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5720200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8 、訪客IP:3.129.195.254
姓名 徐汎平(Fan-ping Hs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研究所
論文名稱 廣東五華客家話比較研究
(Comparative Study of a Hakka dialect in Wuhua, Guangdong)
相關論文
★ 臺灣客家語四字詞研究★ 六堆地名與客家發展
★ 臺灣客家與原住民民間故事之動物變形比較研究★ 客家動物諺語之文化意涵研究
★ 在臺客籍「印尼」與「大陸」配偶之 客家認同比較研究★ 海陸客語語氣詞研究
★ 新竹「饒平」與「海陸」客話音韻比較研究★ 高樹大路關與內埔客家話比較研究
★ 印尼山口洋客家話研究★ 客家話體標記的研究
★ 臺灣客家話時間副詞研究★ 客家話程度副詞:詞彙、語法和語用特點研究
★ 台灣客家童謠以<月光光>起興作品研究★ 花蓮地區客語阿美語接觸研究
★ 幼稚園客語音韻覺識教學活動之行動研究★ 永定新舊移民之客家話比較-以楊梅鎮秀才窩與蘆竹鄉羊稠村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廣東五華話若干語言現象引人注意:知章曉組(及溪母)的捲舌音聲母、山攝三等以及合口韻中無介音、臻梗二攝開口字唇音後元音為u,以及「濁去歸上」。是以研究者著手調查研究,以提供兩岸五華客家話的比較基礎。
本論文重點在於音韻研究。對於五華話的音韻現象,我們於第二、第三章,分別以共時及歷時的角度切入討論。研究結果頗有所獲,五華話除具備客家方言共通特點之外,尚可歸納出四大音韻特色:(1)聲母中的兩波捲舌化運動 (2) 韻母中i、u元音的轉換關係 (3) 後字變調 (4) 「濁去歸上」的調類歸併。針對特別的語音現象,我們運用「平行關係、兩兩對比」的概念進行比較分析。然這些音韻特點於五華話內部並非一致,因此根據比較結果,我們將五華話粗分南北二片。
台灣五華客來自於五華南片的安流、梅林,其音韻表現於聲調方面與原鄉相去不遠,聲母次之,韻母則變異最多,趨同於鄰近的台灣四縣、海陸客家話。詞彙的變異程度尤甚於音韻,於名詞仔尾及分類詞彙皆可見差別。五華客在台灣由於呈現散居分佈,在語言特色的保留上相對困難,易於向相對優勢語言靠攏。
兩岸五華話詞彙比較過程中,意外的收穫在於方言分片與分區上。內部而言,五華話詞彙呈現東西之分,異於音韻上的南北之別;就外部來看,五華話詞彙處於山海之界,也處於粵東與粵中之間。在方言地理的分區上,五華話顯然有其過渡性。而有趣的是,相對於此的內部演變,五華話亦常呈現中間階段(如第三章所論)。於內於外,五華話都有其特殊性。
摘要(英) Some phonological phenomena in Wuhua(五華), a Hakka dialect in Guangdong province, draw our attention— retroflexed initials in Zhi(知) series, Xiao(曉)group, as well as part of Xi(溪), poor usage of medials in Grade III and closed rhymes, Shang tone(上聲) in ancient Qu(去聲) with voiced initials, and latter-word tone sandhi. These arouse our interest in deeper investigation of this dialect. So starts this research.
We focus mainly on phonology. In Chapter 2 and 3, we discussed the phonology of Wuhua dialect,separately from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point of view. The outcome seems like a plentiful harvest. Wuhua dialect owns all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Hakka dialect basically, and beyond that, it has another four distinguished phonological features in initials, finals, and tones. However, all pho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not consistent from place to place in Wuhua. Roughly, in consequence, there should be a south-north separation in it.
Taiwan as well abides Wuhua people who came from south Wuhua in Qing dynasty. The data got in Guangdong serves as a comparison to Wuhua dialect in Taiwan. We find that Taiwan Wuhua has changed much in initials, finals, and lexicons, possessing much similarity with neighboring Sixian(四縣) and Hailu(海陸). Only tones conserve as in Guangdong. Languages tend to assimilate with authoritative ones, and we see this in Wuhua dialect of Taiwan.
One thing unexpected is seen when talking about lexical differences in Chapter 5. We found that lexically it shows east-west separation in Wuhua, which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phonological point of view. And outwardly, lexicons in Wuhua show that Wuhua dialect is on the diaglossia that separates east and middle Guandong, and that distinguishes coast-side dialects from inland ones.
Wuhua dialect is transitional; no matter we see it historically(as discussed in Chapter3) or geographically.
關鍵字(中) ★ 五華
★ 客家話
★ 音韻
★ 方言比較
關鍵字(英) ★ phonology
★ comparative dialectology
★ Hakka dialect
★ Wuhua
論文目次 目次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致謝 …………………… I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 1
第三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 4
第四節 廣東五華史地概述 …………………… 16
第五節 方言點與發音人簡介 ………………… 17
第二章 五華話語音系統 ……………………… 22
第一節 水寨鎮語音系統 ……………………… 22
第二節 華城鎮語音系統 ……………………… 28
第三節 長布鎮語音系統 ……………………… 34
第四節 棉洋鎮語音系統 ……………………… 39
第五節 綜合說明:歸音位問題與連讀變調 … 46
第三章 歷史音韻 ……………………………… 51
第一節 聲母 …………………………………… 51
第二節 韻母 …………………………………… 60
第三節 聲調 …………………………………… 75
第四章 五華話音韻特點及內部異同 ………… 79
第一節 聲母特點 ……………………………… 79
第二節 韻母特點 ……………………………… 81
第三節 聲調特點 ……………………………… 83
第四節 特別字音 ……………………………… 84
第五節 五華話的內部差異與分片 …………… 85
第五章 兩岸五華話比較 ……………………… 87
第一節 台灣五華客家簡述 …………………… 87
第二節 音韻比較 ……………………………… 88
第三節 詞彙比較 ……………………………… 95
第四節 台灣五華客家話的源與變 …………… 111
第六章 結論 …………………………………… 113
第一節 研究成果 ……………………………… 113
第二節 檢討與建議 …………………………… 114
參考文獻 ………………………………………… 116
附錄一 廣東五華話同音字表﹝水寨鎮﹞ ……… 120
附錄二 廣東五華話詞彙 ………………………… 133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 單篇文章
丁聲樹、李榮. 1981.〈漢語音韻講義〉,《方言》第4期,241-274。
伍巍、詹伯慧. 2008.〈廣東省的漢語方言〉,《方言》第2期,109-116。
朱炳玉. 1996.〈五華客家話的連讀音變〉,《深圳教育學院學報》第1卷第1期,16-23。
朱曉農. 2005.〈元音大轉移和元音高化鏈移〉,《民族語文》第1期,1-6。
吳中杰. 2007.〈屏東市林仔內的揭陽河婆客家話:兼論海陸客語聲調類型的起源〉,《2007客家社會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師大客家文化研究所 編),台北:文津出版社,53-77。
呂嵩雁. 1995.〈台灣客家次方言語音探究〉,《中華民國八十三年度全國文藝季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客家雜誌社,40-57。
李惠昌. 1996.〈五華話古次濁聲母字的聲調演變〉,《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12卷第6期,83-94。
李惠昌.1994.〈客方言五華話〝廉〞、〝尋〞二字的白讀音〉,《語文研究》第3期,48-50。
周日健. 2000.〈五華客家話的音系及其特點〉,《客家方言研究—第四屆客方言研討會論文集》,暨南大學出版社,廣州,2002,188-202。
徐汎平.2008〈客方言濁音清化與陽調不送氣音讀探析〉,《第八屆國際客方言研討會會前論文集》,163-181。
張光宇. 2008a.〈漢語方言邊音的音韻行為〉,《漢藏語學報》第3期,(即刊)。
張光宇. 2008b.〈梅縣音系的性質〉,《語言學論叢》第37輯,70-86。
張光宇. 2008c.〈漢語方言的魯奇規律:古代篇〉,《中國語文》第4期,349-361。
張光宇. 2008d.〈漢語方言的魯奇規律:現代篇〉,《語言研究》第2期,8-16。
張光宇. 2009.〈古宕開三的發展:縱的與橫的比較〉,未刊稿。
陳秀琪. 2004.〈客家話聲調的移轉現象〉,發表於《第六屆國際客方言研討會》。
陳秀琪. 2005.〈知莊章聲母的捲舌音─舌位的前化運動〉,發表於《第九屆國際暨第廿三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
彭盛星. 2008.〈台灣五華客話和廣東五華客話的語音差異〉,《第七屆國際客方言研討會論文集》,225-232。
黃雪貞. 1987.〈客家話的分布與內部異同〉,《方言》第2期,81-96。
黃雪貞. 1988.〈客家方言聲調的特點〉,《方言》第4期,241-246。
黃雪貞. 1989.〈客家方言聲調的特點續論〉,《方言》第2期,121-124。
黃雪貞. 1997.〈客家方言古入聲字的分化條件〉,《方言》第4期,258-262。
熊正輝. 1990.〈官話區方言分ts t? 的類型〉,《方言》第1期,1-10。
潘悟云. 1997.〈喉音考〉,《民族與文》第5期,10-24。
鄭曉峯. 2005.〈客贛方言的古濁上字歸陰平〉,UST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 1:1-16。
謝留文、黃雪貞. 2007.〈客家方言的分區(稿)〉,《方言》第3期,238-249。
魏宇文. 1997.〈五華方言同音字匯〉,《方言》第3期,206-219。
羅肇錦. 2006.〈客家話 hu→f 的深層解讀〉,《全球視野下的客家與地方社會:第一屆台灣客家研究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二、 學位論文
江敏華. 1998.《臺中縣東勢客語音韻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敏華. 2003.《客贛方言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中杰. 2004.《畲族語言研究》,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邱仲森. 2005.《台灣苗栗與廣東興寧客家話比較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秀琪. 2005.《閩南客家話音韻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彭盛星. 2004.《台灣五華(長樂)客家話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溫昌衍. 2001.《客家方言特徵詞研究》,(中國廣東) 暨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三、 專書
(美)史皓圓、顧黔、石汝杰編. 2006.《漢語方言詞彙調查手冊》,北京:中華書局。
中國社會科學院、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合編. 1987.《中國語言地圖集》,香港:朗文。
五華縣地志編委會編. 1991.《五華縣志》,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王力. 1985.《漢語語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新版:2008,北京:商務印書館)
王洪君. 2008.《漢語非線性音系學:漢語的音系格局與單字音(增訂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何大安. 2003.《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二版),台北:大安出版社。
李如龍、張雙慶. 1992.《客贛方言調查報告》,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辛世彪. 2004.《東南方言聲調比較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侯精一 主編. 2002.《現代漢語方言概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洪惟仁. 1991.《台灣方言之旅》,台北:前衛出版社。
唐作藩. 2002.《音韻學教程》(三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徐通鏘. 1991.《歷史語言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袁家驊等. 2001.《漢語方言概要》(二版),北京:語文出版社。
張光宇. 1990.《切韻與方言》,台北:商務印書館。
張光宇. 1996.《閩客方言史稿》,台北:南天書局。
張振興. 1997.《臺灣閩南方言記略》,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張瑞和. 1995《永靖鄉資料研究集》,彰化:永靖鄉公所。
曹志耘. 2008.《漢語方言地圖集 詞匯卷》,北京:商務印書館。
曹志耘. 2008.《漢語方言地圖集 語音卷》,北京:商務印書館。
許雪姬、賴志彰. 1993.《台中縣建築發展 民宅篇》,台中:台中縣文化局。
游汝杰. 2004.《漢語方言學教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項夢冰. 2005.《漢語方言地理學》,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溫昌衍 編著. 2006.《客家方言》,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葉蜚聲、徐通鏘. 1997.《語言學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詹伯慧. 1991.《現代漢語方言》,台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
詹伯慧. 2001.《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二版),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劉俐李. 2003.《漢語聲調論》,南京:南京師範大學。
謝留文. 2003.《客家方言語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謝國平. 2004.《語言學概論》(增訂二版四刷),台北:三民出版社。
羅肇錦. 1990.《臺灣的客家話》,台北:臺原出版社。
羅肇錦. 2000.《台灣客家族群史‧語言篇》,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Crowley, Terry. 1997. An Introduction to Historical Linguist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ox, Anthony. 1995. Linguistic Reconstruc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四、 參考網站
五華縣政府公眾網 http://www.wuhua.gov.cn/whgk/index.asp
客家人社區 http://hakkaonline.com
教育部異體字典 http://140.111.1.40/
指導教授 羅肇錦、陳秀琪 審核日期 2010-1-2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