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3131010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5 、訪客IP:3.22.119.251
姓名 范文鳳(Wen-feng Fa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鄭用錫暨其《北郭園全集》研究
(A Study of the Life and Works of Zheng Yong-xi(鄭用錫))
相關論文
★ 秋瑾詩詞研究★ 香港作家鍾曉陽小說研究
★ 台灣眷村小說生命困境之研究──以外省第二代作家作品為例★ 施叔青長篇小說的港台書寫
★ 台灣早期幽默散文研究★ 愛亞小說研究
★ 琦君書信研究★ 華嚴小說研究
★ 蘇青文學研究★ 黃娟及其小說研究
★ 台灣當代女性傳記研究(1945~2004)★ 台灣當代海洋文學之研究
★ 「文季」文學集團研究──以系列刊物為觀察對象★ 語境的還原:北島詩歌研究
★ 米羅.卡索數位詩研究★ 華文禁令解除後印華文學的發展 — 以印華作協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鄭用錫(1788-1858),清代臺灣第一位考中進士的本土碩儒,有「開臺進士」的美稱。清代中葉的淡水廳,從移墾社會逞勇鬥狠的武質特性,逐漸轉變為純樸知禮的士紳社會,鄭用錫於其中有重要的歷史地位。日治時期,新竹留下的重要文化古蹟,如新竹城、孔廟、東寧宮、城隍廟、進士第、北郭園等,其中也都有鄭用錫的傳說在。但後人對鄭用錫人格及作品的評價,卻出現褒貶不一的現象。本文擬以鄭用錫生平、作品、時代意義、後人評論為經,有關其家族活動、文士集團、歷史事件、民間軼聞為緯,具體呈現出清代淡水廳一位值得敬重的士儒風貌,並藉由相關問題的釐清,冀望給予鄭用錫一個較客觀的歷史面貌。
本文之問題意識如下:
一、 鄭用錫晚年(咸豐年間)憂家慮國心境之詳論。
二、 鄭用錫詩作之各家評論觀點,並以楊浚、連橫為主要探究者。
三、 鄭用錫制藝文之梁鳴謙評語,其所呈現出的意義與價值。
四、 釐清《北郭園全集》出刊的特殊時空、相關人事之間呈現的意義,從文學傳播的角度提出鄭如梁於十二年後出刊全集的可能動機,增補鄭如梁與全集之間的關係。
五、 從文化傳播角度,檢視鄭用錫對族人及地方的影響。
摘要(英) Mr. Zheng Yong-xi (1788-1858), the important local elite, succeeding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during Qing Dynasty(清代), had earned great repute as the first Taiwanese candidate(開臺進士). Mr. Zheng played an important historic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Dan-shui-ting(淡水廳), a period of the immigration from China to Taiwan during the middle of Qing Dynasty. His creative works had many and diverse influences on the literature of Northern Taiwan, too.
Many cultural antiquities about Zheng Yong-xi and his family in Xin-zhu(新竹),such as Xin-zhu City,Confucius Temple(孔廟),Dong-ning Temple(東寧宮),Cheng-huang Temple(城隍廟),Jin-shi Residence(進士第)and Bei-guo Garden(北郭園), were reserved and many anecdotes about Mr. Zheng and his family were widely spread among people in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日治時期).
However, present scholars seem to have varied opinions about Mr. Zheng’s character and writings. It’s a funny phenomenon that is worth researching. In this study, relative documents about Mr. Zheng’s works, life and tales along with virtuous Taiwanese poetry and articles were collected. After understanding the documents, there are five issues discussed as follow:
1. To describe the late life and emotion of Zheng Yong-xi in Xian-feng’s time(咸豐年間).
2. To show different scholars’ opinions about Mr. Zheng’s poems and investigate their meanings, especially focusing on Yang Jun’s(楊浚)and Lian Heng’s(連橫).
3. To discuss the meaning and value of the comments of Liang Ming-qian(梁鳴謙)on the Eight-paragraphy Essays(八股文)of Zheng Yong-xi.
4. To discuss the reason why Zheng Ru-liang(鄭如梁)published his father’s writings after Zheng Yong-xi had died for twelve years.
5. To review Zheng Yong-xi’s achievements at literature and education and his influences on his family and the whole society.
By analyzing these questions above, the author expects that it would give Zheng Yong-xi a positive status in the history of Taiwa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關鍵字(中) ★ 八股文
★ 北郭園
★ 臺灣古典詩
★ 臺灣古典文學
★ 鄭用錫
關鍵字(英) ★ Zheng Yong-xi
★ Taiwa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 Eight-paragraphy Essays
★ Bei-guo Garden
★ Taiwanese Classical Poetry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臺灣古典文學研究概況(1980 ─2006) ─── 1
第二節 「淡水廳」探源 ──────────── 7
第三節 文獻回顧 ─────────────── 15
第四節 研究目標與方法 ──────────── 20
第二章 鄭用錫的生平論
第一節 「開臺進士」的歷史意義 ───────── 22
第二節 鄭用錫行誼與晚年心境探討 ─────── 26
第三章 鄭用錫的作品論
第一節 楊浚與《北郭園全集》────────── 34
第二節 連橫對鄭用錫的評論 ────────── 43
第三節 梁鳴謙與《北郭園全集》───────── 48
第四章 鄭用錫對鄭氏家族的影響
第一節 清代的門閥世家── 竹塹鄭家 ────── 60
第二節 鄭如梁出刊《北郭園全集》原委 ────── 64
第三節 以北郭園為中心的文士集團 ─────── 70
第五章 鄭用錫對北臺文教的影響
第一節 清代宋學與臺灣書院 ────────── 77
第二節 鄭用錫與明志書院 ─────────── 80
第三節 鄭用錫在民間的軼聞傳說 ──────── 86
第六章 結論 ───────────────────── 92
參考書目 ─────────────────────── 95
附錄一:鄭用錫年表 ────────────────── 106
附錄二:鄭用錫《述穀堂制藝》之梁鳴謙評語 ───────117
附錄三:《北郭園全集》序文七篇 ──────────── 122
參考文獻 壹、臺灣史料:
A. 臺灣文獻叢刊
林豪:《東瀛紀事》(臺灣文獻叢刊/八)。
藍鼎元:《東征集》(臺灣文獻叢刊/一二)。
王松:《臺陽詩話》(臺灣文獻叢刊/三四)。
鄭用錫:《北郭園詩鈔》,(臺灣文獻叢刊/四一)。
郁永河:《裨海紀遊》(臺灣文獻叢刊/四四)。
吳德功:《戴施兩案紀略》(臺灣文獻叢刊/四七)。
不著撰人:《明志書院案底》,《臺灣教育碑記》附錄(臺灣文獻叢刊/五四)。
鄭鵬雲等:《新竹縣志初稿》(臺灣文獻叢刊/六一)。
連橫:《臺灣詩乘》(臺灣文獻叢刊/六四)。
高拱乾:《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六五)。
周凱:《金門志》(臺灣方志/八○)。
連橫:《臺灣通史》(臺灣文獻叢刊/一二八)。
周鍾瑄:《諸羅縣志》(臺灣文獻叢刊/一四一)。
不著撰人:《新竹縣采訪冊》(臺灣文獻叢刊/一四五)。
周 璽:《彰化縣志》(臺灣文獻叢刊/一五六)。
不著撰人:《淡水廳築城案卷》(臺灣文獻叢刊/一七一)。
陳培桂:《淡水廳志》(臺灣文獻叢刊/一七二)。
不著撰人:《福建通志列傳選》(臺灣文獻叢刊/一九五)。
林占梅:《潛園琴餘草簡編》(臺灣文獻叢刊/二○二)。
不著撰人:《清會典臺灣事例》(臺灣文獻叢刊/二二六)。
B. 其他文獻
王松:《友竹詩集》(板橋:龍文出版社,1992)。
林文龍:《臺灣詩錄拾遺》(全三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4)。
恠我氏著,林美容點校:《百年見聞肚皮集》(新竹: 新竹縣立文化中心,1996)。
陳維英:《太古巢聯集》(板橋:龍文出版社,2006)。
陳漢光:《臺灣詩錄》(全三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1)。
曾吟可:《臺灣詩選》(板橋:龍文出版社,2006)。
蔡汝修:《臺海擊鉢吟集》(板橋:龍文出版社,2006)。
賴子清:《臺海詩醇》(板橋:龍文出版社,2006)。
賴子清:《臺海詩海》(板橋:龍文出版社,2006)。
《鄭用錫詩文稿》手稿(台北:吳三連臺灣史料中心)。
鄭用錫:《北郭園全集》(全三冊)(板橋:龍文出版社,1992重印版)。
鄭用錫著,劉芳薇校釋:《北郭園詩鈔》(台北:台灣古籍出版公司,2003)。
鄭鵬雲:《師友風義錄》
鄭鵬雲:《浯江鄭氏家乘》(大正三年石印本1914,新竹市立文化中心館藏影本,2006年三版)。
貳、專書:
A.有關臺灣方面:
王郭章:《圖說竹塹》(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王幼華:《冰心麗藻入夢來──日治時期苗栗縣的詩社》(苗栗:苗栗縣文化局,2001)。
方豪:《臺灣早期史綱》(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4)。
尹章義:《臺灣開發史研究》(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9)。
田啟文編著:《臺灣古典散文選讀》(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4年二版)。
田啟文:《臺灣古典散文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6)。
江寶釵:《臺灣古典詩面面觀》(巨流圖書公司,2002)。
行政院文建會:《福爾摩沙傳奇──臺灣名勝古蹟導覽》(台北:行政院文建會,2001)。
吳密察等撰:《臺灣史料集成提要》(台北:行政院文建會,2004)。
李遠輝、李菁萍編著:《北郭園的孔雀──劉玉英的故事》(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9)。
李乾朗、俞怡萍合著:《古蹟入門》(台北:遠流出版公司,2004年四版)。
李瑞騰:《臺灣文學風貌》(台北:三民書局,1991)。
林文龍:《臺灣的書院與科舉》(台北:常民文化公司,1999)。
林衡道口述,洪錦福整理:《台灣一百位名人傳》(台北:正中書局,1984)。
林美秀:《傳統詩文的殖民地變奏──王松詩話與詩的現代詮釋》(高雄:太普公關事業公司,2002)。
林再復:《閩南人》(自刊行,1984年初版,1996年八版)。
林文月:《連雅堂傳》(台北:雨墨文化,1994)。
東海大學中文系編:《明清時期的台灣傳統文學論文集》(台北:文津出版社,2002)。
施懿琳:《從沈光文到賴和》(高雄:春暉出版社,2000)。
施懿琳等著:《台灣文學百年顯影》(台北:玉山社,2003)。
施懿琳:《傳統漢詩卷》(台北:玉山社,2004)。
施懿琳:《傳統漢文卷》(台北:玉山社,2004)。
郁永河著,楊龢之譯注:《遇見300年前的台灣──裨海紀遊》(台北:圓神出版社,2004)。
翁聖峰:《清代台灣竹枝詞之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
夏麗月主編:《伊能嘉矩與臺灣研究特展特刊》(台北:臺灣大學圖書館,1998)。
陳其南:《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台北:允晨文化,1989訂正版)。
陳孔立主編:《臺灣研究十年》(台北:博遠出版公司,1991)。
陳孔立:《清代臺灣移民社會研究》(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陳捷先:《清代臺灣方志研究》(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
陳昭瑛:《臺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台北:正中書局,1998)。
陳昭瑛:《臺灣與傳統文化》(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
陳運棟:《內外公館史話》(桃園:華夏書坊,1994)。
郭堯齡編纂:《朱熹與金門》(金門:金門縣文獻委員會,1969初版,1970三版)。
張谷誠:《新竹叢誌》(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6年再版)。
黃朝進:《清代竹塹地區的家族與地域社會》(台北:國史館,1995)。
曾國棟:《臺灣的碑碣》(台北:遠足文化出版,2003)。
彭瑞金:《臺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高雄:春暉出版社,1998再版)。
湯子炳:《臺灣史綱》(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2)。
詹雅能編撰:《明志書院沿革志》(新竹:新竹市政府,2002)。
葉振輝:《臺灣開發史》(台北:臺原出版社,1995)。
葉石濤:《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1987年初版,1999年再版)。
楊碧川:《簡明臺灣史》(高雄:第一出版社,1987)。
楊雲萍:《臺灣史上的人物》(台北:成文出版社,1981)。
廖雪蘭(一謹):《臺灣詩史》(台北:武陵出版社,1989)。
鄭欽仁口述,薛化元等訪問、整理:《鄭欽仁先生訪談錄》(台北:國史館,2004)
鄭翼宗:《歷劫歸來話半生:一個台灣人教授的自傳》(台北:前衛出版社,1992)。
鄭華生口述、鄭炯輝整理:《新竹鄭利源號典藏古文書》(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5)。
劉登翰:《中華文化與閩臺社會》(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劉寧顏主編:《臺灣史蹟源流》(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1)。
鍾肇政著,莊紫蓉編:《臺灣文學十講》(臺灣:前衛出版社,2000)。
謝崇耀:《清代臺灣宦遊文學研究》(台北:蘭臺出版社,2002)。
戴炎輝:《清代臺灣之鄉治》(台北:聯經公司,1979)。
龔鵬程:《臺灣文學在臺灣》(台北:駱駝出版社,1997)。
顧力仁主編:《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台北:國家圖書館,2003)。
(日)安倍明義:《臺灣地名研究》(台北:武陵出版公司,2003年三版)。
(日)伊能嘉矩著,江慶林等譯:《臺灣文化誌》(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1年)。
B.其他方面:
王文進撰:《仕隱與中國文學-六朝篇》(台北:臺灣書店,1999)。
方祖燊撰:《陶潛詩箋註校論評》(台北:蘭臺,1977二版)。
中華書局編輯部:《陶淵明詩文彙評》(臺灣:中華書局,1947三版)。
朱金城:《白居易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
朱彭壽編著:《清代人物大事紀年》(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吳宏一:《清代文學批評論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8)。
李家樹:《詩經的歷史公案》(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0)。
李鵬年:《清代中央國家機關概述》(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9年6月二版)。
李冰:《書院教育與科舉關係研究》(台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
李瑞騰:《晚清文學思想論》(台北:漢光文化,1992)。
呂正惠主編:《文學的後設思考》(台北:正中書局,1991)。
周伯達:《周易哲學概論》(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
洪湛侯:《文獻學》(台北:藝文印書館,2004)。
袁行霈:《中國文學概論》(台北:五南出版社,2003二版)。
高振鐸主編:《古籍知識手冊》共三冊(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7)。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里仁書局,1995)。
梁啟超撰:《陶淵明》(台北:臺灣商務,1996,臺二版)。
陳友琴:《白居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陳友琴:《白居易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
陳榮捷:《朱熹》(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
陳東榮、陳長房編:《典律與文學教學》(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1995)。
張健:《明清文學批評》(台北:國家出版社,1983)。
黃強:《八股文與明清文學論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趙毅衡編選:《符號學文學論文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華正書局,1989)。
劉兆璸:《清代科舉》(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79年10月再版)。
蔡俊生等著:《文化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臺二版)。
鍾嶸著,廖棟樑撰述:《詩品》(台北:金楓出版社,1986)。
鍾屏蘭:《元好問評傳》(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
龔鵬程:《思想與文化》(台北:業強出版社,1995 年元月修訂版)。
(法)羅貝爾‧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著,于沛選編:《文學社會學》(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法)米歇‧傅科(Michel Foucault)著,王德威翻譯:《知識的考掘》(台北:麥田,1993)。
(美)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朱慶葆等譯:《「天國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洪秀全與太平天國》(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1年)。
參、單篇論文與期刊論文
A.單篇論文
吳密察:<伊能嘉矩其人──從人類學到歷史學者>,《伊能嘉矩與臺灣研究特展特刊》(台北:臺灣大學圖書館,1998),頁31-45。
張炎憲:<台灣新竹鄭氏家族的發展型態>,《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中研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986年12月),頁199-217。
張德南:〈淡水廳築城時期的文治社會〉,《竹塹城學術研討會 會議手冊》(新竹市﹕新竹文化中心,1999),頁57-61。
黃美娥:<清代臺灣竹塹地區文學的發展與特色>,《竹塹城學術研討會 會議手冊》(新竹市﹕新竹市政府,1999),頁85-99。
蔡淵洯:<清代台灣的望族──新竹北郭園鄭家>,《第三屆亞洲族譜學研討會會議記錄》(聯合報文化基金會國學文獻館,1986年7月),頁545-546。
蔡淵洯:<清代臺灣的移墾社會>,《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台北: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1986),頁45-67。
龔顯宗:〈不為功名亦讀書—論鄭用錫詩的題材多樣與風格統一〉,《清代學術論叢(第六輯)》(台北:文津出版社,2003),頁379-388。
B.期刊論文
田靜逸:<清代竹塹開啟民智的教育家──鄭氏一門三傑>,《實中學刊》卷12(1998年8月),頁40-50。
李瑞騰:<台灣舊體詩的創作及活動>,《台灣文學觀察雜誌》第二期(1990年9月),頁55-62。
呂正惠:<應用流行理論是一種「偷懶」的行為>,《文訊雜誌》243期(2006年1月),頁38-39。
余育婷:<從鄭用錫、陳維英、施瓊芳看清代道咸時期臺灣詩人的傳承與發展>,《國文天地》第21卷10 期(2006年3月),頁87-91。
林叔慧:<竹塹文人鄭用錫、鄭用鑑散文意涵及其題材特色>,《中國學術年刊》卷26(2004年9月),頁173-204。
范勝雄:<「開臺進士」說>,《臺南文化》46期(1998年12月),頁31-40。
陳器文:<古典文學研究現代化、現代文學研究古典化>,《文訊雜誌》243期(2006年1月),頁46-47。
陳運棟:<鄭用錫進士取進入學的一篇八股文>,《臺北文獻》77期(1986),頁319-331。
許俊雅:<日據時期臺灣文學研究概況>,《臺灣文學觀察雜誌》第六期(1992年9月),頁3-25。
張高評:<論文選題與學術研究>,《國文天地》18卷12期(2003年5月),頁81-95。
張炎憲:<開臺第一位進士──鄭用錫>,《國文天地》第五卷11期(1990年4月),頁52-55。
張勝彥:<臺灣清代淡水廳之研究>,《竹塹文獻》25期(2002年10月),頁8-34。
張德南:<淡水廳同知的初探>,《竹塹文獻》25期(2002年10月),頁63-70。
張德南:<學界山斗鄭用鑑>,《臺北文獻》直93期(1990年9月),頁131-140。
陳培漢:<先曾叔祖維英公事蹟>,《臺北文物》2卷2期(1953年8月),頁 90。
黃美娥:<一種新史料的發現──談鄭用錫《北郭園詩文鈔》稿本的意義與價值>,《竹塹文獻》卷4(1997年7月),頁31-56。
黃美娥:<清代流寓文人楊浚在臺活動及其作品>,《臺北文獻》127期(1999年3月),頁73-122。
黃美娥:<新竹地區傳統文學史料存佚現況(清朝-日據時代)>,《國家圖書館館刊》第一期(1997年6月),頁117-137。
黃美娥:<北臺文學之冠──清代竹塹地區的文人及其文學活動>,《臺灣史研究》第5卷1期(1999年11月),頁91-139。
黃美娥:〈「心遠由來地亦偏,柴桑風格想當年」─竹塹詩人鄭如蘭及其《偏遠堂吟草》〉,《竹塹文獻》13期(1999年11月),頁39-59。
黃美娥:〈明志書院的教育家──鄭用鑑〉,《竹塹文獻》5期(1997年10月),頁53-74。
楊仁江:<古蹟之旅/進士第(鄭用錫宅第)>,《公務人員月刊》卷85(2003年7月),頁85。
楊仁江:<古蹟之旅/鄭用錫墓>,《公務人員月刊》卷87(2003年9月),頁81。
龔顯宗:<鄭用錫田園擊壤>,《鄉城生活雜誌》卷22(1996年9月),頁11-15。
肆、學位論文:
武麗芳:《日據時期竹塹地區詩社研究》(新竹:私立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語所碩士論文,2004)。
施懿琳:《清代台灣詩所反映的漢人社會》(台北:國立師範大學國研所博士論文,1991)。
徐慧鈺:《林占梅先生年譜》(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1991)。
唐聖美:《清代閩粵與台灣地區械鬥之比較》(台中:私立東海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3)。
許楓萱:《清代明志書院研究》(台北:國立師範大學教研所碩士論文,2004)。
黃美娥:《清代竹塹傳統文學研究》(台北:私立輔仁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9)。
楊添發:《陳維英及其文學研究》(桃園:私立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碩士班,2006)。
蔡淵洯:《清代台灣社會的領導階層》(台北:國立師範大學史研所碩士論文,1980)。
謝志賜:《道咸同時期淡水廳文人及其詩文研究──以鄭用錫、陳維英、林占梅為對象》(台北:國立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論文,1995)。
謝珊珊:《新竹市亂彈子弟與皮黃票房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學,戲劇研究所碩文,2003)。
謝碧菁:《陳維英生平及其詩歌研究》(台北:私立東吳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2006)。
薛建蓉:《清代台灣士紳角色扮演及在地意識研究──以竹塹文人鄭用錫與林占梅為探討對象》(台南: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所碩士論文,2004)。
指導教授 李瑞騰(Jui-teng Lee) 審核日期 2007-6-13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