowski, W., and Arcelus, F.J. (2003) “On the efficiency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 Vol.37, pp.215-234.
21.Porter, M.E.(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Free Press.
22.Stigler, G. J. (1951) “The division of labor is limited by the extent of the market,”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59, pp185-193.
23.Zhu J. (2002) Quantitative Models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Benchmark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with Spreadsheets and DEA Excel Solver.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4.Zhu, J. (2000) “Multi-factor performance measure model with application to Fortune 500 companie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123, pp.105-124.
指導教授 張東生(Dong-Shang Chang) 審核日期 2004-6-2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