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143701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5 、訪客IP:3.149.243.18
姓名 呂永祥(YUNG-HSIANG L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兩岸主管人員人格特質與心理健康之關聯性研究~以電子業H公司為例
相關論文
★ 研發人員人格特質與情緒智力之相關研究 -以某IC設計公司為例★ 人格特質、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之關係研究以某電信業門市業務人員為例
★ 量販業主管人員工作壓力問題研究-以量販店個案主管人員為例★ 身心健康狀況對人格特質與績效之間調節效果之研究-以汽車公司製造部技術員為例
★ 華人企業員工身心健康促進的有效因應因子:情緒智能、心理接受與靜坐措施之探討★ 從跨文化觀點探討華人外派主管家長式領導對多國籍部屬身心健康之影響
★ 職業適性傾向性向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壽險業務員為例★ 上級主管傳統性格與其下屬身心健康之關係研究
★ 以英文筆跡衡量中國人領導風格★ 研發人員人格特質與創造力之影響研究 ─以高科技產業為例
★ 保全員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之影響相關研究 ─以K壽險公司為例★ 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T公司之電話行銷與客服人員為例
★ 經理人員人格特質與情緒智力之相關研究★ 金融理財專員之核心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以C銀行為例
★ 華人人格與心理健康關係之研究探討★ 人格特質與創新氣候知覺在創造力發展三階段的交互作用-以I高科技研究機構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人格特質測驗為學術界與實務界積極去探討研究及運用的甄選工具之一。隨著科技快速發展,職場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情況似有愈來愈差的現象,而以此為主題之相關研究卻仍未成熟。本研究將對「人格」與「心理健康」的關係進行全面性的探討,視「人格」為主要變項,探討「人格」與心理健康指標的關係。
個案公司所處電子資訊業,充滿快速變動的複雜性與不確定性,探討主管人員人格特質與心理健康之關係,以相關分析、t檢定、變異數分析及迴歸分析等統計分析方法,研究結果顯示個案公司兩岸主管愈能嘗試新事物及面對新挑戰、愈理智、愈樂觀、愈具內控性格、愈能寬容他人及愈能接受不同的人,則心理健康狀況愈佳。
另外,台灣主管人員愈多樣化、多元思考、愈具領導性、愈外向、開拓性、愈自信、愈務實,則心理健康狀況愈佳;而這些人格構面與心理健康之關係在大陸主管人員則不顯著。台灣主管人員愈傳統、愈重面子及重紀律性,則心理健康狀況愈差;而這些人格構面與心理健康之關係在大陸主管人員也不顯著。
台灣主管人員在心理健康狀況較大陸主管人員為差。在GHQ-28及社交障礙構面,台灣主管人員與大陸主管人員有顯著之差異且台灣主管人員較大陸主管人員為差,顯示台灣主管人員之心理健康較大陸主管人員差。
未來可以與個案公司主管人員的工作績效連結,發展公司主管人員選才人格特質標準,並應用於其他人力資源管理活動上。並可研究整個產業或是跨產業兩岸主管人員之人格特質與心理健康狀況。
關鍵字(中) ★ 兩岸
★ 心理健康
★ 主管人員
★ 人格特質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1
第三節 研究目的……………………………………………………… 2
第四節 研究對象……………………………………………………… 3
第貳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人格特質……………………………………………………… 4
第二節 中國人個性量表……………………………………………… 14
第三節 心理健康……………………………………………………… 21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0
第二節 研究假設……………………………………………………… 3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1
第四節 統計分析方法………………………………………………… 32
第肆章 研究結果分析………………………………………………… 34
第一節 敘述統計分析………………………………………………… 34
第二節 信度分析……………………………………………………… 36
第三節 人格特質與心理健康之相關分析…………………………… 39
第四節 獨立樣本t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46
第五節 多元迴歸分析………………………………………………… 50
第伍章 討論與建議…………………………………………………… 56
第一節 研究假設之探討……………………………………………… 56
第二節 管理意涵……………………………………………………… 59
第三節 研究限制以及後續研究……………………………………… 60
附錄 附表…………………………………………………………… 61
參考文獻 ………………………………………………………………… 83
中文部分 ………………………………………………………………… 83
英文部分 ………………………………………………………………… 84
圖目錄
圖3-1 研究架構圖…………………………………………………… 30
表目錄
表2-1 五大人格特質構面及其次構面……………………………… 7
表2-2 五大人格特質典型特徵……………………………………… 8
表2-3 Holland的性格類型與職業搭配表………………………… 8
表2-4 現有人格量表整理…………………………………………… 10
表2-5 中國人個性量表各構面之意涵……………………………… 17
表2-6 心理健康量表………………………………………………… 28
表2-7 GHQ-28構面及其題項內容………………………………… 28
表4-1 回收樣本之基本特性………………………………………… 35
表4-2 中國人個性量表之信度分析結果~兩岸…………………… 37
表4-3 心理健康量表之信度分析結果~兩岸……………………… 38
表4-4 中國人個性量表各構面相關分析~台灣…………………… 61
表4-5 中國人個性量表各構面相關分析~大陸…………………… 63
表4-6 中國人個性量表與心理健康量表相關分析~台灣………… 40
表4-7 中國人個性量表與心理健康量表相關分析~大陸………… 41
表4-8 中國人個性量表各人格特質構面與心理健康相關分析結果. 44
表4-9 心理健康量表各構面相關分析~台灣……………………… 45
表4-10 心理健康量表各構面相關分析~大陸……………………… 45
表4-11 台灣主管人員與大陸主管人員人格特質之差異…………… 65
表4-12 台灣主管人員與大陸主管人員心理健康之差異…………… 67
表4-13 男性與女性主管人員人格特質各構面之差異~台灣……… 68
表4-14 男性與女性主管人員人格特質各構面之差異~大陸……… 70
表4-15 男性與女性主管人員心理健康之差異~台灣……………… 72
表4-16 男性與女性主管人員心理健康之差異~大陸……………… 72
表4-17 未婚與已婚主管人員人格特質各構面之差異~台灣……… 73
表4-18 未婚與已婚主管人員人格特質各構面之差異~大陸……… 75
表4-19 未婚與已婚主管人員心理健康之差異~台灣……………… 77
表4-20 未婚與已婚主管人員心理健康之差異~大陸……………… 77
表目錄
表4-21 教育程度對主管人員人格特質之差異~台灣……………… 78
表4-22 教育程度對主管人員人格特質之差異~大陸……………… 79
表4-23 年齡對主管人員人格特質之差異~大陸…………………… 80
表4-24 現職年資對主管人員人格特質之差異~台灣……………… 81
表4-25 總工作年資對主管人員人格特質之差異~大陸…………… 82
表4-26 樣本特性與人格特質各構面之差異………………………… 48
表4-27 樣本特性與心理健康各構面之差異………………………… 49
表4-28 中國人個性量表與GHQ多元迴歸分析~台灣……………… 51
表4-29 中國人個性量表與GHQ多元迴歸分析~大陸……………… 52
表4-30 中國人個性量表與RSI多元迴歸分析~台灣……………… 54
表4-31 中國人個性量表與RSI多元迴歸分析~大陸……………… 55
表5-1 假設一之檢驗結果…………………………………………… 56
表5-2 假設二之檢驗結果…………………………………………… 57
表5-3 假設三之檢驗結果…………………………………………… 58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1. 蕭筱筠(2003),中國人個性量表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A公司主管人員為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2. 管理雜誌(2003),2003年12月號。
3. 張春興、楊國樞(1991),心理學,三民書局。
4. 房美玉( 2002),儲備幹部人格特質甄選量表之建立與應用-某高科技公司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第二卷,第一期,頁1~18。
5. 蔡維奇(2000),招募策略-精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12堂課,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54。
6. 建元企管顧問公司,心理測驗手冊,第八期心理測驗分析師研習班。
7. 宋維真、張建新、張建平(1994),CPAI的編制及在中國大陸地區使用結果分析,「華文社會的心理測驗」,頁163-179。
8. 宋維真、張妙清、謝東 (1996),從心理測驗看華人的性格,曾文興主編,華人的心理與治療,桂冠圖書公司。
9. 俞筱鈞 (1997),曾氏心理健康量表指導手冊,中國行為科學社。
10. 賴倩瑜、陳瑞蘭、林惠琦、吳佳珍、沈麗惠(2000),心理衛生,揚智文化。
11. 林月春 (1996),屏東地區居家脊髓損傷者心理健康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2. 張春興 (2000),張氏心理學辭典,東華書局。
13. 洪宜昀 (2001),大學生理障礙學生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教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4. 藍采風(1985)。生活的壓力與適應,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15. 蔡婉莉 (2002),生活壓力、因應方式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以高中多元入學方案為背景,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6. 蕭仁釗、林耀盛、鄭逸如 譯(1997),健康心理學,Edward P. Sarafino 著,桂冠圖書公司。
17. 蔡雅娟 (2000),學齡期兒童住院壓力知覺、社會支持與心理社會適應之相關性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8. 蔣桂嫚 (1993),高中學生生活壓力、因應方式與身心健康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9. 邱皓政 (200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五南圖書。
20. 王保進(2002),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第二版,心理出版社。
21.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知城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2. 黃光國 (1993),人情與面子:中國人的權力遊戲,楊國樞主編,中國人的心理,桂冠圖書公司。
23. 李亦園、楊國樞 (1989),中國人的性格,桂冠圖書公司。
英文部份:
24. Allport, G. 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Holt.
25. Brugess, A.W. (1990). Psychiatric nursing in the hospital and the community. California: Appleton & Lange.
26. Cattel, R. B. (1943). The Description of Personality: Basic Trait Resolved into Clusters.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27. Cheng, T.A., & Williams, P. (1986)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screening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ommunity studies of mental disorders in Taiwan, Psycological Medicine,16, p415-422
28. Cheung, F.M. & Leung, K. (1992). Establishing a Chinese Personality Measurement for Hong Kong and China. Paper presented at Seminars on the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of Chinese People in Taiwan.
29. Cheung, F.M. & Leung, K. (1998). Indigenous personality measures: Chinese examples.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29, p233-248.
30. Cheung, F.M. & Leung, K., Zhang, J.X. & Sun, H.F. et al, (2001). Indigenous Chinese personality constructs: Is the five-factor model complete? Journal of Cross – Cultural Psychology
31. Cheung, F.M., Leung, K., Fan, R., Song, W.Z., Zhang, J.X. & Zhang, J.P. (1996).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Personality Assessment Inventory (CPAI). Journal of Cross_cultural Psychology, 27, p181-199.
32. Chris Metcalfe (2003) A contemporary validation of the Reeder Stress Inventory. British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p83
33. David W. Chan (1985)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does language make a difference. Phychological Medicine 1985, p147-155
34. Guilford, T.P.(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Mcgraw-Hill.
35. Holland, J.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36. J.L. Holland,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A Theory of Vocational Personalities and work environments, 2nd ed.(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1985).
37. Lu, L. (1999), Work motivation, job stress and employees’ well-being, Journal of Applied Management Studies.
38. McGrae R.R., Costa P.T., Busch C.M. (1986).Evaluating Comprehensive in Personality Systems: The California Q-test and the Five-Factor Mode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39. Paul M. Muchinsky (1999),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p129-130.
40. Pervin, L.A. (1968).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 as A Function of Individual-Environment Fi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Vol.69, p56-68
41. Rambo, B.J. (1984) Adaptation nursing: assessment & intervention. Los Angeles W.B. Saunders Company.
42. Robbins, S.P. (1992).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43. Sarafino, E.P. (1994) Health Psycology Biopaychosocial Interaction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44. Vinokur, A. & Selzer, M.L. (1975).Desirable versus undesirable life events: their relationship to str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1, p329-377.
指導教授 高尚仁(Henry S.R. Kao) 審核日期 2004-7-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