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41305009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4 、訪客IP:3.135.195.103
姓名 謝錦萍(Chin-ping Hsieh)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瑞芳金礦的開採與聚落社會,1889-1971
(The exploiting system and social community of Rui Fang gold mine ,1889-1971)
相關論文
★ 鋼筆與臺灣的社會文化★ 臺灣戰後水利興建與工業─ 以石門水庫為例(1945-1980)
★ 退輔會榮民安置與梨山地區的農業發展(1956-1987年)★ 日治時期臺灣歲計制度建立之研究(1895-1899)
★ 戰後國營造船業的公司制度與業務發展-以台船公司為例(1945-1955_★ 戰後臺灣觀光事業-兼論觀光外匯之影響(1956~1987)
★ 從國營到民營:戰後臺灣國營紡織業之變遷(1950-1972)★ 從復員救濟到內戰軍運-戰後中國變局下的民航空運隊(1946-1949)
★ 美援與石門水庫之興建-以經費、技術為中心(1956-1964)★ 從基層金融到商業銀行-「板信」之研究〈1957-1997年〉
★ 花蓮佛教慈濟綜合醫院發展之研究(1972-2003)★ 從傳教到醫療企業化-桃園天主教聖保祿醫院之研究(1960-1999)
★ 宏碁與台灣品牌電腦資訊業之研究(1976~2004)★ 美援與臺灣遠洋漁業之發展(1951-1965)
★ 美援黃豆與臺灣食用油脂工業發展之研究(1951-1963)★ 戰後桃園農田水利會組織之探討(1945-2002)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探討的主題是以瑞芳金礦從礦脈發現到結束開採,其中開採制度變革的原因及過程,以其變革對產量及經濟發展的影響為研究重點。另外黃金生產除與自然環境相關,政府的開採政策在其中扮演何種角色。本文並以瑞芳金礦所在地九份聚落為研究主要範圍來探討開採制度對聚落發展的影響。
在論文內容簡介方面:本論文共分為六章,除第一章緒論及第六章結論外,分別為:第二章清末至日治初期臺灣採金政策與直營開採,探討黃金政策與瑞芳金礦的初採。第三章日治中期承包制的興起,研究承包制在瑞芳金礦的出現及影響。第四章戰後承包制的沒落,則研究瑞芳金礦為何不再使用承包制。第五章九份聚落與社會,探究承包制在九份聚落社會塑形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本論文透過史料的研究及分析,探討出以下結果。從清代、日治時期到中華民國政府統治,都曾隨著經濟的變化而調整黃金政策,並對金礦業開採產生鼓勵或壓抑的作用,由此可知礦業生產與政府政策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日治時期雖引進新式開採,但主要以獲得臺灣礦利為主,並企圖將臺灣的黃金生產與日本國內經濟狀況結合;瑞芳金礦因其礦脈的成因及人為因素,發展出與其他金礦區不同的承包制度,並影響其往後的生產方式及產量,在其中人為的操作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九份聚落長期使用承包制,使聚落社會呈現出活潑多變的面貌,與鄰近礦區截然不同。代表礦產相同的礦區在不同的開採制度運作下,不但在產量及開發上有不同的結果,在聚落社會亦承現不同的面貌。
關鍵字:瑞芳金礦、九份聚落、承包制、臺陽
摘要(英) The theme of the research is on the reason and course of the exploiting reformation from the mineral ore to finishing exploiting with the Rui Fang gold mine, and we put the focal point on the impact on outpu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bout the exploiting reformation. Moreover the gold production is related with not only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but government’’s mining policy which acts what kind of role i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he mining system influences the settlement development by taking the Rui Fang gold ore which is in the Jiu Fen community as the research main scope.
The paper synopsis: The paper divides into six chapters. Besides the first chapter about the introduction and the sixth chapter about the conclusion, the others are: The second chapter is about the gold exploitation and the straight camp mining in Taiwan from latter stage of Qing Dynasty to Japanese colonial initial period, and will discuss the gold policy and the initially exploitation of Rui Fang gold ore. The third chapter is about the rise of the contract system in Japanese colonial middle period, and we also research the appearance and the influence about the contract system in the Rui Fang gold ore. The fourth chapter is about the declining of the postwar contract system, and why people no longer used the contract system in Rui Fang gold ore then. The fifth chapter is about Jiu Fen community and the society, and inquires into how the contract system played the role in Jiu Fen community and the society in the shape process.
The paper probes out the following results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the analysis of historical data from the Qing Dynasty,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to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ment, it all adjusted the gold policy with the economical change, and had the function of the encouragement or constrains to the gold ore mining industry. Thus it may be known the mining industry production and the government policy have the inseparable relations. Although people brought in the new mining style in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main benefit primarily depended on the Taiwan mining industry, and we also attempt to union Taiwan’’s gold production and Japanese domestic economical condition by the facts. Because of its origin of the mineral lode and the human factors in Rui Fang gold ore, people developed different contract systems which were unlike other golden mining areas, and that would affect the production method and the output in the future. In this condition the artificial operation acts quite important role. Jiu Fen community used contract system during the long-term period, and it made the community in that society present the lively and changeable appearance which was different from other golden mining areas. The minerals under different mining operation system but in the same mining area not only had the different result in the output and the development, but also displayed the different appearances in the settlement society.
Key word: Rui Fang gold mine, Jiu Fen Community, the contract system, Tai Yang
關鍵字(中) ★ 瑞芳金礦
★ 九份聚落
★ 承包制
★ 臺陽
關鍵字(英) ★ Jiu Fen Community
★ Rui Fang gold mine
★ Tai Yang
★ the contract system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時間斷限與地域範圍 3
第三節 研究回顧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史料 10
第五節 章節安排 13
第二章 清末至日治初期採金政策與直營開採 15
第一節 瑞芳金礦礦脈分析 15
第二節 清政府的採金政策 20
第三節 臺灣總督府初期的採金政策 34
第四節 藤田組的直營開採 39
結論 57
第三章 日治中期承包制的興起與經營 59
第一節 承包制度的興起 59
第二節 從鼓勵到禁止的採金政策 71
第三節 瑞芳金礦的採礦經營 78
結論 88
第四章 戰後承包制的沒落 91
第一節 戰後的復工開採 91
第二節 採金政策的影響 106
第三節 承包制度走入歷史 117
結論 125
第五章 九份聚落與社會 128
第一節 聚落的形成與發展 128
第二節 聚落社會變遷 141
第三節 金礦區庶民生活 161
結論 174
第六章 結論 178
附錄 190
徵引文獻 194
參考文獻 一、檔案
(一)《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木村久太郎藤田傳三郎ヘ金礦增區許可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乙種永久保存,第986冊,第7號(明治37年3月19日)。
〈元瑞芳砂金署閉鎖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乙種永久保存,第72冊,第2號(明治28年6月23日)。
〈石井八萬次郎瑞芳產金地調查復命書〉,《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5年保存,第4509冊,第1號(明治29年6月)。
〈砂金署章程及砂金採取規則〉,《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追加保存,第51冊,第25號,(明治28年8月30日)。
〈株式會社雲泉商會鑛業權讓渡許可〉,《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第2829冊,第7號(大正7年10月1日)。
〈基隆廳下瑞芳鑛山鑛業著手及事務所設置屆〉,《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第1108冊,第35號(大正4年1月15日)。
〈基隆堡九份庄九份溪外六所藤田傳三郎鑛第一號第二號增減區ニ係ル鑛區正願〉,《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乙種永久保存,第505冊,第11號(明治33年10月31日)。
〈強盜被害瑞芳店警察分署報告〉,《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5年保存,第4491冊,第21號(明治28年12月)。
〈瑞芳及金瓜石鑛山視察報文技師齊藤讓提出〉,《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追加),第431冊,第8號(明治32年9月29日)。
〈瑞芳金山巡迴復命書屬熊田幹之助提出〉,《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5年保存(追加),第4574冊,第4號(明治31年12月2日)。
〈瑞芳鑛山鑛業用電氣事業經營認可ノ件(指令第四一九號)〉,《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5年保存,第4826冊,第39卷(明治37年2月)。
〈瑞芳地方鑛山視察囑託齋藤精一復命書〉,《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5年追加,第4626冊,第2號(明治33年7月)。
〈瑞芳及金瓜石鑛山現況視察技師齋藤讓復命書〉,《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5年追加,第4626冊,第1號(明治33年4月)。
〈臺北廳基隆堡九份庄道路使用許可報告(藤田組)〉,《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5年保存,第5367冊,第4號(明治44年4月)。
〈藤田傳三郎等ニ金瓜石九份溪等ノ金鑛採掘ヲ許可ス〉,《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乙種永久保存,第25冊,第3號(明治28年9月21日)。
〈藤田傳三郎鑛名訂正願許可〉,《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乙種永久保存,第402冊,第1號(明治32年6月23日)。
〈藤田組瑞芳鑛山出張所ヲ同事務所ト變更屆〉,《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乙種永久保存,第504冊,第5號(明治33年1月15日)。
〈藤田組瑞芳鑛山專用電話機增置許可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5年保存,第4920冊,第14號(明治39年3月)。
〈鑛業權讓渡願許可(讓受人臺陽鑛業會社;讓渡人雲泉商會)〉,《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第3084冊,第17號(大正9年1月1日)。
〈鑛第一號同第百二十八號許可鑛業人藤田傳三郎代理人屆〉,《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乙種永久保存,第399冊,第28號(明治32年2月21日)。
(二)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行政長官公署檔案》
《行政長官公署檔案》00326610042013〈接收煤礦財產清冊臺陽礦業公司接收改組核示案〉,1946年12月30日。
《行政長官公署檔案》00301240155002〈煤礦公司接收部分日人股本案〉,1946年10月08日。
《行政長官公署檔案》00303234118001〈臺陽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籌備處主任嚴欽賢等七員派任案〉,1946年11月15日。
《行政長官公署檔案》00326610042013〈臺陽礦業公司接收改組核示案〉,1946年12月30日。
《行政長官公署檔案》00326620171113〈臺陽礦業株式會社瑞芳礦業所私相授受情形派員調查案〉,1946年11月21日。
《行政長官公署檔案》00347500011243〈臺陽鑛業株式會社等礦業臨時執照核發案〉,1946年07月01日。
《行政長官公署檔案》00347510004004〈瑞芳金鑛白銀處理方式電知案〉,1946年12月23日。
《行政長官公署檔案》00307662005001〈瑞芳金礦應否自由出售案〉,1946年2月19日。
《行政長官公署檔案》00326610042013〈接收煤礦財產清冊臺陽礦業公司接收改組核示案〉,1946年12月30日。
《行政長官公署檔案》00301240155002〈煤礦公司接收部分日人股本案〉,1946年10月08日。
《行政長官公署檔案》00347500011243〈臺陽鑛業株式會社等礦業臨時執照核發案〉,1946年07月01日。
《行政長官公署檔案》00347510004004〈瑞芳金鑛白銀處理方式電知案〉,1946年12月23日。
《行政長官公署檔案》00302100006013〈行政院經濟緊急措施方案〉,1947年2月18日。
(三)《經濟部門檔案》
《經濟部門檔案》(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1949~1951),台灣區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卷宗,館藏號49-05-01-002-058,文件名稱〈金銅局收購台陽公司產金〉。
《經濟部門檔案》(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1949~1951),資源委員會卷宗,館藏號49-02-01-001-017,文件名稱〈台北縣議會建議獎勵金礦業〉。
《經濟部門檔案》(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1951~1951),資源委員會卷宗,館藏號24-05-174-03,文件名稱〈有關金融措施辦法〉。
《經濟部門檔案》(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1952~1955),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卷宗,館藏號30-01-13-009,文件名稱〈黃金價格問題〉。
《經濟部門檔案》(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1955),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卷宗,館號30-01-01-010-068,文件名稱〈行政院令黃金條塊及外國幣券不得自由買賣違者依法懲處(見40年4月9日頒行有關金融措施規定辦法)〉。
《經濟部門檔案》(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1955~1958),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卷宗,館藏30-01-13-010,文件名稱〈黃金價格問題及產銷概況〉。
《經濟部門檔案》(中研院近代所檔案館,1958),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卷宗,館藏號30-01-01-015-504,文件名稱〈台北市黃金美鈔近日黑市價格上漲〉。
《經濟部門檔案》(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1959),行政院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卷宗,館藏號50-196-032,文件名稱〈奉院令核定關於首飾用金原料供應辦法公佈後舊有法令應予修正補充或廢止案報請公鑒〉。
《經濟部門檔案》(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1958),行政院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卷宗,館藏號50-160-009,文件名稱〈奉院令自本年4月14日起,黃金牌價調整為每一市兩對美金35元,台幣牌價改按現行外匯貿易管理辦法核算案報請公鑒〉。
《經濟部門檔案》(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1961),行政院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卷宗,館藏號50-316-022,文件名稱〈准財政部函為台灣銀行黃金牌價每31.25公克改照新官價匯率核算折合新台幣1,400元一案報請公鑒〉。
《經濟部門檔案》(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1949~1951),臺灣區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卷宗,館藏49-04-07-004-001,文件名稱〈礦場租賃處理〉。
《經濟部門檔案》(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1947,經濟部卷宗,館藏號18-26-01-011-01,文件名稱〈經濟緊急措施方案〉。
《經濟部門檔案》(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1948),宗,館藏號20-08-086-24,文件名稱〈金圓券準備委員會組織規程;金辦法草案〉。
《經濟部門檔案》(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1948),宗,館藏號20-08-086-22,文件名稱〈人民所有金銀外幣處理辦法草案;法幣公債處理辦法〉。
二、統計書、政府出版品、年鑑、法規、地圖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鑛業許可一覽》(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1901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鑛業許可一覽》(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1905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鑛區便覽》(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1913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鑛區便覽》(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1923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臺灣鑛區一覽》(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1931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臺灣鑛區一覽》(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1942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編印,《臺灣鑛業統計便覽》(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1901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編印,《臺灣鑛業統計》(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1913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編印,《臺灣鑛業統計》(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1914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編印,《臺灣鑛業統計》(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1929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編印,《臺灣鑛業統計》(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1931年)。
臺北州總務部總務課編,《臺北州統計書》(臺北:臺北州總務部總務課,昭和14年)。
臺北廳編,《臺北廳報》(臺北:臺北廳,大正元年至大正十年)。
臺灣總督府熱帶產業調查會,《臺灣ノ鑛業》(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1935年)。
臺灣總督府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臺灣鑛業一斑》(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1908年)。
臺灣總督府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臺灣鑛業一斑》(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1916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地質鑛產地圖說明》(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26年)。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臺灣現住人口統計》(臺北: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1907年)。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臺灣現住人口統計》(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08-1917年)。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臺灣現住人口統計》(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18-1934年)。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臺灣現住人口統計》(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01-1941年)。
臺灣總督府臨時戶口調查部編,《第二次臨時臺灣戶口調查概覽表(1915)》(臺北:捷幼出版社,1922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編印,《臺灣礦局便覽》(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1920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編印,《臺灣礦業概要》(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1936年)。
臺灣銀行調查課編,《臺灣ニ於ケル金鑛業》(臺北:臺灣銀行調查課,1921年)。
臺灣總督府民政局編,《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東京市:臺灣總督府民政局,1897年)。
臺灣總督府民政局文書課編,《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蹟提要》第2篇,明治29年分(臺灣臺北城:臺灣總督府民政局文書課,1898年)。
臺灣總督府民政局編,《臺灣總督府民政局殖產部報文》,第1卷,第2冊(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局,1896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臺灣鑛業法令譯解》(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務課,1915年)。
臺灣社寺宗教刋行會編,《臺灣社寺宗教要覽》(臺北市:臺灣社寺宗教刋行會,1933年)。
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臺灣人士鑑》(臺北:臺灣新民報社,1937年)。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1916年)。
臺灣新聞社編《臺灣實業名鑑》(臺中:臺灣新聞社 ,1934年)。
林進發編著,《臺灣官紳年鑑》(臺北市:民眾公論社,1934年)。
臺北商工會議所編,《時局臺灣經濟法令集》(臺北:臺北商工會議所,1938年)。
臺灣鑛業會編,《臺灣鑛業關係法規集》(臺北:臺灣鑛業會,1944年)。
臺灣と海外社編,《臺灣殖產年鑑》(臺北:臺灣と海外社,1938年)。
實業之臺灣社編,《臺灣經濟年鑑》(臺北:實業之臺灣社,1941年)
實業之臺灣社編,《臺灣經濟年鑑》,昭和19年版(臺北:實業之臺灣社,1944年)。
臺湾經世新報社編,《臺灣大年表》(臺北:臺湾經世新報社,1929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總督府檔案中譯本第四輯》(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總督府檔案中譯本(第五輯)》(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總督府檔案中譯本(第十一輯)》(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年)。
臺灣省建設廳礦務科,《臺灣省礦區一覽》(臺灣省建設廳礦務科,1967年)。
臺灣省建設廳礦務科,《臺灣省礦區一覽》(臺灣省建設廳礦務科,1958年)。
臺灣省煤業調整委員會,《臺灣省開工礦產一覽表》(臺灣省煤業調整委員會,1960年)。
臺灣省建設廳礦務科,《臺灣省開工礦場一覽》(臺灣省建設廳礦務科,1967年)。
臺灣總督府行政長官公署編印,《臺灣省五十年來統計提要》(臺北:進學書局,1969年)。
行政院生產設備及人力調查委員會編,《臺灣工礦一覽》(臺北:行政院稱產設備及人力調查委員會,1954年)。。
臺灣省煤礦礦工福利委員會編,《十五年來礦工福利成果總報告》(南投:臺灣工福利委員會,1968年)。
小副川猛編,《臺灣街庄區職員錄》(臺北:杉田書店,1932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清季臺灣洋務史料》,臺灣文獻叢刊第278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9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私法商事編》,臺灣文獻叢刊第91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頁6。
洪敏麟等編,《臺灣堡圖集》(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69年〉。
三、方志、碑文
季麒光、徐懷祖、魯之裕、吳桭臣、陳雲程、鄺其照、洪亮吉、許鴻磐、施鴻保、周懋琦、卞寶第、龔柴、馬冠群、劉錦藻、黃清淵《臺灣輿地彙鈔》,臺灣文獻叢刊第216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5年)。
李進勇編,《基隆市志》,經濟志(基隆:基隆市政府,2001年)。
李進勇編,《基隆市志》,土地志(基隆:基隆市政府,2001年)。
陳培桂、林豪,《淡水廳志》,風俗考,臺灣文獻叢刊第172種(臺北:大通,1871年)。
趙汝适著、馮承鈞教注,《諸番志教注》,卷上(臺北:商務印書館,1962年)。
薛紹元,《臺灣通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30種(臺北:大通,1995年)。
鍾溫清編,《瑞芳鎮誌》,地理篇(臺北縣瑞芳鎮:臺北縣瑞芳鎮公所,2002年)。
鍾溫清編,《瑞芳鎮誌》,礦業篇(臺北縣瑞芳鎮:臺北縣瑞芳鎮公所,2002年)。
鍾溫清編,《瑞芳鎮誌》,建置開拓篇(臺北縣瑞芳鎮:臺北縣瑞芳鎮公所,2002年)。
鍾溫清編,《瑞芳鎮誌》,住民篇(臺北縣瑞芳鎮:臺北縣瑞芳鎮公所,2002年)。
鍾溫清編,《瑞芳鎮誌》,宗教禮俗篇(臺北縣瑞芳鎮:臺北縣瑞芳鎮公所,2002年)。
雙溪鄉公所編,《雙溪鄉志》(臺北縣雙溪:臺北縣雙溪鄉公所,2001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省通誌》,卷4經濟志礦業篇(臺北:眾文圖書公司,1969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重修臺灣省通志》,經濟史礦業篇(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
臺灣礦業史編篡委員會編,《臺灣礦業史(上、下)》(臺北:臺灣省礦業研究會,1960年)。
臺灣礦業史編篡委員會編,《臺灣礦業史續一》(臺北:臺灣區煤礦同業公會,1983年)。
臺灣礦業史編篡委員會編,《臺灣礦業史續二》(臺北:中華民國礦業協進會,2002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基隆市鄉土史料-基隆市耆老口述歷史座談會紀錄(一)》(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編,《臺北縣鄉土史料(下)》(南投市:臺灣省文獻會出版,1997年)。
九份舊道口上的墓地廣場的招魂碑。立於九份舊道口的墓地旁。
福山宮神苑重修紀念碑。立於福山宮前。
九份頌德碑神。立於九份頌德公園。
頌旌顏君雲年、蘇君源泉修築道路碑文。立於九份往瑞芳的保甲路上
九份四號坑土地工石碑。立於大竿林四號坑土地公廟旁。
四、報紙、期刊
《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
《臺灣日日新報》
《聯合報》
《礦業會報》
《新生報》
《臺灣時報》
《臺灣礦業》
五、專書
JamesW.Davidson著,蔡啟恆譯,《臺灣之過去與現在》,臺灣研究叢刊第107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2年)。
大藏省昭和財政史編輯室編,《昭和財政史》,卷15,舊外地財政(上)(東京都:東洋經濟新報社,1960年)。
土屋重雄,《臺灣事情一班》(臺北:眾文出版社,1985年)。
方建能、余炳盛,《金瓜石-九份金銅礦床導覽》(臺北:臺灣省立博物館,1995年)。
方建能、余炳盛,《金瓜石九份地質觀察路線》(臺北:臺灣省立博物館,1998年)。
方建能、余炳盛,《臺灣的金礦》(臺北:遠足文化,2003年)。
王建旺,《臺灣的土地公》(臺北:遠足文化,2003年)。
友聲會,《顏雲年翁小傳》(基隆:久保田章,1924年)。
內藤素生,《南國之人士》(臺北:臺灣人物社,1936年)。
石坂莊作《北台灣之古碑》(臺北:臺湾日日新報社,1923年)。
司馬嘯青,《臺灣五大家族》(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87年)。
李世偉,《日據時期臺灣儒教結社與活動》(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
汪大淵,《島夷志略》(臺北:商務印書館,1980年)。
林朝棨,《臺灣的金礦業》,臺灣特產叢刊第6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0年)。
長濱實,《顏國年君小傳》(基隆:長濱實,1939年)。
周憲文,《清代臺灣經濟史》(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
周憲文,《日據時代臺灣經濟史》(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
周憲文,《臺灣經濟史》(臺北市:臺灣開明,1980年)
季麒光,《臺灣雜記》,臺灣文獻叢刊216種(臺北:臺灣經濟研究室,1965年)。
洪敏麟,《臺灣舊地名之沿革》(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0年)。
胡傳,《臺灣日記與稟啟》臺灣文獻叢刊第71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
唐贊袞,《臺陽見聞錄》,卷上通商,臺灣文獻叢刊第30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5年)。
唐羽,《臺灣採金七百年》(臺北:錦綿助學基金會,1985年)。
唐羽,《魯國基隆顏氏家乘》,卷26(臺北市:基隆臺陽家族,1996年)。
唐羽,《基隆顏家發展史》(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3年)。
唐羽,《臺陽公司八十年志》(臺北:臺陽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連橫,《臺灣通史》(臺北:臺灣通史社,1920年)。
黃叔璥,《臺海使槎錄》,臺灣文獻叢刊4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
黃清連,《黑金與黃金》(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5年)。
黃智偉,《臺陽公司志》(板橋市:臺北縣文化局,2004年)。
陳慈玉,《臺灣礦業史上的第一家族-─基隆顏家研究》(基隆:基隆市立文化中心,1999年)。
陳世一,《九份之美》(臺中市:晨星出版社,1995年)。
陳世一,《尋找河流的生命力基隆河中游暖暖.七堵段歷史與地景巡禮》(基隆:基隆市立文化中心,1997年)。
陳斐翡撰,《黃金城傳奇:金瓜石》(臺北:秋雨文化,2004年)。
張瓈文主持,《九份口述歷史與解說資料彙總》(臺北:臺北市古風史蹟協會,1994年)。
橋本白水,《臺灣統治と其功勞者》(臺北:南國出版協會,1930年)。
瑞芳坑場編,《瑞芳鑛山概況》(臺北:瑞芳坑場,1933年)。
蔡培慧、陳怡慧、陳柏州,《臺灣的舊地名》(臺北:遠足文化,2004年)。
張炎憲編,《臺灣近代名人誌》(臺北:自立晚報社,1987年)。
張德水,《政治種族地名沿革》(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96年)。
葉龍彥,《台灣的老戲院》(臺北市:遠足文化,2004年)。
劉還月,《臺灣鄉土誌》(臺北市:常民文化出版社,1997年)。
澤田久雄編,《臺灣地名の讀方及び人口表》(東京:日本書房,1938年)。
鈴木清一郎,《臺灣舊慣習俗信仰》(臺北市:眾文圖書公司,1989年)。
魏英滿,陳瑞隆編著,《臺灣鄉鎮地名源由》(臺南市:世峰出版社,2000年)。
蕭景文,《黃金之島福爾摩沙追金記》(臺北:玉山社,2006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鑛務課編,《臺灣の鑛業》(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鑛務課,1931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鑛務課編,《臺灣の鑛業》(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鑛務課,1935年)
臺灣銀行金融研究室編,《臺灣之金》(臺北:臺灣銀行金融研究室,1950年)。
臺陽礦業公司四十週年慶典籌備委員會編,《臺陽礦業公司四十年誌》(臺北市:臺陽礦業公司,1958年)。
六、論文
(一)期刊論文
李修瑋,〈瑞芳:一個失去礦產的臺灣礦鄉〉《北縣文化》,第53期(1997年6月),頁4-14。
林新欽,〈黃金山城,神明亮光光:介紹臺北縣九份媽祖祭典〉《豐年》,第46卷10期(1996年5月),頁67-69。
林茂賢,〈從九份俗語看九份的採金文化〉《北縣文化》,第53期(1997年6月),頁69-70。
林朝棨,〈瑞芳金山之地質礦床〉《臺灣礦業》,第1卷第2期(1949年7月),頁4-17。
余炳盛,〈金礦種類知多少〉《地球科學園地》,第2期(1997年6月)。
余炳盛,〈為什麼有這麼多黃金〉《地球科學園地》,第2期(1997年6月)
胡子遐,〈臺灣民營金鑛瑞芳金山經緯〉《臺灣礦業》,第10卷第4期(1958年12月),頁93-101。
黃清連,〈烏衣巷口夕陽斜-從礦業聚落性格看九份發展〉《北縣文化》,第45期(1995年6月),頁6-14。
陳新枝,〈三十八年度金礦業回顧與前瞻〉《臺灣礦業》,第2卷第1期(1950年3月),頁19-30。
陳新枝,〈瑞芳金礦論:陳述二三希望事項〉《臺灣礦業》,第3卷第1期(1951年6月),頁38-41。
陳世一,〈九份:九份特殊美系列〉《大自然》,第43期(1994年4月),頁66-73。
陳健一,〈記一段「黃金」地景〉《北縣文化》,第45期(1995年6月),頁23-27。
陳慈玉,〈日據時期的顏家與瑞芳礦業〉《北縣文化》,第53期(1997年6月),頁28-35。
管驗之,〈臺灣的砂金和金礦(三):金山掠影〉《路工月刊》,第4卷第5期(1940年11月),頁24-25。
趙蘭坪,〈黃金政策可以變了〉《工商金融》,第12期(1958年11月),頁2-5。
葉茂謝,〈瑞芳鎮資源地理的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33卷1期(1982年3月),頁265-295。
鐘佩娥,〈臺灣黃金傳奇:金礦雙城記‧金九印象‧說金道金〉《大地雜誌》,第120期(1998年3月),頁26-69。
(二)學位論文
方得時,〈雙溪鄉的民族學研究-一個北臺灣礦業市鎮的社會經濟發展史〉,文化大學民族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1年。
王元山,〈九份山城聚落空間結構及社區空間形成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李玉芬,〈臺灣北部山區的煤礦聚落及其居民的生活調適〉,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所碩士論文,1989年。
林彥旻,〈觀光之眼-觀光對九份空間所產生的衝擊〉,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吳海獅,〈臺灣礦業聚落的興衰─以瑞芳鎮為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地理組碩士論文,1984年。
周耀裕,〈煤礦產業與地方社會--以台北土城地區為例(1897~1989)〉,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洪達仁,〈九份城鎮與外部空間之研究〉,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莊珮柔,〈日治時期礦業發展與地方社會以瑞芳地區為例(1895-1945)〉,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張興國,〈九份聚落空間變遷的社會歷史分析〉,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張雅娟,〈礦業山城的歷史記憶與生活空間研究-金瓜石紀實〉,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詹素娟,〈族群、歷史與地域:噶瑪蘭人的歷史變遷(從史前到1900年)〉,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1998年。
鄭甘密,〈日治時期礦業經營對九份聚落空間的影響初探〉,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研所碩士論文,2002年。
盧建宏,〈臺灣礦城經濟結構變遷之比較研究,以臺北縣瑞芳鎮與雙溪鄉為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蕭景文,〈平溪地方經濟之歷史考察〉,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指導教授 李力庸(Liyon Lee) 審核日期 2008-7-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