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44300070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 、訪客IP:18.218.61.16
姓名 蕭有志(Yu-chih Shiao)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
論文名稱 筆記型電腦代工產業以少量多樣及異業結盟突破規模經濟發展之個案研究
相關論文
★ 電腦CPU散熱模組的技術發展策略★ 探討台灣印刷電路板產業經營策略-以A公司競爭策略為例
★ LED照明市場進入策略探討—以M公司為例★ 集團企業多角化對總部管控模式影響之研究 -以W集團企業為例-
★ 安全注射器中國專利授權模式研究★ 中國大陸房地產投資評估決策之研究 -以上海地區服務式公寓之投資為例-
★ 臺灣電子企業組織架構運作模式在中國之競爭優勢分析★ 小型台灣建築設計事務所於中國之發展策略探討
★ 半導體測試設備公司成長策略之個案分析★ 台灣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於中國發展策略研討
★ 軟體能力成熟度專案導入之個案研究-以某研發機構為例★ 新巴賽爾協定(Basel II)對中小型銀行授信風險管理政策的影響 -以U銀行為例
★ 價值投資法實證之研究-以臺灣證券市場為例★ 委外生產評估與執行之研究-以冷卻塔製造業個案為例
★ 企業多角化經營對供應鏈管理的決策影響★ 新產品導入量產流程之探討-以W公司衛星接收器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隨著電子資訊技術的發展,筆記型電腦在人們日常生活工作中占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其市場需求日益增加。自2000年臺灣筆記型電腦代工產業發展迅速全球佔有率突破50%,在全球筆記型電腦產業中佔有重要地位。然而在產業擴張的同時出現了惡性競爭,產能過剩,自由品牌缺失等種種問題。2008年發端於美國次貸危機的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使全球經濟遭受了嚴重的衝擊。臺灣的筆記型電腦產業也遭受了較為嚴重的衝擊。雖然由於市場對於筆記型電腦的需求仍高,整體產值因而仍能順勢增長,但是由於筆記型電腦降價趨勢仍舊持續,所以對於我國筆記型電腦代工廠商而言困難依舊。
本文透過系統全面的介紹了臺灣筆記型電腦代工產業的發展歷史,現狀及問題,清楚的闡述了規模經濟與異業結盟的概念,在避免走低價格惡性競爭的前提下為臺灣筆記型電腦產業發展提供一條新的道路,單純依靠規模的量的擴大是難以應對激烈的競爭,產業的發展要在質上有一定的進步,同時把握產業鏈的整體發展,加大上下游產業的控制,將使產品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力,公司在產業裏更有生命力,以使臺灣筆記型電腦產業健康的發展,為國民經濟做出更大的貢獻。以藍天電腦為例,建議企業參考藍天電腦以價格和成本為導向,專注追求利潤而不擴大生產規模。透過不斷地開發出屬於各個市場特色的產品;積極於大陸市場創辦「百腦匯」大販賣場,走少量多樣與異業結盟的方式,最終開拓出屬於自己企業的一片天地,為臺灣筆記型電腦代工產業要走出當前的發展困境提供借鑒及成功經驗。
摘要(英) As computing technology develops, laptop computers take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and continue to have an ascending demand. The industry of sub-manufacturing in Taiwan has developed rapidly since 2000 and claims over 50% market share worldwide, which earned Taiwan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global laptop industry. However,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industry, a number of problems also appeared such as cut-throat competition, production capacity surplus, and the lack of independent brand. In 2008 originated in the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in the financial sectors swept the world, so the global economy suffered a serious blow. Taiwan’’s notebook computer industry has also suffered seriously. Because the market demand for notebook computers remains high, the overall value of the industry still continues to grow and thus the firms in the industry were able to homeopathy. But due to the price cutting trend in notebook industry, competition in the industry remains to be very difficult for many notebook OEM manufacturers. This study gives a systematic but all-rounded description of the developing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sub-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notebook computers in Taiwan and raises the problems they faced. A clear exposition of the economies of scale and the cross-industry alliance concept are addressed for providing a way out of the vicious competition and the ever lowering prices of the notebook computer industry. Relying solely on size expansion is difficult to cope with fierce competition. While quality improvement is a key area of development, controlling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supply chain as well as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industries will make the products more competitive, increasing the vitality of the Taiwan’’s notebook computer industry and thus making a greater contribution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This study takes “Clevo Co.” as an example to provide suggestions to other companies to be more price and cost oriented and concentrated on profit rather than expanding the production scale. By developing products with different features, setting up computer superstores with enterprises from Mainland China, developing a small quantity of production with high diversity, and establishing cross-industry cooperation, the company finally has made its strategy a success. This may give the whole industry some inspiration about how to help itself out of current predicament and seek for a further success.
關鍵字(中) ★ 異業結盟
★ 規模經濟
★ 代工產業
★ 筆記型電腦
關鍵字(英) ★ ODM/OEM industry
★ Economies of scale
★ Notebook
★ Horizontal alliances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1.3 論文框架與流程 3
1.4 名詞解釋 4
1.4.1 筆記型電腦 4
1.4.2 規模經濟 4
1.4.3 代工產業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2.1 筆記型電腦代工產業的研究綜述 6
2.2 異業結盟 17
2.3 筆記型電腦的通路與銷售概況 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2
3.1 研究架構 22
3.2 研究設計 23
3.3 研究對象 24
3.4 資料搜集方法 24
第四章 產業與個案分析 26
4.1 我國筆記型電腦代工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26
4.1.1 臺灣筆記型電腦代工產業的發展歷史分析 26
4.1.2 競爭策略的分類 27
4.1.3 我國筆記型電腦代工產業發展概況分析 29
4.2 臺灣筆記型電腦代工產業面臨的困境與挑戰分析 37
4.2.1 臺灣筆記型電腦代工產業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37
4.2.2 臺灣筆記型電腦代工產業面臨困境與挑戰的原因分析 48
4.3 以藍天電腦為例對臺灣筆記型電腦代工產業發展策略的探討 53
4.3.1 藍天電腦公司概況 53
4.3.2 藍天電腦公司整體目標市場概況 54
4.3.3 藍天電腦的產品開發策略 57
4.3.4 藍天電腦針對不同目標市場開發的主要產品系列 59
4.4 由藍天帶來的啟示 6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8
5.1 研究發現 68
5.2 研究貢獻與建議 69
5.2.1 研究貢獻 69
5.2.2 建議 69
5.3 研究限制 70
5.4 後續研究方向 70
參考文獻 71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1. 王璽昭(2007),台灣筆記型電腦二線廠設計策略探討,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 申定一(2005),全球化企業資訊策略與資訊科技商業價值探討-以筆記型電腦代工產業,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3. 吳青松(1991),本國產業策略聯盟結構與績效之評估,經濟部科技顧問室。
4. 李正文、姜玉萍(2005),供應鏈管理績效評估模式之建構-以筆記型電腦產業為例,東吳經濟商學學報(51) 。
5. 李宜峰(2005),建構客戶導向的製造品質資訊系統--以某筆記型電腦專業代工廠商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6. 李繼萍(2007),臺灣代工廠商之競爭優勢與經營策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碩士論文。
7. 周信成(2004),「臺灣筆記型電腦產業垂直整合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 林芯玫(2002),「我國筆記型電腦代工廠商競爭優勢之探討」,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9. 林政榮、劉尚德(2006),「服務導向的價值創新模式架構建立之探討」,中華民國品質學會第42屆年會暨第12屆全國品質管制研討會。
10. 林紹琪(2000),臺灣筆記型電腦產業競爭策略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洪淑娟 (2004),「筆記型電腦產業之經營效率-以資料包絡法分析」,世新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12. 范航秉(2006),「製造業附加價值構成分析」,台經院,IT IS產業資訊服務。
13. 郭文瑞(2006),定位策略與動態競爭-Notebook代工業,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郭澤民(2009),筆記型電腦代工廠全球運籌管理與群聚效應之研究,世新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5. 孫智嫻(2004), 高雄港港埠業務規模經濟與範疇經濟之分析,國立中山大學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16. 莊建源(2003),台灣筆記型電腦產業廠商競爭優勢之建立-以個案公司為例。私立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徐秀琴、劉維新(2006),代工困境:臺灣產業轉型的迷思,臺灣社會學會年會會議。
18. 徐信群(2006),「成熟產業環境下的經營策略與公司興業活動研究-以筆記型電腦代工產業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國際企業管理組碩士論文。
19. 張乃文(2009),「從情境契合觀點來探討了臺灣筆記型電腦代工產業電子尋購的適用性」,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0. 張晉嘉(2000),筆記型電腦廠商績效指標之探討,國立臺北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21. 張紹琦(2006),台灣筆記型電腦代工產業延伸服務策略研究-- 以緯創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管理碩士學程(AMBA)未出版碩士論文。
22. 陳文堂(2008),臺灣筆記型電腦產業現狀與展望。工業材料雜誌,2008。
23. 陳立宗 (2002) ,「台灣筆記型電腦產業外移大陸程度與其績效之研究」,淡江大學商管學院高階主管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24. 陳明富(2009),以系統思考重建國際性品牌模組化--華碩Eee PC為例,國立台南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5. 陳建廷(2005),發展區域性利基型產業聚落,「中台灣科技與傳統產業整合升級」研討會主題與談內摘要。
26. 陳瑞敏(1998),「台灣筆記型電腦產業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
27. 湯明哲、李吉仁(1999),「外包與專業製造商雙贏的策略」,遠見雜誌62期。
28. 程敏益(2006),資訊系統代工產業之智慧財產權策略-以筆記型電腦產業為例,2006年跨領域科技管理研習班。
29. 黃志明(1992),〈我國國際策略聯盟夥伴選擇準則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0. 楊豐碩(1992),〈國內企業聯盟之發展與策略思考〉,《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5 卷第5 期,頁36-40。
31. 劉貞勝(2007),筆記型電腦代工廠經營策略探討 --- 個案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2. 蔡千姿、黃揚期、王冠翔(2006),品牌與代工的經營策略研究-以台灣筆記型電腦為案例,2006工研院創新與科技管理研討會。
33. 蔡漢章(2005),代工廠商與品牌商動態協力合作演進之研究--筆記型電腦產業中價值能力移轉個案探索,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4. 鄭名哲(2005),資訊收集與產業競爭動態分析–以台灣筆記型電腦代工產業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國際企業管理組碩士論文。
35. 謝雪玲(2009),台灣資訊產業代工廠商綠色供應管理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6. 瞿宛文(2006),〈台灣後起者能藉自創品牌升級嗎?〉,《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63期,1-52。
37. 魏傳虔(2008),2008年第一季我國資訊硬體產業回顧與展望, 魏傳虔等研究組聯合撰稿 /資策會MIC。
38. 鍾富全(2004),企業經營策略與產業聚群關係之研究─以蘇州地區台商筆記型電腦產業為例,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文獻
1. Aaker, David A. Developing Business Strategies. New York: Wiley, 1992.
2. Bazan & Navas-Aleman(2003)Upgrading in Global and National Value Chains:Recen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Sinos Valley Footwear Cluster, Brazil in Schmitz,H.( ed.) ,Local Enterprises in the Global Economy: Issues of Governance and upgrading[M] .Cheltenham: Edward Elgar,2003.
3. Gereffi(1999)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48: 37-70.
4. Killing, J. Peter. Strategies for Joint Venture Success. London: Croom Helm, 1983.
5. Porter, M. E. and M. B. Fuller. “Coalitions and Global Strategy.” in M. E. Porter (ed.), Competitive in Global Industrie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pp. 315-44.
6. Williamson, O. E. (1985),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Firms, Markets, Relational Contracting,”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網站部份
1. 藍天電腦公司網站:http://www.clevo.com.tw
2. IDC(國際數據資訊)網站:http://www.idc.com.tw
3. 公開資訊觀測站:http://www.newmops.tse.com.tw/
4. 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http://www.mic.iii.org.tw/
5. 全國碩博士論文: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jsp/
指導教授 王存國 審核日期 2010-6-23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