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51305009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52 、訪客IP:18.220.154.41
姓名 王世章(Sheh-Chang W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清鄭澎湖海戰之研究─ 《孫子兵法》與《戰爭論》之析論
(Qing-Zheng Sea Battles at Pescadores–An Analysis throughSun Tzu’s Art of War and Clausewitz on War )
相關論文
★ 俞正燮婦女思想之研究★ 石達開與太平天國之研究(1831-1863)
★ 《民報》歷史觀之研究★ 太平天國婦女地位之研究
★ 論蔣李內爭與國共內戰之挫敗(1945-1949)★ 明末樞輔孫承宗之研究
★ 《大公報》在國共內戰初期立場之研究(1945.12-1947.1)★ 葉公超與中華民國外交(1949-1961)
★ 國共內戰之書寫—以《巨流河》等五本文藝作品為例★ 石門水庫教會之研究
★ 兩岸基督教詩歌創作之探討—以天韻合唱團及呂小敏為例★ 雍正能臣李衛之研究
★ 清世祖理漢政策(1651-1661)★ 清代徽州鹽商子弟教育研究(1644~1840)
★ 三元宰相--商輅之研究★ 賢媛之冠-商景蘭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鄭清1683 年在澎湖的海戰,是鄭清之間的關鍵性戰役。鄭氏政權隨即覆亡,
清帝國則日趨穩定,成就清代的盛世。此戰清鄭雙方分以施琅、劉國軒為主將,
合計動員達四萬餘,戰艦四百餘艘,遂行兩次大型海戰,其規模與攻殺之烈均為
中國歷史上所罕見。
清以關外少數民族入主中原,騎射征戰為其強項,故在對付鄭氏擅長的海上
力量,無法奏功。雙方僵持數十年,後在利用出於鄭氏的降將施琅,在戰略、情
資、戰術與心理等多方因素配合下,大敗劉國軒所率駐守澎湖的明鄭水師。而後,
在臺之明鄭隨即投降,足見此海戰之重要與影響深遠。
本論文主要係從軍事角度切入,引用《孫子兵法》及《戰爭論》兩書的軍事
概念與論述,分析清鄭兩方的軍事建構與攻防佈署,次論戰役實況及其戰術、戰
略之運用,最後檢討施琅在戰後的措施以及安定臺灣的布局。本文亦評析清鄭雙
方在此海戰的因應之道與雙方勝敗的戰爭因素。
摘要(英) The sea battles of 1683 at Peng-Hu Islands played a deciding role in
Qing-Zheng fighting. The Zheng regime demised right after the battles and the Qing
became consolidated in China and moved to the High Qing period. Liu Guoxuan, the
leader of Zheng’s naval force, and Shi Lang, the naval general of the Qing, mobilized
more than 400 ships with the naval forces about 40,000 men to engage in these two
major sea battles. The size and intensity of the sea battles were unprecedented in
Chinese history.
The Manchu people conquered China with the supremacy of their cavalry.
However, they could not gain any advantage in the fighting against Zheng’s navy.
They had been in stalemate for several decades. Later, the Qing government
employed Shi Lang, a former general of Zheng regime, to command the Qing navy.
Shi, with the effective use of military strategy, intelligence, psychological warfare,
and naval tactics, devastated the Zheng navy at Pescadores. The Zheng regime in
Taiwan could no longer resist the Qing and subsequently surrendered to the Q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ea battles for the Qing Dynasty cannot be overlooked.
This thesis will approach this topic from the analysis of military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utlined by Sun Zi’s Art of War and by Clausewitz’s On War.
The first part of the thesis will analyze the military establishment and deployment of
the both sides. The following part will examine their fighting and the employments of
military strategies and tactics. The third part will analyze Shi Lang’s arrangements to
stabilize Taiwan after Zheng’s surrender. Finally, I shall discuss the major factors,
both of Zheng’s and Shilan’s, in determining the outcome of the war.
關鍵字(中) ★ 劉國軒
★ 施琅
★ 孫子兵法
★ 戰爭論
關鍵字(英) ★ Liu Guoxuan
★ Shi Lang
★ Sun Zi’s Art of War
★ Clausewitz’s On War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 論………………………………………………………………0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001
第二節 史料及學術文獻………………………………………………00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02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029
第二章 戰前局勢……………………………………………………………032
第一節 清朝在中原情況………………………………………………032
第二節 鄭氏在臺灣抗清………………………………………………046
第三章 攻防交戰……………………………………………………………056
第一節 清鄭之攻防部署………………………………………………056
第二節 清鄭之澎湖海戰………………………………………………073
第四章 戰後局勢……………………………………………………………084
第一節 清之受降與撫定………………………………………………084
第二節 清對臺灣之安排………………………………………………096
第五章 戰爭策略……………………………………………………………104
第一節 戰爭策略之概論………………………………………………104
第二節 鄭氏之戰爭策略………………………………………………112
第三節 清廷之戰爭策略………………………………………………121
第六章 結論…………………………………………………………………140
參考文獻 ……………………………………………………………………160
附錄一 〈施琅列傳〉…………………………………………………………173
附錄二 〈劉國軒列傳〉………………………………………………………181
附錄三 〈恭陳臺灣棄留疏〉…………………………………………………185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古籍文獻(先依時代先後排序,同時代再依姓氏筆劃排序,外人
排序最後)
(秦)呂不韋,《呂氏春秋》,臺北市:臺灣商務,1979 年。
(漢)司馬遷,《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臺北市:鼎文書局,1984 年。
(漢)班固撰、顔師古注,《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臺北市:鼎文書局,1997
年。
(後晉)劉昫等撰,《新校本舊唐書附索引》,臺北市:鼎文書局,1992 年。
(梁)沈約撰,《新校本宋書》,臺北市:鼎文書局,1975 年。
(唐)魏徵撰,《新校本隋書附索引》,臺北市:鼎文書局,1979 年。
(唐)房玄齡等撰,《新校本晉書並附編六種》,臺北市:鼎文書局,1976 年。
(元)脫脫等撰,《新校本宋史并附編三種》臺北市:鼎文書局,1997 年。
(明)茅元儀編,《武備誌》,四庫禁燬書叢刊編纂委員會編,四庫禁燬書叢刊
/子部,北京市:北京出版社,1997。
(明)茅元儀,《石民四十集》(北京:愛如生數位化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基本
古籍庫)。
(明)鄭成功、鄭經同撰,《延平二王遺集》,臺北市:郭五湖,1975 年。
(明)張煌言,《北征紀略》,成都市:巴蜀書社,1993 年。
(明)楊英,《從征實錄》,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明)顧炎武,《聖安本紀》,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董誥輯,《全唐文》,北京市:中華書局,1983。
(清)張廷玉等撰,《新校本明史并附編六種》,臺北市:鼎文書局,1997 年。
(清)丁曰健,《治臺必告錄》,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丁紹儀,《東瀛識略》,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不著撰人,《福建通志臺灣府》,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不著撰人,《欽定福建省外海戰船則例》,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不著撰人,《鄭氏史料初編》,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不著撰人,《清實錄》,北京市:中華書局出版,1986-87 年。
(清)不著撰人,《鄭氏史料續編》,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不著撰人,《南明史料》,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不著撰人,《清代官書記明臺灣鄭氏亡事》,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不著撰人,《鄭氏史料三編》,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不著撰人,《臺灣府輿圖纂要》,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不著撰人,《臺灣地輿全圖》,臺北市:大通書局,1984 年。
(清)不著撰人,《臺灣南部碑文集成》,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中央大學 清鄭澎湖海戰之研究─《孫子兵法》與《戰爭論》之析論
161
(清)不著撰人,《臺灣兵備手抄》,臺北市:大通書局,1984 年。
(清)不著撰人,《清會典臺灣事例》,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不著撰人,《吳耿尚孔四王全傳》,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不著撰人,《清史稿臺灣資料集輯》,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不著撰人,《清奏疏選彙》,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不著撰人,《明實錄閩海關係史料》,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六十七、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六十七,《使署閒情》,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王汝南,〈赧皇帝〉《續補明紀編年》,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江日昇,《臺灣外記》,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全袓望撰,《鮚埼亭集選輯》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余文儀纂輯,《續修臺灣府志》,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李光地,《榕村語錄》,四庫全書珍本第9 集,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9 年。
(清)李光地,《榕村語錄續集》,四庫未收書輯刊─肆輯,四庫未收書輯刊編
纂委員會編,清光緒傅氏藏園刻本,北京市:北京,2000 年。
(清)沈雲、沈垚註,《臺灣鄭氏始末》,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汪榮寶,《清史講義選錄》,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杜臻,《澎湖臺灣紀略》,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阮旻錫,《海上見聞錄》,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周于仁、胡格,《澎湖志略》,臺北市:成文出版社,1983 年。
(清)邵廷采纂輯,《西南紀事》,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林卓,《東瀛紀事》,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林豪,《澎湖廳志》,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林繩武,《海濱大事記》,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林謙光,《臺灣紀略附澎湖》,臺北市:成文出版社,1983 年。
(清)林焜熿纂輯,《金門志》,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紀昀,《平定三逆方略》,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姚瑩,《東槎紀略》,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郁永河,《裨海記遊》,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洪承疇,《洪承疇章奏文冊彙輯》,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胡建偉,《澎湖紀略》,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施琅纂輯,《靖海紀事》,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夏琳,《閩海紀要》,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夏琳,《海紀輯要》,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夏獻綸,《臺灣輿圖》,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倪在田,《續明紀事本末》,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高拱乾,〈封域志〉,《臺灣府志》,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中央大學 清鄭澎湖海戰之研究─《孫子兵法》與《戰爭論》之析論
162
(清)徐芳烈,《浙東紀略》,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徐鼒,《小腆紀年》,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張廷玉等撰,《新校本明史并附編六種》,臺北市:鼎文書局,1975 年。
(清)孫承澤等撰,《臺灣關係文獻集零》,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10
(清)陳文騄修、蔣師轍纂,《臺灣通志》,臺北市:大通書局,1984 年。
(清)陳衍,《福建通志列傳選》,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陳衍,《臺灣通紀》,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清高宗敕撰,《清朝文獻通考》,臺北市:新興書局,1963。
(清)清高宗敕撰,《欽定平定臺灣紀略》,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勒德洪奉敕撰,《聖祖仁皇帝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97 年。
(清)連橫,《臺灣通史》,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黃任、郭賡武重修,《泉州府志》,泉州市:泉山書社,1927 年。
(清)黃叔璥,〈形勢〉,《臺海使槎錄》,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黃宗羲,《賜姓始末》,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溫睿臨,《南疆繹史》,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董天工,《臺海見聞錄》,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趙爾巽,〈鄭成功傳〉,《清史稿》,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81 年。
(清)蔡廷蘭,《海南雜著》,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鄭亦鄒,《鄭成功傳》,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蔣良騏纂輯,《東華錄選輯》,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蔣師轍,《臺游日記》,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錢儀吉彙纂,《碑傳選集》,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穆彰阿奉敕修,《清一統志臺灣府》,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
年。
(清)藍鼎元,《東征集》,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清)國史館編,〈鄭芝龍傳〉,《清史列傳》,臺北市:明文書局,1985 年。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輯部編《鄭成功檔案史料選
輯》,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年。
二、專書著作(依姓氏筆劃排序,同作者依其出版年代先後排序)
丁肇強,《軍事戰略》,臺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1984 年。
三軍大學,《中國歷代戰爭史》第18 冊,臺北市:黎明文化,1980 年。
不著撰人,《新校本清史稿》,臺北市:中研院史語所,2000 年,瀚典全文
檢索系統1.3 版。
王文榮主編,《戰略學》,北京市: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 年。
中央大學 清鄭澎湖海戰之研究─《孫子兵法》與《戰爭論》之析論
163
王成勉,《明清文化新論》,臺北市:文津出版社,2000 年。
王厚卿主編,《中國軍事思想論綱》,北京市: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 年。
王建東,《孫子兵法》,永和市:智揚出版社,1993 年。
王家儉,《中國近代海軍史論集》,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84 年。
司徒琳,李榮慶等譯,《南明史(1644-1662)》,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年。
江仁傑,《解構鄭成功英雄、神話與形象的歷史》,臺北市:三民出版社,2006
年。
安然,《施琅大將軍:平定臺灣傳奇》,北京市:新華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2006 年。
何世同,《中國戰略史》,臺北市:黎明文化,2005 年。
吳正龍,《鄭成功與清政府間的談判》,臺北市:文津出版社,2000 年。
吳安蘭,《鄭成功》,臺北市:名人出版社,1980 年。
李孚書,《霸海家族鄭成功傳》,臺北市:大村文化出版社,1996 年。
周雪玉,《施琅攻臺的功與過》,臺北市:臺原出版社,1990 年。
林文漲,《回首鹿耳門─紀念鄭成功復臺333 週年》,臺中市:澤偉出版社,
1994 年。
施徫青,《施琅評傳》,廈門市:廈門大學出版社,1987 年。
施偉清、葉昌澄,《施琅研究》,廈門市:廈門大學出版社,2000 年。
施偉青,《施琅與台灣》施郎與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北京市:社會科學文
獻出版社,2004 年。
紐先鍾,《國家戰略概論》,臺北市:正中書局,1974 年。
紐先鍾,《中國戰略思想史》,臺北市:黎明文化出版,1992 年。
紐先鍾,《孫子三論》,臺北市:麥田出版,1996 年。
紐先鍾,《歷史與戰略》,臺北市:麥田出版,2001 年。
高銳主編,《中國軍事史略─中冊》,北京市:軍事科學出版社,1992 年。
許在全、吳幼雄,《施琅研究》,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年。
許嘉,《美國戰略思維研究》,北京市: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 年。
張泉,《臺灣祖─鄭成功傳記》,臺北市:武陵出版社,1994 年。
張菼,《鄭經鄭克塽記事》,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6 年。
張勝彥、吳文星、溫振華、戴寶村,《台灣開發史》,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2003。
張鐵牛、高曉星,《中國古代海軍史》,北京市:八一出版社,1993 年。
陳三井,《鄭成功全傳》,臺北市:臺灣史蹟研究中心,1979 年。
陳支平主編,《鄭氏家族與清初南明相關史料專輯》,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年。
陳舜臣,《鄭成功》,貴州市:人民出版社,1983 年。
陳澤,《細說明鄭》,臺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8 年。
中央大學 清鄭澎湖海戰之研究─《孫子兵法》與《戰爭論》之析論
164
陳錦昌,《鄭成功的臺灣時代》,臺北市:向日葵出版社,2004 年。
郭克齡,《鄭成功與金門》,臺北市:金門縣文獻委員會,1969 年。
馮薾康,《清史史料學》,臺北市:臺灣商務出版,2001 年。
黃典權,《鄭成功史事研究》,臺北市:臺灣商務出版社,1996 年。
彭光謙、姚有志主編,《戰略學》,北京市: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 年。
傅鏡暉,《戰史入門》,臺北市:麥田出版,2003 年。
湯錦台,《開啟台灣第一人鄭之龍Nicolas Iquan Eng》,臺北市:城邦文化出
版社,2002 年。
趙海軍、毛笑兵,《中國古代的軍事》,臺北市:文津出版社,2001 年。
趙海軍、毛笑兵,《中國古代軍事史》,臺北市:文津出版社,2003 年。
鄭彥棻,《鄭成功傳略》,臺北市:華僑協會總會,1989 年。
錢海岳,《南明史》,北京市:中華書局,2006 年。
謝碧蓮著《施琅攻臺灣》,臺南市:臺南市府,2004 年。
三、翻譯著作
(一)日文(依姓氏筆劃排序)
川口長孺,《臺灣割據志》,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川口長孺,《臺灣鄭氏紀事》,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市村讚次郎,《鄭氏關係文書》,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是本信義、劉錦秀譯,《戰爭論圖解》,臺北市:商周出版社,2005 年。
福田,〈鄭成功與張蒼水〉,《建國月刊》一卷四期,臺北市:建國月刊社,
1948 年。
齋藤正謙,〈海外異傳〉,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二)英文(依原作著姓氏字母排序)
(美)Abrecht Wirth 著、林秀樞譯,〈國姓爺〉,《臺灣風物》五卷一期,臺北
市:臺灣風物雜誌社,1955 年。
(法)薄富爾(André Beaufre)、紐先鍾譯,《戰略序論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y》,臺北市:麥田出版,2000 年。
(法)若米尼(Antoine Henri Jomini),《戰爭藝術概論(Art of war)》,北京市:中
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1988 年。
(荷)揆一(Frederik von Coyet)著、李辛陽、李振華譯,《鄭成功復臺外記》,
中央大學 清鄭澎湖海戰之研究─《孫子兵法》與《戰爭論》之析論
165
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5 年。
(美)Harry G. Summers、李長浩譯,《論戰略─對越戰的重要評析》,臺北市:
黎明文化出版,1989 年。
(法)富勒(J. F. C. Fuller),紐先鍾譯,《戰爭指導(The Conduct of War
1789-1961)》,臺北市:麥田出版,2003 年。
(美)John M. Collins.、紐先鍾譯,《大戰略》,臺北市:黎明文化出版,1885
年。
(美)佘拉米(Joseph R. Ceraml)、侯肯(James F. Holcomb Jr.),國防部史政編譯
局譯印,《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指南(U.S. Army War College Guide to
Strategy)》,臺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出版,2001 年。
(德)克勞塞維茨(Karl Von Clausewitz)原著,李昂納德(Leonard)編篡,紐先鍾
譯,《戰爭論精華(A Short To Glausewitz On War)》,臺北市:麥田出版,
1996 年。
(德)克勞塞維茨(Karl Von Clausewitz)原著,楊南芳譯校,《戰爭論(Vom
Kriege)》,臺北市:貓頭鷹出版,2001 年。
四、學位論文(依姓氏筆劃排序)
石弘毅,〈清代康熙年間治臺策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06
年。
江仁傑,〈日本殖民下歷史解釋的競爭——以鄭成功的形象為例〉,國立中央
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年。
江鑀萍,〈鄭成功信仰的成立與發展〉,國立成功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9
年。
吳正龍,〈十七世紀中葉鄭成功與清政權談判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歷史所
碩士論文,1998 年。
宋孔弘,〈張煌言詩「亂離書寫」義蘊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係
碩士論文,2005 年。
李嘉祥,〈鄭荷勢力在臺灣消長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5
年。
周士煌,〈鄭成功的民族學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年。
陳春生,〈明鄭復國論〉,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69 年。
陳純瑩,〈明鄭對臺灣的經營(一六六一∼一六八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
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年。
賀幼玲,〈臺灣外記之人物與思想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
文,1998 年。
中央大學 清鄭澎湖海戰之研究─《孫子兵法》與《戰爭論》之析論
166
楊瑟恩,〈鄭成功傳說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年。
鄭仰峻,〈鄭成功民族英雄形象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
論文,2003 年。
蔡郁蘋,〈鄭氏時期臺灣對日本貿易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所碩士論
文,2004 年。
蔡桂美,〈鄭成功的政治觀〉,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3 年。
劉福田,〈錢曾《牧齋詩註》之史事考察〉,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2000 年。
鍾彬,〈鄭成功抗清與軍事組織〉,珠海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年。
五、期刊專論(依姓氏筆劃排序,同作者依其出版年代先後排序)
不著撰人,〈臺灣八十年之颱風〉,臺北市:中央氣象局,1978 年。
毛一波,〈南明史上的張煌言和鄭成功〉,《臺北文物》二卷二期,臺北市: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53 年。
毛一波,〈張蒼水與鄭成功北征述略〉,《高市文物》五,高雄市:高雄市文
獻委員會,1953 年。
毛一波,〈鄭成功與張蒼水〉,《臺灣風物》四卷四期,明鄭研究特輯,臺北
縣:臺灣風物雜誌社,1954 年。
毛一波,〈關於鄭成功事跡的探討〉,《臺灣文獻》十四卷一期(南投:臺灣省
文獻會,1963 年。
毛一波,〈明鄭之亡與施琅〉,《臺南文化》七卷四期(臺南市:臺南市文獻會,
1963 年。
毛一波,〈清代官文書中的鄭氏史料〉,《臺灣文獻》十四卷四期,南投市:
臺灣省文獻會,1963 年。
王日根,〈平臺過程中施琅與清政府對海洋認識的深化〉,北京市:社會科學
文獻出版社,2004 年。
王宏志,〈從施琅統一臺灣看古代「愛國」的含義〉,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
出版社,2004 年。
王思治,〈施琅平議〉,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年。
史民,〈施琅列傳補遺〉,《南瀛文獻》一卷三、四期,臺南縣:臺南縣文獻
會,1953 年。
石萬壽,〈明鄭的兵源〉,《大陸雜誌》四十一卷六期,臺北市:大陸雜誌社,
1988 年。
中央大學 清鄭澎湖海戰之研究─《孫子兵法》與《戰爭論》之析論
167
石萬壽,〈論鄭成功北伐以前的兵鎮〉,《幼獅學誌》十一卷二期,臺北市: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72 年。
石萬壽,〈論鄭成功北伐以後的兵鎮〉,《臺灣文獻》第二十四卷第四期,南
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3 年。
石萬壽,〈明鄭的軍事行政組織─明鄭兵制研究之三〉,《臺灣文獻》第二十
六卷第四期,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5 年。
石萬壽,〈明鄭的軍事行政組織─明鄭兵制研究之三〉,《臺灣文獻》二十七
卷一期,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6 年。
朱珊,〈再論施琅與鄭延平的恩怨〉,《台南文化》七卷二期,臺南市:臺南
市文獻會,1961 年。
朱維靜,〈施琅與鄭延平的恩怨〉,《文史薈刊》第一輯,臺南市:臺南市文
史協會,1959 年。
朱鋒,〈施琅在臺受降時日及地點考〉,《台南文化》四卷一期,臺南市:臺
南市文獻會,1954 年。
宋光宇,〈施琅與臺灣媽祖信仰〉(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年。
吳宗慈,〈明鄭部將抗清始末〉,《文獻專刊》五卷一、二期,南投市:臺灣
省文獻委員會,1954 年。
朱德蘭,〈明鄭時期台灣海商經營日暹貿易之研究─以胡球官、藍澤兩艘商
船為例〉,《東海大學學報》二十八卷,臺中市:東海大學,1987 年。
何聲,〈明末降將施琅〉,《暢流》三一卷七期,臺北縣永和:暢流半月刊社,
1965 年。
沈忱農,〈論張名振三入長江〉,《中興評論》六卷三期,臺北市:中興評論
社,1959 年。
吳幼雄、許在全,〈如何正確評價施琅〉,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年。
吳伯婭,〈施琅對清朝統一臺灣的貢獻〉,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年。
吳溫暖,〈施琅恭陳臺灣棄留疏的戰略指導價值〉,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
版社,2004 年。
吳蕤,〈談鄭氏叛將施琅〉,《藝文誌》十七期,臺北市:國粹書報社,1967
年。
宋增璋,〈三藩之役與鄭經西征始末〉,《臺灣文獻》第二十七卷,第三期,
南投市:臺灣省文獻會,1976 年。
汪榮祖,〈施琅與臺灣〉,《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十八卷二期,臺北市:中
央圖書館,1985 年。
李世愉,〈關于施琅研究的幾點思考〉,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年。
李騰嶽,〈鄭成功的死因考〉,《文獻專刊》一卷三期,南投市:臺灣省文獻
中央大學 清鄭澎湖海戰之研究─《孫子兵法》與《戰爭論》之析論
168
會,1950 年。
李振華,〈明末海施三征長江事考〉,《大陸雜誌》六卷九、十期,臺北市:
大陸雜誌社,1953 年。
李學智,〈重考李振華先生「明末海施三征長江事考」〉,《大陸雜誌》七卷十
一、十二期,臺北市:大陸雜誌社,1953 年。
李國宏,〈試論施琅在閩臺防史上的地位〉,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4 年。
邱榮裕,〈論17 世紀施琅治臺措施與主張〉,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4 年。
林子侯,〈明鄭對日關係與存銀事件〉,《臺灣文獻》二十五卷一期,南投市:
臺灣省文獻會,1974 年。
林金悔,《漚汪、將軍、施琅/將軍鄉鄉名溯源暨施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南縣將軍鄉:臺南縣將軍鄉公所,2002 年。
林天乙,〈從清初的兩岸關系與臺灣問題的圓滿解決說起〉,北京市:社會科
學文獻出版社,2004 年。
林琳,〈清朝初年中國東南海疆的功臣施琅:兼論施琅與朱紈的海洋觀〉,北
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年。
金成前,〈甘輝周全斌劉國軒與明鄭三世〉,《臺灣文獻》十六卷四期,南投
市:臺灣省文獻會,1965 年。
金成前,〈鄭成功李定國會師未成之原因〉,《臺灣文獻》十六卷一期,南投
市:臺灣省文獻會,1965 年。
金成前,〈鄭耿交惡之前因後果〉,《臺灣文獻》十七卷一期,南投市:臺灣
省文獻會,1966 年。
金成前,〈施琅黄梧降清對明鄭的影響〉,《臺灣文獻》十七卷三期,南投市:
臺灣省文獻會,1966 年。
金成前,〈鄭成功起兵後十五年間征戰事略〉,《臺灣文獻》二十二卷四期,
南投市:臺灣省文獻會,1972 年。
金成前,〈鄭成功南京戰敗與征臺之役〉,《臺灣文獻》二十五卷一期,南投
市:臺灣省文獻會,1974 年。
金成前,〈鄭經與明鄭〉,《臺灣文獻》二十五卷二期(南投市:臺灣省文獻會,
1974 年。
金成前,〈明鄭重要將領史事分析〉,《臺灣文獻》二十四卷四期,南投市:
臺灣省文獻會,1973 年。
屏生〈鄭成功與施琅之間的恩怨〉,《歷史月刊》第三十八期,1991 年3 月,
臺北市:歷史月刊雜誌社,1991 年。
施偉青,〈論施琅的招撫策略及相關問題〉,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4 年。
施宣圓,〈施琅也是大英雄〉,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年。
中央大學 清鄭澎湖海戰之研究─《孫子兵法》與《戰爭論》之析論
169
施溪潭,〈明鄭覆亡的關鍵人物〉,《古今談》十三期,臺北市:幸福家庭雜
誌社,1966 年。
胡滄澤,〈施琅與臺灣地方行政體制的確立〉,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4 年。
徐健竹〈鄭芝龍與明末中荷貿易〉,《歷史月刊》第四十三期,1991 年8 月,
臺北市:歷史月刊雜誌社,1991 年。
徐曉望,〈論施琅與清廷的關系〉,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年。
莊金德,〈鄭清合議始末〉,《臺灣文獻》十二卷四期,南投市:臺灣省文獻
會,1961 年。
莊金德,〈鄭氏軍糧問題的研討〉,《臺灣文獻》十二卷一期,南投市:臺灣
省文獻會,1961 年。
盛清沂,〈明鄭內政考略〉,《臺灣文獻》二十七卷二期,南投市:臺灣省文
獻會,1976 年。
盛清沂,〈明代以前澎湖史事之探討〉,《臺灣文獻》二十六卷四期,南投市:
臺灣省文獻會,1976 年。
粘良圖,〈從澎湖之戰看施琅的將略〉,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年。
陳春生〈鄭成功在臺灣史上的地位〉,《臺北文獻》第八十二期,臺北市:台
北文獻委員會,1987 年。
陳芳明,〈鄭成功與施琅〉,《臺灣史論文精選(上)》,臺北:玉山出版社,1996
年。
陳支平,〈價值觀判斷與施琅評價之我見〉,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4 年。
陳梧桐,〈施琅統一臺灣與閩台區域文化的形成〉,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
版社,2004 年。
陳式海,〈施琅軍事和政治思想初探〉,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年。
陳瑛珣,〈從「施侯租契字」探討臺灣官佃莊園的歷史地位〉,北京市:社會
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年。
張雄潮,〈鄭成功的稟賦與志業造就的因素〉,《臺灣文獻》十三卷二期,南
投市:臺灣省文獻會,1962 年。
張雄潮,〈鄭成功對將吏的統御才略〉,《臺灣文獻》十四卷二期,南投:臺
灣省文獻會,1963 年。
張菼,〈清代初期治臺政策的檢討〉,《臺灣文獻》二十一卷一期,南投市:
臺灣省文獻會,1970 年。
張世賢,〈清代對於臺灣海防地位的認識〉,《臺灣文獻》二十七卷二期,南
投市:臺灣省文獻會,1976 年。
張和平,〈施琅之才與李光地識才:兼論歷史變化中的偶然性因素〉,北京市:
中央大學 清鄭澎湖海戰之研究─《孫子兵法》與《戰爭論》之析論
170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年。
張傑,〈如何對待古人的愛國思想一文〉,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年。
商鴻逵,〈姚啟聖和施琅〉,《中國歷史文獻研究集刊》第一期,長沙市:岳
麓書社,1980 年。
許雪姬,〈近年來中國學界對施郎的研究──以《施琅研究》一書為例〉,《漚
汪‧將軍‧施琅》,臺南縣:臺南縣將軍鄉所所,2002 年。
馮爾康,〈施琅外海邊防觀念的提出和實踐〉,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4 年。
黃玉齋〈明鄭成功等的抗清與日本〉,《臺灣文獻》第九卷第四期,南投市: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8 年。
黄典權,〈鄭成功擒治施琅事件種因考〉,《台南文化》六卷二期,臺南市:
臺南市政府,1958 年。
黃玉齋〈明鄭成功北伐三百週年的紀念戊戌篇(一)〉,《臺北文物》第七卷第
四期,臺北市: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58 年。
黃玉齋〈明鄭成功北伐三百週年的紀念戊戌篇(二)〉,《臺北文物》第八卷第
一期,臺北市: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59 年。
黃玉齋〈明鄭成功北伐三百週年的紀念戊戌篇(三)〉,《臺北文物》第八卷第
二期,臺北市: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59 年。
黃玉齋〈明鄭成功北伐三百週年的紀念戊戌篇(四)〉,《臺北文物》第八卷第
三期,臺北市: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59 年。
黃玉齋〈明鄭成功北伐三百週年的紀念戊戌篇(五)〉,《臺北文物》第八卷第
四期,臺北市: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60 年。
黃玉齋〈明鄭成功北伐三百週年的紀念戊戌篇(六)〉,《臺北文物》第九卷第
一期,臺北市: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60 年。
黃玉齋〈明鄭成功的家族(上)〉,《臺灣文獻》第十四卷第三期,南投:臺
灣省文獻會,1963 年。
黃玉齋〈明鄭成功的家族(下)〉,《臺灣文獻》第十四卷第四期,南投:臺
灣省文獻會,1963 年。
黃玉齋,〈明鄭時期臺灣的學藝〉,《臺灣文獻》十五卷一期(南投市:臺灣省
文獻會,1964 年。
黃玉齋,〈陳永華馮錫範與明鄭後期之成敗〉,《臺灣文獻》十五卷二期,南
投市:臺灣省文獻會,1965 年。
黃玉齋,〈明延平王世子鄭經的反攻大陸與三藩的反清〉,《臺灣文獻》十六
卷一期,南投市:臺灣省文獻會,1965 年。
黃玉齋,〈明延平王世子鄭經光復閩粵〉,《臺灣文獻》十六卷二期,南投市:
臺灣省文獻會,1965 年。
黃玉齋,〈明延平王世子鄭經在閩粵的抗清〉,《臺灣文獻》十六卷三期,南
中央大學 清鄭澎湖海戰之研究─《孫子兵法》與《戰爭論》之析論
171
投市:臺灣省文獻會,1965 年。
黃玉齋,〈明延平王世子鄭經在閩浙沿海的抗清〉,《臺灣文獻》十六卷四期,
南投市:臺灣省文獻會,1965 年。
黃玉齋,〈明延平王三世〉,《臺灣文獻》十七卷二期(南投市:臺灣省文獻會,
1966 年。
黃玉齋,〈鄭克塽〉,《臺灣文獻》十七卷三期(南投市:臺灣省文獻會,1966
年。
黃順力,〈鄭成功的「通洋裕國」論與施琅的「設關通洋」說述論〉,北京市: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年。
彭歌,〈民族大節‧千秋功罪── 談叛明降清的施琅〉,《歷史月刊》第三十
八期,1991 年3 月,臺北市:歷史月刊雜誌社,1991 年。
鈔曉鴻、彭璠,〈清廷選任施琅征臺述析〉,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4 年。
楊緒賢〈鄭芝龍與荷蘭之關係〉,《臺灣文獻》第二十七卷,第三期,1976
年9 月,南投市:臺灣省文獻會,1976 年。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歷史研究室編,《鄭成功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議論文
集》,廈門: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 年。
董玉洪,〈清朝施琅征臺成功的原因及歷史啟示〉,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
版社,2004 年。
廖漢臣,〈延平王北征考評〉,《臺灣文獻》第十二卷第二期,南投:臺灣省
文獻會,1964 年。
賴永祥,〈清荷征鄭始末(續)〉,《臺灣文獻》四卷四期,南投市:臺灣省文
獻會,1954 年。
賴永祥,〈鄭成功藩下鎮將簡表〉,《臺南文化》五卷二期,臺南市:臺南市
政府,1956 年。
鄧孔昭〈毀譽參半的鄭芝龍〉,《國文天地》第五卷,第十一期(台北市:國
文天地雜誌社,1990 年4 月。
賴進義〈海權與明鄭興亡〉,《歷史月刊》第四十三期,1991 年8 月,臺北
市:歷史月刊雜誌社,1991 年。
鄭喜夫〈鄭芝龍文錄及待訪佚文〉,《臺灣文獻》第三十四卷第四期,南投市:
臺灣省文獻會,1992 年。
劉振魯,〈由復臺的堅危論鄭延平的果決堅毅〉,《臺灣文獻》三十四卷一期,
南投市:臺灣省文獻會,1992 年。
劉鳳雲,〈施琅統一臺灣與清初的開海貿易〉(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4 年。
鍾強、鍾毅鋒,〈施琅研究與其文物保護淺議〉,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
社,2004 年。
謝正一,〈開創臺灣新頁的施琅〉,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年。
中央大學 清鄭澎湖海戰之研究─《孫子兵法》與《戰爭論》之析論
172
顏興,〈鄭成功的兵略〉,《文史薈刊》二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史協會,1960
年。
蘇同炳〈「臺灣外記」關於鄭芝龍早期史事研究〉,《史聯雜誌》第三十、三
十一期合訂本,臺北市:中華民國臺灣史蹟研究中心,1997 年。
蘇雙碧,〈再談歷史人物評價的幾個問題〉,《施琅與臺灣》,北京市:社會科
學文獻出版社,2004 年。
羅耀九,〈施琅的愛國主義思想三論/兼評〉,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4 年。
六、其它(工具書依筆劃排序在先,網站依站名筆劃先後排序在後)
史政編譯局編輯,《華美軍語辭典─陸軍之部上冊》,臺北市:國防部,1970
年)。
周何主編、邱德修副主編,《國語活用辭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2004
年)。
國防大學軍事學院編修,《國軍軍語辭典》,臺北市:國防部,1973 年。
張雙隸、陳濤,《文言文字典》(臺北市:五南出版『原出版者:北京大學出
版社』,2007 年。
熊鈍生主編,〈戰略〉,《辭海》,臺北市:台灣中華書局,1980 年。
七美鄉公所,網址:http://www.chimi.gov.tw/index.asp?page=a03.htm。
《大英百科全書》,線上繁體中文版,網址:
http://wordpedia.eb.com/tbol/article?i=094466&db=big5。
天人菊的故鄉,網址:http://www.sgjh.tc.edu.tw/TeachWeb/penhu2/maoyu.htm。
馬公市公所,網址:
http://www.mkcity.gov.tw/unit/unit_main.asp?unit_id=00016。
徐勝一、陳有志,〈下西洋航海圖及牽星圖之探討〉,網址:
http://zhenghe.thit.edu.tw/doc/CA8LE7GZ.pdf。
望安鄉公所,網址:http://www.wangan.gov.tw/aboutus.php。
將軍村,網址:http://www.wangan.gov.tw/aboutus.php?vid=5。
澎湖自助旅遊玩家網,網址:http://ezph.myweb.hinet.net/index.htm。
澎湖資訊網,網址:http://www.phsea.com.tw/travel/index.php。
澎湖‧妳的家,網址:http://etcmis.blogspot.com/2008/04/blog-post_3288.html。
維基百科,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9C%E5%B1%B1%E5%8E%BF。
Google earth,網址:http://earth.google.com。
指導教授 王成勉 審核日期 2008-6-1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