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5130501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6 、訪客IP:18.189.180.76
姓名 邱亞平(YA-PING CHI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民報》歷史觀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Discourse of History of the Min Bao)
相關論文
★ 俞正燮婦女思想之研究★ 石達開與太平天國之研究(1831-1863)
★ 太平天國婦女地位之研究★ 論蔣李內爭與國共內戰之挫敗(1945-1949)
★ 明末樞輔孫承宗之研究★ 《大公報》在國共內戰初期立場之研究(1945.12-1947.1)
★ 葉公超與中華民國外交(1949-1961)★ 國共內戰之書寫—以《巨流河》等五本文藝作品為例
★ 石門水庫教會之研究★ 兩岸基督教詩歌創作之探討—以天韻合唱團及呂小敏為例
★ 雍正能臣李衛之研究★ 清世祖理漢政策(1651-1661)
★ 清代徽州鹽商子弟教育研究(1644~1840)★ 三元宰相--商輅之研究
★ 賢媛之冠-商景蘭研究★ 清鄭澎湖海戰之研究─ 《孫子兵法》與《戰爭論》之析論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同盟會在推翻滿清的奮鬥過程中,曾在海內外發行過各種革命刊物,但其中人才會聚並居領導地位的即為《民報》,雖然《民報》實際發行時間僅約三年,但被後世推崇為清末典型的政論報刊。
《民報》在發揮革命論述時,以滿漢關係、朝代正統觀及歷史人物的評價為主軸,區辨滿漢差異以強化族群意識,強調滿清統治的不合法與不適當。並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作為革命號召,期能喚起漢人的種族意識,發揮眾志成城的團結力量,推翻專制腐敗的滿清政府,建立民主自由的新中國。
本文研究的範圍,是《民報》為文立論的歷史觀。討論《民報》的作者如何以中國傳統的「華夷之辨」為中心思想,凸顯清政府在「滿漢一家」的名義下對漢民族長期的差別待遇。而清末面對帝國主義侵略時的顢頇無能,更使中國陷入亡國滅種的危機中。《民報》泛引各種歷史材料,兼附西方理論,匯聚成批判的論述,藉此激發漢民族心中的歷史情結和文化心結,進而在革命運動中產生具體的作用及影響。
摘要(英) In the process of the anti-Manchu revolution, the Tongmenghui (Chinese Revolutionary Alliance) had issued a lot of publications. Among them, the Min Bao (People’s Daily) was the official organ and the leading one in disseminating the revolutionary ideas. The contributors of the Min Bao were the elite of the Revolution. Although it had just lasted for three years, this publication ha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typical journal of political essays in the late Qing period.
The discourse of the Min Bao stresses on these issues such as Manchu-Han relations, dynastic legitimacy, and the evaluation of historical figures. The authors of the Min Bao put their emphasis on the Manchu discrimination against the Han people, and based on the Han consciousness, considered the Manchu government as illegitimacy and unsuited for governing in China. They used the slogan of “driving out the Manchus and recovering the state of the Chinese” to arouse the racial consciousness of the Han people, to overthrow the corrupt Manchu government, and to establish a “New China” based on freedom and democracy.
The scope of this study is the historical discourse of the Min Bao. It will analyze how the authors of the Min Bao,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Han Chinese and the barbarians, stressed on the Manchu long-termed discrimination against the Han people under the guise title of “one family of Manchu-Han peoples.” The inability of the Manchu government to deal with the invasion of foreign imperialism in the late Qing period and it had convinced the people that China was in the crisis of demise. The contributors of the Min Bao put their revolutionary discourse on various historical material and Western theories to stimulate the Han people both i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 and to creat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in the Revolution of 1911.
關鍵字(中) ★ 滿漢關係
★ 辛亥革命
★ 民報
★ 同盟會
★ 革命報刊
關鍵字(英) ★ Revolutionary Publications
★ the Revolution of 1911
★ Min Bao (People’s Daily)
★ Tongmenghui (Chinese Revolutionary Alliance)
★ Manchu-Han Relationships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時間斷限與研究範圍……………………………… 3
第三節 研究回顧…………………………………………… 4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史料…………………………………… 7
第五節 論文架構…………………………………………… 11
第二章 《民報》的創刊………………………………………… 13
第一節 創刊背景…………………………………………… 13
第二節 發行歷程…………………………………………… 28
第三節 思想脈絡…………………………………………… 43
第三章 《民報》視野下的滿漢關係 ………………………… 59
第一節 滿漢源流不同……………………………………… 59
第二節 滿人未同化於中國………………………………… 70
第三節 滿漢不平等的實質………………………………… 81
第四章 《民報》的朝代正統觀 ……………………………… 94
第一節 不認同清室的法統………………………………… 94
第二節 否定清政府的政績………………………………… 105
第三節 革命的正當性……………………………………… 120
第五章 《民報》對歷史人物的褒貶 ………………………… 141
第一節 攻詰滿清宗室與政府成員………………………… 141
第二節 批判仕滿漢吏與親滿漢人………………………… 149
第三節 表彰忠烈義行……………………………………… 167
第六章、結論 187
徵引書目 194
參考文獻 一、史料
《十三經經文》(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73年台六版)。
(漢)司馬遷,《史記》,上下册(台北:藝文印書館,2005年)。
《明實錄.太祖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4年)。
(明)熊廷弼,《遼中書牘》(北京:線裝書局,2005年)。
(明)張煌言,《張蒼水集》,收入《叢書集成續編》,第一百五十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
(明)沈國元述,陳建撰,《皇明從信錄》,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編纂委員會編,《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第二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
《清實錄.太祖高皇帝實祿》(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清實錄.太宗文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清實錄.世祖章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清實錄.世宗憲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清)聖祖御製,《康熙帝御製文集》,第二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6年)。
(清)世宗胤禛撰,《大義覺迷錄》,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編輯委員會編,《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第二十二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
(清)高宗御製,(清)蔣溥等奉敕編,《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乾隆三十二年敕撰,《皇朝通典》,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政書類,第四百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江日昇,《台灣外記》,收入台灣文獻叢刊第六十種(台北:台灣銀行,1960年)。
(清)阿桂、于敏中修,《滿洲源流考》,收入沈雲龍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十四輯(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清)阿桂等修《清朝開國方略》,收入沈雲龍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十四輯(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再版)。
(清)昭槤,《嘯亭雜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一版二刷)。
(清)張之洞,《勸學篇》(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清)蔣良騏,《東華錄》,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彙編,《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編年類,第三百六十八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嚴復,《原強》,收入《叢書集成三編》,第二十一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年)。
(清)顧炎武,《顧炎武日知錄》(台北:明倫出版社,1970年)。
人民出版社編,《章太炎全集》,第三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人民出版社編,《章太炎全集》,第四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人民出版社編,《章太炎全集》,第五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朝起居注冊》(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中國史學會主編,《辛亥革命》,第一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辛亥革命回憶錄》,第二冊(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中國國民黨黨史編纂委員會編,《革命文獻》,第三十八輯(台北:中國國民黨黨史編纂委員會,1965年)。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革命人物誌》,第八集(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71年)。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秋瑾先烈文集》(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2年)。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宋教仁先生文集》,上下冊(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2年)。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民報》,第一到八冊(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藏本,1983年再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胡適來往書信選》,中冊(香港:中華書局,1983年)。
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編纂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革命遠源(上)》,第一編/第一冊(台北: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編纂委員會,1963年)。
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編纂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革命之倡導與發展(二)——興中會》,第一編/第十冊(台北: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編纂委員會,1963年)。
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編纂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革命之倡導與發展(五)——中國同盟會》,第一編/第十三冊(台北: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編纂委員會,1964年)。
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編纂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革命之倡導與發展(六)——中國同盟會》,第一編/第十四冊(台北: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編纂委員會,1964年)。
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編纂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開國規模》,第二編/第二冊(台北: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編纂委員會,1962年)。
中華民國各界紀念國父百年誕辰籌備委員會學術論著編纂委員會編,《革命先烈先進傳》(台北:中華民國各界紀念國父百年誕辰籌備委員會,1965年)。
中華民國各界紀念國父百年誕辰籌備委員會學術論著編纂委員會編,《革命先烈先進詩文選》,第三冊(台北:中華民國各界紀念國父百年誕辰籌備委員會,1965年)。
汪精衛,《雙照樓詩詞藁》(台北:漢京文化,2004年)。
徐乃常編,《徐錫麟集》(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3年)。
《時務報》第二十七冊,收入沈雲龍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第三十三輯(台北:文海出版社,1987年)。
秦孝儀編,《國父全集》,第二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89年)。
國史館編,《革命開國文獻》,第一輯/史料一(台北:國史館,1995年)。
章太炎,《訄書》(香港:三聯書店,1998年)。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第一册(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第二冊(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專集/第一冊(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陳雄編,《民族革命文獻》(台北:反攻出版社,1954年)。
張玉法編,《清末民初期刊彙編》,第十二册(台北:經世書局,1985年)。
張夢機等編,《古唐宋詩選》(台北:幼獅文化,2000年)。
湯志鈞編,《章太炎政論選集》,上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
馮紫珊編輯,《新民叢報》,第三册(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馮紫珊編輯,《新民叢報》,第八册(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馮紫珊編輯,《新民叢報》,第十四册(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馮紫珊編輯,《新民叢報》,第十五册(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馮紫珊編輯,《新民叢報》,第十六册(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鄒魯編,《中國國民黨史稿》,三.四篇(上海:上海書店,1991年)。
羅家倫主編,《中華民國史料叢編》(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
編纂委員會藏本,1968年9月1日影印本)。
二、專書著作
丁文江,《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台北:世界書局,1972年)。
王克文,《汪精衛.國民黨.南京政權》(台北:國史館,2001年)。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第一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台北:中央研
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1年)。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認同與國家——近代中西歷史的比較」論文
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年)。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第十七編/辛
亥革命,上下册(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中華書局編,《中華文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中華書局八十週年紀念論文集》
(台北:中華書局,1992年)。
戈公振,《中國報學史》(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4年再版)。
王爾敏,《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亓冰峯,《清末革命與君憲的論爭》(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0
年六月再版)。
左舜生,《中國近代史四講》(台北:文海出版社,1983年)。
朱浤源,《同盟會的革命理論——「民報」個案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近
代史研究所,1985年)。
吳振漢、段昌國、林滿紅、蔡相煇編著,《現代化與近代中國的變遷》(台北:
國立空中大學,2007年12月初版八刷)。
李肖聃,《星廬筆記》(長沙:岳麓書社,1983年)。
李培德著、陳孟堅譯,《曾孟樸的文學旅程》(台北:傳記文學,1977年)。
宋璽編著,《中國近代史》(台北:學英書局,1985年)。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95年增訂版)。
李國祁,《共信與分歧——百年來中國民族主義的發展與海峽兩岸當前困境》
(台北:東吳大學,2000年)。
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12月台一
版第二十一次印刷)。
李雲漢編,《中國近代史事論集》(台北:近代中國雜誌社,1994年)
余英時,《人文與理性的中國》(台北:聯經出版社,2008年)。
呂芳上,《朱執信與中國革命》(台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
會,1978年)。
汪榮祖,《詩情史意》(台北:麥田出版社,2005年)。
汪榮祖、林冠群主編,《胡人漢化與漢人胡化》(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台灣人
文研究中心,2006年)。
吳相湘編,《中國現代史叢刊》,第一册(台北:正中書局,1960年)。
林啟彥、李金強、鮑紹霖編,《有志竟成——孫中山、辛亥革命與近代中國》,
上册(香港:香港浸會大學人文中國學報編輯委員會,2005年)。
胡適,《四十自述》(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唐文權編,《雷鐵厓集》(武昌:華中師範大學,1986年)。
夏曉虹,《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
曹亞伯,《武昌革命真史》(上海:上海書店,1982年)。
國史館編,《革命開國文獻》,第二輯/史著一(台北:國史館,1996年)。
國家圖書館分館編,《中華歷史人物別傳集》,第八十五冊(北京:線裝書局,
2003年)。
章開沅、林增平編,《辛亥革命史》,上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
章開沅、林增平編,《辛亥革命史》,中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
張玉法,《清季的革命團體》(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5年)。
張玉法,《清季的立憲團體》(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年再
版)。
張玉法,《辛亥革命史論》(台北:三民書局,1993年)。
張朋園,《梁啟超與清季革命》(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6
月三版)。
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俠與中國文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3年)。
莊吉發,《清史論集》,第六輯(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
陳祖華,《于右任先生創辦革命報刊之經過及其影響》(台北:于右任先生紀
念館管理委員會,1967年)。
陳捷先,《清史雜筆》,第一輯(台北:學海出版社,1977年)。
陳捷先,《清史論集》(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7年)。
陳捷先,《明清史》(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4月增訂二版二刷)。
陳孟堅,《民報與辛亥革命》,上下冊(台北:正中書局,1986年)。
陳福霖、余炎光著,《廖仲凱年譜》(湖南:湖南出版社,1991年)。
習賢德,《孫中山先生與革命思想的傳播》(台北:文展出版社,1984年)。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事日誌》,第二冊(台北:正中書局,1963年)。
馮自由,《革命逸史》,初集(台北:商務印書館,1953年2月台一版)。
馮自由,《革命逸史》,第三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45年)。
馮自由,《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上編(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馮永敏,《劉師培及其文學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曾虛白,《中國新聞史》(台北:三民書局,1984年一月五版)。
湯志鈞編,《章太炎年譜長編》,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湯志鈞,《章太炎傳》(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
善同文教基金會編,《章太炎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里仁書
局,1999年)。
費成康,《中國租界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年)。
鄒魯,《鄒魯全集》,第六冊(台北:三民書局,1976年)。
雷鳴,《汪精衛先生傳》(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
萬仕國,《劉師培年譜》(揚州:廣陵書社,2003年)。
葉高樹,《清朝前期的文化政策》(台北:稻鄉出版社,2002年)。
蔣永敬,《孫中山與中國革命》(台北:國史館,2000年)。
蔣夢麟,《西潮》(台北:九儀出版社,2000年)。
賴光臨,《中國近代報人與報業》,下册(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0年)。
賴光臨,《中國新聞傳播史》(台北:三民書局,1990年12月五版)。
蕭一山,《清代通史》,第三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3年)。
蕭一山,《清代通史》,第四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3年)。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下册(台北:中國文化大學,1982年新二版)。
羅家倫主編,《國父年譜》(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5
年11月12日第三次增訂)。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溫洽溢、吳家恆譯,《雍正王朝之大義覺
迷》(台北:時報文化,2002年)。
孟德斯鳩著、張雁深譯,《論法的精神》(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
盧梭著、徐百齊譯,《社約論》(台北:商務印書館,2000年)。
三、學位論文
商岳衡,〈同盟會時代民報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
文,1965年。
郭黛琍,〈民報的始末及其言論的分析〉,台北:私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1974年。
張克成,〈民報革命宣傳方式之研究〉,台北:私立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
所碩士論文,1985年。
四、期刊論文
朱浤源,〈民報中的章太炎〉,《大陸雜誌》,卷68,期2(1984年2月15日),
頁64–93。
朱浤源,〈模型建構與思想研究〉,收入《思與言》,卷22,期1(1984年5
月15日),頁29–51。
何炳棣著,張勉勵譯,〈捍衛漢化:駁伊芙琳.羅斯基之“再觀清代”(上)〉,
《清史研究》,2000年,期1(2000年2月),頁113–120。
何炳棣著,張勉勵譯,〈捍衛漢化:駁伊芙琳.羅斯基之“再觀清代”(下)〉,
《清史研究》,2000年,期3(2000年8月),頁101–110。
郭成康,〈也談滿族漢化〉,《清史研究》,2000年,期2(2000年5月),頁
24–35。
陳捷先,〈清代滿族婚俗漢化略考〉,《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期15
(1990年12月),頁207–216。
管東貴,〈滿族入關前的文化發展對他們後來漢化的影響〉,《中央研究院歷
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40本上冊(1968年10月),頁255–279。
管東貴,〈關於滿族漢化問題的意見的討論〉,《大陸雜誌》,卷40,期3(1970
年2月),頁94–97。
管東貴,〈滿族的入關與漢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43
本第3分(1971年11月),頁445–488。
羅友枝(Evelyn S. Rawski)著、張勉勵譯,〈再觀清代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
性——介紹一篇西方研究清史問題的論文〉,《清史研究》,1999年,
期2(1999年5月),頁113–124。
五、其他
湯氏會社永久網址:
tangshi.org/modules.php?name=Tang&file=categories&op=newindex&catid=15。
史學家資料網址:
http://www.angelfire.com/la/kenlai/List/historicans.html。
雷昭性資料網址:
http://club.hair8.net/blog/2009/101858.html。
指導教授 王成勉(Chen-Main Wang) 審核日期 2009-6-2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