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41305020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9 、訪客IP:18.221.239.148
姓名 林煒舒(Wei-shu Li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日治時期臺灣歲計制度建立之研究(1895-1899)
(The Establishment of Taiwanese Annual Budget System in Japanese Rule (1895-1899))
相關論文
★ 鋼筆與臺灣的社會文化★ 臺灣戰後水利興建與工業─ 以石門水庫為例(1945-1980)
★ 瑞芳金礦的開採與聚落社會,1889-1971★ 退輔會榮民安置與梨山地區的農業發展(1956-1987年)
★ 戰後國營造船業的公司制度與業務發展-以台船公司為例(1945-1955_★ 戰後臺灣觀光事業-兼論觀光外匯之影響(1956~1987)
★ 從國營到民營:戰後臺灣國營紡織業之變遷(1950-1972)★ 從復員救濟到內戰軍運-戰後中國變局下的民航空運隊(1946-1949)
★ 美援與石門水庫之興建-以經費、技術為中心(1956-1964)★ 從基層金融到商業銀行-「板信」之研究〈1957-1997年〉
★ 花蓮佛教慈濟綜合醫院發展之研究(1972-2003)★ 從傳教到醫療企業化-桃園天主教聖保祿醫院之研究(1960-1999)
★ 宏碁與台灣品牌電腦資訊業之研究(1976~2004)★ 美援與臺灣遠洋漁業之發展(1951-1965)
★ 美援黃豆與臺灣食用油脂工業發展之研究(1951-1963)★ 戰後桃園農田水利會組織之探討(1945-2002)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文研究主旨在於從西式歲計在臺灣建立的歷程,探討為何「台灣的現代化,劉銘傳開其端緒,但真正達成現代化效果的則是兒玉、後藤新平」的課題。日本政府將西洋歲計體制移植到新領土,臺灣歲計納入國家總預算成為國家政策,因此大藏省成為臺灣歲計在法律上的主管,這是中央集權型式的日本財政體制特色。是以,帝國議會在每一會計年度必須依法對臺灣歲計進行審議,在此一體制運作下,讓臺灣補充金成為政府與議會角力的犠牲品。制定於1889年的帝國憲法,並未考慮到新領土特殊需求;1896年臺灣既與北海道、沖縄同納為拓殖務省所管轄,且歲計制度同為「一般會計」所管理,則臺灣在日本帝國的統治範疇下,於內地或殖民地的定位上,直到1898年才確立。1897年由祝辰巳主導成立臺灣的主計制度,配合移植臺灣的會計、統計、審計、複式簿記,這些輔助歲計執行的制度之建立及發展,造就一個可以在數字上進行管理的臺灣。由桂太郎、乃木希典兩任總督的去職過程,可以察覺明治天皇倚賴直屬的審計體制,從而有效地進行對臺灣形勢的監控,並形成日治時期重決算、會計,輕預算的特殊體制。1899年帝國議會藉審議「臺灣事業公債法案」的機會,抨擊政府經營臺灣的政策,總督府在政治壓力下宣布實施「臺灣歲計獨立」計畫,兩項政策的實施,從而奠定臺灣經濟發展的財政基礎。
摘要(英) The theme of this thesis is to argue “the modernization of Taiwan was initiated by Liu Ming Chuan, but the realiza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was achieved by Kodama Gentaro and Goto Shinpe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aiwanese Annual Budget System during Japanese Rule. Japanese government transplanted the Western annual budget system to the new territory.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annual budget into the nationally general budget became the national policy.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took over the legitimate power to manage the Taiwanese annual budget. The previous two policies determin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a centralized-authority financial system of Japan. Therefore, the Reichstag (Empire Parliament) had to discuss the Taiwanese annual budget by operation of law during every fiscal year. Based upon the exercise of such system, Taiwanese Grant turned out to be the scapegoat under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Japanese Cabinet and the Reichstag. The 1889 Meiji Constitution did not regulate the special requirement of the new territory. In 1896, Taiwan as well as Hokkaido Prefecture and Okinawa County were governed by the Ministry of Colonial Department. The annual budget system was managed under the item of “General Accounting.” Not until 1898 was the identity of Taiwan as the inland or the colony under the rule of Japanese empire recognized. Tracing back to 1897, under the blueprint of Houri Tatumi, the assistant systems of Taiwanese accounting, statistics, auditing, and double entry bookkeeping were established and developed. On the one hand, it helped with the practice of the annual budget system; on the other hand, the system created a new conception of Taiwan which could be governe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figures. In the retrospection of the process of the leaving of Katura Tarou and Nogi Maresuke, a unique system was formed in the way Meiji Emperor relied upon the direct auditing system as as to effectively supervise and control over the situation of Taiwan. Its uniqueness lies in the emphasis more on the final budget and accounting rather than the preliminary budget. In 1898, Reichstag took the chance to criticize the Japanese policies in Taiwan during the discussion panel of the Act of Taiwanese Enterprise Bond. Under the political pressure, the Presidential Hall announced the plan of the Independence of Taiwanese Annual Budget. The practice of these two policies laid down the financial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economy.
關鍵字(中) ★ 補充金
★ 審計
★ 祝辰巳
★ 會計
★ 歲計
關鍵字(英) ★ Grant
★ Audit
★ Houri Tatumi
★ Accounting
★ Annual budget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謝辭 v
目錄 ix
圖目錄 x
表目錄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西式歲計制度之移植 17
第一節 明治政府國家歲計之創建 17
第二節 西式歲計制度之移植臺灣 29
第三節 軍政財政時期之歲計政策 36
第四節 臺灣歲計編入國家總預算 44
第五節 小結 50
第三章 輔助歲計制度之建立 53
第一節 西式會計制度設置 53
第二節 統計制度成立沿革 61
第三節 建立歲計立法制度 69
第四節 移植製作歲計制度 80
第五節 小結 92
第四章 獨立歲計制度之建立 95
第一節 特別會計施行與主計制度設置 95
第二節 編製臺灣總督府特別會計預算 113
第三節 臺灣漸次歲計獨立方針之確立 123
第四節 小結 142
第五章 穩定歲計制度之建立 145
第一節 清治至日治初期實施之銀本位制 145
第二節 從銀本位制過渡到複本位制歷程 153
第三節 臺灣銀行成立與臺灣銀行券發行 157
第四節 正貨準備制度之施行與穩定歲計 163
第五節 小結 172
第六章 結論 175
徵引書目 187
附錄 209
參考文獻 徵引書目
一、檔案
(一)日文
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委員會編纂,《臺灣史料稿本》,明治28年1至8月上(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珍藏,1895年)。
………,《臺灣史料稿本》,明治28年1月至8月下(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珍藏,1895年)。
………,《臺灣史料稿本》,明治28年9月至12月上(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珍藏,1895年)。
………,《臺灣史料稿本》,明治29年1月至6月上(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珍藏,1896年)。
………,《臺灣史料稿本》,明治29年1月至6月下(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珍藏,1896年)。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二十九年度總督府及縣廳經費統計表〉,《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冊150號26,乙種永久保存(1897年10月21日)。
………,〈民政局經理課事務規定〉,《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冊21號17,乙種永久保存(1895年10月20日)。
………,〈民政局經理課事務報告書〉,《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冊21號16,乙種永久保存(1895年10月12日)。
………,〈別冊官制案及法律案〉,《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冊2號1,甲種永久保存(1896年1月18日)。
………,〈府會計部假條例制定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冊54號3,永久保存(追加)(1895年6月28日)。
………,〈明治三十年八月六日〉,《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冊219號13,(1897年8月6日)。
………,〈明治三十年三月十八日起案〉,《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冊157號5,乙種永久保存(1895年3月18日)。
………,〈度量衡調查終了之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冊9673號12,永久保存(1896年1月22日)。
………,〈特別會計規則發布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冊141號26,甲種永久保存(1897年3月15日)。
………,〈訓第七六号〉,《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冊141號27,甲種永久保存,(1897年3月13日)。
………,〈貨幣法及兌換銀行券條例施行敕令發布〉,《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冊213號13,永久保存(追加)(1897年10月8日)。
………,〈雲林土匪ニ關スル倫敦タイムス記事〉,《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冊76號31,乙種永久保存(1896年9月1日)。
………,〈雲林地方ニ於ケル日本軍隊ノ行為ニ付英國領事ヨリノ注意事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冊9679號11,永久保存(1896年7月15日)。
………,〈臺灣二於ケル貨幣及銀行二關スル政務〉,《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冊137號29,甲種永久保存(1897年3月25日)。
………,〈臺灣條例〉,《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冊2號1,甲種永久保存(1896年1月18日)。
………,〈臺灣總督府中央會計部長心得以下中央會計部員任命〉,《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冊49號1,乙種永久保存(進退)(1895年6月28日)。
………,〈臺灣總督府官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冊2號1,甲種永久保存(1896年1月18日)。
………,〈臺灣總督府特別會計規則〉,《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冊141號25,甲種永久保存(1897年2月25日)。
………,〈臺灣總督府會計部假條例〉,《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冊11號20,甲種永久保存(1895年7月1日)。
………,〈臺灣總督府會計部假條例〉,《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冊49號1,甲種永久保存(官房)(1895年6月28日)。
………,〈臺灣總督府管理部假規則〉,《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冊11號18,甲種永久保存(官房)(1895年6月6日)。
………,〈臺灣總督府諸官制草按〉,《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冊2號30,甲種永久保存(1895年7月10日)。
………,〈臨時軍事費特別會計ノ終結及整理方手續〉,《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冊9851號3(1896年4月1日)。
二、工具書、統計書、政府公報、報告書、彙編、地方志
(一)中文
桃園縣政府編纂,《桃園縣志》,卷4,經濟志(桃園:桃園縣政府,1979年)。
(二)日文
小川堅二編纂,《臺灣會計法規總覽》(臺北:株式會社臺南新報社臺北印刷所,1925年)。
水川佐美治編纂,《現行臺灣會計法規大全》(臺北:長野支店活版部,1903年)。
………,《增補訂正臺灣總督府會計法規》,上卷(臺北:臺灣出版社藏版,1911年再版)。
加村俊夫編,《改訂增補臺灣會計法規》(臺北:臺灣公報社,1935年)。
湯城義文編纂,伊能嘉矩校閱,《臺灣交通要覽》(大阪:盛文館,1901年)。
新村出編,《廣辭苑》(東京:財團法人新村出記念財團,1998年)。
鈴木充美,《臺灣政況報告》(東京:崛內活版所印刷,1897年)。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珍藏,《職員錄》,明治29年(11月1日現在)(東京:內閣官報局,1896年)。
………,《職員錄》,明治30年(甲),上(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珍藏,1897年)。
………,《明治三十二年度臺灣總督府特別會計歲入歲出科目表》(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珍藏、臺灣總督府訓令第50號冊,1899年)。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職員錄》,明治31年(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898年)。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文書課,《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蹟提要》,編2(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文書課,1898年)。
………,《臺灣總督府第一統計書》(東京: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文書課,1899年)。
………,《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蹟提要》,編3(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文書課,1900年)。
………,《臺灣總督府第二統計書》(東京: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文書課,1900年)。
………,《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蹟提要》,篇4(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珍藏,1901年)。
………,《臺灣總督府第三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文書課,1901年)。
臺灣總督府民政局編,《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蹟提要》(東京:臺灣總督府民政局,1897年)。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編,《臺灣總督府會計例規》(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1917年)。
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編,《臺灣總督府第四統計書》(東京: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1902年)。
………,《臺灣總督府第五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1903年)。
………,《臺灣總督府第六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1904年)。
………,《臺灣總督府第七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1905年)。
………,《臺灣總督府第八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1906年)。
臺灣總督府文書課,〈臺灣總督府評議會ノ議決ヲ經タル臺灣地方稅規則勅裁ヲ得テ茲二之ヲ發布ス〉,《臺灣總督府報》,號47,1895年3月25日。
………,〈明治三十年度臺灣總督府歲出科目表別冊ノ通相定ム〉,《臺灣總督府報》,號195,1897年5月6日,頁3-28。
………,〈明治三十年四月拓殖務省訓令第十五號明治三十年度臺灣總督府特別會計歲入科目表ノ各目中ニ包括スル收入ハ別記明治三十年度臺灣總督府特別會計歲入科目解疏ニ依ク取扱フヘシ〉,《臺灣總督府報》,號196,1897年5月7日,頁4。
………,〈朕帝國議會ノ協賛ヲ經タル臺灣總督府特別會計法ヲ裁可シ茲ニ之ヲ公布セシム〉,《臺灣總督府報》,號37,1897年3月11日。
………,〈朕臺灣總督府特別會計規則ヲ裁可シ茲ニ之ヲ公布セシム〉,《臺灣總督府報》,號47,1897年3月25日,頁34。
………,〈臺灣總督府行政事務規程左ノ通相定ノ來十一月一日ョリ施行ス〉,《臺灣總督府報》,號186,1897年10月28日,頁38。
………,〈朕臺灣總督府官制ヲ裁可シ茲ニ之ヲ公布セシム〉,《臺灣總督府報》,號187,1897年10月30日,頁40-41。
………,〈朕臺灣總督府職員官等俸給令ヲ裁可シ茲二之ヲ公布セシム〉,《臺灣總督府報》,號188,1897年10月31日,頁47-48。
………,〈朕臺灣總督府地方高等官官等俸給ノ件ヲ裁可シ茲二之ヲ公布セシム〉,《臺灣總督府報》,號317,1898年6月30日,頁94。
………,〈臺灣總督府官房及民政部分課規程左ノ通相定ム〉,《臺灣總督府報》,號317,1898年6月30日,頁85。
………,〈朕臺灣總督府官制中改正ノ件ヲ裁可シ茲二之ヲ公布セシム〉,《臺灣總督府報》,號317,1898年6月30日,頁87。
………,〈臺灣總督府評議會ノ議決ヲ經タル一圓銀貨無制限通用二關スル律令勅裁ヲ得テ茲二之ヲ發布ス〉,《臺灣總督府報》,號340,1898年7月30日,頁107。
………,〈臺灣總督府官房竝民政部警察本署及各局分課規程左ノ通相定ム〉,《臺灣總督府報》,號1054,1901年11月11日,頁23。
………,〈官吏死去 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正四位勳二等祝辰巳ハ去二十五日卒去セリ〉,《府報》,號2442,1908年5月27,頁70。
臺灣總督府遞信局編,《臺灣總督府遞信法規類纂──會計編》(臺北:臺灣總督府遞信局,1924年)。
………,《臺灣總督府遞信法規類纂──會計編》(臺北:臺灣總督府交通局,1943年)。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統計要覽》(東京:臺灣總督府,1914年)。
臺灣總督府編纂,《臺灣法令輯覽》,輯10,財務(東京:帝國地方行政學會,1923年)。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編纂,《臺灣鐵道法規》,編2,經理及工事(臺北:臺灣總督府鐵道部,1913年)。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編,《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二部調查經濟資料報告》(東京: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05年)。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第三卷》,上卷(東京: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11年)。
(三)英文
Chicago University, The New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Chicago: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Published, 1989.
三、報紙期刊
(一)日文
〈和約に關する詔勅〉,《朝日新聞》,號外,1895年5月13日,版1。
〈敘任辭令〉,《東京朝日新聞》,號3136,1895年5月12日,版1。
〈航路標識事業〉,《東京朝日新聞》,號3134,1895年5月10日,版1。
〈戰後財政と帝國議會〉,《東京朝日新聞》,號3118,1895年4月21日,版1。
〈豫算と國民協會〉,《東京朝日新聞》,號3653,1897年1月14日,回2版1。
〈臺灣民政局員〉,《東京朝日新聞》,號3145,1895年5月23日,版1。
〈臺灣施行制度の成案并に總督府民政部の革新〉,《東京朝日新聞》,號3358,1896年2月5日,版1。
〈臺灣職員任免〉,《東京朝日新聞》,號3430,1896年5月2日,版1。
〈臺灣制度〉,《東京朝日新聞》,號3585,1896年11月1日,版1。
〈臺灣總督府特別會計法(政府提出)〉,《東京朝日新聞》,號3648,1897年1月10日,回2版1。
〈臺灣特別會計と三派〉,《東京朝日新聞》,號3666,1897年1月21日,回2版1。
〈臺灣會計談〉,《東京朝日新聞》,號3668,1897年1月22日,回2版1。
〈臺灣官吏の大淘汰〉,《東京朝日新聞》,號3889,1897年6月5日,回1版1。
〈臺灣統治刷新策〉,《東京朝日新聞》,號3936,1897年7月2日,回2版1。
〈臺鐵の官設と祝事務官〉,《東京朝日新聞》,號4190,1898年2月28日,版2。
〈臺灣改革論〉,《東京朝日新聞》,號4161,1898年1月28日,版1。
〈續臺灣改革論〉,《東京朝日新聞》,號4162,1898年1月29日,版1。
〈臺灣總督の地位〉,《東京朝日新聞》,號4169,1898年2月6日,版1。
〈續續臺灣改革論〉,《東京朝日新聞》,號4171,1898年2月8日。版1。
〈臺灣補充費節減の議〉,《東京朝日新聞》,號4171,1898年2月8日,版1。
〈臺灣總督の更迭〉,《東京朝日新聞》,號4190,1898年2月28日,版1。
〈臺灣事業公債案の議會提出〉,《臺灣日日新報》,號232,1899年2月11日,版2。
〈臺灣銀行と銀券〉,《臺灣日日新報》,號233,1899年2月14日,版2。
〈總督府二十箇年財政計畫〉,《臺灣日日新報》,號240,1899年2月22日,版2。
〈臺灣事業公債に關する協議決定書〉,《臺灣日日新報》,號240,1899年2月22日,版2。
〈臺灣銀行と銀券發行〉,《臺灣日日新報》,號249,1899年3月4日,版2。
〈公債案豫算總會議を通過す〉,《臺灣日日新報》,號252,1899年3月8日,版2。
〈再び臺灣事業公債問題に就て(下)〉,《臺灣日日新報》,號253,1899年3月9日,版2。
〈大藏省の一年〉,《臺灣日日新報》,號3021,1908年5月28日,版4。
〈長官の廉潔清貧〉,《臺灣日日新報》,號3021,1908年5月28日,版4。
〈故祝長官と財政〉,《臺灣日日新報》,號3024,1908年5月31日,版1。
〈故祝民政長官墓誌銘〉,《臺灣日日新報》,號3028,1908年6月5日,版3。
〈法案確定〉,《臺灣新報》,號145,1897年3月6日,頁2。
〈臺灣豫算〉,《臺灣新報》,號166,1897年4月1日,頁2。
〈民政局長の辭職〉,《臺灣新報》,號438,1898年3月1日。
〈臺灣總督又交迭す〉,《臺灣新報》,號438,1898年3月1日,版2。
〈臺政刷新の方針〉,《臺灣新報》,號450,1898年3月15日。版2。
〈新總督局長の治臺方針〉,《臺灣新報》,號451,1898年3月16日,版2。
〈本年度の財政計畫成る〉,《臺灣新報》,號457,1898年3月23日,版2。
〈總督府三十一年度豫算配付〉,《臺灣新報》,號457,1898年3月23日,版2。
〈後藤民政局長一行の出發〉,《臺灣新報》,號457,1898年3月23日,版2。
〈曾根民政局長の辭表〉,《臺灣新報》,號434,1898年4月24日。
〈臺灣財政の紊亂に就て〉,《臺灣新報》,號434,1898年4月24日。
〈臺灣の財政と經濟〉,《財海》,號6(1906年),頁72。
〈故祝長官閣下官歷〉,《財海》,號25(1908年6月),頁4。
〈嗚呼故祝民政長官閣下〉,《財海》,號25(1908年6月),頁2-3。
〈三十二年度總督府豫算〉,《臺灣協會會報》,號3(1898年12月),頁57。
祝辰巳,〈臺灣歲計の經歷及三種の專賣制度に就て〉,《臺灣協會會報》,號16(1900年1月),頁9。
竹村諫,〈臺灣二於ケル統計ノ沿革一斑〉,《臺灣統計協會雜誌》,號1(1903年11月),頁62-63。
祝辰巳,〈臺灣統計協會創立ノ旨趣〉,《臺灣統計協會雜誌》,號1(1903年11月),頁1。
〈祝會長を悼む〉,《臺灣統計協會雜誌》,號31(1908年7月),頁1-2。
臺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內編輯,〈雜報〉,《臺灣統計協會雜誌》,號31(1908年7月),頁87。
小林丑三郎、水科七三郎〈祝會長ノ卒去〉,《臺灣統計協會雜誌》,號31(1908年7月),頁87。
小林丑三郎〈統計ノ勢力〉,《臺灣統計協會雜誌》,號41(1909年7月),頁13。
持地六三郎,〈統計ノ活用〉,《臺灣統計協會雜誌》,號41(1909年7月),頁19。
〈統計二與フべキ信用ノ程度〉,《臺灣統計協會雜誌》,號42(1909年8月),頁20。
高橋二郎,〈日本帝國中央統計機關ノ沿革〉,《臺灣統計協會雜誌》,號63(1911年),頁1-2。
石渡榮吉,〈統計失敗經驗錄(三)〉,《臺灣統計協會雜誌》,號77(1912年),頁45-49。
四、專書
(一)中文
Gordon, Andrew著,李朝津譯,《二十世紀日本──從德川時代到現代》(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6年)。
Kann, Réginald著,鄭順德譯,《福爾摩莎考察報告RAPPORT SUR FORMOSA》(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1年)。
Marx, Karl著,《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26冊1(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Previts, Gary John and Barbara Dubis Merino著,《美國會計史──會計的文化意義》(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Smith, Richard J. and John K. Fairbank and Katherine F. Bruner著,陳絳譯,《赫德日記──赫德與中國早期現代化》(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5年)。
山中永之佑等著,堯嘉寧、阿部由理香、王泰升、劉晏齊譯,吳文星主編,《新日本近代法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王泰升,《臺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9年)。
王溥[後梁]撰,《聚珍版叢書――唐會要》,卷59(臺北:藝文印書館印行,無出版年)。
中華民國主計史編輯委員會編輯,《中華民國主計史》,上冊(臺北:財團法人中國主計協進社,2002年)。
片倉佳史,《台灣土地‧日本表情──日治時代遺跡紀行》(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石井寬治著,黃紹恆譯,《日本經濟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1999年)。
古野直也著,謝森展譯,《臺灣代誌》(臺北:創意力文化,1996年)。
吉田虎雄著,周伯棣編譯,《中國貨幣史綱》(上海:中華書局,1934年)。
朱德蘭主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輯8(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0年)。
何鳯嬌編,《日治時期臺灣高等官履歷(一)》(臺北:國史館,2004年)。
吳密察,《台灣近代史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1991年)。
李力庸,《日治時期臺中地區的農會與米作(1902-1945)》(臺北:稻鄉出版社,2004年)。
李子寧、蔡思薇編著,《兒玉.後藤銅像陳列室》(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2008年)。
李允傑、孫克難、李顯峰、林博文,《政府財政與預算》(臺北:國立空中大學,2006年)。
李榮謙,《貨幣金融學》(臺北: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沈中華,《貨幣銀行學──全球的觀點》(臺北: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汪錕口述,卓遵宏訪問,周維朋、沈超群記錄,《計政與國家發展──汪錕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2004年)。
坂野潤治著,鍾淑敏譯,《近代日本政治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周婉窈,《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臺北:自立晚報社,1989年)。
………,《台灣歷史圖說(史前至一九四五)》,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特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
………,《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邱復興主編,《孫子兵學大典》,冊10(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林呈蓉,《近代國家的摸索與覺醒──日本與臺灣文明開化的進程》(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5年)。
林滿紅,《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宋光宇編,《臺灣經驗(一)──歷史經驗篇》(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林鐘雄,《台灣經濟經驗一百年》(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松浦章著,卞鳯奎譯,《日治時期臺灣海運發展史》(臺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
岩井奉信著,鄭樑生譯,《日本國會的立法過程》(臺北:國立編譯館,1995年)。
姚秋旺編著,《政府會計》,上冊(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凃照彥,《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臺北:人間出版社,2003年)。
柯志明,《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臺灣的發展與從屬》(臺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
洪棄生[清]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瀛海偕亡記》(臺北:臺灣銀行,1959年)。
洪敏麟編譯,林衡道、周聲夏監修,《日據初期官吏失職檔案》(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8年)。
翁佳音,《台灣漢人武裝抗日史研究(1895-1902)》(臺北:稻鄉出版社,2007年)。
袁穎生,《臺灣光復前貨幣史述》(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2001年)。
徐品方、張紅,《數學符號史》(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年)。
耿愛德(Eduard Kann)撰,蔡受白譯,《中國貨幣論》(上海:商務印書館,1929年)。
康有為著,蔣貴麟主編,《康南海先生遺著彙刊(十)》(臺北:宏業書局,1976年)。
張炎憲、曾品滄主編,《楊雲萍藏臺灣古文書》(臺北:國史館,2003年)。
曹永和總纂,曹永和、吳密察編纂,《日據前期臺灣北部施政紀實經濟篇軍事篇》(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86年)。
梁宗巨,《數學歷史典故》(臺北:九章出版社,1998年)。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上海:商務印書館,1922年)。
梁發進,《貨幣理論與政策》(臺北:華泰書局,1991年)。
許世楷著,李明峻譯,《日本統治下的台灣》(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許雪姬,《滿大人最後的二十年――洋務運動與建省》(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3年)。
郭書春、劉鈍點校,《算經十書》(臺北:九章出版社,2001年)。
國民大會秘書處印,《中華民國憲法》(臺北:國民大會秘書處,1994年)。
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經濟學:理論與實際》,下冊(臺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5版)。
黃秀政,《臺灣割讓與乙未抗日運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黃秀政等著,《臺灣史志論叢》(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黃通、張宗漢、李昌槿合編,《日據時代之臺灣財政》(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年)。
黃昭堂著,黃英哲譯,《臺灣總督府》(臺北:自由時代出版社,1989年)。
黃靜嘉,《春帆樓下晚濤急──日本對臺灣殖民統治及其影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程大位[明]編著,《算法統宗》(臺北:易學出版社,1986年)。
游棋竹,《臺灣對外貿易與產業發展之研究(1897-1942)》(臺北:稻鄉出版社,2005年)。
陳水逢,《日本近代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
陳逢源,《臺灣銀行券統一論》(臺北:臺灣經濟研究所,1935年)。
楊彥杰,《荷據時代台灣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楊國樞、瞿海源編,《變遷中的臺灣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8年)。
楊端六編著,《清代貨幣金融史稿》(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
蔣立峰、高洪著,李炳南主編,《日本政府與政治》(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劉明修(伊藤潔)著,李明峻譯,《台灣統治與鴉片問題》(臺北:前衛出版社,2008年)。
謝美娥著,國立編譯館主編,《清代臺灣米價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2008年)。
瞿海源、章英華編,《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6年)。
鄭丁旺,《中級會計學》,上冊(臺北:鄭丁旺,1990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校,林熊祥主修,黃旺成纂修,《臺灣省通志稿》,卷9,革命志抗日篇(臺北:捷幼出版社,1959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纂編校,李騰嶽、林崇智監修,王詩琅纂修,《臺灣省通志稿》,卷7,人物志,冊3(臺北:捷幼出版社,1962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臺灣經濟史二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55年)。
薛化元總編輯,《台灣貿易史》(臺北: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2008年)。
藤井志津枝,《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理蕃政策》(臺北:文英堂出版社,1997年)。
(二)日文
Warburg, Paul M.,著,淺田惠一譯補,《米國正貨準備制度の本質》(東京:內外書房,1932年)。
ビーアド著,東京市政調查會編,《東京市政論》(東京:財團法人東京市政調查會,1923年)。
山邊健太郎編,《現代史資料──台灣(一)》(東京:みすず書房,1971年)。
下野直太郎,《簿記教科書》(東京:株式會社三省堂,1927年)。
大園市藏,《臺灣事蹟綜覽》,卷2(臺北:臺灣事蹟研究會,1920年)。
大路會編纂,《大路水野遵先生》(臺北:大路會事務所,1930年)。
大塚桂,《明治國家の基本構造──帝國誕生のプレリュード》(京都:株式會社法律文化社,2002年)。
大藏省內明治財政史編纂會編纂,《明治財政史》,卷1編1(東京:明治財政史發行所,1926年)。
………,《明治財政史》,卷1編2,財政機關(東京:明治財政史發行所,1926年)。
………,《明治財政史》,卷2,會計法規(2)(東京:明治財政史發行所,1926年)。
………,《明治財政史》,卷3編4,預算決算(東京:明治財政史發行所,1926年)。
大藏省昭和財政史編集室編,《昭和財政史》,卷2,財政機關(東京:東洋經濟新報社,1956年)。
………,《昭和財政史》,卷15,旧外地財政(上)(東京:東洋經濟新報社,1966年)。
大藏省財政金融研究所財政史室編,《大藏省史──明治‧大正‧昭和》,卷1(東京:財團法人大藏財務協會,1998年)。
大藏省編纂,《明治大正財政史》,卷19編13,外地財政(下)(東京:株式會社經濟往來社,1958年)。
………,《明治大正財政史》,卷2編3,會計制度(東京:株式會社經濟往來社,1959年)。
川北力編,《圖說 日本の財政(平成15年版)》(東京:東洋經濟新報社,2003年)。
小林丑三郎,《殖民地財政論》(東京:明治大學出版部,1912年)。
………,《財政之過去及現在》(東京:合名會社經濟雜誌社,1902年)。
………,《財政學評論》(東京:明治大學出版社,1928年)。
………,《財務會計論》(東京:明治大學出版部,無出版年)。
工藤重義,《豫算制度論》(東京:隆文館,1910年)。
小林勝民,《臺灣經營論》(東京:堀卯三郎發行,1902年)。
內閣記錄課編,《臺灣ニ施行スへキ法令ニ關スル法律其ノ沿革竝現行律令》(東京:自刊,1915年)。
日本外務省,《日本政府外交文書》(東京:日本國際聯合協會,1936年)。
井ヶ田良治、山中永之佑、石川一三夫,《日本近代法史》(京都:法律文化社,1982年)。
井出季和太,《臺灣治績志》(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37年)。
木下政二郎,《金銀貨幣論》(東京:博文館,1894年)。
木原誠二,《英国大蔵省から見た日本》(東京:株式会社文藝春秋,2002年)。
木村匡,《臺灣貨幣問題》(臺北:新高堂,1903年)。
中村茂男,《改訂增補商業簿記講義》(東京:共立社,1929年)。
中村哲,《殖民地統治法の基本問題》(東京:日本評論社,1943年)。
中村晃,《兒玉源太郎》(京都:PHP研究所,2002年)。
白鳥圭志,《兩大戰間期における銀行合同政策の展開》(東京:株式會社八朔社,2006年)。
史明,《臺灣人四百年史》(San Jose:蓬島文化公司,1980年)。
外務省條約局法規課,《日本統治下五十年の台灣》(東京:日本外務省贈黃昭堂教授珍藏,1964年)。
北山冨久二郎,《「豐かな」臺灣の財政》(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珍藏、北山冨久二郎寄贈,1934年)。
平野清,《現時の貨幣と金融》(大阪:大同書院,1925年)。
平井廣一,《日本植民地財政史研究》(京都:株式會社ミネルヴァ書房,1997年)。
古館市太郎,《實踐簿記及會計講義》(東京:尚文堂,1924年)。
矢內原忠雄,《帝國主義下の臺灣》(東京:岩波書店,1934年)。
矢野芳弘,《日本貨幣制度論》(東京:日本經濟會,1896年)。
阪谷芳郎,《阪谷芳郎文書》,(東京:國立國會圖書館憲政資料室珍藏)。
伊藤治平,《臺灣適用簿記教科書》,上卷(臺北:東京堂,1919年)。
………,《臺灣適用商業教科書》,下卷(臺北:東京堂,1919年)。
伊藤博文編,《秘書類纂――財政資料》,中卷(東京:秘書類纂刊行會,1936年)。
………,《秘書類纂──臺灣資料》(東京:秘書類纂刊行會,1941年)。
………,《臺灣資料》,秘書類纂18(東京:株式會社原書房,1970年)。
………,《臺灣資料》,秘書類纂18,明治百年史叢書(東京:株式會社原書房,1971年)。
向山寬夫,《日本統治下における台灣民族運動史》(東京:中央經濟研究所,1987年)。
吉井一三,《豫算學》(東京:日本經濟社,1901年)。
吉田一郎,《簿記數字の書方》(東京:株式會社同文館,1935年)。
吉田良三,《商業簿記提要》(東京:同文館,1940年)。
吉田賢輔編輯,本庄榮治郎校訂,《大日本貨幣史》,卷1(東京:內閣印刷局內朝陽會,1925年)。
………,《大日本貨幣史》,卷2(東京:內閣印刷局內朝陽會,1925年)。
吉野俊彥,《日本銀行制度改革史》(東京:財團法人東京大學出版會,1962年)。
竹與越三郎,《臺灣統治志》(東京:博文館,1905年)。
西野元,《會計制度要論》(東京:合資會社日本評論社,1926年)。
………,《豫算概論》,前卷(東京:合資會社日本評論社,1926年)。
安藤良雄編,《日本經濟政策史論》,上(東京:東京大學出版社,1973年)。
池上惇,《日本財政論》(東京:實教出版株式會社,2000年)。
作道洋太郎,《近世封建社會の貨幣金融構造》(東京:塙書房,1971年)。
杉山靖憲,《臺灣歷代總督之治績》(東京:帝國地方行政學會,1922年)。
坂野潤治,《明治憲法體制の確立:富國強兵と民力休養》(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71年)。
幸田春義,《臺灣統治史》(臺北:南國出版協會,1924年)。
金森久雄、荒憲治郎、森口親司編集,《有斐閣經濟辭典》(東京:株式會社有斐閣,2006年)。
松方正義,《松方正義文書》(東京:國立國會圖書館憲政資料室珍藏)。
東鄉實、佐藤四郎,《臺灣植民發達史》(東京:晃文館,1918年)。
東嘉生,《臺灣經濟史研究》(臺北:東都書籍株式會社臺北支店,1944年)。
姉齒松平,《祭祀公業──臺灣ニ於ケル特殊法律ノ研究》(臺北:姉齒松平,1934年)。
林進發編纂,《臺灣發達史》(臺北:民眾公論社,1936年)。
河合五三郎,《算術實用の基礎》(東京:日進堂藏版,1913年)。
枠本乙吉,《日清役臺灣史》(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印刷,1930年)。
持地六三郎,《臺灣殖民政策》(東京:合資會社冨山房,1912年)。
板垣退助、大隈重信審閱,《日本開國五十年史》,上冊(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圖書館珍藏、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影印出版,2007年)。
室山義正,《松方財政研究──不退轉の政策行動と經濟危機克服の實相》(京都:株式會社ミネルヴァ,2004年)。
春山明哲、若林正丈編,《近代日本殖民地主義の政治的展開》(東京:アジア政經學會,1980年)。
春日井薰,《貨幣學說研究――不換紙幣篇》(東京:文雅堂,1929年)。
後藤新平,《日本植民政策一斑》(東京:拓殖新報社,1925年)。
………,《後藤新平文書》(東京:雄松堂フィルム出版有限会社,1980年)。
前田美稻,《豫算の知識》(東京:千倉書房,1930年)。
苫米治三郎,《高野孟矩》(東京:研學會,1897年)。
荒井賢太郎,《臺灣經濟事情視察復命書》(東京:大藏省理財局,1899年)。
株式會社臺灣銀行編,《臺灣銀行十年志》(臺北:株式會社臺灣銀行,1910年)。
………,《臺灣銀行二十年誌》(臺北:株式會社臺灣銀行,1919年)。
柴山愛藏,《臺灣之交通》(臺北:臺灣交通研究1925年)。
柴田隆一、中村賢治,《陸軍經理部》(東京:株式會社芙蓉書房,1981年)。
栗林良光,《大藏省主計局》(東京:株式會社講談社,1986年)。
高北四郎,《臺灣の金融》(臺北:臺灣春秋社,1927年)。
高橋龜吉,《現代臺灣經濟論》(東京:千倉書房,1937年)。
高濱三郎,《臺灣統治概史》(東京:新行社,1936年)。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珍藏,《臺灣形勢一覽》(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珍藏、從東洋協會臺灣支部寄贈,1944年)。
許世楷,《日本統治下の台灣──抵抗と彈壓》(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72年)。
堀江歸一,《金貨本位制の興廢》(東京:改造社,1927年)。
富中參三郎,《簿記計算法》(東京:大阪屋號書店,1922年)。
梅村又次、溝口敏行編,《旧日本植民地経済統計―推計と分析》(東京:東洋經濟新報社,1988年)。
森山守次,《兒玉大將傳》(東京:東京印刷株式會社,1908年)。
辜顯榮翁傳記編纂會著,《辜顯榮翁傳》(臺北:辜顯榮翁傳記編纂會,1939年)。
鈴木敬義編纂,《帝國歲計沿革史》,卷1(東京:麒麟閣,1915年)。
福澤諭吉著,慶應義塾編纂,《福澤諭吉全集》,卷1(東京:岩波書店刊行,1959年)。
………,《福澤諭吉全集》,卷15(東京:岩波書店刊行,1961年)。
臺灣平定記念會編纂部編,《始政五十年臺灣草創史》(臺北:新高堂書店,1944年)。
臺灣銀行,《第二次臺灣金融事項參考書ノ附錄》(臺北:株式會社臺灣銀行,1903年)。
臺灣銀行總務部計算課,《第一次臺灣金融事項參考書》(臺北:株式會社臺灣銀行,1902年)。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財務局編,《臺灣ノ貨幣制度二就キ》(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財務局,1904年)。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通信部編,《臺灣野戰郵便電信略史》(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通信部,1897年)。
臺灣制度研究會編,《臺灣統治關係獅子吼錄》(臺北:臺灣自由言論社,1928年)。
臺灣憲兵隊,《臺灣憲兵隊史》(臺北:三協社印刷,1932年)。
臺灣總督府財務局金融課,《臺灣の金融》(臺北:臺灣總督府財務局金融課,1935年)。
………,《臺灣の金融》(臺北:臺灣總督府財務局金融課,1939年)。
臺灣總督府陸軍幕僚編著,《臺灣總督府陸軍幕僚歷史草案(上)》,西元1895年-1905年(臺北:捷幼出版社,1991年)。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統治概要》(臺北:臺灣總督府,1945年)。
………,《公學校高等科簿記書》,卷1(臺北:臺灣總督府,1933年)。
………,《公學校高等科簿記書》,卷2(臺北:臺灣總督府,1933年)。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編,《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編1,警察機關の構成(臺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33年)。
………,《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編2,上卷(臺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32年)。
………,《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編2,下卷,領台以後の治安狀況(臺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42年)。
緒方武藏編輯,《臺灣大年表》(臺北:臺北印刷株式會社,1938年)。
蒲生保鄉,《會計學原論――會計學緒論•簿記論》(東京:大阪屋號書店,1927年)。
橋本白水,《評論臺灣之官民》(臺北:南國出版協會,1924年)。
德富猪一郎編述,《公爵桂太郎傳》,乾卷(東京:故桂公爵記念事業會,1917年)。
總理府統計局編集,《總理府統計局八十年史稿》(東京:總理府統計局,1951年)。
瀧本誠一,《日本貨幣史》(東京:國史講習會,1923年)。
鷲巢敦哉,《臺灣統治回顧談》(臺北:臺灣警察協會,1943年)。
藪下史郎,《貨幣金融制度と經濟發展──貨幣と制度の政治經濟學》(東京:株式會社有斐閣,2001年)。
鶴見祐輔,《正傳•後藤新平》,3台灣時代(東京:株式會社藤原書店,2005年)。
(三)英文
Dougherty, James E. and Robert L. Pfaltzgraff, Jr., Contending Theories of Intermational Relations: A Comprehensive Survey( 5th Edition).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Fuller, James F. C., Decisive Battle of the Western World. London: Cassell & Co Copyright, 1956.
Tsuru, Shige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Modern Japan. Brookfield, Vt.: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五、論文
(一)期刊論文
1. 中文
小林道彥著,鄭天凱譯,〈1897年台灣高等法院長高野孟矩罷職事件──明治國家與殖民地領有〉,《臺灣風物》,卷47期2(1997年),頁129-157。
吳密察,〈明治國家體制與臺灣──六三法之政治的展開〉,《臺大歷史學報》,期37(2006年),頁59-143。
吳聰敏,〈由平均每人所得的變動看台灣長期的經濟發展〉,《經濟論文叢刊》,卷32期3(2004年),頁293-320。
………,〈1910年至1950年臺灣地區國內生產毛額之估計〉,《經濟論文叢刊》,期19卷2(1991年6月),頁127-175。
………,〈臺灣的名目利率與物價膨脹率:1907-1986年〉,《經濟論文叢刊》,期23卷4(1995年12月),頁419-444。
吳聰敏、古慧雯,〈論米糖相剋〉,《經濟論文叢刊》,期24卷2(1996年6月),頁173-204。
吳聰敏、高櫻芬,〈臺灣貨幣與物價長期關係之研究:1907年至1986年〉,《經濟論文叢刊》,卷19期1(1991年),頁23-71。
林呈祿,〈六三問題之運命〉,《臺灣青年》,卷1號5(1920年),頁23-25。
林玉茹,〈商業網絡與委託貿易制度的形成──十九世紀末鹿港泉郊商人與中國內地的帆船貿易〉,《新史學》,卷18期2,臺灣史專號(2007年),頁61-103。
莊英章、陳運棟,〈清末臺灣北部中港溪流域的糖經營與社會發展〉,《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期56(1983年),頁59-110。
莊英章、連瑞枝,〈從帳簿資料看日據北臺灣鄉紳家族的社會經濟生活:以北埔姜家為例〉,《漢學研究》,卷16期2(1998年),頁79-112。
曾品滄,〈臺灣舊式帳簿的蒐集與運用〉,《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二十一)――臺灣史料的蒐集與運用討論會論文集》(臺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編印,2000年),頁494-495。
葉淑貞,〈臺灣工業產出結構的演變:1912-1990〉,《經濟論文叢刊》,期24卷2(1996年6月),頁227-274。
張素梅、葉淑貞,〈日治時代臺灣農家儲蓄行為之分析〉,《經濟論文叢刊》,期23卷4(1995年12月),頁509-535。
………,〈日治時代臺灣農家之消費結構〉,《經濟論文叢刊》,期29卷4(2001年12月),頁411-456。
張漢裕,〈日據時代臺灣經濟的演變〉,《臺灣銀行季刊》,卷4期4(1951年),頁36-90。
黃世鑫、郭建中,〈自有財源與地方財政自主?地方自治內含之省視〉,《政策研究學報》,期7(2007年),頁1-33。
塗永清,〈英格蘭的財政制度(1066-1272)〉,《成功大學歷史學報》,號13(1987年),頁309-330。
賴玉玲,〈帳簿的運用與史料價值――以《粵東義民祀典簿》為例〉,《史匯》,期5(2001年),頁15-34。
劉鶯釧,〈日治時期臺灣勞動力試析:1905-1944〉,《經濟論文叢刊》,期23卷3(1995年9月),頁317-355。
嚴敦傑,〈阿拉伯數碼字傳到中國來的歷史〉,《數學通報》,號10(1957年),頁1-4。
(二)學位論文
1. 中文
田中達夫,〈中日統計制度之比較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年。
六、網路資料
(一)中文
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處,http://eng.dgbas.gov.tw,2008年5月2日。
(二)日文
日本國財務省,http://www.mof.go.jp,2008年5月2日。
指導教授 李力庸(Li-yung Lee) 審核日期 2009-4-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