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312501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4 、訪客IP:18.221.141.44
姓名 周忠彥(Chung-yen Cho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臺灣癩病機構之研究-以私立樂山園為例(1928-1992)
(Reserch of Taiwan Leprosy Institution —Private Happy Mount Leprosy Colony(1928-1992))
相關論文
★ 從「大義覺迷」到「五族共和」 ——近代中國民族思想的形成與演變★ 胡光墉與南幫票商之研究,1823~1885
★ 清代捐納制度與台灣士紳之研究★ 嚴慶齡與台灣汽車工業之發展(1953-1981)
★ 中壢仁海宮與地方社會的發展★ 明將李如松與朝鮮之役研究
★ 輪轉鍊生:臺灣自行車產業史(1972-2005)★ 中國佛教會在臺灣之發展(1945-1955)
★ 雲南反共救國軍的探討, 1949~1954★ 東港漁業的發展與變遷,1948-2008
★ 日治時期「新竹州」之發展與演變(1895—1945)★ 國民政府對戰後世界秩序之構想 -以「國際問題討論會」為例
★ 台中加工出口區與潭子鄉社會變遷(1971-1994)★ 清領時期台閩地區米榖貿易與商人(1685-1850)
★ 新莊社會變遷的研究★ 台灣舞蹈表演藝術之發展與當代社會之關係(1930年代至2000年)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關於臺灣癩病(痲瘋病,Leprosy)的探討,大多集中於官方的癩病防治政策,或以臺灣總督府立癩療養所樂生院(今樂生療養院)之研究為主。本文則重在強調長老教會以及戴仁壽(Dr. George Gushue-Taylor,1883-1954年)對於臺灣癩病防治的貢獻,蓋十九世紀以降基督教之醫療傳教,除為亞、非地區或國家播下現代醫療種子外,亦率先關懷癩病患等社會邊緣人,包括日本本土以及其各地殖民地之首座癩病醫療院所,幾為西方傳教士所創設。臺灣唯一私立癩病療養所-樂山園,即為長老教會醫療傳教士戴仁壽所創。
戴仁壽於府立樂生院創立後,仍堅持興設樂山園,吸取國際先進癩病知識與技術,為癩病患打造一處樂園,與臺灣總督府強制隔離政策大相逕庭。然戴氏仍能憑藉其癩病專業權威與教會資源,頗受殖民官方與日本皇室重視。二次大戰後,尤其民國四○年代中期以後,省立樂生療養院總攬全國癩病防治資源,加上各地皮膚科門診所設立,以及癩病特效藥的普遍使用,私立樂山療養院不得不走上事業轉型之途。
有別於官方機構的限制包袱,樂山療養院得能見勢急起轉型,並憑藉基督教之國際資源,而能探知先進國家於社會福利工作發展情勢,率先從事特殊兒童教養事業、養老院、未婚媽媽之家、殘障兒童養護中心等社會福利事業,延續戴仁壽關懷社會弱勢族群的博愛精神。
摘要(英) Happy Mount Leprosy Colony (樂山園), the only one private leprosy sanitarium in Taiwan, was founded by Dr. George Gushue-Taylor (戴仁壽), the missionary of Church(長老教會). Dr. Taylor insisted on establishing the Happy Mount Leprosy Colony after the governmental Happy Life Leprosy Hospital was built. He tried to create a paradise for patients getting leprosy, and imbibed advanced leprosy knowledge and remedy from universe. It was opposite to the forcible isolation policy of Taiwan government. Due to his specialty and resources from the Church, the colonial government and Japanese imperial household attached importance to Dr. Taylor.
In addition to outpatient services of dermatology and using specifics generally, the governmental Happy Life Leprosy Hospital had complete resources of anti-leprosy after WWII that forced Happy Mount Leprosy Colony to change their way. They started to found special education , home for the aged , unmarried mothers’ home and disabled children nursing home etc. social and welfare services to continue Dr. George Gushue-Taylor’s indiscriminate love attentive to disadvantaged minorities in the society.
關鍵字(中) ★ 癩病
★ 戴仁壽
★ 樂山園
★ 基督教長老會
關鍵字(英) ★ Happy Mount Leprosy Colony
★ the missionary of Church
★ Leprosy
★ Dr. Georgo Gusue-Taylor
論文目次 緒論 1
第一章 1930年以前癩病的發展沿革
第一節 癩病沿革與臺灣的癩病 13
第二節 戴仁壽醫師與長老教會的醫療傳道 24
第三節 臺灣總督府癩病防治對策的發展過程(1895-1930年) 35
第二章 樂山園的建立
第一節 戴仁壽醫生的救癩行動 49
第二節 樂山園成立過程的抗爭事件 63
第三節 樂山園創立之初的組織與營運 76
第三章 樂山園的危機
第一節 樂山園與樂生院 83
第二節 樂山園創立的精神 97
第三節 樂山園的經營危機 108
第四章 私立樂山療養院的轉型
第一節 戰後臺灣癩病的控制 123
第二節 社會福利事業的多元化發展 138
結論 167
參考書目 173
參考文獻 一、史料與檔案
(一)院方史料
甲、會議記錄
〈臺北縣私立樂山療養院董事會會議記錄〉,1955年-1992年
〈私立樂山療養院常務董事會會議記錄〉,1974年-1982年。
乙、檔案與紀念冊
〈私立救濟育幼設施立案證書〉,社救字第伍號,1955年4月9日。
〈法人登記簿繕本:四十四年度抄字第拾伍號〉,1955年3月24日。
〈法人登記證書〉,1955年3月24日。
〈財團法人臺北縣私立樂山療院章程〉,1962年4月。
〈財團法人臺北縣私立樂山療養院捐助及組織章程條文修訂草案對照表〉。
〈臺北縣私立樂山療養院第一屆董事略歷冊〉,1955年1月。
〈臺北縣私立樂山療養院設施概況表〉,1956年4月。
〈臺北縣私立樂山療養院資產目錄表〉,時間不詳。
〈臺北縣私立樂山療養院簡介〉,時間不詳。
〈臺北縣私立樂山療養院職員名冊〉,1956年2月。
〈樂山療養院詹思聰院長致陳浩琛董事長信〉,1982年8月21日。
〈樂山療養院陳浩琛董事長致詹思聰院長信〉,1982年9月13日。
〈醫院開業申請表〉,1955年1月。
呂金俊報告,〈樂山園療養院診斷和計劃報告書〉,1978年6月18日
私立樂山療養院,〈樂山院增設「智能障碍兒童教養所」籌備經過〉,1972年1月。
財團法人私立樂山園,《財團法人私立樂山園事業概要》,臺北:該園,1937年。
財團法人私立樂山園,《財團法人私立樂山園事業概要》,臺北:該園,1941年。
財團法人臺北縣私立樂山療養院,《財團法人臺北縣私立樂山療養院創立卅周年紀念冊》,臺北:該院,1964年。
財團法人臺北縣私立樂山療養院,《財團法人臺北縣私立樂山療養院創立四十周年紀念冊》,臺北:該院,1974年。
秦賢次編,《樂山五十》,臺北:樂山療養院,1984年。
(二)日文資料
甲、報紙
《臺灣日日新報》,大正十五年、昭和三、四、五、六、七、八、九年。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昭和三、四、五、六、七、八、九年。
乙、期刊
《社會事業の友》,第1、2、24、25、27、28、29、31、39、49、50、57、60、61、62、63、67、68、70、71、73、74、83、85、86、87、88、89、91、92、93、94、97、98、99、100、102、103、106、109、111、112、114、115、116、121、127、128、132、133號。
下田久馬一、曾田長宗,〈最近に於ける臺灣の衛生狀態〉《日本公眾保健協會雜誌》,第12卷第3號(昭和十一年 / 1936年3月),頁1-10。
不著撰人,〈全國癩患者數〉《臺灣醫學會雜誌》,第6卷第55期(明治四十年 / 1907年),頁214。
不著撰人,〈第二回國際癩病調查會と高木技師〉,《臺灣醫學會雜誌》,第8卷第83期(明治四十二年 / 1909年),頁549-550。
不著撰人,〈癩病豫防法〉,《臺灣醫學會雜誌》,第6卷第54期(明治四十年 / 1907年),頁170-172。
若杉市治,〈清國福建省福州府ニ於ヶル癩收容所實況〉,《臺灣醫學會雜誌》,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第9卷第90期,頁871-879。
宮原敦,〈臺灣ノ癩人〉,《臺灣醫學會雜誌》,第201期(大正八年 / 1919年),頁734-806。
丙、官方出版品
加藤卯吉,《臺灣預防衛生概觀》,臺北:臺灣總督府,1935年。
財團法人臺灣癩預防協會,《昭和十年度事業概況書》,臺北:該會,1937年3月。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臺北:編者,1940年。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臺北:編者,1941年6月。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臺北:編者,1942年1月。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臺北:編者,1942年2月。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臺北:編者,1943年4月。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臺北:編者,1943年8月。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臺北:編者,1944年6月。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癩療養所樂生院案內》,臺北:編者,年代不詳。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昭和二年》,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1927年11月。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昭和三年》,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1928年12月。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昭和四年》,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1929年11月。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昭和五年八月一日現在》,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1930年12月。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昭和六年八月一日現在》,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1931年10月。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昭和七年八月一日現在》,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日期不詳。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昭和八年八月一日現在》,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1933年10月。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昭和九年八月一日現在》,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1934年10月。
臺灣總督府樂生院,《臺灣總督府樂生院昭和五、六年年報》,臺北:該院,1933年8月。
臺灣總督府樂生院,《臺灣總督府樂生院昭和七年年報》,臺北:該院,1934年3月。
臺灣總督府樂生院,《臺灣總督府樂生院昭和八年年報》,臺北:該院,1934年11月。
臺灣總督府樂生院,《臺灣總督府樂生院昭和九年年報》,臺北:該院,1936年2月。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臺灣の衛生》,臺北:編者,1939年。
(三)訪談紀錄
〈樂山療養院董事長趙榮發訪談紀錄〉,樂山療養院迎賓室,2005年11月。
〈樂山療養院李弘喆秘書訪談紀錄〉,樂山療養院秘書室,2005年12月27日。
〈樂山療養院教保組林玉蘭組長訪談紀錄〉,樂山療養院教保組辦公室,2006年6月1日。
〈樂山療養院蕭東浩先生訪談紀錄〉,中國痲瘋協會,2006年8月28日。
〈洪樹蘭女士訪談紀錄〉,臺北縣八里國小,2007年5月23日。
(四)其他
〈ジ―、グシウ、テイラ―南洋二於ケル衛生施設関スル調查事務ノ嘱託一時手当〉,《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冊號4057文號83,1926年12月。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影像檔編號000100920000007;影像檔編號000100920250159。
〈樂山療養院積極籌辦精神薄弱兒童教養所乃繼痲瘋救濟後之新興事業教會拓荒藉收拋磚引玉之效〉,《基督教論壇》,第314期,1971年10月31日。
〈樂山療養院創設老人學園如稱為老人大學教部將依法取締〉,《中央日報》,1982年9月11日。
〈臺灣省痲瘋病防治規則〉,參捌丑文府綜法字第九○三四號,1949年2月12日。
〈臺灣省癩病(痲瘋)防治規則〉,府衛癩字第二二七號,1962年3月17日。
《四部叢刊正編19》,〈黃帝內經素問〉,卷12,風論篇第42。
《四部叢刊正編19》,〈黃帝內經素問〉,卷14,長刺節論第55。
不著撰人,〈臺北縣私立樂山療養院史略〉,1959年5月。
井出季和太,《臺灣治績志》,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7年。
立法院法律系統http://lis.ly.gov.tw/lghtml/lawstat/version/01125/01125620125.htm
胡舜之編,《癩病防治統計報告-1976年》,臺北:臺灣省立樂生療養院,1976年。
胡舜之編,《癩病防治統計報告-1977年》,臺北:臺灣省立樂生療養院,1977年。
胡舜之編,《癩病防治統計報告-1978年》,臺北:臺灣省立樂生療養院,1978年。
胡舜之編,《癩病防治統計報告-1979年》,臺北:臺灣省立樂生療養院,1979年。
胡舜之編,《癩病防治統計報告-1980年》,臺北:臺灣省立樂生療養院,1980年。
胡舜之編,《癩病防治統計報告-1981年》,臺北:臺灣省立樂生療養院,1981年。
胡舜之編,《癩病防治統計報告-1982年》,臺北:臺灣省立樂生療養院,1982年。
馬偕著、陳宏文譯,《馬偕博士日記》,臺南:人光出版社,1996年。
高橋秀人,《臺灣の癩根絕策に就て》,臺北:財團法人臺灣癩豫防協會,1936年。
高橋秀人,《癩の傳說と實話》,臺北:財團法人臺灣癩豫防協會,1936年。
連橫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通史》,臺北:眾文圖書出版社,1992年。
郭維租主編,《臺灣痲瘋救濟協會四十週年紀念冊》,臺北:編者,1994年。
落合泰藏,《明治七年生番討伐回顧錄》,東京:國光印刷會社,1920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省通誌》,臺北:眾文圖書出版社,1980年。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北部中會議事錄》,第39回,1935年2月12日。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北部中會議事錄》,第40回,1936年2月4日。
鄭連明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臺南:臺灣基督長老教會,1965年。
蘇玉成總編,《健全豐盛的生命:馬雅各醫生來臺創立西醫傳教130週年暨新樓基督教醫院重建醫療傳道十週年紀念冊》,臺南: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新樓醫院,1995年。
二、中文專書
白尚德著,鄭順德譯,《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與臺灣原住民族的接觸1865-1940》,臺北: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2004年。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編,《癩病知識及防治手冊》,臺北:編者印,2000年。
何華國,《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
何華國,《啟智教育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年。
吳學明,《從依賴到自立-終戰前臺灣南部基督長老教會研究》,臺南:人光出版社,2003年。
李園會,《日據時期臺灣教育史》,臺北:國立編譯館,2005年。
周密,《癸辛雜識》,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周碧瑟、蔡寶鳳、翁瑞亨,《高屏地區痲瘋病流行病學的探討》,臺北:陽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1987年。
周碧瑟、蔡寶鳳、翁瑞亨,《痲瘋病預後因素的探討》,臺北:陽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1987年。
林寶貴,《日本特殊教育措施與特殊學校課程綱要》,臺北: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1979年。
威爾森著、恩邑等譯,《神奇的雙手-痲瘋病學研究先鋒班德醫生》,臺北:校園書房出版社,1995年。
胡舜之,《公共衛生Hansen’s Disease》,臺北:樂生療養院,1981年。
范燕秋,《疫病、醫學與殖民地現代性:日治臺灣醫學史》,臺北:稻鄕出版社,2005年。
翁台生,《痲瘋病院的世界》,臺北:皇冠出版社,1980年。
馬偕著、林耀南譯,《臺灣遙寄》,臺北:臺灣省文獻會,1959年。
張蓓莉等編輯,《中華民國特殊教育法規彙編》,臺北: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1994年。
盛維忠主編,《明清名醫全書大成:薛立齋醫學全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9年。
莊永明,《臺灣醫療史》,臺北:遠流出版社,1998年。
陳文榮,《臺灣痲瘋病救助之父-戴仁壽小傳》,臺北:臺北縣文化局,2005年。
陳君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22)日治時期臺灣醫生社會地位之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1992年。
陳垣,《陳垣早年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2年。
陳勝崑,《中國疾病史》,臺北:自然科學文化事業公司,1981年。
程士德,《內經》,臺北:知音出版社,1994年。
黃武東、徐謙信合編,賴永祥增訂,《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年譜》,臺南:人光出版社,1959年初版、1995年增訂版。
黃茂卿,《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90年史(1865-1955)馬醫生傳》(以下簡稱《太平境教會90年史》),臺南:共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8年。
楊士養編、林信堅修訂,《信仰偉人列傳》,臺南:人光出版社,1995年。
裘慶元輯,《珍本醫書集成》,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9年。
劉集成,《樂生療養院志》,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2004年。
蔡蔚群,《教案:清季臺灣的傳教與外交》,臺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
鄭仰恩,《定根本土的臺灣基督教》,臺南:人光出版社,2005年。
鄭連明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臺南:臺灣基督長老教會,1965年。
賴尚和,《中國癩病史》,臺北:作者,1952年。
賴俊明主編,《陳溪圳牧師百年懷念集:常綠在人間》,臺北:中國民國聖經公會,1994年。
三、會議、期刊、專書與學位論文
(一)會議、期刊與專書論文
王文基,〈癩病園裡的異鄉人:戴仁壽與臺灣醫療宣教〉,《古今論衡》,第9期(2003年7月),頁116-124。
王雨三,〈痲瘋病與精神病犯治療場所之籌設〉,《犯罪與矯治學刊》,第3卷第3期(1970年7月),頁19-24。
布朗博士講,蘇文博譯,〈痲瘋的現況-特殊性與普遍性〉,《臺灣醫界》,第13卷第1期(1970年1月),頁4-6。
吳學明,〈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入臺初期的一個文化面相-「靠番仔勢」〉,臺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學報》,第一期(1999年12月),頁101-130。
吳學明,〈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醫療傳教(1865-1945)〉,中原大學主辦「教會史研究現況學術研討會」,桃園:中原大學,2001年11月29-30日,頁1-31。
呂耀卿,〈皮膚科講座156-癩〉,《當代醫學》,第14卷第12期(1987年12月),頁44-56。
呂耀卿,〈皮膚科講座157-癩〉,《當代醫學》,第15卷第1期(1988年1月),頁46-49。
呂耀卿,〈皮膚科講座158-癩〉,《當代醫學》,第15卷第2期(1988年2月),頁56-59。
呂耀卿,〈皮膚科講座159-癩〉,《當代醫學》,第15卷第3期(1988年3月),頁51-56。
李宏信,〈癩病防治簡介〉,《衛生報導》,2卷1期(1992年1月),頁13-16。
李尚仁,〈十九世紀後期英國醫學界對中國痲瘋病情的調查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4本第3分(2003年9月),頁445-506。
李騰嶽,〈世界第二次戰爭中日本政府對於臺灣之醫藥管理實施概要〉,《文獻專刊》,1卷2期,頁20-27。
杜聰明,〈臺灣婦產科百年史-臺灣基督教會醫療史〉,《中華民國婦產科醫學會會訊》,第11期(1997年7月),頁14-19。
杜聰明,〈臺灣婦產科百年史-臺灣基督教會醫療史〉,《中華民國婦產科醫學會會訊》,第9期(1997年5月),頁17-29。
周信銘,〈從槍決痲瘋病人談到痲瘋問題〉,《獨立評論》,第142號(民國二十六年7月4日),頁6-8。
芹澤良子,〈日治時期臺灣癩病防治政策的發展〉,收錄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第四屆臺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該館,2006年12月,頁223-243。
胡萬川,〈蛇酒與痲瘋女的故事-醫藥傳說與相關的小說〉,《小說戲曲研究第三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年,頁35-58。
梁其姿,〈中國痲瘋病概念演變的歷史〉,《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0本第2分(1999年),頁399-438。
梁其姿,〈從癩病史看中國史的特色〉,宣讀於「從醫療看中國史」國際研討會(未刊稿),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5年12月12-15日,頁1-23。
陳志宏,〈臺灣痲瘋病之父-戴仁壽〉,《經典雜誌》,33卷(2001年4月),頁42-43。
陳柯秀貞,〈日、韓兩國癩病防治考察報告〉,《中華民國公共衛生學會雜誌》,第5期(1985年9月),頁48-50。
陳振樺,〈癩病(痲瘋病)防治措施的演變〉,《基層醫學》,第9卷第9期(1994年9月25日),頁175-176。
黃富士,〈試釋睡虎地秦簡中的「癘」與「定殺」〉,《史原》,第15期(1986年4月),頁1-38。
董芳苑,〈臺灣痲瘋救濟之父〉,收錄於中華民國史專題第六屆討論會秘書處編,《20世紀臺灣歷史與人物:第六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臺北:國史館, 2002年,頁337-364。
劉士永,〈一九三○年代以前日治時期臺灣醫學的特質〉,《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第4卷第1期,1997年6月(1999年4月),頁97-145。
劉翠溶、劉士永,〈臺灣歷史上的疾病與死亡〉,《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第4卷第2期,1997年12月(1999年6月),頁89-132。
蔣竹山,〈明清華南地區有關痲瘋病的民間療法〉,《大陸雜誌》,第90卷第4期(1995年4月),頁38-48。
蔡寶鳳、周碧瑟,〈痲瘋病的文獻回顧〉,《公共衛生》,第15卷第3期(1988年10月31日),頁328-347。
謝楠光,〈中華民國臺灣與國際癩(痲瘋)病防治史〉,《臺灣醫界》,第47期第2號(2004年2月),頁42-47。
鍾金湯、劉仲康,〈痲瘋病研究的先驅漢生醫生〉,《科學發展》,第381期(2004年9月),頁43-47。
(二)學位論文
王品佳,〈聖望基督長老教會發展史:一所在「漢生病」(痲瘋)療養院中教會的掙扎〉,臺南神學院系所道學碩士論文,2006年5月。
李弘喆,〈身心障礙全球化反思-以樂山療養院為例的歷史結構分析〉,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李欣芬,〈基督教與臺灣醫療衛生的現代化-以彰化基督教醫院為中心之之探討(1896-1936)〉,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6月。
范燕秋,〈日據前期臺灣之公共衛生-以防疫為中心之研究(1895-1920)〉,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
范燕秋,〈日本帝國發展下殖民地臺灣的人種衛生(1895-1945)〉,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5月。
康淑惠,〈臺灣地區癩病之調查研究〉,臺灣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1975年6月。
梁珮瑜,〈南部醫療傳道簡史及醫療傳道精神的探討〉,臺南神學院系所道學碩士論文,2004年5月。
陳威彬,〈近代臺灣的癩病與療養-以樂生療養院為主軸〉,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劉慧華,〈孫理蓮(Lillian R. Dickson)與基督教芥菜種會(The Mustard Seed,Inc. 1954-)〉,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7月。
鄭維瑄,〈基督教社會關懷在臺灣社會福利發展中角色之探討〉,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7月。
賴志忠,〈臺灣醫療傳道史之研究-英國長老會與加拿大長老會之比較〉,輔仁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1月。
戴文鋒,〈清代臺灣的社會救濟事業〉,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6月。
指導教授 賴澤涵(JEH-HANG LAI) 審核日期 2007-6-17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