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5120501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8 、訪客IP:3.144.86.138
姓名 謝柏賢(Po-hsien Hsieh)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晚清同光年間朝野的鴉片觀(1874〜1906年)
(The Opium Image of Government and Intellectuals During the Last Phase of Ching Dynasty(1874〜1906))
相關論文
★ 明代通政使司之研究★ 于慎行的生平與學思之研究
★ 萬曆中後期言官派系黨爭之研究(1586-1620)★ 晚明司禮監之研究
★ 明代祭酒資歷與作為之研究(1382-1566)★ 明代王世貞宗教觀之研究
★ 晚明直臣楊漣之研究(1572-1625)★ 方震儒與晚明政局之研究
★ 抗戰建軍的新嘗試———徵集到組建:青年遠征軍人事研究★ 明中葉理學名宦項喬之研究(1493-1552)
★ 明代寡母敎子之研究★ 明代女紅─以北方婦女為中心之探討
★ 明末浙江地區僧侶對寺院經濟之經營---以雲棲袾宏、湛然圓澄、密雲圓悟為中心★ 砂拉越留台同學會之研究(1694-1996)
★ 從種族到民族:梁啟超民族主義思想之研究(1895-1903)★ 公廟與地方社會-以大溪鎮普濟堂為例(1902-2001)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眾所周知,鴉片向來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重大議題之一。而談論到鴉片,通常最先被人們所聯想到、被記憶銘刻的,不外乎是1840年(道光二十年)那場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鴉片戰爭」──這場戰爭同時也標誌著近代中國一連串苦難的開始。為什麼同樣作為重要的經濟商品,「茶葉」之於美國是帶來解放的福音,象徵著對殖民帝國的反抗、建國的開始;而在中國,「鴉片」卻反而成為帝國主義侵略的同義詞?這樣的社會記憶究竟從何而來?
本研究跳脫既有的「毒品」言說框架,利用了官方檔案、時人論述、報章文集和通俗文學等史料,試圖以此重建晚清同光年間(1874〜1906年)人們對鴉片觀的轉變歷程,並探討了支撐這些鴉片觀背後的思想和時代氛圍。希冀藉由此方式,得以讓我們對近代中國「(藥物意義的)鴉片如何成為(毒品意義的)鴉片?」能有更為冷靜、客觀的認識外;同時,也可以從另一個有別於傳統政治、經濟的角度,來了解近代中國在邁入現代化的過程中,經歷了怎樣的文化衝擊和心態轉變。
摘要(英) Everybody knows that opium is always an important issue in modern history studies of China. While we discuss about opium, the first image of opium come to our mind and the deepest impression is the “Opium War(1840〜1842)”. The Opium War not only changed 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but also symbolized the modern China starting suffering a series of distress. Opium and tea are both the economical products. In America, tea symbolizes resisting the colonization empire and founding states. But the crux is that opium is a synonym with imperialism invasion in China. Where does the social recollection come from?
The study skips over the statement with “drugs”. Using official files, discourses at that time, articles in newspapers, and general literature. By using these materials try to reconstruct the changing progress of people’s viewpoint about opium. The study also discusses what kind of thoughts and atmosphere supporting the viewpoint of opium. We can calmly and objectively comprehend that how the opium image changed. Opium’s image was in the meaning of pharmaceutical in the beginning and became associated with drugs in meaning in the end. On the other hand, we can understand China undergoing what kind of culture impact and mentality change in the modern progress from a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Except for traditionally political and economical view.
關鍵字(中) ★ 毒品
★ 禁煙
★ 鴉片
★ 鴉片形象
★ 國族主義
關鍵字(英) ★ Drugs
★ Prohibit opium-smoking
★ Opium
★ Nationalism
★ Opium image
論文目次 緒論 1
第一章、 清代的鴉片吸食及其嚴禁 17
第一節、罌粟與鴉片的製造 17
第二節、鴉片在中國的使用及其吸食 26
第三節、鴉片嚴禁下的鴉片觀 44
第二章、 晚清官員鴉片觀之調適和對策 57
第一節、鴉片弛禁之議的形成 58
第二節、域外注視與鴉片嚴禁 79
第三章、 晚清知識界的鴉片觀及其傳播 97
第一節、知識界的鴉片觀 98
第二節、清末通俗文學中的鴉片觀 125
結論 144
徵引書目 152
參考書目 162
參考文獻 史料
(一)官方史料、政書、雜史:
《光緒朝東華錄》,臺北:文海出版社,2006年。
《政治官報》,北京:清憲政編查館,1907〜1911年(光緖三十三年〜宣統三年)。
《雲南縮限禁煙事實報告(縮影資料)》,藏於中央研究院郭廷以圖書館。
文慶等纂,《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臺北:文海出版社,1988年。
四庫未收書輯刊編纂委員會編,《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印光任、張汝霖,《澳門紀略》,臺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
托津等纂;文海出版社編,《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嘉慶朝).刑部》,臺北:文海出版社,1992年。
連橫,《臺灣通史》,上海:上海書店,1991年。
賀長齡輯,《皇朝經世文編》,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
鄂爾泰編;劉野編輯,《硃批諭旨》,收於《欽定四庫全書薈要》,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葛士濬輯,《皇朝經世文續編》,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
賈楨等纂;寶鋆等修,《籌辦夷務始末(咸豐朝)》,臺北:文海出版社,1988年。
劉錦藻編,《清朝續文獻通考》,臺北:新興書局,1959年。
羅正鈞編,《左文襄公年譜》,臺北:廣文書局,1971年。
寶鋆等修,《籌辦夷務始末(同治朝)》,臺北:文海出版社,1988年。
(二)文獻彙編:
《外交報彙編》,臺北:廣文書局,1964年。
小島晋治監修,《幕末明治中囯見聞録集成》,東京:ゆまに書房,1997年。
上海市禁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市檔案館編,《清末民初的禁煙運動和萬國禁煙會》,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1996年。
小橫香室主人編,《清朝野史大觀》,臺北:中華書局,1986年。
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戊戌變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洋務運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
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鴉片戰爭》,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國外中國近代史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鴉片戰爭檔案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何天柱編,《三名臣書牘》,臺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
李天綱編校,《萬國公報文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年。
阿英編,《晚清文學叢鈔.小說戲曲研究卷》,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阿英編,《晚清文學叢鈔.說唱文學卷》,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格致書院編,《格致書院課藝》,藏於中央研究院郭廷以圖書館。
張靜廬輯註,《中國出版史料補編》,北京:中華書局,1957年。
張枬、王忍之編,《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7年。
黃爵滋、許乃濟著;齊思和編,《黃爵滋奏疏與許乃濟奏議》,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劉仰東,《夢想的中國:三十年代知識界對未來的展望》,北京:西苑出版,1998 年。
(三)時人著述:
于恩德,《中國禁煙法令變遷史》,臺北:文海出版社,1973年。
王樹枬編,《張文襄公全集》,臺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
包世臣,《安吳四種》,臺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
左宗棠著;楊書霖編,《左文襄公(宗棠)全集》,臺北:文海出版社,1964年。
朱景英,《海東札記》,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
有虞氏之遺民編纂,《鴉片流毒中國史》,出版地不詳,匡時編譯社,1907年。
江標編,《沅湘通藝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何啟、胡禮垣,《新政真詮》,藏於中央研究院郭廷以圖書館。
李星沅著;童浩、袁英光編,《李星沅日記》,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李鴻章著;吳汝綸編,《李文忠公(鴻章)全集》,臺北:文海出版社,1980年。
汪康年,《汪穰卿先生筆記》,臺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
林則徐,《林文忠公政書》,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8年。
夏燮著,《中西紀事》,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容閎,《西學東漸記》,臺北:文海出版社,1973年。
徐一士,《一士譚薈》,臺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
徐伯齡,《蟫精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徐珂編,《清稗類鈔》,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秦榮光,《上海縣竹枝詞》,收於《中國風土志叢刊》第44冊,揚州:廣陵書社,2003年。
張之洞,《勸學篇》,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張昌甲,《煙話》,收於阿英編,《鴉片戰爭文學集》第3冊,臺北:廣雅出版,1982年。
梁廷柟,《海國四說》,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梁啟超,《乙丑重編飲冰室文集》,上海:中華書局,1926年。
梁啟超著;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
梁煥鼐,《桂林梁先生遺著》,臺北:華文書局,1968年。
許珏著;許同萊等編,《復庵遺集(一、二)》,臺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陳其元,《庸閒齋筆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郭嵩燾撰;楊堅校補,《郭嵩燾奏稿》,長沙:岳麓書社,1983年。
陳熾,《續富國策》,光緖23年(1897年)愼記書莊石印本,藏於中央研究院郭廷以圖書館。
曾國藩,《曾文正公書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曾國藩著;李瀚章編,《曾文正公(國藩)全集》,臺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
曾業英編,《蔡松坡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程龢,《浙鴻爪印》,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
黃叔璥,《臺海使槎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
馮桂芬,《校邠廬抗議》,臺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
黃鈞宰,《金壺七墨》,收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43輯,臺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
葛元煦,《滬遊雜記》,收於《中國風土志叢刊》第44冊,揚州:廣陵書社,2003年。
鄭觀應,《盛世危言》,臺北:學術出版社,1965年。
龍澤厚著,《南海先生四上書記》,光緖23年(1897年)愼記書莊石印本,藏於中央研究院郭廷以圖書館。
薛福成,《籌洋芻議》,清光緖丁亥(光緒十三年,1887年)醉六堂刊本,藏於國家圖書館。
謝肇淛,《滇略》,收於《四庫全書珍本三集.史部.地理類》第15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
藍鼎元,《鹿洲初集》,臺北:文海出版社,1977年。
嚴復著;王栻主編,《嚴復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四)通俗小說: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臺北:博遠出版,1987年。
吳趼人,《黑籍冤魂》,收於阿英編,《鴉片戰爭文學集》,臺北:廣雅出版,1982年,頁931〜940。
阿英,《鴉片戰爭文學集》,臺北:廣雅出版,1982年。
彭養鷗,《黑籍冤魂》,臺北:博遠出版,1987年。
霅溪八詠樓主,《芙蓉外史》,收於阿英編,《鴉片戰爭文學集》,臺北:廣雅出版,1982年,頁575〜689。
觀我齋主人,《罌粟花》,收於阿英編,《鴉片戰爭文學集》,臺北:廣雅出版,1982年,頁509〜573。
(五)醫書:
王璽,《醫林類證集要》,明成化壬寅年(成化十八年,1482年)春德堂活字本,藏於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
李時珍,《本草綱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張璐,《本經逢原》,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9年。
陳淏子輯;伊欽恒校注,《花鏡》,北京:農業出版社,1985年。
黃元御,《玉楸藥解》,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9年。
黃朝遴,《集驗良方》,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2年。
報刊雜誌
《中國日報》,1899〜1906年。
《民報》,1905年11月~1910年2月。
《申報》,1872年4月~1906年。
《字林西報(North China Daily News)》,1870〜1906年。
《東方雜誌》,1904年~1906年。
《萬國公報(A Review of the Times,或是The Globe Magazine)》,1874〜1906年,臺北:華文書局,1968年。
《點石齋畫報》,1884〜1900年,香港:廣興貿易公司,出版年不詳。
中文專著
王宏斌,《禁煙史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2000年。
王金香,《中國禁毒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2005年。
王爾敏,《中國近代思想史論》,臺灣: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王爾敏,《近代文化生態及其變遷》,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2年。
朱慶葆、蔣秋明、張士杰等著,《鴉片與近代中國》,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年。
呂紹理,《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臺北:麥田,2005年。
李孝悌,《清末的下層社會啓蒙運動1901〜1911》,臺北:中硏院近史所,1992 年。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著者,1985年。
汪榮祖,《從傳統中求變:晚清思想史研究》,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2年。
周寧,《中國形象:西方的學說與傳說》,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年。
孟華主編,《比較文學形象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林明德編,《晚清小說研究》,臺北:聯經,1988年。
林啟彥、朱益宜編著,《鴉片戰爭的再認識》,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3年。
武堉幹,《鴉片戰爭史》,臺北:文海出版社,1983年。
姜智芹,《文學想像與文化利用:英國文學中的中國形象》,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姜智芹,《傅滿洲與陳查理:美國大眾文化中的中國形象》,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姚薇元,《鴉片戰爭史實考》,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
姚薇元、蕭致治等著,《鴉片戰爭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7年。
洪敏麟編,《日據初期之鴉片政策》,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8年。
胡金野,《中國禁煙禁毒史綱》,臺北:宋氏照遠出版,2006年。
胡垣坤、曾露凌、譚雅倫合編,《美國早期漫畫中的華人》,香港:三聯書店,1994年。
茅海建,《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年7月。
秦和平,《四川鴉片問題與禁煙運動》,成都:四川民族出版,2001年。
秦和平,《雲南鴉片問題與禁煙運動(1840〜1940)》,成都:四川民族出版,1998年。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百年煙痕:鴉片煙具遺珍》,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4年。
陳永森,《告別臣民的嘗試:清末民初的公民意識與公民行為》,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4年。
陳冀勝、鄭碩主編,《中國有毒植物》,臺北:地景,1997年。
黃金麟,《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1895〜1937)》,臺北:聯經,2001年。
熊月之,《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劉彥,《帝國主義壓迫中國史》,上海:太平洋書店,1927年。
劉增合,《鴉片稅收與清末新政》,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蕭致治,《鴉片戰爭與近代中國》,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羅志田,《民族主義與近代中國思想》,臺北:東大圖書,1998年。
嚴中平,《中國近代經濟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龔纓晏,《鴉片的傳播與對華鴉片貿易》,北京:東方出版社,1999年。
期刊與學位論文
(一)學位論文:
王友梅,〈鴉片戰爭前英國對華之鴉片貿易問題〉,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73年。
王文裕,〈明清的煙草論〉,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王采薇,〈四川禁煙問題之研究(1937〜1945)〉,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
王嘉慧,〈晚清臺灣鴉片進口貿易研究(1858〜1894)〉,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林素卿,〈日本殖民體制下之台灣鴉片政策研究〉,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林滿紅,〈清末社會流行吸食鴉片研究──供給面之分析(1773〜1906)〉,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84年。
城戶康成,〈日據時期臺灣鴉片之研究〉,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孫鳳瑜,〈中日戰爭期間日本在華鴉片政策(1931〜1945)〉,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秦亞平,〈中英貿易與鴉片戰爭〉,輔仁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73年。
張文義,〈日本殖民體制下的台灣鴉片政策〉,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張銓津,〈鴉片戰爭時期的「漢奸」問題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梁嘉祥,〈鴉片戰爭詩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章瑄文,〈紀實與虛構:鴉片戰爭期間臺灣殺俘事件研究〉,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許宏彬,〈臺灣的阿片想像:從舊慣的阿片君子,到更生院的矯正樣本〉,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陳進盛,〈日據時期台灣鴉片漸禁政策之研究──1895〜1930〉,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二)期刊論文:
王樹槐,〈鴉片毒害――光緒二十三年問卷調查分析〉,收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9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0年,頁183~200。
李毅,〈鴉片戰爭中的「內鬼」問題〉,收於《學術研究》第2期,1988年4月,頁87〜91。
沈松僑,〈中國的一日,一日的中國──1930年代的日常生活敘事與國族想像〉,收於《新史學》第20卷第1期,2009年3月,頁1〜59。
沈松僑,〈國權與民權:晚清的「國民」論述,1895〜1911〉,收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3本第4分,臺北:中央硏究院歷史語言硏究所,2002年12月,頁685〜734。
林滿紅,〈財政安穩與國民健康之間:晚清的土產鴉片論議(1833〜1905)〉,收於《財政與歷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年。
林滿紅,〈晚清的鴉片稅〉,收於《思與言》第16卷第5期,1979年1月,頁427~475。
林滿紅,〈清末本國鴉片之替代進口鴉片〉,收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9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0年,頁385~432。
邱德亮,〈亦毒亦藥與鴉片政權〉,收於《新史學》第20卷第3期,2009年9月,頁127〜155。
邱德亮,〈從局限經濟到普遍經濟:鴉片消費的東方語藝?〉,收於《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69期,2008年3月,頁1〜55。
黃金麟,〈醜怪的裝扮:新生活運動的政略分析〉,收於《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0期,1998年6月,頁163〜203。
鄭劍順,〈鴉片戰爭時期的漢奸問題〉,收於《求索》第4期,1991年7月,頁103〜108。
羅榮渠,〈論美國與西方資產階級新文化輸入中國〉,收於近代史硏究編輯部編,《近代史研究》第2期,1986年3月,頁52〜79。
外文專著及譯著
(一)日文部分:
有田和夫,《清末意識構造の研究》,東京:汲古書院,1984年。
井上裕正,《清代アヘン政策史の硏究》,京都:京都大学学術出版会,2004年。
井上裕正,〈清代嘉慶.道光期のアヘン問題について〉,《東洋史研究》第41卷第1號,京都:東洋史研究會,1982年,頁58~83。
谷光隆編,《東亜同文会東亜同文書院阿片資料集成》,豊橋:愛知大学東亜同文 書院大学記念センタ-;名古屋:あるむ,2005年。
矢野仁一,〈支那の鴉片問題〉,收於氏著《近代支那の政治及文化》,東京:イデア書院,1926年,頁370〜420。
吉澤誠一郎著,《愛國主義の創成:ナショナリズムから近代中國をみる》,東京:岩波書店,2003年。
劉明修(伊藤潔),《台湾統治と阿片問題》,東京:山川出版,1983年。
(二)西文部分:
Derrida, Jacques, “La Rhétorique de la drogue”, Points de suspension, Paris:Galilée, 1992, p.242.
Edkins, J. , Opium: Historical note, or The poppy in China, Shanghai: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1898.
Little, Archibald, Gleanings from fifty years in China, London : Sampson Low, 1910.
Scheff, Thomas J. , Bloody Revenge:Emotion, Nationalism, and War, Boulder:Westview Press, 1995.
Tsu, Jing, Failure, Nationalism, and Literature: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ese Identity(1895〜1937), Stanford: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三)譯著部分:
(澳)駱惠敏编;劉桂梁等譯,《清末民初政情內幕: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袁世凱政治顧問喬.厄.莫理循書信集》,上海:知識出版社,1986年。
E. A. 羅斯(Edward Alsworth Ross)著;公茂虹、張皓譯,《變化中的中國人》,新竹:花神出版社,2005年。
卜正民(Timothy Brook)、若林正(Bob Tadashi Wakabayashi)編;弘俠譯,《鴉片政權:中國、英國和日本,1839〜1952年(Opium Regimes:China, Britain, and Japan, 1839〜1952)》,合肥:黃山書社,2009年。
朴橿著;游娟鐶譯,《中日戰爭與鴉片(1937〜1945)──以內蒙古地區為中心》,臺北:國史館,1998年。
何偉亞(James L. Hevia)著;鄧長春譯,《懷柔遠人(Cherishing Men From Far)》,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佩雷菲特(Alain Peyrefitte)著;王國卿等譯,《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L´empire immobile ou le choc des mondes)》,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5年。
明恩溥(Arther H. Smith)著;秦悅譯,《中國人的素質(Chinese Characteristics)》,上海:學林出版社,2001年。
明恩溥(Arther H. Smith)著;陳午晴、唐軍譯,《中國鄉村生活(Village life in China:A Study in Sociology)》,新竹:花神出版社,2005年。
芭芭拉.霍奇森(Barbara Hodgson)著;邱文寶譯,《鴉片:黑色迷霧中的極樂天堂》,臺北:三言社出版,2005年。
阿綺波德.立德(Archibald Little)著;王成東、劉雲浩譯,《穿藍色長袍的國度》,北京:時事出版社,1998年。
哈羅德.羅伯特.伊薩克斯(Harold Robert Isaacs)著;于殿利、陸日宇譯,《美國的中國形象:西方視野裏的中國形象》,新竹:花神出版社,2005年。
威廉.C.亨特(William C. Hunter, 1812〜1891)著;馮樹鐵譯,《廣州「番鬼」錄(1825〜1844)──締約前「番鬼」在廣州的情形》,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
柯文(Paul Cohen)著;杜繼東譯,《歷史三調:作為事件、經歷和神話的義和團》,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
柯特萊特(David T. Courtwright)著;薛絢譯,《上癮五百年》,臺北:立緒,2002年。
柯能(Victor Gordon Kiernan)著;陳正國譯,《人類的主人:歐洲帝國時期對其他文化的態度(The Lords of Human Kind:European Attitudes to Other Cultures in the Imperial Age)》,臺北:麥田,2001年。
約.羅伯茲(J. A. G. Roberts)著;蔣重耀、劉林海譯,《十九世紀西方人眼中的中國(China Through Western Eye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新竹:花神出版社,2005年。
馬丁.布思(Martin Booth)著;任華梨譯,《鴉片史(Opium:a history)》,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年7月。
馬士(Hosea Ballou Morse,1855〜1934年)著;區宗華譯、林樹惠校,《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1635〜1834)》,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1年。
馬士(Hosea Ballou Morse,1855〜1934年)著;張彙文等譯,《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8年。
張馨保(Hsin-pao Chang)著;徐梅芳、劉亞猛等譯,《林欽差與鴉片戰爭》,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
理查.戴文波特―海恩斯(Richard Devenport―Hines)著;鄭文譯,《毒品(The Pursuit of Oblivion)》,臺北:時報文化,2003年。
傅柯(Michael Foucault);佘碧平譯,《性經驗史(The History of Sexuality)》。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萊斯莉.布倫尼斯(Lesley Bremness)著;法蘭克.格林納維、馬特.華德攝影;傅燕鳳等譯,《藥用植物圖鑑》,臺北:貓頭鷹出版社,1996年。
費正清(John K. Fairbank)主編,《劍橋中國晚清史(1800〜1911年)》,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
指導教授 吳振漢(Chen-han Wu) 審核日期 2010-7-1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