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4720300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6 、訪客IP:18.116.42.208
姓名 林瑜蔚(Yu-wei LI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
論文名稱 新加坡當鋪業與客家
(Pawnshop And Hakka In Singapore)
相關論文
★ 新埔地區的產業變遷★ 流域與區域:鳳山溪流域交通發展史
★ 閩客族群邊界的流動:通婚對女性族群記憶與認同的影響★ 儀式中身份的轉化:以客家拜新丁為例
★ 族群、產業與社會資本:以屏東檳榔業「行口」為例★ 外籍配偶與客家文化傳承
★ 越南籍配偶眼中的閩客族群意象★ 族群通婚中的性別文化與權力配置
★ 客家聚落之產業、地景與記憶變遷:以大湖草莓為例★ 博物館展示與客家記憶
★ 閑聊(Gossip)中客家常民的歷史意識★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標準作業程序(SOP)建立之研究
★ 「文化治理」中的不對等權力關係—以桃園縣客家文化館為例★ 客家採茶婦女的勞動意識 ─以新竹縣峨眉鄉為例
★ 東南亞的「客家」意涵:英殖民馬來亞的華人分類過程★ 新竹縣「客家聚落」的歷史變遷--以竹東鎮軟橋里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主要探討新加坡族群經濟與客家文化之間的關連性,透過二次戰前後新加坡當商法律的變遷與典當文化特殊性,探討新加坡典當業為什麼可以成為客家族群獨佔的族群經濟產業。
新加坡的當鋪產業與大埔客家人關係密切,大埔客家人從原鄉移民到新加坡之後,開始從事許多傳統產業,並透過族群網絡關係,而拉近原鄉與新加坡之間的關係,1872年大埔客家人,開始進入新加坡典當業,並開始經營當鋪,透過網絡關係,讓更多原鄉客家人進入新加坡典當業,也開始了客家人百多年的族群產業,到了2008年的今日,新加坡的典當業大埔客家人依舊保有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經營權。
不同族群的性格,影響其經營事業的態度,因此藉由本研究討論客家文化如何影響典當文化,而客家人如何利用本身的網絡關係與人力資源的掌控,使新加坡的典當業為客家人所獨佔,而形成專屬新加坡客家族群特有的文化特性。
摘要(英) The research that is mainly probes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thnic economy of Singapore and the cultures of hakka. According to around the second war, the law of pawnshop business in Singapore has been changed with the particular mortgage cultures. Now i am going to discuss about why pawnshop business can be the one of economic industries, which has been monopolized by hakka ethnicity in the Singap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wnshop business in Singapore and da-pu is very close. Hakka people in Da-Pu are from former township immigration to Singapore. After moving to Singapore, they began to work in a lot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nd then through the internet relationship of ethnicity to make the distance between former township and Singapore to be closer.
One of hakka people in Da-Pu, Lan qiu-shan, has begun to manage the first pawnshop in singapore since 1872, and because one of fujian people, Liu king-ban, helped him to set up his own business.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of ethnicity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final period of pawn business. Through the internet of ethnicity group, more and more hakka people from former township in Da-Pu to participate in pawnshops of singapore who began the ethnicity industries for over one hundred years. In nowadays 2008, hakka people in Da-Pu work in pawn business in Singapore, their right of management still reach 80% to 90%.
Besides, does the personality of different ethnicities influence on the attitude of management? We must realize the interference to these cultures between hakka and mortgage in this research by discu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ltures of hakka and mortgage. And how do hakka people use the internet and control of human resources to monopolize the pawnshop business in Singapore to create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hakka culture.
關鍵字(中) ★ 族群經濟
★ 當鋪
★ 新加坡
★ 大埔客家人
關鍵字(英) ★ Pawnshop
★ Singapore
★ Da-Pu Hakka
★ Ethnic Economy
論文目次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背景..............................1
一、從原鄉到南洋..............................1
二、移民過程中的族群團體區分..................3
第二節、問題意識:新加坡族群經濟與當鋪........10
一、客家族群產業類型..........................10
二、關於移民經濟的研究........................13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研究限制....................14
一、研究方法..................................14
二、研究範圍與研究對象........................16
三、研究限制..................................17
第二章、移民與族群經濟........................19
第一節、從中間少數人理論到族群經濟............19
一、中間少數人理論(Middleman Minority Theory).19
二、族群經濟(Ethic Economies).................21
第二節、移民經濟的鑲嵌性與族群網絡..............29
一、移民經濟與社會的鑲嵌(Embeddness)關係......30
二、移民與關係網絡 ..............................31
小結............................................32
第三章、新加坡當鋪的過去與現在:制度脈絡的分析...34
第一節、當商制度草創期...........................36
一、英國殖民地時期...............................36
二、經濟大恐慌時期(1929-1939).................44
三、淪陷時期(1940-1944).......................46
第二節、當商制度轉變期...........................46
一、投標制度(System Of Tenders)................47
二、牌照制度(System Of Licensing)..............49
三、新加坡當鋪與馬來西亞的關係...................52
四、客家人與其他產業的關係.......................53
第三節、當商制度成熟時期.........................55
一、當商法律制度的改變...........................56
二、相關政策對當店的影響.........................68
三、政府管制制度外所衍生的文化...................74
四、其他族群的加入 ...............................77
小結.............................................78
第四章、典當文化和客家文化.......................81
第一節、族群資源與人力資源的使用.................82
一、家族關係的網絡 ...............................83
二、客家大埔人為主的網絡形態.....................91
第二節、客家族群性格與經營方式...................93
一、客家當鋪文化的要素...........................93
二、金錢觀念使用方式的不同.......................93
三、典當業中的客家人、廣東人和潮州人.............97
第三節、當鋪內部的分工:族群網絡的重要性........100
一、人力資源的運用 ..............................101
二、當鋪的內部人事結構分工與訓練的過程..........103
三、經營文化....................................109
小結............................................113
第五章、結論....................................115
一、新加坡典當文化特質..........................115
二、資源的運用..................................118
三、當鋪現況與挑戰 ..............................119
參考文獻........................................122
附錄............................................133
參考文獻 王甫昌,1993a,〈光復後台灣漢人族群通婚的原因與形式初探〉。《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第七十六期: 43-96。
______,1993b,〈族群通婚的後果:省籍通婚對於族群同化的影響〉。《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六期第一卷:231-267。
______,2003,《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學群出版社。
王賡武,1994,《中國與海外華人》。香港:香港商務印書館。
王明珂,1994,〈什麼是民族:以羌族為例探討一個民族誌與民族史研究上的關鍵問題〉。《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五期第四卷:989-1027。
王宏仁,2001,〈家族或企業?社會價值與市場原理的矛盾與衝突〉。頁297-312,收錄於張維安編,《台灣的企業組織結構與競爭力》。臺北:聯經。
王志卿,2001,〈台灣經濟的動力:中小企業的網絡化〉。頁313-355,收錄於張維安編,《台灣的企業組織結構與競爭力》。臺北:聯經。
林鶴齡、林忠正著,1993,〈台灣地區各族群的經濟差異〉,頁101-160,收錄於張茂桂編,《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
紀登斯著、簡惠美譯,1989,《資本主義與現代社會理論:馬克思、涂爾幹、韋伯》。台北:遠流。
韋伯著、簡惠美譯,2007,《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台北:遠流出版社。
曲彥斌,2004,《典當史》。台北:華成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莊英章,1994,《家族與婚姻——台灣北部兩個閩客村落之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莊國土,2002,〈二戰以後東南亞華族社會地位的變化〉。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常夢渠、錢椿濤主編,1996,《近代中國典當業》。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何謙訓,2005,《新加坡典當業縱橫談》。新加坡:新加坡茶陽(大埔)會館、新加坡當商公會出版。
李悅端、柯志明著,1997,〈小型企業的經營與性別分工-以五分埔成衣業社區為例的分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十七期:41-80。
李威宜,1999,《新加坡華人游移變異的我群觀 語群、國家社群與族群》。台北:唐山出版社。
李廣均,1997,〈社群、民族國家和集體記憶:一九九五年台北市「終戰事件」的初步思考〉,《社會文化學報》第四期:247-277。
吳彥鴻,1988,《新加坡風土志》。新加坡:新加坡潮州八邑會館文教委員會出版。
宋旺相,1993,《新加坡華人百年史》。新加坡:新加坡中華總商會。
房學嘉,1996,《客家源流探奧》。台北:武陵。
徐正光主編,《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張維安,1994,〈韋伯論理念與利益:兼論東亞社會經濟活動的分析〉。《中山社會科學學報》第八期:193-197。
______,2001,〈台灣客家族群的社會與經濟分析〉。頁179-207,收錄於徐正光主編,《歷史與社會經濟:第四屆國際客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______,2001,〈台灣客家族群的經濟活動〉,頁169-179。收於張維安、朱燕華編,《經濟與社會:兩岸三地社會文化分析》。台北:生智。
______,2003,〈社會學理論和本土化研究的關係〉。《東吳社會學報》第十四期:33-48。
______,2006,〈台灣客家企業家探索:客家族群因素與金錢的運用〉,《客家研究》。第一期第二卷:43-74。
張翰璧,2007,〈新加坡當鋪與客家族群〉。頁89-111,收錄黃賢強主編,《新加坡客家》。江西大學出版社。
張翰璧、張維安,2006,〈文化資產的經濟轉化—桃、竹、苗茶產業為例〉。《客家研究輯刊》,第二十八期:87-95。
密公幹著,區季鸞編述,1934,《典當論-廣東之典當業》。上海:上海書店。
范振乾,2002,《存在才有希望:台灣族群生態客家篇》。台北:前衛出版。
徐正光,2002,〈序——塑造台灣社會新秩序〉。頁4-9,收錄徐正光主編《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台北:正中書局。
柯新治著,2003,《新新加坡南海之珠的經濟與社會新動向》。台北:天下遠見出版。
林孝勝,1995,《新新加坡華社與華商》。新加坡: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
林俊榮,1995,《文化資本、自我控制與國小高年級學童偏差行為相關性之研究----以嘉義地區為例》。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宣揚,1991,《結構主義》。台北:遠流,。
梁英明,2001,《戰后東南亞華人社會變化研究》。北京:昆侖出版社。
梁純菁,2002,〈新加坡的族群創業者-獨立前客屬會館的作用〉。收錄於《客家與東南亞-第三屆國際客家學研究會議專輯》。香港:三聯書局。
陳支平,1997,《客家源流新論---誰是客家人》。台北:臺原文化。
陳向明,2003,《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出版。
陳介玄, 1994,《協力網絡與生活結構》。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______,1995,《貨幣網絡與生活結構》。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______,1998,《台灣產業的社會學研究-轉型中的中小企業》。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陳志明,1990,〈華裔與族群關係的研究-從若干族群關係的經濟理論談起〉。《中央研究院族群學研究所集刊》第69期:1-26。
陳運棟,1978,《客家人》。台北:聯亞出版。
______,1989,《台灣客家人》。台北:臺原文化。
______,1991,《台灣的客家禮俗》。台北:臺原出版。
______,2000,〈台灣客家研究的考察〉,頁45-79,收錄徐正光主編,《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論文集:歷史與社會經濟》。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唐力行,2003,《商人與中國近世社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蔡純真,2002,《政治領導與政治繼承─李光耀個案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肇遇,1973,《中國典當業》。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麥留芳,1985a,《方言群認同:早期星馬華人的分類法則》。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______,1985b,《星馬華人私會黨的研究》。臺北:正中書局。
康涵真,1994,〈關係運用與法律的邊緣化:台灣小型企業非正式融資活動的研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7:1-41。
曾嬿芬,1999,〈跨國投資與族群關係:印尼台商的研究〉。論文發表於《台商跨國發展:經濟社會學的觀點》研討會。台北:台大社會系,1981年9月。
______,2001,〈族群資源與社會資本:洛杉磯華人創業過程的研究〉。頁1: 69-205,收於張維安編,《台灣的企業組織結構與競爭力》,台北:聯經。
______,2001,〈族群與經濟〉。收錄於張維安、朱燕華編,《經濟與社會-兩岸三地社會文化的分析》。台北:生智文化。
曾玲、莊英章合著,2000,《新加坡華人的祖先崇拜與宗鄉社群整合-以戰後三十年廣惠肇碧山亭為例》。台北:唐山出版社。
曾恕梅,1993,《十八,十九世紀東南亞「華人公司」型態之研究:以西婆羅洲與新馬地區為例》。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存燊撰,張清江譯,1965,《華人甲必丹》。新加坡:國家語文局。
黃枝連,1970,《新加坡華族行業史調查報告-新加坡當業發展》。新加坡:南洋大學歷史系。未出版。
楊盈,1991《教育機會均等---教育社會學的探討》。台北:師大書苑。
劉宏、黃堅立主編,2002,《海外華人研究的大視野與新方向-王賡武教授論文選》。USA:八方文化企業公司。
劉宏,2003,《戰後新加坡華人社會的嬗變:本土情懷、區域網絡、全球視野》。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劉宏、張慧梅,2007,〈原生性認同,祖籍地聯繫與跨國網絡的建構:二次戰後新馬客家人與潮州人社群之比較研究〉。《台灣東南亞學刊》。第四期:31-56。
劉錦雲,1998,《客家民俗文化漫談》。台北:武陵。
劉還月,1998,〈拋開就文化包袱的客家人〉,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主編,《新的客家人》。台北:臺原。
葛蘇珊著、張必蕪譯,1994,〈家族與社會網絡在台灣經營發展中的作用〉,《台灣政治經濟學諸論辯析》。台灣:人間。
顏清湟,1982,《星馬華人與辛亥革命》。台北:聯經。
藍佩嘉,2001,〈傳銷個案:人際網絡與經濟活動的相互鑲嵌〉。收錄於張維安、朱燕華編著,《經濟與社會-兩岸三地社會文化的分析》。台北:生智文化。
______,2000,〈人際網絡與經濟活動的辯證:傳銷商的網絡建構、行動意義與
權力關係〉。頁 1-50,收錄於《台灣社會學研究第四期》。
謝國興,2001,〈台南幫的家族網絡〉。收錄於張維安、朱燕華編著,《經濟與社會-兩岸三地社會文化的分析》。台北:生智文化。
謝重光,1995,《客家源流新探》。台北:武陵出版。
蕭新煌、黃世明, 2001,《台灣客家族群史政治篇》。南投:台灣省文獻會出版。
謝世忠,1987,《認同的污名—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台北:自立晚報社。
鍾肇政,1998,〈硬頸子弟,邁步向前〉。頁26-28,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主編,《新的客家人》。台北:臺原出版。
澤西(Alex Tosey)原著,顧效齡、蘇瑞烽合譯,1985,《創造奇蹟的新加坡》。台北:長河出版社。
劉秋根,1995,《中國典當制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顧長永,2006,《新加坡蛻變的四十年》。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羅香林,1981,《客家研究導論》。台北:眾文圖書公司出版。
______,1989,《客家源流考》。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羅家德,2001,〈人際關係連帶、信任與關係金融:以鑲嵌性觀點研究台灣民間貸款〉。收錄於張維安編,《台灣的企業組織結構與競爭力》。台北:聯經。
羅英祥,2005,《飄洋過海的客家人》。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
龔伯洪編著,2003,《廣府華僑華人史》。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Bourdieu, Pierre, 1979, “Les Trios Etats Du Capital Culturel” Actea De La Recherche En Sciences Sociales, 30:3-6.
__________, 1980, “Le Capital Social: Notes Provisoires” Actea De La Recherche En Sciences Sociales, 31:2-3.
__________, 1986, “The Forms Of Capital” Pp241-258 in Handbook Of Theory And 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edited By J.G. Richardson. Westport, CT:Greenwood Press.
__________, 1992, The Logic Of Practice. Cambridge: Polity.
Bonacich, Edna, and John Modell, 1980, The Economic Basis Of Ethnicsolidarity.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onacich, Edna, 1973, A Theory Of Middleman Minoriti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__________, 1980, “Middleman Minorities And Advanced Capitalism” Ethnic Groups, 2:211-219.
__________,1993, The Other Side Of Ethnic Entrepreneurship: A Dialogue With Waldinger, Aldrich,Ward And Associates.
Chicago Press.Caiden, G. E., 1991, Administrative Reform Comes Of Age.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Coleman, James S, 1988,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95-120.
__________, 1990,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__________, 1994, Social capital, human Capital, and investment in youth, In A. C. Peterson & J. T. Mortimer (Eds.), Youth unempolyment and society (pp. 34-5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lark, M., and Payne, R. L, 1997, “The Nature And Structure Of Workers’ Trustinmanagement”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8:205-224.
Cohen, Myron. 1969. Agnatic Kinship In South Taiwan. Ethnology, 8(2) :167-182。
Durkheim, E, 1984., 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Society, 257-62。
George Gmelch and Walter P. Zenner. Eds, 2002, Urban Life:Readings In The Anthropology Of The City. Part 4 Migration And Adaptation Of Migrants To City Life.
Granovetter. M. 1973,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78(6): 1360-1380.
__________, 1985,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1: 481-510.
__________, 1992, “Problems of Explanation in Economic Sociology,” in Networks and Organizations: Structure, Form, and Action, edited by N. Nohria and R. Eccles, pp. 25-56.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Light, Ivan, 1972, Ethnic Enterprise In America.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__________,1984, “Immigrant And Ethnic Enterprise In North America” 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7:195-216.
__________, 2001,“Globalization, Transnationalism And Trade.” Asian And Pacific Migration Journal, 10(1): 53-79.
__________, 2005, "The Ethnic Economy." Pp. 650-677 In The Handbook Of Economic Sociology, Edited By N. J. Smelser And R. Swedberg.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Light, Ivan , and Edna Bonacich, 1988, Immigration Entrepreneurs : Koreans In Los Angeles,1965-1982.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ight, Ivan, and Steven J. Gold, 2000, Ethnic Economie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Mark Granovettet著、羅家德譯,1985,〈經濟行動與社會結構:鑲嵌問題〉。
Young, Iris Marion, 1990, Justice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ortes, A., and R. Manning 1986, “The Immigrant Enclave: Theory and Empirical Examples,” in Competitive Ethnic Relations, edited by S. Olzak and J. Nagel, pp. 47-66. New York: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ortes,A,1995,“Economic Sociology and the Sociology of Immigration: A Conceptual Overview,” in The Economic Sociology of Immigration, edited by A. Portes, pp. 248-279. New York: Russell Sage.
__________,1995, “Children of Immigrants: Segmented Assimilation and its Determinants,” in The Economic Sociology of Immigration, edited by A. Portes, pp. 248-279. New York: Russell Sage.
Shiraishi, T. 1997, Anti-Sinicism in Java’s New Order. Pp. 187-207 in D. Chirot & A. Reid, eds., Essential Outsiders: Chinese and Jews in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Southeast Asia and Central Europe.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Waldinger, Roger, 1986,Immigrant Enterprise. Theory And Society:249-285.
Zenner, Walter ,1991, Minorities In The Middle: A Cross-Cultural Analysis, Albany.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指導教授 張翰璧(Han-bi Chang) 審核日期 2008-7-1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