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2125010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8 、訪客IP:18.222.205.211
姓名 王之瑜(Chih-Yu W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從《良友畫報》看近代中國女性服飾變化
(A Study of the Change in Women's Dresses and Accessories in Modern China ─ Based on the Contents of The Companion Pictorial)
相關論文
★ 俞正燮婦女思想之研究★ 石達開與太平天國之研究(1831-1863)
★ 《民報》歷史觀之研究★ 太平天國婦女地位之研究
★ 論蔣李內爭與國共內戰之挫敗(1945-1949)★ 明末樞輔孫承宗之研究
★ 《大公報》在國共內戰初期立場之研究(1945.12-1947.1)★ 葉公超與中華民國外交(1949-1961)
★ 國共內戰之書寫—以《巨流河》等五本文藝作品為例★ 石門水庫教會之研究
★ 兩岸基督教詩歌創作之探討—以天韻合唱團及呂小敏為例★ 雍正能臣李衛之研究
★ 清世祖理漢政策(1651-1661)★ 清代徽州鹽商子弟教育研究(1644~1840)
★ 三元宰相--商輅之研究★ 賢媛之冠-商景蘭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從《良友畫報》看近代中國女性服飾變化
摘 要
本論文係透過《良友畫報》中所展現的女性服飾,來再現二十世紀二、三0年代的中國女性。《良友畫報》發刊於1926至1945年,為二十世紀前半葉中國相當具有代表性的刊物,內容包羅萬象,擁有眾多讀者,反映出社會大眾普遍的價值觀。
《良友畫報》擁有相當豐富的圖像視覺資料,其中的封面女郎和內頁所刊載形形色色、各行各業的女性,提供中國婦女一個展示服飾的場域,呈現出粲然多樣的服裝類別。而服飾除了具體可見的形式外觀,同時也被賦予許多抽象的意義與功能,標誌著個體的意志與品味,也表示對所屬群體的價值認同。故服飾同時具有實用功能與文化功能。
本文主要分三部份來論述。第一部份討論《良友畫報》的特色與內容。該畫報不專以女性訴求,但在文字與圖像的選擇都充滿「女性特質」,故可用《良友畫報》中眾多女性服飾圖像,論述服飾的文化意義,探討服飾的變遷性、時代性與差異性。第二部分則分門別類探討時常出現在畫報中的女性服飾,像旗袍、運動服以及標誌職業類別的服飾,研究這些服飾的演變與外觀的特色,也論及服飾專欄對女性的影響。第三部分則關注服飾與時代的聯繫。女性一方面想藉由各種樣貌的服飾來宣示自主與獨立,一方面卻仍然受制於整體社會的價值,尤其是男性的目光與審美的宰制,故可以探討女性在服飾上所展現的自我性程度。
整體而言,《良友畫報》不僅是時尚的引領者,也是時代的見證者,當中服飾的展現其實是反映出變動時代的價值觀。
關鍵詞:《良友畫報》、服飾變化、女性、近代中國、上海
摘要(英) A Study of the Change in Women’’s Dresses and Accessories in Modern China ─ Based on the Contents of The Companion Pictorial
Abstract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represent” the image of Chinese female in 1920s and 1930s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the women’s dresses and accessories in The Companion Pictorial. The Companion Pictorial, which was published from 1926 to 1945, wa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magazine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It on the one hand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 from the public and had been extremely popular, but on the other hand reflected common value of the public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panion Pictorial provides its readers with abundant visual data. The cover girls and women of inside pages have demonstrated different clothing of various professions – becoming a showcase for modern Chinese female. In addition to their outside expression, dresses and accessories also offer some abstract meaning and functions which reveal the identity, will and taste of the individuals who wear them. In this way, we can say that they contain both practical and cultural purposes.
This thesis will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ents of The Companion Pictorial. Though the magazine did not focus on female readers, there was no doubt that its words and pictures were full of “feminine flavors.” Therefore, the women’s dresses and accessories showing in The Companion Pictorial can become good material for studying the cultural meaning –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lothes and the distinctiveness of each period. The second part explores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women’s dresses in the magazine, such as Qipao (cheongsam), sports wear and dresses of different professions. The influence of dresses section of the magazine will also be examined. The third part will study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imes and the dresses. The women on the one hand want to express their independence through their clothes, and on the other hand are still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mmon social value, especially the male’s evaluation. Therefore women’s dresses and accessories can reflect the degree of independence of the women.
In general, The Companion Pictorial is not only the fashion leader, but also the witness of the era. Its exhibition of dresses and accessories is, in fact, a reflection of the value of that changing era.
Key Words: The Companion Pictorial; Changes in Dresses and Accessories; Female; Modern China; Shanghai
關鍵字(中) ★ 《良友畫報》
★ 服飾變化
★ 女性
★ 近代中國
★ 上海
關鍵字(英) ★ The Companion Pictorial
★ Changes in Dresses and Accessories
★ Female
★ Modern China
★ Shanghai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二章 《良友畫報》的發行與服飾的文化意義……………………………….17
第一節 《良友畫報》的出版與內涵…………………………………………17
一、上海—開啟現代中國的鎖鑰…………………………………………17
二、《良友畫報》的出版與編輯………………………………………….19
(一)《良友畫報》在畫報史的定位………………………………….19
(二)《良友畫報》的編輯群與編輯導向…………………………….22
第二節 《良友畫報》的特色…………………………………………………26
一、休閒、新奇、時尚……………………………………………………..28
二、圖文並陳,內容豐富.............................................................................30
三、行銷手法靈活………………………………………………………….32
(一)《良友畫報》的行銷…………………………………………….32
(二)對自家公司產品的行銷…………………………………………33
四、貼近日常生活………………………………………………………….34
五、與讀者互動溝通……………………………………………………….35
第三節 《良友畫報》的圖像表述價值………………………………………36
第四節 服飾的文化意義……………………………………………….…….40
一、 服飾的變遷與時代性………………………………………………..40
二、服飾的認同與模仿…………………………………………………..42
三、服飾的區分與差異…………………………………………………..44
(一)存在於群屬間的差異…………………………………………44
(二)存在於地理空間的差異………………………………………46
第三章 《良友畫報》的女性服飾呈現…………………………………………..49
第一節 粲然多樣的服裝類別………………………………………………..51
一、旗袍…………………………………………………………………..51
(一)旗袍的歷史…………………………………………………..51
(二)清末的旗袍…………………………………………………..52
(三)二、三0年代的旗袍變化與特色…………………………..55
(四)做為一種代表國族標誌的服裝……………………………..58
二、運動服………………………………………………………………..59
(一) 女子體育在中國……………………………………………..60
1.中國女子教育中的體育概念……………………………...60
2.體育目標………………………………...…………………62
(二)體育活動的普及與女運動員的出現………………………...63
(三)媒體刊物對女子體育活動的推廣與報導…………………...64
(四)女子體育服…………………………………………………...68
1.一般運動服…………………………………………….......68
2.泳裝………………………………………………………...70
3.國際流行趨勢的影響…………………………...................71
三、標誌職業的服裝……………………………………………………..72
(一) 舞衣…………………………………………………………..74
(二) 軍裝…………………………………………………………..76
(三) 護士服………………………………………………………..77
四、西式婚紗……………………………………………………………..78
第二節 女性飾品分析………………………………………………………..81
一、化妝與髮型……………………………………………………………81
二、扇子……………………………………………………………………82
三、傘與帽…………………………………………………………………83
四、首飾…………………………………………………………….……...84
五、高跟鞋…………………………………………………………………85
第三節 《良友畫報》的服飾專欄探討………………………………………86
一、新裝漫話—女性的教戰手冊…………………………………………87
二、刻板印象……………………………………………………………..90
三、崇東洋到崇西洋……………………………………………………..92
第四章 服飾與時代的聯繫………………………………………………………..95
第一節 服飾變化的動力……………………………………………………..96
一、 成熟的商業網絡……………………………………………………..96
(一)江南服飾織品的供應………………………………………..96
(二)百貨商行林立………………………………………………..99
二、 消費時尚的經濟基礎—職業婦女的增加…………………………100
三、 報刊雜誌的推波助瀾………………………………………………104
第二節 時代的摩登女郎……………………………………………………107
一、 對身體的接受與認同………………………………………………107
二、 不穿衣服的裸體女子………………………………………............108
三、 對女學生的影響……………………………………………………112
第三節 變裝的意義…………………………………………………………114
一、抗戰以前—女子變裝所彰顯的現代性…………………………….115
二、抗戰以後—女子戰鬥形象的建立………………………………….117
(一)婦女在後方服務…………………………………………….119
(二)從後方走向前線…………………………………………….120
第四節 服飾的炫耀與呈現—女性的在與不在……………………………122
一、炫燿的服飾…………………………………………………………122
二、女體的展現…………………………………………………………124
第五章 結論………………………………………………………………………127
參考書目……………………………………………………………………………133
附錄1……………………………………………………………………………….143
附錄2……………………………………………………………………………….152
附錄3……………………………………………………………………………….159
附錄4……………………………………………………………………………….161
參考文獻 參 考 書 目
一、史料部分
(一)報刊
1.《北洋畫報》,1926年。
2.《申報》「自由談」,1926年—1931年。
3.《良友畫報》,1926年—1930年。
4.《社會日報》,1933年—1934年。
5.《玲瓏》,1931—1937年。
6.《婦人畫報》,1933年—1936年。
7.《婦女雜誌》,1915年—1931年。
8.《圖畫日報》,1909年—1910年。
9.《點石齋畫報》,1884年—1898年。
(二)官書、公報、法令
1.《大明律集解附例》,〈服舍違式〉,卷12,台北:學生書局,1970年。
2.《明史》,〈輿服三〉,卷67,台北:鼎文書局點校本。
3.《國民政府公報》,〈公務員任用條例〉,308號,1929年10月31日 。
4.《清實錄.太宗文皇帝實錄》,卷34,崇德二年四月,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頁446。
5.《最新編訂民國法令大全》,〈服制〉,上海:商務印書館,1924年。
(三)文集筆記
1. 申時行撰,〈賜長洲考績馳封序〉,《賜閑堂集》,卷12,台南:莊嚴文化影印本,1997年。
2. 徐珂,〈旗女衣皆連裳〉,《清稗類鈔》,第46冊,稗九十一,〈服飾類〉,商務印書館印行,無版權頁。
3. 張瀚,《松窗夢語》,卷4〈百工紀〉,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7。
4. 嚴復,〈原強〉,《嚴幾道詩文鈔》,卷一,台北:世界書局,1971年。
(四)志書
1. 上海通志編纂委員會編,〈報業、通訊、出版、廣播、電視〉,《上海通志》,第9冊,第41卷,上海:上海社科院,2005年。
2. 上海絲綢志編輯委員會編著,〈上海絲綢志,開埠初期的絲綢貿易〉,《上海地方志》,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年。
3. 上海體育志編輯委員會編,〈上海體育志,大事記〉,《上海地方志》,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1996年。
二、專書(含譯著)
1.《中國近百年體育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2.《服裝社會心理學》第五冊,台北:商頂文化出版社,1997年。
3.《蔣夫人言論集》,台北:婦女反共聯合會,1977年。
4.《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1991年。
5.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編,《上海百年掠影1840-1940》,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
版社,1992年。
6. 戈公振,《中國報學史》,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
7. 王宇清,《歷代婦女袍服考實》,台北:中國旗袍研究會,1975年。
8. 王開林,《民國女性之生命如歌》,湖南:岳麓書社,2004。
9. 王爾敏,〈《點石齋畫報》所展現的近代歷史脈絡〉,收入:黃克武主編,《畫
中有話:近代中國的視覺表述與文化構圖》,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
10. 吳友如,《清末浮世繪《點石齋畫報》精選集》,台北:遠流出版社,2005年。
11. 吳圳義,《清末上海租界社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
12. 吳昊、卓伯棠、黃英、盧婉雯等合編,《都會摩登—月份牌:1910s〜1930s》香港:三聯書店,1994年。
13. 吳亮,《老上海─已逝的時光》,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98年。
14. 吳紅婧,《老上海摩登女性》,上海:上海福利會出版社,2004年。
15. 呂芳上,〈抗戰時期中國的婦運工作〉,收入李又寧,張玉法主編的《中國婦女史論文集》,台北:商務出版社,1981。
16. 宋家麟編,《老月份牌》,上海:上海畫報出版社,1997年。
17. 李子云, 陳惠芬, 成平主編,《美鏡頭:百年中國女性形象》,珠海:珠海出版社,2004年。
18. 李孝悌,《戀戀紅塵:中國的城市、慾望與生活》,台北:一方出版社,2002年。
19. 李純康,〈上海近代教育的發展〉,收入《上海研究資料續集》,上海:上海書店,1991年。
20. 李焱勝,《中國報刊圖史》,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
21. 李歐梵著,毛尖譯,《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0年。
22. 李歐梵編選,《新感覺派小說選》,台北:允晨文化,1998年。
23. 沈建中編,《時代漫畫?1934-1937?》,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4年。
24. 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台北:南天出版社,1998年。
25. 肖同慶,《影像史記》,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5年。
26. 周汛、高春明,《中國古代服飾風俗》,陜西:陜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27. 周汛、高春明,《中國歷代服飾》,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年。
28. 周慧玲,〈投射好萊塢、想像熱女郎:1930年代好萊塢與中國電影「女明星論述」的文化互涉〉,收入羅久蓉、呂妙芬主編,《近代中國的婦女與文化1600-1950》,台北:中研院近史所,2003年。
29. 周慧玲,《表演中國:女明星表演文化視覺政治1910—1945》,台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
30. 周錫保,《中國古代服飾史》,台北:南天出版社,1989年。
31. 林麗月,〈明代中後期的服飾文化即其消費心態〉,收入《經濟史、都市文化與物質文化,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組》,台北:中研院史語所,2002年。
32. 邱處機主編,《摩登歲月》,上海:上海畫報出版社,1999年。
33. 姚賢鎬,《中國近代對外貿易史資料》,第二冊,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34. 孫康宜:〈走向「男女雙性」的理想—女性詩人在明清文人中的地位〉,收入葉舒憲主編:《性別詩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35. 孫燕京,《晚清社會風尚研究》,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4年。
36. 益斌、柳又明、甘振虎,《老上海廣告》,上海:上海畫報出版社,1998年。
37. 馬國亮,《良友憶舊—一個畫報與一個時代》,台北:正中,2002年。
38. 高春明,《中國古代平民服飾》,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
39. 商務書局編譯,《上海指南》,上海:商務印書館,1922年。
40. 國立故宮博物院,《清代服飾展覽圖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6年。
41. 國立歷史博物館,《展現中國織繡之美—清代服飾》,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87年。
42.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上海百年風華》,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1年。
43. 張仲禮主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44. 張志強、王放編著,〈髮式與服飾〉,《1948長春:未能寄出的家信與明信片》,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3年。
45. 張金蘭,《金瓶梅女性服飾文化》,台北,萬卷樓出版,2001年。
46. 張愛玲,〈更衣記〉,收入《流言》,台北:皇冠出版社1968年。
47. 張燕風,《老月份牌廣告畫?上、下卷?》,三版,台北:英文漢聲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
48. 梁惠錦,〈抗戰前後的婦女運動〉,收入《近代中國婦女運動史》,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2000年。
49. 許廣平,《許廣平憶魯迅》,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79年。
50. 許慧琦,〈痛苦與慾望的再現—從Charlotte Perkins Gilman的”The Dress of Women”談十九至二十世紀初美國社會對女性時尚服飾的批判〉,收入《二十世紀美國史婦女與性別學術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2004年。
51. 郭建英,《建英漫畫集》,上海: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4年。
52. 郭建英繪、陳子善編,《摩登上海:三十年代洋場百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53. 郭繼生主編,《月份牌畫藝術與文化》,台北:南天書局,2001年。
54. 陳子善,《脂粉的城市:婦人畫報之風景》,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2004年。
55. 陳平原,〈晚清人眼中的西學東漸—以《點石齋畫報》為中心〉,收入《慶祝王元化教授八十歲論文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1年。
56. 陳恭祿,《中國近代史資料概述》,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57. 陳無我,《老上海三十年見聞錄》,上海:大東書局,1928年。
58. 陳超南、馮懿有,《老廣告》,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
59. 陳曉卿、李繼鋒,朱東賢,《一個時代的側影:中國1931-1945》,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60. 辜振豐,《布爾喬亞:慾望與消費的古典記憶》,台北:果實出版社,2003年。
61. 辜振豐,《時尚考》,台北:果實出版社,2004年。
62. 楊東屏,《城市季風:北京與上海的變遷與對峙》,台北:捷幼出版社,1996年。
63. 葉文心等著,《上海百年風華》台北:躍升文化,2001年。
64. 葉立誠,《服飾美學》,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00年。
65. 葉高樹,《清朝前期的文化政策》,台北:稻鄉出版社,2002年。
66. 葉曉青,〈《點石齋畫報》中的上海平民文化〉,收入:汪暉、余國良編,《上海:城市、社會與文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8年。
67. 鄒依仁,《舊上海人口變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68. 熊月之,馬學強,晏可佳選編,《上海的外國人(1842-194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69. 趙琛,《中國近代廣告文化》,長春:吉林科技出版社,2001年。
70. 劉家駒,《清史拼圖》,台北:遠流出版社,2003年。
71. 蔡豐明,《上海都市民俗》,上海:學林出版社,2001年。
72. 鄭天挺,《清史探微》,台北:雲龍出版社,2002年。
73. 蕭同慶,《影像史記》,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5年。
74. 戴云云,《高跟鞋的來歷》,上海:上海畫報出版社,1999年。
75. 羅蘇文,〈論清末上海都市女裝的演變?1880-1910?〉,收入游鑑明主編,《無聲之聲(I I)—近代中國的婦女與社會?1600-1950?》,台北:中央研究院近史所,2003年。
76. 蘇智良主編,《上海:近代新文明的型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
77. Harold Kahn?康無為?,《讀史偶得:學術演講三篇》,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年。
78. Kathryn Woodward等著,林文琪譯,《身體與認同:同一與差異》,台北:韋伯文化,2004年。
79. Susan B.Kaiser著,李宏偉譯,〈文化的變遷與延續〉,收於《服裝社會心理學》第五冊,台北:商頂文化出版社,1997年。
80. 彼得‧柏克(Peter Burke),《製作路易十四》,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
81. 莫理斯?Desmond Morris?著,周邦憲譯,《人類動物園》,台北:遠流出版社,1990年。
82. 費爾南.布勞岱爾(Fernand Braudel?著,施康強、顧良譯,《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卷一,日常生活的結構:可能與不可能》,台北:貓頭鷹出版社,1999年。
83. 黎安友(Andrew J. Nathan)著,姜敬寬譯,《中國的民主》台北:五南出版
社,1994年。
84.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敖軍譯,《流行體系?一?:符號學與服飾符碼》,
台北:桂冠,1998年。
三、英文專書
1. Henrietta Harrison,The Making of the Republican Citizen : Political Ceremonies
and Symbols in China, 1911-1929,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四、期刊(含譯著)
1.〈摩登婦女為婦運之障礙〉,《婦女共鳴》,第2卷第2期,1933年,頁63。
2. 王受之,〈大陸月份牌年畫的發展和衰落〉,《聯合文學》,第10卷第3期,1994年,頁129-144。
3. 王明珂,〈羌族婦女服飾:一個民族化過程的例子〉,《中央研究院史與所集刊》,第69卷第4期,1998年,頁843。
4. 王國桓、陳宏、劉虹弦,〈旗袍的演變和流行〉,《武漢科技學院學報》,第13卷第2期,2000年,頁63。
5. 王爾敏,〈中國近代知識普及化傳播之圖說形式—《點石齋畫報》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9期,1990年,頁135-172。
6. 白曉霞,〈淺析二十世紀三零年代初期男性作家的女性觀—以小說創作為例〉,《河西學院學報》,第4期,2003年。
7. 石之瑜,〈蔣夫人與中國的國家性質—後殖民父權文化的建構〉,《近代中國婦
女史研究》,第4卷,1996年,頁167-199。
8. 朴文英,〈清代的朝珠與數珠〉,《滿族研究》,第1期,2001年,頁59-60。
9. 朱司晨,〈婦女與裝飾〉,《女子月刊》,第3卷第9期,1935年,頁4898-4903。
10. 吳方正,〈裸的理由—二十世紀初期中國人體寫生問題的討論〉,《新史學》,
第15卷第2期,2004年,頁55-113。
11. 吳志鏗,〈清代前期滿洲本位政策的擬定與調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
學報》,第22期,1994年,頁85-117。
12. 吳志鏗,〈清代前期薙髮易服令的施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
23期,1995年,頁196-202。
13. 吳湘湘,〈民國初年美術月份牌的史料價值〉,《傳記文學》,第72卷第1期,1997年,頁61-72。
14. 巫仁恕,〈明代平民服飾的流行風尚與士大夫的反應〉,《新史學》,第10卷第3期,1999年,頁55-109。
15. 巫仁恕,〈明清消費文化研究的新取徑與新問題〉,《新史學》,第17卷第4
期,2006年,頁217-252。
16. 李英華,〈清宮服飾選粹〉,《歷史文物》,第13卷第4期,2003年,頁56-77。
17. 卓伯棠,〈月份牌的沿革—中國商品海報〉,《聯合文學》,第9卷第10期,
1993年,頁93-112。
18. 周海娟,〈從「巾幗英雄」到「職業婦女」:我國女性在軍隊中角色的歷史變遷〉,《東吳社會學報》,第16期,2004年6月,頁149-185。
19. 周華〈論丁玲早期創作中的新女性〉,《雲南師範大學學報》,第31卷第5期,1999年10月,頁77-80。
20. 周慧玲,〈女演員、寫實主義、「新女性」論述──晚清到五四時期中國現代劇場中的性別表演〉,《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4期,1996年,頁87-133。
21. 林麗月,〈衣裳與風教—晚明的服飾時尚與「服妖」議論〉,《新史學》,第10卷第3期,1999,頁111-157。
22. 邱崣,〈辛亥革命後的“剪辮易服”潮〉,《史林》,第2期,2000年,頁82-87。
23. 侯杰,李釗,〈《大公報》女記者蔣逸霄與二十世紀中期上海女性「上海職業婦女訪問記」史料介紹〉,《婦研縱橫》,78期,2006年4月,頁50-83。
24. 侯杰,曾秋雲,〈《大公報》女記者蔣逸霄與二十世紀中期天津女性採訪有關「津市職業的婦女生活」的史料分析〉,《婦研縱橫》,第76期,2005年10月,頁77-100。
25. 拾遺,〈今日女運動員的病態〉,《國民體育匯刊》,第1期,1936年1月,頁32。
26. 倪可庭,〈三零年代的娜拉哪去了??從《良友》畫報看中國新女性形象〉,《史苑》,第65期,2005年7月,頁106。
27. 袁仄,區偉文,〈服飾與社會變遷-讀民國初年的服制法令〉,《二十一世紀》,第25期,1994年,頁105-109。
28. 高郁雅,〈從《良友畫報》封面女郎看近代上海的「摩登狗兒」?Modern Girl?〉,《國史館館刊》,復刊第26期,1999年,頁57-96。
29. 張哲嘉,〈「近代中國的視覺表述與文化構圖,一六00年迄今」會議報告〉,《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32期,2001年,頁15-25。
30. 張隆志,〈台灣平埔族群的歷史重建與文化理解〉,《古今論衡》,台北:中央
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第2期,1999年,頁19-31。
31. 莊吉發,〈服制鼎成,東珠生輝—以東珠為飾看清代冠服制度的特點〉,《故宮文物月刊》,第9卷第2期,1991年,頁4-23。
32. 連玲玲,〈「追求獨立」或「崇尚摩登」?近代上海女店職員的出現及其形象塑造〉,《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第14期,2006年12月,頁1-49。
33. 連玲玲,〈典範抑或危機?「日常生活」在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應用及其問題〉,《新史學》,第17卷第4期,2006年,頁255-281。
34. 陳生璽,〈薙髮令對清初政治的影響〉,《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 期,1994年,頁11-14。
35. 陳姃湲,〈《婦女雜誌》?1915-1931?十七年簡史—《婦女雜誌》何以名為婦女〉,《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2期,2004年12月,頁1-5。
36. 彭小姸,〈「新女性」與上海都市文化—新感覺派研究〉,《中國文哲研究所集刊》,第10卷,1997年3月,頁317-355。
37. 游鑑明,〈近代中國女子體育觀初探〉,《新史學》,第7卷第4期,1996年12月,頁119-158。
38. 游鑑明,〈近代華東地區的女球員?1927—1937?:以報章雜誌為主的討論〉,《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2期,1999年12月,頁61-122。
39. 詹素娟,〈文化符碼與歷史圖像—再看番社采風圖〉,《古今論衡》?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第2期,1999年,頁3-17。
40. 寥星,〈為的什麼呢?〉,《女青年月刊》,第13卷第6期,1934年6月,頁34。
41. 趙家璧,〈良友畫報二十年的坎坷歷程〉,《新聞研究資料》,第37期,1987年,頁50-72。
42. 趙淑琴,〈張愛玲小說中-女性形象藝術研究〉,《豐商學報》,第8期,2003年,頁19-38。
43. 趙雅博,〈藝術中的裸體繪畫中的人像問題〉,《現代美術》,第99期,2001,頁28-32。
44. 潘光哲,〈開拓近代中國歷史圖象的新天地—「近代中國的閱讀、出版與文化」〉,《思與言》,第43卷第1期,2005年9月,頁2-3。
45. 滕紹箴,〈滿族的服飾制度及其演變〉,《歷史月刊》,第134期,1999年,頁31-36。
46. 鄭揚馨,〈晚明蘇州服俗變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政大史粹》,第11期,2006年12月,頁58-86。
47. 錢一葦,〈時代婦女的商榷〉,《婦女月報》,第一卷第10期,1935年,頁6-9。
48. 邊家珍、李自然,〈試論清初滿洲貴族推行“薙髮易服”政策的主旨〉,《黑龍江民族學刊〈季刊〉》,1998年第4期〈總第55期〉,頁63-65。
五、學位論文
1. 孔令芝,〈從《玲瓏》雜誌看1930年代上海現代女性形象的塑造〉,南投: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2. 王怡文,〈中國「月份牌」美女海報圖像研究〉,台南:成功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3. 余芳珍,〈消閑閱讀習慣在近代中國:《良友畫報》出版體與圖畫想像空間之擴展〉台北:政治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3年。
4. 吳珮琪,〈解讀少女雜誌廣告中的美貌迷思〉,高雄,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5. 宋佳妍,〈台灣客家婦女服飾之研究西元—西元1900年至2000年〉,台北:輔仁大學織品服裝所碩士論文,1995年。
6. 沈淑綺,〈中國「月份牌」美女海報?1896—1945)之研究〉,台南:台南藝術學院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7. 阮慧敏,〈一九四九年以前上海地區月份牌所反映的市民品味〉,台北,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8. 周序琪,《一九二0年代的都會「新婦女」生活風貌:以《婦女雜誌》為分析實例》,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9. 洪進業,〈具象與抽象—從形制到觀念的秦漢服飾研究〉,台北: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10. 胡至倫,〈「自由談」刊頭女性圖像研究?1911-1935?〉,中壢: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11. 翁凡哲,〈時尚雜誌與政治明星—從《良友畫報》看蔣介石形象?1926-1945?〉,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12. 高輔霖,〈明代百官服飾制度及其僭越與濫賞研究〉,台北: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13. 康鈺珮,〈從《良友畫報》看上海三0年代女性裹小腳到高跟鞋審美的轉變過程〉,台北:淡江大學法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14. 張艾湘,〈女性雜誌中女性形象內容產製之分析〉,台北,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2003年。
15. 張金蘭,〈金瓶梅女性服飾文化〉,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
16. 許慧琦,〈娜拉在中國: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變?1900s—1930s?〉,台北:政治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2003年。
17. 連玲玲,〈中國家族企業之研究?以上海永安公司為例1918-1949〉,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18. 陳慧書,〈霹靂布袋戲中女性形象之演變?1986—2002?〉,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19. 黄孟紅,〈從《點石齋畫報》看清代婦女的生活型態〉,南投:暨南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20. 黄琦雯,〈清末女學研究〉,台北:淡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21. 劉怡伶,〈《良友》與中國現代性的建構—以上海時期為中心〉,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7年。
22. 蔡欣欣,〈晚明傳奇中女扮男裝情節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23. 蔡素珍,〈近百年中國婦女旗袍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碩士論文,1991年。
24. 賴佩如,〈女性雜誌與女性價值變遷相關性之探討〉,台北,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六、網路資料
1.http://www.28hse.com/forum/redirect.php?tid=919&goto=lastpost&sid=uDqKX3
2.http://www.tmmfa.org.tw/%A5X%AA%A9%A5Z%AA%AB/magazine/%B2%C42
1%B4%C1/2119.htm
3.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cbspub/secDetail.jsp?bookid=10523
&secid=10663
4.http://www.christianweekly.net/4DACTION/W4D_CWREAD/15396/CWSECTS/BACK
指導教授 王成勉(Cheng-Mien Wang) 審核日期 2008-7-3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