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2126006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6 、訪客IP:18.224.246.203
姓名 古雨蘋(Yu-pin K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藝術學研究所
論文名稱 戴本孝生平與繪畫研究
(The Study of Dai Benxiao's Life and Paintings)
相關論文
★ 清王炳仿趙伯駒桃源圖研究 兼論乾隆朝畫院設色山水創作★ 畫學復興思救國-論黃賓虹畫學中的救國思想與其晚年的北宋畫風
★ 臺灣八景從清代到日據時期的轉變★ 傅抱石對<畫雲台山記>的詮釋與其國畫改革的關係
★ 董希文之「油畫中國風」研究★ 李日華繪畫鑑藏品味之研究
★ 豐子愷文人抒情漫畫研究--以1937年以前畫作為例★ 北宋墨竹繪畫研究
★ 金農.羅聘.黃慎的神佛鬼魅像研究★ 儒士.貳臣.收藏賞鑒家--孫承澤(1592-1676)之生活.繪畫品味與影響
★ 郎靜山﹝1892-1995﹞中國畫意攝影研究★ 梁鼎銘(1898-1959)大陸時期西畫創作研究
★ 休寧貴公子,邗上大畫師-查士標生平與繪畫研究★ 吳偉人物畫風格研究
★ 梅清(1623-1697)的生平與藝術★ 乾隆宮廷製作之西湖圖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明末清初的中國雖然動盪不安,卻也是畫史上在風格創新或繪畫理論方面皆多采多姿的時期。身處在這個時期的戴本孝(1621-1693)終生以明遺民自居,並且熱愛繪畫。他出生於安徽和州,活躍於清初的南京地區。熱愛旅遊的他,一生中除了去過華北,也曾經攀登過華山和黃山等名山,並且留下許多相關的作品。他也主張畫家要多體驗各地的山水景色,認為此舉有助於繪畫創作。在個人風格上,他擅長自明末起盛行的枯筆風格,同時不盲從於仿古主義。
對於這位清初畫家,前人的研究中雖已獲得初步成果,但仍有許多地方值得再加以研究。包括:戴本孝生平與遊歷交友的詳細情況,以及如何影響他的繪畫創作與思想。在個人風格的形成與演變上,其畫風淵源尚有待釐清與補充。在繪畫思想方面也需要更細膩的探究,並瞭解在畫史上的意義和影響情形。因此本文將從戴本孝的生平際遇、遊歷交友、繪畫創作與繪畫思想等方面展開討論,以期使相關研究獲得更豐富的內容,同時增進對清初繪畫的認識與補全。
關鍵詞:戴本孝、清初畫史、明遺民、枯筆、清初南京、仿古主義
摘要(英) Late Ming-early Qing is a turbulent period of history in China, but it is a plentiful period of painting history especially in ter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ainting theory and the creation of style. A passionate painter living in this period, Dai Benxiao (1621-1693), regarded himself as a Ming loyalist through his life. He was born in Anhui Hezhou and was active in Nanjing in early Qing. As a enthusiastic traveler, he has been to Huabei and climbed up many famous mountains such as Mt. Hua and Mt. Huang. During his travels, he created many great pieces depicting those resorts. Dai Benxiao claims that a painter should experience the magnificent natural scenery as much as he could, which would inspire and facilitate his cre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style, Dai Benxiao never blindly follows archaism, instead, he is skilled in kubi.
Many previous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Dai Benxiao and his works. However, they does not explored him in a great length and remains the following issues for further research. First, we will investigate the life story of Dai Benxiao as well as his relationship with friends and then probe how his life experience reshapes his thinking and influence his painting. Most importantly, it is intended to clarify and supplement the background of his painting style. Second, we will focus on Dai Benxiao’s theory on painting and shift to his significance and influence on the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
In short, this thesis aims at having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painting in early Qing through researching on Dai Benxiao’s life experience, his relationship with friends, his creation and his philosophy on painting.
Key words: Dai Benxiao, the painting history of early Qing Dynasty, Ming loyalist, kubi, Nanjing in early Qing Dynasty , archaism
關鍵字(中) ★ 戴本孝
★ 清初畫史
★ 明遺民
★ 枯筆
★ 清初南京
★ 仿古主義
關鍵字(英) ★ Dai Benxiao
★ the painting history of early Qing Dynasty
★ Ming loyalist
★ Nanjing in early Qing Dynasty
★ kubi
★ archaism
論文目次 目錄
前言 1
一、前人研究成果 1
二、內容簡介 5
第一章 戴本孝的家庭與生平 7
第一節 家世背景與籍貫 7
第二節 成長背景 9
第三節 父親的抗清行動與影響 12
第四節 中年生活與遺民立場 16
第五節 晚年生活 22
小結 32
第二章 戴本孝的人際關係和遊歷 35
第一節 戴本孝與冒襄一家的交往 35
第二節 北遊期間(1666-1670)重要的官員友人 44
第三節 其他重要的友人 53
小結 64
第三章 戴本孝的繪畫創作 67
第一節 《曉窗梅影圖》與戴本孝早期畫風 67
第二節 個人風格的形成 74
1.董其昌的影響 74
2.與其他黃山畫派畫家之比較 81
第三節 個人風格與仿古問題 86
1.與正統派畫家之比較 86
2.與龔賢之比較 92
3.對王蒙的景仰 94
小結 97
第四章 繪畫觀點與遊歷、創作之關係 99
第一節 遊歷經驗與繪畫創作 99
第二節 戴本孝早期(1680年前)繪畫觀點 112
1.晚明畫論中的仿古議題與修養工夫論 112
2.對師造化的重視 115
第三節 戴本孝繪畫觀點的形成 121
1.「一畫」的出現 121
2.氣化的概念與師造化 127
第四節 戴本孝畫論的特點與對石濤的影響 133
1.戴本孝畫論的特點 133
2.對石濤的影響 143
小結 146
結論 149
參考資料 155
附錄:戴本孝 年表 163
圖版 181
參考文獻 參考資料
一、英文資料
James Cahill, ed., Shadows of Mt. Haung : Chinese Painting and Printing of the Anhui School, University Art Museum, Berkeley, 1981.
Jonathan Hay, Shitao: Painting and Modernity in Early Qing China,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Hongnam Kim, The Life of a Patron :Zhou Lianggong (1612-1672) and the Painters of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New York: 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1996.
Hongnam Kim, “The Dream Journey in Chinese Landscape Art: Zong Bing to Cheng Zhengkui” in Asian Art, Vol.Ⅲ,No.4 Fall 1990,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Wai-Kam Ho, “Tung Ch’i-ch’ang’s New Orthodoxy and The Southern School Theory ”in Artists and Traditions, New Jersey, 1976.
Wai-Kam Ho and Dawn Ho Delbanco, “Tung Ch’i-ch’ang’s Transcendence of History of Art. ”, The Century of Tung Ch’i-ch’ang , The Nelson Atkins Museum of Art,1992.
二、中日文資料
古籍部分
孔尚任,《湖海集》,收錄於楊家駱編《中國文學名著第六集第二十冊‧孔尚任集》,台北市:世界書局,1964。
方文,《嵞山集》,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集部 別集類;第1400冊,上海:上海古籍,1995。
王士禛,《池北偶談》,收錄於《清代史料筆記叢刊》,北京市:中華書局,1997。
王士禛,《感舊集》,收錄於《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74,北京市:北京,1997。
王弘撰,《砥齋集》,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 別集類;第1404冊,上海市:上海古籍,2002。
王原祁,《雨窗漫筆》,收錄於俞崑編《中國畫論類編》(上),台北:華正書局,1984。
王原祁,《麓臺題畫稿》,收錄於盧輔聖編《中國書畫全書》(八)。上海:上海書畫,1994。
王時敏,《王奉常書畫題跋》,收錄於《中國書畫全書》(七),上海:上海書畫,1992。
王逸,《楚辭章句》,收錄於屈原等著《楚辭四種》,台北:華正書局,1989。
王膜 輯,《漢魏遺書鈔》之《歸藏》,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子部 雜家類,上海市:上海古籍,1995。
王贈芳 等修、成灌 等攥,《濟南府志》清道光二十年刊本,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68。
石濤,《石濤論畫》,收錄於俞崑編《中國畫論類編》(上),台北:華正書局,1984。
石濤,《苦瓜和尚畫語錄》,收錄於俞崑編《中國畫論類編》(上),台北:華正書局,1984。
朱忻 等修、劉庠 等纂,《徐州府志》清同治十三年刊本,收錄於《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4,台北:成文,1983。
朱緗,《楓香集》,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 別集類;第273冊,台南縣:莊嚴文化,1997。
吳盛藻,《天門集》,收錄於《四庫存目叢書》集部 別集類;第283冊,台南縣:莊嚴文化,1997。
李日華,《竹嬾論畫》,收錄於俞崑編《中國畫論類編》(上),台北:華正書局,1984。
李日華,《論畫山水》,收錄於俞崑編《中國畫論類編》(下),台北:華正書局,1984。
李良年,《秋錦山房集》,收錄於《四庫存目叢書》集部 別集類;第251冊,台南縣:莊嚴文化,1997。
李念慈,《谷口山房詩集》,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 別集類;第232冊,台南縣:莊嚴文化事業,1997。
李流芳,《檀園集》,收錄於《歷代畫家詩文集》37,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5。
李流芳,《檀園論畫山水》,收錄於俞崑編《中國畫論類編》(下),台北:華正書局,1984。
李恒 輯《國朝耆獻類徵初編》,收錄於周駿富 輯《清代傳記叢刊》綜錄類(七),台北市:明文,1985。
汪士鈜等著,《黃山志續集》,收錄於《叢書集成續編》220 史地類,台北:新文豐,1989。
卓爾堪,《遺民詩》,收錄於《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21,北京市:北京,1997。
周二學,《一角編》,收錄於徐娟主編《中國歷代書畫藝術論著叢編》第十五冊,北京:新華書店,1997。
周亮工,《讀畫錄》,收於楊家駱 編《清人畫學論著》(上),台北市:世界書局,1978。
宗炳,《畫山水序》,收錄於俞崑編《中國畫論類編》(上),台北:華正書局,1984。
屈大均,〈登華記〉,收錄於《叢書集成續編》222 史地類,台北:新文豐,1989。
屈原,《離騷》,收錄於屈原等著《楚辭四種》,台北:華正書局,1989。
俞琰,《周易參同契發揮》,收錄於王雲五主編《四庫全書珍本》第十集;199,台北:台灣商務。
冒襄,《同人集》,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 總集類;第385冊,台南縣:莊嚴文化事業,1997。
冒襄,《香儷園偶存》,收錄於《叢書集成三編》第四十二冊,台北:新文豐,1996。
范允臨,《輸蓼館論畫》,收錄於俞崑編《中國畫論類編》(上),台北:華正書局,1984。
唐志契,《繪事微言》,收錄於俞崑編《中國畫論類編》(下),台北:華正書局,1984。
孫枝蔚,《溉堂集》,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 別集類;第1407冊,上海:上海古籍,2002。
秦永祖 編,《畫學心印》則收錄於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155),台北:台灣商務,1668。
秦祖永,《桐陰論畫》,收錄於楊家駱主編《清人畫學論著》下冊,台北:世界書局,1978。
荊浩,《筆法記》,收錄於俞崑編《中國畫論類編》(上),台北:華正書局,1984。
郝敬,《毛詩原解》,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經部 詩類;第58冊,上海:上海古籍,1995。
張庚,《國朝畫徵錄》,收錄於于安瀾編《畫史叢書》,上海:人民美術,1963。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收錄於俞崑編《中國畫論類編》(上),台北:華正書局,1984。
張璪,〈文通論畫〉,收錄於俞崑編《中國畫論類編》(上),台北:華正書局,1984。
梅清,《天延閣後集》,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 別集類;第222冊,台南縣:莊嚴文化,1997。
梅清,《天延閣贈言集》,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 別集類;第222冊,台南縣:莊嚴文化,1997。
梅清,《瞿山詩略》,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 別集類;第222冊,台南縣:莊嚴文化,1997。
莫是龍,《畫說》,收錄於俞崑編《中國畫論類編》(下),台北:華正書局,1984。
郭熙、郭思父子合撰,《林泉高致》,俞崑編《中國畫論類編》(上),台北:華正書局,1984。
陳廷桂,《歷陽典錄》清同治六年刊本,收錄於《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229〉,台北:成文,1974。
陳廷桂,《歷陽典錄補編》清同治六年刊本,收錄於《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230〉,台北:成文,1974。
陸心源,《穰梨館過眼續錄》,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子部 藝術類;第1087冊,上海市:上海古籍,1995。
章學誠,《和州志》民國十一年嘉業堂重刊本,收錄於《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638〉,台北:成文,1983。
傅山,《霜紅龕集》,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集部 別集類1395-1396,上海:上海古籍,1995。
董其昌,《容台別集》,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委員會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71,台南:莊嚴文化,1997。
董其昌,《容台別集》,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71,台南縣:莊嚴文化,1997。
董其昌,《畫眼》,收錄於俞崑編著,《中國畫論類編》(下),台北:華正書局,1984。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收錄於俞崑《中國畫論類編》(下),台北:華正書局,1984。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收錄於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名著第五輯》藝術叢編第一集第28冊《觀賞彙錄》(上),台北:世界書局,1962。
蒲松齡,《蒲松齡集》,上海:上海古籍,1986。
閩麟嗣,《黃山志定本》,收錄於《叢書集成續編》220 史地類,台北:新文豐,1989。
劉義慶撰;劉孝標注,《世說新語校箋》,台北市:台灣時代書局,1975。
劉體仁,《七頌堂小識》,收錄於盧輔聖主編《中國書畫全書》(八),上海:上海書畫,1994。
潘世仁 纂,《阜陽縣志》清乾隆二十年刊本,收錄於《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649,台北:成文,1983。
諸升、王質和王概等編著,《芥子園畫傳》,北京:中國書店,1995。
錢儀吉 編,《碑傳集》,收錄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九十三輯,台北:文海,1973。
閻爾梅,《白耷山人詩集》,收錄於四庫禁燬書叢刊編纂委員會編,《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119,北京市:北京,1995。
戴本孝,《餘生詩稿》附錄卷十一《不盡詩稿》,清康熙守硯庵自刻本二冊,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室。
戴重,《河村集》,收錄於《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11-1,北京市:北京,1997。
現代資料部分
少文,〈記楝亭圖詠卷〉,《文物》,第6期(總152號),1963年。
方聞,〈董其昌和藝術的復興〉,收錄於《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上海書畫,1998。
方聞,〈謝赫第一法〉《故宮季刊》第一卷第三期(1967年1月)。
王樹楠、吳廷燮和金毓黻等纂,《奉天通志》,瀋陽:東北文史編輯委員會,1983。
古原宏伸,〈晚明的畫評〉,收錄於《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上海書畫,1998。
白謙慎,《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紀中國書法的嬗變》,台北:石頭,2004。
石守謙,〈由奇趣到復古 -十七世紀金陵繪畫的一個切面〉,刊載於《故宮學術季刊》第15卷第四期(1998.5-7)。
石守謙,〈董其昌《婉孌草堂圖》及其革新畫風〉,收錄在《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上海書畫,1998。
朱良志,《石濤研究》,北京市:北京大學,2005。
西上實,〈戴本孝研究〉,收錄於《論黃山諸畫派文集》,上海市:上海人民美術,1987。
何碧琪,〈耐人尋味-戴本孝《山水冊》情之所寄〉,《故宮文物月刊》264期,2005年3月。
吳定一,〈龔賢中晚年畫風的轉變〉,收錄在《龔賢研究》朵雲63集,上海:上海書畫,2005。
巫佩蓉,《龔賢雄偉山水的理論與實踐》,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李仲元,〈至老不衰的藝術傑作-戴本孝《山水冊》考析〉,收錄於《論黃山諸畫派文集》,上海市:上海人民美術,1987。
李萬才,《石濤》,長春:吉林美術,1996。
汪世清,《漸江資料集》,合肥:安徽人民,1984。
林婉瑜,《儒士、貳臣、收藏鑑賞家—孫承澤(1592-1676)之生活、繪畫品味與影響》,台灣: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高居翰(James Cahill),《山外山》,台北市:石頭出版社,1997。
高居翰,《氣勢撼人》,台北:石頭出版,1994。
張子寧,〈清石濤《古木垂陰圖》軸-兼略析其畫論演進之所以〉,《藝術學》第2期(1988年3月)。
許宏泉,《戴本孝》,石家莊市:河北教育,2002。
陳政揚,《張載思想的哲學詮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7。
陳鼓應 註釋,《老子今註今釋及評介》,台北:台灣商務,1970。
陳屢生,《王石谷》,吉林:吉林美術,1996。
傅申,〈明清之際的渴筆勾勒風尚與石濤早期作品〉,《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8:2,1976年。
湯臣彬,〈試談梅清及其繪畫藝術〉,收錄於安徽省文學藝術所編《論黃山諸畫派文集》,上海市: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7。
黃錦鈜 注譯,《新譯莊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99。
楊小彥與黃專,〈王時敏與復社〉,收錄在朵雲編輯部編,《清初四王畫派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
楊新,《程正揆》,上海:人民美術,1982。
鈴木敬編,《中國繪畫總合圖錄》第一卷,東京:東京大學出版社,1982。
蔣寅,〈王漁洋與清詞之發韌〉,《文學遺產》,第二期,1996年。
鄭世根,《莊子氣化論》,台北:台灣學書局,1993。
薛永年,《橫看成嶺側成峰》台北:東大圖書,1996。
薛翔,《新安畫派》,長春市:吉林美術,2003。
謝明陽,《明遺民的莊子定位問題》,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2001。
韓林德,《石濤與畫語錄研究》,江蘇省:江蘇美術出版社,1997。
譚其驤編,《中國歷史地圖集》,台北:曉園,1991。
嚴守智,〈王時敏的仿古畫學與筆墨之法〉,刊載於《藝術學》第10期,1993年9月。
嚴守智,〈王鑑與條塊龍脈〉,刊載於《藝術學》第13期,1995年3月。
嚴迪昌,《清詞史》,江蘇省:江蘇古籍,1990。
饒宗頤,〈晚明畫家與畫論〉,收錄於《畫寧頁—國畫史論集》,台北:時報文化,1993。
指導教授 周芳美(Fang-mei Chou) 審核日期 2009-2-3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