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57203006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1 、訪客IP:3.142.195.24
姓名 李怡萱(Yi-Hsuan Lee)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
論文名稱 客家花布產業發展之研究:以資源基礎的觀點
(The research of Hakka cotton prints industries development: a point of view of resource-based)
相關論文
★ 客家文化產業發展環境分析之研究-以關西仙草產業為例★ 節慶活動與客家文化創新之研究─以苗栗火旁龍為例
★ 客語無障礙環境政策回應性評估之研究-以聖德老人服務中心為例★ 女性村長在推動客家社區事務領導特質之研究
★ 客家族群在臺灣播遷之研究—以苗栗何子報家族為例★ 地方休閒產業發展的回應性評估之研究:以苗栗舊山線為例
★ 非營利組織產業化與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研究:以桃園縣兩個社區為例★ 地方特色產業競爭力之研究-以新埔柿餅為例
★ 客家產業政策成效評估之研究★ 發展客庄聚落文化與生態觀光策略之研擬 以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水社區為例
★ 年輕世代客家飲食意象調查研究-以中壢地區大學院校學生為例★ 地方文史工作者與客家學術機構之對話-以新竹縣為例
★ 民眾對客家創作音樂認知之研究-文化迴圈的觀點★ 桃園縣平鎮市三官信仰與聚落發展之研究
★ 客家特色產業政策網絡之研究★ 臺灣客庄旅遊地與飲食意象關聯之實證分析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近幾年「客家花布」普遍運用在客家庄的文化節慶活動上,客家花布產業目前所擁有的資源是否能使客家花布產業持續性的發展下去,遂引起本研究欲探究之動機。客家花布產業需透過資源基礎理論的觀點來分析其產業內部的核心資源及價值,先穩定及確定其產業的基礎何在,藉此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
客家花布產業主要是由地方及社區所出發,故其發展規模可能會因此而有許多限制,依大環境的經濟不景氣、產業專業知識的缺乏及創意的有限性等三項由外部至內部分析的面向作敘述,但本研究以資源基礎的觀點來分析,著重的是產業內部所持有的資源,因此對於外部的分析著墨不多,只作一概略的描述。
本研究方法採用質化方法中之深度訪談法,針對目前較積極從事客家花布產業的八個工作坊為主要研究對象。本研究結果發現,目前客家花布產業所帶來的社會價值明顯大於其經濟價值,故最重要的是保留客家文化意象,強調客家的意涵,否則易使人混淆其產品的定位,而基礎文本資料的建立不夠厚實,容易讓產品失去文化的意義,以致淪為一般商品。
摘要(英) It has found that popular Hakka cotton prints is commonly used in Hakka culture festival activities in recent years. Hakka cotton prints industries owns their resources at present whether it can make Hakka cotton prints still sustained develop or not, and how to sustained develop in the future. Therefore, this is the reason why this research wanted to probe. Hakka cotton prints need to use in the strategy management area by analyzing the cord information in the interior of industry to create the advantage of competition to improve the cord values; however, it has to be stable and confirmative in the first place why the foundation of this industry to elaborate the utmost benefit is.
Hakka cotton prints start from the main communities; hence, the scope of the development might be lots of restrictions such as the economic depression of the environment, a lack of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industries, and the limit of creativeness. This three reasons from outside to inside to do some research, but this research uses the point of resource-based to analyze, and this research emphasize that Hakka cotton prints industries own the resource of the interior of industry. Consequently, the analyses of the outside researches are not detail instead compendium writing.
Nowadays, the resources foundation of the cooperate world is widely Basing on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the research adopts in-depth interviews to visit representative. It is energetically aimed at engaging in the eight workshops of Hakka cotton prints industries for main research object at present.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has found Hakka cotton prints industries bring the social value bigger than the economical value; hence, the most essential is to preserve the image of Hakka culture, or it easily makes people confuse the orientation of the products. What’s m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asic text information is not strong enough, and it is so easy losing the meaning of the culture that becomes general products.
關鍵字(中) ★ 資源基礎的觀點
★ 客家花布產業
★ 地方文化產業
關鍵字(英) ★ Local Culture Industries
★ the point of resource-based
★ Hakka cotton prints Industries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概念界定........ ...................11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設計...... ...................1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5
第一節 地方文化產業的內涵 ...................25
第二節 客家花布產業發展的概況..................35
第三節 資源基礎的觀點..........................55
第四節 資源基礎的觀點與客家花布產業..........67
第三章 研究個案析探..........................71
第一節 發展現況..............................71
第二節 面臨問題..............................89
第三節 小結..................................95
第四章 客家花布產業資源基礎之分析與討論........97
第一節 產業價值性..............................97
第二節 產品稀少性.............................107
第三節 不可模仿性.............................115
第四節 不可替代性.............................121
第五節 資源能力性.............................131
第六節 研究個案的五項構面之比較...............14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47
第一節 結論...................................147
第二節 建議...................................153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157
參考書目......................................159
附錄一 工作坊之訪談題綱.....................167
附錄二 編號A1之訪談稿.........................169
附錄三 編號A2-1之訪談稿.......................177
附錄四 編號A2-2之訪談稿.......................183
附錄五 編號A3之訪談稿.........................187
附錄六 編號A4-1之訪談稿.......................191
附錄七 編號A4-2之訪談稿.......................195
附錄八 編號A5之訪談稿.........................199
附錄九 編號A6-1& A6-2之訪談稿.................207
附錄十 編號A7之訪談稿.........................211
附錄十一 編號A8之訪談稿.......................217
附錄十二 編號B1之訪談稿.......................223
附錄十三 編號C1之訪談稿.......................233
附錄十四 編號C2之訪談稿.......................235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大台灣旅遊網(2008)。2007台灣客家博覽會-打造推廣客家文化與幫助弱勢的雙贏模式。2008.12月擷取自http://www.travel-web.com.tw/Show/Style1/News/c1_News.asp?SItemId=0271030&ProgramNo=A000001000002&SubjectNo=48482
古宜靈、辛晚教、楊敏芝等編著(2005)。文化生活圈與文化產業。台北:詹氏。
司徒達賢(1995)。策略管理。台北:遠流。
台灣社區通網站(2008)。新竹縣湖口鄉客家文化協會組織基本資料。2008.12月擷取自http://www.hometown.org.tw/community/newpage/aboutus.php?CommID=3650
江貴龍(2004)。台東都會區觀光發展策略之探討─資源基礎理論觀點。國立中山大學高階公共政策碩士論文,高雄。
江韶瑩(1991)。臺灣工藝的發展與發遷(上)。臺灣美術,14,22-43。
江韶瑩(1992)。臺灣工藝的發展與發遷(中)。臺灣美術,15,56-60。
江韶瑩(1992a)。臺灣工藝的發展與發遷(下)。臺灣美術,16,85-90。
吳思華(2000)。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台北:臉譜出版。
吳清桂編著(2008)。台灣的設計寶庫:傳統花布圖樣150。台北:如何。
巫淑蘭(2005)。客家文化.是個好生意。客家文化季刊,14,11-12。
李坊良(2000)。從「三峽傳統染」技藝復原談地方產業化。北縣文化,66,124-126。
李佳純(2001)。以資源基礎理論探討持久競爭優勢形成之因素—以“ePaper電子報聯盟” 為例。傳播與管理研究,1(1),93-120。
李粵強(2007)。從資源基礎觀點探討台灣發展創新加值產業之經營能耐。萬能商學學報,12,163-172。
李璞良(譯)(2003)。John Howkins著。創意經濟-好點子變成好生意。台北:典藏。
林晉寬(1995)。從資源基礎理論探討資源特性與成長策略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林媛婉(2004)。台灣工藝研究的議題-一個後殖民文化論述的觀點。設計學報,9,1-12。
邱舜平(2007)。「幔」延花漾視古今-威廉莫里斯印花設計與新客庄布花工藝鏡像。歷史月刊,237,18-24。
侯嘉政、吳明哲(2006)。休閒農業永續經營策略與競爭優勢分析-以飛牛牧場為例。產業管理評論,1(1),71-80。
胡浩軒(2004)。從資源基礎理論探討苗栗縣休閒農業之競爭優勢。育達商業技術學院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苗栗。
孫華翔(2008)。臺灣工藝產業轉型之路-從社區營造出發的經營模式探討。臺灣工藝季刊,29,16-21。
宮崎清(1994)。日本地方產業振興的政策與施行。社會福利,115,52-55。
桃園縣文化局(2008)。走讀桃園。2008年4月,擷取自http://www.tyccc.gov.tw/tyccc1/walktaiwan/client/intro21_c.htm。
桃園縣龍潭鄉三林社區發展協會全球資訊網(2008)。三林社區簡介。2008年6月,擷取自http://www.sanlin.org.tw/。
祝敏娟、李珍編著(2001)。創意來自完美的抄襲。基隆市:亞細亞。
翁徐得(1995)。地方產業與地域振興。臺灣手工業,55,10-15。
馬群傑、陳金貴(2007)。臺南市地方文化產業發展課題分析研究:與臺北市、臺中市及高雄市的比較。研考雙月刊,262,107-118。
張志遠(2004)。台灣的工藝。台北:遠足文化。
張維安(2007)。產業經濟篇。載於徐正光主編,臺灣客家研究概論(頁132-151)。台北:臺灣客家研究學論。
張維倫、潘筱瑜等(譯)(2006)。David Throsby.著。文化經濟學。台北:典藏出版社。譯自:David Throsby. 2001, Economics and Culture, Art and Collection Co., Ltd
張麗萍(2006)。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的機制與實踐-以桃園縣坑子社區為例。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莊世杰、賴志松等(2005)。一個ERP系統之建構決定因素的理論探索:整合制度理論、資源依賴理論、資源基礎理論及交易成本理論之理論模型。資源管理學報,12(1),149-170。
莊伯和(1998)。台灣傳統工藝。台北:漢光文化。
莊伯和、徐昭仁著(2002)。台灣傳統工藝之美。台中:晨星。
莊尚平(1999)。資源基礎理論下持久競爭優勢之整合性架構初探。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郭百修(2000)。地方文化產業化機制之研究-以美濃鎮為例。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郭怡秀(2004)。苗栗客家文化創意化與產業化策略之研究。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
郭曜棻(2004)。全球化下地方文化產業壟斷邏輯之實踐--以九份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台北。
郭曜棻(2007)。全球化與地方文化產業之壟斷邏輯。台北:師大書苑。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其南(1996)。地方文化與區域發展。地方文化與區域發展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陳其南(2005)。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邏輯。載於陳昭義總編輯。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2004。3.3.1-3.3.5。台北:經濟部工業局。
陳昭義總編輯(2007)。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2006。台北:工業局。
陳美禎(2007)。客家花布彰顯生活新美學。客家文化季刊,21,42-43。
陳郁秀(2008)。推薦序-台灣花布美學。載於吳清桂,台灣的設計寶庫:傳統花布圖樣150,3。台北:如何。
章毓群編著(20007)。商標申請策略與管理。台北:經濟部智慧局。
粘柏菁(1997)。以資源基礎理論的觀點探討觀光資源特性與發展策略關係之研究-以花蓮地區觀光資源為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曾年有主編(2007)。南桃園布莊行。桃園:桃縣文化局。
馮久玲(2002)。文化是好生意。台北:臉譜。
黃俊英、陳世穎(2003)。市場基礎資產之角色:資源基礎理論觀點。運籌研究集刊,3,43-60。
黃基鴻(2002)。美濃工藝消費文化之社會生態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碩士論文,台北。
黃鈺婷(2006)。地方文化產業發展與地方認同—以臺南縣新化鎮為例。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南。
黃熙宗(2001)。工藝、藝術與審美。視覺藝術,4,165-176。
楊敏芝(2002)。地方文化產業與地域活化互動模式研究--以埔里酒文化產業為例。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楊敏芝(2005)。文化產業理論思潮初探與發展省思。載於古宜靈等編著。文化生活圈與文化產業。台北:詹氏。
經濟日報(2008,3月25日),花布 掃把 酸菜 變身招財貓,A10版,商業流通。
廖桂敏(2004)。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實踐-以美濃鎮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劉士豪(1994)。資訊系統與組織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資源基礎理論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劉維公(2006)。風格社會。台北:天下雜誌。
蔣玉嬋(2004)。地方文化產業營造與社區發展。社區發展季刊,107,241-252。
蔡年泰(2004)。台東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以工藝產業為例。國立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台灣工藝發展(1979-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台中。
蔡馥陞(譯)(2008)。Jay Barney, William Hesterly.著。策略管理與競爭優勢。台北:台灣培生教育。譯自Jay Barney, William Hesterly. 2006.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Concepts and Cases. Pearson Education Inc.
鄧榮坤、邱傑編著(2007)。重塑客家桃花源:客家文化在社造活力挹注下的新生機。桃園:桃縣文化局。
賴澤涵(2002)。桃園縣客家族群文化發展規劃。桃園:桃縣文化局。
賴瓊琦(1995)。「設計」在地方產業的角色。臺灣手工業,55,54-60。
戴寶村編著(2006)。藍布衫 油紙傘:台灣客家歷史文化。台北:日創社文化。
謝小韞(2004)。花啦嗶啵-桃園客家文化節。歷史月刊,201,9-10。
謝臥龍等著(2004)。質性研究。台北:心理。
謝登旺(2005)。客家文化產業活化芻議。通識研究集刊,8,1-16。
貳、西文部分
Andrea, O. & Gaia R.,(2008). Strategic capabilities and internet resources in procurement-A resource-based view of B-to-B buying proc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 28(1), 27-52.
Barney, J. B., (1991).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 1), 99-120.
Barney, J. B., (2001). Is the resourced-based ‘view’ a useful perspective for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 Y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6(1), 41-56.
Grant, R. M., (1991). The Resourced-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3(3), 114-135.
John M., Fran, Colin., (2007). Putting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Strategy and Distinctive Competencies to Work in Public Organization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7(4), 702-717.
Montgomery, C. A., (1996). Resource-based and evolutionary theories of the firm: towards a synthesis, 2th ed, USA: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pp.6-13.
Penrose, E.T., (1959).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 New York: John Wiley.
Wernerfelt, B., (1984). A resourced-based view of the firm ,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5(2), 171-80.
指導教授 周錦宏(Chin-Hung Chou) 審核日期 2009-2-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