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212100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2 、訪客IP:3.138.118.250
姓名 鄭于香(Yu-hsiang Che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清代三家《詩》輯佚學研究──以陳壽祺父子、王先謙為中心
(The study of the collection and compilation of the lost writings of the Three Schools of Poetry in Ching dynasty──focus on Chen shouchi,Chen Qiaozon,Wang Xianqian)
相關論文
★ 周廣業、崔應榴《關帝事蹟徵信編》研究★ 邵晉涵史學形成之研究
★ 周海門與彭際清儒佛觀比較研究--以《聖學宗傳》與《居士傳》為例★ 《漢學師承記》續書研究
★ 清代乾嘉時期海寧學術與藏書文化研究★ 馬來亞儒教發展研究(1673-1899)
★ 清代湖州藏書文化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兩漢時期,三家《詩》作為官學的主流地位,為當時儒生獲取利祿之途所必須研讀的課本。然而到了東漢末年,鄭玄打破今古文的門戶之見,尤其漢朝逐漸失去其統治的控制力,官學的權威性也就受到嚴重的挑戰。魏晉之後,鄭學盛行,三家《詩》由於不受世人所重視,而在時代的變遷中相繼輾轉流失,僅在其他轉引的古籍中留下斷簡殘篇。
到了宋代,開始有學者在進行《詩經》輯佚的工作,然而皆未能取得重大的成就。一直到清代,由范家相首開其端,三家《詩》輯佚在清代逐漸有了進展。到了乾隆、嘉慶以後,由於漢學受到重視,基於理解經典的需求,許多學者注意到三家《詩》這塊領域,有了研究的動機與目的,此時作輯佚工作的學者及其所完成的書籍,便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出現。
因為清代輯佚學的發展,對於三家《詩》佚文的保存與發揚極具有學術史上的意義,因此,本篇論文即以清代三家《詩》輯佚學為主題而開展,討論其中極具有代表性的兩本三家《詩》輯佚的著作——陳壽祺、陳喬樅父子的《三家詩遺說考》,與王先謙的《詩三家義集疏》。
陳壽祺、陳喬樅父子的《三家詩遺說考》使用家法的繫聯,又因為大量從典籍中輯採舊說佚文,使得此書輯佚的材料倍於他人,而取得較高的成就,自然也受到矚目。因此,本文首先以陳氏父子的三家《詩》輯佚學作為探討的主題,討論此書在輯佚方法上的一些特色與問題。
到了清朝末年,王先謙多所參考陳壽祺、陳喬樅父子的著作,而作成《詩三家義集疏》一書,此書歷來被學者視為集大成的著作,而王先謙鮮明的《詩經》學立場,亦於書中處處可見。因此,本文在探討這個部分時,主要著重於其立場的影響,使得他在輯佚的內容上,有著不同於陳氏父子的價值觀。
最後,則是將具有承繼關係的兩書進行一通盤性的比較,藉由此番比較,除了看出兩書作者在輯佚立場上的不同思維外,也可藉此看出清中期至末期以來,這段時間裡,整個學術風氣變遷的痕跡。
摘要(英) The Three Schools 三家詩 was an mainstream主流 of the official Education 官學 In the Han dynasty, and was the only way and textbook to get the Official Career for confucian scholars儒生 at that time. Cheng-shien鄭玄avoided the sectarian bias in modern and ancient text 今古文at the End of East-Han Dynasty. Especially Han dynasty lost the control gradually ,and the official Education faced a serious challenge. After Wei and Jin Dynasty, Zheng Xuan’’ s Jinxue鄭玄經學 was prevailing ,and People didn’t Pay Attention to the Three Schools三家詩. With the change of the ages the Three Schools were lost, and only could found from broken scripts.
At Song dynasty ,there were some scholars studying in the gathering of scattered of the shi jing詩經, but didn’t have the great achievements. Until in Ching dynasty Fan Jiaxiang 范家相is the first one to do the gathering of scattered writings. In the reign of Emperor Qianlong 乾隆and Emperor Jiaqing 嘉慶 sinology was being concerned more and more. Many scholars were notice in the Three Schools 三家詩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 of understanding ancient book. With motivation and purpose of research, scholars who studying the gathering of scattered writing and book which they finish were spring up like mushrooms.
Because of the gathering of scattered writing’s development in Ching dynasty. It’s significant for saving and developing lost article of the academic history for the Three Schools. In consequence in this paper is taking the gathering of scattered writings in Ching dynasty as the Theme. This paper discuss with two representative books about the Three Schools. The one was Chen shouchi陳壽祺amd Qiaozon’’s 陳喬樅 Sanjiashi Yishuo Kao 三家詩遺說考 another one was Wang Xianqian’’s 王先謙 Shi Sanjiayi Jishu 詩三家義集疏.
Chen shouchi陳壽祺amd Qiaozon’’s 陳喬樅 Sanjiashi Yishuo Kao 三家詩遺說考 collect lost article largely, and make this book more abounding. The book got better achievement and more attention. Therefore the matter of this paper discuss some questions and characteristic about the gathering of scattered writing’s of Sanjiashi Yishuo Kao. 三家詩遺說考
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Wang Xianqian’’s 王先謙refer to Chen shouchi陳壽祺and Qiaozon’’s 陳喬樅author,and write the book” Shi Sanjiayi Jishu 詩三家義集疏”. We could see Wang Xianqian’’s 王先謙 vivid shi jing詩經standpoint in this representative writing. Accordingly, when this paper discussed this part to emphasize that the influence of his standpoint different from Chen and his son’s values.
At least, comparison of this two interrelationship books in its entirety. It’s comparability with different author’s thought from the gathering of scattered writing. Also can see the trace of academic atmosphere changes during middle Ching dynasty to late Ching dynasty.
關鍵字(中) ★ 三家詩
★ 輯佚
★ 陳壽祺
★ 陳喬樅
★ 王先謙
關鍵字(英) ★ Wang Xianqian
★ Chen Qiaozon
★ Chen shouchi
★ Three Schools of Poetry
★ Collecting and compiling lost texts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前人相關研究概況...............................................................3
  第三節  論文架構與章節安排............................................................6
第二章 論陳壽祺父子《三家詩遺說考》的輯佚學..............................8
  第一節  陳氏父子生平概述................................................................8
    一 陳壽祺生平.................................................................................8
    二 陳喬樅生平...............................................................................13
  第二節 《三家詩遺說考》成書經過、體例與特色......................14
    一 著書目的與成書經過..............................................................14
二 《三家詩遺說考》體例與特色..............................................18
  第三節 《三家詩遺說考》家數判定及其相關問題......................19
一 班固一家...................................................................................20
二 《禮》家師說與鄭玄《三禮》注.........................................27
    三 缺失舉隅...................................................................................39
  第四節 小結.........................................................................................42
第三章 論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的輯佚學........................................43
  第一節 王先謙生平.............................................................................43
第二節 《詩三家義集疏》體例與特色...........................................44
  第三節 《詩三家義集疏》一書的《詩》學立場..........................46
    一  攻《毛》.....................................................................................47
二  視三家為一體.........................................................................56
  第四節 從材料擇取見其態度——以對陳壽祺父子、魏源的徵引       為主要探討對象....................................................................59
  第五節  小結........................................................................................62
第四章  《三家詩遺說考》與《詩三家義集疏》兩書比較..............66
第一節 由時代背景比較兩書作者學術思維..................................67
    一 乾嘉漢學發揚的年代——陳壽祺.........................................67
    二 道咸劇烈變動的年代——陳喬樅.........................................71
    三 晚清變法的衝擊——王先謙.................................................72
  第二節 由內容比較兩書之異同........................................................74
一 由體例說明兩書相異處..........................................................74
    二 從家數探討陳氏父子、王氏對三家《詩》的態度............77
    三 由輯佚材料比較兩書的異同.................................................80
第三節  小結.......................................................................................88
第五章  結論.............................................................................................90
附表一:《三家詩遺書考》家數分類表....................................................94
附表二:《詩三家義集疏》詩旨標定家數................................................101
參考書目.......................................................................................................104
參考文獻 一、 古籍(以經史子集順序排列)
(一) 經
1. [漢] 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毛詩注疏》,版本用文選樓藏本校定,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2. [宋] 王應麟《詩攷》,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3. [清] 范家相:《三家詩拾遺》,《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4. [清] 阮元:《三家詩補遺》,《續修四庫全書》,版本據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儀徵李氏刻崇惠堂叢書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5. [清] 臧庸:《韓詩遺說》,版本據靈鶼閣叢書排印,台北:新文豐,1985年。
6. [清] 陳壽祺、陳喬樅:《三家詩遺說考》,《續修四庫全書》,版本據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刻左海續集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7. [清] 陳喬樅:《毛詩鄭箋改字說》,《續修四庫全書》,版本據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刻左海續集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8. [清] 陳喬樅:《詩經四家異文考》,《續修四庫全書》,版本據湖北省圖書館藏清道光刻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9. [清] 陳喬樅:《詩緯集證》,《續修四庫全書》,版本據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小琅嬛館刻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10. [清] 陳喬樅:《齊詩翼氏學疏證》,《續修四庫全書》,版本據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刻左海續集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11. [清] 馮登府:《三家詩遺說》,《續修四庫全書》,版本據天津圖書館藏清抄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12. [清] 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13. [清] 魏源:《詩古微》,長沙:嶽麓書社,1989年。
14. [清] 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台北:明文書局,1988年。
15. [漢] 鄭玄注、[唐] 賈公彥疏:《儀禮注疏》,版本用文選樓藏本校定,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16. [漢] 鄭玄注、[唐] 孔穎達等注疏:《禮記注疏》,版本用文選樓藏本校定,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17. [清] 陳壽祺、陳喬樅:《禮記鄭讀考》,《續修四庫全書》,版本據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藏左海續集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18. 楊伯峻注:《春秋左傳注》,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7年。
19. [清] 陳壽祺:《五經異義疏證》,《續修四庫全書》,版本據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藏清嘉慶十八年刻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20. [清] 陳壽祺:《左海經辨》,《續修四庫全書》,版本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道光三年刻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21. [清] 皮錫瑞:《經學通論》,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22. [清] 陳壽祺:《說文經字考》,《續修四庫全書》,版本據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藏清光緒十一年金峨山館叢書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二) 史
1. [漢] 司馬遷撰、[劉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台北:鼎文書局,1975年。
2. [漢] 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新校本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75年。
3. [南朝宋] 范曄撰、[唐]李賢等注:《新校本後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75年。
4. 趙爾巽等撰:《新校本清史稿》,台北:鼎文書局,1975年。
5. 《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6. [清] 皮錫瑞撰、周予同注:《經學歷史》,台北:藝文印書館,2004年。
(三) 子
1. [清] 臧庸:《拜經日記》,《續修四庫全書》,版本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武進臧氏拜經堂刻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2. [清] 李慈銘:《越縵堂日記》,台北:文光書局,1963年。
(四) 集
1. [清] 蘇輿編:《翼教叢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
2. [清] 臧庸:《拜經堂文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據湖北省圖書館藏民國十九年(1930)宗氏石印本影印,1995年。
3. [清] 陳壽祺:《左海文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據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刻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4. [清] 陳喬樅:《禮堂遺集》,清同治十二年原刊本。
5. [清] 王先謙:《清王先謙先生先謙自定年譜》,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1978年。
6. [清]錢儀吉編:《碑傳集》,台北:文海出版社,版本據清光緒十九年江蘇書局刊本影印1973年。
7. [清]繆荃孫纂錄:《續碑傳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年。
8. 章炳麟:《章氏叢書》,台北:世界書局,1982年。
二、 近人著作(以姓名筆畫排列)
1. 專書
1. 王爾敏:《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2. 余英時:《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北京:三聯書店,2005年。
3. 姜亮夫:《歷代人物年里碑傳綜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再版。
4. 洪湛侯:《詩經學史》,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5. 夏傳才:《詩經研究史概要》,台北:萬卷樓,1993年。
6.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附清代學術概論》,台北:里仁書局,2002年。
7. 陳祖武等:《乾嘉學派研究》,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
8. ————:《乾嘉學術編年》,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
9. 賀廣如:《魏默深思想探究——以傳統經典的詮說為討論中心》,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9年。
10.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商務印書館,1996年臺二版。
11. ——:《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台北:聯經出版社,1994年。
12. ——:《經學大要》,台北:素書樓基金會,2000年。
13. 戴維:《詩經研究史》,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
2. 單篇及學位論文(依照作者姓名筆畫排序)
1. 史革新:〈陳壽祺與清嘉、道年間閩省學風的演變〉,《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6期。
2. 江乾益:《陳壽祺父子三家詩遺說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4年6月。
3. 吳守禮:〈陳壽祺先生父子年譜附著述考略(初稿)〉,收錄於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主編:《臺北帝國大學研究年報》(昭和12年[1937]出版)文學科第三輯,後收錄於《景印期刊五十種》第廿種,台北:東方文化書局。
4. 吳榮政:〈王先謙的治學風貌〉,《史學史研究》,1994年第3期。
5. 谷穎:〈陳壽祺生平及著述考〉,《長春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5卷第5期,2006年9月。
6. 李威熊:〈王先謙尊經翼教思想及其對經學之貢獻〉,「湖湘學者的經學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5年7月
7. 李紹平、謝斌:〈淺談王先謙的文獻學研究〉,《船山學刊》,復總第60期,2006年第2期。
8. 洪湛侯:〈清代今文詩學的整理和研究〉,《古典文獻文化論叢》1997年2月。
9. 俞豔庭:〈清儒三家《詩》輯佚成就述略〉,《唐都學刊》第22卷第2期,2006年3月。
10. ———:〈三家詩輯佚考〉,《第四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論文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年。
11. 耿天勤:〈《詩三家義集疏》標點失誤舉例〉,《山東師大學報》1997年第3期。
12. 孫玉敏:〈王先謙研究綜述〉,《北方論壇》,2005年第3期,總第191期。
13. 高長青:〈論清代乾隆時期的輯佚書活動〉,《甘肅高師學報》,第10卷第3期,2005年。
14. 陳忠純:〈學風轉變與地方志的編撰——道光《福建通志》體例糾紛新探〉,《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2期。
15. 陳致:〈商略古今,折衷漢宋——論文先謙的《詩》學〉,「湖湘學者的經學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5年7月。
16. 陳國安:〈清代詩經學研究綜述〉,《蘇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9月第5期。
17. ———:〈清代詩經學流派述略〉,《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卷第11期,2005年11月。
18. 陳鴻森:〈韓詩遺說補誼〉,《大陸雜誌》第85卷第4期,1992年。
19. ———:〈清代學術史叢考〉,《大陸雜誌》第85卷第3期,1993年。
20. 曹書杰:〈略述宋明清時期的輯佚研究〉,《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6期,總第176期。
21. 許維萍:〈王先謙對經學研究的貢獻〉,《東吳中文研究集刊》1994年5月第一期。
22. 張啟成:〈評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貴州社會科學》1995年第4期(總第136期)。
23. ———:〈論《詩經》三家詩的異同及其流變〉,《貴州文史叢刊》總78期,1998年。
24. 張一兵:〈《詩三家義集疏》與《詩經》之研究〉,《書品》,1988年第1期。
25. 張升:〈論清代輯佚興盛的原因〉,《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4年第5期。
26. 張政偉:〈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對詩旨的擬定〉,「湖湘學者的經學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5年7月。
27. 張祝平:〈三家《詩》輯佚研究的重要系列著作——《詩攷》及其增校系列著作學術及版本源流考述〉,《第三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1998年。
28. 張晶萍:〈王先謙中年致仕緣由考〉,《船山學刊》,第63卷第1期,2007年1月。
29. 賀廣如:〈論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之定位〉,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28期,2003年12月。
30. ———:〈范家相《三家詩拾遺》及其相關問題〉,《漢學研究》第22卷第1期(總第44號),2004年6月。
31. ———:〈《詩經說義》與《詩古微》——論康有為的《詩經》學〉,《大陸雜志》第104卷第2、3期,2002年2月、3月。
32. ———:〈馮登府的三家《詩》輯佚學〉,《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3期,2003年9月。
33. 喻春龍:〈清代輯佚的三大缺憾〉,《社會科學戰線》,2006年第1期。
34. 葉國良:〈詩三家說之輯佚與鑒別〉,《國立編譯館館刊》第9卷第1期,1980年6月。
35. 葉樹生:〈論清儒輯佚〉,《淮北煤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1期。
36. 鄒鳳禮〈《詩三家義集疏》評述〉,《江蘇教育學院學報》,1998年第3期。
37. 雒江生:〈《詩三家義集疏》斠例〉,《天水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6月第21卷第3期
38. 趙茂林:〈王先謙與陳喬樅三家詩研究比較〉,《廣西社會科學》2004年第4期(總第106期),2004年。
39. ———:〈三家《詩》的傳承及其師法、家法問題〉,《甘肅社會科學》2004年第6期。
40. ———:〈宋代疑經思潮與三家《詩》的輯佚〉,《雲夢學刊》,第26卷第6期,2005年11月。
41. 寧宇:〈清代詩經學研究百年回顧〉,《山東社會科學》,2003年第3期。
42. ——:〈清代詩經學的發展階段及主要派別〉,《泰山學院學報》,第27卷第4期,2005年7月。
43. 蔣秋華:《簡述臺灣的王先謙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4卷第1期,2004年3月。
44. 龍向洋:〈歷代齊詩輯佚述評〉,《瓊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4期。
45. 劉毓慶:〈先秦兩漢《詩經》著述考〉,《詩經研究叢刊》第二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年。
46. 謝丰:〈清末新政時期湖南官紳對書院改革政策的不同思考——以俞廉三、王先謙、趙爾巽的教育改革活動為例〉,《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0卷第6期,2006年11月。
47. 謝明仁:〈《說苑》引《詩經》考〉,《第四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年。
指導教授 賀廣如(Goang-ru Ho) 審核日期 2007-7-2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