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4130102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0 、訪客IP:18.119.135.202
姓名 黃凱淋(Kai-Ling Hu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以《明夷待訪錄.學校》為例——兼論知識與權力間的關係
(Take "Chapter School of Min-i Tai-fang Lu"for Example)
相關論文
★ 章學誠女性史觀研究★ 梁啟超遊臺詩文與臺灣民族運動
★ 《閱微草堂筆記》之文士生活研究★ 命與德:論《左傳》中的吉凶禍福
★ 姚鼐墓誌銘作品研究★ 姚永樸《文學研究法》文章寫作論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黃宗羲身處在天崩地裂的時代,秉持知識份子對所處世代有著責無旁貸的使命及有其應盡之責任的驅使下,雖是遺民身分的他爲了保存民族文化,在面對出與處的兩難,選擇了以積極講學、大量著書的方式,努力的爲當時的知識份子在明末清初那樣紛亂不安的時代下,試圖找到應有的人生定位。熟讀經史的他,鑑往知來,總結歷史的教訓,也因深感於明朝的覆亡,他寫下了《明夷待訪錄》一書,盼能在變動之際重塑士人的品格,也希冀通過士人們發揮知識的力量,在任官握權之際,秉持著「經世致用」的態度,讓整個國家社會都能過得更加的美好。所以,他將自己的政治理念訴諸於《明夷待訪錄》之際,主張以民為主外,還論及君王、宰相的職分,法制、田制、財政以及軍事方面等的問題,還特別獨立談到在國家政體運作之下,還應該有著與國家政權平行且能與之制衡的機構——「學校」的存在。因為唯有倚賴「學校」這個學術機構,培育出「經世致用」之才,以供國家策用外,更要使其發揮教化的力量,讓全民都能具有一定的知識水準,如此,一方面可破除百姓們因無知迷信而過度奢靡,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手握政權者有所忌憚,而不會讓本應為民服務的權力因個人私欲卻起了變化。當然,黃宗羲對「學校」的企盼不僅於此,更重要的是「學校」這個學術機構,還應是一個能與政統互相抗衡的行政單位,或更可說是一個能以學術(知識)的真及淵博,來引領政統舉措的行政單位。
摘要(英) In an unstable era, with an unshakable mission driven by literati’s obligation and responsibility, Huang Tsung-hsi encountered a dilemma of being a government servant or isolating himself from the society. Although as a descendant, he chose to lecture and write a great quantity of books, in order to conserve the ethnic culture. Huang tried to make an effort to search his goal of life in a confusing time.
After reading thoroughly the texts and history, realizing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and summarizing the history lessons, Huang felt deeply the decline of Ming Dynasty. Therefore, he wrote “the Min-i Tai-fang Lu”, hoping to remold the characters and develop the power of knowledge by the contemporary scholars in a changeable time.In the time of having the innings, Huang held the attitude of helping the world and developing his specialty in order to let the whole nation and society become better and better.
Therefore, Huang put his ideas into “the Min-i Tai-fang Lu”, and he also focused on democracy. Meanwhile, he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monarch and chancellors, and the issues of laws, farmland system, financial system, and military affairs. Especially, he talked about the manipulation of a nation. “School”, an organization should exist to parallel itself with the power of the government.
Only if we rely on the organization, “School”, we can cultivate people who help the world and develop their specialty. “School” will develop its power of education to let the mass have some certain standard and level of knowledge. Thus, on one hand, we can get rid of excessive extravagance caused by innocent superstition.On the other hand, it can make the government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people’s needs and serve the people instead of corruption because of excessive desire of power by the government.
Absolutely, Huang Tsung-hsi’s value and hope for “School” was not constricted but broad. It played a role as an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not only to parallel itself with the government, but also to provide the government with some important guidance.
關鍵字(中) ★ 黃宗羲
★ 明夷待訪錄
★ 學校
★ 知識
★ 權力
關鍵字(英) ★ Huang Tsung-hsi
★ the spirit of scholars
★ school education
★ and the education at the end of the Ming Dynasty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和目的..................................................................................................3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方法..................................................................................................6
第三節 文憲回顧及探討..................................................................................................8
第二章 《明夷待訪錄》所展現的思想.................................................................................13
第一節 黃宗羲的家世和生平.........................................................................................14
第二節 書名的由來及撰寫動機.....................................................................................18
第三節 主要的思想概念.................................................................................................23
一、人民為主,君為客.........................................................................................23
二、君臣分治,為公利民.....................................................................................28
三、天下之法,成就賢君治世.............................................................................31
四、普及教育,提高水準.....................................................................................33
五、輕賦養民,工商皆本.....................................................................................35
第四節 影響及評價.........................................................................................................39
第三章 〈學校〉篇中欲彰顯的意義及精神.........................................................................43
第一節 文化傳承端賴學校教育.....................................................................................44
第二節 設立學校的意義.................................................................................................50
一、學校設立的目的及原則.................................................................................50
二、學校應有的功能.............................................................................................54
(一)培養經世致用的士人.............................................................................54
(二)普及教育以學領政.................................................................................58
(三)保存典籍傳承學術.................................................................................61
第三節 知識統御權力的發用.........................................................................................65
第四章 明清之際文人對學校教育的省思.............................................................................73
第一節 張居正的教育思想.............................................................................................75
一、整頓學政,改革地方官學.............................................................................78
二、重頒學規,嚴格的學校管理制度.................................................................80
三、良善地方,肅清學霸以正士風.....................................................................81
四、禁毀書院,反對自由講學.............................................................................83
第二節 顧炎武的教育思想.............................................................................................86
一、改除弊病,從根做起的學校教育.................................................................90
二、增多科舉科目,遍舉多元之才.....................................................................95
第三節 顏元的教育思想.................................................................................................98
一、教育的目的和內容.......................................................................................104
二、教育理念的實踐——制訂教條和主持漳南書院.......................................107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學校〉篇之重要觀照....................................................................................111
第二節 〈學校〉篇中值得商榷之處............................................................................114
第三節 研究成果與未來發展方向................................................................................116
參考文獻 一、黃宗羲之著作
《明儒學案》 〔清〕黃宗羲著,楊家駱主編 臺北 世界書局 1973年11月
《南雷文定》 〔清〕黃宗羲著 北京 中華書局 1985年
《黃宗羲全集》共12集 〔清〕黃宗羲著,沈善洪主編、吳光執行主編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5年1月
二、後人研究黃宗羲之專著
《黃梨洲政治思想研究》 高準著 臺北 中國文化學院 1967年4月初版
《黃梨洲學譜》 王雲五主編 臺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70年1月
《黃梨洲之生平及其學術思想》 古清美著 龍宇純、王曾才主編 臺北 國
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1978年2月
《黃梨洲及其史學》 張高評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89年10月
《忠臣孝子的悲願—明夷待訪錄》 董金裕著 臺北 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
公司 1982年12月
《黃宗羲內聖外王思想之研究》 陳文章著 屏東 睿煜出版社 1998年12

《明夷待訪錄導讀》 季學原、桂興沅著 成都 巴蜀書社 1992年9月
《黃宗羲與明清思想》 吳光主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3月
《從民本走向民主:黃宗羲民本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吳光主編 杭
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6年12月
《一本萬殊——黃宗羲的哲學與哲學史觀》 李明友著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年5月
《民本的極限:黃宗羲政治思想新論》 張師偉著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
社 2004年3月
《新譯明夷待訪錄》 李廣博註譯,李振興校閱 臺北 三民書局 2001年2
月初版2刷
三、相關的博碩士論文研究
康長健:《黃宗羲政治思想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6年6月)
鄭文嵐:《黃宗羲教育思想之探討》(臺北: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8年6月)
齊婉先:《黃宗羲之經世思想研究》(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
論文,1991年6月)
陳旻志:《黃宗羲「文道合一」思想的理論與實踐》(臺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
文學系所博士論文,2001年)
李慧琪:《黃梨洲思想與明清之際儒學焦點的轉移》(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1月)
陳昭鈞:《黃宗羲明夷待訪錄民本思想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林于盛:《黃梨洲思想旨歸》(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所博士論文,2005
年)
四、相關期刊研究
曾春海:〈對黃宗羲明夷待訪錄民本思想的省察〉,《哲學與文化》23卷第4期(1996年4月),頁1464~1473。
曾素貞:〈顏元的「鄉三物」和「六府三事」試析〉,《哲學與文化》24卷2期(1997年2月),頁158~178。
陳振風:〈黃宗羲的思想〉,《台南家專學報》第16期(1997年6月),頁1~15。
林正珍:〈明夷待訪錄通識教學的理論根據〉,《通識教育季刊》第4卷第3期(1997
年9月),頁89~109。
蔡淑閔:〈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君臣關係論研究〉,《哲學與文化》25卷第2期(1998
年2月),頁173~183。
陳文章:〈黃宗羲以知性為主體之務實主張所開展之儒家「以學領政」之精神〉,
《鵝湖月刊》第23卷第11期總號275(1998年5月),頁32~37。
洪素香:〈黃宗羲明夷待訪錄析探〉,《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第31期(2001
年12月),頁407~425。
郭英德:〈黃宗羲的人生定位與文化選擇——以清康熙年間為中心〉,《新亞論叢》
第4期(2002年8月),頁42~49。
吳智雄著:〈論顏元的學校教育理論〉,《玄奘人文學報》第1期(2003年7月),
頁113~137。
梁一群:〈黃宗羲關於社會治理的政治構想〉,《浙江社會科學》第4期(2006
年7月),頁147~153。
高謙民:〈論我國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徵及其近代發展趨勢〉,《河北師範大學
學報(教育科學版)》第8卷第6期(2006年11月),頁24~28。
王遠義:〈試論黃宗羲政治思想的歷史意義——中西公私觀演變的一個比較〉,
《臺大歷史學報》第38期(2006年12月),頁65~104。
孫寶山:〈以制度制約權力—黃宗羲政治構想解析〉,《晉陽學刊》第4期(2007
年1月),頁71~74。
谷制雲:〈黃宗羲實學教學思想的歷史價值及其現實意義〉,《現代教育科學》第
3期(2007年3月),頁70~80。
黃敦兵、雷海燕著:〈黃宗羲與明清之際學統的重建〉,《浙江學刊》第2期(2008
年3月),頁55~63。
五、其它參考書籍(按經史子集排列)
(一)經部
《周易本義》 〔宋〕朱熹著 臺北 廣學社印書館 1975年9月初版
《毛詩正義》 〔漢〕毛公傳,鄭元箋,唐孔穎達等正義,周何分段標點,十
三經注疏小組編 臺北 新文豐出版社 2001年8月
《尚書正義》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黃懷信整理 上海 上海
古籍出版社 2007年12月
《禮記注疏》 〔漢〕鄭元注,唐孔穎達等正義,田博元分段標點,十三經注
疏小組編 臺北 新文豐出版社 2001年8月
《春秋左傳正義》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沈秋雄分段標點,十
三經注疏小組編 臺北 新文豐出版社 2001年8月
《論語注疏》 〔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等疏,張文彬等分段標點,十三經
注疏小組編 臺北 新文豐出版社 2001年8月
《孟子注疏》 〔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等疏,董俊彥分段標點,十三經注
疏小組編 臺北 新文豐出版社 2001年8月
(二)史部
《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 〔漢〕司馬遷撰,〔南朝宋〕裴駰集解,〔唐〕
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楊家駱主編 臺北 鼎文書局 1984年
《漢書》 〔漢〕班固著,顏師古注 臺北 鼎文書局 1976年
《新唐書》 〔宋〕歐陽修、宋祁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87年11月3刷
《新元史》 〔清〕柯紹忞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出版年不詳
《明史》 包遵彭主纂 臺北 國防研究院 1962年9月臺初版
《明代史》 孟森著 臺北 中華叢書委員會 1957年12月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梁啟超著,徐少如、李鳳珠、黃昱凌、鄭慧卿等點
校 臺北 里仁書局 2002年8月
《中國考試制度史》 沈兼士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6年2月5版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錢穆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7年臺9版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錢穆著 臺北 素書樓 2001年2月
《中國教育史》 王鳳喈著 臺北 正中書局 1983年5月臺19版
《中國政治思想史》 蕭公權著 臺北 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1982年9月2

《中國社會政治史》 薩孟武著 臺北 三民書局 1980年7月再版
《西洋政治思想史》 薩孟武著 臺北 三民書局 1986年8月再版
《中國之科學與文明》 李約瑟(Jospph Needham)著,陳立夫主譯,杜維運、
陳捷先、程滄波等譯述 臺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77年8月2版
《中國教育史》 毛禮銳、邵鶴亭、瞿菊農合著 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92年2月初版2刷
《中國書院制度之研究》 趙汝福著 臺中 臺中師範專科學校 1970年7月
初版
《中國教育史》 陳東原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0年12月4版
《中國政治學說史》 鄭昌淦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5年8月
《中國教育史》 胡美琦著 臺北 三民書局 1995年1月4版
《中國私家藏書史》 范鳳書著 鄭州 大象出版社 2001年7月
《明代政治制度研究》 張治安著 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2年6月
《中國教育思想史》 郭齊家著,崔光宙審訂 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90
年6月
《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 劉澤華主編 天津 南開大學出版社 1992年1月
《中國藏書通史》 傅璇琮、謝灼華主編 寧波 寧波出版社 2001年2月
《中國教育史》 孫培青著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年9月第2版
《中國古代學校》 郭齊家著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98年11月第1版
《中國科舉制度史》 李新達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5年9月
《中國書院史》 樊克政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5年9月
《中國教育制度史論》 高明士著 臺北 聯經出版社 1999年9月初版
《中國傳統政治與教育》 高明士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2003年3月1刷
《中國教育史》 高明士著 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04年9月初版
《中國教育發展史》 喻本伐、熊賢君著 臺北 師大書苑 1995年12月
《中國古代的政治》 岡寧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2001年4月1刷
《中國文人階層史論》 龔鵬程著 宜蘭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2002年5月
《中國書院史》 鄧鴻波著 臺北 臺大出版中心 2005年6月
《教育史》 徐宗林、周愚文著 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005年初版7刷
《清代思想史》 陸寶千著 臺北 廣文書局 2006年6月3版
《中國教育史》 畢誠、程方平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6年10月
《書院教育與科舉關係研究》 李兵著 臺北 臺大出版中心 2005年4月
《中國古代的教育》 史習江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2001年5月1刷
《皇權、禮儀與經典詮釋:中國古代政治史研究》 甘懷真著 臺北 臺大出
版中心 2004年6月
《中國古代藏書管理?南宋館閣典籍考》 李家駒、李健祥著,潘美月、杜潔祥
主編 臺北 花木蘭文化工作坊 2005年12月
(三)子部
《清代政治思想》 王雲五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0年9月2版
《顏習齋教育思想》 鄭世興著 臺北 中央文物供應社 1980年3月再版
《顧炎武與清初經世學風》 黃秀政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8年12月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 余英時著 臺北 聯經出版社 1987年8月
《中國歷史轉型時期的知識份子》 余英時著 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2年9月初版
《士與中國文化》 余英時著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年12月3刷
《知識人與中國文化的價值》 余英時著 臺北 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2007年3月
《中國中古的教育與學禮》 高明士著 臺北 臺大出版中心 2005年9月
《明代的儒學教官》 吳智和著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91年3月初版
《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變遷與發展》 林聰舜著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90
年10月初版
《西學東漸與明清之際教育思潮》 白莉民編著 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
1989年第1版
《明末清初學術思想研究》 何冠彪著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91年2月初

《文化符號學》 龔鵬程著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2001年2月再版
《清初學術論文集》 詹海雲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2年3月初版
《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 李紀祥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2年12月初版
《一代儒宗顧亭林》 葛榮晉,魏長寶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2000年8月
《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 趙園著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年11月3刷
《制度言論心態—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續編》 趙園著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
社 2006年11月1版
《中國歷代思想家15》 簡明勇等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9年6月更
新版1刷
《知識與救世:明清之際經世之學研究》 魚宏亮著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年8月
《中國前近代思想的演變》 溝口雄三原著,林右崇翻譯 臺北 國立編譯館
1994年12月初版
(四)集部
《張居正集》 〔明〕張居正著,張舜徽主編 大陸 荊楚書社 1987年9
月1版
《顧亭林詩文集》 〔清〕顧炎武撰 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 1984年3月
《日知錄集釋》全校本 〔清〕顧炎武著,黃汝成集釋,栾保羣、呂宗力校點 上
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12月
《顏元集》 〔清〕顏元著,王星賢、張芥塵、郭征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87
年6月第一版
指導教授 丁亞傑(Ya- Jie Ding) 審核日期 2009-7-2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