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4430004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2 、訪客IP:3.147.66.178
姓名 林育英(Yu-Ying Li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
論文名稱 派駐昆山地區台籍人員休閒消費行為之研究
相關論文
★ 台灣TFT-LCD產業之競爭策略分析–以關鍵性零組件產業結構之研究★ 以價值鏈及SWOT分析來探討台灣聚酯產業之競爭優勢
★ 國際化之經營策略分析-以國際筆記型電腦廠商進入大陸市場為例★ 企業轉型策略之探討-以ABC公司為例
★ 跨國性企業併購之個案研究★ 金控公司顧客關係管理的運作流程與運用發展之探討-以C公司為例
★ 全民健保總額支付制度之探討-以教學醫院為例★ 台灣幼教業西進大陸經營策略分
★ 建立以顧客價值認知之服務行銷-以C公司為例★ 台灣地區啤酒銷售與行銷策略之探討 -以三家啤酒公司品牌經營為例
★ 休閒食品於中國大陸地區行銷策略之探討-以P公司爲例★ 以國外授權品牌進入台灣與中國市場的行銷策略-以製筆業 A公司為例
★ 工業電腦用電源供應器之國際行銷策略之研究 -以F公司為例★ 台灣進口車的競爭優勢策略研究-以個案公司之利基市場為例
★ 台商在大陸的經營策略之研究-以汽車銷售服務業H公司為例★ 在滬台籍人士就醫機構選擇因素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在於探討昆山地區駐外人員在非工作時間的休閒消費動機、休閒參與及滿意度間是否有關連, 並分析同儕意見對駐外台籍人員休閒消費行為是否產生影響。本研究透過問卷方式對目前任職於昆山地區的駐外台籍人員進行實證調查,經統計分析後歸納出以下幾項重要研究發現:
1. 1. 昆山地區的外派台籍人員的每週工作時數有普遍性超時工作情形,從駐外台籍人員的每週工時的統計結果顯示,若將駐外人員的生理必需時間再扣除後,能拿來從事休閒行為的時間實在相當有限。因此,本研究結果顯示出有多項研究假設並未呈現顯著差異,研究者初步研判可能與受訪者工時過長造成無暇從事休閒消費行為有所關連。
2. 2.多數受訪者會基於「與人建立友誼」及「與人產生互動」的動機因素影響, 進而從事休閒消費活動,此與鄭順璁(2000)的研究相符,表示對於參與休閒時能與人建立友誼或產生互動行為,不論是大學生或是駐外台籍人員的看法都是一致的。此外,本研究發現駐外人員對「抒解壓力與緊張」的休閒動機也有偏重,顯示出駐外人員工作壓力與精神緊張程度是普遍存在的。
3. 3.根據深入觀察當地休閒消費市場後, 發現平均休閒消費時間較短的活動場所數量較少,平均休閒消費時間較長的活動場所數量較多,得知休閒消費場所的數量多寡有可能會對休閒消費時間產生影響。
4. 4.在休閒消費活動的共同參與同伴頻率較高者通常是朋友、同學或同事(也就是本研究所指的同儕), 受訪者在各類活動的共同參與對象是以同儕為頻率最高者之比例, 娛樂類43%、體育類31%、社交類50%、遊憩類35%; 顯示出同儕對昆山地區駐外人員的休閒參與是有其影響力的,尤其是在娛樂類及社交類的休閒消費活動中影響更大。
摘要(英) The study aims to discuss whether the entertainment consumption motives, participa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Taiwanese employees in Kunshan are related, and tries to analyze whether their consumption behavior is influenced by their colleagues. The study made a field investigation on Taiwanese employees in Kunshan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concluded the following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Taiwanese employees in Kunshan usually work extra hours per week, and the statistics on work hours per day show that their time for entertainment is quite limited. This overworking has lowered their desire and planning for entertainment, resulting in the fact that several suppositions in the study do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preliminary analysis reveals that it is related to the fact that interviewees do not have time for entertainment due to the extra work hours.
1. 2. Most interviewees are engaged in entertainment activities to “develop friendship with others” and to “interact with others,” which conforms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Cheng, Shun-Tsung (2000). This indicates that both undergraduates and Taiwanese employees working outside of Taiwan have the same views on the role of entertainment, i.e., to participate in entertainment can develop friendship and interaction with others. It is discovered in the study that those persons who prefer the entertainment activities that can help them relax and recreate shows that it is common for them to face high work and mental stress.
2. 3.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entertainment places in Kunshan demonstrates that most of them operate long entertainment periods while only a few run short ones.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number of entertainment places may exert influence on the entertainment duration.
3. 4. Most of the participants of entertainment activities are friends, classmates, or colleagues. Among the entertainment activities participated in by interviewees and their colleagues, the social and educational category is the highest accounting for 50%, amusement for 43%, traveling for 35%, and sports for 31%.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ir colleagues have influence on their entertainment selections, especially, in the amusement and social fields.
關鍵字(中) ★ 駐外
★ 同儕
★ 休閒消費動機
★ 滿意度
關鍵字(英) ★ Taiwanese employees working outside of Taiwan
★ incentives of entertainment consumption
★ colleague
★ satisfaction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研究背景及動機 ............................................. 1
第二節研究目的 ................................................... 5
第三節研究問題 ................................................... 6
第四節研究流程...................................................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8
第一節休閒動機 ................................................... 8
第二節休閒參與..................................................23
第三節消費者行為................................................32
第五節休閒滿意度................................................50
第四節同儕關係 .................................................. 3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62
第一節研究架構 .................................................. 62
第二節研究假設 .................................................. 63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對象 ............................................ 65
第四節研究方法與問卷設計 ........................................ 66
第四章 資料分析...................................................73
第一節前測資料分析..............................................73
第二節樣本結構分析 .............................................. 74
第三節信度效度分析..............................................77
第五節T 檢定與變異數分析........................................83
第六節平均值比較探討............................................90
第四節相關分析 .................................................. 8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96
第一節研究結論..................................................96
第二節研究建議 .................................................. 98
第三節研究限制 ................................................. 100
參考文獻.........................................................101
附錄一 事後多重比較分析..........................................108
附錄二 婚姻狀況與休閒時間、休閒花費表............................112
附錄三:研究問卷.................................................121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方世榮(2003),行銷管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王素敏(1997),老人的休閒滿意及其休閒教育取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所碩士論文。
文崇一(1978),社會變遷中的青少年問題研討會論文專輯: 青年工人之休閒問題。第1 輯,頁243-259.
朱明謙(2000), 高科技產業從業人員休閒行為、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碩士。
朱俶儀(2003), 國民中學教師其生活型態與休閒參與之關係研究-以台北市為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文題(2001), 國中教師的代間流動及影響其休閒參與知音務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李世昌(2000),同儕對休閒活動影響之研究-以南開工商專科學校為例。朝陽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世聰(2001), 外勞休閒消費行為與工作滿意度及生產力關係之研究—以楠梓加工區菲律賓勞工為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碩士。
李佩宜(2001),員工離職經驗與工作壓力之關係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碩士論文。
李冠儀(2005),國立高中職行政人員休閒行為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金松、謝智謀、吳智濱(1990), 臺灣地區國民休閒活動之發展。桃園:國立體育學院。
阮純佳(1998),外籍勞工休閒動機、態度、行為、及活動推展狀況之研究。國立
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沙依仁(1998),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臺北:五南。
余嬪(1999),休閒活動的選擇與規劃。學生輔導,60 期,20-31 頁。
林明宏(2001),我國企業外派人員適應因素及指標建構之研究。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東泰(1992),休閒教育與其宣導策略之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林英顏(2003), 員工工作投入.工作壓力與休閒需求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博士論文。
林晏州(1984),遊憩者選擇遊憩區行為之研究。都市計劃,第10 期,页33-49。
林靈宏(1994),消費者行為學。臺北:五南圖書。
苗延威譯,Argyle M.andHenderson 著(1996), 人際關係剖析。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吳坤銘(1979), 遊客行為之觀察與分析, 國立臺灣大學, 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珩潔(2002),大臺北地區民眾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紹榮(2004), 組織認同、領導風格與海外派遣員工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高俊雄(1996),休閒概念面面觀。國立體育學院論叢,6(1),69-78.
高俊雄(1999), 運動員休閒參與、休閒利益與自覺訓練效果之比較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2 卷3 期,43-61 頁。
梁坤茂(2000), 高雄市國中教師參與休閒性社團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涂淑芳譯(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張少熙(1994), 青少年自我概念與休閒活動傾向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玉玲(1998), 大學生休閒內在動機、休閒阻礙與其休閒無聊感及自我統合之關係研究。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欣瑜(2005),外派大陸人員海外適應及工作投入之前因後果。臺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碩士論文。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書局。
張隆憲(2001),國際企業員工工作步調與休閒需要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博士論文。
莊懷義、劉焜輝、曾端真、張鐸嚴(1992), 青少年問題與輔導。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郭盈卿(2000), 空服員之工作壓力、工作滿意、休閒滿意與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康榮華(2002),探討消費價值認知對消費者銷售促進活動影響之研究。淡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
許竣凱,(2004)<消費環境休閒滿意度與顧客反應之關係研究>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
許義雄、陳皆榮、陳麗華、張少熙,(1992), 青年休閒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青年輔導研究報告。
游淑如,(2003), 彰化縣國小教師休閒需求、阻礙、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牧仁譯,Erwinp.著,(1999)。兒童到青少年期的友誼發展。臺北:五南圖書。
黃益萬(2003),兩岸保健食品消費者行為研究~以台北與上海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黃淑玲(1995), 國民小學學生人際關係、學業成就與自我概念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雅芬(2000), 口耳相傳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 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
黃德祥,(1994),青少年發展與輔導。臺北:五南出版社。
楊原芳(2004), 內在休閒動機.認真型休閒特性與最適體驗關係之研究-以高爾夫球運動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長清、王明元、游仁良,(2001), 大學生之休閒參與、休閒態度及休閒滿意度關係。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31,237-250.
鍾思嘉編譯(1984),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應用。臺北:大洋。
蔡婷芳(2005), 中部溫泉區遊客休閒活動與旅遊消費行為之研究-以渡假生活型態為區隔變項。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劉佩佩(1998), 未婚女性休閒生活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在頤(1985),休閒活動指導與管理。臺中,霧峰。
陳英仁(2005), 老人休閒動機、休閒參與及休閒環境偏好關係之研究。朝陽大學, 休閒事業管理系
陳欣怡(2001), 職業成就與休閒行為、休閒態度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碩士論文。
陳怡靜(2002), 國內經理人與派外經理人壓力來源.壓力管理策略與工作態度關係之研究。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碩士論文。
陳皆榮(1996),動機與休閒活動之相關性研究。臺北技術學院學報,29 卷1 期,203-219 頁。
陳南錡(2000), 青少年休閒無聊感與休閒阻礙、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瑪莉(2003), 公務人員休閒認知、休閒需求與休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陳彰儀(1989),工作與休閒-從工業心理學的觀點探討休閒的現況與理論。臺北:淑馨出版社。
陳彰儀、張裕隆、王榮春、李文銓(2001), 應用傳記式問卷預測駐派大陸員工之外派適應,應用心理研究,第10 期,頁135-166。
謝文眞(2000),公務人員休閒態度之研究--以台北地區為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貞玉譯(1996),消費者行為學。臺北:五南出版社。
藍雅馨(2002), 跨文化訓練實施程度、派外人員能力與海外適應之關聯性研究---以台商派駐大陸人員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聶夢玲(2004), 在職進修者工作壓力與休閒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國立空中大學學生為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裕峰(1993), 國中生的社會與趣與同儕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嚴詠智(2005), 台南縣國民小學行政人員休閒運動參與及休閒滿意度之研究。台南大學,體育科教學碩士論文
羅明訓(1999),桃園縣國小六年級學生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淑芬(1997), 臺北市生活型態、動機、與休閒運動選擇關係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碩士論文。
鄭順璁(2000), 大學生生活型態.休閒動機與休閒參與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 體育研究所碩士。
顧鳳姿(1993), 資訊業駐外經理海外適應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二、英文部份
Beard, J.G. and Ragheb, M.G.(1980), “Measuring leisure satisfaction,” Journdal of Leisure Research , Vol. 1(12),22-33.
Beard, J.G. and Ragheb, M.G.(1983), “Measureing leisure motiva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Vol. 15(3),219-228.
Crandall, R.(1980), “Motivations for leisur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Vol. 12(1),45-54.
Coleman, D. and Iso-Ahola, S.E.(1993), “Leisure and Health: 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and Self-determina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Vol. 25, pp.111-128
Duncan,D.J.(1978), “Leisure types:factor analyses of leisure profil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Vol. 10(2),113-125.
Edwards, J.N. and Klemmack, D.L.(),“Correlates of Life Satisfaction,A Re-Examination,” Journal of Gerontology, Vol. 28, pp.497-502.
Franken, D.A. and Van Raaij, W.F.(1981), “Satisfaction with leisure time activiti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Vol. 13.337-352.
Fullerton, C.S. and Ursano, R.J.(1994), “Preadolescent peer relationship: A critical contribution to adult social relatedness,” Journd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Vol. 23,43-63.
Heider, F.(1958), The psychology of inter personal relations, 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
指導教授 李小梅(Shau-Mei Li) 審核日期 2007-6-2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