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41301009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1 、訪客IP:52.14.33.175
姓名 王育美(WANG, YU MEI)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琦君書信研究
(STUDY ON THE CORRESPONDENCE OF CHI CHUN)
相關論文
★ 秋瑾詩詞研究★ 香港作家鍾曉陽小說研究
★ 台灣眷村小說生命困境之研究──以外省第二代作家作品為例★ 施叔青長篇小說的港台書寫
★ 台灣早期幽默散文研究★ 愛亞小說研究
★ 華嚴小說研究★ 蘇青文學研究
★ 黃娟及其小說研究★ 台灣當代女性傳記研究(1945~2004)
★ 台灣當代海洋文學之研究★ 「文季」文學集團研究──以系列刊物為觀察對象
★ 語境的還原:北島詩歌研究★ 米羅.卡索數位詩研究
★ 華文禁令解除後印華文學的發展 — 以印華作協為例★ 羅智成詩的空間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國寶級作家琦君(1917-2006)旅美二十載後,終於2004年6月返台定居,正當各界爭相邀請,舉辦歡迎會、研討會……等活動時,琦君卻於2006年6月謝世。
一生歷經家變、戰亂、飄泊的琦君,卻始終堅持真誠美善的文學信念,創作溫柔敦厚、撫慰人心的真摯文章。晚年雖再度漂洋過海,寄寓他鄉,仍創作不輟,並時常與文友相約「報上見」,她的毅力與精神為後代作家樹立了最佳的典範。
為紀念琦君,國家台灣文學館及中央大學「琦君研究中心」與琦君夫婿李唐基經過多次商討,決定為琦君做成蒐集其書信,編印成書的決定,並於2007年8月《琦君書信集》順利出版。本論文便是以《琦君書信集》為主要研究範圍。
《琦君書信集》中的信件,主要為琦君1980年赴美後所寫,致函對象包括出版人、媒體編輯人、文友、讀者等,對了解琦君晚年生活、交遊、思想、創作等,提供了直接而有力的資料,深具文學與史料意義。
琦君晚年飄洋過海,客居異鄉,朋友往來見面不易,因此,書信成為她與外在世界聯繫的窗口,她大量寫信,對遠在世界各地的友人們抒發她晚年孤寂的生命境況及一貫堅持的真誠美善的文學立場。琦君不但藉由這些書信,進行自我治療及救贖,更充分看出她對朋友的真誠關切。她認為友情的滋潤對人生極為重要,因此最盼望收到遠方友人的來信,而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友情便是支撐琦君度過晚年異鄉孤寂歲月的重要力量。
在表現形式上,琦君書信則具有幽微筆法、反覆申述、幽默諧趣、順勢扦插與點化等書寫特色。
由於原始書信具有真誠、無偽的特質,更可顯現作者真實的本性。因此本論文乃藉由琦君書信與其散文互相參照、補遺、分析、歸納,進而了解琦君的交遊情況及其晚年孤寂的生命境況與她真誠美善的文學立場,更透過這些書信,發現琦君確是一位溫柔敦厚、哀而不傷,甚且樂觀幽默,卻又對文學立場始終有所堅持的文學大家。
摘要(英) The national level writer, Chi Chun(1917 ~ 2006), stayed in USA for 20 years, finally returned Taiwan to settle down in June, 2004. While the arts and cultural community wanted to invite her for welcoming party, the seminars and so on, Chi Chun dead in June, 2006.
After changing family life, war and no fixed place to live, Chi Chun still insist on the genuine, reality, purity, and beauty of literature faith. She wrote a lot of gentle and sincere articles comforting the will of the people. Although she traveled to USA again in her twilight years, Chi Chun still created many articles and often communicated with literature companions by writing articles on newspaper. Her willpower and spirit to future generations of writers set the best example.
To commemorate Chi Chun,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Research Section for Chi-Chun」and her husband had discussed many times and decided to gather her correspondence to compile and print as the book. August, 2007 "Chi Chun Correspondence Collection" had be published smoothly. This paper takes "Chi Chun Correspondence Collection" as the main research scope.
"Chi Chun Correspondence Collection" mainly collects the correspondence which Chi Chun wrote after 1980 she went to America. The correspondence had be send to people including the publisher, the media editors, literature companions , the reader and so on and provided direct and the powerful information about the life of Chi Chun in her twilight years, friends, thoughts, creation and so on. It was full of the meaning of Literature and study of historical data.
Chi Chun lived in foreign place during her twilight years, the companions could hardly meet with her. Therefore, the correspondence becomes the communication method with the external world. She massively wrote letters to friends all over the world to tell about her lonely life and the genuine, reality, purity, and beauty of literature faith. Because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imitive correspondence are sincereness and not deceptiveness, it may appear the author real natural disposition. Therefore by the reference, addendum,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the correspondence and prose, we can understand Chi Chun about the life of Chi Chun in her twilight years and the genuine, reality, purity, and beauty of literature faith.
關鍵字(中) ★ 琦君書信集
★ 文學立場
★ 生命境況
★ 書信
★ 琦君
關鍵字(英) ★ Chi Chun Correspondence Collection
★ Correspondence
★ Chi Chun
★ Life of Chi Chun
★ Literature Faith
論文目次 目 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文獻探討 5
一、 傳記、論文彙編 6
二、 學位論文 8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11
第二章 琦君書信的集結成書 14
第一節 緣起 14
第二節 徵集成書 17
一、 前置作業 17
二、 徵集 17
三、 編輯成書 21
第三節 數量分析 22
第三章 琦君書信的往來對象 27
第一節 出版人 27
第二節 媒體編輯人 42
第三節 文友 55
第四節 讀者 76
第四章 晚年孤寂:琦君書信反映的生命境況 82
第一節 異鄉抒懷 82
一、 鄉愁排遣 83
二、 疾病磨人 90
第二節 親情友情 95
一、 兩老相依 95
二、 親情遺憾 98
三、 友情慰藉 112
第三節 生命哲學 116
一、 人生哲思 116
二、 宗教思想 121
第五章 真誠美善:琦君書信反映的文學立場 132
第一節 文學的觀點 132
一、 「誠」的創作原則 133
二、 「真善美」的文學信念 137
三、 文學批評 142
第二節 文學的出版 150
一、 出書的謹慎態度 150
二、 憂心文學趨勢 155
三、 提攜後輩不遺餘力 163
第六章 琦君書信的寫作特色 170
第一節 幽微的筆法 171
第二節 反覆地申述 176
第三節 注重幽默諧趣 181
第四節 順勢扦插與點化 185
第七章 結論 191
參考書目 197
參考文獻 一、琦君著作(依作品年代排列)
琦君《琦君小品》,台北:三民書局,1966年12月。
琦君《紅紗燈》,台北:三民書局,1969年11月。
琦君《三更有夢書當枕》,台北:爾雅出版社,1975年。
琦君《桂花雨》,台北:爾雅出版社,1976年12月。
琦君《細雨燈花落》,台北:爾雅出版社,1977年7月。
琦君《讀書與生活》,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78年1月。
琦君《千里懷人月在峰》,台北:爾雅出版社,1978年9月。
琦君《與我同車》,台北:九歌出版社,1979年3月。
琦君《錢塘江畔》,台北:爾雅出版社,1980年4月。
琦君《留予他年說夢痕》,台北:洪範書店,1980年10月。
琦君《琴心》,台北:爾雅出版社,1980年12月。
琦君《琦君說童年》,台北:三民書局,1981年8月。
琦君《煙愁》,台北:爾雅出版社,1981年9月。
琦君《母心似天空》,台北:爾雅出版社,1981年12月。
琦君《燈景舊情懷》,台北:洪範書店,1983年2月。
琦君《水是故鄉甜》,台北:九歌出版社,1984年5月。
琦君《此處有仙桃》,台北:九歌出版社,1985年6月。
琦君《玻璃筆》,台北:九歌出版社,1986年11月。
琦君《琦君讀書》,台北:九歌出版社,1987年10月。
琦君《我愛動物》,台北:洪範書店,1988年3月。
琦君《青燈有味似兒時》,台北:九歌出版社,1988年7月。
琦君《淚珠與珍珠》,台北:九歌出版社,1989年10月。
琦君《文與情》,台北:三民書局,1990年8月。
琦君《母心•佛心》,台北:九歌出版社,1990年10月。
琦君《一襲青衫萬縷情》,台北:爾雅出版社,1991年7月。
琦君《橘子紅了》,台北:洪範書店,1991年9月。
琦君《媽媽銀行》,台北:九歌出版社,1992年9月。
琦君《萬水千山師友情》,台北:九歌出版社,1995年2月。
琦君《母親的書》,台北:洪範書店,1996年9月。
琦君《琦君寄小讀者》,台北:健行文化,1996年8月。
琦君《永是有情人》,台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2月。
琦君《琦君散文選──中英對照》,台北:九歌出版社,2000年6月。
二、專書(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台北:麥田出版,1998年10月。
王盛弘《慢慢走》,台北:二魚文化,2006年。
心岱《一把風采》,台北:皇冠出版社,1978年6月。
古繼堂主編《簡明台灣文學史》,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6月。
宇文正《永遠的童話──琦君傳》,台北:三民書局,2006年。
朱光潛《談美》,台中:晨星出版社,1994年7月。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69年12月。
朱棟霖、丁帆、朱曉進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
李光連《散文技巧》,台北:洪葉文化,1996年5月。
李瑞騰《台灣文學風貌》,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5月。
李瑞騰主編《評論20家》,台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
李瑞騰主編《永恆的溫柔:琦君及其同輩女作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桃園縣:中央大學琦君研究中心,2006年7月。
李瑞騰主編《新生代論琦君:琦君文學專題研究論文集》,桃園縣:中央大學琦君研究中心,2006年7月。
李瑞騰、莊宜文主編《琦君書信集》,台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2007年8月初版。
李栩鈺《不離不棄鴛鴦夢:文學女性與女性文學》,台北:里仁書局,2007年2月。
何寄澎編《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5)散文評論卷》,台北:正中書局,1993年5月。
林海音《芸窗夜讀》,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82
林海音《剪影話文壇》,台北:遊目族文化出版,2000年5月。
林燿德主編《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2)文學現象卷》,台北:正中書局,1993年5月。
周芬伶、鍾怡雯主編《台灣現代文學教程:散文讀本》,台北:二魚文化,2002年8月。
封德屏主編《台灣文學發展現象──五十年來台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二)》,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6年6月。
封德屏主編《台灣文學出版──五十年來台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三)》,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6年6月。
封德屏主編《中華民國作家作品目錄》(全七冊),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9年。
洪富連《當代主題散文研究》,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8年4月。
姚嘉為《湖畔秋深了》,台北:智庫文化,2004年。
席慕蓉、沈奇等箸《評論十家(第二集)》,台北:爾雅出版社,1995年11月。
夏祖麗《從城南走來──林海音傳》,台北:天下遠見,2000年10月。
章方松《琦君的文學世界》,台北:三民書局,2004年9月。
張瑞芬《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評論篇》,台北:麥田出版,2006年2月。
張瑞芬《臺灣當代女性散文史論》,台北:麥田出版,2007年4月。
張錦忠、黃錦樹編《重寫台灣文學史》,台北:麥田出版,2007年9月。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市:春暉出版社,1987年。
彭瑞金《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1991年3月。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1990年3月。
游淑靜等著《出版社傳奇》,台北:爾雅出版社,1981年7月。
楊昌年《現代散文新風貌》,台北:東大圖書,1988年2月。
楊宗翰主編《台灣文學史的省思》,永和:富春文化,2002年7月。
齊邦媛《霧漸漸散的時候》,台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10月。
趙滋蕃《文學原理》,台北:東大圖書,2003年5月。
廖咸浩《愛與解構──當代台灣文學評論與文化觀察》,台北:聯合文學,1995年10月。
廖玉蕙《走訪捕蝶人-赴美與文學耕耘者對話》,台北:九歌出版社,2002年3月。
鄭明娳《現代散文欣賞》,台北:東大圖書,1978年5月。
鄭明娳《現代散文縱橫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86年10月。
鄭明娳《現代散文類型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87年2月。
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89年3月。
鄭明娳《現代散文現象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8月。
劉枋《非花之花》,台北:采風出版,1985年9月。
應平書《筆墨長青》,台北:文訊雜誌社,1989年4月。
隱地《琦君的世界》,台北:爾雅出版社,1980年11月。
隱地《漲潮日》,台北:爾雅出版社,2000年11月。
羅•埃斯卡皮著,顏美婷編譯《文藝社會學》,台北:南方叢書,1988年2月。
三、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王牧之〈浙籍在臺作家及藝術家小傳〉《浙江月刊》第7卷第1期,1975年1月。
王永華、施錦標〈訪琦君〉《興大法商》第32期,1976年3月。
王盛弘〈留得芳菲住《煙愁》〉《爾雅人》第105期4版,1998年5月。
方叔〈那屬於中國傳統女性的散文〉《書評書目》第67期,1978年11月。
方忠〈留予他年說夢痕 一花一木耐溫存──琦君散文論〉《臺港與海外華文文學評論和研究》1992年第1期,1992年5月。
朱白水〈琦君享譽文壇四十年〉《文訊》第37期,1992年2月。
沈謙〈愛的世界-讀琦君的「想念荷花」〉《幼獅少年》第85期,1983年11月。
李文〈琦君筆下的世界〉《仕女雜誌》第39期,1982年7月。
李瑋〈三十年來散文暢銷書介紹──煙愁〉《散文季刊》第1期,1984年1月。
李源〈一個寂寞的歌人:論琦君的創作〉《廣東社會科學》1986年第9期,1986年9月。
李仕芬〈從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到台灣女作家〉《廣州師院學報》1988年第1期,1988年1月。
杜元明〈魂繫故土畫「夢痕」──琦君散文管窺〉《吉林師範學院學報》第1期,1988年1月。
沙雅〈溫柔敦厚,寬容博愛──《留予他年說夢痕》〉《時報周刊》第345期,1984年10月7日。
采微〈方寸田園〉《文訊》第1期,1976年4月。
季薇〈畫像傳神──琦君的「父親」〉《婦友月刊》第283期,1978年2月。
林芝〈緊握生花妙筆的散文家〉《幼獅少年》第85期,1983年11月。
林慧美〈充滿愛意和溫情的生命之旅:淺析琦君散文的藝術風格〉《當代文壇》1999年第5期,1999年5月。
林依潔〈《留予他年說夢痕》裡兩個交疊的夢境〉《明道文藝》第60期,1981年3月。
林麗如〈回首向來蕭瑟處-專訪蕭白〉《文訊》264期,2007年10月。
邱瓊慧〈從《青燈有味似兒時》認識琦君的世界〉《中國語文》第498期,1998年12月。
周安儀〈多產作家篇篇難產,琦君筆下字字珠璣〉《九歌雜誌》第70期第1版,1986年12月。
周杏芬〈從〈髻〉看琦君洞達世情的人生體悟〉《國文天地》第196期,2001年9月。
范銘如〈台灣新故鄉──五十年代女性小說〉《中外文學》第28卷第4期,1999年9月。
洪醒夫〈意中所有,筆下所無──《桂花雨》讀後雜感〉《明道文藝》第15期,1977年6月。
姚宜瑛〈雨聲滴零憶舊情──悼琦君姊〉《文訊》249期,2006年7月。
星雲大師〈佛教的慈悲主義〉《普門學報》第七期,2002年1月。
徐學〈以愛心洞照憂患人生:淺談琦君散文〉《台港文學選刊》1988年第4期,1988年8月。
翁細金〈琦君散文的一種解讀〉《溫州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2001年4月。
畢樸〈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送別琦君〉《文訊》249期,2006年7月。
梅遜〈讀琦君「聖誕夜」〉《文壇》103期,1969年1月。
莊素玉〈琦君的世界〉《光華雜誌》第6卷3期,1981年3月。
張瑞芬〈細雨燈花落──懷想琦君與其散文〉《文訊》249期,2006年7月。
陳乃輝〈雋永如詩的散文家:潘琦君女士〉《婦聯畫刊》第13期,1982年1月。
陳素芳〈資深女作家現況(上)-琦君:永是有情人〉《文訊》第209期,2003年3月。
陳素芳〈漸行漸遠還深──二十年書信往返念琦君〉《文訊》249期,2006年7月。
陳玲珍〈萬里情懷總是春──琦君女士訪問記〉《文學時代》第5期,1982年1月。
陳文芬〈同情與溫暖的活泉──琦君《永是有情人》吐露身世〉《九歌》第204期3版,1998年3月10日。
陳冰原〈留予他年說夢痕,一花一木耐溫存──台灣作家琦君的生活和作品〉《溫州師範學院學報》1989年第2期,1989年4月。
符立中〈與舊景鄉情告別──琦君〉《幼獅文藝》第100卷第4期,2002年10月。
張默芸〈琦君論〉《江蘇社會科學》1994年第3期,1994年6月。
張默芸〈台灣文壇閃亮的恆星──琦君散文小說作品評析〉《福建論壇》1988年第4期,1988年8月。
張嵐〈入世的情懷出世的夢──海峽兩岸「閑適」散文的比較分析〉《長白學刊》1999年第2期,1999年3月。
曹葦舫〈漂泊者的尋覓與思考──浙籍台港及海外華人作家創作主題簡析〉《浙江學刊》2001年第2期,2001年3月。
許建銘〈台灣當代散文透視〉《語文學刊》2001年第2期,2001年2月。
郭嗣汾〈我所認識的潘琦君〉《幼獅文藝》第18卷第5期(總第103期),1963年5月
黃秋芳〈希世的珍奇──追隨琦君的眼睛〉《明道文藝》第160期,1989年7月。
黃靜嘉〈幾段因緣記琦君〉《文訊》249期,2006年7月。
黃碧霞〈捕捉夢痕的赤子,訪「留予他年說夢痕」作者──琦君女士〉《洪範雜誌》第 6期第3版,1982年2月。
黃樹紅〈台灣女性文學的走向〉《廣東教育學院學報》第1期,1999年1月。
程榕寧〈橫跨兩代的人──琦君〉《愛書人月刊》第124期2版,1980年5月。
游喚〈傳統下的獨白──評琦君散文集《燈景舊情懷》〉《散文季刊》第2期,1984年4月。
鄒桂苑〈琦君研究資料彙編〉《文訊》第115期,1995年5月。
詹悟〈歌唱人生――讀琦君的《燈景舊情懷》〉《中國語文》第53卷第1期,1972年7月。
詹悟〈棄婦的輓歌――讀琦君的《橘子紅了》〉《書評》第22期,1996年8月,頁16-18。
詹悟〈但得此心春長滿──讀琦君《萬水千山師友情》〉《明道文藝》第249期,1996年12月。
詹悟〈琦君《永是有情人》及其他〉《書評》第38期,1999年2月。
詹悟〈夜半琦君入夢來〉《文訊》249期,2006年7月。
蜀一〈人間佛教與社會主義〉《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62冊,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80年10月,頁326-327。
楊俊華〈論台灣女作家琦君散文的敘述法〉《廣東社會科學》2005年第6期,2005年6月。
黎怡〈一顆靈心:琦君〉《爾雅人》第78期4版,1995年3月。
潘夢園〈魂牽夢縈憶故鄉──試論琦君懷鄉思親的散文〉《曁南學報》1984年第4期,1984年10月。
賴錢鍊〈心靈點滴〉《明道文藝》第1期,1976年4月。
盧素貞〈我讀《煙愁》〉《書評書目》第49期,1977年5月。
鍾麗慧〈《三更有夢書當枕》的琦君〉《文藝月刊》第179期,1984年5月。
鍾玲〈溫馨──《琦君說童年》賞析〉《聯合文學》第81期,1991年7月。
應平書〈琦君的赤子情懷〉《文訊》第36期,1988年6月。
嶺月〈送你一枝魔筆──《琦君說童年》〉《幼獅少年》第73期,1982年11月。
羅岭〈相見何必曾相識──見琦君〉《爾雅人》第66期1 版,1991年9月。
四、報紙部分(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王臨冬〈初識琦君〉《中央日報》,第10版,1985年3月22日。
心岱〈琦君常保赤忱童心〉《民生報》,第22版,1989年6月22日。
尤今〈小小玻璃屋濃濃人世情〉《中華日報》,第11版,1987年8月7日。
石麗東〈詩、散文、生活──琦君、李唐基談他二人的和而不同〉《中華日報》,第8版,1995年2月24日。
朱嘉麗〈晶瑩圓潤粒粒珠〉《中央日報》,第10版,1982年6月13日。
宇文正〈你用什麼方式記得琦君?──王盛弘、宇文正對談〉《聯合報•讀書人》,2006年3月4日。
冰子〈相濡以沫──記在病中的琦君伉儷〉《中華日報》,第19版,2000年1月3日。
李金蓮〈旅美多年有夢書當枕──話琦君〉《中國時報》,第12版,1986年4月17日。
李漢呈〈逃出煙愁世界──評琦君新著《與我同車》〉《中華日報》,第11版,1979年5月25日。
吳玲瑤〈永懷赤子情〉《中央日報》,第22版,1998年6月12日。
林芝〈久違了,琦君阿姨〉《聯合報》,第37版,2001年11月25日。
林黛嫚〈靈感本子紀錄溫柔敦厚〉《中央日報》,第16-17版,1991年11月8日。
林秀蘭〈慈悲溫靄的大媽〉《中央日報》,第22版,1998年6月22日。
林太乙〈琦君與我〉《中國時報》,第23版,1988年8月27日。
周芬伶〈千里懷人月在峰──與琦君越洋筆談〉《中國時報》,第8版,1986年11月22日。
畢樸〈一座友情紀念博物館──琦君的家〉《中央日報》,第16版,1989年9月13日。
莊宜文〈聆聽歲暮的聲音──資深前輩作家現況報導〉《聯合報》,第41版,1997年12月16日。
陳素芳〈赤子情懷,日新又新──琦君寫作答客問〉《中華日報》,第15版,1989年2月25日。
陳素芳〈琦君談生活、話讀書〉《中華日報》,第15版,1989年10月24日。
陳文芬〈童心與溫暖的活泉──琦君《永是有情人》透露身世〉《中國時報》,第2版,1998年2月5日。
張雪茵〈新舊兼備的散文作家琦君〉《青年戰士報》,第11版,1975年11月7日。
張夢瑞〈風塵僕僕甫抵台 琦君 滿心歡喜話寫作〉《民生報》,第14版,1991年10月19日。
張曼娟〈慷慨與謙遜〉《中央日報》,第16版,1992年10月13日。
郭明福〈坎坷世路上的安慰──琦君《水是故鄉甜》〉《中央日報》,第10版,1984年8月27日。
凌晏初〈琦君筆孩童心〉《中央日報》,第22版,1998年6月12日。
琦君〈最後的握手──悼念知友海音〉《聯合報》,第37版,2001年12月26日。
黃美惠〈重要「讀者」電話催稿,琦君準備動筆寫長篇〉《民生報》,第8版,1986年6月15日。
黃彗倩〈多情應笑我〉《中央日報》,第22版,2000年6月29日。
琹涵〈懇摯的愛心──《留予他年說夢痕》讀後〉《新生報》,第12版,1981年2月23日。
雅雲〈盪漾著溫厚與摯誠的書──琦君的《與我同車》讀後〉《臺灣新生報》,第12版,1979年4月20日。
義芝〈琦君談心靈採購〉《聯合報》,第21版,1989年5月13日。
詹悟〈有情世界――讀琦君《留予他年說夢痕》〉《中央日報》,第10版,1981年2月18日。
詹悟〈風光一日一回新──讀琦君的《水是故鄉甜》〉《中華日報》,第10版,1984年9月17日。
詹悟〈《媽媽銀行》存的是什麼款?〉《中華日報》,第11版,1994年11月13日。
褚鴻蓮〈潘琦君和寫作──執著一枝敏感銳利的筆寫盡人世間的喜怒哀樂〉《中國時報》,第10版,1971年7月5日。
劉安諾〈琦君的幽默〉《中華日報》,第14版,1991年3月15日。
劉守世〈我讀琦君《桂花雨》〉《中華日報》,第11版,1977年4月18日。
談瑪琍〈瀑布邊──記中國友人琦君女士〉《中華日報》,第11版,1978年8月1日。
潘人木〈你看琦君多嫵媚〉《中央日報》,第22版,1998年6月12日。
賴素鈴〈重溫故鄉童年點滴,琦君書中景猶在〉《民生報》,第10版,2001年11月6日。
應平書〈文壇常青樹〉《中華日報》,第14版,1989年4月13日
隱地〈清芳天上來──重讀《桂花雨》〉《中國時報》,第39版,2002年6月27日。
簡宛〈如師亦友話琦君〉《中央日報》,第16版,1989年5月20日。
五、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王怡心《琦君小說主題內涵與人物刻劃研究》,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王琢藝《舊時代的棄婦輓歌──琦君小說《橘子紅了》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8月。
朱嘉雯《亂離中的追求──五四自由傳統與台灣女性渡海書寫》,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5月。
林鈺雯《琦君散文的抒情傳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林致妤《現代小說與戲劇跨媒體互文性研究:以《橘子紅了》及其改編連續劇為例》,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邱珮萱《琦君及其散文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12月。
邱珮萱《戰後臺灣散文中的原鄉書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6月。
陶玉芳《琦君散文在國小教育上的價值與應用》,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2004年1月。
陳瀅如《琦君兒童散文的傳記性》,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1月。
陳雅芬《琦君小說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陳姿宇《琦君散文人物刻劃研究》,私立玄奘人文會學院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張林淑娟《琦君橘子紅了敘事美學研究》,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年6月。
張西燕《琦君小說中女性意識書寫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07年7月。
許珮馨《五0年代的遷台女作家散文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6月。
鄭雅文《戰後台灣女性成長小說研究──從反共文學到鄉土文學》,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鄭君潔《論琦君的書寫美學和生活風格》,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1月。
指導教授 李瑞騰(LI, JUI-TENG) 審核日期 2008-7-13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