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4130500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14 、訪客IP:3.135.202.224
姓名 姜依官(YI-KUAN CHI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三元宰相--商輅之研究
相關論文
★ 俞正燮婦女思想之研究★ 石達開與太平天國之研究(1831-1863)
★ 《民報》歷史觀之研究★ 太平天國婦女地位之研究
★ 論蔣李內爭與國共內戰之挫敗(1945-1949)★ 明末樞輔孫承宗之研究
★ 《大公報》在國共內戰初期立場之研究(1945.12-1947.1)★ 葉公超與中華民國外交(1949-1961)
★ 國共內戰之書寫—以《巨流河》等五本文藝作品為例★ 石門水庫教會之研究
★ 兩岸基督教詩歌創作之探討—以天韻合唱團及呂小敏為例★ 雍正能臣李衛之研究
★ 清世祖理漢政策(1651-1661)★ 清代徽州鹽商子弟教育研究(1644~1840)
★ 賢媛之冠-商景蘭研究★ 清鄭澎湖海戰之研究─ 《孫子兵法》與《戰爭論》之析論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三元」為中國科舉考試一項特殊的成就,在中國歷史上擁有「三元」頭銜者,共計有十三人。而商輅是明朝僅有的「三元」人物。過去在學術界對其少有討論。本論文即以商輅為研究對象,探討其生平事蹟與一生之作為,更進一步瞭解其人之志業與在歷史中的意義。
商輅之所以能「三元及第」,有其客觀因素,如身處富庶之江南,文風鼎盛,書香傳家。在科舉路上除了個人的機運與貴人的扶持之外,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努力與屢敗屢戰的精神。
商輅在朝為官時間長達二十二年之久,曾經歷「土木堡之變」、「京師保衛戰」及「奪門之變」。其所處之時期,正值明朝歷史上的轉折點。政治日趨混亂黑暗,內有宦官亂政,外有強敵侵擾。在此內憂外患之際,商輅能屹立不倒而為三朝元老,最高官至吏部尚書,以少保退休致仕,其之所以能在動盪的政治中受到敬重,其中有很大的關鍵是在於他的為人處事和平正直,簡樸端重,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從商輅所遺留下來的《商文毅疏稿》、《文集》,以及他的後代子孫為他所做的《年譜》中,可以瞭解到他的政治思想與為政之道。從疏稿中,他針對時政,痛下針砭,對於當時的政治與社會狀況,也提出許多具體的看法。雖有些未能立即奏效,然其貢獻卻可見之於日後。故可證商輅為明代賢相之一,於「立德」、「立功」、「立言」三大不朽事業均有可稱述之處。
摘要(英) “San-yuan” (三元, to become the first in all three levels of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is a distinguished accomplishment in Chines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There were only thirteen San-yuan in Chinese history and Shang Lu (商輅) was the only San-yuan in Ming dynasty. However, there have been few academic works on him. This thesis will study Shang Lu with an emphasis on his life and career.
The reason that Shang Lu was so successful in the examinations is related to his background and his own diligent efforts. He grew up in the Jiang-nan area that was famous for rich, populous and scholarly context. In addition to his fortune and also supports from high imposition people, he had devoted lots of time in preparing for the examinations. Even he failed a few times, he finally passed all the examinations and became the first graduate in all three examinations.
Shang Lu served the Ming government for 22 years. Quite a few important events, such as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Tumu incident, the Defense of Beijing, and the incident of “forcing the gate”, happened in this period. At this turning point of Ming history, the politics was getting gloom with the internal disorders caused by eunuchs and external invasions from outside the country. Shang Lu could survive in this dark period, was promoted to the rank the Minister of Personnel and retired with the position of Junior Guardian. The reason he could earn respect at this turbulent period was because he has kept a life of integrity and frugality with an attitude to regulate himself with rigid discipline and to treat others with generosity.
From his work Shang Wenyi Shugao (商文毅疏稿 Draft Memorials of Shang Wenyi) , collected writings, and the chronicle of his life, we are able to understand his political thought and his management of political matters. In his Draft Memorials, he shed his views in contemporary politics and in making suggestions to correct political and social problems. Though his contributions could not be seen immediately, many of his suggestions proved to be useful in later times. Shang Lu was a sagacious minister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was distinguished in his virtue, meritorious achievements, and his teachings.
關鍵字(中) ★ 狀元
★ 三元
★ 商輅
★ 宰相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二章 商輅的先世遠祖與求學時期------------------23
第一節 家世淵源------------------------------------23
第二節 年少時期------------------------------------26
第三節 三元及第------------------------------------30
第四節 三元之因------------------------------------34
第三章 商輅的仕宦之路----------------------------37
第一節 正統時期------------------------------------37
第二節 景泰時期------------------------------------39
第三節 成化時期------------------------------------45
第四節 歷任三朝之因--------------------------------53
第四章 商輅的處事與為官之道----------------------57
第一節 家人相處------------------------------------57
第二節 同僚互動------------------------------------62
第三節 面對權貴------------------------------------69
第四節 自我要求的處事之道--------------------------73
第五章 商輅的為政之道----------------------------77
第一節 邊防政策------------------------------------79
第二節 經世致用------------------------------------81
第三節 思想理論------------------------------------86
第四節 政治上的功業--------------------------------91
第六章 結論----------------------------------------97
附錄-----------------------------------------------111
附錄一 明清狀元資料之整理與探討-------------------111
附錄二 正統乙丑科殿試策---------------------------149
附錄三 商輅軼事-----------------------------------155
附錄四 商輅大事記---------------------------------161
參考書目-------------------------------------------175
參考文獻 一、 史料
(一) 官書、地方志、野史
《明英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
《明憲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
宋濂等撰,《元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
張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脫脫等撰,《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85。
脫脫等撰,《遼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脫脫等撰,《金史》,北京:中華書局,1975。
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昫等撰,《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
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
嘉靖《浙江通志》,收錄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叢刊》,上海:上海書店,1990。
呂昌期修、俞炳然纂,萬曆《續修嚴州府志》,收錄於《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
吳福原修、姚鳴鸞重修,嘉靖《淳安縣志》,收錄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1。
李鴻章等監修,張之洞等纂,光緒《順天府志》,台北:文海出版社,1965。
王玉德、楊昶、龐子朝、湯建英編,〈人物傳記卷〉,《明實錄類纂》,武漢:武漢出版社,1990。
王鴻緒,《明史稿列傳》,收錄於周駿富編,《名人傳記資料叢刊》,卷95,台北:明文書局,1991。
尹守衡,《明史竊列傳》,收錄於周駿富編,《名人傳記資料叢刊》,卷83,台北:明文書局,1991。
查繼佐,《罪惟錄》,收錄於周駿富編,《名人傳記資料叢刊》,卷86,台北:明文書局,1991。
徐乾學,《徐本明史列傳》,收錄於周駿富編,《名人傳記資料叢刊》,卷91,台北:明文書局,1991。
夏燮,《明通鑑》,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卷365,史部,編年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傅維麟,《明書列傳》,收錄於周駿富編,《名人傳記資料叢刊》,卷87,台北:明文書局,1991。
湯斌撰、田蘭芳評,《擬明史稿列傳》,收錄於周駿富編,《名人傳記資料叢刊》,卷158,台北:明文書局,1991。
談遷,《國榷》,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卷359-360,史部,編年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二) 文集、筆記、奏疏、年譜
《明代登科錄彙編》,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9。
牛應之編,《雨窗消意錄》,收錄於歷代學人撰《筆記小說大觀》正編(六),台北:新興出版社,1973。
王世貞,《列朝盛事》,收錄於《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7。
王世貞,《弇山堂別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5。
王兆雲,《皇明詞林人物考》,收錄於周駿富編,《明代傳記叢刊》,卷16,台北:明文出版社,1991。
王圻,《謚法通考》,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826卷,史部,政書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王道端,《皇明名臣琬琰錄》,收錄於周駿富編,《明代傳記叢刊》,卷44,台北:明文出版社,1991。
朱彝尊,《明詩綜》,台北:台灣商務,1986。
朱彝尊、王昶,《明詞綜》,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卷1730,集部,詞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卷1125,子部,雜家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摘抄》,北京:中華書局,1985。
李廷機,《皇明名臣言行錄》,收錄於周駿富編,《明代傳記叢刊》,卷48,台北:明文出版社,1991。
李紹文,《皇明世說新語》,收錄於周駿富編,《明代傳記叢刊》,卷22,台北:明文出版社,1991。
李贄,《續藏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6。
汪國楠,《皇明名臣言行錄新編》,收錄於周駿富編,《明代傳記叢刊》,卷46,台北:明文出版社,1991。
吳伯與,《國朝內閣名臣事略》,收錄於《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史部,傳記類,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6。
周清源,《西湖二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有限公司,1993。
徐咸,《近代名臣言行錄》,收錄於周駿富編,《明代傳記叢刊》,卷45,台北:明文出版社,1991。
徐珂,《清稗類鈔》,北京:中華書局,1984。
徐紘,《皇明名臣琬琰錄》,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
徐開任,《明名臣言行錄》,收錄於周駿富編,《明代傳記叢刊》,卷51,台北:明文出版社,1991。
唐樞,《國琛集》,收錄於周駿富編,《名人傳記資料叢刊》,卷115,台北:明文書局,1991。
唐鶴徵編纂、陳睿謨評,《皇明輔世編》,收錄於周駿富編,《明代傳記叢刊》,卷28,台北:明文出版社,1991。
耿定向,《碩輔寶鑑》,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
凌迪知,《國朝名世類苑》,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刊》,卷241,子部,小說家類,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
袁袠,《皇明獻實》,收錄於周駿富編,《明代傳記叢刊》,卷30,台北:明文出版社,1991。
許浩《復齋日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
張弘道、張凝道,《皇明三元考》,收錄於周駿富編,《明代傳記叢刊》,卷19,台北:明文出版社,1991。
張惟驤輯,《明代巍科姓氏錄》,收錄於周駿富編,《名人傳記資料叢刊》,卷20,台北:明文書局,1991。
張朝瑞,《皇明貢舉考》,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卷828,史部,政書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張萱,《西園見聞錄》,收錄於周駿富編,《名人傳記資料叢刊》,卷119、122-124,台北:明文書局,1991。
陸以湉,《冷廬雜識》,北京:中華書局,1997。
陸容,《菽園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
陸粲,《庚巳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商汝頤,《商文毅公遺行集》,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卷551,史部,傳記類,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商振倫,《商文毅公年譜》。收錄於《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冊39,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1999。
商輅,《商文毅公集》,十卷,明萬曆三十年(1602)版,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卷35,集部,別集類,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
商輅,《商文毅公集》,十一卷,明隆慶六年(1572)版,為鄭應齡編,收錄在國家圖書館善本室,微卷。
商輅,《商文毅公全集》,三十卷,明萬曆間西吳韓敬刻本,收錄在國家圖書館善本室,微卷。
商輅,《商文毅公集》,清順治十五年(1658)版,六卷,張一魁所編,收錄在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中,善本書籍,。
商輅,《商文毅疏稿》,收入於《四庫全書珍本》四集,台北:台灣商務,1973。
商輅,《蔗山筆麈》,收錄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卷281,史部,史評類,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陳九德,《皇明名臣經濟錄》,收錄於《四庫禁燬書叢刊》,卷9,史部,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陳仁錫,《皇明世法錄列傳》,收錄於周駿富編,《明代傳記叢刊》,卷79,台北:明文出版社,1991。
陳田,《明詩紀事》,收錄於周駿富編,《明代傳記叢刊》,卷13,台北:明文出版社,1991。
曹溶,《明人小傳》,收錄於《稀見明史史籍輯存》,北京;線裝書局,2003。
黃瑜,《雙槐歲抄》,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卷1166,子部,雜家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葉盛,《水東日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
項篤壽,《今獻備遺》,收錄於周駿富編,《明代傳記叢刊》,卷31,台北:明文出版社,1991。
彭時,《可齋雜記》,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1166卷,子部,雜家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焦竑,《國朝獻徵錄》,收錄於周駿富編,《名人傳記資料叢刊》,卷109,台北:明文書局,1991。
焦竑編次、翁正春校,《皇明人物考》,收錄於周駿富編,《名人傳記資料叢刊》,卷115,台北:明文書局,1991。
焦竑撰、翁正春輯,《鍥兩狀元編次皇明人物要考》。收錄於《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雷禮,《內閣行實》,收錄於周駿富編,《明代傳記叢刊》,卷27,台北:明文出版社,1991。
雷禮,《國朝列卿紀》,收錄於周駿富編,《明代傳記叢刊》,卷32-33,台北:明文出版社,1991。
過庭訓,《明分省人物考》,收錄於周駿富編,《名人傳記資料叢刊》,卷134,台北:明文書局,1991。
楊儀,《明良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
廖道南,《殿閣詞林記列傳》,收錄於周駿富編,《明代傳記叢刊》,卷18,台北:明文出版社,1991。
鄧元錫,《皇明書列傳》,收錄於周駿富編,《明代傳記叢刊》,卷73,台北:明文出版社,1991。
鄧球,《皇明泳化類編列傳》,收錄於周駿富編,《明代傳記叢刊》,卷81,台北:明文出版社,1991。
鄭曉,《吾學編》,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卷424,史部,雜史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劉廷元,《國朝名臣言行略》,收錄於周駿富編,《明代傳記叢刊》,卷49,台北:明文出版社,1991。
劉孟雷,《聖朝名世考》,收錄於周駿富編,《明代傳記叢刊》,卷41,台北:明文出版社,1991。
錢泳,《履園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97。
閻湘蕙輯、張春齡增訂,《明鼎甲徵信錄》,收錄於周駿富編,《名人傳記資料叢刊》,卷20,台北:明文書局,1991。
蕭鎡,《尚約居士集》,微卷。收錄在國家圖書館善本室。
謝肇淛,《五雜組》,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1130卷,子部,雜家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蘇茂相,《皇明寶善類編》,收錄於周駿富編,《明代傳記叢刊》,卷22,台北:明文出版社,1991。
顧祖訓原編,吳承恩增補,陳枚續補,《狀元圖考》,收錄於周駿富編,《名人傳記資料叢刊》,卷20,台北:明文書局,1991。
二、 中文專書
《八十九種明代傳記綜合引得》,收錄在《哈佛燕京學社引得》,卷24,台北:成文出版社,1966。
王天有,《明朝十六帝》,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9。
王雲五主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收錄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
毛飛明,《商輅年譜》,香港: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005。
石永昌,《蘇州狀元石韞玉》,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1。
古鴻廷著,《清代官制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印行,1999。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卷1,目錄索引,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
台灣中央圖書館,《明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中華書局,1987。
朱沛蓮,《清代鼎甲錄》,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8。
江慶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宋元強,《清朝的狀元》,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
宋元強,《狀元史話》,台北:國家出版社,2005。
李新達著,《中國科舉制度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
杜乃濟,《明代內閣制度》,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7。
林白、朱梅蘇著,《中國科舉史話》,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周臘生,《明代狀元奇談。明代狀元譜》,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
孟森,《明清史講義》,台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6。
孟森等著,《明代邊防》,台北:學生書局,1968。
祖慧,《中國歷代名狀元傳》,杭州:杭州出版社,2005。
張卜庥,《諡法及得諡人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7。
傅樂成,《中國通史》,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82。
華人德編,《中國歷代人物圖像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蔣建平,《大明王朝之謎》,上海:文匯出版社,2004。
鄧洪波、彭明哲、龔抗雲編著,《中國歷代狀元殿試卷》,北京:海南出版社,1993。
鄧洪波、龔抗雲,《中國狀元殿試卷大全》,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劉兆璸著,《清代科舉》,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79。
臧勵龢,《中國人名大辭典》,台北:台灣商務,1990。
鮑藝敏,《商輅傳》,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1。
謝貴安,《明實錄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台北:曉園出版社有限公司,1980。
三、 論文、期刊、雜誌、報紙
《人間福報》,95年十月二十日星期五,第一版。
王文娟,〈明代科舉考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王惠琛,〈清代台灣科舉制度的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吉浩東,〈高麗朝科舉制度受唐、宋科舉制度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朱開宇,〈科舉社會、地域秩序與宗族發展 -----宋明間的徽州,1100~1644〉,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吳龍財,〈南宋四川科舉----以進士科為中心〉,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林奇賢,〈科舉制度中的明清知識份子-資料庫之製作與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柳喜在,〈三笑姻緣故事研究(以唐解元一笑姻緣為主)〉,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張上翡,〈宋人筆記所見北宋科舉制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張承祥,〈晚明宦官馮保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陳光榮,〈唐代科舉制度之研究〉,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
許績鑫,〈明代科舉探微-以同安許鍾斗為例〉,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2。
黃光亮,〈清代科舉制度之研究〉,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75。
葉虹汝,〈宋人小說中士人的科舉歷程〉,國立政治大學中等學校教師在職進修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1。
董立夫,〈明代進士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趙淑敏,〈明代科舉命運觀之研究:以筆記小說為線索〉,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王金中,《淺說清代吳地狀元之盛的緣由》,無錫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1994。資料來源取自中國期刊網
王道成,〈全面。精闢。公允-讀宋元強著《清朝的狀元》〉,《清史研究》,1994。資料來源取自中國期刊網。
王麗秀,〈《續資治通鑑綱目》纂修二題〉,收錄於《史學研究》,2004年第二期。資料來源取自中國期刊網。
何玲,〈狀元解讀〉,《尋根》,2005。資料來源取自中國期刊網。
周亞非,〈歷代狀元之最〉,《中州古今》,1998。資料來源取自中國期刊網。
周亞非,〈歷代父子、兄弟狀元知幾人〉,《中州古今》,1994,資料來源取自中國期刊網。
周積明,〈略說清朝的狀元〉,《社會科學集刊》,第一期,1995,資料來源取自中國期刊網。
范金民,〈明清江南進士數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第2期,1997。資料來源取自中國期刊網。
馬長泉,〈商輅的經世致用思想〉,《黃淮學刊》(社會科學版),第11卷第3期,1995年9月。資料來源取自中國期刊網。
翁福清,〈商輅生平事跡考略〉,《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第四期,1995。資料來源取自中國期刊網
唐群,〈歷史上的狀元進士之家〉,《中學歷史教學參考》,1997,資料來源取自中國期刊網。
陳運通,〈談末代狀元劉春霖、首任狀元孫伏伽〉,《中外雜誌》,2003。
莫雁詩,〈論歷代狀元的錄取與科舉考試制度的關係〉,《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一期,1995。資料來源取自中國期刊網。
張前進,〈明清狀元雜談〉,《華夏文化》,1999。資料來源取自中國期刊網。
商通,〈憶“三元宰相”商輅〉,收錄於《千島湖》,文學季刊,第2006年3月號。
楊寄林,〈試論明清進士前三名遴選中的異常現象〉,《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5卷第5期,2003年9月。資料來源取自中國期刊網。
暴鴻昌,〈史學園地裡的上乘之作-讀清代的狀元〉,《史學集刊》,第4期,1994。資料來源取自中國期刊網。
劉仲孝,〈中國三元知多少〉,《紫禁城》,2001。資料來源取自中國期刊網。
鮑藝敏,〈商輅的生平及政治思想初探〉,《浙江社會科學》,第一期,1994。資料來源取自中國期刊網。
鍾年,〈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有關狀元的風俗史話〉,《民俗研究》,1999。資料來源取自中國期刊網。
韓茂莉、胡兆量,〈中國古代狀元分布的文化背景〉,《地理學報》,1998,資料來源取自中國期刊網。
顧明高,〈狀元種種〉,《中學歷史教學參考》,1994,資料來源取自中國期刊網。
指導教授 王成勉(Chen-Main Wang) 審核日期 2007-7-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