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5130500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9 、訪客IP:18.221.208.183
姓名 徐惠廷(Hui-ting Hs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明代女性殉死行為之研究
(The Female’s Chaste Death Behavior During Ming Dynaty)
相關論文
★ 明代通政使司之研究★ 于慎行的生平與學思之研究
★ 萬曆中後期言官派系黨爭之研究(1586-1620)★ 晚明司禮監之研究
★ 明代祭酒資歷與作為之研究(1382-1566)★ 明代王世貞宗教觀之研究
★ 晚明直臣楊漣之研究(1572-1625)★ 方震儒與晚明政局之研究
★ 抗戰建軍的新嘗試———徵集到組建:青年遠征軍人事研究★ 明中葉理學名宦項喬之研究(1493-1552)
★ 明代寡母敎子之研究★ 明代女紅─以北方婦女為中心之探討
★ 明末浙江地區僧侶對寺院經濟之經營---以雲棲袾宏、湛然圓澄、密雲圓悟為中心★ 砂拉越留台同學會之研究(1694-1996)
★ 從種族到民族:梁啟超民族主義思想之研究(1895-1903)★ 公廟與地方社會-以大溪鎮普濟堂為例(1902-2001)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中國人殉的歷史,有其一定的發展脈絡,不過礙於人仁道義,唐宋之後,除少數民間從殉者,皇廷士宦用殉者寡,僅見於外族夷俗。「殉」之遺風,到了明朝卻死灰復燃,由上而下對於整體社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明初宮廷殉葬,行之凡六朝,至英宗止殉為止,為時近百年。而有明一朝,諸王用殉一事亦有所聞,可見殉葬於明宮已然成為不成文之俗。再加上明代婦女貞節觀念盛行,殉夫者為數不少,以此而論,明代婦女殉死之舉,與皇廷殉葬的施行有其因果關聯。因此,本文擬探究明代帝妃殉葬形成之因素,並考證明宮帝妃從殉之儀俗,次而究諸王用殉情形,爾後再論士庶妻妾殉死行為,進而比照明代民間節婦烈女之烈行,並分析、探討其中因果關係。最後以西方學者對於自殺一舉,與東方殉死作比較,間輔以筆者之觀點,來提出新的見解,以茲參考。
摘要(英) The history of burying the living with the dead in Chinese has its certain context of development. Due to morality and justice, this kind of burying become rare after Tang and Song Dynasty. However, it come back during Ming Dynasty and had tremendous influence regarding the overall society. Until Emperor Ying-Zong, it sustained for near one hundred years among feudal lords in palace. It can be seen, this kind of burying turned into a formal system had become customary. In addition, related to the popular concept of chastity among women, many women die for their husband. To be fair, it has the causal link with the live burial system among feudal lords. For a start, this paper tries to investigate how the live burial system was formed and to verify the mechanism of live burial system in palace of the Ming Dynasty. Secondly, the live burial system among feudal lords and common people will be discussed. After that, it will be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chaste behaviors and discuss their relevance. Discussions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uicide, in Western scholars point of view, and been interred with the dead, in Eastern point of view, will be followed. Finally, the researcher tries to propose new opinions for conclusion.
關鍵字(中) ★ 殉夫女子
★ 殉死
★ 殉葬
★ 明代
★ 女性史
關鍵字(英) ★ chaste death
★ sati
★ the history of women
★ interred alive with the dead
★ Ming Dynasty
論文目次 緒 論
一、引言:中國人殉歷史概述…………………………1
二、研究動機與目的……………………………………4
三、時間斷限與研究範圍………………………………7
四、研究回顧……………………………………………7
五、史料與研究方法……………………………………11
六、章節介紹……………………………………………18
七、章節架構……………………………………………19
第一章 明初帝妃殉葬
第一節 前言:「殉」字意義…………………………20
第二節 殉葬緣由………………………………………22
第三節 殉葬儀禮………………………………………33
第四節 止殉始末………………………………………50
小 結 …………………………………………………56
第二章 明宗室之用殉
第一節 前言:宗室用殉之常俗………………………59
第二節 宗室用殉始末…………………………………60
第三節 用殉緣由分析…………………………………79
第四節 用殉情節分析…………………………………86
小 結 …………………………………………………95
第三章 士庶婦女之殉死
第一節 前言:婦女節烈盛行原因之探討……………97
第二節 官方對貞烈殉死之態度………………………102
第三節 殉死價值之體現………………………………112
第四節 士人之評價……………………………………129
小 結 …………………………………………………134
結 論……………………………………………………136
徵引書目…………………………………………………145
參考文獻 徵引書目
一、 傳統文獻
(一) 明前人著作:
(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89)。
(漢)劉向撰,《列女傳》,(合肥:黃山書社,2008)
(漢)高誘注,《戰國策》,(北京:中華書局,1985)。
(漢)班昭撰,《女誡》,(清順治丁亥(四年,西元1647年)兩浙督學李際期刊本,國家圖書館善本,1647)。
(晉)陳壽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66)。
(晉)陸機,《陸士衡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
(晉)葛洪,《西京雜記》,(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1997)。
(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注,《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
(唐)杜佑,《通典》,(北京:中華書局,1992)。
(宋)葉隆禮,《契丹國志》,收入於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台北:商務書局,1968)。
(宋)鄭思肖,《心史》,收入於《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30冊,(北京:北京大學圖書館藏,1995)。
(宋)朱熹撰、(清)江永集注,《近思錄》,(江蘇揚州:古籍出版社,1990)。
(元)脫脫,《金史》,(北京:中華書局,1966)。
(元)脫脫,《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85)。
(元)脫脫,《遼史》,(台北:鼎文書局,1994)。
(二) 明人著作:
(明)于慎行,《穀山筆塵》,(北京:中華書局,1997)。
(明)王世貞,《弇州史料後集》,收入於《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49冊,(北京:北京大學圖書館藏,1997)。
(明)王世貞,《弇山堂別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
(明)王鏊,《震澤長語》,(北京:中華書局,1985)。
(明)王鏊,《震澤集》,收入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353冊,(台北:台灣商務書局,1986)。
(明)申時行,《明會典》,收入於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台北:商務書局,出版日期缺)。
(明)申時行,《申文定公文集》,收入於《明代基本史料叢刊》奏摺卷89冊,(北京:線裝書局,2005)。
(明)朱厚熜,《明世宗寶訓》,(據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明萬曆刊本影印,台北:中研院史語所,1967)。
(明)邱濬,《瓊臺詩文會稿重編》,(國家圖書館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明天啟元年,西元1612年,瓊山丘爾穀等刊、瓊州知府佟湘年修補本)。
(明)邱濬,《大學衍義補》,(台北:台灣商務出版,1971)。
(明)宋濂,《洪武聖政記》,收入於《叢書集成新編》第119 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
(明)宋濂,《元史》,(台北:鼎文書局,1991)。
(明)宋端儀,《立齋閑錄》,收入於《續修四庫全書》子部1167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明)呂本等輯,《皇明寶訓》,收入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53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6)。
(明)呂毖,《明朝小史》,收入於《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19冊,(北京:北京大學圖書館藏,1995)。
(明)呂毖,《明宮史》,(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1997)。
(明)呂坤,《呻吟語》,收入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13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5)。
(明)呂坤輯,《呂新吾先生閨範圖說》,收入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129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5)。
(明)李春芳,《李石麓文集》,收入於《明代基本史料叢刊》奏摺卷81冊,(北京:線裝書局,2005)。
(明)李樂,《見聞雜記》,收入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242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5)。
(明)李賢,《古穰集》,收入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333冊,(台北:台灣商務書局,1986)。
(明)李賢,《天順日錄》,收入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433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明)李濂纂修,《河南通志》,(國家圖書館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明嘉靖三十五年,西元1556年刊本)。
(明)李濂,〈族葬論下〉,引自(清)黃宗羲,《明文海》,收入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20冊,(台北:台灣商務書局,1986),卷89,頁50 ~51。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台北:新興書局,1983)。
(明)沈榜,《宛署雜記》,收入於《筆記小說大觀》35編,(台北:新興書局,1983)。
(明)沈長卿,《沈氏日旦》,收入於《四庫禁燬書叢刊》子部12冊,(北京:北京大學圖書館藏,1997)。
(明)沈周,《石田翁客座新聞》,收入於《續修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1167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明)吳鼎,《過庭私錄》,收入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75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7)。
(明)何喬遠,《名山藏》,收入於《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46冊,(北京:北京大學圖書館藏,1995)。
(明)余繼登,《皇明典故紀聞》,收入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52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6)。
(明)汪氏輯,《列女傳》,收入於鄭曉霞、林佳鬱編,《列女傳彙編》第3冊,(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2007)。
(明)明仁孝文皇后,《內訓》,收入《叢書集成初新編》第33冊,(台北:新文豐出版,1986)。
(明)俞汝楫編,《禮部志稿》,收入於王雲五主編《四庫全書珍本》初集,(台北:商務書局,1969~1970)。
(明)祝允明,《野記》,(台北:廣文書局,1970)。
(明)姚旅,《露書》,收入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111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6)。
(明)胡翰,《胡仲子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
(明)姜清,《姜氏祕史》,收入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46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6)。
(明)皇甫錄,《皇明紀略》,(北京:中華書局,1985)。
(明)徐學聚,《國朝典彙》,收入於《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264冊,(北京:北京大學圖書館藏,1995)。
(明)徐溥,《徐文靖公奏疏》,收入於《明代基本史料叢刊》奏摺卷67冊,(北京:線裝書局,2005)。
(明)張鹵輯,《皇明制書》,收入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政書類788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明)張萱,《西園聞見錄》,收入於《續修四庫全書》子部1168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明)張岱,《陶庵夢憶》,(台北:金楓出版社,1999)。
(明)桂萼,《桂文襄公奏議》,收入於《明代基本史料叢刊》奏摺卷75冊,(北京:線裝書局,2005)。
(明)高攀龍,《高子遺書》,收入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420冊,(台北:台灣商務出版,1986)。
(明)陸容,《菽園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
(明)陳建,《皇明通紀法傳全錄》,收入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357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明)陳道,《弘治八閩通志》,(中國古籍資料影像檢索系統,明弘治刻本,合肥市:黃山書社,2008)。
(明)許有穀,《古今貞烈維風什》,收入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115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6)。
(明)郭良翰,《明諡紀彙編》,收入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部類,(台北:台灣商務書局,1983)。
(明)曹志遇,《萬曆高州府志》,(中國古籍資料影像檢索系統,明萬曆刻本,合肥市:黃山書社,2008)。
(明)屠叔方輯,《建文朝野彙編》,收入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51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6)。
(明)黃佐,《翰林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
(明)黃佐,《革除遺事》,收入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47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6)。
(明)黃景昉,《國史唯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明)費宏,《費文憲公集》,收入於《明代基本史料叢刊》奏摺卷69冊,(北京:線裝書局,2005)。
(明)彭時,《彭文憲公筆記》,收入於周光培編《歷代筆記小說集成》46冊,(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明)彭澤,汪舜民纂修,《弘治‧徽州府志》,收入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地理類181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6)。
(明)焦竑,《玉堂叢語》,(北京:中華書局,1997)。
(明)馮夢龍,《古今列女傳演義》,(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明)畢恭,《嘉靖遼東志》,(中國古籍資料影像檢索系統,明嘉靖刻本,合肥市:黃山書社,2008)。
(明)董倫等修、(明)解縉等重修、(明)胡廣等奉敕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明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4~1966)。
(明)董說,《七國攷》,(北京:中華書局,1985)。
(明)溫以介,《溫氏母訓》,收入《叢書集成初新編》第33冊,(台北:新文豐出版,1986)。
(明)解縉等撰,《古今列女傳》,收入於鄭曉霞、林佳鬱編,《列女傳彙編》第9冊,(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2007)。
(明)楊一清等撰,《明倫大典》,(國家圖書館微捲,明嘉靖七年(1528)內府刊本)。
(明)楊溥,《楊文定公奏疏》,收入於《明代基本史料叢刊》奏摺卷40冊,(北京:線裝書局,2005)。
(明)劉健,《劉文靖公奏疏》、《劉文靖公奏議》,收入於《明代基本史料叢刊》奏摺卷66冊,(北京:線裝書局,2005)。
(明)鄭曉,《吾學編》,收入於《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45冊,(北京:北京大學圖書館藏,1995)。
(明)鄭曉,《今言》,收入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425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明)蔡懋昭,《隆慶趙州志》,(中國古籍資料影像檢索系統,明隆慶刻本,合肥市:黃山書社,2008)。
(明)蔣一葵,《長安客話》,(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
(明)薛瑄,《薛文清公從政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
(明)謝遷,《謝文正集》,收入於《明代基本史料叢刊》奏摺卷69冊,(北京:線裝書局,2005)。
(明)謝肇淛,《五雜俎》,(台北:偉文圖書,1977)。
(明)歸有光,《震川集》,收入於《景印四庫全書薈要》集部421冊,(台北:世界書局,1986)。
(明)嚴嵩,《南宮奏議》,收入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47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明)羅倫,《一峰文集》,收入於王雲五主持《四庫全書珍本》四集,(台北:台灣商務出版,1973)。
撰人不詳,《天潢玉牒》,(北京:中華書局,1985)。
不著撰人,《太常續考》,收入於王雲五主編《四庫全書珍本》,(台北:商務書局,1969~1970)。
不著撰人,《大明律集解附例》,(明萬曆間奉,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6)。
不著撰人,《評鑑闡要》,收入於王雲五主編《四庫全書珍本》,(台北:商務書局,1977)。
(三) 清人著作:
《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1987)。
(清)王先謙,《東華錄一百九十四卷東華續錄二百三十卷》,收入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369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清)王先謙撰,《漢書補注》,(台北:台灣商務出版,1968)。
(清)王先謙撰,《後漢書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1)
(清)毛奇齡,《勝朝彤史拾遺記》,收入於周駿富輯,《明代傳記叢刊》第70冊,(台北:明文出版,1991)。
(清)朱彝尊,《曝書亭集》,(台北:中華書局,1966)。
(清)有媯血胤,《滿州實錄》,收入於《筆記五編》第14冊,(台北:廣文書局,1976)。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北京:中華書局,1985)。
(清)阮元編,(民國)王進祥重編,《皇清經解》,(台北:漢京文化出版,出版日期缺)。
(清)吳傑,《萇楚齋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北京:中華書局,1997)。
(清)查繼佐,《罪惟錄》,(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
(清)張廷玉編,《明史》,(北京:中華書局,2003)。
(清)張怡,《玉光劍氣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
(清)徐乾學,《讀禮通考》,收入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108禮類,(台北:台灣商務書局,1986)。
(清)陳弘謀輯,《五種遺規‧教女遺規》,收入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951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清)陸以湉,《冷廬雜識》,(北京:中華書局,1997)。
(清)傅維鱗,《明書》,(北京:中華書局,1985)。
(清)程嗣章,《明宮詞》,收入於周駿富輯,《明代傳記叢刊》第70冊,(台北:明文出版社,1991)
(清)嵇璜、曹仁虎,《欽定續文獻通考》,收入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628冊,(台北:台灣商務書局,1983)。
(清)趙翼,《廿二史劄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
(清)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清)談遷,《北遊錄》,收入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737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清)龍文彬,《明會要》,(北京:中華書局,1998)。
(清)顧炎武,《昌平山水記》,收入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235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6)。
二、 近人論著
卜正民(Timothy Brook)著,方駿、王秀麗、羅天佑合譯,《縱樂的困惑:明朝的商業與文化》,(台北:聯經出版社,2004)。
文笑、德省,〈秦國人殉制度的演變〉,《文博》第6期(1998.6),頁45~49。
丘良任,〈殘酷的明代殉葬制度〉,《紫禁城》第2期(1994),頁27。
王可賓,《女真國俗》,(吉林:吉林大學出版,1988)。
王天有,許大齡主編,《明朝十六帝》,(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1)。
王春瑜主編,《明宮秘史》,(揚州: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
王霜、尚斯,《中國帝王宮廷生活》,(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2)。
王明霞,〈從明律看封建家庭的夫妻關係〉,《明清史》第3期(1993.3),頁61~64。
王光宜,〈明代女教書研究〉,(台北:國立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王傳村輯錄,《太上感應篇釋錄》,(台南:和裕出版社,2002)。
王天有、高壽仙,《明史─一個多重性格的時代》,(台北:三民書局,2008)。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定陵》,(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近代中國婦女史硏究編輯委員會,《近代中國婦女史硏究》,(台北:中央研究近代史研究所,1993~2002),共10期。
中國歷史大辭典‧明史編纂委員會,《中國歷史大辭典‧明史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5)。
天津古籍编寫組编,《明清人口婚姻家族史論:陳捷先教授、馮爾康教授古稀纪念論文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
古允文主編,《新台灣社會發展學術叢書:婦女篇》,(台北:允晨出版社,2000)。
安碧連,〈明代婦女貞節觀的強化與實踐〉,(台北:私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
衣若蘭,〈從「三姑六婆」看明代婦女與社會〉,(台北:國立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建構〉,(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衣若蘭,《三姑六婆: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台北:稻鄉出版社,2006)。
牟小東,〈明皇帝的殉葬制〉,《文史知識》第43期(1985.1),頁66~69。
地球編輯部編,《中國文明史─明代》,(台北:地球出版社,1995),上、中、下3冊。
朱子彥,《後宮制度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98)。
朱子彥,《帝國九重天─中國後宮制度變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6)。
沙海昂(A.J.H Chargnon)註,馮承鈞譯,《馬可波羅行紀》,(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2000)。
克斯汀‧海斯翠普(Kirsten Hastrup)編,賈士蘅譯,《他者的歷史(Other Histories)─社會人類學與歷史製作》,(台北:麥田出版,1998)。
克莉絲提安‧齊格勒,尚-律克‧勃佛(Christiane Ziegler, Jean-Luc Bovot),《永恆埃及》,(台北:九觀文化出版,2004)。
岳南、楊仕著,《風雪定陵:從萬曆到文革─地下玄宮洞開之謎》,(台北:遠流出版社,1996)。
阮毓崧輯,《莊子集証》,(台北:廣文書局,1980)。
邱東聯,〈楚墓中人殉與俑葬及其關係初探〉,《江漢考古》第1期(1996.1),頁74~~80。
李甲孚,《中國古代的女性》,(台北:黎明文化事業,1978)。
李美娟,〈正史列女傳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
李裕民,《明史人名索引》,(北京:中華書局,1985)。
李國祥、楊昶主編,《明實錄類纂》,(湖北:武漢出版社,1990~1995),共11冊。
李玉洁,《先秦喪葬制度研究》,(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李濟(Li Chi)原著,賈士蘅譯,《安陽》,(台北:國立編譯館出版,1995)。
李媛珍,〈明代的命婦生活〉,(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李小江,《歷史、史學與性別》,(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
李貞德、梁其姿主編,《婦女與社會》,(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2005)。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99)。
杜芳琴主編,《發現婦女的歷史─中國婦女史論集》,(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
杜芳琴、王政主編,《中國歷史中的婦女與性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何本方、岳慶平主編,《中國宮廷知識詞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0)。
何冠彪,《生與死:明季士大夫的抉擇》,(台北:聯經出版社,1997)。
沈海梅,《明清雲南婦女生活硏究》,(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2001)。
巫仁恕,《奢侈的女人─明清時期江南婦女的消費文化》,(台北:三民書局,2005)。
吳晗編輯,《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80)。
吳晗原著,北京歷史學會主編,《吳晗史學論著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吳樹平、賴長揚主編,《白話四書五經》,(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1992)。
吳天明,〈人殉初衷考〉,《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總第60期(2003.4),頁34~37。
吳振漢,〈明代非殉節型自殺行為探究〉,《兩岸發展史研究》第5期(2008.6),頁1~36。
殷夢霞選編,《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新華經銷,2003)。
林美惠,〈明代江南地區的婦女〉,(台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袁仲一,《秦始皇陵兵馬俑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張彬村,〈明清時期寡婦守節的風氣--理性選擇(rational choice)的問題〉,《新史學》第10卷第2期(1999.6),頁29~76。
張雙棣、陳濤主編,《文言文字典》,(台北:五南出版社,2007)。
徐秉愉,〈正位於內─傳統社會的婦女〉,收入於杜正勝主編,《中國文化新論社會篇─吾土吾民》,(台北:聯經出版社,1996),頁141~187。
徐吉軍,《中國喪葬史》,(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外二種),(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梁淑萍,〈明代女紅─以北方婦女為中心之探討〉,(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祝瑞开主編,《中國婚姻家庭史》,(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
高世瑜,《中國古代婦女生活》,(北京:商務印書出版,1996)。
高陽,《明朝的皇帝》,(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3),上、下兩冊。
師里,〈明代禁宮人殉葬考〉,《東北師大學報》第4期(1992),頁40。
涂爾幹(Emile Durkheim)著,黃丘隆譯,《自殺論》,(台北:結構群文化,1989)。
梅芙‧肯尼迪(Maev Kennedy)著,牟翔等譯,《考古的歷史》,(台北:究竟出版社,2006)。
曼素恩(Susan Mann)著,楊雅婷譯,《蘭閨寶錄:晚明至盛清時的中國婦女》,(台北:左岸文化出版,2005)。
曼素恩(Susan Mann)著,定宜庄、顏宜葳譯,《缀珍錄:十八世纪及其前後的中國婦女》,(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明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65)。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台北:台灣商務,1967)。
陳恭祿,《中國近代史資料概述》,(台北:弘文館出版社,1987)。
陳英珣,《明清契約文書中的婦女經濟活動》,(台北:台明文化,2001)。
戚宜君著,《中國歷代名女人評傳》,(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1992),共5冊。
陶毅、明欣著,《中國婚姻家庭制度史》,(北京:東方出版社,1994)。
許智範,〈盛殮厚葬的江西明代藩王墓〉,《江西文獻》第195期(2004.2),頁23~25。
郭立誠,《中國婦女生活史話》,(台北:漢光文化出版,1983)。
黃嫣梨,《妝臺與妝臺以外:中國婦女史硏究論集》,(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9)。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台北:聯經出版,1996)。
黃展岳,《中國人牲人殉通論》,(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黃衛總,〈國難與士人的性別焦慮─從明亡之後有關貞節列女的話語說起〉,收入於王璦玲主編,《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文學篇》,(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頁385~412。
紫禁城出版社編,《明清宮廷趣聞》,(北京:新華書店,1995)。
喬伊納(Thomas Joiner)著,朱侃如譯,《為什麼要自殺》,(台北:國立編譯館與立緒文化合作發行,2008)。
湯瑪斯‧薩斯(Thomas Szasz)著,吳書榆譯,《自殺的權利》,(台北:商周出版社,2001)。
游惠遠,《宋元之際婦女地位的變遷》,(台北:新文豐出版,2003)。
楊寬,《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研究》,(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
楊國楨、陳支平著,《明史新編》,(台北:雲龍出版,1995)。
葉國良、鄭吉雄、徐富昌編,《出土文獻研究方法論文集初集》,(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
董家遵,〈歷代節婦烈女的統計〉,收入於鮑家麟主編,《中國婦女史論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88),頁111~117。
瑪莉蓮‧亞隆(Marilyn Yalom)著,何穎怡譯,《乳房的歷史》,(台北:先覺出版社,2000)。
劉繼華譯注,《墨子》,(台北:錦繡出版社,1992)。
劉詠聰,《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
劉菁華、許清玉、胡顯慧選編,《明實錄朝鮮資料輯錄》,(四川:巴蜀書社,2005)。
劉毅,《明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費絲言,《由典範到規範:從明代貞節烈女的辨識與流傳看貞節觀念的嚴格化》,(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8)。
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戈德曼(Merle Goldman)著;薛絢譯,《費正清論中國─中國新史》,(台北:正中書局,2001)。
楚南,〈野蠻的婦女殉葬制〉,《文史知識》第20期(1983.2),頁74~77。
喬健編,《中國家族及其變遷》,(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暨香港亞太研究所,1991)。
蒲慕州,《法老的國度-古埃及文化史》,(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
鄭振鐸編,《明季史料叢書》,(北京:聖澤園影印本,1934)。
鄭天挺立編,《明清史資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
鄭黎剛,〈西安「十三凌」--尋訪明代秦藩王墓群〉,《中國旅遊》第250期(2001.4),頁58~61。
鄭媛元,〈明代未婚女子的貞節觀─從〈烈士不背君,貞女不辱父〉談起〉,《婦研縱橫》第67期(2003.7),頁73~79。
趙雲田,《明清宮廷秘史》,(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
趙毅,羅冬陽,《正統皇帝大傳》,(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4)。
趙崔麗,〈明代婦女的法律地位〉,《安徽師範大學學報》第32卷第1期(2004.1),頁106~111。
蒲慕州,《墓葬與生死:中國古代宗教之省思》,(台北:聯經出版社,1993)。
熊秉真、余安邦合編,《情欲明清─遂欲篇》,(台北:麥田出版社,2004)。
熊秉真、余安邦合編,《情欲明清─達情篇》,(台北:麥田出版社,2004)。
魯迅,《魯迅全集》,(台北:唐山出版社,1989)。
蔡智惠,〈明代婦女財產權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謝貴安,《明實錄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
鮑家麟主編,《中國婦女史論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88~2004),共7集。
鮑家麟主編,《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9)。
簡瑞瑤,〈明代婦女佛教信仰與社會規範〉,(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羅莎琳‧邁爾斯(Rosalind Miles)著,刁筱華譯,《女人的世界史》,(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
顧盼、張純寧,〈明代徽州婦女繼承、處置夫家產業之權限--以徽州散件賣契為例〉,《東吳歷史學報》第9期(2003.3),頁145~181。
不著撰人,《中國方志叢書目錄》,(台北:成文出版社,2003)。
三、 外國論著
具聖姬,《漢代人的死亡觀》,(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佐藤文俊,《明代王府の研究》,(東京:研文出版,1999)。
酒井忠夫著,《中國善書的研究》,(東京:國書刊行會,1960)。
山根幸夫主編,《中國史研究入門》(增訂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上、下冊。
諸橋轍次,《大漢和辭典》,(台北:大修館書店,昭和34(1959))。
Beasley, W. G. and Pulleyblank, E. G., eds. , Historians of China and Japa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2 .
Lee, Ralph Philip,World Civilizations , New York : W.W. Norton & Co,1997 .
T’ien, Ju-K’ang(田汝康),Male Anxiety and Female Chastity: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Ethical Values in Ming-Ch’ing Times, Leiden: E. J. Brill,1988 .
指導教授 吳振漢(Cheng-Han Wu) 審核日期 2009-6-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