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372200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9 、訪客IP:3.133.131.168
姓名 鄭嘉明(Jia-ming Che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研究所
論文名稱 海陸客語語氣詞研究
(Research of Hai-lu Hakka modal particle)
相關論文
★ 臺灣客家語四字詞研究★ 六堆地名與客家發展
★ 客家動物諺語之文化意涵研究★ 在臺客籍「印尼」與「大陸」配偶之 客家認同比較研究
★ 新竹「饒平」與「海陸」客話音韻比較研究★ 高樹大路關與內埔客家話比較研究
★ 印尼山口洋客家話研究★ 客家話體標記的研究
★ 臺灣客家話時間副詞研究★ 客家話程度副詞:詞彙、語法和語用特點研究
★ 花蓮地區客語阿美語接觸研究★ 幼稚園客語音韻覺識教學活動之行動研究
★ 永定新舊移民之客家話比較-以楊梅鎮秀才窩與蘆竹鄉羊稠村為例★ 廣東五華客家話比較研究
★ 關西饒平客家話調查研究-以鄭屋、許屋為例★ 越南華人遷移史與客家話的使用 —以胡志明市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語氣詞是人們用語言交往溝通時,除了詞彙意義外更細緻表現情感的另一種方式,由於語氣詞看似籠統無章,歷來客語語氣詞的研究相對於語音研究、甚至語法研究的其他領域而言,也相對顯得少量,故本文欲以文獻記載配合大量田野調查獲得的海陸客語語氣詞為基礎,企圖對海陸客語語氣詞做一詳實的探究。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目的與方法,並將語氣詞的定義及研究範圍做一描述,也就調查經過及受訪者做簡略的概述,再回顧語氣詞相關文獻;第二章將客語語氣詞做分類研究,依句首語氣詞、句中語氣詞、句末語氣詞分類,當中再細分為單音節與複音節語氣詞研究,並將各語氣詞依陳述語氣、疑問語氣、祈使語氣、感嘆語氣等概略地描述語氣詞的語用及語義;第三章為語氣詞的成因,就語氣詞的歷史發展和語氣詞生成的途徑-語音派生、實詞虛化等方式做進一步的分析;第四章探討語氣詞在語音、語用、語法三方面的特點;第五章則就數個客語特徵語氣做詳盡的分析;第六章為結論,期望透過這些分析與描述,能將海陸客語語氣詞的輪廓與脈絡呈現出來。
摘要(英) When communicating with languages, besides using vocabulary to convey emotions, modal particles can also be used to reflect the mood or attitude of the speaker. However, since modal particles seem to follow no apparent rules, for many years, the research of Hakka language tend to focus on pronunciation and grammar, and very little research is done on Hakka modal particle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conduct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Hai-lu Hakka modal particles based on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the massive research gathered from field investigations.
This research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an introduction that explains the motive, goals, and methodology of the research. It also defines the meaning and the research scope of modal particles. Furthermore, it summarizes the interview process and reviews historical documents related to modal particles. The second chapter divides Hakka modal particles into several sections for analysis based on modal particles at the beginning, at the middle, and at the end of a sentence. Each section is then further broken down into monosyllabic and complex modal particles. And finally, it describes the usage and meaning of modal particles in declarative sentence, interrogative sentence, imperative sentence, and expletive sentence. The third chapter describes the various elements and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modal particles. The fourth chapter examines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modal particles in pronunciation, pragmatics, and grammar. The fifth chapter fully analyzes certain tones reflected by Hakka modal particles. The six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that hopes to articulate the system behind Hakka modal particles though this analysis.
關鍵字(中) ★ 語法
★ 語用學
★ 語氣詞
★ 語氣
★ 客語
關鍵字(英) ★ syntax
★ modal particle
★ mode
★ Hakka
★ pragmatics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 Ⅰ
英文摘要 ……………………………………………………………… Ⅱ
謝  詞 ……………………………………………………………… Ⅲ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語氣詞的定義與研究範圍 …………………………………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5
第四節 調查經過及發音人簡介 …………………………………… 8
第五節 文獻回顧 ...................................................................................... 9
第二章 語氣詞的分類研究 ……………………………………… 12
第一節 句首語氣詞 ………………………………………………… 13
壹、句首單音節語氣詞 ………………………………… 13
貳、句首複音節語氣詞 ………………………………… 36
第二節 句中語氣詞 ………………………………………………… 45
壹、句中單音節語氣詞 ………………………………… 45
貳、句中複音節語氣詞 ………………………………… 50
第三節 句末語氣詞 ………………………………………………… 54
壹、句末單音節語氣詞 ………………………………… 54
貳、句末複音節語氣詞 ………………………………… 83
第三章 語氣詞的成因 ………………………………………………103
第一節 語氣詞的發展歷史 …………………………………………103
第二節 幾個語氣詞的演化 ………………………………………… 106
壹、無 …………………………………………………… 107
貳、哩 …………………………………………………… 108
參、哪 …………………………………………………… 109
四、吼 …………………………………………………… 112
第三節 語音派生 .................................................................................... 113
壹、語氣詞的連用 ……………………………………… 113
貳、連讀音變 …………………………………………… 125
參、語音融合 …………………………………………… 130
肆、縮略 ………………………………………………… 136
第四節 實詞虛化 ..................................................................................... 139
第四章 語氣詞的語音、語法及語用特點 …………………… 151
第一節 語音特點 …………………………………………………… 151
壹、海陸客語及語氣詞的音韻系統比較 ……………… 151
貳、四縣與海陸不同調值的語氣詞研究 ……………… 164
第二節 語法特點 …………………………………………………… 168
壹、語氣詞的構詞結構 ………………………………… 169
貳、語氣詞對句子的作用 ……………………………… 186
第三節 語用特點 …………………………………………………… 195
第五章 特徵語氣詞研究………………………………………………205
壹、喏 …………………………………………………… 206
貳、無 …………………………………………………… 208
參、吂 …………………………………………………… 211
肆、嘎 …………………………………………………… 213
伍、敢 …………………………………………………… 214
陸、厥 …………………………………………………… 216
柒、哩 …………………………………………………… 217
捌、吶 …………………………………………………… 219
玖、斯 …………………………………………………… 221
拾、話 …………………………………………………… 223
拾壹、啊噢 ……………………………………………… 225
小 結 ……………………………………………………227
第六章 結論 ………………………………………………………………228
參考文獻 ………………………………………………………………………230
附錄一:發音人口述包二奶故事 …………………………………… 237
參考文獻 書籍類:
D.Maciver.1982.《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Hakka-Dialect》,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丁聲樹.1961.《現代漢語語法講話》,北京:商務印書館。
方小燕.2003.《廣州方言句末語氣助詞》,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王力.1987.《中國現代語法(上冊)》,台北:藍燈文化事業公司。
王力.1989.《漢語語法史》,北京:商務印書館。
王福堂.2005.《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北京:語文出版社。
史秀菊.2004.《語境與言語得體性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布龍菲爾德.2002.《語言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申小龍.2005.《語言學綱要》,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石毓智.2004.《漢語研究的類型學視野》,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
石毓智.2006.《語法化的動因與機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朱德熙.1982.《語法講義》,北京:商務印書館。
何丹.2003.《圖畫文字說與人類文字的起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何石松、劉醇鑫.2002.《現代客語詞彙彙編》,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編印。
何耿鏞.1993.《客家方言語法研究》,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
呂叔湘.1990.《呂叔湘文集 第一卷》,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如龍主編.2001.《漢語方言特徵詞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李科第.2001.《漢語虛詞辭典》,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李櫻.1999.《台灣話的語尾助詞:言談語用的分析Utterance-final Particles in Taiwanese: A Discourse-pragmatic Analysis》,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杜道流.2005.《現代漢語感嘆句研究》,安徽:安徽大學出版社。
沈家煊,吳福祥.2005.《語法化與語法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沈嵐.2004.《現代漢語句子的主題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汪學發.2001.《漢語語法考察與分析》,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谷聲應.2001.《現代漢語語法修辭》,成都:巴蜀書社。
邢福義.2002.《漢語語法三百問》,北京:商務印書館。
房玉清.1992.《實用漢語語法》,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邵敬敏.2006.《漢語語法學史稿》,北京:商務印書館。
俞光中,植田均.1999.《近代漢語語法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
俞理明.2005.《漢語縮略研究》,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
姚殿芳,潘兆明.2001.《實用漢語修辭》,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胡素華.2002.《彝語結構助詞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胡裕樹.2006.《現代漢語》,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孫常叙.2006.《漢語詞彙》,北京:商務印書館。
孫錫信.1999.《近代漢語語氣詞》,北京:語文出版社出版。
徐通鏘.1997.《語言論》,吉林: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袁家驊.2001.《漢語方言概要》,北京:語文出版社。
高名凱.1985.《漢語語法論》,台北:台灣開明書店。
高更生.2001.《漢語語法研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涂春景.2003.《客話正音講義》,台灣:作者自印。
崔應賢.2004.《現代漢語語法學習與入門》,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張玉金.2002.《甲骨卜辭語法研究》,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張振興.1997.《台灣閩南方言記略》,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張斌,胡裕樹.1989.《漢語語法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張斌.2005.《現代漢語語法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張業軍.2002.《副詞與限定描狀功能》,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張誼生.2002.《助詞與相關格式》,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曹逢甫,蔡美慧.1995.《臺灣客家語論文集》,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曹逢甫.2005.《漢語的句子與子句結構》,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陳廷敬.張至書.1710.《康熙字典》,上海:世紀出版社。
勞允棟.2004.《英漢語言學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
喬學軍.1998.《現代漢語研究》,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湯廷池.1992.《漢語詞法句法三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費爾迪南.德.索緒爾.1980.《普通語言學教程》,北京:商務印書館。
黃伯榮.2001.《漢語言語法調查手冊》,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愛德華.薩丕爾(Edward Sapir).1985.《語言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楊必勝.潘家懿等.1996.《廣東海豐方言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楊伯峻.1981.《古漢語虛詞》,北京:中華書局。
趙元任.1968.《語言問題》,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趙元任.1979.《漢語口語語法》,北京:商務印書館。
趙元任.1980.《中國話的文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齊滬揚,張誼生等.2002.《現代漢語虛詞研究綜述》,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齊滬揚.2002.《語氣詞與語氣系統》,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潘文國.葉步青等.1993.《漢語的構詞法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蕭國政.2001.《漢語語法研究論》,湖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賴先剛.2005.《語言研究論稿》,上海:學林出版社。
謝國平.1998.《語言學概論》,台北: 三民書局。
鍾榮富.2003.《文鶴最新語言學概論》,台北:文鶴出版社。
羅肇錦.1985.《客語語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羅肇錦.1998.《客家話的字詞與音義析論》,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羅肇錦.2000.《台灣客家族群史-語言篇》,台灣: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羅驥.2003.《北宋語氣詞及其源流》,成都:巴蜀書社出版。
蘭賓漢.2002.《漢語語法分析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龔萬灶.2003.《客話實用手冊》,台灣苗栗:作者自印。
期刊論文類:
尹世超.1999.〈說語氣詞”哈”和”哈”字句〉,《方言》1999,2。
方平權.2002.〈岳陽方言的語氣詞〉,《雲夢學刊》23:4。
朱景松,周維網1995.〈江都話裡的語氣詞〉,《蘇州大學學報》1995,1。
吳天佑.1998.〈羨餘語言信息的修辭作用初探〉,《修辭學習》1998:1。
宋秀令.1994.〈汾陽方言的語氣詞〉,《語文研究》1994,1。
李櫻.2000.〈漢語研究中的語用面向〉,《漢學研究》2000,12。
沈開木.1992.〈語法、語義、語用的聯係〉,《語法研究和探索(六)》,1992,11。
周政.2006.〈平利方言的情態語氣詞〉,《安康師專學報》18:1。
胡光斌.2002.〈遵義方言的語氣詞〉,《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4。
胡萍.2002.〈長沙方言語氣詞研究〉,《湖南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3:4。
唐盛發.1997.〈扶綏縣客家話的語氣詞〉,《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4。
孫汝建.1999.〈句中語氣詞的選擇限制〉,《南通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5:2。
徐貴榮.2004.〈客語語氣詞語調的語意分析〉,《第五屆台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04。
徐陽春.1997.〈南昌話語氣詞”是”字初探〉,《南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8:2。
高廉平.2002.〈川北三縣市方言語氣詞“的”〉,《四川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1。
高增霞.2000.〈語氣詞“吧”的意義再探〉,《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總第168期。
崔 容.2002.〈太原方言的語氣詞〉,《語文研究》2002,4(總第85期)。
張伯江,方梅.1994.〈漢語口語的主位結構〉,《北京大學學-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2。
張桂權.2002.〈語氣詞”啊”的音變及其用字規範問題〉,《桂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6:1。
張華文.1996.〈昆明方言常見的語氣詞〉,《方言》1996,3。
張華文.1997.〈昆明方言常見的語氣詞(二)〉,《方言》1997,4。
張華文.2002.〈昆明方言語氣詞的語音特點〉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34:5。
郭新雨.2003.〈語氣副詞在詞類系統中的歸屬〉,《殷都學刊》2003,2。
陳秀琪.2005.〈客贛方言入聲韻尾的發展〉,《國文經緯》,2005。
彭錦維.2001.〈重慶話語氣詞的特點〉,《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總22卷。
華宏儀.2004.〈感嘆句語氣結構與表情〉,《煙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1:1。
黃國營.1994.〈句末語氣詞的層次地位〉,《語言研究》1994,1(總第26期)。
楊秀明.1998.〈漳州話的語氣詞”啊”〉,《漳州師院學報》1998,2。
齊滬揚.2002.〈“呢”的意義分析和歷史演變〉,《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1:1。
齊滬揚.2002.〈情態語氣範疇中語氣詞的功能分析〉,《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2.9:3。
齊滬揚.2002.〈論現代漢語語氣系統的建立〉,《漢語學習》2002,2。
齊滬揚.2003.〈與語氣詞規範有關的一些問題〉,《語言文字應用》2003,2。
齊滬揚.2003.〈語氣副詞的語用功能分析〉,《語言教學與研究》2003,1。
齊滬揚.2003.〈語氣詞“的”、“了”的虛化機制及歷時分析〉,《忻州師範學院學報》19:2。
劉綸鑫,何清強.2001.〈石城方言語氣詞〉,《南昌大學學報-人社版》32:4。
潘 攀.1994.〈漢口方言的nia〉,《江漢大學學報》1994,1。
蔣宗許.1996.〈語氣詞”那”考索〉,《古漢語研究》1996,1(總第30期)。
賴維凱.2006.〈虛詞「啊」字在六堆客語區的功能及用法〉,《第六屆客家研究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2006。
儲誠志.1994.〈語氣詞語氣意義的分析問題-以“啊”為例〉,《語言教學與研究》1994,4。
饒長溶.2001.〈關于客家方言體貌助詞”啊”〉,《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2:11。
碩士學位論文類:
朱麗.2005.《揣測語氣和揣測語氣副詞》,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李雪貞.2002.《客語語音合成之初步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工程所碩士學位論文。
李會榮.2005.《婁煩方言疑問句研究》,華中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林永祥.2005.《閩南永春方言語氣詞研究》,福建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范慧琴.2001.《山西定襄方言語氣詞研究》,天津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張彥.2003.《現代漢語語氣詞研究》,山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彭秀媛.2006.《台灣客家語副詞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黃雯君.2005.《台灣四縣海陸客家話比較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盧彥杰.1999.《新竹海陸客家話詞彙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彎淑萍.2003.《山西洪洞方言語氣詞研究》,天津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 羅肇錦(Seo-gim Lo) 審核日期 2007-7-1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