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143700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 、訪客IP:3.133.146.152
姓名 林熙丕(HSI-PI LI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研發人員人格特質與創造力之影響研究 ─以高科技產業為例
(NONE )
相關論文
★ 研發人員人格特質與情緒智力之相關研究 -以某IC設計公司為例★ 人格特質、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之關係研究以某電信業門市業務人員為例
★ 量販業主管人員工作壓力問題研究-以量販店個案主管人員為例★ 身心健康狀況對人格特質與績效之間調節效果之研究-以汽車公司製造部技術員為例
★ 華人企業員工身心健康促進的有效因應因子:情緒智能、心理接受與靜坐措施之探討★ 從跨文化觀點探討華人外派主管家長式領導對多國籍部屬身心健康之影響
★ 職業適性傾向性向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壽險業務員為例★ 上級主管傳統性格與其下屬身心健康之關係研究
★ 以英文筆跡衡量中國人領導風格★ 保全員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之影響相關研究 ─以K壽險公司為例
★ 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T公司之電話行銷與客服人員為例★ 經理人員人格特質與情緒智力之相關研究
★ 兩岸主管人員人格特質與心理健康之關聯性研究~以電子業H公司為例★ 金融理財專員之核心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以C銀行為例
★ 華人人格與心理健康關係之研究探討★ 人格特質與創新氣候知覺在創造力發展三階段的交互作用-以I高科技研究機構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乃是探討研發人員所具有的人格特質以及其人格特質與創造力的影響性研究。企業如何找到『對』的人與其共同努力前進,是企業經營者與人力資源主管一直在努力的工作,然而運用之甄選工具眾多,人才如能有效的甄選,將可為企業節省成本。
本研究取樣對像為高科技產業之顯示器及通訊產業等9家公司之研發人員,引用CPAI-2量表及創意發展個人特質因素量表,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26份,進行探討研發人員之『人格特質』與「創造力」影響。
本研究結果發現在『中國人個性量表』中之『新穎性』、『藝術感』、『領導性』、『人情』、『紀律性』及『多樣性』等六項人格特質可以正向預測研發人員之創造力 ,並發現在『自卑-自信』及『老實-圓滑』維度則與創造力成反向,顯示越自卑及老實則創造力越差,也就是越具有自信則有較佳的創造力。
關鍵字(中) ★ 新穎性
★ 人格特質
★ 創造力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壹章 緒論……………………………………………………………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人格特質…………………………………………………… 6
第二節 中國人個性量表……………………………………………… 12
第三節 創造力………………………………………………………… 13
第四節 創造力者人格特質…………………………………………… 15
第五節 創造力的評量…………………………………………….... 18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0
第二節 研究工具…………………………………………………….. 21
第三節 研究假設……………………………………………………… 26
第四節 研究對象及施測事項………………………………………. 27
第五節 樣本發放與回收情形……………………………………….. 28
第六節 資料分析方法……………………………………………….. 29
第肆章 研究結果分析………………………………………………… 30
第一節 敘述統計分析………………………………………………… 30
第二節 信度分析……………………………………………………… 32
第三節 效度分析……………………………………………………… 34
第四節 研究變項對人格特質及創造力之分析…………………….. 36
第五節 研發人員人格特質與創造力之多元迴歸分析………….. 40
第伍章 研究討論與建議……………………………………………… 45
第一節 研究假設之探討……………………………………………… 45
第二節 討論………………………………………………………….. 48
第三節 結論與建議………………………………………………….. 51
第四節 研究限制以及後續研究…………………………………….. 53
參考文獻 ………………………………………………………………… 55
中文部分 ………………………………………………………………… 52
英文部分 ………………………………………………………………… 58
附錄 ………………………………………………………………… 62
圖 目 錄
圖3-1 研究架構………………………………………………………. 20
圖4-1 性別對研發人員人格特質之構面平均數折線圖 36
圖4-2 有申請專利、獨立開發新產品或技術創新、獲得公開表揚、獎項等工作經驗之研發人員與無此經驗之研發人員人格特質構面平均數折線圖 37
圖4-3 性別對研發人員創造力之構面平均數折線圖………………. 21
表 目 錄
表2-1 五大人格特質及其構面定義………………………………… 6
表2-2 具創造力之研發人員創造力人格特質與衡量構面……….. 16
表3-1 中國人個性量表個構面之意涵………………………………. 22
表4-1 回收樣本資料統計表…………………………………………. 30
表4-2 中國人個性量表之庫李信度分析結果…………………….… 32
表4-3 創意發展個人特質因素量表之庫李信度分析結果…………. 29
表4-4 中國人個性量表與創意發展個人特質因素量表果相關係數 30
表4-5 多元迴歸分析…………………………………………………. 42
表5-1 假設二之檢驗結果…………………………………………… 45
表5-2 假設三之檢驗結果…………………………………………… 46
表5-3 假設四之檢驗結果…………………………………………… 46
附錄 目錄
附錄-1 中國人個性量表與創意發展個人特質量表各因素之相關係數…………………………………………………………….. 62
附錄-2 男性與女性研發人員人格特質之差異(t檢定)……………… 63
附錄-3 主管與非主管研發人員人格特質之差異(t檢定)…………… 65
附錄-4 有申請專利、獨立開發新產品或技術創新、獲得公開表揚、得獎等工作經驗之研發人員與無此經驗之研發人員人格特質差異(t檢定)………………………………………………… 68
附錄-5 男性與女性研發人員創造力差異(t檢定)…………………… 70
附錄-6 主管與非主管研發人員創造力之差異(t檢定)……………… 71
附錄-7 有申請專利、獨立開發新產品或技術創新、獲得公開表揚、得獎等工作經驗之研發人員與無此經驗之研發人員創造力之差異(t檢定)………………………………………………… 72
附錄-8 年齡對研發人員人格特質差異(ANOVA)…………………… 73
附錄-9 年齡對研發人員創造力差異(ANOVA)………………………. 74
附錄-10 創意發展個人特質因素量表………………………………… 76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家玲(2002),甄選工具之效度驗證與運用~以某高科技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宋維真、張建新、張建平(1994),CPAI的編制及在中國大陸地區使用結果分析,「華文社會的心理測驗」,頁163-179。
宋維真、張建新、張建平、張妙清、梁覺 (1993),編制中國人個性測量表(CPAI)的意義與程序,心理學報第4期。
許淑娟(1997),研發人員自陳式人格特質量表之發展,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館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許功餘、王登峰、楊國樞(2001),台灣與大陸華人基本性格向度的比較,「本土心理 學研究」,第16期,頁185-225。
俞國良 (1996),創造力心理學,浙江人民出版社。
房美玉(2002),儲備幹部人格特質甄選量表之建立與應用--以某高科技公司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第二卷,第一期:頁1~18。
郭有橘(1994),發現心理學,台北:遠流。
黃光國 (1993),人情與面子:中國人的權力遊戲,楊國樞主編,中國人的心理,台北:桂冠。頁465-490。
黃同圳(2000),「人力資源管理策略」,人力資源管理的12堂課,李誠主編,天下文化,頁39-41。
黃希庭著,張春興主編(1998),人格心理學,世紀心理學叢書9,東華書局印行。
陳宗巨集(2001),高科技產業人力資管理,李誠主編,天下文化,頁4-5。
葛樹人(1991),心理測驗學,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沈明權 (1999),「個人特質、組織特性與組織創新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
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李信螢 (2002),「個人創造力、組織創新氣候與創新績效相關之研究 」,國立中
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邾亦為 (2002),「電子相關產業研發人員創新人格特質研究─強迫選擇題項式人
格量表之建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文雄 (1974),「創造力與創造性人格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
王保進 (1999),視窗版SPSS 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榮義 (2002),台灣產業科技之全球競爭力分析,台灣經濟研究院網站。
吳明隆 (2001),SPSS 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
司。
李叔霞 (1994)高科技公司研發人員人力資源管理需求,中央大學企業管理
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謝榮桂 (1999),高科技研發人員創造力人格評鑑量表與系統之建立~以資訊
與半導體業為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陳慧霞 (2002),創造力的認識與研究。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劉鶴龍 (1995),”資訊電子產業科技人員與非科技人員創造力之研究”,國立政
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林佳慧 (2000),高科技研發人員創造力人格評鑑量表之建立—以I公司為例,中
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蕭富元 (2000) , 超凡心智─大師如何成為大師。譯自H. Gardner’s (1997)
Extraordinary minds: Portraits of 4 exceptional individuals and
an examination of our own extraornidariness。台北:天下文化
出版社。
教育部 (2001),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子計畫(五) -創造性社會學習與社會行動
葉玉珠、吳靜吉、鄭英耀 (2000)。影響科技與資訊產業人員創意發展的因素量
表發展。師大學報,45(2),39-63頁。
葉玉珠、吳靜吉、鄭英耀 (2000)。性別、產業型態及創造經驗與創意相關的個
人特質、家庭及學校因素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82期,125-159頁。
王文中、鄭英耀 (2000)。創造力發展量表之編制與試題反應分析。中國測驗學
會測驗年刊,47(1),153-173頁。
吳靜吉 (1990):(女性青少年的刺激尋求動機,社會支持與偏差行為、創造力之
關係)。
蕭筱筠 (2003),中國人個性量表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A公司研發人員為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杜明城 (1999),創造力。譯自Mihaly Csikentmihalyi (1999):Creativity。
台北:時報出版社。
林佩芝 (1997)創造心靈—七位大師的創造力剖析。譯自Howard
Gardner(1993) :Creating Mind :An Anatomy of Creativity Seen Through
the Lives of Freud, Picasso, Stravinsky, ELIOT, Graham,and Gandhi.
黃奕光 (2003)。為什麼西方人比東方人有創造力。台北:台灣培生教育。
何永福、楊國安(1995),人力資源策略管理。台北:三民。
蘇美鳳(1997),國小六年級學童自卑感與成就動機之關係,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 (2000),創造力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木榮 (1985),威廉斯創造力測驗修訂研究,國立台灣教育學院輔導研究所碩
士論文。
魏美惠 (1994),創造力的認識與培養,台中師院幼兒教育年刊,7期,頁117-192。
中國時報 2004.5.8 新聞:科技學系師生,女性遞減。
二、 英文部分
Allport, G. W., (1937), Personality: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 New York: Holt.
Allen, T. J.(1977),Managing the Flow of Technology: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Within the R&D Organazation .
Cambridge,MA:M.I.T. Press.
Adams, J.L(1980), Conceptual Blockbusting: A Guide to Better Ideas, Norton &
San Francisco.
Ambile , T. M. 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Amabile, T.M. (1988), “A model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 behavior, 10: pp.123-167.
Amabile, T. M. (1997), “Motivating creativity in organizations: On doing what you
love and loving what you do.”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fall: pp. 21-35.
Barron, F. B., & Harrington, D. M.(1981), “Creativity, Intelligent, and Personality, ”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32, pp.439-476.Brief, A.P. & Aladag, R.J(1975),
“Employee Reaction to Job Characteristic: A Constructive Replic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0(2) , pp.182-186.
Benston, M.L. (1992). Women’s voices/men’s voices :Technology as language. In
G. Kirkup & S. Keller (Eds), Inventing women: Sicence, technology and
gender(pp.33-41). Cambridge ,MA: Three Cambridge Center
Cheung, F.M. & Leung, K. (1992). Establishing a Chinese Personality Measurement for Hong Kong and China. Paper presented at Seminars on the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of Chinese People in Taiwan.
Cheung, F.M., Leung, K., Fan, R., Song, W.Z., Zhang, J.X. & Zhang, J.P. (1996).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Personality Assessment Inventory (CPAI). Journal of Cross_cultural Psychology, 27, 181-199.
Cheung, F.M. & Leung, K. (1998). Indigenous personality measures: Chinese examples.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29, 233-248.
Cheung, F.M. & Leung, K., Zhang, J.X. ,Sun, H.F.,Gan,Y. Q.,Song, W. Z., & Xie, D. (2001). Indigenous Chinese personality construct: Is the Five Factor Model complete?.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32, 407-433.
Csikszentmihalyi (1996), “Society, culture, and person: a systems view of creativity.”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 Contemporary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pp.325-339.
Csikszentmihalyi, M. (2002), Creativity – Flow and the Psychology of Discovery and Invention, pp. 28 and 58-73, http://www.csun.edu/~vcpsy00h/creativity/define.htm, accessed on 27/10/2002
Guilford, J. P., & Hoepfiner. 1971. The analysis of intelligence. McGraw-Hall.
Guilford, J. P. 1977. Way beyond the IQ. Buffalo, New York: Creative Education Foundation, Inc.
Getzels, J. W. & Csikszentmihalyi, M. (1976). The creative vision: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problem finding in art. New York: Wiley.
Gupta,A.K., & Singhal, A.(1993),”Managing human resource for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Goldsmith,R.E.(1987).Self-monitoring and innovativeness.Psychological
Reports , 60(3), 1017-1018.
Holland , J.L.(1973), Making Occupational Choice : A Theory of Career , Englewood , New York : Prentice-Hall.
McCrae R.R. and Costa P.T.,Jr.(1992)“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 –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Journal of Personality,60,pp.175~215
Mednick, S. A.(1962). The associative basis of the creative processes.
Psychological Review , 69, 220-232.
Michael K. Mount,& Murray R. Barrick,1998,Five reasons why the “Big five”article
has been frequently cited,Personnel psychology,pp.849-857
Murray R. Barrick, Michael K. Mount (1991)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and Job Performance: A Meta-Analysis”, Personnel Psychology, 44.
Pelz, D.C. & Andrews F.M.,1976. Scientists in Organizations: Productive Climate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evised ed. MI: Inst. For Soc. Res..Univ. Mich..
Roe, A.(1956) , The Psychology of Occupations, New York : Wiley.
Simon, (1988), “Creativity and motivation” New Ideas in Psychology, 6(2): pp.177–
181
Sternberg, R. J., & Lubart, T. I. 1991. An investment theory of creativity and its
development. Human Development. Human Development, Vo. 34, pp.1-31.
Torrance, E. P. 1962. Guiding creative talen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Torrance, E. P. 1974. Torrance Test of Creative Thinking: Norms-Aechnical Manual,
Princeyon, New York: Personnel Press, Inc.
Winchell,A. E.(1984) ,Conceptual System and Holland’s Theory of Vocational
Choice,Journal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Vol. 46, pp376-383.
Woodman, R. W., & Schoenfeldt, L. F. (1990). “An interactionist model of creative
behavior”.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24, pp. 279-290
指導教授 高尚仁(Henry S.R. Kao) 審核日期 2004-7-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