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3131019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9 、訪客IP:3.17.177.47
姓名 游麗雲(Lee-yun Y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怎樣情色?如何文學?──台灣飲食文學中的情色話語
(How is amativeness? How is literatures? ── The Amatory Expression in Taiwan's Diet Literature)
相關論文
★ 中國文學中的食人★ 臺灣當代醫療散文研究
★ 九歌年度散文選研究★ 「周杰倫」現象研究
★ 唐魯孫飲食散文研究★ 夢的文學內涵:以台灣現代詩為討論場域
★ 臺灣當代飲食散文研究★ 臺灣當代飲食文學研究:以後現代與後殖民為論述場域
★ 機關、跳針、快門—論西西的小說藝術★ 臺灣運動員傳記研究
★ 《狼圖騰》研究★ 逯耀東飲食散文研究
★ 焦桐與《飲食》雜誌研究★ 臺灣現代詩的飲食話語
★ 花蹤文學獎研究★ 論台灣當代文學中的酒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論文主要是以台灣當代飲食文本中關於情色話語作為研究對象。期望能藉由本文的探討,使讀者能更清楚了解台灣當代飲食書寫中情色描述的指涉及其意涵,從而更能深入解析文本、了解創作者的意念。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主要是說明個人的研究動機、研究方法及研究困境,並評述前人相關研究。第二章食色纏綿面面觀,則從幾個方面來觀察「食」、「性」之間的關係。除了更清楚確定兩者的密切相關,也為之後的論述建立確實可靠的基礎。第三章 怎樣情色,首先確認本文所謂「情色」的定義,之後從各官覺:眼、耳、鼻、舌、身、意,逐一探討飲食文本如何透過人的各官覺產生情色的效果。除了各官覺之外,空間、火與情感,在飲食書寫中也都能夠產生情色的效果。
第四章如何文學,本章首先探討「情色」在飲食書寫中的基本的調性,接著論及文學的操作手法。然後這些基礎上,我們將在第五章略舉部分透過飲食與情色雙重素材創作的文本,傾聽創作者以「食」、「色」這樣訴諸人類原欲的書寫策略所層層包裹的種種議題裡,究竟是怎樣的低語。第六章結論則為本文研究之總結。
期望藉由這樣的論述,能夠爬梳飲食書寫中情色話語的操作及其理路,使閱讀者不致於炫惑於感官表象的刺激,而能洞察作品真正要傳達的意念。食色在新詩與散文的書寫方面,已有許多相當傑出的作品,但長篇大作則仍屬少數,故此,本能也期望能提供有意從食色方面來觀察社會各面向的創作者一點點思考的可能。
摘要(英) The researching goal of this article is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experimental subject about amatory expression in Taiwan’’s diet literature. Through the research made for this article, we intend to give readers clearer ideas about the meanings of amatory expression in Taiwan’’s diet literature. Consequently, readers will know more about authors’’ impression and insight through reading this article.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6 chapters. Chapter 1 is the foreword which mainly describing personal research motives, methods and difficulties, along with relevant previous researches. Chapter 2 describes all aspects of entangled amatory relations with the observation on the correlation for natural desires between food and sex. Aside from with clearer ideas about close bilateral relation, the reliable foundation for upcoming research effort can be also established. Chapter 3 describes something about amativeness and the definition of amativeness is firstly made. Thereafter, from various sense organs like eyes, ears, noses, tongues, bodies and desires, the way what about amatory effect exerted through people’’s every sense organs in diet literature can be explored. Aside from every sense organ, space, fire and emotions can also bring about amatory effect as amatory articles mention.
The subject of Chapter 4 describes “How is literature?” In this chapter, the basic tone described in amatory expression of Taiwan’’s diet text is firstly discussed and then followed by the exploration on literature manipulation. Thereafter, based on these foundations, in Chapter 5, we will roughly describe the illustration with double materials of ingestion and amativeness. It is aimed to listen to authors’’ various issues packing people’’s most natural desires with their composing strategies shown, knowing about the meanings in whispers. Chapter 6 is the conclusion for this research article.
I hope that through the aforesaid description, the manipulation and strategies for amatory expression in Taiwan’’s diet literature can be well analyzed. It can prevent readers from being trapped in the stimulation of sense organs but really insight the very meanings from Taiwan’’s diet texts. There have been numerous new poems and prose in describing amatory expression of Taiwan’’s diet literature.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very few long articles describing the subject. Thus, it is also expected that this research can allow creators with some thought possibilities by observing in the perspective of amatory expression of Taiwan’’s diet literature.
關鍵字(中) ★ 飲食文學
★ 情色
★ 台灣文學
★ 現代文學
★ 色情
關鍵字(英) ★ Taiwan's Diet Literature
★ Taiwan's Literature
★ erotic
★ amativeness
論文目次 怎樣情色?如何文學?
──台灣飲食文學中的情色話語
目 次
摘要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標與範圍…………………………………………………………..2
第三節 前人研究評述……………………………………………………………..3
第四節 研究方法…………………………………………………………………..5
第二章「食」「色」纏綿面面觀………………………………………….………….6
第一節 考古與民俗的觀點……………………………………………………......6
第二節 生理與心理的觀點………………………………………………………..8
第三節 語言、文字及古典文學的觀察………………………………………….13
第四節 結語………………………………………………………………………16
第三章 怎樣情色 …………………………………………………………………..18
第一節 「情色」卅「色情」的思考……………………………………………….18
第二節 食、慾的六覺饗宴 ……………………………………………………..20
第三節 食、慾的製造空間………………………………………………………42
第四節 食、慾的調味佐料………..…..…………………………………….…...51
第五節 結語………………………………………………………………… .…54
第四章 如何文學…………………………………………………………………....57
第一節 基本的調性……………………………………………………………..58
第二節 鮮活的巧喻……………………………………………………………..64
第三節 意象的重疊……………………………………………………………..71
第四節 意圖的包裝……………………………………………………………..78
第五節 結語..........................................................................................................83
第五章 低語──在食色喧嘩之下..........................................................................85
第一節 血腥殺戮的生死了悟…………………………………………………..85
第二節 以物易物的經濟交易…………………………………………………..88
第三節 缺損受傷的愛情婚姻…………………………………………………..92
第四節 浮誇虛假的社會風尚…………………………………………………..94
第五節 偏斜不正的性別
權力…………………………………………………..97
第六節 荒謬可笑的政治實況…………………………………………………..99
第七節 結語……………………………………………………………………102
第六章 結論………………………………………………………………………103
第一節 美食美色交歡的美好人生………………………………….………...103
第二節 研究困境與未來的發展可能…………………………………………104
參考書目……………………………………………………………………………107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文本
心 岱,《食色列傳》(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1992.7)。
方 梓,《第四個房間》(台北市:健行文化出版社,1999.3)。
───,《采采卷耳》(台北市:麥田出版社,2001.4)。
王仁湘,《飲食之旅》(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2.7)。
王宣一,《國宴與家宴》(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2004.3)。
王禎和,《嫁妝一牛車》(台北市:洪範書局,1993.9)。
白靈編,《2007台灣詩選》(台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a.3)。
───,《新詩30家:台灣文學30年菁英選 1978-2008》(台北市:九歌出版社,2008b.4)。
江文瑜,《阿媽的料理》(台北市: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12)。
江映瑤,《味蕾上的情慾》(台北縣:如意文化出版社,2006.4)。
李 昂,《殺夫──鹿城故事》(台北市:聯經出版社,1986.1)。
───,《北港香爐人人插:戴貞操帶的魔鬼系列》(台北市:麥田出版社,1997.9)。
───,《愛吃鬼》(台北市:一方出版社,2002.7)。
───,《鴛鴦春膳》(台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2007.9)。
李欣頻,《情慾料理:愛情廚房》(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1999.1)。
車前子,《好吃》(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2005.1)。
周芬伶,《新世紀散文家‧周芬伶精選集》(台北市:九歌出版社,2002.7)。
林文月,《飲膳札記》(台北市:洪範出版社書店,2000.1)。
林桂嵐,《挑食的設計》(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9)。
林海音、夏祖美、夏祖麗主編,《中國豆腐》(台北市:純文學出版社,1993.7)。
林清玄,《鴛鴦香爐》(台北市:九歌出版社,1983.10)。
紀大偉,〈早餐〉,《台灣現代文學教程:當代文學讀本》(台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3,318-320)。
唐 捐、陳大為主編,《台灣現代文學教程:當代文學讀本》(台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3)。
徐世怡,《流浪者的廚房》(台北市:大塊文化出版社,1998.11)。
徐國能,《第九味》(台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2003.10)。
張小嫻,《禁果之味》(台北市: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7.10)。
張曼娟,《黃魚聽雷》(台北市: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4.8)。
張詠捷,《食物戀》(新店市:野人文化公司,2005.5)。
張愛玲,《張愛玲短篇小說集》(台北市: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80.6)。
張曉風(可叵),《通菜與通婚》(台北市:九歌出版社,1984.8)。
───,《他?她?》(台北市:九歌出版社,2002.4)。
梁實秋,《雅舍談吃》(台北市:九歌出版社,1985.1)。
陳克華,《欠砍頭詩》(台北市:九歌出版社,1995.1)。
───,《美麗深邃的亞細亞》(台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8.2)。
陳念萱,《食色故事》(台北市:智庫股份有限公司,2005.3)。
───,《我的香料之旅》(台北市:賽尚圖文事業有限公司,2006.2)。
彭怡平,《開麥拉美味幻想曲》(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1999.8)。
彭樹君,《飲食男女》(台北市: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4.6)。
彭蕙仙,《堅持溫柔》(台北市:九歌出版社,2001.6)。
焦 桐,《完全壯陽食譜》(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9a.5)。
───,《八十八年散文選》(台北市:九歌出版社,2000.4)。
───,《臺灣飲食文選Ⅰ》(台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a.2)。
───,《臺灣飲食文選Ⅱ》(台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b.2)。
───,《完全壯陽食譜》(台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7)。
───、賴佳昀等著,《酒食──美酒與佳餚的戀情》(台北市:美麗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11)。
───,《2007台灣飲食文選》(台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4)。
逯耀東,《出門訪古早》(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98)。
───,《肚大能容:中國飲食文化散記》(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2001)。
黃寶蓮,《芝麻米粒說》(台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10)。
楊 照,〈胖〉,《台灣現代文學教程:當代文學讀本》(台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3,307-309)。
葉怡蘭,《玩味:Yilan的味蕾漫遊筆記》(台北市:麥田出版社,2001.12)。
廖玉蕙,《大食人間煙火》(台北市:九歌出版社出版社,2007.1)。
劉心武,《藤蘿花餅》(台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公司,2002.4)。
───,《潑婦雞丁》(台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公司,2004.4)。
劉黎兒,《東京‧風情‧男女》(台北市:麥田出版社,2000a.2)。
───,《東京の情色手冊》(台北縣汐止市:新新聞文化,2000b.2)。
───,《東京‧愛情‧物語》(台北市:麥田出版社,2000c.7)。
───,《黎兒流》(台北縣汐止市:新新聞文化,2001.7)。
───,《東京‧迷絲‧迷思:黎兒的日本情思》(台北市:麥田出版社,2002a.1)。
───,《好色時代》(台北市:麥田出版社,2002b.10)。
───,《醉心日記〈Ⅰ〉幸福Café》(台北縣汐止市:新新聞文化,2002c.11)。
蔡珠兒,《南方絳雪》(台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2002.9)。
───,《雲吞城市》(台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2003.12)。
───,《紅悶廚娘》(台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2005.10)。
───,《饕餮書》(台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2006.4)。
鄭樹森選編,《張愛玲的世界》(台北市:允晨文化,1989.3)。
鄧美玲,《作家拿手菜》(台北市: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3)。
盧非易,《飲食男》(台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1996.6 )。
蕭 蕭、張默主編,《新詩三百首上、下冊》 (台北市:九歌出版社,2007.1)。
謝忠道,《餐桌上最後的誘惑》(台北市: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9)。
───,《慢食:味覺藝術的巴黎筆記》(台北市:果實出版社,2005.6)。
鍾怡雯,《聽說》(台北市:九歌出版社,2005.6)。
韓 秀,《食慾共和國:10個遊走在愛情與靈魂的故事》(台北縣:知識領航出版社,2006.1)。
韓良憶,《青春食堂》(台北市: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2.3)。
韓良露,《美味之戀:人在臺北,玩味天下》(台北市:方智出版社,2001a.6)。
───,《微醺之戀:旅人與酒的相遇》(台北市:方智出版社,2001b.6)。
───,《食在有意思:韓良露與朱利安的美味情境》(台北市:麥田出版社,2003.6)。
───,《雙唇的旅行》(台北市:麥田出版社:2004.6)。
───,《韓良露私房滋味》(台北市:麥田出版社,2005.8)。
───,《微醺──品酒的美學與生活》(台北市:馬可孛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2)。
簡 媜,《下午茶》(台北市:洪範出版社,1994.10)。
───,《紅嬰仔》(台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1999.8)。
顏艾琳,《抽象的地圖》(台北縣: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4.6)。
顏崑陽,《新世紀散文家:顏崑陽精選集》(台北市:九歌出版社,2003.10)。
───,《小飯桶與小飯囚》(台北縣新店市:立緒文化,2004.7)。
Amy Tan(譚恩美)著,于人瑞譯,《喜福會》(台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1988.3)。
Anthony Bourdain(安東尼‧波登)著,王建華、冷杉譯,《名廚吃四方:尋覓世上最完美的飲食》(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4.12)
Anthony Bourdain(安東尼‧波登)著,傅志愛、陶文革譯,《廚房機密檔案:烹飪深處的探險》(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4.10)。
Isbel Allende(伊莎貝拉‧阿言德)著,張定綺譯,《春膳》(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1999.5)。
Laura Esquivel(蘿拉‧艾斯奇弗)著,胡怡舫譯,《巧克力情人》(台北市:吳氏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10)。
Laura Esquivel(蘿拉‧艾斯奇弗)著,湯世鑄譯,《內心深處的美味》(台北市: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0.5 )。
Laurie Colwin(蘿莉‧柯文)著,蕭妃君譯,《餐桌上的幸福》(Home Cooking)(台北市: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3)。
M.F.K. Fisher(M.F.K. 費雪)著,韓良憶譯,《如何煮狼》(台北市:麥田出版社,2004.2)。
M.F.K. Fisher(M.F.K. 費雪)著,韓良憶譯,《牡蠣之書》(台北市:麥田出版社,2004.1)。
吉本芭娜娜著,吳繼文譯,《廚房》(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2000.1)。
渡邊淳一著,譚玲譯,《失樂園》上、下冊(台北市:麥田出版社,1998.1)。
二、專著
王溢嘉,《情色的圖譜》(台北縣:野鵝出版社,1995.10)。
王禎和,《嫁妝一牛車》(台北市:洪範出版社,1993.9)。
王潤華,《榴槤滋味》(台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7)。
平 路,《禁書啟示錄》(台北市:麥田出版社,2001.7)。
石 方,《中國性文化史》(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1)。
朱自清,《文學的美》(台北市:開今文化出版社,1994.9)。
吳錫德主編,《情欲與禁忌》(台北市:麥田出版社,2002.8)。
呂政達,《偷看:解讀台灣情色文化》(台北市:張老師出版社,1995.5)。
宋兆麟,《中國生育‧性‧巫術》(台北市:漢忠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9)。
李元洳,《二十世紀法國情慾文學──從限制出版到自由出版》(台北市:唐山出版社,2006.6)。
李歐梵,《現代性的追求──李歐梵文化評論精選集》(台北市:麥田出版社,1998.1)。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11)。
沈錫倫,《語言文字的避諱、禁忌與委婉表現》(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6)。
───,《民俗文化中的語言奇趣》(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4)。
汪民安,《色情、耗費與普遍經濟:喬治‧巴塔耶文選》(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12)。
林水福、林燿德主編,《當代臺灣情色文學論:蕾絲與鞭子的交歡》(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1997.3)。
林民昌,《當代台灣小說文本的知識及其操作》(台南市:台南市立圖書館, 2003.11)。
林芳玫,《色情研究》(台北市:吳氏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7)。
───,《權力與美麗》(台北市:九歌出版社,2005.5)。
───,《女神與鬼魅》(台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2007.1)。
林慶弧編著,《飲食文化與鑑賞》(台北縣: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9)。
俞建章、葉舒憲,《符號:語言與藝術》(台北市: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0.5)。
姚一葦,《批評與欣賞》(台北市:遠景出版社,1979.11)。
───,《美的範疇論》(台北市:臺灣開明書店,1985.3)。
徐耀焜,《舌尖與筆尖的對話──台灣當代飲食書寫研究(1949-2004)》(台北市: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7.8)。
殷登國,《飲食男女》(台北市:大地出版社,2000.11)。
秦一民,《紅樓夢飲食譜》(台北市:大地出版社,1990.1)。
高宣揚,《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11)。
高福明、包素藍、洪劍、胡皖萍,《中國婚姻與家庭》(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10)。
郜 瑩,《食色:中國大陸少數民族風情錄婚戀飲食篇》(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1996.7)。
張小虹,《情慾微物論》(台北市:大田出版社,1999.2)。
張玉欣、楊秀萍,《飲食文化概論》(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10)。
陳秉璋,《性美學教育》(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12)。
陳益源,《古典小說與情色文學》(台北市:里仁書局,2001.9)。
陳 詔,《食的情趣》(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91.9)。
───,《飲食》(香港:萬里機構,2004.5)。
彭小妍,《認同、情慾與語言》(台北市:中研院文哲所,1996.6)。
焦 桐,《台灣文學的街頭運動1977-世紀末》(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1998.11)。
───、林水福編,《趕赴繁花盛放的饗宴:飲食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出版公司,1999b.12)。
賀安慰,《臺灣當代短篇小說中的女性描寫》(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89.1)。
萬建中,《飲食與中國文化》(南昌市:江西高校出版社,1994.6)。
廖炳惠,《吃的後現代》(台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1)。
───,《臺灣與世界文學的匯流》(台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2006.5)。
劉亮雅,《情色世紀末:小說、性別、文化、美學》(台北市:九歌出版社,2001.9 )。
劉達臨,《情色文化史》(台北市:八方出版社,2004.6)
───,《浮世與春夢》(新店市:八方出版社,2005.9)。
劉維瑛,《八十年代以降台灣女詩人的書寫策略》(台南市:台南市立圖書館,2001)。
蔡倩玟,《美食考──歐洲飲食文化地圖》(台北:果實出版社,2005.10)。
鄭至慧,《她鄉女紀──閱讀女人的創作版圖》(台北市:元尊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9)。
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論》(台北市:大安出版社,1989.3)。
───、林燿德,《時代之風──當代文學入門》(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7)。
───,《現代散文類型論》(台北市:大安出版社,2001.10)。
鄧景衡,《符號.意象.奇觀:台灣飲食文化系譜上、下》(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10)。
薛興國,《吃一碗文化》(台北市:捷幼出版社,2002.8)。
謝臥龍,《知識型構中性別與權力的思想與辯證》(台北市:唐山出版社,2004.6)。
謝鵬雄,《文學中的性》(台北市:九歌出版社,1994.10)。
簡瑛瑛,《女兒的儀典》(台北市: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8)。
龔鵬程,《飲食男女生活美學》(台北縣新店市: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9)。
Albert Mordell著,鄭秋水譯,《心理分析與文學》(The Erotic Motive in Litreature)(台北市:遠流,1990.8)。
Alexandrian(亞歷山德里安)著,賴守正譯,《西洋情色文學史》(Histoire de la literature erotique)(台北市:麥田出版社,2003.8)。
Alfred Adler(阿弗烈得.阿德勒,1870~1937)著,黃光國譯,《自卑與超越》(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台北:志文出版社,1992.7)。
Charles Morris(莫里斯)著,羅蘭、周易譯,《指號、語言和行為》(Sings,Language and Behavior)(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9)。
DeWight R. Middleton著,趙文琦譯,《異國情色大不同──性愛人類學》(台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5.2)。
Diane Ackerman(黛安‧艾克曼)著,黃美珠譯,《感官之旅》(A natural history of the senses)(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1993.8)。
Eric Schlosser(艾瑞克‧西洛瑟)著,張美華譯,《大麻‧草莓園‧色情王國》(Reefer Madness:sex, drugs, and cheap labor in the American black market)(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2005.6)
Fabienne Casta-Rosaz(法碧恩‧卡斯塔-洛札茲)著,林長杰譯,《調情的歷史:純真與墮落的遊戲》(Histoire du flirt : les jeux de l'innocence et de la perversité)(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2.12)。
George Lakoff & Mark Johnson著,周世箴譯注,《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台北市:聯經出版社,2006.3)。
George Orwell著,李隱世譯,《動物農莊》(台北市:長宥文化事業有限,2000.12)。
Georges Bataille(喬治‧巴塔耶)著,林林譯,《愛華妲夫人及其它──荒誕的性背後》(Madame Edwarda Le mort Histoire de l'oeil)(台北市:金楓出版社,1994.8)。
Georges Bataille(喬治‧巴塔耶)著,澄波、陳慶浩譯,《文學與惡》(台北市:國立編譯館,1997.7)。
Havelock Ellis(哈夫落克‧靄理士)著、潘光旦譯注,《性心理》(Psychology of Sex:A Manual for Students)(台北縣新店市:左岸文化事業公司,2002.8)。
Jack Goody(傑克‧顧迪)著,楊惠君譯,《飲食與愛情:東方與西方的文化史》(Food and Love)(台北市:聯經出版社,2004.3)。
Jane Billinghurst(珍‧畢林赫斯特)著,莊靖譯,《魅惑》(台北市:三言社,2006.9)。
Jean-Anthelme Brillat-Savrin著,敦一夫、傅麗娜譯,《廚房裡的哲學家》(台北縣中和市:百善書房,2006.2 )。
Jeffrey Steingarten(傑佛瑞‧史坦嘉頓)著,劉永智譯,《舌尖上的嘉年華》(台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5)。
John Fiske著,張錦華、劉容玫、孫嘉蕊、黎雅麗譯,《傳播符號學理論》(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1)。
J. Culler(喬納森.卡勒爾)著、方謙譯,《羅蘭.巴特》(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1)。
Kim Cattrall(金.凱特羅)著,嚴麗娟譯,《金凱特羅聰明性愛》(台北市:性林文化出版社,2006.4 )。
Logue, A. W.著,游恒山譯,《飲食心理學》(台北市:五南出版公司,1997.4)。
Martin Seligman著、洪蘭譯,《改變:生物精神醫學與心理治療如何有效協助自我成長》(What You Can Change and What You Can’t)(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8)。
Marvin Harris著,葉舒憲、戶曉輝譯,《食物與文化之謎》(Good to Eat:Riddles of Food and Culture)(台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4.12)。
Michel Foucault(米歇爾‧福柯)著,沈力、謝石譯,《性史》(The History of Sexuality)(台北市:結構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2)。
Michel Foucault(傅柯)著,劉北城、楊遠嬰譯,《瘋癲與文明》(台北縣: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6)。
Michel Foucault(傅科)著,劉北城、楊遠嬰譯,《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12)。
Michel Foucault(福柯)著,佘碧平譯,《性經驗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
Pamela Duckerman(潘蜜拉‧杜克曼)著,顏湘如譯,《外遇不用翻譯》(台北市:大塊文化,2007.9)。
Rebecca Rupp(蘿普)著,洪蘭譯,《記憶的秘密》(Commited to Memory)(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2005.10)。
Ruth Reichl(露絲‧雷克爾)編,卓妙容譯,《無盡的盛宴》(Endless Feasts:Sixty Years of Writing from Gourmet)(台北市:麥田出版社,2005.8)。
S. Freud(佛洛依德)著,楊庸一譯,《圖騰與禁忌》(台北市:志文出版社,1990.5)。
Stewart Lee Allen(史都華‧李‧艾倫)著,朱衣譯,《惡魔花園──禁忌的美味》(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2005.9)。
Thomoas Lewis(湯瑪斯‧路易斯)、Fari Amini(法里‧阿明尼)、Richard Lannon(理察‧藍儂)著,陳信宏譯,《愛在大腦深處》(台北市:究竟出版社,2001.12)。
Tom Standagej著,吳平等譯,《歷史六瓶裝: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茶與可口可樂的文明史》(台北市:聯經出版社,2006.8)。
菲利普‧費爾南德斯‧阿莫斯圖著,何舒平譯,《食物的歷史》(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1)。
櫻井哲夫著,姜忠蓮譯,《福柯:知識與權力》(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8)。
三、報紙、期刊、論文
王文華,〈所有你能吃的〉,《聯合報》,2003.10.15,人間副刊。
王浩威,〈肉身菩薩 九○年代台灣現代詩的性和宗教〉,《台灣詩學季刊》第11期,1995.6,22-33。
王婉婷,〈《台灣飲食文選》中的情感書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12期,2007.7,117-146。
白 靈,〈情不重卅不生娑婆──江文瑜詩集《阿媽的料理》〉,《中國時報文化出版社》,2001.9.3,18版。
向 明,〈關於詩與性愛的幾點注釋〉,《台灣詩學季刊》第9期,1994.12,8-9。
江寶釵,〈一隻女的螞蟻要上樹〉,《聯合報》,2002.2.4,48版。
吳夙珍,〈非關色情──「性」在李昂《殺夫》中的意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研究生論文集刊,1999.5,93-110。
李 陀,〈開心果女郎〉,《讀書叢刊8──從養生到荒誕》,香港:城市資信,1995.2,10-12
周幸君,〈《尤利西斯》中的「食」與「性」〉,《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Vol.12 NO.1,2006.2,31-36。
林玫君,〈探索性‧慾望‧文字的迷宮──閱讀《西洋情色文學史》〉,《國立編譯館館刊》2004, Vol.32, No.2, 81-87。
侯文詠,〈失去的嗅覺──讀施叔青的《微醺彩妝》〉,《中央日報》,2000.3.9-10。
唐毓麗,〈「新感官小說」的美學與政治──九○年代情色小說的文學觀察〉,《當代》第182期,2002.10.1,118-141。
南方朔,〈微醺‧擬態‧紅酒夢〉,《聯合報》,2005.5.1,48版。
孫瑋芒,〈味蕾三溫暖〉,《飲食雜誌》No.11,2006.7,123-125。
胡錦媛,〈食色經濟學:焦桐《完全壯陽食譜》〉,《中外文學》第31卷‧第3期,2002.8,9-25。
崑 南,〈現代小說情色晶體的光譜〉,《文學世紀》,2004.3,11-16。
康正果,〈情色和身體〉,《當代》第142期,1999.6.1,108-115。
張小虹,〈序 欲望廚房〉,《完全壯陽食譜》(台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7,11-15)。
張仁春,〈陳黎現代詩意象研究──以情色意象為例〉,《笠詩刊》雙月刊第247期,2005.6,106-123。
張淑英〈烹飪經驗與女性自我實現──以《巧克力情人》和《春膳為例》〉,《趕赴繁花盛放的響宴──飲食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9.12,48-81。
張 錯,〈窺視與暴露〉,《完全壯陽食譜》(台北市: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7,199-203)。
張藹珠,〈食色國族寓言〉,《完全壯陽食譜》(台北市:二魚,2004.7,173-198)。
許聖倫、夏鑄九、翁註重,〈傳統廚房爐灶的空間、性別與權力〉,《婦研縱橫》第72期,2004.10,50-65。
陳予望,〈文學作品中的性描寫〉,《文學世紀》,2004.3,17-18。
陳思和,〈威而剛時代的神話顛覆〉,《完全壯陽食譜》,台北市:二魚,2004.7,167-171。
陳雅湞,〈牽娘的手入繡廳,別人言語不可聽──李昂《殺夫》中的性虐待、性歡愉與性壓抑〉,《當代》第187期,2003.3,112-141。
陳義芝〈從半裸到全開──台灣戰後世代女詩人的情慾表現〉,《當代臺灣情色文學論:蕾絲與鞭子的交歡》(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1997.3)。
焦 桐,〈有良心的肚子〉,《聯合報》,2001.10.1,30版。
黃錦珠,〈酒與化妝的迷‧彩‧術──讀施叔青《微醺彩妝》〉,《文訊雜誌》第175期,2000.5,23-24。
廖炳惠,〈義大利文學中的飲食男女〉,《趕赴繁花盛放的響宴──飲食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出版公司,1999.12,106-124)。
劉亮雅,〈後現代,還是後殖民?:《微醺採妝》中的景觀、歷史書寫以及跨國與本土的辯証〉,《中外文學》第33卷‧第7期,2004.12,77-101。
劉湘吟,〈飲食男女入詩,味覺與詩的結合 焦桐與新詩集《完全壯陽食譜》〉,《新觀念》第129期,1999.7,42-43。
履 園,〈飲食.男女.異國情調〉,《讀書叢刊9──飲食‧男女‧異國情調》,香港:城市資信,1995.3,116-120。
潘震澤,〈進食中樞與飽食中樞〉,《中央日報》,2003.10.8,副刊。
鄭淑娟,〈台灣飲食文學出版概況〉,《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007.647-64。
蕭 蕭,〈現代詩的情色美學與性愛描寫〉,《台灣詩學季刊》第9期,1994.12,10-23。
賴守正,〈情色文學與翻譯〉,《中外文學》第29卷‧第5期,2000.10,164-188。
───,〈踰越禁忌卅逾悅大眾:阿雷提諾的情色論述〉,《中外文學》第33卷‧第10期,2005.3,133-153。
賴軍維,〈薩德侯爵的神學觀:「惡魔化」的上帝與「情色」書寫〉,《中外文學》第34卷‧第2期,2005.7,113-131。
───,〈薩德侯爵的情色理論〉,《中外文學》第34卷‧第2期,2005.7,113-153。
韓良露,〈寫給食物情書廚書裡的作家〉,《聯合報》,2005.5.15,C05版。
羅秀美,〈蔡珠兒的食物書寫──兼論女性食物書寫在知性散文脈絡中的可能性〉,《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4期,2007.4,139-165。
Jacques Lacan作,李家沂譯,〈精神分析經驗所揭示型塑「我」之功能的鏡像階段〉,《中外文學》第27卷‧第2期,1998.7,34-42。
Jacques Lacan作,黃涵榆譯,〈自佛洛依德以來文字在潛意識或理性中的作用〉,《中外文學》第27卷‧第2期,1998.7,4-33。
四、學位論文
李淑郁,〈台彎當代飲食文學散文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7.6。
洪珊慧,〈性‧女性‧人性 李昂小說研究〉,國立清華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8.6。
徐耀焜,〈舌尖與筆尖的對話──台灣當代飲食書寫研究(1949-2004)〉,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2005.6。
黃于青,〈鹿港書寫──李昂小說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5.12。
劉維瑛,〈八十年代以降台灣女詩人的書寫策略〉,國立成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9.6。
鄭淑娟,〈台灣飲食散文研究〉,佛光大學文學所碩士論文,2006.6。
賴孟潔,〈唐魯孫飲食散文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6.7。
蘇鵲翹,〈台彎當代飲食文學研究:以後現代及後殖民為論述場域〉國立中央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7.6。
五、其他
明 馮夢龍編、顧學頡校注,《醒世恆言》(台北市:里仁書局,1991.5)。
清 阮元,《十三經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6)。
左民安,《細說漢字──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北京市:九州出版社,2005.11)。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台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8)。
六、網站資料
台灣文學年鑑資料庫 http://www2.nmtl.gov.tw/user/index.aspx
科學文化頻道 http://scc.bookzone.com.tw/
科學月刊全文資料庫 http://163.20.22.171/science/
國家台灣文學館 http://www.nmtl.gov.tw/04_study/study_F.asp
Giuseppe Arcimboldo的畫作 http://rhetoricaldevice.com/GiuseppeArcimboldo.html
指導教授 葉振富 審核日期 2008-7-2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