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213101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8 、訪客IP:3.15.151.214
姓名 楊鳳燕(Feng-yan Y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莊子<逍遙遊>篇中的寓言本旨和現代意義
相關論文
★ 王通經世思想之研究★ 王船山《讀四書大全說》之孟學研究
★ 黃梨洲思想與明清之際儒學焦點的轉移★ 五峰思想研究
★ 王心齋思想之形成及其發展★ 從工夫論看羅近溪思想之特色
★ 朱子對北宋四子的理解與詮釋★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經》之研究
★ 陳確人性論研究★ 聶雙江歸寂思想研究
★ 李翱思想研究★ 莊子應世思想研究
★ 宋明儒「以心著性」之哲學意義研究★ 陳白沙自得之學研究
★ 劉蕺山的氣論研究★ 郭象《莊子注》的思想體系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莊子》一書具有濃厚的文學性。只要翻開《莊子》一書,就會被那豐贍的文采所吸引,《莊子》一書,意境深遠,文情跌宕,變化莫測,在莊書中,可以看到莊子大量的使用寓言,述說一些它所要表達的事物,並藉這個方式把深奧玄妙的哲理論與生動具體的形象熔於一爐,使抽象的邏輯思想與具體的形象思維結合起來。雜篇中的<寓言>說過,《莊子》的理論,寓言就佔了十分之九,因此要體會《莊子》一書的精要,首先就必須對《莊子》書中的寓言有所了解,「從鯤鵬寓言和堯與許由看莊子的逍遙義」、「惠子與莊子二則與莊子無用之用思想」以及「肩吾問於連叔寓言與至人、神人、聖人、真人」是三個重要主題,分三章論述,並做深層意涵的探討,目的是將<逍遙遊>的主旨顯豁出來,而得莊子生命精神之大要。從這幾個主題入手,是因為大家都知道《莊子》內篇最得莊子真實精神,而<消遙遊>又是內篇中的首篇,最能吸引讀者的目光。由於莊子的思想是一既理性又感性,既超越又內在的本體存在,所以想要體會莊子思想的人,就不能僅由認知的方法來達成目標,莊子認為當時的天下,時局混亂,人心污濁,他的言論恐怕很難為一般人所接受,只好用「巵言」、「重言」和「寓言」做為表述思想的方法。將活潑的「道」體傳達出來,而不是採用直接陳述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看法,這也是莊書獨特之處和不容易把握住書中要點的地方。所以想要確切的領會書中的要旨,就必須用心體悟書中的寓言,這樣才能朗現其智慧,進而能夠找出一些哲理,給予現代的人們一些啟示,提供思考及解脫之道,以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自由逍遙界!
摘要(英) <> is a book of deep literature. Whoever reads this book will be attracted by its vivid content. <> is a book of profound conception, abundant literature portray and whim. In this book, the writer described object what the writer wants to express by using lots of fables. The way that the writer uses fables integrates profound and abstruse philosophies with lively image and analogy so that the abstract logics and philosophies and concrete images and analogy can be combined. The <> in the Miscellaneous Chapters mentioned that among the theories of <>, fables comprise 9 out of 10. Understanding the essence of <> shall start from analyzing the fables in the <>. , and are three important questions which are depicted in three chapters of this dissertation containing thorough and meaningful discussion. The aim is to express the object of so that the frame of Zhuang-Zi’s life meaning can be addressed. The reasons for analyzing those topics are that the Inner Chapters of <> is recognized to own the most of Zhuang-Zi’s philosophies and spirits. Keywords: Zhuang-Zi, Free and Easy Wandering, Fable, Argument concerning big and small, Useless usefulness, Solstice Person, Deity Person, Sacred Person and Reality Person.
關鍵字(中) ★ 無用之用
★ 大小之辯
★ 寓言
★ 逍遙遊
★ 莊子
★ 至人
★ 神人
★ 聖人
★ 真人
關鍵字(英) ★ Useless usefulness
★ Argument concerning big and small
★ Fable
★ Free and Easy Wandering
★ Zhuang-Zi
★ Solstice Person
★ Deity Person
★ Sacred Person and Reality Person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的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的範圍和重點 3
第三節 篇章架構說明 4
第二章 莊子寓言故事的含義、來源及文學特色 5
第一節 寓言的定義、中國寓言的分期及來源 5
第二節、《莊子》寓言故事的意義和來源 7
第三節 莊子寓言故事的文學特色 15
第三章 從「鯤鵬寓言」、「堯與許由」看莊子的「逍遙」義 20
第一節 鯤、鵬寓言和堯與許由 20
第二節 「遊」的本義及其引申義 28
第三節 對「 逍遙」意義的不同詮釋 30
第四節 大、小之辯的真實涵義 45
第四章 「惠子與莊子」寓言二則與莊子「無用之用」思想 51
第一節《莊子》書中「無用之用」寓言故事義理解析 51
第二節、才與不才 60
第三節、無用以「助」有用和「勝」有用 64
第四節 「無用之用」的層次和意涵 68
第五節「無用之用」思想的現代意義 75
第五章 「肩吾問於連叔」寓言與至人、神人、聖人和真人 85
第一節 「肩無問於連叔」和「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寓言故事義理解析 85
第二節 至人、神人、聖人、真人的形象 89
第三節 至人、神人、聖人、真人的異同 104
第四節 「至人、神人、聖人、真人」的特色及思想 109
第五節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現代意義 114
第六章 結論 125
參考書目 129
參考文獻 一、莊子註書:
(一)、古註
(宋)林希逸,《南華真經口義》,台北: 藝文出版社 ,1972年5月
(明)焦竑,《莊子翼》, 台北:廣文書局 ,1979年6月
(明)憨山釋德清,《莊子內篇註》, 台北: 廣文書局, 1973年6月
(清)王夫之,《莊子通》, 台北: 里仁書局 ,1984年9月
(清)王夫之,《莊子解》, 台北: 里仁書局, 1984年9月
(清)王先謙,《莊子集解》, 台北:華正書局 ,1978年7月
(清)林雲銘,《增註莊子因》, 台北:廣文書局 ,1968年1月
(清)宣穎,《莊子南華經解》 , 台北:廣文書局 ,1978年7月
(清)陳壽昌,《南華真經正義》, 台北:新天地書局 ,1972年11月
(清)郭慶藩編,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1993年
(二)、今註今譯
王叔岷,《莊子校釋》,台北 :國風出版社 1972年
朱桂曜,《莊子內篇證補》,台北 :藝文印書館
李勉,《莊子總論及分篇評注》,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73年6月
吳怡,《莊子內篇解義》 ,台北 :三民書局, 2000年10月
陳冠學,《莊子新注》,台北 :東大出版社 ,1989年9月
陳鼓應,《莊子今註今譯》,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2000年12月
張默生原著 ,張翰勛校補,《莊子新釋》, 山東 :齊魯書社, 1983年12月
張耿光,《莊子》, 台北 :台灣古籍出版社 ,1996年11月
黃錦宏,《新譯莊子讀本》,台北 :三民書局, 2003年2月
蔣錫昌,《莊子哲學》,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72年5月
錢穆,《莊學纂箋》,台北: 東大圖書公司 ,1993年1月
歐陽景賢 ,歐陽超,《莊子譯釋》,台北: 里仁書局
二、近人研究莊子專著
王叔岷,《莊學管窺》,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78年三月
王邦雄,《莊子道》, 台北: 漢藝色研文化公司 ,1999年6月
王邦雄,《走在莊子逍遙的路上》,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2004年12月
吳怡,《逍遙的莊子》, 台北: 東大圖書公司 ,2004年1月
吳光明,《莊子》,台北: 東大圖書公司,1992年9月
杜保瑞,《莊周夢蝶》,台北: 書泉出版社 ,1997年8月
陳品卿,《莊學新探》,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83年6月
陳鼓應,《莊子哲學》,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2年10月
黃明堅,《莊子解讀》,台北 :立緒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3月
葉海煙,《莊子的生命哲學》, 台北: 東大圖書公司, 2003年6月
趙衛民,《莊子的道》,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8年1月
鍾泰,《莊子發微》,上海: 古籍出版社, 2002年4月
劉坤生,《莊子哲學本旨論稿》,山東 :汕頭大學出版社,1998年6月
劉笑敢,《莊子哲學及其演變》,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8年2月
顏崑陽,《莊子的寓言世界》, 台北: 尚友出版社 ,1983年9月
三、其他哲學專著
王邦雄,《儒道之間》,台北: 漢光文化 ,民1987年
王邦雄,《生死道》,台北: 漢藝色研文化公司, 2005年8月
王邦雄,《中國哲學論集》,台北: 學生書局 ,2004年3月
王煜,《老莊思想論集》,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5月
毛子水,《論語今註今譯》,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4年7月
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台北: 華證書局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 :學生書局 ,1983年10月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台北 :學生書局 2002年8月
牟宗三講述,陶國璋整理,《莊子齊物論演析》台北:書林出版社,1999年4月
池田知久著,黃華珍譯,《莊子道的思想及其演變》台北:國立編譯館,2001年
李日章,《莊子逍遙境的裡與外》,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2000年
林聰舜,《向郭莊學之研究》,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81年12月
吳怡,《中國哲學發展史》,台北 :三民書局 ,1989年12月
吳康,《老莊哲學》,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10月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台北: 學生書局 1986年10月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二》,台北 :學生書局 1986年10月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台北 :學生書局 ,1986年10月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 學生書局, 1998年5月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0年
袁保新,《老子之哲學與重建》,台北 :文津出版社 ,1991年
高柏園,《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台北: 文津出版社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一),台北 :三民書局 ,1984
陳鼓應,《老莊新論》,台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006年1月
陳德和,《道家思想的哲學詮釋》,台北: 里仁書局 ,2005年1月
張希烽,《莊子的智慧》,台北; 漢藝色研文化公司, 1998年4月
傅佩榮,《逍遙自在的人生-莊子賞析》,台北: 幼獅文化公司 ,2001年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8年
楊祖漢,王邦雄,岑溢成,高柏園,《中國哲學史》,台北:里仁書局 ,2005年
賴榕祥,《老莊哲學研究》,台北 :綜合出版社 ,2003年5月
劉榮賢,《莊子外雜篇研究》,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
四、其他專書
公木,《先秦寓言概論》,齊魯書社,1984年
李富軒,李燕,《中國古代寓言史》,台北 :漢威出版社 , 2001年
吳秋林,《中國寓言史》,福建 :教育出版社 ,1993年
陳蒲清,《寓言文學理論‧歷史應用》,板橋: 駱駝出版社 ,1992年
詹明信,《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台北 :合志文化 2004年
凝溪,《中國寓言文學史》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劉承淮主編,《先秦寓言大全》,湖南長沙: 岳麓書社 ,1993年
譚達先,《中國民間寓言研究》,台北: 木鐸出版社,1982年
五、參考論文
一、 期刊論文
牟宗三, <道家的「無」的智慧與境界形態的形上學>,《鵝湖》,第1卷第4期 ,1975
呂錫琛,<道家文化治療學智慧管窺>,《鵝湖》,第327期,2002年,頁9-15
林聰舜 ,<論莊子的「大小之辯」與「齊物」及其關係>,《漢學研究》,第3卷第7期1987年12月 頁375-399
袁保新, <齊物論研究…莊子形上思維的進路與形態>《鵝湖》第3卷第7期 1978年一月, 頁22-26
陳鼓應,<莊子悲劇意識自由精神>,《國文天地》,第73期,1991年,
頁59-64
陳建樑 <莊子逍遙義闡論>,《中國文化月刊》,第201期 ,1996年12月, 頁25-29
陳德和,<莊子騈拇、馬蹄、胠篋、在宥駟篇的時代背景及義理性格>,《鵝湖》,第193期 ,1991年 ,頁46-55
陳德和,<論莊子哲學的道心理境>,《鵝湖學誌》第24期,2000年,
頁41-72
張惠貞,<莊子逍遙義>,《台南師院學報》,第26期,1993年 ,頁159-167
楊祖漢,<齊物論的言說方式>,《鵝湖》,第354期,2004年12月 ,頁5-12
楊祖漢,<論莊子的知與無知>,《鵝湖》,第373期,2006年7月, 頁24-32
蔡宗志,<莊子寓言之只與逍遙義>《中國文化月刊》第100期 1998年2月, 頁98-106
二、博碩士論文
方雅慧,《莊子心論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碩士論文 ,2006年7月
呂秀妲,《莊子人生哲學之現代運用》,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 2005年6月
陳盈慧,《莊子聖人觀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4年6月
蕭世楓,《莊子齊物論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6月
指導教授 楊祖漢(Cho-Hon Yang) 審核日期 2007-7-2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