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213502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1 、訪客IP:3.15.226.173
姓名 洪子杰(Tzu-chieh Hu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一八七五~一八八一年海關購艦之研究
(The Purchase of The Battleships By The Qing Customs During 1875 –1881)
相關論文
★ 俞正燮婦女思想之研究★ 石達開與太平天國之研究(1831-1863)
★ 《民報》歷史觀之研究★ 太平天國婦女地位之研究
★ 論蔣李內爭與國共內戰之挫敗(1945-1949)★ 明末樞輔孫承宗之研究
★ 《大公報》在國共內戰初期立場之研究(1945.12-1947.1)★ 葉公超與中華民國外交(1949-1961)
★ 國共內戰之書寫—以《巨流河》等五本文藝作品為例★ 石門水庫教會之研究
★ 兩岸基督教詩歌創作之探討—以天韻合唱團及呂小敏為例★ 雍正能臣李衛之研究
★ 清世祖理漢政策(1651-1661)★ 清代徽州鹽商子弟教育研究(1644~1840)
★ 三元宰相--商輅之研究★ 賢媛之冠-商景蘭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一八七五年到一八八一年間,清政府與英國之間進行了四筆大型軍購案,總共買了十三艘軍艦。這四筆訂單都是由海關總稅務司赫德(Robert Hart)及海關駐倫敦代表金登幹(James Duncan Campbell)經手。本文將討論這四筆軍購案的過程,包括背後的動機、艦型的選擇及決策的經過。
牡丹社事件的刺激而有了第一筆訂單,原議採購鐵甲艦,卻因經費支絀
及清政府缺乏決心而改為訂購三、四百噸級的蚊船四艘。一八七八年日本新購三艘鐵甲艦自英國風光駛回,中國受此刺激而有第二筆訂單,仍然是四艘蚊船。第三筆訂單是英國最新發明的巡洋艦兩艘,是李鴻章為購買鐵甲艦做準備而產生。
第四筆訂單最特別,不全然是因為外患,而是因為內憂而產生。本文將在第五章中敘述這場一八七九年到一八八○年間的「己卯爭款案」,負責籌集海防經費的李鴻章,如何成功的反制地方督撫爭奪海防款項,而產生了第四筆的蚊船訂單。最後,以一八八二年中國出兵干預朝鮮壬午軍亂來肯定這四筆軍購案。中國之所以勇於出兵,就是擁有了這十三艘軍艦。
除了經費支絀,中國遲遲未買鐵甲艦的另一原因為赫德的反對。當時列強鐵甲艦正處於實驗期,許多造價高昂的鐵甲艦一完工就註定是失敗的產品。赫德的反對適使中國避免了浪費的投資。
摘要(英) During 1875 –1881 the Qing Government underwent four major weapon purchase ;including 13 military vessels. Robert Hart—Inspector-General of Chinese Customs and James Duncan Campbell—Non-Resident Secretary of Customs (London Office) personally were engaged in this purchas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the process of this purchase ,including its motives,the choice of the vessels and the final decision of this purchase. .
The first purchase was triggered by the Japanese invasion of Taiwan in 1874. Instead of buying the Ironclad, four vessels of 300-400 tons gunboats were purchased due to budget shortage and lack of determination by the Qing. In 1878 Japan bought 3 Ironclads, triumphantly sailing back home from British, which triggered the Qing Government the second purchase of another 4 Gunboats. The third purchase was two newly-invented British cruiser ,which was initiated by the governor Li Hong-zhang, who was meant to have bought the Ironclad.
The fourth purchase, the last and the most particular one, was the purchase of another 3 Gunboats, which was not caused by foreign threats, but the domestic struggle,happening among the various governors during 1879 -1880.
Finally, in 1882 the Qing government sent military force to interfere the Korean turmoil , sending vessels to successfully deter the Japanese,which justified the purchase of the weapons as well.
Besides budget shortage , Robert Hart’s strong opposition was the other reason for not buying the Ironclad, which saved the Qing from wasting large amount of money. Actually, the highly-cost Ironclad, at that time, was still at the experimental stage And eventually doomed to failure.
關鍵字(中) ★ 赫德
★ 海關
★ 李鴻章
★ 金登幹
★ 鐵甲艦
關鍵字(英) ★ Customs
★ Ironclad
★ James Duncan Campbell
★ Robert Hart
★ Li Hong-zhang
論文目次 緒論……………………………………………………………1
第一章 從鐵甲艦到蚊船……………………………………11
第一節 牡丹社事件求和的原因……………………………11
第二節 購買鐵甲艦的輿論…………………………………16
第三節 政策大轉彎之下的蚊船……………………………19
第二章 中國最早的蚊船艦隊………………………………34
第一節 簽約、製造與驗收的方式…………………………34
第二節 阿法、貝塔與福勝、建勝…………………………38
第三節 伽馬、戴塔…………………………………………40
第三章 日本刺激下的鎮字級炮艦…………………………47
第一節 日本的魄力與中國的回應…………………………47
第二節 埃普西隆級蚊船……………………………………51
第三節 檢閱與回國…………………………………………56
第四章 超勇級巡洋艦………………………………………63
第一節 金登幹推薦的巡洋艦………………………………63
第二節 超勇級碰快船………………………………………67
第三節 中國第一次海外接艦的活動………………………71
第五章 己卯爭款案與垂成的鐵甲艦交易…………………83
第一節 己卯爭款案的經過…………………………………83
第二節 最後三艘倫德爾式炮艦……………………………87
第三節 赫德與金登幹的鐵甲艦過時論……………………89
第六章 中國海軍第一次海外軍事行動……………………96
第一節 中日海軍力量的消長………………………………96
第二節 威懾力量的展現—出兵朝鮮………………………99
結論……………………………………………………………103
參考文獻………………………………………………………106
參考文獻 一、史料
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密檔--赫德、金登幹函電匯編,1874—1907》,第一卷(1874–1877),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密檔--赫德、金登幹函電匯編,1874—1907》,第二卷(1878–1881),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密檔--赫德、金登幹函電匯編,1874—1907》,第三卷(1882–1884),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密檔--赫德、金登幹函電匯編,1874—1907》,第八卷(1874–1895),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編委會編,《洋務運動》,第一冊~第八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
曾紀澤,《曾紀澤日記》上、中、下冊,湖南省:岳麓書社,1998年。
黎庶昌,《西洋雜志》,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英)赫德(Robert Hart)著,傅增仁等譯,《步入中國清廷的仕途:赫德日記:1854–1863》,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3年。
(日)曾根俊虎著,范建明譯,《北中國紀行:清國漫游志》,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鄭曦原編,李方惠等譯,《帝國的回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上)、(下)冊,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3年。
(英)壽爾(H. N. Shore)著,張雁深摘譯,《田鳧號航行記》,收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編委會編《洋務運動》第八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頁369–425
二、專書
姜鳴,《龍旗飄揚的艦隊─中國近代海軍興衰史》增訂本,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年3月重印。
陳悅,《北洋海軍艦船艦志》,北京:現代艦船雜誌社,2006年。
王家儉,《李鴻章與北洋艦隊--近代中國創建海軍的失敗與教訓》,臺北:國立編譯館,2000年。
戚其章,《晚清海軍興衰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錢鋼,《大清海軍與李鴻章》,香港:中華書局,2004年。
姜鳴,《中國近代海軍史事日誌(1860-1911)》,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年。
王家儉,《中國近代海軍史論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
池仲祐,《海軍大事記》,收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編委會編《洋務運動》第八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頁479–514。
呂實強,《中國早期的輪船經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6年12月再版
張玉坤、靳懷鵬編著,《海界軍武發展史.水面艦艇篇》,臺北縣新店市:世潮出版公司,2003年。
王爾敏,《清季兵工業的興起》,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8年6月再版。
羅爾綱,《晚清兵志,第五卷、第六卷》,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牛俊法等著,《軍制史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廖和永,《晚清自強運動軍備問題之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
蔡東杰,《李鴻章與清季中國外交》,臺北市:文津出版社,2001年。
鄭天杰、趙梅卿著,《中日甲午海戰與李鴻章》,臺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1979。
王宏斌,《赫德爵士傳---大清海關洋總管》,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年。
陳霞飛、蔡渭洲著,《海關史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李恩涵,《曾紀澤的外交》,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5月再版。
孫燕京,《閒話清使出洋》,臺北:雲龍出版社,1992年
汪榮祖,《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燾與道咸同光時代》,臺北:東大發行,1993年。
鐘叔河,《走向世界:近代中囯知識份子考察西方的歷史》,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鐘叔河,《從東方到西方:走向世界叢書敘論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吳以義,《海客述奇---中國人眼中的維多利亞科學》,臺北:三民書局,2002年。
李國祁,《中國早期的鐵路經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6年12月再版
戚嘉林,《台灣史》,上、下冊,臺北縣中和市:戚嘉林發行出版,1985年。
黃遵憲,《日本國志》,上、下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
鄭學稼,《日本史》,第四冊、第五冊,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7年。
陳水逢,《日本文明開化史略》,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5月修訂版。
七除二〔方承昜〕,《維新.英雄.風雲變:改造近代日本,震撼東亞諸國的大歷史》,臺北:榮星企業公司,1996年。
呂理州,《明治維新.日本邁向現代化的歷程》,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4年。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上下冊合訂本,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三版第四次印刷。
郭廷以,《近代中國的變局》,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7年9月初版第四刷。
唐德剛,《晚清七十年》,第一冊–第五冊,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8年。
王曾才,《西洋近世史》,臺北:正中書局,1990年。
三、學位論文
劉振華,〈晚清政府向西方購買艦船過程與其中的人事考察(1874-1884)〉,華東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周益鋒,〈晚清海防思想研究〉,西北大學文博學院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04年。
楊春峰,〈晚清海防思想的變遷〉,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高強,〈清代山東的海防體系與軍事部署〉,曲阜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趙紅,〈晚清山東海防研究〉,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張勝勛,〈由首三任海關總稅務司的施政風格論近代中國海關的精神(約1850至1927)〉,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王延開,〈洋務新政與李鴻章對財政的控制〉,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鄭備軍,〈中國近代釐金制度研究〉,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博士論文,2003年。
金英愛,〈淺析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日本對朝鮮的政策〉,延邊大學師範學院歷史系碩士論文,2002年。
張立華,〈論清政府在朝鮮問題上的以夷制夷策略〉,延邊大學師範學院歷史系碩士論文,2004年。
朴炳奎,〈近代中國對朝鮮門戶開放之影響〉,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鈴木修,〈李鴻章的對韓政策(1876-1882)〉,東海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潘盛俊,〈清政府對朝鮮的政策研究(1866-1876)〉,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郭明中,〈清末駐德公使李鳳苞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01年。
四、期刊論文
姜鳴,〈北洋購艦考〉,《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年第3期,頁40~43,以及頁79
威海瑩,〈論李鴻章的海防思想〉,《安徽史學》,1997年第2期,頁32~36
戚其章,〈洋務思潮勃興與近代海防論的發展〉,《煙台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1996年第3期,頁1~11。
李國華,〈清末海洋觀與海軍建設〉,《歷史研究》,1990年第5期。
王家儉,〈李鴻章對於中國海軍近代化的貢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1988年6月,第16期。
陳萍,〈李鴻章與北洋海軍〉,《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1期,頁48~52。
韋玉娟,〈北洋艦隊與日本海軍〉,《軍事歷史研究》,2002年第2期,頁94~107。
張家瑞,〈李鴻章與晚清海軍艦船裝備建設的買與造〉,《軍事歷史研究》,1998年第3期,頁108~115。
韓文琦,〈論李鴻章海軍發展戰略〉,《安徽史學》,2001年第3期,頁25~30。
王如繪,〈論李鴻章對日本認識的轉變(1870–1880)〉《東岳論叢》,1998年第5期 ,頁92~97。
章友德,〈試論李鴻章與丁日昌的近代海防思想〉,《鹽城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3期,頁54~59。
蘇小東,〈丁汝昌與北洋海軍〉,《安徽史學》,1999年第4期,頁36~42。
郭太風,〈解協餉制度演化對清朝統治機制的影響〉,《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87年第3期。
劉曉琴,〈德國克虜伯與中國近代軍事教育〉,《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年第3期,頁31~36
喬偉、李喜所、劉曉琴,〈德國克虜伯與晚清軍事的近代化〉,《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3期,頁66~72
苑宏光、李荔,〈論晚清時期的中朝關係〉,《長春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12月,21卷第4期 ,頁38~41。
郭劍林,〈略論赫德對晚清海防的影響〉,《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
年第1期,頁121~125
五、研討會論文
王如繪,〈李鴻章與奕訢等總理衙門大臣對日本認識的比較〉,《近代中國與世界——第二屆近代中國與世界學術討論會論文集》(第三卷),2000年。
韓文琦,〈沈葆楨與中國海防近代化建設〉,《沈葆楨生平與思想研究——沈葆楨巡台13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年。
謝剛,〈沈葆楨與福州船政局〉,《沈葆楨生平與思想研究——沈葆楨巡台13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年,頁231~236。
方毓寧,〈鐵錨固海疆——沈葆楨的海防思想與保台措施〉,《沈葆楨生平與思想研究——沈葆楨巡台13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年。
劉翠溶,〈關稅與清季自強新政〉,《清季自強運動研討會論文集》下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8年。
莊吉發,〈同光年間的地方財政與自強經費的來源〉,《清季自強運動研討會論文集》(下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8年。
王曾才,〈自強運動時期中國外交制度的發展〉,《清季自強運動研討會論文集》(上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1988年。
李國祁,〈自強運動時期李鴻章的外交謀略與政策〉,《清季自強運動研討會論文集》(上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民國77年6月出版。
權錫奉,〈同治、光緒初洋務官僚之朝鮮觀〉,《清季自強運動研討會論文集》上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8年。
方民鎬,〈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中日關於朝鮮問題的交涉和李鴻章的對日認識〉,《多元視野中的中外關係史研究---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吉林省延吉市:2005 年。
六、論文集
趙淼,〈赫德與近代海關制度〉,中國海關學會編《中國舊海關論文選》,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4年。
姚梅琳,〈論赫德與中國現代化〉,《中國舊海關論文選》,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4年。
姚壽山,〈赫德其人〉,《中國舊海關論文選》,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4年。
陳建平,〈洋關總稅務司赫德略考〉,《中國舊海關論文選》,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4年。
曹恆禮、金茂新,〈試析赫德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作用──赫德是中國現代化的先驅者嗎?〉,《中國舊海關論文選》,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4年。
王宏強,〈赫德在舊中國海關的地位和作用〉,《中國舊海關論文選》,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4年。
楊智友,〈赫德與近代中國海軍的創建〉,《中國舊海關論文選》,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4年。
王爾敏,〈南北洋大臣之建置及其權力之擴張〉,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學會主編《中國近代現代史論文集》第七編:自強運動(二)外交,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王宏志,〈清末首批駐外使節之派遣〉,《中國近代現代史論文集》第七編:自強運動(二)外交,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王曾才,〈中國駐英使館的建立〉,《中國近代現代史論文集》第七編:自強運動(二)外交,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程文華,〈赫德與中國近代外交之關係〉,《中國近代現代史論文集》第七編:自強運動(二)外交,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王家儉,〈清季的海防論〉,《中國近代現代史論文集》第八編:自強運動(三)軍事,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王家儉,〈近代中國海權意識的覺醒〉,《中國近代現代史論文集》第八編:自強運動(三)軍事,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王家儉,〈清季的海防論〉,《中國近代現代史論文集》第八編:自強運動(三)軍事,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劉石吉,〈清季海防與塞防之爭的研究〉,《中國近代現代史論文集》第八編:自強運動(三)軍事,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莊吉發,〈清季南北洋海防經費的籌措〉,《中國近代現代史論文集》第八編:自強運動(三)軍事,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包遵彭,〈清季海軍經費考〉,《中國近代現代史論文集》第八編:自強運動(三)軍事,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瞿立鶴,〈福州船政學堂〉,《中國近代現代史論文集》第八編:自強運動(三)軍事,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張蔭麟,〈甲午戰前中國之海軍〉,《中國近代現代史論文集》第八編:自強運動(三)軍事,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吳相湘,〈清季園苑建築與海軍經費〉,《中國近代現代史論文集》第八編:自強運動(三)軍事,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王家儉,〈旅順建港始末〉,《中國近代現代史論文集》第八編:自強運動(三)軍事,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馬幼垣,〈甲午戰前旅順威海衛大連等地之經營〉,《中國近代現代史論文集》第八編:自強運動(三)軍事,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王家儉,〈清末海軍留英學生的派遣及其影響(1876–1885)〉,《中國近代現代史論文集》第八編:自強運動(三)軍事,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馬幼垣,〈首屆海軍學生出洋留學之始末──清季海軍研究一則〉,《中國近代現代史論文集》第八編:自強運動(三)軍事,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王家儉,〈旅順建港始末〉,《中國近代現代史論文集》第八編:自強運動(三)軍事,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包遵彭,〈清季海軍教育及其影響〉,《中國近代現代史論文集》第八編:自強運動(三)軍事,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王家儉,〈琅威理之借聘來華及其辭職風波〉,《中國近代現代史論文集》第八編:自強運動(三)軍事,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吳振芝,〈億載金城之研究〉,《中國近代現代史論文集》第八編:自強運動(三)軍事,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七、翻譯著作
理查德.希爾(Hiill, R.)著,謝江萍譯,《鐵甲艦時代的海上戰爭》,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林柏格(Michael Lindberg)、陶德(Daniel Todd)著,高一中譯,《近岸、近海及遠洋艦隊 : 自1861年迄今地理環境對海軍作戰之影響》,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
(美)費正清(John K. Fairbank)主編,張玉法主譯,《劍橋中國史第10冊〈晚清篇〉(上)》,臺北:南天書局,1987年。
(美)費正清(John K. Fairbank)、劉廣京主編,張玉法主譯,《劍橋中國史第11冊〈晚清篇〉(下)》,臺北:南天書局,1987年。
(英)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溫洽溢譯,《改變中國》,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
(美)愛德華.豪士(Edward H. House)著,陳政三譯,《征臺紀事---武士刀下的牡丹花》,臺北:原民文化事業公司,2003年。
(美)龐百騰(David Pong)著,陳俱譯,《沈葆楨評傳---中國近代化的嘗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英)保羅甘迺迪(Paul Kennedy)著,張春柏、陸乃聖主譯,《霸權興衰史:1500至2000年的經濟變遷與軍事衝突》,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5年。
(美)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J. Hobsbawm)著,張曉華等譯,《資本的年代:1848-1875》,臺北:麥田出版公司,1997年。
(美)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J. Hobsbawm)著,賈士蘅譯,《帝國的年代:1875-1914》, 臺北:麥田出版公司,1997年。
(日)片桐大自著,陳寶蓮等譯,《聯合艦隊軍艦大全》,臺北:麥田出版公司,1997年。
(日)東洋堂出版,許佩賢譯,吳密察導讀,《攻臺見聞(風俗畫報.臺灣征討圖繪)》,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5年
(日)信夫清三郎著,周啓乾譯,《日本近代政治史》,第一卷–第三卷,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0年。
(日)藤崎濟之助著,全國日本經濟學會譯,《台灣史與樺山大將──日本侵台始末》(上卷)、(下卷),臺北:海峽學會出版社,2003年
(韓)李瑄根著,林秋山譯,《韓國近代史》,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67年。
八、外文著作
野村実監修,太平洋戦争研究会著,《日本海軍》,東京:河出書房新社,1997年
石橋孝夫,《艦艇学入門》,東京:株式会社光人社,2000年
佐藤和正,《巡洋艦入門》,東京:株式会社光人社,1997年
Robert Gardiner & Andrew Lambert ,《Steam,Steel And Shellfire:The Steam Warship 1815-1905》, New Jersey: Chartwell Books, INC, 2001
Steve Crawford,《Battleships And Carriers》, London: Amber Books Ltd, 2000
Robert Jackson,《Destroyers, Frigates And Corvettes》, London: Amber Books Ltd, 2000
George Grant, et al.《Warships, From Galley to The Present Day》, London: PRC Publishing Ltd, 2001
Antony Preston,《The World's Worst Warships》, London: Conway Martime Press, 2002
Christopher Chant,《The History of The World's Warships》, Kent: Grange Books Plc,2000
D. K. Brown Rcnc,《Paddle Warships: The Earliest Steam Powered Fighting Ships 1815-1850》, London: Conway Martime Press, 1993
九、網路資源
北洋水師──中國近代海軍史研究會:http://www.beiyang.org/index1.htm
中國海軍史研究會:http://www.cnhi.org/
兩千年中西曆轉換,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製,2005年11月13日改版:http://www.sinica.edu.tw/~tdbproj/sinocal/luso.html
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一覽(屬Wikipedia,日本語),網址:
http://ja.wikipedia.org/wiki/%E5%A4%A7%E6%97%A5%E6%9C%AC%E5%B8%9D%E5%9B%BD%E6%B5%B7%E8%BB%8D%E8%89%A6%E8%89%87%E4%B8%80%E8%A6%A7
Bruce Swancon著,譯者不詳,〈龍的第八次航行——中國海上力量發展史〉:
http://www.beiyang.org/ldhx/index.htm
姜鳴,〈北洋海軍經費初探〉:http://www.beiyang.org/wenku/jingfei.htm
李玉生,〈從“Monitor”到定遠——近代軍艦炮塔的發展〉:
http://www.beiyang.org/wenku/paota.htm
Brian Patterson著,李玉生譯,〈解決問題的辦法:英弗來息白〉:http://www.beiyang.org/wenku/yflxb.htm
陳 悅,〈十九世紀中後期的世界軍艦〉:http://www.beiyang.org/wenku/fz01.htm
指導教授 王成勉 審核日期 2008-7-7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