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312100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1 、訪客IP:13.58.112.1
姓名 許芳儒(Fang-ju Hs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記憶.身分.書寫--林文月散文析論
(Memory,Identity,Writing--The Analysis of Lin Wen-yueh’s essays.)
相關論文
★ 秋瑾詩詞研究★ 香港作家鍾曉陽小說研究
★ 台灣眷村小說生命困境之研究──以外省第二代作家作品為例★ 施叔青長篇小說的港台書寫
★ 台灣早期幽默散文研究★ 愛亞小說研究
★ 琦君書信研究★ 華嚴小說研究
★ 蘇青文學研究★ 黃娟及其小說研究
★ 台灣當代女性傳記研究(1945~2004)★ 台灣當代海洋文學之研究
★ 「文季」文學集團研究──以系列刊物為觀察對象★ 語境的還原:北島詩歌研究
★ 米羅.卡索數位詩研究★ 華文禁令解除後印華文學的發展 — 以印華作協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兼具學者、翻譯家身分的散文創作者林文月(1933—),由於其獨特的背景與經歷,在其散文中展現出了知識性、歷史感、藝術性等多元豐富的特質,是台灣當代散文研究者不可忽視的重要作家。本文擬從文本閱讀展開考察,並旁及相涉之文學理論,希望能以此研究瞭解林文月的散文成就,並分析其作品的思想特質及主題意識、表現手法,以窺見其散文世界的面貌,進而確認其在台灣現代散文史上的位置。
論文共分為五章來梳理林文月散文創作之意蘊:首章為緒論。分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考察、研究範圍與取徑等,以此勾勒出論文的結構。第二章為「記憶:被書寫的空間與時間」,說明其散文創作的主題與範圍。第三章為「身分:敘述的展開與延伸」,主要論述的是林文月散文創作中獨特的主體意識與觀點。第四章「書寫:吸收與吐納的持續」,為對林文月散文特質與技巧的綜合觀察,探討林文月文學書寫的根源處及其應用、發展,兼論其書寫中在體式方面的實驗與進化。最後一章是結論,以前面章節所述為基礎做總結,並提出值得進一步探究的方向。
摘要(英) The essay writer, Lin Wen-Yueh (1933-), who is also a famous scholar and translator, because of her unique background and experience, her essays have diverse and abundant qualities such as erudition, historical sense, artistry, and so on. With the result that she is an important writer who the contemporary prose researcher of Taiwan cannot ignore. This thesis plans to start the investigating from the text reading, and use some related literature theory as reference to point out the achievement of Lin Wen-Yueh‘s essay writing. Then gain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n the features of her works. Hoping that the unique meaning and value of her essays in Taiwan literary circles can be identified.
There are five chapters in this thesis.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motive of study, the goal of study, and the category of study are illustrated respectively here. So far as related commentary on Lin Wen-yueh’s prose is concerned, it is also reviewed here. The second chapter is “Memory: Space and the time on writing “, summarize the content of her essays at different stages. The third chapter “Identity: Discourse upon the narration on writing”, aims at the particularly viewpoint and subjectivity of Lin Wen-yueh’s prose writing. The forth chapter,” Writing: The continuing duration of absorbing and presenting”, generally observes the art expression of Lin Wen-yueh’s essays. She transforms and receives all kinds of literary essence and takes self challenge to have experiment and evolution of her writing. The last chapter is “Conclusion”. On grounds of the aforementioned chapters, we make a briefly summary here, and also bring out the suggestive guideline for researchers in the future.
關鍵字(中) ★ 林文月
★ 記憶
★ 身分
★ 書寫
★ 散文
關鍵字(英) ★ Lin Wen-yueh
★ Memory
★ Identity
★ Writing
★ essay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考察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取徑 7
第二章 記憶:被書寫的時間與空間 11
第一節 時間:生命文本的探索 12
一、從上海到台北 13
二、從學生到教師 16
三、從台北到京都 19
四、從學者到作家 21
第二節 空間:書寫版圖的觀測 25
一、上海,記憶的邊境 27
二、台北,認同的國度 30
三、京都,想像的故鄉 33
四、世界,觀賞的生命 35
五、文學,鄉愁的方向 40
第三節 人情:以人為本的記憶書寫 45
一、流動的鄉愁──家族樹 46
二、文人交往與書寫的網絡 50
三、俯拾即是的有情世界 54
第三章 身份:敘述的開展與延伸 57
第一節 分析:一個敘述的位置 58
一、身份與敘述者 59
二、真實與虛構之間 68
三、敘述策略的轉換 76
第二節 詮釋:感官與知識調味的生活美學 82
一、女主人的烹飪藝術 82
二、收藏家的書房記事 85
三、文明人的思維光芒 87
四、歡愁歲月的滋味 89
第三節 解讀:女性敘述──她與她的對話 92
一、女性人物的刻劃 92
二、女性角色及其處境的思索 95
三、女性意識的潛流 99
第四章 書寫:吸收與吐納的持續 103
第一節 混血孕育:文化的融合影響 104
一、中國古典文化的根植 104
二、異國文學的調和 109
三、學院環境的長期薰染 114
第二節 多元經營:豐富的語言文字技巧 120
一、繪畫藝術的應用 120
二、精鍊的語言文字 123
三、豐富的修辭技巧 126
第三節 與時俱進:不間斷的文學道路 131
一、創新的文學實驗 131
二、餘韻與境界的加深 134
第五章 結論 137
參考書目 139
附錄:
一、林文月散文作品單篇目錄暨內容提要 159
二、林文月年表 188
參考文獻 ◎ 輯一:林文月作品
(一)散文作品:
1. 《京都一年》,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71。
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77。
台北:三民書局,1996。
2. 《讀中文系的人》,台北:洪範書店,1978。
台北:洪範書店,1980。
3. 《遙遠》,台北:洪範書店,1981。
4. 《午後書房》,台北:洪範書店,1986。
5. 《交談》,台北:九歌出版社,1988。
6. 《作品》,台北:九歌出版社,1993。
7. 《擬古》,台北:洪範書店,1993。
8. 《風之花》,湖北:長江文藝出版社,1993。
9. 《飲酒及與飲酒相關的回憶》,台北:洪範書店,1996。
10. 《夏天的會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7。
11. 《飲膳札記》,台北:洪範書店,1999。
12. 《生活可以如此美好:林文月自選集》,香港:天地圖書公司,2002。
13. 《新世紀散文家:林文月精選集》,台北:九歌出版社,2002。
14. 《人物速寫》,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4。
15. 《回首》,台北:洪範書店,2004。
16. 《寫我的書》,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6。
(二)翻譯作品:
1. 《聖女貞德》(少年讀物),台北:東方出版社,1960。
2. 《居禮夫人》(少年讀物),台北:東方出版社,1961。
3. 《南丁格爾》(少年讀物),台北:東方出版社,1961。
4. 《茶花女》(少年讀物),台北:東方出版社,1962。
5. 《小婦人》(少年讀物),台北:東方出版社,1962。
6. 《基督山恩仇記》(少年讀物),台北:東方出版社,1966。
7. 《源氏物語(一)》(日本古典文學譯註),台北:中外文學月刊社,1974。
8. 《源氏物語(二)》(日本古典文學譯註),台北:中外文學月刊社,1976。
9. 《源氏物語(三)》(日本古典文學譯註),台北:中外文學月刊社,1976。
10. 《源氏物語(四)》(日本古典文學譯註),台北:中外文學月刊社,1978。
11. 《源氏物語(五)》(日本古典文學譯註),台北:中外文學月刊社,1978。
12. 《源氏物語(上、下)》(日本古典文學譯註),台北:中外文學月刊社,1982。(修訂版)
13. 《源氏物語(一~四)》(日本古典文學譯註),台北:洪範書店,2000。
14. 《破天而降的文明人》(薩摩亞酋長演講稿翻譯),台北:九歌出版社,1984。
15. 《枕草子》(日本古典文學譯註),台北:中外文學出版社,1989。
台北:洪範書店,2000。
16. 《和泉式部日記》(日本古典文學譯註),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93。
台北:三民書局,1997。
17. 《伊勢物語》(日本古典文學譯註),台北:洪範書店,1997。
18. 《十三夜--樋口一葉小說選》(日本古典文學譯註),台北:洪範書店,2004。
(三)編選作品:
1. 《臺靜農書藝集》臺靜農著,郭豫倫、林文月編輯,台北:華正書局,1985。
2. 《臺靜農先生紀念文集》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1。
3. 《永嘉室雜文》鄭騫撰,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2。
4. 《靜農墨戲集》臺靜農著,郭豫倫、林文月編輯,台北:鴻展藝術中心,1995。
(四)學術論著:
1.《謝靈運及其詩》(論著),台北:臺大文學院,1966。
2.《南朝宮體詩研究》(論著),台北:臺大文學院,1966。
3.《澄輝集》(論文集),台北:文星書店,1967。洪範重印,1983。
4.《唐代文化對日本平安文壇的影響》(論著),台北:臺大文學院,1972。
5.《山水與古典》(論文集),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76。
6.《六朝文人生活特質與六朝文學》,台北:東華書局,1979。
7.《中古文學論叢》,台北:大安出版社,1989。
(五)人物傳記:
1.《謝靈運》(傳記),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7。
台北:國家古風叢書,1982。
台北:國家出版社,1988。
2.《青山青史--連雅堂傳》(傳記),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77。
台北:雨墨文化事業出版,1994。
(六)學術論文:
A.期刊論文
1.〈曹操為人及其作品〉,文學雜誌,1卷5期,1957.01,頁21-29。
2.〈曹丕與曹植〉,文學雜誌,1卷6期,1957.02,頁30-36。
3.〈哈泰桓:中國各種文體概說評介〉,清華學報,1卷2期,1957.04,頁269-271。
4.〈從「不能忘情吟」說到白居易的情感生活〉,文學雜誌,2卷4期,1957.06,頁30-33。
5.〈讀周邦彥詞〉,文學雜誌,3卷2期,1957.10,頁32-36。
6.〈論陶淵明與謝靈運之為人及其詩〉,文學雜誌,5卷1期,1958.09,頁4- 14。
7.〈論謝靈運的山水詩〉,文星,5卷2期,1959.12,頁6-18。
8.〈陶謝為人及其詩之比較〉,思與言,3卷3期,1965.09,頁10-15。
9.〈南朝宮體詩研究〉,文史哲學報,15期,1966.08,頁407-458。
10.〈梁簡文帝與宮體詩〉,純文學,1卷1期,1967.01,頁90-100。
11.〈從郭璞的遊仙詩談起〉,現代文學,33期,1967.12,頁61-65。
12.〈阿倍仲麻呂(朝衡)事蹟考略〉,思與言,8卷6期,1971.03,頁22-25。
13.〈長恨歌對長恨歌傳與源氏物語的影響〉,現代文學,44期,1971.09,頁91-108。
14.〈唐代文化對日本平安文壇的影響--從日本遣唐使時代到白氏文集之東傳〉,文史哲學
報,21期,1972.06,頁115-202,收入《中古文學論叢》。
15.〈桐壺長恨歌,附源氏物語「桐壺」譯文〉,中外文學,2卷,1973。
16.〈宮體詩人之寫實精神〉,中外文學,3卷3期,1974.08,頁4-19。
17.〈中國山水詩的特質〉,中外文學,3卷8期,1975.01,頁152-179,
18.〈鮑照與謝靈運的山水詩〉,台北,文學評論2集,1975.11,頁1-22。
19.〈讀陶潛止酒詩〉,中外文學,7卷11期,1979.02,頁32-49,收入《中古文學論叢》。
20.〈「源氏物語」裏和歌的中譯〉,中外文學,8卷3期,1979.06,頁24-48。
21.〈從阮籍的酒量與酒品談起〉,臺靜農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1981.11,223-241面,
聯經,收入《中古文學論叢》。
22.〈蓬萊文章建安骨--試論中世紀詩壇風骨之式微與復興〉,中外文學,11卷l期,
1982.06,頁4-41,收入《中古文學論叢》。
23. Book Review:Anne Birrell, New Songs from a Jade Terrace.   (Chinese Studies, 1[1]:317-325 ,
1983.06)
24.〈源氏物語中國語譯,「源氏物語探究」〉,第七輯,日本,風間書房,
1983.08。
25.〈中日文學的交流,中央日報,文藝評論,論文英譯〉,刊於中華民國筆會季刊
(The Chinese Pen. Autum l984.04)。
26.〈昔光何處-洛陽伽藍記見受楊衒之矛盾〉,岡村教授退官紀念論
文集,日本:九州大學,1985。
27.〈扣門拙言辭--試析陶淵明之形象〉,鄭因百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下),頁633-662,
台北:台灣商務,1985.06,收入《中古文學論叢》。
28.〈洛陽伽藍記的冷筆與熱筆〉,臺大中文學報,創刊號,1985.11,頁105-137,收
入《中古文學論叢》。
29.〈《洛陽伽藍記》的文學價值〉,毛子水先生九五壽慶論文集,1987.04,頁147-173
,收入《中古文學論叢》。
30.〈潘岳的妻子〉,台北,中外文學,17卷5期,1988.10,頁4-28。
31.〈陸機的擬古詩〉,幼獅學誌,第20卷第3期,頁60-86,1989.05;收入《中古文學
論叢》。
32.〈康樂詩的藝術均衡美--以對偶句為例〉,臺大中文學報,4期,1991.06,頁53-80。
33.〈潘岳陸機詩中的「南方」意識〉,臺大中文學報,5期,1992.06,頁81-118。
34.〈不能忘情--白居易與女性〉,王叔岷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1993.06,頁153-176,
台北,大安。
35.〈讀陶潛「責子」詩〉,中外文學,23卷4期,199409,頁87-100。
B.會議論文
1.〈桐壺長恨歌(日文)〉,日本京都國際筆會論文,1972。
2.〈謝靈運臨終詩考論〉,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文學組下冊),中研究史語所,1989.06,
頁839-853。
3.〈省略的主詞──古典詩翻譯上的一項困擾〉,中國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論文,台北:台
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1990.11,10頁;1992.09,中外文學,21卷4期,頁22-33。
4.〈關於文學史上的指稱與斷代〉,語文、義理、情性-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國際學術
會議專題演講,收入同名會議論文集,1996.04,頁9-24,台大中文系 。
C.學位論文
《謝靈運及其詩》,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58;臺灣大學文史叢刊17,110頁,1966.05。
D.其他
1.〈我的筆墨生涯-三種文筆〉,文訊月刊24期,1986.06。
2.〈設若取掉「襯裡」-評董橋《跟中國的夢賽跑》〉,聯合文學1988年第四卷。
3.〈董橋其人其文〉,文學世紀,2000.08。
4.〈京都-我心靈的故鄉〉,文訊雜誌179期,2000.09。
(七)手稿資料:
1. 《伊勢物語及插畫》,台北:台灣大學圖書館,2000 年影印
2. 《日文隨筆》,台北:台灣大學圖書館,2000 年影印
3. 《源氏物語與相關論述》,台北:台灣大學圖書館,2000 年影印
4. 《「陶謝詩」課堂筆記》,台北:台灣大學圖書館,2000 年影印
5. 《樋口一葉短篇小說》,台北:台灣大學圖書館,2000 年影印
6. 《曹氏父子及其詩》,台北:台灣大學圖書館,2000 年影印
7. 《「詞曲選」課堂筆記》,台北:台灣大學圖書館,2000 年影印
8. 《飮膳札記》,台北:台灣大學圖書館,2000 年影印
9. 《散文創作(一)(二)》,台北:台灣大學圖書館,2000 年影印
◎第二輯:相關研究資料
(一)訪談與報導:
作者 題名 書刊名 卷期
(版次) 日期 頁次
王鼎鈞 作品充滿鄉土色彩的臺灣作家 文星雜誌 5卷2期
(總26) 1959.12 23-25
林海音 臺籍作家的寫作生活 文星雜誌 5卷2期(總26) 1959.12 26-29
桂文亞 訪林文月教授談:翻譯「源氏物語」甘苦 《聯合報》 12 1975.10.15
夏祖麗 「源氏物語」的譯者:林文月的古典書房 書評書目 45 1977.1 30-38
吳橋 人性與同情:與林文月教授談「傳記文學」 書評書目 55 1977.11 13-17
林淑蘭 這是她吸取的地方也是她吐露的地方 中央日報 11 1978.6.7  
林香葵 五年明月伴書牘:林文月談源氏物語翻譯甘苦 民生報 7 1979.1.22  
丘彥明 製造一支棉花糖:曾野綾子、林文月對談錄 聯合報 8 1979.10.27  
Michelle Pao A monumental translation widely received The Economic News 7 1980.1.7  
郭豫倫 林文月的希望 純文學 春季號 1981.4.1 12
林海音 剪影話文壇:三鄭一林 聯合報 8 1983.9.2  
堀江 琉璃子 源氏物語中語譯林文月 朝日新聞 14 1984.5.20  
謝斐如 亦真、亦善、亦美:林文月由內而外的優雅生活 我們的   1985.9 38-66
張國立 林文月的課外活動 中華日報 11 1986.1.29  
廖玉蕙 午後書房的對白:秋日訪林文月 中國時報 8 1986.12.5  
聯副編輯室 訪林文月 聯合報 8 1987.4.17  
羅鳳珠 讀中文系的人:訪林文月教授 聯合報 8 1987.12.1  
陳素芳 林文月腹有詩書氣自華 中華日報 15 1988.3.17  
仙枝 手搦數管才筆:林文月從六朝的典麗中走來(上) 中央日報 16 1988.9.16  
仙枝 手搦數管才筆:林文月從六朝的典麗中走來(下) 中央日報 16 1988.9.17  
姚儀敏 脫略世塵的風華:側寫散文作家林文月女士 中央月刊 23:11 1990.11 74-77
紀華 林文月:「讀書是一種癡迷」 誠品閱讀雙月刊 4 1992.6.1 84-85
洪進業 林文月:杏壇退休、翻譯與創作不倦 中國時報 31 1993.7.9  
聯合報 林文月退休 史丹福爭聘 聯合報 35 1993.7.26  
徐開塵 林文月換個講堂散播中國文學 民生報 15 1994.5.8  
聯合報 林文月獲翻譯成就獎 連戰 與有榮焉 聯合報 35 1994.5.12  
黃秀慧 三個「我」 林文月的文學心情 聯合報 37 1994.5.16  
李泥 與源氏交談為物語擬古:林文月悠遊於創作與翻譯的園地 中央日報 19 1994.5.22  
陳芳婷 林文月、林文英從父親抱回長城一塊磚說起(上) 中央日報 16 1994.10.12  
陳芳婷 林文月、林文英從父親抱回長城一塊磚說起(下) 中央日報 16 1994.10.13  
金聖華 明月來相照:林文月教授訪問錄 明報月刊 248(29:12) 1994.12 81-88
沈謙 林文月:中文系的幸運與驕傲 中央日報 19 1995.5.19  
宋裕 羞澀而恆毅的林文月 明道文藝 239 1996 137-143
董橋 看芙蓉爭看她 中國時報 31 1997.1.9  
莊宜文 在沒有疆域的國度:林文月的閱讀天地 聯合報 41 1997.12.22  
莊宜文 在沒有疆域的國度:林文月的閱讀天地 聯合報 41 1997.12.23  
王開平 如此遙遠,如此美好:訪散文作家林文月 聯合報 41 1999.4.26  
徐淑卿 林文月追憶逝水年華 中國時報 42 1999.5.20  
王妙如 命運眷顧+個人才具(專訪林文月) 中國時報 37 2000.3.21  
陳芳明 她自己的書房:林文月的散文書寫 中國時報 37 2000.3.21  
蔡詩萍 擬古有如翻譯:專訪林文月 中國時報 37 2000.3.22  
王妙如 很多菜 我已忘記曾做過:專訪林文月 中國時報 37 2000.3.23  
蔡詩萍 為長恨歌翻譯源氏物語:專訪林文月 中國時報 37 2000.3.24  
王妙如 中日語的橋樑:專訪林文月 中國時報 37 2000.3.25  
李欣倫 書房廚房間的特殊氣質 中國時報 37 2000.4.20  
柯慶明 為「林文月教授手稿資料展」而作:
我所不知道的林文月 聯合報 37 2001.4.11
林黛嫚
鄭蓉 優游於學術、翻譯、創作之間--
林文月談寫作 中央日報 18 2001. 4. 30
孫梓評 悲歡哀樂的飲食記憶--
非食譜的《飲膳札記》 中央日報 18 2001. 4.30 -5.2
顏健富 林文月教授手稿資料展座談會
「林文月與她的文學事業」 中央日報 18 2001.5.1-2
王蘭芬 永遠的林文月 民生報 A6 2001.4.13
董橋 董橋小品三題之三:遙寄林文月 聯合報 37 2001.11.26
劉紹銘 生活其實可以如此美好 信報財經新聞 副刊文化版 2002.3.6 32
林麗如 文筆、譯筆與彩筆:專訪林文月教授 文訊 201 2002.7 82-86
林心如 林文月 傾聽月華之聲 誠品好讀 2004.4 84-85
陳希林 林文月人物速寫‧鏡中取影 中國時報 C8 2004.4.17
陳宛茜 徜徉書房‧林文月最自在 聯合報 A12 2004.4.26
錢欽青 傾聽 林文月 郭思敏
流動的安靜之美 聯合報 E1 2005.11.22
錢欽青 林文月 烹調的美好時光
林文月 飲膳的甘美滋味 聯合報 E1、 E2 2006.1.6
陳建仲 文學心鏡:林文月
聯合文學 22卷
8期 2006.6 8-9
(二)評介賞析:
作者 題名 書刊名 卷期
(版次) 日期 頁次
壽余 「源氏物語」拾穗 書評書目 10 1974.2 112-113
琦君 心靈的契合:讀林文月的散文「遙遠」(上) 台灣新生報 12 1981.4.13  
琦君 心靈的契合:讀林文月的散文「遙遠」(下) 台灣新生報 12 1981.4.14  
沈謙 萬物靜觀皆自得:讀林文月「蒼蠅與我」 幼獅少年 96 1984.10 102-105
陳昌明 淡中藏美麗:讀林文月「午後書房」 文訊 23 1986.4 179-182
安立 經營的散文:評介「午後的書房」 自立晚報 12 1986.5.5  
黃秋芳 午後書房:林文月的散文世界 自由青年 77:6 1987.6 36-414
何寄澎 真幻之際‧物我之間:林文月散文中生命觀照及胞與情懷(上) 國文天地 3:1=25 1987.6.1 82-86
何寄澎 真幻之際•物我之間:林文月散文中的生命觀照及胞與情懷(下) 國文天地 3:2=26 1987.7.1 68-71
鄭明娳 羞澀的對話評林文月「交談」 聯合文學 4:8 1988.6. 68-71
余光中 交談 聯合報 21 1988.3.8  
何寄澎 感傷與喜悅:簡評林文月「作品」 文訊月刊 95 1993.9 20-21
劉麟 林文月的人和散文 中華日報 11 1994.1.29  
羅宏益 擬古與創新:評林文月擬古散文之創作 國文天地 10:9 1995.2 60-66
小民 感人慈母心:讀兩位女作家給女兒的書信 書評 15 1995.4 7-9
張夢瑞 林文月重修「連雅堂傳」勾起連戰對先人無限尊敬 民生報 15 1995.1.3  
羅宏益 擬古與創新:評林文月擬古散文之創作 傳習 13 1995.4 107-114
宋裕 羞澀而恆毅的林文月 明道文藝 239 1996.2 137-143
王錫璋 京都一年 國語日報 12 1996.10.15  
張夢瑞 京都一年歷久彌新 民生報 15 1996.9.14  
孫松堂 老書新賣照舊看好 中華日報 15 1997.10.14  
方瑜 歲月與詩歌 聯合報 47 1997.4.14  
林水福 伊勢物語 中國時報 42 1997.4.2  
孫松堂 舊酒新瓶依然香醇 中央日報 21 1997.7.16  
沈謙 從緊張到和諧:林文月的「蒼蠅與我」 中央日報 21 1997.7.31  
林繼生 諧趣怡人,寄寓深遠:「蒼蠅與我」賞析 中央日報 26 1999.4.24  
方瑜 飲膳召回的往昔時光:飲膳札記 中國時報 42 1999.5.20  
李黎 滋味的藝術.藝術的滋味 聯合報 48 1999.5.3  
陳思和等 中副紙上讀書會:飲膳札記 中央日報 18 1999.8.11  
凌性傑 當味蕾顫動記憶生香 中央日報 1999.11.22
何雅雯 林文月「飲膳札記」 文訊月刊 180 2000.10 27-28
何寄澎 林文月散文的特色與文學史意義 明道文藝 2002.08 68-75
許秦蓁 再現童年記憶的地理版圖-
細讀林文月<江灣路憶往> 文訊月刊 2002.12
王昌煥 樸實清暢、深情至性-
林文月<給母親梳頭髮>一文賞析 國文天地 2002.12
余椒雪 林文月散文中的重要意象 國文天地 2003.03
邱若山 精緻文學的古典素養 中國時報 E2 2004.4.12
董橋 人生清淡凝成深情翠微 中國時報 E2 2004.4.26
藍鯨眼 寧靜一隅的傾訴,與傾聽--從J.L.到M.N. 林文月十則動人的故事 聯合文學 20 卷6 期 2004.4 171
蔡振豐 優雅的由來--林文月「回首」、「人物速寫」讀後 聯合文學 20 卷7 期 2004.5 26-27
張瑞芬 生命的行旅:讀林文月《回首》與《人物速寫》 文訊 223 2004.5 26-27
張讓 減法的美學 聯合報 B5 2004.5.2
王旭明 [讀者書評]人物速寫 中國時報 E3 2004.5.17
徐國能 樸素的華麗 聯合報 B5 2004.5.23
石曉楓 傾聽與交談間的節制深情:林文月《人物速寫》評介 金門文藝 3 2004.11 18-19
黃宗潔 林文月散文中的人‧情‧味--從《蘿蔔糕》一文談起 幼獅文藝 613 2005.1 58-63
許婉姿 作家的心靈,孤寂的分享--再讀林文月〈蒼蠅與我〉 幼獅文藝 613 2005.1 54-57
賴明珠 [推薦書]飲膳札記 中國時報 B3 2005.2.6
葉立慈 讀書有感:
從〈台灣肉粽〉認識林文月 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 43 2005.4 24-27
陳伯軒 嚐鮮與懷舊:讀林文月《飲膳札記》 國文天地 21 卷10 期 2006.3 57-59
(三)專論
作者 篇名 書刊名 出版時間 頁數
莊若江 情美理豐 學者風範-
林文月散文創作論 《世界華文文學論壇》 1995年2期
何寄澎 真幻之際、物我之間-
林文月散文中的生命觀照與胞與情懷 《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散文批評卷》台北:正中書局 1993 291-
315
郝譽翔 婉轉附物,迢悵切情-
論林文月《飲膳札記》 《趕赴繁花盛放的饗宴-飲食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林水福等編 台北:時報文化 1999 513-
544
陳芳明 她自己的書房:林文月的散文書寫 《深山夜讀》台北:聯合文學(原刊於《中國時報》第37 版,2000.3. 20 -21) 2001
年3 月 198-
206
崔成宗 謝朝華而啟夕秀--
論林文月的擬古散文 《文學與美學 第七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2004年
7 月 287-
325
鹿憶鹿 生活如此美好的背後--林文月散文的敘事風格 《沿波討源‧雖幽必顯》李瑞騰主編,桃園:中央大學 2005 年
8 月 209-
255
張瑞芬 溫州街的書房--論林文月散文 《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評論篇》台北:麥田出版(原刊於《聯合文學》第22卷第2期,2005.12,頁102-106) 2006 年
2 月 138-
148
(四)網路資料
1. 臺大近代名家手稿:林文月 http://www.lib.ntu.edu.tw/manuscript/lin/idx.htm
(2001 年4 月林文月教授手稿資料展專屬網站,包含事略、書信評論、散文創作等)
2. 2003 年 新紀元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文學專題:文學翻譯與創作專題講座--
散文創作類:林文月教授 http://www.hkedcity.net/article/literature_feature/talk/page_8.phtml
3. 國立台北大學文學獎專屬網站 陳伯軒 2005 年第一屆台北大學飛鳶文學獎‧評論組佳作
交談的距離--評林文月《人物速寫》 http://www.ntpu.edu.tw/dcll/award/index.htm
4. 楊照 對食物的專注尊重:讀林文月的「飲膳札記」http://www.epople.com.tw/F018F018_19990620.html
5. 倪金華 台湾作家林文月の日本文学とのゆかり http://www.lang.nagoya-u.ac.jp/bugai/kokugen/tagen/tagenbunka/vol1/gei01.pdf
◎第三輯:其他相關參考書目
(一)文學論述類(含翻譯學)
6. 姚一葦,《藝術的奧秘》,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68年
7. 梅遜,《散文欣賞(一)》,台北:大江出版社,1969年
8. 梅遜,《散文欣賞(二)》,台北:大江出版社,1970年
9. 夏祖麗,《她們的世界》,台北:純文學,1973年
10. 季薇,《散文的藝術》,台北:學生,1975年
11. 季薇,《散文研究》,台北:益智,1979年
12. Woolf, Virginia. Women and Writing. Ed. Michole Barret. San Diego, New York, London: Harcourt Brace & Company, 1979
13. 鄭明娳,《現代散文欣賞》,台北:東大,1978年
14. 陳柱,《中國散文史》,台北:台灣商務,1980年
15. De Man, Blindness and Insight: Essays in the Rhetoric of Contemporary Criticism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3
16. 鄭明娳,《現代散文縱橫論》,台北:大安,1986年
17. 現代散文研究小組編,《中國現代散文理論》,台北:蘭亭,1986年
18. 鄭明娳,《現代散文類型論》,台北:大安,1987年
19. 李瑞騰,《披文入情》,台北:蘭亭,1987年
20. 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論》,台北:大安,1989年
21. 陳信元,《中國現代散文初探》,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0年
22. 李瑞騰,《台灣文學風貌》,台北:三民,1991年
23. 鄭明娳,《時代之風--當代文學入門》,台北:幼獅 ,1991年
24. 鄭明娳,《現代散文現象論》,台北:大安,1992年
25. 鄭明娳主編,《當代台灣女性文學論》,台北:時報,1993年
26. 鹿憶鹿,《走看台灣九○年代散文》,台北:學生,1998年
27. 中國敘事學 浦安迪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8
28. 西方經典的當代閱讀(下) 大衛‧鄧比 麥田出版社 1999
29. 鄭明娳,《現代散文》,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
30. Elaine. Showalter 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 from Charlotte Brontë to Doris Lessing. 1977. UK: Virago Press, 1999
31. 柯慶明,《中國文學的美感》,台北:麥田,2000年
32. 李瑞騰主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評論卷》,台北:九歌,2003年
 
 
(二)學位論文
1. 石曉楓,《豐子愷散文研究》,台灣師大:國研所碩士論文,1995年
2. 邱佩萱,《琦君及其散文研究》,高雄師大:國研所碩士論文,1999年
3. 許秦蓁,《戰後台灣的上海記憶與上海建構》,中央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3年
4. 李京珮,《林文月散文藝術風格的傳承與新變》,成功大學:台文所碩士論文,2006年。
5. 許婉姿,《林文月散文創作觀及其實踐》,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6年。
6. 張少明,《林文月散文研究》,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7年。
 
(三)散文選集
1. 方杞編,《靈光照眼--當代哲理散文選》,台北:業強,1992年
2. 王文漪編,《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一集),台北:天視,1979
3. 王藍、陳紀瀅、劉心皇等編,《六十年散文選》,台北;正中書局,1972年
4. 年選編委會,《中國現代文學年選--散文》,台北:巨人,1975年
5. 李豐楙主編,《中國現代散文選析》,台北:長安,1985年
6. 季季主編,《一九八二台灣散文選》,台北:前衛,1983年
7. 林清玄編,《一九八三台灣散文選》,台北:前衛,1984年
8. 林鍚嘉編,《七十年散文選》,台北:九歌,1982年
9. 林鍚嘉編,《七十一年散文選》,台北:九歌,1983年
10. 林鍚嘉編,《七十四年散文選》,台北:九歌,1986年
11. 林鍚嘉編,《七十七年散文選》,台北:九歌,1989年
12. 林鍚嘉編,《八十年散文選》,台北:九歌,1992年
13. 林鍚嘉編,《八十三年散文選》,台北:九歌,1995年
14. 林鍚嘉編,《八十六年散文選》,台北:九歌,1998年
15. 林黛嫚主編,《中副50年精選》(散文卷),台北:中央日報,1999年
16. 柯慶明主編,《爾雅散文選》,台北:爾雅,2000年
17. 席慕蓉編,《九十一年散文選》,台北:九歌,2003年
18. 陳幸蕙編,《七十二年散文選》,台北:九歌,1984年
19. 陳幸蕙編,《七十八年散文選》,台北:九歌,1990年
20. 陳幸蕙編,《七十五年散文選》,台北:九歌,1987年
21. 陳義芝主編,《散文20家》(1978-1998),台北:九歌,1998年
22. 陳義芝編,《簷夢春雨--當代台灣十二大散文名家選讀》,台北:朱衣, 1994年
(後更名為《散文教室》,台北:九歌:2002年)
23. 焦桐主編,《八十八年散文選》,台北:九歌,2000年
24. 楊牧、顏崑陽編,《現代散文選續編》,台北:洪範,1992年
25. 楊牧編,《中國近代散文選》,台北:洪範,1981年,頁6。
26. 楊牧編,《周作人文選》,台北:洪範,1984年
27. 廖玉蕙編,《八十九年散文選》,台北:九歌,2001年
28. 齊邦媛主編,《中國現代文學選集》,台北:爾雅,1983年
29. 齊益壽編,《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台北:天視,1979年
30. 蕭蕭編,《七十三年散文選》,台北:九歌,1985年
31. 蕭蕭編,《七十六年散文選》,台北:九歌,1988年
32. 蕭蕭編,《七十九年散文選》,台北:九歌,1991年
33. 蕭蕭編,《八十二年散文選》,台北:九歌,1994年
34. 蕭蕭編,《八十五年散文選》,台北:九歌,1997年
35. 聯副編輯部,《聯副二十五年散文選》(1951-1976),台北:聯經,1976年
36. 聯副編輯部,《聯副三十年文學大系》(散文卷),台北:聯經,1981年
37. 簡媜主編,《八十一年散文選》,台北:九歌,1983年
38. 簡媜主編,《八十七年散文選》,台北:九歌,1999年
39. 簡媜主編,《八十四年散文選》,台北:九歌,1996年
40. 顏崑陽編,《九十二年散文選》,台北:九歌,2004年
 
 
 (四)單篇論文
1. 王堯,〈「美文」的「閑話」與「獨語」-關於現代散文話語的一種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第11期,1998年9月。
2. 石曉楓,〈解嚴後台灣女作家散文中的性別書寫〉,《解嚴以來台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萬卷樓,2000年。
3. 向陽,〈被忽視者的重返--小論知性散文的時代意義〉,《國文天地》,第13卷1期,1997年7月號。
4. 羊子喬,〈散文作家需努力〉,《自立晚報‧本土副刊》,1988年4月25日。
5. 余光中,〈另一種專業,文化教養--成語和格言〉,《中國時報‧人間副刊》E7版,2004年02月09日。
6. 余崇生,〈從鄉愁到現實—略論台灣現代散文風格的變遷〉,《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第7期,1997年9月。
7. 余德慧,〈鄉愁的閱讀‧惦念的哲學〉,《聯合報‧讀書人專刊》,第41版,1995年5月18日。
8. 李瑞騰,〈略述1980年的中國散文〉,《文學與時代》,第7期,1982年5月。
9. 林淑貞,〈九歌版年度散文選述評〉(1981-1990),《台灣文學觀察》,第4期,1991年1月。
10. 林慧文,〈現代散文的道理〉,《中國文藝》,第三卷第四期,1940年12月。
11. 林燿德,〈傳統之輪與前衛之軸--半世紀的台灣散文面貌〉,《聯合文學》,第11卷第12期,1995年10月。
12. 亮軒,〈文辭如水,一筆如舟--散文如是我觀〉,《自由青年》,第669、700期,1987年11-12月。
13. 施淑端,〈新納蕤思解說──李昂的自剖與自省╱施淑端親訪李昂〉,《新書月刊》,第十二期,1984 年9 月。
14. 夏志清,〈夏志清談散文〉,《幼獅文藝》,第32卷第4期,1970年04月01日。
15. 馬森,〈現代主義在台灣--二度西潮的美學導向〉,「戰後初期臺灣文學與思潮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3年6月7-8日,東海大學波錠廳。
16. 高大鵬,〈散文之道--散者文之,文者散之〉,《青年日報副刊》,1993年7月2日。
17. 張火慶,〈現代散文類型論試讀〉,《文訊》,第33期,1987年12月。
18. 張健,〈六十年代的散文--民國五十年到五十九年〉,《文訊》,第13期,1984年8月。
19. 張堂錡,〈現代散文的新趨向〉,《國文天地》,第13卷1期,1997年6月。
20. 張堂錡,〈跨越邊界--現代散文的裂變與演化〉,《文訊》,第167期,1999年9月。
21. 張瑞芬,〈被邊緣化的台灣當代女性散文研究〉,《文訊》,2002年11月。
22. 張瑞芬,〈鞦韆外的天空--學院閨秀散文的特質與演變〉,《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2期,2001年5月。
23. 張雙英,〈戰後台灣文學界的第一波西方文學思潮--現代主義與新批評〉,「戰後初期臺灣文學與思潮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3年6月7-8日,東海大學波錠廳。
24. 許達然,〈感到,趕到,敢到--談我們散文〉,《中外文學》,6卷1期,1977年6月。
25. 陳芳明,〈女性詩人與散文家的現代轉折〉,《聯合文學》,220期,2003年2月號。
26. 陳芳明,〈反共文學的形成及其發展〉,《聯合文學》,199期,2001年5月號。
27. 陳芳明,〈現代主義的擴張與深化〉,《聯合文學》,207期,2002年1月號。
28. 陳信元,〈台灣地區現代散文研究概論〉,《文訊》,第32期,1987年10月。
29. 葉維廉,〈閒話散文藝術〉,《中外文學》,13卷8期,1985年01月。
30. 廖玉蕙,〈虛構與真實──談散文創作與閱讀的弔詭〉,《世新大學人文社會學報》,第二期,2000年5月。
31. 趙寧,〈我讀可叵〉,《中國時報》,第8版,1983年07月19日。
32. 齊邦媛,〈台灣文學與社會〉,《五十年來台灣文學研討會討文集(一)‧臺灣文學中的社會》,封德屏主編,文建會出版,1996年6月。
33. 劉正忠,〈現代散文三題:本色、破體、出位〉,《東吳中文學報》,第九期,2003年5月。
34. 劉正忠,〈詩化散文新論:漢語性與現代性〉,「時代與世代:台灣現代散文學術研討會」,東吳大學主辦,2003年10月25日(六)。
35. 鄭明娳,〈從大學生對散文的認識談一九八七散文現象〉,《聯合報‧副刊》,第23版,1988年01月08日。
36. 鄭明娳,〈從半掩到大開的散文扇面--當前散文走向〉,《中國時報‧開卷》,第42版,1994年7月28日。
37. 簡媜主講,魏可風記錄整理,〈許我一張散文臉〉,《聯合報‧副刊》,第37版,2000年6月5日。
38. 顏元叔,〈單向與多向--散文語言與詩的語言〉,《幼獅文藝》,第32卷第4期,1970年4月。
39. 顏元叔,〈期待一種文學〉,《中外文學》,第2卷第1期,1973年6月。
40. 陳芳明,〈在母性與女性之間-五0年代以降臺灣女性散文的流變〉,收入《霜後的燦爛-林海音及其同輩女作家學術研討會》,國立資產保存中心出版,2003。
41. 范銘如,〈京派‧吳爾芙‧臺灣首航〉,收入《霜後的燦爛-林海音及其同輩女作家學術研討會》, 國立資產保存中心出版,2003。
42. 許秦蓁,〈城市戀物誌-戰後台灣作家與上海〉,海峽兩岸文學與應用文學學術研討會,2004。
 (五)工具書及其他
 1.文訊雜誌社編,《1996台灣文學年鑑》,台北:文建會,1997年
 2.文訊雜誌社編,《1997台灣文學年鑑》,台北:文建會,1998年
 3.文訊雜誌社編,《1998台灣文學年鑑》,台北:文建會,1999年
 4.文訊雜誌社編,《1999台灣文學年鑑》,台北:文建會,2000年
 5.文訊雜誌社編,《中國民國作家作品目錄》,台北:文建會,2000年
 6.文訊雜誌社編,《光復後台灣地區文壇大事紀要》,台北:文建會,1985年
 7.李瑞騰主編,《中華民國作家‧作品目錄新編》,台北,文建會,1995年
指導教授 李瑞騰(Jui-teng Lee) 審核日期 2007-6-2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