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162100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0 、訪客IP:3.142.174.55
姓名 范振原(Cheng-Yuan Fa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大氣物理研究所
論文名稱 應用SSM/I衛星資料於颱風中心定位及最大風速估算
相關論文
★ 應用SSM/I衛星資料於西太平洋颱風特性之分析★ 應用衛星資料於熱帶氣旋之環境場分析
★ 衛星資料反演海氣參數及其在梅雨期海上中尺度對流系統生成發展之應用★ 應用SSM/I衛星資料分析桃芝與納莉颱風之降雨及海氣參數的變化
★ 利用Spot 4衛星的Vegetation資料比較NDVI, ARVI, 及AFRI植被指數與氣溶膠厚度之關係★ 應用衛星資料分析颱風降雨與颱風強度變化之關係
★ 應用衛星資料分析海氣參數與颱風強度變化之關係★ MODIS在生質燃燒監測之應用研究
★ 應用SSM/I衛星觀測資料估算颱風定量降水★ AMSU衛星資料反演大氣溫濕剖面及其在颱風強度估算上之應用
★ 利用HHT之EMD方法分析SSM/I資料估算之客觀指數與颱風強度年際變化關係★ 模式和SSM/I客觀潛力指數在中尺度對流系統預報上之應用
★ SSM/I衛星資料估算之客觀潛力指數與颱風強度變化之關係★ 應用SSM/I衛星資料分析颱風形成之激發機制
★ 衛星資料估算颱風旋轉及強度變化在熱帶氣旋定量降雨預測之研究★ 應用衛星資料反演之海氣能量參數分析年際大氣環境差異對颱風生成條件之影響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由於海洋上的氣象測站稀少,且在1987年9月後關島飛機停止颱風觀測,使得颱風的實際氣象觀測資料缺乏,因此對颱風的中心定位、最大風速和暴風半徑的估算就必須仰賴衛星資料。
本研究是應用SSM/I中的85GHz垂直極化頻道來進行颱風中心定位,而因微波具有高透雲性,因此從其亮度溫度圖上可清晰判斷出颱風的暖心區域,能彌補傳統上用可見光和紅外線衛星雲圖在對於颱風沒有眼心生成或環流中心被雲覆蓋無法清晰判斷時可能的定位誤差。此外,颱風的侵襲對人民財產損害影響甚巨,為求能更有效率且精準的預報颱風動向,自動化的颱風參數估算作業是未來值得研究的方向。而其中第一步就是必須準確定位颱風中心,方法是將颱風在85GHz頻道所呈現的亮度溫度分布做特徵分析和分類,區分為有暖心的影像和無暖心的影像,其中無暖心的影像可由是否有雨帶包圍中心,而再細分成兩種方法定位。結果顯示,用有暖心影像方法定位的,平均差距為38.36km,而在無暖心影像時的定位,平均差距則為66.35km,有效提高定位的準確度與處理速度。
在海面風速估算方面,引用的是Hollinger(1989)的反演式,和蔡(1996)碩士論文所做的修正式,將距離颱風中心111公里範圍內,反演出的最大風速前五個值做平均,視為颱風最大風速,並與JTWC所公布的最大風速做比較,分析兩者的變化趨勢是否相同。另也對颱風暴風半徑進行分析,所估算的暴風半徑為各方位角內自颱風中心向外一直到平均風速為17.2m/s處的距離。其結果發現,當在定位中心比較準的有暖心影像中,所再反演的最大風速,也同樣呈現與JTWC相比後會有比較小的差距,在無暖心影像中的差異則會比較大,顯示颱風中心定位的準確度,的確會影響接續再反演的颱風參數資料,且當颱風有增強或減弱時,SSM/I所反演的風速也能反應其變化趨勢。而在研究最大暴風半徑方面,所反演的結果與不同強度颱風個案做相較,仍可合理的估算出颱風暴風半徑,但由於比較的資料不多,其準確度則需再探討。最後在敏督利颱風個案中,初步的嘗試與「追風計畫」的探空儀器資料做比對,其結果發現,利用SSM/I衛星資料反演風速的準確度並不差,但仍做更一進步的研究。
關鍵字(中) ★ 最大風速
★ 颱風中心定位
★ 衛星
關鍵字(英) ★ typhoon
★ 85GHz
★ SSM/I
論文目次 摘要 i
致 謝 iii
目 錄 i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序論 1
1.1 前言 1
1.2 文獻回顧 2
1.3 研究目的 6
第二章 資料來源與衛星儀器介紹 8
2.1 資料來源 8
2.2 衛星儀器介紹 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1
3.1 颱風中心定位方法 11
3.2 颱風最大風速的反演方法 13
3.3 颱風最大暴風半徑的分析 16
第四章 颱風中心定位 17
4.1 碧利斯颱風(2000年) 17
4.2 象神颱風(2000年) 19
4.3 潭美颱風(2001年) 20
4.4 玉兔颱風(2001年) 21
4.5 桃芝颱風(2001年) 22
4.6 納莉颱風(2001年) 23
4.7 利奇馬颱風(2001年) 25
4.8 雷馬遜颱風(2002年) 27
4.9 康森颱風(2004年) 28
4.10 敏督利颱風(2004年) 29
4.11 統計結果 30
第五章 颱風最大風速與最大暴風半徑 32
5.1 研究結果 32
5.2 颱風個案 32
5.2.1 碧利斯颱風(2000年) 32
5.2.2 象神颱風(2000年) 33
5.2.3 潭美颱風(2001年) 34
5.2.4 玉兔颱風(2001年) 35
5.2.5 桃芝颱風(2001年) 36
5.2.6 納莉颱風(2001年) 38
5.2.7 利奇馬颱風(2001年) 41
5.2.8 雷馬遜颱風(2002年) 42
5.2.9 康森颱風(2004年) 43
5.2.10 敏督利颱風(2004年) 44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45
參考文獻 48
附表……………………………………………………………………. 51
附圖……………………………………………………………………. 58
參考文獻 曾忠一, 1988:大氣衛星遙測學。渤海堂出版社,630頁。
蔡文元, 1996:SSM/I資料於颱風強度估算和降雨特性分析上之應用。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69頁。
楊舒芝, 1999:利用NOAA衛星MSU微波資料估算颱風強度。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95頁。
黃曉薇, 2000:應用SSM/I衛星資料於西太平洋颱風特性之分析。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95頁。
劉崇治和劉振榮,2000:應用衛星資料在梅雨季海上中尺度對流系統生成前兆之初步探討。大氣科學,第二十八期,第四號,317-341頁。
郭家利, 2001:應用衛星資料於熱帶氣旋之環境場分析。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62頁。
Alliss, R. F., S. Raman, and S. W. Chang, 1992:Special Sensor Microwave/Imager(SSM/I) observations of Hurricane Hugo(1989). Mon Wea. Rev., 120,2723-2737.
Bankert. R. L.,and P. M. Tag, 2002:An automated method to estimate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 using SSM/I imagery. J. Appl. Meteor., 41, 461-472.
Brueske, K. F. and C. S. Velden, 2003:Satellite-based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 estimation using the NOAA-KLM series advanced microwave sounding(AMSU). Amer. Meteor. Soc., 131, 687-697.
Dvorak, V. F., 1975: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 from imagery. Mon.Wea Rev.,103,420-430.
Dvorak, V. F., 1984: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 analysis using satellite data. NOAA Tech. Report NESDIS 11, U. S. Department ofCommerce,Washington,D.C..
Goodberlet, M. A.,C. T. Swift, and J. C. Wilderson, 1989:Remote sensing of ocean surface winds with the Special Sensor Microwave Imager. J. Geophys. Res.,94,547-555.
Goodberlet, M. A.,C. T. Swift and J. C. Wilkerson, 1990:Ocean surface wind speed measurements of the Special Sensor Microwave/ Imager(SSM/I).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28,823-828.
Hollinger, J. P., 1989:DMSP Special Sensor Microwave/Imager calibration/validation. Final Report., Vol.I, 51pp.
_____, J. L. Pierce and G. A. Poe, 1990:SSM/I instrument evaluation.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ing, 28, 781-790.
Liu, G. R., C. C. Liu and T. H. Kuo, 2002:A satellite-derived objective potential index for MCS development during the Mei-Yu period.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vol.80,No.3, 503-517.
Rao, G. V., P. D. MacArthur, and J. H. McCoy, 1991:The SSM/I latent heat release and brightness temperature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tropical cyclones and their utility in predicting intensity changes of tropical storms. Proc., 19th Conf. on Hurricanes and Tropical Meteorology, Miami, Amer. Meteor. Soc., 175-178.
Rappaport, E. N., 1991:Operational applications of SSM/I data at the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Proc., 19th Conf. on Hurricanes and Tropical Meteorology, Miami, Amer. Meteor. Soc., 179-183.
Rodgers, E. B., S. W. Chang, and H. F. Pierce, 1994:A satellite-observational and numerical study of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Western North Atlantic tropical cyclones. J. Appl. Meteor., 33, 129-139.
______, and H. F Pierce, 1995:A satellite observational study of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Western North pacific tropical cyclones. J. Appl. Meteor., 34, 2587-2599.
Sandlin, G. D., and D. J. Spangler, 1989:SSM/I imagery, center-fixes, and wind fields for tropical cyclones. 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 Report, 18pp.
Velden, C. S., W. S. Olson, and B. A. Roth, 1989:Tropical cyclone center-fixing using SSM/I Data. Proc., Fourth Conf. on satellite Meteorology and Oceanography, San Diego, Amer. Meteor. Soc., J36-39.
Velden, C.S., T.L. Olander,and R. Zehr, 1998:Development of an objective scheme to estimate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 from digital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infrared imagery. Amer. Meteor. Soc., 13, 172-183.
參考網站:
http://dmsp.ngdc.noaa.gov/dmsp.html
https://metoc.npmoc.navy.mil//jtwc.html
http://www.cwb.gov.tw/V4/index.htm
http://www.hawaii.edu/News/storm.tracks.html
http://www.saa.noaa.gov
http://typhoon2.as.ntu.edu.tw/DOTSTAR/home2_chinese.htm
指導教授 劉振榮(Gin-Rong Liu) 審核日期 2004-7-1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