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4720100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6 、訪客IP:18.189.22.136
姓名 吳詩怡(Shih-yi W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論文名稱 博物館展示與客家記憶
(Museum Exhibition and the Memory of Hakka)
相關論文
★ 新埔地區的產業變遷★ 流域與區域:鳳山溪流域交通發展史
★ 閩客族群邊界的流動:通婚對女性族群記憶與認同的影響★ 儀式中身份的轉化:以客家拜新丁為例
★ 族群、產業與社會資本:以屏東檳榔業「行口」為例★ 外籍配偶與客家文化傳承
★ 越南籍配偶眼中的閩客族群意象★ 族群通婚中的性別文化與權力配置
★ 客家聚落之產業、地景與記憶變遷:以大湖草莓為例★ 閑聊(Gossip)中客家常民的歷史意識
★ 新加坡當鋪業與客家★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標準作業程序(SOP)建立之研究
★ 「文化治理」中的不對等權力關係—以桃園縣客家文化館為例★ 客家採茶婦女的勞動意識 ─以新竹縣峨眉鄉為例
★ 東南亞的「客家」意涵:英殖民馬來亞的華人分類過程★ 新竹縣「客家聚落」的歷史變遷--以竹東鎮軟橋里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多元文化主義的觀念帶動族群或社群建立擁有自己特色的博物館,以客家為例,在台灣,各個區域興建許多客家文物館來保存與傳承客家文化。然而,這些不同區域的客家文物館展演出的客家記憶是什麼呢?如何建構展演的客家記憶之內容?以及是透過什麼樣的溝通與討論才形成觀眾看到的客家記憶之展示?
本研究為了瞭解各地客家文物館的狀況,先普查各地的客家文物館,然後從中挑出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與高雄縣美濃客家文物館進行個案分析。研究發現歸納為以下幾點:首先,展示內容以書寫論述為依據,其提供記憶框架與記憶點,但是同時會受到經營理念、社區居民、族群、政治與經濟等的影響,策展人(公部門、學者專家、設計團隊,與製作團隊)有權力對記憶框架與記憶點作調整或維持。其次,客家文物館展演客家記憶的方式以物為主,缺乏以人為主的展演方式。在時間面向也以展演客家的過去為多,少部份有帶入現在的觀點。最後,客家文物館與社區結合的不多,然而,若與社區維持良好關係的客家文物館通常運作良好,不會呈現蚊子館的狀態。
摘要(英) The idea of multiculturalism impetus ethnic groups or communities to establish has themselves characteristic museums. Taking the Hakka as the example, in Taiwan, each region constructs many Hakka museums to preserve and to inherit the Hakka culture. However, what are these Hakka museums in different regions displayed the memory of Hakka? How to construct displaying the contents of the memory of Hakka? Then, what type communication and the discussion only then does form the audience to see the exhibition of the memory of Hakka?
This research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ondition of Hakka museums in each region. First, generally survey each place Hakka museums. And then, picking up Taipei County Hakka Museum and Kaohsiung County Meeinong Hakka Museum carry on case study.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cloud be generalized the following points. First, displayed contents take the discourse as the basis, it provides the frame of memory and memorial points. But at the same time, displayed contents would be influenced by the management idea, community inhabitants, the ethnic group, politics and the economy and so on. Developers (including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 scholars and experts, design team and manufacture team) have power to change or maintain the frame of memory and memorial points. Second, The Hakka museums display the way which the memory of Hakka is the object primarily, lack of taking the human as basic. Third, in the temporal dimensions, displayed the memory of Hakka is also in the past, the few parts have displayed the present viewpoints. Finally, there are not many Hakka museums combine with community. Anyways, if it maintains good relational with the community, the Hakka museum usually has good operation, could not turn into the mosquito hall.
關鍵字(中) ★ 博物館
★ 客家文物館
★ 客家記憶
★ 記憶框架
★ 記憶點
關鍵字(英) ★ museum exhibition
★ Hakka museums
★ memorial points
★ the frame of memory
★ the memory of Hakka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背景-------------1
一、研究動機--------------- ----------1
二、客家文物館在台灣------- ----------2
三、研究目的與問題 -------------------4
四、名詞解釋-------------------------6
第二節 台灣客家文化與博物館--------7
一、台灣客家文化---------------------8
二、台灣客家的元素 -------------------13
三、博物館在台灣---------------------15
四、客家文物館的相關研究-------------19
第三節 研究設計--------------------20
一、研究方法與流程 -------------------20
二、個案研究對象與區域的選取---------22
三、研究限制-------------------------24
第四節 章節安排----------------------25
第二章 記憶與族群文化---------------26
第一節 Maurice Halbwachs與集體記憶---26
一、記憶框架與記憶點-----------------26
二、記憶的保存-----------------------29
三、記憶建構的過程-------------------30
第二節 博物館展示與記憶展演---------32
一、記憶展演的位置 -------------------32
二、誰的記憶?誰的客家?-------------34
第三章 台灣客家文物館---------------37
第一節 文化政策與客家政策的推行----37
第二節 客家文化消失的危機感 ----------40
第三節 台灣客家文物館的分佈與內容-----41
一、記憶客家的方式與內容--------------42
二、勾勒客家的記憶點與記憶框架--------61
三、從客家文化的面向展演客家記憶------65
第四章 客家文化與集體記憶的篩選-------67
第一節 展演客家記憶的建構過程---------67
一、都會客家: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69
二、美濃客家:高雄縣美濃客家文物館----79
第二節 隱藏式的權威-------------------89
一、經營理念--------------------------90
二、策展人與書寫論述------------------92
三、社區參與--------------------------94
四、客家族群的參與 --------------------96
五、政治、經濟場域對記憶框架的影響----98
第五章 日常生活實踐與博物館展示-----101
第一節 展演記憶與客家-----------------101
一、展演客家記憶的時間面向------------101
二、書寫論述與客家記憶----------------103
第二節 日常生活實踐與客家-------------104
一、日常生活的客家記憶----------------104
二、社區博物館與客家------------------107
第六章 結論---------------------------109
參考資料------------------------------113
表 次
表1-1、台灣客家文物館--------------------------------3
表1-2、竹苗地區針對「客家文化特質」問卷調查整併後的前13名-- ------------------------------15
表3-1、台灣客家文物館館舍位置和「廣義認定」的客家人口比例與
全國排序-----------------------------43
圖 次
圖3-1、客家文物館歷年設置數量(依據表1-1整理)------39
圖3-2、台灣客家文物館分佈圖 -------------------------44
圖4-1、常設展策展流程--------------------------------68
附 錄 次
附錄一、客家文化設施--------------------------------120
附錄二、客家文物館的記憶點--------------------------122
附錄三、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常設展之比較:展示研究報告與現在的展示------------------------------128
附錄四、高雄縣美濃客家文物館常設展之比較-------------135
附錄五、受訪者基本資料------------------------------140
附錄六、訪談大綱設計--------------------------------141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王甫昌,2003,《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
王秀美,2004,《地方文化館經營策略之規劃研究-以美濃客家文
物館為例》。台南:國立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明珂,1993,〈集體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當代》91:6-19。
______,1997,《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文化。
王雯君,2005,〈客家邊界:客家意象的詮釋與重建〉。《東吳社會學報》18:117-156。
王嵩山,1990,〈物質文化的展示〉。《博物館學季刊》4(2):39-47。
______,1992,《文化傳譯:博物館與人類學的想像》。台北:稻鄉。
______,2002,〈「客人之家」:文化園區 的流離視野〉。發表於「客家公共政策研討會」,新竹: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2年6月21-22日。
______,2003,《差異、多樣性與博物館》。台北:稻鄉。
______,2005a,《想像與知識的道路:博物館、族群與文化資產的人類學》。台北:稻鄉。
______,2005b,〈展示批判的形式論與實質論〉。《博物館學季刊》19(1):5-6。
______,2007,〈揭露的與隱藏的:台灣博物館展示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博物館季刊》21(3):5-37。
江柏煒,2007,〈誰的戰爭歷史?:金門戰史館的國族歷史vs. 民間社會的集體記憶〉。《民俗曲藝》156:85-155。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文化白皮書.2004年》。台北:文建會。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4,《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台北:客委會。
何淑君,2006,《台灣客家文物館之文物詮釋與展示》。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論文。
吳佳欣,2008,《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行銷策略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煬和,2003,〈從屏東縣客家文物館的設立論六堆忠義祠的社會功能〉。《美和技術學院學報》22(1):37-59。
吳學明,2007,〈移墾開發篇〉。頁42-61,收錄於徐正光主編,《台灣客家研究概
論》。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台灣客家研究學會。
呂理政,1994,〈地球是個博物館-試論生態博物館的發展及其基本理念〉。《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籌備處通訊》4:59-71。
______,2002,〈博物館與社區互動-以宜蘭博物館家族為例〉。《博物館學季刊》
16(1):35-45。
宋長青,2003,《孕育社區博物館的過程-美濃經驗》。台南:國立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辛晚教,1998,《地方設置客家文化園區可行性研究》。台北:文建會。
林勝義,1993,〈博物館與社區之結合〉。《博物館學季刊》7(2):3-8。
邱彥貴,2003,〈客家需要文物館?〉。《台灣日報》台灣副刊第25版,2003.6.18。
______,2007,〈福佬客篇〉。頁62-88,收錄於徐正光主編,《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台灣客家研究學會。
邱彥貴等,2003,《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展示研究期末報告》。
邱榮舉,2002,〈台灣客家政策與客家文化園區〉。發表於「客家公共政策研討會」,新竹: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2年6月21-22日。
雨 青,1998,《客家人尋根》。台北:武陵。
施正峰,2004,《台灣客家族群政治與政策》。台中:新新台灣文教基金會。
美濃愛鄉協進會,1996《美濃客家文物館用人及營運計畫》。美濃:美濃愛鄉協進會。
______,1997,《高雄縣美濃客家文物館規劃與營運研究》。美濃:美濃愛鄉協進會。
美濃鎮誌編輯委員會編修,1996,《美濃鎮誌》。高雄:美濃鎮公所。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頁141-158,收錄於胡幼慧
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徐正光,1991,《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客家社會與文化》。台北:正中。
______,2007,《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台灣客家研究學會。
徐正光、張維安,2007,〈導論:建立台灣客家知識體系〉。頁1-15,收錄於徐正
光主編,《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台灣客家研究學會。
秦裕傑,1996,《現代博物館》。台北:世界宗教博物館。
翁桂穗,2005,〈北客印象: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常設展〉。《北縣文化》85:14-19。
張典婉,2003,〈來吃客家菜、來聽客家事〉。頁18-23,收錄於《客家飲食文化輯》。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張添金,2001,《琅嶠客-車城鄉保力村誌》。屏東:車城鄉保力社區發展協會。
張尊禎,1999,《逛博物館 : 全臺灣博物館知性探索之旅》。臺北:上旗文化。
張翰璧,2006,〈客家、外籍配偶與文化實作〉。發表於「2006年族群、歷史與文化亞洲聯合論壇:人物與地域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壢: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12月2-3日。
張譽騰,1996,〈生態博物館的規劃理念與個案之解析〉。《博物館學季刊》10(1):7-18。
______,2000,《如何解讀博物館》。台北:文建會。
______,2003,《生態博物館:一個文化運動的興起》。台北:五觀藝術管理。
______,2007,〈台灣的文化政策與博物館發展〉。《研習論壇》73:28-31。
莊英章,2003,〈客家社會文化與飲食特性〉。頁10-17,收錄於《客家飲食文化輯》。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許功明,1998,《博物館與原住民》。台北:南天。
郭義復,2004,〈文物在博物館展示應用之策略〉。《檔案季刊》3(2):93-110。
陳水扁,2000,〈陳水扁客家政策白皮書〉。《客家雜誌》117:23-25。
陳佳利,2007,《被展示的傷口:記憶與創傷的博物館筆記》。台北:典藏藝術家庭。
陳運棟,1989,《台灣的客家人》。台北:臺原。
______,1992,《客家人》。初版 1978年。台北:東門。
______,2007,〈源流篇〉。頁19-41,收錄於徐正光主編,《台灣客家研究概論》。
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台灣客家研究學會。
陶蕃瀛,1993,〈試論博物館的社區居民參與〉。《博物館學季刊》7(2):9-15。
彭瑞金,1991〈從族群特性看客家文學的發展〉。頁130-149,收錄於徐正光主編,《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客家社會與文化》。台北:正中。
曾彩金,2002,〈我看「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請朝園區分散設置的理念重新規劃〉。發表於「客家公共政策研討會」,新竹: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2年6月21-22日。
童鈺華,2006,《地方博物館規劃期間如何促進當地民眾參與:兩個案例之比較》。台南: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燭吉,2002,《高雄縣美濃客家文物館導覽手冊》。高雄:高雄縣政府文化局。
廖倫光,2006,《台北縣汀州客尋蹤》。台北:北縣文化局。
______,2007,《北客居:發現台北客家庄》。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廖倫光、徐藍萍,2008,《伯公:客家民間信仰》。台北:台北縣政府客家事務局。
漢寶德,2000,《展示規劃:理論與實務》。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臺北縣政府文化局,2005,〈專輯: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北縣文化》85。
劉還月,1999,《台灣客家風土誌》。台北:常民文化。
______,2000,《台灣的客家人》。台北:常民文化。
潘朝陽、邱榮裕,2004,《客家風情:移墾.產業.文化》。台北:台北市客委會。
戴寶村、溫振華,1998,《大台北都會圈客家史》。台北:北市文獻會。
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2000,〈理念.創意.特色:美濃客家文物館設計說明〉。《台灣建築報導雜誌》53:30。
羅香林,1992,《客家研究導論》。興寧初版1933年。台北:南天。
______,1987,《客家源流考》。初版1950。台北:世界客屬總會秘書處。
羅烈師,2007,〈宗教信仰篇〉。頁179-201,收錄於徐正光主編,《台灣客家研究
概論》。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台灣客家研究學會。
羅肇錦,1992,《台灣的客家話》。初版一刷1990年。台北:臺原。
______,2000,《台灣客家族群史﹒語言篇》。南投:文獻會。
______,2007,〈語言文化篇〉。頁237-263,收錄於徐正光主編,《台灣客家研究
概論》。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台灣客家研究學會。
Barth, Fredrik, 1996, “Ethnic Groups and Boundaries.” Pp.75-82 in Ethnicity, edited by Hutchinson, John and Smith, Anthony D.,1996.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attell, Maria G. & Climo, Jacob J., 2002, “Introduction: Meaning in Social Memory and History: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 Pp.1-36 in Social Memory and History :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 edited by Climo, Jacob J. and Cattell, Maria G.. CA : AltaMira Press.
Chadbourne, Christopher, 1991, “A Tool for Story Telling.” Museum News,70(2):39-42.
Chang, Han-pi, 1996, Taiwan : Community of fate and cultural globalization. Zugl.:Bielefeld, Univ., Diss.
Connerton, Paul, 2000,《社會如何記憶》〈How societies remember〉,納日碧力戈譯。 上海:人民。
Coser, Lewis A., 1993,〈阿伯瓦克與集體記憶〉,邱澎生譯。《當代》91:20-39。
Crane, Susan A., 2000, Museums and memory. Stanford, Calif.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Duclos, Rebecca, 1996,〈後現代卅後博物館-當代博物館評論的新走向〉,張譽騰譯。《博物館學季刊》10(2):3-12。
Fentress, James & Wichham, Chris, 1992, Social Memory. Oxford, UK Cambridge, Mass: Blackwell.
Halbwachs, Maurice, 1992, On Collective Memory. edited, translated, an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Lewis A. Coser.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Halbwachs, Maurice, 2002,《論集體記憶》〈On Collective Memory〉,畢然、郭金華譯。上海:上海人民。
Le Goff, Jacques, 1992, History and memor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Murphy, Bernice, 2005, “Memory, History and Museums.” Museum, 57(3):70-78.
客家文物館文宣資料
台北市客家文化會館簡介
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簡介
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流動與溝通之簡介
台東縣客家鄉土教育中心簡介
花蓮縣鳳林客家文物館簡介
屏東縣客家文物館簡介
苗栗縣三義客家書院簡介
苗栗縣客家文物館簡介
高雄市客家文物館簡介
高雄縣美濃國中客家文物館簡介
高雄縣客家文化中心簡介
網址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網址 http://www.cam.org.tw
台中縣石岡土牛客家文化館網址http://hakka.shihkang.gov.tw
台灣博物館 http://museum.cca.gov.tw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jsp
行政院網址 http://www.ey.gov.tw/mp?mp=1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網址 http://www.hakka.gov.tw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網址 http://www.cepd.gov.tw
高雄縣美濃客家文物館網址 http://meeinonghakka.kccc.gov.tw
指導教授 張翰璧(Han-pi Chang) 審核日期 2008-7-1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