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5420304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5 、訪客IP:3.138.33.178
姓名 陳柏鍠(Po-Huang Ch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資訊管理學系
論文名稱 以資訊素養映對數位學習平台功能之研究
(The research of us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to map the e-learning platform's function)
相關論文
★ 探討國內田徑競賽資訊系統-以103年全國大專田徑公開賽資訊系統為例★ 生物晶片之基因微陣列影像分析之研究
★ 台灣資訊家電產業IPv6技術地圖與發展策略之研究★ 台灣第三代行動通訊產業IPv6技術地圖與發展策略之研究
★ 影響消費者使用電子書閱讀器採納意願之研究★ 台商群聚指標模式與資料分析之研究
★ 未來輪輔助軟體發展之需求擷取研究★ 以工作流程圖展現未來研究方法配適於前瞻研究流程之研究
★ 以物件導向塑模未來研究方法配適於前瞻研究之系統架構★ 應用TRIZ 探討核心因素 建構電子商務新畫布
★ 企業策略資訊策略人力資源管理策略對組織績效的影響★ 採用Color Petri Net方法偵測程式原始碼緩衝區溢位問題
★ 簡單且彈性化的軟體代理人通訊協定之探討與實作★ 利用分析層級程序法探討台灣中草藥製造業之關鍵成功因素
★ 利用微陣列資料分析於基因調控網路之建構與預測★ 國家科技前瞻計畫之策略規劃模型初探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現今的台灣社會已經正式進入資訊化時代,而偏遠地區的人民,由於種種因素,導致資訊取得不易,進而影響資訊素養,若放任此現象,數位落差之現象只會日益嚴重。數位學習可以有效的加強學習效果,一個設計良好的數位學習平台更可以加強使用者的學習效率,為使用者提供多樣化的資訊傳遞、交換訊息的功能。
本研究旨在實際建置一具有映對資訊素養構面功能的數位學習平台。首先以文獻探討影響資訊素養之因素及構面,並藉由專家訪談決定了「認知及搜尋資訊構面」及「熟知來源與獲得資訊解決問題能力構面」進而結合使用者介面設計原則設計四項映對功能(1)偏遠地區相關新聞頁面(2)即時線上詢問系統(3)平台及網際搜尋(4)維基百科搜尋引擎,後邀請專家就系統功能與內容的整合性、實用性和適用性加以評鑑及驗證,確認設計之功能可映對到相關構面。
摘要(英) Nowadays society of Taiwan was alread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However residents in remote area are still troubled by deficiency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due to inferior information retrieval. Ignore the phenomenon; the digital divide situation will grow even worse. e-Learning could enhance learning outcome. A well designed e-learning platform could even more intensify user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provide diverse functions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exchange.
The study proposed an implemented e-Learning platform which consist functions correspond to dimension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this research, the factors and dimensions that effect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the literature were discussed. Then referential dimensions -"Cognition and search" and "Well-known authority, acquire information and solve the problem" were decided, and the user interface design rules were combined the embed four correspond functions: (1) Daily related news in remote area (2) Online consultant system (3) Platform and internet search. (4)Wiki search engine.
The platform’s functions and its integration, practicality and suitability in contents are verified and validated by the experts invited which show the designed functions are mapped to the dimensions mentioned in previous.
關鍵字(中) ★ 數位學習平台
★ 數位落差
★ 資訊素養
★ 數位學習
關鍵字(英) ★ Platform
★ e-Learning
★ Information literacy
★ Digital divide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錄 iii
圖目錄 iv
表目錄 v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研究目的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3
2.1 數位落差 3
2.1.1數位落差的定義 3
2.1.2資訊素養的內涵 5
2.2 偏遠地區之數位落差研究 16
2.3 數位學習 19
2.3.1 數位學習簡介 19
2.3.2 數位學習的現況 23
2.3.3 數位學習平台 36
第三章 研究架構與設計 39
3.1研究架構 40
3.2訪談設計 41
3.3功能設計與平台建置 42
3.4各構面訪談結果 49
第四章 雛型系統實作與驗證 53
4.1 系統架構與實作 53
4.1.1 系統分析與系統架構 53
4.1.2功能開發 54
4.2專家驗證 6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4
5.1研究結論 64
5.2研究限制 65
5.3後續研究建議 66
參考文獻 67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1. 游寶達,劉明宗(2000),電子化學習之發展趨勢探討與分析,資訊教育,頁 3-9。
2. 李慈泉(2000),如何籌劃及執行成功的線上學程,中華人力資源會訊。
3. 陳敬如(2000),臺灣地區中等學校學生數位鴻溝差距狀況初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4. 陳年興,石岳峻(2000),建構式網路教學系統設計原則,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研討會,頁 642-644。
5. 浦忠勇(2001),社會公平與數位落差討論,資訊與數位落差研討會。
6. 李業成(2001),企業導入網路學習系統(e-Learning)關鍵因素之探討,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7. 呂斌南(2001),e-Learning 對組織發展與知識管理影響之個案研究,東海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 吳齊殷(2001),社會公平與數位落差討論,資訊與數位落差研討會。
9. 曾淑芬,吳齊殷(2001),先進各國對消弭數位落差之政策分析,台北,
資訊社會與數位落差研討會。
10. 林婩雯,盧天麟,李龍盛,賴俊宇(2002),網路多媒體寫作教室之建置,資訊教育,頁 63-72。
11. 李文琪(2003),e-Learning 平台對新近員工教育訓練之研究,銘傳大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項靖(2003),邁向資訊均富:我國數位落差現況之探討,東吳政治學報,16. 頁 127-160。
13.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2003),我國數位學習產業現況與未來發展報告。
14. 李銘飛(2004),中小企業數位落差現況及縮短策略。
15. 徐廷兆(2004),偏遠地區資訊服務推動現況,研考雙月刊,頁28。
16. 蔡元智(2006),屏東縣國民小學網管人員資訊素養與學校行政電腦化之相關研究。
18. 彭英豪(2006),符合scorm標準異質學習管理系統之數位學習格網,中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論文。
19. 郭淑華(2006),公務人員資訊素養與網路學習意願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區公所為例。
20. 林東清(2007),資訊管理—e 化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台北。
21. 沈慶珩,黃信義(2006),網路同儕互評在Moodle系統上的應用,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頁 267-284。
22.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7),數位落差調查統計報告。
23. 曾慧萍(2008),中小企業員工資訊素養探討及提供數位學習模式之建議,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
英文部分:
1. Short, J., Williams, E., and Christie, B. (1976).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Telecommunications,” Wiley.
2. W.J.Mitchel.(1999) . “Prospects for the Positive Use of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quitable Access to the Online World. High Technology and Low-Income Communities
3. Irving, L. (1999). “Falling through the Net III: defining the digital divide - a report on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ap,” America. N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4. David Egan.(2000) “Revolution of Learning: e-Learning,” Asia-Learning
Weekly.006.
5. Bruce(2000). “Information literacy research: dimensions of the emerging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Australian Academic & Research Libraries. 31, pp. 91-109.
7. Eszter Hargittai, Paul DiMaggio. (2001). “The Social Implications of the Internet,”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pp. 307-336.
8. Vengerfeldt, Pille .(2003) , “Digital divide – questions beyond access,”. London : s.n. EMTEL Conference. pp. 23-26.
9. Ezster.(2003). “The Digital Divide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New Economy Handbook.
Kenneth C. Laudon, Jane P. Laudon. (2003),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8th , Pearson Prentice Hall.
網站部份:
1. 沈立平(2001),網上學習e-Learning 的新時代,朝陽科技大學教學網站. http://ms1.cyut.net.tw/a-elearn02.php.
2. 數位落差研究報告,台灣國際電子商務中心,http://www.nii.org.tw/CNT/info/Report/20020305_1.htm.
3. 陳永隆(2001),企業員工e-Learning 的發展趨勢,陳永隆資訊網, http://asia-learning.com/chen2000/article/47086007.
4.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1). Understanding the digital divide. http://www.oecd.org/dataoecd/38/57/1888451.pdf.
5. Top Sites Global Top 500. Alexa(2007). http://www.alexa.com/site/ds/top_sites?ts_mode=global&lang=
指導教授 薛義誠(Yi-Cheng Shiue) 審核日期 2008-7-1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