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143702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1 、訪客IP:3.144.89.238
姓名 呂美慧(Mei-Hui L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研發人員人格特質與情緒智力之相關研究 -以某IC設計公司為例
相關論文
★ 人格特質、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之關係研究以某電信業門市業務人員為例★ 量販業主管人員工作壓力問題研究-以量販店個案主管人員為例
★ 身心健康狀況對人格特質與績效之間調節效果之研究-以汽車公司製造部技術員為例★ 華人企業員工身心健康促進的有效因應因子:情緒智能、心理接受與靜坐措施之探討
★ 從跨文化觀點探討華人外派主管家長式領導對多國籍部屬身心健康之影響★ 職業適性傾向性向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壽險業務員為例
★ 上級主管傳統性格與其下屬身心健康之關係研究★ 以英文筆跡衡量中國人領導風格
★ 研發人員人格特質與創造力之影響研究 ─以高科技產業為例★ 保全員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之影響相關研究 ─以K壽險公司為例
★ 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T公司之電話行銷與客服人員為例★ 經理人員人格特質與情緒智力之相關研究
★ 兩岸主管人員人格特質與心理健康之關聯性研究~以電子業H公司為例★ 金融理財專員之核心能力、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以C銀行為例
★ 華人人格與心理健康關係之研究探討★ 人格特質與創新氣候知覺在創造力發展三階段的交互作用-以I高科技研究機構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IC設計業係以智慧資本和創新取勝,掌握產品核心技術、專精人才和加速產品上市是最重要的競爭要素。
個案公司成立已十餘年,為台灣前十大IC設計公司,近年來個案公司因業務需求急速擴增人才,再加上個案公司逐漸重視員工的個人性格和意向是否與企業策略和文化配合,實需一套有效之科學化、具穩定性,且能有效預測研發人員工作績效之甄選標準。而本研究主要目的透過量表建立研發人員人格特質輪廓及常模,以做為個案公司未來招募研發人員之甄選參考標準。
再者,人格特質與情緒智力之間的相關也是本研究探討的重點。EQ為Emotional Intelligence(情緒智力)之簡稱。研究明白指出在今天的職場上,情緒智能對一個人的成功和領導力之影響,比IQ還要大,因此探討研發人員人格特質與EQ之關聯性,以提供個案公司設計相關人事制度及環境之參考依據。
因此本研究使用中國人個性量表(CPAI-2)及情緒智力量表,以個案公司396 位研發人員為樣本,共回收量表237份,其中廢卷2份,有效量表235份進行敘述性統計分析、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相關分析及階層迴歸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結果發現:
一、個案公司研發人員在新穎性、多樣性、多元思考、領導性、情感-理智、唯美感、
內向-外向、開拓性、責任感、情緒性、自信-自卑、務實性、悲觀-樂觀、嚴謹性、外控-內控、親情、刻薄-寬容、容人度、人際觸覺、和諧性與EQ有顯著的相關。
二、研發人員在人際觸覺、開拓性、容人度、內外控、唯美感、親情之感受力愈佳時,
則EQ相對愈高。
三、本研究結果顯示中國人傳統的人格維度,除和諧性之人格構面和EQ呈正相關外,
面子、阿Q精神、圓滑-老實、現代-傳統、人情、奢侈-節儉和EQ並無顯著的相關。
關鍵字(中) ★ 研發人員
★ 情緒智力
★ 人格特質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人格特質…………………………………………………… 5
第二節 中國人個性量表……………………………………………… 12
第三節 研發人員人格特質相關研究………………………………… 16
第四節 情緒智力量表………………………………………………… 17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1
第二節 常模的研究流程……………………………………………… 22
第三節 研究假設……………………………………………………… 24
第四節 統計分析方法………………………………………………… 25
第五節 研究對象……………………………………………………… 27
第肆章 研究結果分析………………………………………………… 28
第一節 描述統計分析………………………………………………… 28
第二節 信度分析……………………………………………………… 30
第三節 效度分析……………………………………………………… 32
第四節 研發人員人格特質常模及甄選標準建立……………………. 34
第五節 研究變項對研發人員人格特質及EQ之分析.………………. 44
第六節 研發人員人格特質與EQ之迴歸分析……………………….. 48
第伍章 研究討論與建議……………………………………………… 49
第一節 研究討論………….…………………………………………… 49
第二節 研究限制以及後續研究……………………………………… 55
參考文獻 ………………………………………………………………… 56
中文部分 ………………………………………………………………… 56
英文部分 ………………………………………………………………… 57
附錄一 各構面常模分配的狀態………………………………………. 60
附錄二 T檢定(男性與女性研發人員人格特質之差異)…………. 74
附錄三 T檢定(有工作經驗之研發人員與無經驗之研發人員人格特質差異)………………………………………………………. 76
附錄四 T檢定(主管職與非主管職研發人員人格特質之差異)….. 79
附錄五 T檢定(男性與女性在情緒智力EQ之差異)…………….. 81
附錄六 T檢定(有工作經驗之研發人員與無經驗之研發人員在EQ並無差異)…………………………………………………….. 82
附錄七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年齡對研發人員人格特質之差異)….. 82
附錄八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e事後比較分析(年齡對研發人員人格特質之差異)……………………………………………. 83
附錄九 多元迴歸分析 ………………………………………………... 85
附錄十 中國人個性量表與情緒智力量表(EQ)受測結果相關係數. 86
圖 目 錄
圖3-1 研究架構………………………………………………………. 21
圖3-2 常模的研究流程………………………………………………. 23
圖4-6 個案公司人格構面之平均分數………………………………. 36
圖4-8 個案公司、中國大陸、香港之人格構面平均分數折線圖….. 37
圖4-13 性別對研發人員人格特質有顯著差異之平均分數折線圖…. 42
圖4-15 工作經驗對研發人員人格特質有顯著差異之平均分數折線圖………………………………………………………………. 45
圖4-17 主管與非主管職之研發人員人格特質有顯著差異之平均分數折線圖……………………………………………………. 45
圖4-20 年齡對研發人員人格特質有顯著差異之平均分數長條圖…. 47
表 目 錄
表2-1 五大人格特質元素……………………………………………. 6
表2-2 五大人格特質因子……………………………………………. 6
表2-3 Holland的性格類型與職業搭配表…………………………… 7
表2-4 人格量表整理…………………………………………………. 8
表2-5 中國人個性量表各構面之意涵………………………………. 12
表3-3 各事業部研發人員人數及佔全體研發人員之比例…………. 27
表4-1 回收樣本之基本資料…………………………………………. 28
表4-2 中國人個性量表之庫李信度分析結果…………………….… 30
表4-3 情緒智力量表之庫李信度分析結果…………………………. 31
表4-4 中國人個性量表與情緒智力量表(EQ)受測結果相關係數 32
表4-5 本量表常模的個構面分數與總分敘述統計表………………. 34
表4-7 個案公司、中國大陸與香港在CPAI量表平均分數之差異… 36
表4-9 由中國人特有的傳統人格維度來看個案公司………………. 38
表4-10 個案公司低於平均值之向度說明……………………………. 39
表4-11 個案公司高於平均值之向度說明……………………………. 41
表4-12 性別對研發人員人格特質有顯著差異之構面….…………… 44
表4-14 工作經驗對研發人員人格特質有顯著差異之構面…………. 45
表4-16 主管職與非主管職對研發人員人格特質有顯著差異之構面. 45
表4-18 性別對研發人員EQ有顯著差異之構面……………………. 46
表4-19 年齡對研發人員人格特質有顯著差異之構面………………. 47
表5-1 假設一之檢驗結果……………………………………………. 49
表5-2 假設二之檢驗結果……………………………………………. 50
表5-3 假設三之檢驗結果……………………………………………. 50
參考文獻 1. 施振榮(2000),未來六大趨勢,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 廖肇弘(2003),管理雜誌。
3. 經濟部技術處(2003),半導體工業年鑑。
4. 黃同圳(2002),人力資源管理策略,人力資源管理的12堂課,天下文化,李誠。等主編。
5. 蕭筱筠(2003),中國人個性量表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A公司研發人員為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6. 徐蓉芬(2003),研發人員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某高科技公司為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7. 許淑娟(1997),研發人員自陳式人格特質量表之發展-以某高科技公司為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8. 陳騏龍(2000),國小學童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人際關係及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9. 張春興、楊國樞(1991),心理學,三民書局。
10. 張春興(1997),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11. 宋維真、張建新、張建平(1994),CPAI的編制及在中國大陸地區使用結果分析,「華文社會的心理測驗」。
12. 江錦樺(2001),人格特質與組織文化之適配性對工作績效之影響-以高科技F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13. 王家玲(2002),甄選工具之效度驗證與運用-- 以某高科技公司為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14. 房冠寶(2000),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的關聯性研究-以證券業後勤行政人員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15. 吳容輝(2002),高階領導者更迭下員工認知及領導型態與組織承諾、士氣關聯性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16. 蘇美鳳(1997),國小六年級學童自卑感與成就動機之關係,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17. 王美嬅(2000),急診護理人員對精神病患的態度及處理自信,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18. 林秀蓉(2001),護理人員對失能病患之主要照顧者出院需求處理自信及其相關因素,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19. 蔡維奇(2000)招募策略-經挑細選之戰術,人力資源管理的12堂課,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 劉念琪(1991),高科技公司研究發展人員之生涯導向與個人績效之關聯,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21. 黎氏紅雲(2002),越南籍勞工甄選與訓練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22. 蔡如菱(2001),企業內部創新發想過程及影響因素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23. 李乙明(1999),高中數理資優班學生情緒智力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班論文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24. 吳智惠(1999),發展化學系學生多元思考特性的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25. 郭珮甄(2003),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之影響探討-以M公司大陸廠間接人員為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26. 許迪翔(2003),不同世代之工作價值觀、工作態度及其關聯性研究-以台灣高科技產業之員工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27. 李露芳(2001),教師特質與信念對師生衝突之知覺與因應的影響,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28. 朱瑞玲(1987)。中國人的社會互動:試論面子的運作,中國社會學刊,11,23-53。
29. 張華葆(1991),少年犯罪心理學,三民書局印行。
30. 黃英忠(1997),現代人力資源管理,三民書局。
31. 何永福、楊國安(1995),人力資源策略管理。
32. 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譯(2001),組織行為學(Stephen P.Robbins原著,書名:Organizational Behavior),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33. 李瑞玲、黃慧真、張美惠譯(1998),EQII:工作EQ(D.Goleman原著,書名:Working wi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時報。
34. 邱皓政、葉玉珠(1998),「技術創造力的定義」,國科會整合計畫-技術創造力特性與開發研究子計畫。
35. 袁之琦、游恆山(1986),心理學名詞辭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6.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知城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7. 祝道松、林家五譯(2003),企業研究方法,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8. 王保進(2002),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第二版,心理出版社。
39. 建元企管顧問公司,心理測驗手冊。
40. 104評量中心,http://www.104testing.com.tw/information/explain.htm
41. Career就業情報,職業適性診斷測驗,http://www.career.com.tw
42. Aichhorn, A.(1963).Wayward Youth,N.Y.Viking.
43. Amabile, Teresa M. (1997),"Motivating creativity in Organization : On doing what you love and loving what you do," California Management R e v i e w.
44. Cheung, F.M. & Leung, K. (1992). Establishing a Chinese Personality Measurement for Hong Kong and China. Paper presented at Seminars on the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of Chinese People in Taiwan.
45. Cheung, F.M., Leung, K., Fan, R., Song, W.Z., Zhang, J.X. & Zhang, J.P. (1996).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Personality Assessment Inventory (CPAI). Journal of Cross_cultural Psychology, 27, 181-199.
46. Cheung, F.M. & Leung, K., Zhang, J.X. ,Sun, H.F.,Gan,Y. Q.,Song, W. Z., & Xie, D. (2001).
47. Cascio(1994), W.F.,Managing Human Resource-Productivity Quality of Work Life,Profits,2nd ed,Mcgraw-Hill Book Co,USA.
48. Cheung, F.M. & Leung, K. (1998). Indigenous personality measures: Chinese examples.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29, 233-248.
49. Connor,D.E.(1984), “ Personality in Organizations :Some Research Suggestions” ,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Vol.31,no.1, pp.7-11.
50. Dowling, Schuler and Welch(1994), Int’l Dimension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51. Gardner,H.(1983). 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New York:Basic Books.
52. Goleman, D.(1995).Emotional intelligence:why it can matter more than IQ. New York:Bantam Books.
53. Holland, J.L.,(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 Prentice-Hall, N.J.
54. K.V. Petrides , Adrian furnham.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6 Bedford Way, London WCI OAP, UK. On the 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Received 14 April 1999; Received in revised form 9 July 1999; accepted 17 August 1999.
55. Meinhart, Wayne A. & Pederson, John A.,1989. 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56. Mellou, E. (1996). The two – conditions view of creativity.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57. Nicola S. Schutte, John M. Malouff, Lena E. Hall, Donald J Haggerty, John T. Cooper, Charles J. Golden, Liane Dornheim.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easur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5(1998)167-177
58. Nickerson,R.S.(1994).The Teaching of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In R.J.Sternberg(Ed.).
59. Pervin, L.A.,(1968).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 as A Function of Individual-Environment Fi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Vol.69, 56-68
60. Pelz, D.C. & Andrews F.M.,1976. Scientists in Organizations: Productive Climate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evised ed. MI: Inst. for Soc. Res..Univ. Mich..
61. R&D Professionals. 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32,Iss.:4, 19-21
62. Redl,F.and David Wineman.(1952)Controls form Within,N.Y.:Free Press.
63. Roy Payne,1987.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Performance Among R&D
Personnel: Some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R&D
Management, Vol.17,No.3, 153-161
64. Stephen P. Robbins(2001),Organizational Behavior,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65. Sternberg,R J& Spear-Swering,L.(1992,2nd)Teaching For Thinking,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指導教授 高尚仁(Henry S.R. Kao) 審核日期 2004-7-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