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41201006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0 、訪客IP:18.118.12.222
姓名 羅莞翎(Wan-ling Luo)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物體系的豔 / 異敘事——《燈草和尚傳》新論
(Substance, unearthliness and sex—— a study on The Legend of Deng Cao Religious)
相關論文
★ 唐青樓才女薛濤論★ 消逝中的府城文化記憶--以許地山、葉石濤和陳燁為論述場域
★ 大旨談情—瓊瑤文本與《紅樓夢》之互文★ 河東君與《柳如是別傳》──「接受觀點」的考察
★ 豔異編研究★ 世變中的記憶與編寫──以丁耀亢(1599-1669)為例的考察
★ 規訓或懲罰︰重審公案中的酷刑★ 晚清狹邪小說的人倫世界——以《品花寶鑑》為例
★ 跨 文 化 的 想 像 與 實 踐:試 探 高 羅 佩 的《狄 公 案》★ 重寫名女人:臺灣歷史小說的案例考察
★ 戰後台灣女性成長小說-從反共文學到鄉土文學★ 說部與史部的辨證與互證-史家劉知幾(661-721)之
★ 從非小說到小說—「志怪」論述研究★ 艷而人情的話本小說-一片情研究
★ 台灣科幻小說的文化考察(1968-2001)★ 亂離中的自由──五四自由傳統與台灣女性渡海書寫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豔情小說是中國小說史發展過程的一個環節,並可將其視為明清性愛文化的切片,是故豔情小說乃是不能規避的小說文類。然《燈草和尚傳》在豔情小說中又屬特殊之作,採取志怪小說的書寫傳統,以物質想像出發,結合幻術、神通等非常性之敘述所開展而成,且文本中的主角「燈草和尚」身為三寸,卻為女性帶來性滿足,此與其他豔情小說中所呈現的「巨陽崇拜」有所殊異。
除此之外,《燈草和尚傳》的內容是由物質、怪異、性愛三者所構築而成的,換言之,此部小說所呈現出來的風格是由器物開展出來的豔異書寫。小說中具備的物質、怪異、性愛三種要素,恰恰回應了「物」與「豔異」自晚明以降形成的特殊文化、文學形態,或可將其視為是延續晚明「物」與「豔異」風格之作,小說中彰顯了晚明特殊的時代感。是故,本論文乃以清初豔情小說《燈草和尚傳》為個案研究。將以「物」、「豔異」作為研究《燈草和尚傳》的切入點,以宏觀視野與微觀細究的方式勾勒出其在豔情小說中的異性,並考察它與歷時性及共時性他類小說甚而是其他文本盤根錯節的連結性。
本論文主要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物」為核心展開討論,檢視「物」義的更迭與其在《燈草和尚傳》的重疊。後聚焦於「燈具」上,梳理燈的物質形制與其在中國形成的文化記憶。第二部分旨在探討《燈草和尚傳》「豔異」之「異」,分從幻術與神通兩大面向進行論述,兼備歷時性與共時性及跨文本、跨文化的宏觀視野闡述此命題。第三部分則論析《燈草和尚傳》「豔異」之「豔」,擬以文本與身體的內外兩部分為論述次第,包括對和尚卅陽具象徵進行考察,後從情欲的身體轉向身體的情欲,考察小說中性別與空間關係,進一步論女性的情欲書寫與男性對女性的情欲想像。
總言之,筆者嘗試從物質、身體等概念審視《燈草和尚傳》中的豔異敘事,引入新的研究視野考察本有的文學傳統,希冀建立《燈草和尚傳》與豔情小說、其他文類的互涉關係。
摘要(英) The Legend of Deng Cao Religious is a special work in pornographic novels, 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literature, for two reasons. One is that it has different writing style, writing in the traditional way of fantastic novels, starting the story from the imagination of material substance objects combining magic and conjuration. The other reason is that it has a different point from the pornographic novels’ phallism for Deng Cao religious is only three inches high but he can satisfy women very well.
The Legend of Deng Cao Religious, which is completed 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is constructed with substance, unearthliness and sex, in other words, the novel is writing about unearthliness and sex from the description of substance. The three elements, substance, unearthliness and sex, just answer to the special culture and literature style of the late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So we can say that The Legend of Deng Cao Religious is a novel follows the special culture of the Ming Dynasty. In this case study, I begin with the three elements of the novel, and then I try to find out the dis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pornographic novels and The Legend of Deng Cao Religious. And, moreover, I research the connection with other kind of novels and even other kind of texts.
There are three parts in this thesis. In the first part, I focus on the “substance”, finding out how substances described in The Legend of Deng Cao Religious. I study the lamps especially, researching their appearances and their meanings in Chinese culture memory. 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unearthliness”, it is including magic and conjuration. I will also studying “unearthliness’s Synchrony, Diachrony and its’ nature by the vision of cross-culture and cross-text. The third part is about the “sex”, including the “sex” inside and outside the body. In this part, I study the symbol of religious and pen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x and space and then discuss female’s desire and male’s sex imagination toward female.
To sum up, I try to survey the story, The Legend of Deng Cao Religious, from the concept of substance and body by new way and a broader vision. I hope to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gend of Deng Cao Religious and pornographic novels, and other kind of text.
關鍵字(中) ★ 燈草和尚
★ 豔情小說
★ 物質
★ 豔異
★ 文化記憶
★ 物體系
關鍵字(英) ★ sex
★ Deng Cao religious
★ Le système des Objets
★ pornographic novel
★ material
★ culture memor
★ unearthliness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不能規避的小說文類1
二、物 / 豔 / 異之時代感5
三、物質與身體的可能性10
第二節 前人研究與文獻回顧11
一、在地的豔情出版11
二、研究成果1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16
一、研究方法16
二、研究架構18
第二章 物‧物質‧物體系——從物質器用到文化記憶21
第一節 言之有物:物怪、豔情體系下的「物」語更迭與重疊22
一、物怪之物24
二、豔情之物28
三、物質、物怪與豔情之物32
第二節 物質器用:中國燈具之遞嬗34
一、燈器之史35
二、燈內之物43
第三節 至情到志人:燈物書寫下的文化記憶49
一、從「光」談起50
二、由物轉情53
三、以物志人57
第四節 結語63
第三章 異‧異誌‧異文化——《燈草和尚傳》中的異敘述67
第一節 導常為異:豔情小說中的怪異書寫及其作用68
一、零散的異事碎語70
二、結集的精怪碎珠78
三、怪異導入之陌生豔情84
第二節 壺作非為:以「壺」為基底的幻術 / 欲望展演89
一、漢地幻術承載92
二、梵志易地吐燈草97
三、鵝籠書生的豔情重構102
第三節 豔情神足者:由神通開展之身形變化觀108
一、域外神通之漢地傳承111
二、或現大身,而復現小117
三、化作異身,化作化身122
第四節 結語128
第四章 性‧性別‧性想像——《燈草和尚傳》中的性書寫133
第一節 話說那話兒:和尚成為「陽具」象徵之三種類型134
一、和尚式的禿頭陽具136
二、陽具式的胡地僧人142
三、物質式的燈草陽具147
第二節 情欲的罅隙:空間敘述與性別構置153
一、幽微的情欲時空型154
二、窺視房中戲161
三、外放的性別空間167
第三節 書寫的想像:女性欲望之群像繪製171
一、危險的愉悅:性之妖異化174
二、水做的女兒:欲因身份殊異化180
三、正當的快感:淫之除罪化197
第四節 結語202
第五章 結論:是句點亦是起點207
一、研究成果208
二、未來展望211
徵引及參考書目215
附錄一:豔情小說在台出版概況235
附錄二:《燈草和尚傳》偷窺情節一覽表 241
附圖245
參考文獻 壹、古籍(依1.年代 2.編著者姓名筆畫排序)
一、豔情小說文本 (《思無邪匯寶叢書》)
〔明〕古杭艷艷生,《昭陽趣史》,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8月初版。
〔明〕吳門徐昌齡,《如意君傳》,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9月初版。
〔明〕呂天成,《繡榻野史》,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8月初版。
〔明〕京江醉竹居士浪編,《龍陽逸史》,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1月初版。
〔明〕芙蓉主人,《癡婆子傳》,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9月初版。
〔明〕風月軒又玄子,《浪史》,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9月初版。
〔明〕桃源醉花主人,《別有香》,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1月初版。
〔明〕無遮道人,《海陵佚史》,台北:台灣大應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6月初版。
〔明〕舊題[唐伯虎 選輯],《僧尼孽海》,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9月初版。
〔清〕不提撰人,《風流和尚》,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2月初版。
〔清〕不提撰人,《歡喜浪史》,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9月初版。
〔清〕竹溪修正山人編次,《碧玉樓》,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9月。
〔清〕松竹軒,《妖狐豔史》,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3月初版。
〔清〕情隱先生,《肉蒲團》,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0月初版。
〔清〕雲遊道人,《燈草和尚傳》,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9月初版。
〔清〕嘉禾餐花主人,《濃情快史》,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2月初版。
〔清〕檇李煙水散人編次,《桃花影》,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9月初版。
《春夢瑣言》,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9月初版。
二、諸子專著、筆記、小說
〔西漢〕劉歆,《西京雜記》,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北京第一版。
〔東漢〕王充,《論衡》,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東漢〕王符,《潛夫論》,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東漢〕許慎著、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天工書局,1992年11月再版。
〔西晉〕張華,《博物志》,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東晉〕干寶,《搜神記》,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東晉〕王嘉,《拾遺記》,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北京第一版。
〔東晉〕陶潛,《搜神後記》,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東晉〕郭璞,《山海經》,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東晉〕郭璞,《爾雅》,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東晉〕葛洪,《神仙傳》,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北京第一版。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北齊〕魏收,《魏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6月初版、1987年11月第3刷。
〔梁〕吳均,《續齊諧記》,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北京第一版。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初版。
〔梁〕顧野王,《大廣益會玉篇》,收於《四部叢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魏〕張揖,《廣雅》,北京:中華書局,收於《叢書集成初編》,1985年北京新一版。
〔唐〕房玄齡,《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初版、1987年11月第3刷。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收於《四部叢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前蜀〕杜光庭,《錄異記》收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子部,第1264冊。
〔後晉〕劉昫,《舊唐書》,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初版、1987年第3刷。
〔北宋〕李昉,《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9月新一版、2003年6月北京第7刷。
〔北宋〕沈括,《夢溪筆談》,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南宋〕朱熹,《楚辭集注》,台北:中央圖書館,1991年2月初版。
〔南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箋注,《東京夢華錄箋注》,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8月初版第1刷。
〔南宋〕岳珂,《桯史》,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南宋〕張掄,《紹興內府古器評》,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南宋〕陸游,《老學庵筆記》,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南宋〕陸游著、楊家駱主編,《陸游全集》,台北:世界書局,1990年11月五版。
〔元〕王實甫,《西廂記(董王合刊本)》,台北:里仁書局,1981年12月。
〔元〕羅貫中原撰、〔明〕馮夢龍改撰,《平妖傳》,台北:世界書局,1982年4月第4版。
〔明〕文震亨,《長物志》,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明〕王世貞,《豔異編》,收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明〕西大午辰走人,《南海觀世音菩薩出身修行傳》,收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明〕余象斗,《南遊記》,收於《四遊記》,台北:世界書局,1982年9月第4版。
〔明〕吳承恩,《西遊記》(楊閩齋本),收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明〕宋濂等撰,《元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初版。
〔明〕李日華,《味水軒日記》,收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史部,第558冊。
〔明〕李贄,《焚書》,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5月初版第1刷。
〔明〕杜應芳、胡承紹輯,《補續全蜀藝文志》,收於《續修四課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集部,第1677冊。
〔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收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子部,第1174冊。
〔明〕施耐庵、羅貫中著,李泉、張永鑫校注,《水滸全傳校注》台北:里仁書局,1994年10月初版。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收於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名著第六輯‧讀書劄記叢刊第二集》,台北,世界書局,1980年5月再版,第12冊。
〔明〕晁瑮,《晁氏寶文堂書目》,收於《中國歷代書目題跋叢書》,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1月初版第1刷。
〔明〕朗瑛,《七修類稿》,收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子部,第1123冊。
〔明〕笑笑生,《全本金瓶梅詞話》,香港:香港太平書局,1982年8月初版、1993年1月第18刷。
〔明〕袁宏道著、錢伯城箋校:《袁宏道集箋校》,上海: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4月第2版第1刷。
〔明〕高濂,《遵生八牋》,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871冊。
〔明〕張應俞,《杜騙新書》,收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明〕陶宗儀,《綴耕錄》,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明〕陶宗儀,《說郛》,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子部,第882冊。
〔明〕馮夢龍,《廣笑府》,收於魏同賢主編《馮夢龍全集》,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4月初版第1刷,第11冊。
〔明〕葛寅亮,《金陵梵剎志》,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初版,史部,第243冊。
〔明〕錢希言,《松樞十九山》,東京都:內閣文庫,1980年。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收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清〕王先謙,《莊子集解》,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74年7月初版、1985年9月三版。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收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收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李慶辰,《醉茶志怪》,收於金東教點:《歷代筆記小說叢書》,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1月初版、2004年11月第2刷。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 4 儀禮》,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初版第13刷。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 6 左傳》,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初版第13刷。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5 禮記》,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初版第13刷。
〔清〕孫希旦撰,《禮記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8月文一版。
〔清〕孫貽讓,《周禮正義》,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66年3月臺一版。
〔清〕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1月初版第1刷。
〔清〕曹雪芹、高鶚著,馮其庸等校注,《紅樓夢校注》,台北:里仁書局,1984年4月初版、2003年2月第7刷。
〔清〕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台北:鼎文書局,1977年。
〔清〕黃正元,《慾海慈航》,台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81年12月初版。
〔清〕遊戲主人,《笑林廣記》,台北:金楓出版社,1991年4月再版。
〔清〕劉鶚,《老殘遊記全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72年9月初版。
〔清〕錢曾,《也是園藏書書目》,收於《叢書集成續編》,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7月臺一版,第5冊。
貳、近人專著(1.英文姓氏字母 2.中文姓氏筆畫排序)
一、中文專著
丁峰山,《明清性愛小說論稿》,台北:大安出版社,2007年6月初版第1刷。
丁敏,《佛教神通:漢譯佛典神通故事敘事研究》,台北: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9月初版第1刷。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全集:工藝美術編1 陶瓷(上)》,台北: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8月初版。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全集:工藝美術編2 陶瓷(中)》,台北: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8月初版。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全集:工藝美術編9 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3月初版第2刷。
毛文芳,《物‧性別‧觀看——明末清初文化書寫新探》,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初版第1刷。
方珊,《形式主義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初版、2002年2月第2刷。
王立,《佛經文學與古代小說母題比較研究》,北京:昆侖出版社,2006年3月初版第1刷。
王伯敏主編,《中國美術通史(第一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初版第1刷。
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毀小說戲曲史料》,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80年1月初版。
王國維,《觀堂集林》,收於《王觀堂先生全集》,台北:文華出版公司,1968年3月臺一版,第1冊。
王崗,《浪漫情感與宗教精神——晚明文學與文化思潮》,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初版。
王清原、牟仁隆、韓錫鐸編纂,《小說書坊錄》,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年4月初版第1刷。
王瑾,《互文性》,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初版第1刷。
王璦玲主編,《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文學篇》,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年12月初版、2005年12月第2刷。
丘振聲,《水滸傳縱橫談》,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9月初版第1刷。
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年4月再版。
向愷,《世情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初版第1刷。
朱剛,《二十世紀西方文藝文化批評理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7月初版第1刷。
朱國華,《文學與權力──文學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第1刷。
江燦騰,《明清民國佛教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11月初版第1刷。
宋莉華,《明清時期的小說傳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7月初版第1刷。
吳光正,《中國古代小說的原型與母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7月第2版第2刷。
吳存存,《明清社會性愛風氣》,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6月初版第1刷。
吳志達,《中國文言小說史》,濟南:齊魯書社,1994年9月初版、2005年6月第2刷。
吳釗、劉東升編著,《中國音樂史略》,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年第2版第5刷。
吳康,《中國古代夢幻》,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2年6月初版第1刷。
吳康編著,《中國鬼神精怪》,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2年12月初版第1刷。
巫仁恕,《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台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5月初版1刷。
巫仁恕,《奢侈的女人——明清時期江南婦女的消費文化》,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月初版第1刷。
李孝悌編,《中國的城市生活》,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10月初版第1刷。
李志夫主編,《佛教與文學——佛教文學與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學部分)》,台北: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2月初版第1刷。
李明軍,《禁忌與放縱——明清艷情小說文化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6月初版第1刷。
李夢生,《中國禁毀小說百話》,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4月初版第1刷。
李壽菊,《狐仙信仰與狐狸精故事》,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5年10月初版。
李劍國,《中國狐文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6月初版第1刷。
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史(修訂版)》,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初版、2006年1月第2刷。
李澤奉、劉如仲主編,《古燈釋鑒賞與收藏》,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年1月初版、1999年1月第2刷。
汪民安,《身體、空間與後現代性》,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初版、2007年3月第2刷。
尚秉和,《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7月初版第1刷。
林辰,《神怪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初版第1刷。
胡衍南,《飲食情色金瓶梅》,台北:里仁書局,2004年4月初版第1刷。
胡勝,《明清神魔小說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5月初版第1刷。
孫昌武,《佛教與中國文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初版第1刷。
孫建君、高豐,《古代燈具》,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年8月初版第1刷。
孫楷第,《小說旁證》,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12月初版第1刷。
孫遜,《中國古代小說與宗教》,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初版、2003年4月第3刷。
徐飈,《兩宋物質文化引論》,南京:鳳凰傳媒集團、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年7月初版第1刷。
馬昌儀,《中國靈魂信仰》,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11月初版第1刷。
高豐,《中國器物藝術論》,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初版第1刷。
康正果,《重審風月鑑:性與中國古典文學》,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月初版、1998年4月第2刷。
張冰,《陌生化詩學:俄國形式主義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初版第1刷。
張廷興,《中國古代艷情小說史》,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第1刷。
張國星,《中國古代小說中的性描寫》,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3年3月初版第2刷。
戚福康,《中國古代書坊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7月初版第1刷。
許寶強、袁偉選編,《語言與翻譯的政治》,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1月初版。
陳大康,《明代小說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4月初版第1刷。
陳文新,《傳統小說與小說傳統》,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初版、2006年5月第2刷。
陳平原、王德威、商偉主編,《晚明與晚清:歷史承傳與文化創新》,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初版第1刷。
陳正宏、談蓓芳,《中國禁書簡史》,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年1月初版、2004年5月第2刷。
陳兵,《佛教禪學與東方文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8月初版、1997年9月第三刷。
陳益源,《小說與豔情》,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年8月初版第1刷。
陳益源,《古典小說與情色文學》,台北:里仁書局,2001年9月初版第1刷。
郭燦江,《光明使者:燈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1月初版第1刷。
傅道彬,《晚唐鐘聲——中國文學的原型批評(修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初版第1刷。
黃華,《權力,身體與自我——福柯與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初版、2006年9月第2刷。
新文豐編審部編,《卍續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再版。
楊大春,《語言‧身體‧他者:當代法國哲學的三大主題》,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年11月初版第1刷。
楊義,《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3月第2版第2刷。
萬晴川,《中國古代小說與方術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7月初版第1刷。
葉舒憲,《文學人類學探索》,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5月初版第1刷。
葉舒憲選編,《神話——原型批評》,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7月初版第1刷。
熊秉真、余安邦合編,《情欲明清──遂欲篇》,台北:麥田出版,2004年3月初版第1刷。
熊秉真主編,《欲掩彌彰: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私」與「情」——私情篇》,台北:漢學研究中心,2003年9月初版第1刷。
熊秉真編,《睹物思人》,台北:麥田出版,2003年7月初版第1刷。
趙毅衡編選,《符號學文學論文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5月初版第1刷。
劉仲宇,《中國精怪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初版第1刷。
劉勇強,《中國古代小說史敘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0月初版第1刷。
劉苑如,《身體‧性別‧階級——六朝志怪的常異論述與小說美學》,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12月初版、2004年12月修訂一版。
劉苑如、李豐楙主編,《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12月初版第1刷。
劉康,《對話的喧聲:巴赫汀文化理論述評》,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5月初版、1998年4月第2刷。
劉達臨,《中國古代性文化》,寧夏:寧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初版、10月第1刷。
劉達臨,《性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初版第1刷。
歐麗娟,《紅樓夢人物立體論》,台北:里仁書局,2006年3月初版第1刷。
鄭志明,《中國社會與宗教——通俗思想的研究》,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7月初版、1989年11月第2刷。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3月初版、2003年8月第2刷。
錢中文主編,《巴赫金全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謝明勳,《六朝小說本事考索》,台北:里仁書局,2003年1月初版第1刷。
魏子雲,《金瓶梅劄記》,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83年12月初版第1刷。
羅鋼、王中忱主編,《消費文化讀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6月初版第1刷。
二、翻譯著書
〔荷〕米克‧巴爾 (Mieke Bal) 著、譚君強譯,《敘事學:敘事理論導論(第二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4月第2版、2005年5月第2刷。
〔法〕尚‧布希亞 (Jean Baudrillard),《物體系》,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7年6月初版、1998年1月第2刷。
〔美〕約翰‧伯格 (John Berger) 著、吳莉君譯,《觀看的方式》,台北:麥田出版,2005年10月初版、2006年11月第5刷。
〔美〕克里斯托弗‧貝里 (Christopher Berry) 著、江紅譯,《奢侈的概念:概念及歷史的探究》,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初版第1刷。
〔法〕皮埃爾‧布迪厄 (Pierre Bourdieu) 著、劉暉譯,《藝術的法則──文學場的生成和結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第1刷。
〔法〕皮埃爾‧布迪厄 (Pierre Bourdieu)、華康德 (I. Wacquant) 著;李猛、李康譯,《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第1刷。
〔加〕卜正民 (Timothy Brook),《縱樂的困惑——明代的商業與文化》,北京:三聯書店,2004年1月初版、2005年3月第2刷。
〔美〕彼得‧布魯克斯 (Peter Brooks),《身體活:現代敘述中的欲望對象》,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年5月初版第1刷。
〔美〕保羅‧康納頓 (Paul Connerton) 著、納日碧力戈譯,《社會如何記憶》,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初版第1刷。
〔英〕哈夫洛克‧靄理士 (Havelock Ellis) 著、潘光旦譯注,《性心理學》,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6年6月初版第1刷。
〔美〕艾梅蘭 (Maram Epstein) 著、羅琳譯,《競爭的話語:明清小說中的正統性、本真性及所生成之意義》,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初版第1刷。
〔法〕米歇爾‧福柯 (Michel Foucault) 著、余碧平譯,《性經驗史(增訂版)》,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初版第1刷。
〔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著、孫名之、顧凱華、馮華英譯,《夢的解析》,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2月初版、2007年3月二版第1刷。
〔加〕諾思羅普‧弗萊 (Northrop Frye) 著、陳慧、袁憲軍、吳偉仁譯,《批評的剖析》,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年11月初版、1999年4月第2刷。
〔法〕熱拉爾‧熱奈特 (Gerard Genette) 著、史忠義譯,《熱奈特論文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初版第1刷。
〔荷〕高羅佩 (R.H. van Gulik) 著、李零、郭曉惠譯,《中國古代房內考——中國古代的性與社會》,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11月初版第1刷、1994年4月初版第2刷。
〔荷〕高羅佩 (R.H. van Gulik) 著、楊權譯,《秘戲圖考——附論漢至清代的中國性生活(公元二○六年—公元一六四四年)》,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第2版第2刷。
〔法〕莫里斯‧哈布瓦赫 (Maurice Halbwachs) 著、畢然、郭金華譯,《論集體記憶》,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初版、2003年10月第2刷。
〔美〕高彥頤 (Dorothy Ko) 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初版第1刷。
〔美〕曼素恩 (Susan Mann) 著、楊雅婷譯,《蘭閨寶錄:晚明至盛清時的中國婦女》,台北:左岸文化,2005年11月初版。
〔美〕馬克夢 (R. Keith McMahon),《吝嗇鬼、潑婦、一夫多妻者——十八世紀中國小說中的性與男女關係》,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3月初版、10月第2刷。
〔美〕宇文所安 (Stephen Owen) 著、鄭學勤譯,《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年12月初版、2005年4月第2刷。
〔美〕史景遷 (Jonathan D. Spence) 著、陳恒、梅義征譯,《利瑪竇的記憶之宮:當西方遇到東方》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5年7月初版第1刷。
〔美〕伊恩‧P‧瓦特 (Ian Watt) 著、高原、董紅鈞譯,《小說的興起》,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2年6月初版、2003年9月北京第4刷。
〔英〕法蘭西絲‧葉茲 (Frances A. Yates) 著、薛絢譯,《記憶之術》,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4月初版第1刷。
〔法〕蒂費納‧薩莫瓦約著、邵煒譯,《互文性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初版第1刷。
〔俄〕維克托‧什克洛夫斯基等著、方珊等譯,《俄國形式主義文論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9年3月初版、1992年6月北京第2刷。
〔美〕羅杰‧巴格諾爾著,宋立宏、鄭陽譯,《閱讀紙草,書寫歷史》,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7年3月初版第1刷。
三、英文專著
Clunas, Craig, Superfluous Things: Material Culture and Social Status in Early Modern China. Urbana, Il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91.
Li Yu, trans. Hanan, Patrick, The Carnal Prayer Mat: Rou Putuan.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1990.
Van Gulik, R.H., Erotic Colour Prints of the Ming Period: With an Essay on Chinese Sex Life from the Han to the Ch’ing Dynasty, B.C. 206-A.D. 1644. Boston: Brill, 2004.
參、單篇論文(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丁珍珍:〈《牡丹亭》驚夢——誰的慾望誰的夢?〉,《文明探索》第22卷,2000年7月,頁119-135。
丁敏:〈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語言特色〉,收於《佛學與文學——佛教文學與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學部分)》(台北: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2月初版第1刷),頁23-57。
丁敏:〈佛經〈梵志吐壺〉故事基型的演變:秘密情人的空間敘事〉,《新世紀宗教研究》第4卷第1期,2005年9月,頁177-190。
王立、陳慶紀合著:〈道教幻術母題與唐代小說〉,《山西大學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頁65-69。
王淳美:〈「明清豔情小說」中的詩歌用韻考〉,《南台科技大學學報》24期,2000年11月,頁135-142。
王淳美:〈明清豔情小說——《載花船》研究〉,《中國文化月刊》,1998年10月第223期,頁41-65。
王鴻泰:〈雅俗的辯證——明代賞玩文化的流行與士商關係的交錯〉,《新史學》十七卷第四期,2006年12月,頁73-143。
代智敏:〈從《豔異編》《廣豔異編》看明代中晚期小說審美觀念的發展〉,《蘭州學刊》,2006年第2期總第149期,頁99-102。
古正美:〈佛教與女性歧視〉,《當代》第11期,1987年3月,頁27-35。
余舜德:〈物與身體感的歷史:一個研究取向之探索〉,《思與言》第44卷第1期,2006年3月,頁5-47。
杜正勝:〈古代物怪之研究——一種心態史和文化史的探索(上)〉,《大陸雜誌》第104卷第1期,2002年1月,頁1-14。
杜正勝:〈古代物怪之研究——一種心態史和文化史的探索(中)〉,《大陸雜誌》第104卷第2期,2002年2月,頁1-15。
杜正勝:〈古代物怪之研究——一種心態史和文化史的探索(下)〉,《大陸雜誌》第104卷第2期,2002年3月,頁1-10。
李樹新:〈扳倒葫蘆灑了油:柴米油鹽醬醋茶文化義探微(三)〉,《漢字文化》,2006年第6期總第74期,頁62-66。
沈衛榮:〈神通、妖術和賊髡:論元代文人筆下的番僧形象〉,《漢學研究》第21卷第2期,2003年12月,頁219-247。
林辰:〈豔情小說與小說中的性描寫〉,收於張國星編《中國古代小說中的性描寫》(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3年3月初版第2刷),頁31-52。
林芳玫:〈地表的圖紋與身體的圖紋——《行過洛津》的身份地理學〉,《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5期,2007年10月,頁259-288。
林富士:〈釋「魅」:以先秦至六朝時期的文獻資料為主的考察〉,收於蒲慕州編《鬼魅神魔——中國通俗文化側寫》(台北:麥田出版,2005年6月),頁109-134。
邱澎生:〈物質文化與日常生活的辯證〉,《新史學》17卷4期,2006年12月,頁1-14。
茅盾:〈中國文學內的性描寫〉,收於張國星編《中國古代小說中的性描寫》(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3年3月初版第2刷),頁18-30。
唐玄之、劉興林:〈中國古代燈、燭原始〉,《中國科技史料》第19卷第2期,1998年,頁57-67。
高彥頤:〈「空間」與「家」——論明末清初婦女的生活空間〉,《近代中國婦女研究史》第3期,1995年8月,頁21-50。
高桂惠:〈艷與異的續衍辯證:清代文言小說「蒲派」與「紀派」的綺想世界——以《螢窗異草》為主的討論〉,發表於中研院文哲所主辦「記傳、記遊與記事——明清敘事理論與敘事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7年8月30-31日),頁1-26。
張廷興:〈豔情小說:明清小說研究應關注的一個領域〉,《理論學刊》第五期、總第135期,2005年5月,頁121-123。
張靜二:〈「壺中人」故事的演化:從幻術說起〉,收於丁敏等著《佛學與文學——佛教文學與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學部分)》(台北: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329-376。
曹剛華:〈美女與野獸:唐代女性「精變」論考——以《太平廣記》為中心〉,收於上海社會科學院《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編輯委員會編《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第一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初版第1刷),頁184-201。
黃克武:〈不褻不笑:明清諧謔世界中的身體與情慾〉,收於熊秉真、余安邦合編:《情欲明清——遂欲篇》(台北:麥田出版,2004年3月初版第1刷),頁23-64。
黃克武:〈明清笑話中的身體與情慾:以《笑林廣記》為中心之分析〉,《漢學中心》第19卷第2期,2001年12月,頁343-374。
黃克武:〈暗通款曲:明清豔情小說中的情欲與空間〉,收於熊秉真主編《欲掩彌彰: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私」與「情」——私情篇》(台北:漢學研究中心,2003年9月初版),頁243-278。
黃應貴:〈導論:物與物質文化〉,收於黃應貴主編《物與物質文化》(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4年5月初版),頁1-26。
葉小燕:〈戰國秦漢的燈及有關問題〉,《文物》1983年第7期,頁78-86。
熊月之:〈燈燭之情——從油燈、蠟燭到電燈〉,收於熊秉真編《睹物思人》(台北:麥田出版,2003年7月初版第1刷),頁183-208。
劉苑如:〈形見與冥報:六朝志怪中鬼怪敘述的諷喻——一個「導異為常」模式的考察〉,《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9期,2006年9月,頁1-45。
劉書成:〈豔情與巫術共同孕育的一個「怪胎」——《燈草和尚傳》的宗教文化形態解構〉,《天水師範學院學報》第23卷第6期,2003年12月,頁29-31。
蔣逸征:〈超能與無能——從《太平廣記》中的胡僧形象看唐代的宗教文化風土〉,《圖書館雜誌》2004年第2期,2004年2月,頁75-78。
謝志偉:〈論語言與文學裏的「女體與空間」——從「插頭與插座」談起〉,收於《情慾文學專刊:情欲與禁忌》(台北:麥田出版,2002年8月初版第1刷),頁119-145。
四、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王愛華:《豔異編研究》,中壢: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林雨潔:《晚明男色小說研究——以《龍陽逸史》、《弁而釵》、《宜春香質》為本》,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林慧芳:《《弁而釵》、《宜春香質》與《龍陽逸史》中的男色形象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
翁文信:《《姑妄言》與明清性小說中的性意識》,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7年。
陳俊宏:《呂天成《繡榻野史》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傅耀珍:《明代艷情小說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黃文焜:《明清性小說性行為方式》,高雄: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葉有林:《明代神魔小說中的法術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劉慎元:《明清豔情小說的繼承、呈現與影響》,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劉靜怡:《「豔而人情」的話本小說——《一片情》研究》,中壢: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蕭涵珍:《晚明的男色小說:《宜春香質》與《弁而釵》》,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賴淑娟:《《龍陽逸史》之「小官」文化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指導教授 康來新(Lai-shin Kong) 審核日期 2008-7-1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