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243300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1 、訪客IP:3.15.219.217
姓名 邱靜宜(Ching-Yi Chi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資訊管理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不同楷模學習模式對VB程式語言學習之影響
相關論文
★ 技術商品銷售之技術人員關鍵職能探討★ 資訊委外之承包商能力、信任及溝通與委外成效關係之個案研究
★ 兵工技術軍官職能需求分析-以某軍事工廠為例★ 影響採購「網路資料中心產品」因素之探討
★ 資訊人員績效評估之研究—以陸軍某資訊單位為例★ 高職資料處理科學生網路成癮相關因素及其影響之探討
★ 資訊服務委外對資訊部門及人員之衝擊-某大型外商公司之個案研究★ 二次導入ERP系統之研究-以某個案公司為例
★ 資料倉儲於證券產業應用之個案研究★ 影響消費者採用創新數位產品之因素---以整合式手機為例
★ 企業合併下資訊系統整合過程之個案研究★ 資料倉儲系統建置之個案研究
★ 電子表單系統導入之探討 - 以 A 公司為例★ 企業資訊安全機制導入與評估–以H公司為例
★ 從人力網站探討國內資訊人力現況–以104銀行資料為例★ 企業即時通訊軟體對員工溝通效率之影響---以A公司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論 文 摘 要
時代的演進下傳統的單一教學方式已經無法一概適用在一個班級中擁有不同個多元智慧的全體學生。不同的學習方式被發現到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績效與態度,本研究中想探討經由同儕楷模的成功示範,稍後再讓學生接受原則性的教導是否能提高學生自我學習效能,更能彰顯楷模學習的成效。另外傳統上普遍認為男生的數理能力優於女生,為研究但是在人口統計變數
本研究控制不同的楷模學習:教師楷模、同儕楷模,另外又加入了人口統計變數:性別來探討對程式語言學習績效的影響。在研究方法的選擇考量上,本研究決定採用實地實驗法,除了希望能夠在真實的環境中進行教學,了解不同的楷模學習方法對學生的影響,還希望能夠達到釐清變數間的因果關係,以備日後實際應用到教學環境上後在教學過程中提昇學生的學習成效,使教師與學生在互動中強化了電腦學習的最終績效。
本研究採用私立高職資料處理科二年級學生做為實驗對象,實驗結果可以看到「同儕楷模」成績略高於「教師楷模」,但無法證明「同儕楷模」較「教師楷模」學習產生顯著較佳的學習績效,但在性別人口統計變中可以看到女生的VB程式語言學習績效明顯優於男生的成績。
關鍵字(中) ★ 楷模學習
★ 同儕楷模
★ 學習績效
★ 程式語言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3
第四節 名詞釋義 3
第五節 論文架構 4
第六節 研究流程 5
第七節 研究貢獻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楷模學習 7
第二節 程式語言教學 12
第三節 性別 1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9
第一節 實地實驗法與研究設計 19
第二節 實驗環境與實驗樣本之選定 20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變項 21
第四節 研究假說 23
第五節 實驗流程 24
第四章 資料分析 28
第一節 統計分法 28
第二節 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29
第三節 研究發現 3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3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33
第二節 研究限制 34
第三節 研究建議 35
參考文獻 37
附錄 40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王裕方(民87),電腦態度與學習績效的相關因素探討-中學生網頁製作教學的實地實驗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正己、何榮桂,高級中學新訂電腦課程的內涵與特色,科學教育月科,208,p26-32。
吳正已,林凱胤(民86),問題解決導向的程式語言教學。資訊教育雜誌創刊十年特刊,p75-83。
吳明隆(1999),數學教育歷程中性別學習差異的探究,國教之友,第51 卷,第1期,p12-23。
李亦園(民74)。談重男輕女與性別差異。婦女雜誌,p198,22-23。
邱貴發(民79),程式語言教學上的一些議題,中等教育,41(2),p24-28。
施美珠(民89),國中生電腦學習成就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麗玲(民89),認知風格在虛擬實境遠距學習遷移之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懷真(民85)。婚姻與家庭。台北:巨流出版社。
黃幸美(民84),數理與科學教育的性別差異之探討,婦女與兩性學刊,6,p95-135。
鄒佳蕙(民91),網路同儕互評、楷模學習在小組合作環境下對學習績效與電腦態度影響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立鴻、李威宏(民93),程式語言I、II,台北:啟芳。
鍾仁貴(民89),楷模類型對電腦技能學習的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Bandura, A.(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andura, A., & Walters(1963), R. H., “Social learning theory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Bayman, P. & Mayer, R. E. (1988). Using conceptual models to teach BASIC computer programm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0(3), pp. 291-298.
Bostrom, R.P.(1990),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Style in End-User Training,” MIS Quarterly, pp. 101-109.
Davies, S. P. (1993). “Models and theories of programming strate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Machine Studies, “, 39, pp. 237-267.
Fennema, E. L.,& Sherman, J. A. (1977),” Sex-related differences in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spatial visualization and affective factors. A m e r i c a n E d u c a t i o n a l R e s e a r c h J o u r n a l , “ 1 4 ,pp. 51-71.
Linn, M. C. & Dalbey, J. (1989). Cognitive consequence of programming instruction. In E. Soloway & J. C. Spohrer (Eds.)Studying the novice programmer.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 pp. 57-81.
Maccoby, E. E.,& Jacklin, C. N. (1974), The psychology of sex difference . Stan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Oberman, P. S. (1999). “Visual Basic: A great place to start,”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 13(3/4), pp. 14-17.
Schunk, D. H.(1981), “Modeling and attributional effects on children’s achievement,” A self-efficacy analysi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3, pp. 93-105.
Schunk, D. H.(1983), “Ability versus effort attributional feedback: Differential effects on self-efficacy and achieve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19, pp. 48-58.
Schunk, D. H.(1984), “Self-efficacy perspective on achieve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5, pp. 848-856.
Schunk, D. H.(1987), “Peer models and children’s behavioral chang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7, pp. 149-174.
Schunk, D. H.(1990), “Goal setting and self-efficacy during self-regulated learn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5, pp. 71-86.
Schunk, D. H.(1996), “Learning theories: An educational perspective,”, (2nd ed.)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Schunk, D. H.(1998), “Peer modeling. In K. J. Topping, & S. W. Ehly, (Eds.), ”Peer-assisted learning.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p. 185-202.
Schunk, D. H., & Hanson, A. R.(1985), “Peer models: Influence on children’s self-efficacy and achieve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7(3), pp. 313-322.
Schunk, D. H., & Rice, J. M.(1993), “Strategy fading and progress feedback: Effects on self-efficacy and comprehension among students receiving remedial reading services,”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27, pp. 257-276.
Schunk, D. H., Hanson, A. R. & Cox, P. D.,.(1987), “Peer model attributes and children’s achievement behavio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1, pp. 431-434.
Schunk, D.H.(1989), ”Self-modeling and children’s cognitive skill learn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1, pp.155-163.
指導教授 周惠文(Huey-wen Chou) 審核日期 2005-7-2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