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2430029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4 、訪客IP:3.149.239.110
姓名 李繼良(Chi-Liang Lee)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
論文名稱 研究機構價值報告之探討-以工研院為例
相關論文
★ 以平衡計分卡做為策略管理工具—以政府某研究機構為例★ 我國證券商權證課稅爭議之研究
★ 以平衡計分卡提供獨立董事監督策略執行所需關鍵資訊-以某公司為例★ 中國大陸出口退免稅的租稅規劃與個案討論
★ 以平衡計分卡架構探討新產品開發的績效評估 — 以某公司研發流程改善專案為例★ 本國期貨商之策略分析與關鍵成功因素-以H公司為例
★ 大陸台商移轉訂價策略探討-以Β公司個案為例★ 企業成長的關鍵成功因素-以新銀行為例
★ 大陸台商回台上市面臨之挑戰與對策★ 自動化設備產業在大陸的經營策略-以M公司為例
★ 民事執行委外拍賣的創新商業模式及關鍵成功因素探討─以台灣金服公司中部分公司為例★ 以8十企業評價模式評估ESG基金投資組合之投資績效-以台灣上市股票為例
★ 公益型組織發展模式之研究─日本OISCA組織與台灣福智團體之比較分析★ 在電子產品低價風潮下半導體測試代工廠之商業模式─以個案公司為例
★ 中國五星級酒店在嚴峻市場挑戰下的策略佈局─以蘇州某五星級酒店為例★ 智慧行動通訊產品對筆記型電腦代工產業衝擊之研究-以廣達和仁寶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傳統上以財務與實體資產為主的企業日漸式微,企業的價值已無法藉由單一的財務報表所能充分表達;許多隱藏在組織中看不見的資產成為創造價值與競爭力的主要來源。財務資訊無法顯現全部的價值,產生資訊落差,而攸關未來預測價值與管理的非財務資訊日趨重要,能夠表達真正價值的報告已成為追求的目標。希望能表達創造長期價值、管理價值的能力與衡量價值的結果,達到外部有效的溝通與內部績效衡量的目的。而非營利的研發機構的價值更難衡量,加上經費多為外界贊助所以其價值表達與外界溝通更為重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如何架構研究機構的價值報告模式與其應有的資訊內容,並以工業技術研究院作為個案探討對象。採用PwC所提出的企業價值報告模式為架構,並由智慧資本、平衡計分卡、企業價值動態模型和研究機構績效相關之文獻予以分析歸納,先架構研究機構的價值報告模式雛形。藉由個案的歷史沿革、發展階段、使命與經營環境及策略分析等資訊,再利用非營利組織的平衡計分卡模式展開其四個構面並推導出策略地圖,其中信託與財務構面改採公司治理構面替代;找出其價值的因果關係和指標,完成個案的價值報告模式。
經過研究所建立的工研院價值報告模式與資訊內容,比以往的報告內容與形式較能包含利益關係人所關心的資訊,而且資訊的表達方式更有系統,將環境、策略、目標、績效與創造長期價值的要素能夠結合,描繪了策略、努力方向與目標達成情形,讓資訊閱讀人能全盤了解價值策略與如何創造價值與管理價值,基本上會有實質的溝通效果,及增加外界對工研院的信任與認同其對國內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但在推動過程仍需注意下列問題:提供資訊的成本效益與一致性與風險,報告使用人資訊認知的差距,揭露時需對內外部與不同對象要有所區隔,報告需要隨者環境改變而調整。
關鍵字(中) ★ 平衡計分卡
★ 價值報告
★ 智慧資本
★ 價值動態模型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7
第三節 研究流程.....................................................................................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9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回顧......................................................................................10
第一節 智慧資本相關文獻...................................................................10
第二節 平衡計分卡相關文獻...............................................................28
第三節 企業價值報告與管理相關文獻...............................................47
第四節 第四節研究機構績效相關文獻...............................................55
第五節 研究文獻總結...........................................................................69
第三章 研究方法..................................................................................................73
第一節 研究架構...................................................................................73
第二節 研究設計...................................................................................74
第四章 研究個案簡介與分析..............................................................................76
第一節 成立背景與宗旨.......................................................................76
第二節 組織架構與營運.......................................................................79
第三節 經營環境與策略分析……………………………………….. 86
第五章 個案實證探討........................................................................................100
第一節 價值報告的內容.....................................................................100
第二節 研究機構價值報告的模式.....................................................110
第三節 工研院平衡分卡的策略地圖.................................................118
第四節 工研院的價值報告………………………………………….127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134
第一節 研究結論.................................................................................134
第二節 研究限制.................................................................................137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13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140
二、英文部份......................................................................................................144
三、其他……………………………………………………………………….146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1.余佩珊譯(1994) ,Peter F. Drucker著,「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2.張茂芸譯(2000),Regina E. Herzlinger,et al.著,「非營利組織」,台北:天下文化。
3.徐基生 (2004),「大型研究機構績效評估模型之建構」, 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科技管理組博士論文。
4.史欽泰、袁建中、羅達賢 (2002),「國家級研發機構評估模式之探討-以台灣工研院為例」,2002中華民國科技管理研討會,P401-P412,高雄,義守大學。
5.蔣宛如譯 (2004),Leif Edvinson著,「企業腦:運用智慧資本,創造企業商機」,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
6.鄭君中 (2005),「輕鬆搞懂KPI-7組條例重點帶你上路」,經理人月刊,第4號(2005.3),P66-P73 。
7.劉揚銘 (2005),「專家會談KPI-3位管理高手激盪7大關鍵」,經理人月刊,第4號(2005.3),P74-P78。
8.吳思華(2000),「智慧資本創造與管理;觀念與方法」,2000智慧資本之評價與管理研討會,P1-P6,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9.王淑芬、林洋鑫(2003), 「電子產業無形資產之關聯研究」,2003中華企業評價學會論文研討會,P297-P307,新竹,國立交通大學。
10.林妙雀、酈芃羽、董重麟(2003), 「人力資本、結構資本與關係資本對企業價值影響之研究─以台灣地區電子資訊、化學生技、紡織、機電業加以證實」,2003中華企業評價學會論文研討會,P257-P264,新竹,國立交通大學。
11.郭美玲(2004),「智慧資本外部報導之研究-以資訊電子及金融服務業為對象」, 國立政治大學會計學系碩士研究所碩士論文。
12.林美娜(2005),「財富管理之價值分析-以個案銀行為例」,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13.歐進士、陳博舜、陳玉芳 (2003),「企業價值決定因素之實證研究─以台灣資訊電子業為例」,2003中華企業評價學會論文研討會,P1-P9,新竹,國立交通大學 。
14.史欽泰主編(2003),「產業科技與工研院:看得見的腦」,新竹,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15.朱道凱譯(1999),Robert S.Kaplan & David P.Norton 著,「平衡計分卡,資訊時代的策略管理工具」,台北,臉譜。
16.遠擎管理顧問公司策略績效事業部譯(2001),Robert S.Kaplan & David P.Norton 著,「策略核心組織:以平衡計分卡有效執行企業策略」,台北,臉譜。
17.陳平正等譯(2004),Robert S.Kaplan & David P.Norton 著,「策略地圖」,台北,臉譜。
18.林日峰等譯(2002),Robert G.Eccles、Robert Herz、E.Mary Keegan、David M.H. phillips著,「企業價值報告革命:超越盈餘遊戲的法寶」,台北,資誠教育基金會。
19.陳依蘋、柯淑貞譯(2001),「企業價值報告趨勢預測」,台北,資誠企業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20.李以仁譯(2002),Richard E.S. Boulton、Barry D. Libert、Steve M. Samek著,「破解獲利密碼」,台北,藍鯨出版社。
21.葉銀華、李存修、柯承恩著(2002),「公司治理與評等系統」,台北,商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22.林大容譯(1999),Leif Edvinsson & Micheal S.Malone著,「智慧資本:如何衡量資訊時代無形資產的價值」,台北,臉譜。
23.施純協譯(2000),John Roos、Goran Roos、Nicola C.Dragonetti、Leif Edvinsson著,「智能資本:領航於新的商業版圖」,台北,知行文化。
24.吳淑敏總編輯(2005),「工研院30年大事紀」,新竹,工研院。
25.洪懿妍著(2003),「創新引擎-工研院:台灣產業成功的推手」,台北,天下雜誌。
26.蘇立瑩著(1996),「走過一甲子:細數化學工業研究所成長歲月」,新竹,工研院化工所。
27.薛富井、林姿菁(2000),「知識經濟時代,價值驅動導向財報模式知探討」,會計研究月刊,177期(2000.8),P26-P31。
28.蘇裕惠(2000),「重鑑面值與市值間失落的鴻溝」,會計研究月刊,177期(2000.8),P32-P36。
29.陳依蘋(2000),「敲開新經濟時代:企業價值密碼」,會計研究月刊,180期(2000.11),P36-P39。
30. 鍾惠珍(2002),「淺談智慧資本之管理、評價與發展」,會計研究月刊,204期(2002.11),P44-P56。
31.吳安妮(2002),「剖析智慧資本」,會計研究月刊,204期(2002.11),P57-P66。
32. 吳安妮(2000),「談價值管理創造企業競爭利基」,會計研究月刊,178期(2000.9),P12-P14。
33.杜榮瑞(2001),「追求價值-會計的挑戰」,會計研究月刊,193期(2001.12),P16-P17。
34.陳依蘋(2001),「新經濟的革命-為價值而戰」,會計研究月刊,193期(2001.12),P46-P50。
35.鄭惠之(2001),「新企業價值報告VS傳統財務報告」座談會記實,會計研究月刊,193期(2001.12),P51-P60。
36.陳依蘋(2001),「什麼是企業價值報告」,會計研究月刊,193期(2001.12),P46-P50。
37.蘇裕惠(2001),「由公司監理之角度思考企業價值報導體系之強化」,會計研究月刊,193期(2001.12),P68-P72。
38.吳安妮(2003),「平衡計分卡之精髓、範疇及整合」,會計研究月刊,211期(2003.6),P45-P54;212期(2003.7),P78-P93。
39.陳依蘋(2004),「變動時代,引領企業。創造卓越績效的策略地圖」,會計研究月刊,224期(2004.7),P30-P33。
40.鄭惠之(2004),「非營利組織導入注意事項:說清楚講明白,重使命效益昇」,會計研究月刊,224期(2004.7),P52-P55。
41.吳安妮(2004),「平衡計分卡重點發展方向」,會計研究月刊,224期(2004.7),P98-P108。
42.陳依蘋、徐佳柷(2004),「平衡計分卡在公司治理之運用」,會計研究月刊,224期(2004.7),P166-P171。
43.陳依蘋(2004),「平衡計分卡與企業價值報告」,會計研究月刊,224期(2004.7),P172-P177。
44.李鍾熙、李繼良、范慧珍、張一鳴(2000),「運用無形資產會計報表推動創新研發」,2000中華民國科技管理研討會論文集, P1463-P1472,新竹,國立交通大學。
45.林良陽(2002),「衡量研發機構智慧資本之研究-以工研院光電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6.劉靜美(2002),「衡量研發機構的智慧資本之研究-以工研院生醫工程中心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7.陳怡萍(2002),「整合財務指標與資慧資本指標衡量企業經營績效-以台灣地區IC產業為例」,輔仁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48.張善傑(2004),「資慧資本及專利權投入對企業績效影響之研究」,萬能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9.周傳震(2000),「平衡計分卡制度應用於國防科技研發機構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50.蔡佩娟(2001),「平衡計分卡之量度發展與應用」,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51.劉俐君(2003),「航行於鴻海集團之價值領域-以平衡計分卡為導航器」,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52.賴志松(2001),「政府資助研發機構計畫績效評估之研究-以經濟部科技專案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3.林玲君(2004),「以平衡計分卡觀點探討績效評估指標指標—以某政府捐助成立之研究中心為例」,東吳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54.于鈐(2004),「企業資訊揭露知新趨勢-企業價值報告-以銀行業為例」,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55.張欽章(2005),「以平衡計分卡做為策略管理工具-以政府某研究機構為例」,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碩士論文。
56.鄭漢鐔、高儷華、廖翊廷(2004),「企業價值管理模式的建立—以台灣晶圓代工業為例」,2004中華企業評價學會研討會論文,P1-P12,新竹,交通大學。
57.曾國華(2004),「資訊透明度與企業價值判斷-以企業價值報告進行分析」,國立交通大學高階主管管理學程碩士班碩士論文。
58.施玉春(2004),「從公司志理論我國會計師之角色與責任」,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59.張婷婷(2002),「財務報表攸關性之探討-未入帳無形價值因素之考量」,私立中原大學會計系碩士論文。
60.張孟喜(2002),「企業價值與財務報告發展趨勢之探討」,國立台北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61.陳怡之、鄧美慧(1998),「我國研發機構技術行銷機制之研究」,1998中華民國科技管理研討會論文集, P491-P499,桃園,元智大學。
62.徐基生、李宗耀、史欽泰、虞孝成、洪志洋、曾國雄(2002),「研發組織績效指標分析-以工業技術研究院為例」,2002中華決策科學研討會論文集, P411-P424,台北,國立交通大學。
63.劉欽元(2003),「科技研發單位績效評估之研究-以應用探勘國軍研發單位績效資料為探討案例」,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國防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64.彭元懋(2003),「非營利組織策略、組織結構及績效衡量制度之關聯性研究-以文教及社福基金會為例」,淡江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65.田麗雯(2002),「企業價值報告在網路公司的運用」,國立台灣大學會計研究所論文,
66.羅達賢(2003),「工業技術研究院創新管理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科技管理博士論文。
67.郭俊德(2005),「科專計畫如何兼顧產業發展需求與社會期許」,94年度經濟部科專計畫主持人會議,台北,經濟部技術處。
二、英文部份
1.Brooking, A. (1996), “Intellectual Capital”, London: 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
2.Johnson, W. (1999) ,An integrative taxonomy of intellectual capital:measuring the stock and flow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component in the firm.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18:P 562-P575.
3.Dzinkowski, R. (2000), “The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An introduction, Management Accounting” Magazine for Chartered Management Accountants, Vol.78,P32-P36.
4.C.H.Loch & U.S.A. Tapper (2000) , “R&D Performance Measures That Are Linked To Strategy”, Printed at INSEAD,Fontainebleau,France.
5.FASB(April,2001),Special Report:Business and Financial Reporting,Challenges from the New Economy.
6.Gorden V.Smith & Russel L.Parr (1989),Valu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Intangible Assets,John Wiley & Sons,Inc。
7.Leif Edviness & Michael S.Malone(1997),Intellectual Capital:Realizing Your Company’s True Value By Finding Its Hidden Brainpower,Harper Business。
8.Patrick H.Sullivan (2000),Value-Driven Intellectual Capital:How to Conver Intangible Corporate Assets Into Market Value,John Wiley & Sons,Inc。
9.Peter S.cohan (2003),Value Leadership:The 7 Principles that Drive Corporate Value in Any Economy,Jossey-Bass。
10.John C.Aurik、Gillis J.Jonk、Robert E.Willen (2003),Rebuilding the Corporate Genome,John Wiley & Sons,Inc。
11.Pricewaterhouse Coppers(2004),Trends in Corporate Reporting 2004 ,Pricewaterhouse Coppers。
12.Robert F.Reilly & Robert P.Schweihs (1999),Valuing Intangible Assets,McGraw-Hill。
13.William L.Miller & Langdon (1999),Fourth Generation R&D:Managing Knowledge,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John Wiley & Sons,Inc。
14.A.A. Ghosn, M.I. AI-Jazzaf &A.Nazar(1997),Amodel for Evaluating Organization Performance with Application to a Non-profit R&D Organization,Int. J.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 13. Nos.1997, P497-P510。
15.Bowon Kim & Heungshik Oh (2002),An effective R&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Survey of Korean R&D researchers,Omega 30 (2002),P19-P13。
16.Robert G.Eccles(1999),Th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Manifesto,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Feb),P131-P137。
17.AICPA Special Committee on Financial Reporting (1994),Improving Business Reporting-A Customer Focus:Meeting the Information Needs of Investors and Creditor,New York:,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18. AICPA Special Committee on Financial Reporting (1994),Business Reporting an Era of Change,New York:,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19. Kaplan, R.S., & Norton, D.P. ( 1992 ), The balanced scorecard- 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Harvard Business Review(Jan/Feb) , P71-P79。
20. Robert G.Eccles & Sarah C.Mavrinac (1995),Improving the Corporate Disclosure Process,Sloan management Review 36 (Summer 1995 ),P11-P25。
21. Eccles, R. G., and H. D. Kahn,( 1998),Pursuing Value: The Information Reporting Gap in the U.S. Capital Markets,PricewaterhouseCoopers 。
三、其他
1.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網站http://www.cga.org.tw
2.工業技術研究院網站http://www.itri.org.tw
3.工業技術研究院1994年-2002年年報
4. Sveiby Knowledge Associates網站http://www.sveiby.com
5.PricewterhouseCoopers Value Reporting Homepage http://www.pwc.com
6.國科會(2002),「中華民國科技組織績效評鑑作業手冊」。
指導教授 鄭漢鐔(Hann-Tarn Jeng) 審核日期 2006-1-1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