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152400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5 、訪客IP:18.225.209.95
姓名 郭展祐(Zhang-You Guo)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
論文名稱 建置一個應用於戶外課程之PDA學習護照系統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PDA Learning Passport System for Outdoor Courses)
相關論文
★ Using Digital Board Game to Enhance Student Engagementin Learning★ 從人因與互動行為模式的觀點探討數位遊戲式學習輔助能源知識
★ 探討認知風格於數位遊戲式英語學習環境對遊戲行為與學習成效之影響★ 由空間能力探討遊戲式英語學習如何影響學習者之遊戲行為和遊戲表現
★ 探討先備知識及學習風格在角色扮演遊戲中對英語字彙習得成效與行為模式之影響★ 從全面性的角度探討先備知識對同儕互評中受評與 評分之影響
★ 從認知風格的角度探討同儕互評分組對遊戲製作與評量之影響★ 探討創作媒介、個別差異、範例式教學及創作模式對九年級學生音樂創作的學習動機及成效之影響
★ 探討個別差異與回饋形式在數位遊戲式學習系統中對學習動機、學習成效與遊戲表現之影響:以九年級國文學習為例★ 探討趨向表現目標與逃避表現目標對於 學習成效與表現目標採取之影響 -以數位遊戲式英語字彙為例
★ 探討英語焦慮與先備知識對英語發音學習成效、獎章成效、遊戲成效、學習動機及遊戲心流之影響──以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為例★ 探討認知風格及遊戲心流對英語字彙學習成效、遊戲成效與自我效能之影響—以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為例
★ 從認知風格的角度探討同儕互評對遊戲式學習系統製作與評量之影響★ 電腦輔助教師回饋於外語寫作情境之研究:成果與觀感
★ 探討英語閱讀遊戲對印尼高中英語學習者的影響★ 製作者與評量者之認知風格匹配與不匹配對遊戲人機介面與教學影片製作與評量的影響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旨在將資訊科技融入到教育當中,利用網際網路的特性在PDA上開發一套適用戶外的學習護照系統,目的在給老師能配合戶外課程去編輯護照測驗,並在戶外現場能夠迅速即時批改並利用PDA使用系統上的學生管理功能,了解學生在此護照測驗的使用情形如何,再做進一步的教導,提高教導的立即性;而在學生方面,希望利用此PDA學習護照提供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下學習,藉由問題導向的方式給學生利用實際的觀察來完成護照上的測驗,從測驗過程中去學習。而系統上有著學習區,可以給學生在測驗前或測驗後下載老師上傳的教學素材,提高學習效率,且系統中有排行榜的功能,給學生們正向的競爭力。系統在PDA的使用上還配合外接數位相機的應用,學生們可以立即將眼前所見之物拍下來並做上傳檔案的動作。配合PDA的行動性及立即性高,希望藉由本系統的輔助,幫助老師及學生在戶外課程的學習上會更有效率。本研究依功能分成七個模組,分別是「基本資料模組」、「編輯模組」、「護照管理模組」、「學生管理模組」、「學習模組」、「測驗模組」及「統計模組」。本研究是以認識木本植物這個戶外課程做實驗探討,在根據老師訪談及學生問卷,研究者得到以下的結論:
1. PDA學習護照系統可以配合戶外課程來輔助老師教學
2. 提供學生真實情境下以解決問題來引導學習
3. PDA學習護照系統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摘要(英)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education, and use Web-based advantage to develop a PDA Learning Passport system for outdoor courses. The objective is that teacher can edit passport examine to match up outdoor courses, and use PDA to manage students use condition, and to go a step further teach. And in students side, I hope to use PDA Learning Passport to provide students study in real situation, and use Problem-based Learning way for students to really observe to complete test in the Passport. And there are learning area in the system and it can give students to upload teacher’s learning material after testing or before testing. And system has a function of rank to give students the front competition. To match up the PDA’s high mobile characteristic, I hope to use PDA Learning Passport system assist to help teachers and students teaching and learning outdoor courses more efficiency. This system has seven model:basic information model、editing model、passport manage model、students manage model、testing model、learning model、statistics model. The experiment in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woody plants in school of outdoor courses. And according to the interview of teacher and students, I have obtained some conclusions.
關鍵字(中) ★ 情境學習
★ PDA
★ 資訊融入教育
★ 問題導向學習
★ 學習護照
關鍵字(英) ★ Learning Passport
★ Problem-based Learning
★ PDA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動機 6
1.3 研究目的 8
1.4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2.1 資訊科技融入教育 11
2.1.1 PDA與無線網路 12
2.1.2 無線網路與PDA在戶外課程的相關研究 16
2.2 相關學習理論 17
2.2.1 情境學習 17
2.2.2 問題導向學習 18
2.3 學習護照 20
第三章 系統設計 24
3.1 針對戶外課程的使用設計 25
3.2 老師管理上之設計 25
3.3 學生使用上之設計 26
3.4 學習護照應用在PC及PDA上的比較 28
第四章 系統實作 30
4.1 系統架構 30
4.2 系統模組 32
4.2.1 編輯模組 35
4.2.2 護照管理模組 40
4.2.3 學生管理模組 42
4.2.4 基本資料模組 44
4.2.5 測驗模組 47
4.2.6 學習模組 49
4.2.7 統計模組 50
4.3 系統使用流程 52
4.3.1 老師 53
4.3.2 學生 55
4.4 系統特色 56
第五章 實驗設計與系統評估 59
5.1 實驗設計 59
5.1.1 研究情境 59
5.1.2 實驗流程設計 60
5.2 系統評估 65
5.2.1 學生問卷 65
5.2.2 老師訪談 65
5.2.3 結果討論 66
第六章 結論與未來工作 72
6.1 結論 72
6.1.1 總結 72
6.1.2 研究貢獻 73
6.2 未來工作 74
參考文獻 75
附 錄 79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1 行政院(民91)。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總體規劃。
2 何榮桂(民91)。台灣資訊教育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演講內容
3 王曉璿(民87)。從NII對社會的影響-談現代教師的基本電腦素養。菁莪季刊,10(2),10-15。
4 趙育玄(民90)。PDA 在科技教育上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期刊,34(10),33-39。
5 張雅雯(民89)。兒童英語網路化多媒體教材之發展。私立淡江大學教育科學系碩士論文。
6 林清江(民87)。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規劃專案報告。台北:教育部。
7 莊瑞賢,黃志文,崔振隆,王讚彬(民91),無線網路技術在教學上的應用,資訊與教育雜誌,90期,14-25。台北:教育部
8 陳年興,民92。行動化學習新趨勢。民92年3月20日取自:http://ds.k12.edu.tw/1000312442/pr.htm
9 高台茜(民91)。未來教室學習─以無線網路應用為基礎的認知學徒制學習環境。2003年5月7日,取http://edtech.ntu.edu.tw/epaper/911210/prof/prof_1.asp
10 陳麗春(民92)。應用網際網路輔助數學解題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11 蘇麗華(民91)。無線科技融入戶外賞鳥活動之行動學習情境觀察省思--人適應科技的努力與成長,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
12 莊旭瑋(民90)。資訊融入校園植物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五年級學生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13 李佳茂(民90)。國民中小學教師網路教學能力量表之發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4張松濱(民87)。亞卓市全民學校系統設計與初步使用成果,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
15 鍾邦友(民83)。情境式電腦輔助數學學習軟體製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6 鄭晉昌(民82)。自「情境學習」的認知觀點探討電腦輔助中教材內容的設計-從幾個教學系統談起。教學科技與媒體雙月刊,12,3-14。
17張春興(民80)。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書局
18 郭麗玲(民89),學習成就認證與終身學習,社教雙月刊,4-5。
19 曾寶樂(民90)。網路學習資訊護照系統,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
20曾寶樂、賴志宏、莊益瑞、何錦文、陳德懷(民90),網路學習資訊護照系統。
21 高新煌(民92)。線上編輯式學習護照系統,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
英文文獻
1 Barrows, H. S., Tamblyn, R. M.(1980). Problem-based learning:An approach to medical education. 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ing.
2 Barrows, H. S.(1986). A taxonomy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s. Medical Education, 20(6),481-486.
3 Barker,K.(1999).The Electronic Learning Record :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
4 Colardyn,D.(1996).Recognition and certification of skill.In A. C. Tuijmnan (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adul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xford: Pergamon.
5 Collins,A.,Brown,J., & Newman,S.(1989).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Teaching the crafts of reading, writing, and mathematics.
6 Dinsmore, J., Barker, K.(1996). Correspondence regarding a market-fostered learning system model.
7 Barbara Means(2002)。New SRI International Study Shows Handheld Computers Can Increase Learning in K-12 Classrooms。
8 Gagne, R. M., & Briggs, L. J.(1979).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New York:Holt, Rinehart & Winston
9 Karen Fasimpaur & Amy Millard Mann & Brad Emerson 。101 GREAT EDUCATIONAL USES FOR YOUR HANDHELD COMPUTER。
10 Lave, J & Wenger, E.(1991).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Cambridge NJ: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1 Mark,R. (1999).Using the Internet to Unite Student and Teacher Education.
12 Moore,J.L.,Lin X.,Schwartz,D.T.,Campbell,O.,Hmelo,C.,& Cognitive and Technology Group at Vanderbilt (199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tuated cognition and anchored instruction: A response to Tripp.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4(10), 28-32.
13 Neal W. Topp,()。Handheld Use in Schools: Why, When and How。College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at Omaha
14 Suchmon (1987), Plans and situated actions: The problem of human-machine communica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指導教授 楊接期(Jie-Chi Yang) 審核日期 2004-7-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