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213501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0 、訪客IP:18.188.177.199
姓名 戴佩琪(Pei-Chi Tai)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台灣國民小學民俗體育發展之研究, 1971-2000
(Rese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Flok Sports in Taiwan's Primary )
相關論文
★ 從「大義覺迷」到「五族共和」 ——近代中國民族思想的形成與演變★ 胡光墉與南幫票商之研究,1823~1885
★ 清代捐納制度與台灣士紳之研究★ 嚴慶齡與台灣汽車工業之發展(1953-1981)
★ 中壢仁海宮與地方社會的發展★ 明將李如松與朝鮮之役研究
★ 輪轉鍊生:臺灣自行車產業史(1972-2005)★ 中國佛教會在臺灣之發展(1945-1955)
★ 雲南反共救國軍的探討, 1949~1954★ 東港漁業的發展與變遷,1948-2008
★ 日治時期「新竹州」之發展與演變(1895—1945)★ 國民政府對戰後世界秩序之構想 -以「國際問題討論會」為例
★ 台中加工出口區與潭子鄉社會變遷(1971-1994)★ 清領時期台閩地區米榖貿易與商人(1685-1850)
★ 新莊社會變遷的研究★ 台灣舞蹈表演藝術之發展與當代社會之關係(1930年代至2000年)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國小民俗體育的發展,是從政府一連串的政策施行中發展出來,其重視的程度是從民國六0年代開始,一直到八0年代,在政策面、課程教學面以及民俗體育團隊的成立上,有著不同的演變。
在政策面,從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開始,積極的在小學推廣民俗體育活動,並製訂比賽辦法之後,其相關的法令一一出籠;且以跳繩、踼毽及扯鈴為主要項目,但至民國八十年起,教育部在國中小推展傳統藝術教育計畫,使得舞龍、舞獅、宋江陣等大型民俗體育團隊紛紛出現,而形成民俗體育活動的多樣化。
在課程和教學面,隨著民國六十四年至民國八十九年體育課程之改變,其中鄉土教材演變為民俗,內容其實是一樣的,可見和政府政策有其相矛盾之處;課程反應在教學上,有興趣之老師才會在體育課教學生學習,學生的興趣是無法持續。其最重要就是師資的不足,因此,也難怪在國小體育課程中實行不彰。
在民俗體育團隊的成立上,將表演性的運動,形成競賽性的方式,其目的是為要將之推展出去,可是只有重點學校可以維持其比賽的成果之下,造成點狀的推行,這只是維持民俗體育活動的存在而已,並非真正的發揚。
由此三方面之發展,可看出政府積極推動民俗體育,從固有體育的觀念,因文化認同的改變,形成本土化的民俗體育,進而在國小推動多年。最後,仍是教材、經費及師資的問題,一直無法徹底的解決,使之民俗體育的推動,只靠少數學校在推行,其成效有限。
摘要(英) Primary folk sports have been passed and developed by successive governmental policies, which started from 1970 and through 1990. During the period, there have been changes in policy, curriculum practices and teaching, as well as sports team-up.
In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the authorities have poured great efforts on the promotion of folk sports by fixing contest rules and stipulating related regulations. Initially, it was focused on such items as rope jumping, shuttlecock kicking and diabolo. Moreover, there have appeared such large sport teams as dragon dance, lion dance and Sung Chiang battle array sinc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ctively launched a promotion project of traditional arts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in 1991.
In curriculum practices and teaching, there have been changes from 1975 to 2000. The course of country culture was turned into folk culture, both of which are substantially the same. The curriculum reflects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s. Only teachers having interest in folk sport will let students do the learning; otherwise, students’ interest will be brushed off. Therefore, the cause is a deficiency in competent teachers. It is no wonder that primary physical education is not well-practiced.
In sports team-up, the notion of turning an entertaining sport into a competing sport is to promote the sport popularity, while only highlighted schools can show their results. Thus, only promotions spot by spot can be seen, which stands for an existence of folk sports not for actual promotion.
From the above three perspectives, it is clear that the Government is keen on promoting folk sports in primary schools. Owing to changes in cultural identity, it has transferred the traditional sport to localized folk sport. To put it last but not the least, the effect of folk sport promotion is still limited due to the unsolved difficulties in teaching materials, expense and recruiting teachers.
關鍵字(中) ★ 民俗體育 關鍵字(英) ★ Fold Sports
論文目次 目錄....................................................................................................Ⅰ
表目錄................................................................................................Ⅱ
圖目錄................................................................................................Ⅲ
緒論………………………………………………………………….1
第一章 民俗體育的界定及梗概.........................................................12
第一節 民俗體育的定義及特性........................................12
第二節 民俗體育的分類.....................................................14
第二章 民俗體育的政策在國小之推展情形……………………..25
第一節 歷史背景及時代的變遷………………………..25
第二節 教育及體育政策中民俗體育的發展...................28
第三節 民俗體育政策的發展............................................36
第三章 國小民俗體育課程的發展情況..........................................44
第一節 體育課程中的民俗體育之演變..........................44
第二節 國小民俗體育教材教法的發展...........................48
第三節 國小民俗體育師資的培訓之發展......................67
第四章 國小民俗體育團隊之發展..................................................78
第一節 國小跳繩、踼毽子及扯鈴團隊的發展..............78
(民國八十年以前)
第二節 中華民國青少年民俗體育團隊的發展..............89
第三節 國小民俗體育團隊整體性發展之演變..............93
(民國八十年至八十九年)
結論..................................................................................................102
參考書目..........................................................................................108
附錄..................................................................................................114
參考文獻 一、史料
周.韓非撰,<韓非子.外儲說>,《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29冊,台北:商務印書館,(民74年)。
唐.李冗,《獨異志》,卷中,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74年)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047冊,上海:商務印書店,(民25年)。
後晉.劉昫等奉敕撰,<音樂志>,《正史全文標校讀本舊唐書》卷29,志第9,音樂11,台北:鼎文書局,(民68~69年)。
宋.孟元老等著,<元宵>,《東京夢華錄外四種》,卷六台北:大立出版社,(民69年)。
元.托克托等奉敕撰,《宋史》<侯蒙列傳>,卷351,列傳110,台北:鼎文書局,(民45年)。
元.馬端臨,<散樂百戲>,《文獻通考》,卷147,樂20,台北:新興書局,(民53)。
明.戚繼光,《紀效新書》,叢書集成新編32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74年)。
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臺北市:世界書局,(民52年 )。
清.厲惕齍,《真州竹技詞》,台北:中華叢書委員會,(民47年)。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上海:木鐸書局,(民71年)。
二、公報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台灣省政府公報》,第七十二期,台中縣:台灣省教育廳,(民64年夏),頁12。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台灣省政府公報》,第七十一期,(台中縣:台灣省教育廳,民64年冬),頁8~9。
台灣省政府,《台灣省政府公報》,七十一年夏字第四十六期,台中縣:台灣省政府,(民71年),頁4~9頁。
教育部,《教育部公報》,304,台北市:教育部,(民89年4月30日),頁26~27。
三、書目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主編,《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台北:幼獅書店印行,(民57年)。
台灣省教育廳,《台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體育教育篇(上)》,台中:台灣立台中圖書館,(民77年)。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踼毽子-民俗體育活動教材》,台中: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民79年)。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台灣省政府向省議會施政報告教育部門報告彙編》,台中:台灣省政府教育廳編印,(民65年)。
台灣省政府教廳,《一年來台灣省教育革新工作的重點-六十五年度重要工作檢討報告》,台中:台灣省教育廳,(民65年)。
台灣省教育廳編印,《跳繩》,台中: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民66年)。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編印,《民俗體育(踼毽子)》,台中: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民79年)。
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文化,(民87年)。
台灣省教育廳編印,《民俗體育(扯鈴)》,台中: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民80年)。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編印,《民俗體育(踼毽子)》,台中: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民79年)。
李季芳、周西寬合編,《中國古代體育史簡編》,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民73年)。
李家瑞,《北平風俗類徵》,台北:進學出書版社,(民68年)。
李明亮,《文化建設與教育發展》,台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民84年)。
林恩顯、黃維憲、林顯宗,《中國民間傳統技藝第五年度調查研究報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民76年)。
林惠祥,《民俗學》,台北:台灣商務出版,(民60年)。
林清玄,《長在手上的刀》,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68年)。
高華君編著。《民俗體育踢毽之研究》。台南:供學出版社 ,(民90年)。
高華君編著。《中華民族民俗體育技藝內容資料彙編與探索》。台南:供學,(民90年)。
陳光雄,《我國民俗體育活動現況與發展策略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民88年)。
陳光雄,《舞獅技藝活動之研究(上)》,台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民91年)。
陳鴻等執行編輯,《台灣省體育法規彙編》,台中:台灣省教育廳,(民86年)。
教育部,《中國民間傳統技藝論文集》(下),台北:教育部,(民73年)。
陳香,《年節的故事》,花蓮:華光書局,(民54年)。
教育部,《教育部施政報告》,台北:教育部,(民79)。
教育部,《第五次全國教育會議報告》,台北:教育部,(民59年)。
教育部體育司,《體育司成立一週年工作報告》,台北:教育部體育司,(民63年)。
教育部,《第六次全國教育會議報告》,台北:教育部,(民77年)。
教育部,《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市:中正書局,(民64年)。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民89年)。
張清濱,《民俗體育教學手冊》,台北板橋: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民85年)。
黃華節,《中國古今民間百戲》,台北:商務印書館,(民68年)。
彭懷恩,《台灣政治變遷40年》,台北:自立晚報,(民76年)。
歐用生,《國民小學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與特色》,台北板橋: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編印,(民84年)。
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台北:台灣銀行,(民49)。
簡後聰,《福爾摩沙傳奇-台灣的歷史源流(下冊)》,台中: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民89年)。
四、期刊
李秉彝,<民俗體育活動的推行與展望>,《師友》,180,(民71年6月),頁13~16。
吳騰達,<鄉土體育的意義、範圍與內容>,《國民體育季刊》,24:3,(民84年9月),頁78~84。
吳騰達,<台灣民間雜技小戲>,《台東師範學院學報》,創刊號,(民77年),頁439~474。
吳文忠,<近三十年來我國的社會體育活動>,《教育資料集刊》,第6輯,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編,民70年),頁261~292。
吳慧貞,<台灣民俗體育發展初探(1975-1990)>,《體育學報》,32輯,(民91年3月),頁157~168。
吳騰達,<我國學校推展民俗體育的問題與對策>,《學校體育》,10:6,(民89年11月),頁26~30。
徐元民,<五十年來中央政府體育行政組織沿革>《國民體育季刊》,30:3,,(民90年),頁10~12。
胡素華,<探究民俗體育在鄉土教育推展下之問題>,《研習資訊》,21:5,(民93年10月),頁48~53。
教育部,<國民體育>《第六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6:10,(民85年6 月),頁1~116。
教育部,<文化>,《第四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4:12,(民63年6月),頁1~79。
教育部,<體育>,《第四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4:15,(民63年6月),頁1~36。
教育部,<國民體育>,《第六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6:10,(民85年6月),頁1~105。
程惠美,<跳繩教練十二年的心路歷程>,《台灣體育》,57,(民國80年9月),頁60~64。
黃順良,<踼毽子發展介紹>《國民體育季刊》,24:3,(民84年),頁92~98。
楊永慶,<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工程-談「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3,教育資料與研究,(民84年3月),頁42~46。
廖達鵬,<中國民俗運動在台灣的發展記實>,《國民體育季刊》,20:1,(民80年,3月),頁29~34。
樊正治,<近三十年來我國民俗體育活動發展與現況>,《教育資料集刊》,第10輯,(民74年6月),頁225~262。
蔡宗信,<民俗體育範疇與特性之探討>,《國民體育季刊》,24:3,(民84年9月),頁68~76。
蔡長啟,<我國(台灣地區)鄉土體育之回顧與展望>,《國民體育季刊》,24:3,(民84年),頁4~11。
蔡宗信,<如何推動學校民俗體育之探析>,《學校體育雙月刊》,10:6,(民89年),頁6~12。
五、學位論文
李坤展,<扯鈴在台灣的文化傳承>,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1年)。
吳慧貞,<台灣民俗體育發展之研究(1968-2000年)>,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體育教學碩士論文,(民91年)。
李俊興,<學校民俗體育行政的推動與實施之研究 ------以台南市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南大國立臺南大學運動與健康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2年)。
施美雪,<台灣民俗體育發展之研究-以舞龍為對象>,屏東師範學院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民92年)。
陳志文,<台灣民俗體育發展之研究-以跳繩為對象>,屏東師範學院體育教學碩士論文,(民92年)。
莊國富,<國民小學民俗體育團隊發展過程之研究-以台南市國小民80年至92年為例>,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體育碩士論文,(民92年)。
黃榮平,<台灣民俗體育發展之研究-以跳鼓陣為對象>,屏東師範學院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民92年)。
蔡欣欣,<台灣地區現存雜技考述>,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9年)。
謝辰育,<國民小學民俗體育課程變遷過程之研究-以民國六十四年-八十九年為中心>,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體育碩士論文,(民92年)。
顏銘賜,<國小體育教師民俗體育任教意願及其影響因素之調查研究---以台南縣為例>,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體育碩士論文,(民92年)。
羅文崇,<國小實施民俗體育教學的意義及現況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1年)。
六、報紙
<教部決加強舉辦 鄰近學校運動賽 編教材推廣民俗體育>,聯合報,(民國65年3月4日),第8版。
<民俗體育加強倡導 廿二日舉行跳繩賽>,聯合報,(民國68年12月18日),第5版。
<民俗體育巡迴示範觀摩>,聯合報,(民國74年6月6日),第6版。
<民俗體育競賽 技術分高下>,中國時報,(民國80年3月22日),第14版。
<傳統民俗技藝未能全面推廣,成效好壞差距愈拉愈大 值得三思>,中國時報,(民國80年3月22日),第14版。
<教師研習民俗活動 興致勃勃>,聯合報,民81年7月20日,第4版。
<推展優質民俗體育南師膺重任>,聯合報,民88年12月4日,第17版。
<推廣民俗體育教部要研發教材>,國語日報,民89年3月13日,第1版。
七、網路資料
中華天地網站,http://edu.ocac.gov.tw/culture/chinese/cul_chculture/vod15html/vod15_14.htm,網路搜尋資料,民94年2月。
運動與休閒管理法律專題研究,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wangyai/sportslaw.htm。94年3月。
陳光雄,<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推展學校民俗體育實施成效 >台南大學網站,民94年4月。
台北市西園國小網站,94年4月。
台中縣海墘國小網站,94年4月。
台北市明道國小網站,94年4月。
行政院體育委會網站。94年4月。
高雄市楠梓國小網站,94年5月。
雲林縣古坑鄉山峰國小網站。94年5月。
林天祐等編撰,<全國教育會議>,《台灣教育探源》,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編印,(民國89年),http://w2.nioerar.edu.tw/basis1/706/04/04-01.html網路搜尋資料,民94年5月。
吳清基,<中華民國教育改革的發展與未來>,《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研習資訊》,17:5,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民89年10月)。http://www.naer.edu.tw/issue/J1/v17n5/1.htm網路搜尋資料,民94年5月。
教育部體育司網站,www.edu.tw/EDU_WEB/Web/PHYSICAL/index.htm ,民94年6月。
陸啟超,<台灣民主憲政發展簡介>,www.ocit.edu.tw/~chichao/democracy.pdf ,民94年6月查詢資料。
漢.司馬遷,<天官書>,《史記》,卷27,第5。http://staff.whsh.tc.edu.tw/~huanyin/anfa_shi_chi.htm,民94年12月,網路搜尋資料。
華視,<山中傳奇>,《華視新聞雜誌》,98集第3單元,台北:華視新聞雜誌,(88年5月26日)電子報,民國94年12月。
指導教授 賴澤涵(Jeh-Hang Lai) 審核日期 2006-10-1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