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5730502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50 、訪客IP:3.17.150.163
姓名 賴玉霞(Yu-Hsia Lai)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苗栗縣社區大學客家文化課程推動成效之研究
(The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of Hakka Cultural Courses in Miaoli County Community College)
相關論文
★ 桃園縣「南北輪政」對地方政治發展影響─以中壢為例★ 從美學經濟觀點析論客家偶像劇
★ 國民小學客語教學評估之研究-以苗栗縣客語生活學校為例★ 客家文化古蹟與地方行銷策略之研究-以桃園縣大溪鎮為例
★ 台灣客家族群「語言權」保障之研究—以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為例★ 金廣福文教基金會參與客家地區社區營造之研究
★ 桃園縣新屋鄉客家文化創意產業行銷策略之研究★ 九二一重建地區文化產業政策對居民認同之影響--以新社客家社區為例
★ 台灣客家餐廳營運模式與樂活風格初探─以台北市、台北縣、台中市為例★ 美濃文化產業發展之行銷策略
★ 以公私協力推動客家文化發展之研究— 平鎮客家書院之經驗★ 客家社區非營利組織治理原則之研究:以新竹縣某協會為例
★ 客家地區學童家庭金錢教養與金錢態度之研究-以桃園縣觀音國小為例★ 客語生活學校與社區組織協力治理之研究-以桃園縣中平國小布馬陣活動為例
★ 桃園縣國小推動客語生活學校計畫之成效-政策行銷的角度★ 非營利組織推動客家社區營造之研究—以東勢庄文化協會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苗栗縣社區大學成立於1999年秋季,是國內第三所、苗栗縣第一所社區大學,以「永續終身學習、厚植公民社會、強化在地關懷」為其發展使命。有鑑於現今年輕人漸漸不諳客語,導致客語日益流失,傳統客家藝術文化亦隨之與常民生活脫離,造成客家文化式微,因此苗栗縣社區大學自開辦至今,多年來不間斷的開設客家文化課程,努力經營提升客家在地文化。
本研究以文獻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為主,針對苗栗社大客家文化課程的籌畫推動單位成員,包括執行單位之苗栗社大校長、執行長、主任秘書,及客家文化課程授課教師、參與客家文化課程之學員,進行深度訪談,旨在探討苗栗縣社區大學客家文化課程之規劃理念、課程現況、課程內涵與客家文化課程在客家公民社會的角色,以了解其成效與影響。
研究發現如下:(1)客家文化課程規劃推動方面:苗栗社大對客家文化之保存與傳承具有使命感,其客家文化課程內容多元,開課程序審慎,計畫周詳,並在教學中融入公民社會理念。 (2)客家文化課程實施方面:課程內容符合需求且具有實用性,課程理論能與實務配合,師生之間、學員之間互動良好,上課時間、地點適切,服務品質深受學員、社區人士肯定。(3)客家文化課程推動成效與影響:學員於課程中積極學習,有助於工作品質的提升,並能充實生活;學員對於客家文化的流失充滿危機意識,在課堂中得到高度的成就感與使命感;客家文化課程是苗栗社大之主力課程,其課程具有指標性,在苗栗社大有心、有目標、有公民社會責任感的培植客家文化傳承人才,並積極尋求支援的情況下,學員能夠熱衷參與學習,使客家文化之傳承漸露曙光。
本研究期望能夠給予政府、苗栗縣社區大學、社大學員與後續研究者反思的參考。此外,亦期盼本研究對提升苗栗縣社區大學、其他社區大學、客家文化推動與執行單位之工作效能有所助益,進而促使一般大眾對客家文化課程,有更深入的瞭解。
摘要(英) Established in autumn of 1999, Miaoli County Community College (MCCC) is the first community college in Miaoli County, and the third in Taiwan. It adopts “Lifelong sustained learning, deep rooted civil society, strengthened local attentiveness” as its mission of development. Due to the gradual attenuate of literacy in the Hakka language among the new generation, Hakka language is becoming a lost art among the youth. This development has in turn caused the detachment of Hakka artistic culture from daily living, and the diminishing of the Hakka Culture. In light of the abovementioned trend, the MCCC has ceaselessly developed courses on Hakka Culture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and has reserved no effort in managing the elevation of the local Hakka culture.
This research adopts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in depth interview. Its subjects are planners and promoters of MCCC Hakka Culture courses, including the Principal, execution officer, chief secretary, and lecturers of Hakka Culture courses from the executive units, as well as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Hakka Culture courses. In depth interviews are conducted with subjects in order to discover MCCC’s planning ideal, current course status, course contents, as well as the role Hakka Culture courses play in the Hakka community, and thus understand the effectiveness and influence of the Hakka Culture courses.
Research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On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Hakka Culture courses: MCCC has made the preservation and the passing down of the Hakka culture as its mission. Course planning procedure is circumspect and meticulously detailed, while course contents are diverse with concepts of civil society merged within. 2.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Hakka Culture courses: Its course contents balance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which are practical and conform to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harmonious, and lecture time, location and service quality are commended by students and community residents alike. 3. On the effectiveness and influence of promoting Hakka Culture Course: Students actively engage in course lessons, which enhance their working quality and fulfills their daily livings; students have heightened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and duty due to the awakening to the possibility of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Hakka culture. Hakka Culture courses are the backbone of MCCC, and also function as indicators for the school. Under the deliberate and purposeful cultivation, talents with a perceived notion of civic responsibility are nurtured to pass down Hakka culture. The school also enthusiastically seeks for sponsors, and encourages more students to learn with passion, which in turn creates a gleam of hope for the revival of Hakka culture.
This research aims to provide an introspective reference to the government, MCCC and its student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In addition, this research also expects to bestead the improvement of working efficiency for the MCCC, other community colleges, Hakka Culture promotion activities, and related execution agencies, so that they would in turn become significant factors in introducing the general public to have deepened understandings of the Hakka Culture courses.
關鍵字(中) ★ 公民社會
★ 社區大學
★ 客家文化課程
★ 終身學習
關鍵字(英) ★ Civil Society
★ Lifelong Learning
★ Hakka Culture Courses
★ Community College
論文目次 摘 要
英文摘要
謝 辭
圖 目 錄
表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概念界定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二章 理論探討
第一節 終身學習緣起意涵與特徵
第二節 社區大學概述
第三節 社區大學相關文獻探討
第三章 苗栗縣社區大學個案析探
第一節 苗栗縣社區大學的成立
第二節 苗栗縣社區大學現況
第三節 苗栗縣社區大學公民社會的實踐
第四節 苗栗縣社區大學客家文化課程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
第一節 資料分析
第二節 客家文化課程籌畫推動現況分析
第三節 客家文化課程實施現況分析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第二節 研究建議
參考書目
附 錄
附錄一 訪談同意函
附錄二 社區大學文獻一覽表
附錄三 訪談記錄稿
圖1-1 研究架構圖
圖2-1 終身學習的概念架構
圖3-1 苗栗縣社區大學組織圖
圖3-2 苗栗社大校區圖
圖3-3 客家課程數與總課程數
表2-1 終身學習定義
表2-2 傳統教育學與成人教育學課程設計之比較
表2-3 社區大學相關期刊論文
表2-4 社區大學相關研究地區一覽表
表3-1 苗栗縣社區大學歷年開課數、學員數統計表
表3-2 苗栗縣社區大學各校區上課地點表
表3-3 苗栗社區大學1999年→2007年客家課程開設客家課程表
表3-4 苗栗縣社區大學歷年開課總數與客家課程開課數表
表3-5 「客家文化禮俗與儀典」課程歷年選修人次表
表3-6 潛在客家文化課程表
表3-7 客家文化課程理念
表4-1 訪談對象一覽表
表4-2 本研究編碼類別表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王 東,1998,《客家學導論》。台北:南天
王上銘,2006,《社區大學課程方案推動地方文化發展之研究─以台中縣海線社區大學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政彥,1996,<終身學習體系的建立>,《國家政策雙周刊》,第一三二期,頁9-11。
王政彥,1999,<終生學習的理論>,《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241-268。台北:師大書苑。
王端宜,2003,《營造優質社區全人教育之研究─員林社區大學個案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丘昌泰,2000,《公共管理:理論與實務手冊》。台北:元照出版社。
全國社區大學促進會,2002,《社區大學評鑑制度之規劃》。台北: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江明修,1997,《公共行政學—理論與社會實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江明修,2001,<建立學習型的公民社會>,《社區大學全國通訊》,第9期,頁3。
江明修、陳定銘,2001,<臺灣社區大學的創發與建構公民社會>,《二十一世紀》,2001年6月,第65期,頁122-129。
何明秋,2005,《中年婦女參與社區大學課程對幸福感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
何青蓉,1996,<終生學習與個人發展>,載於《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1996,頁269-289。台北:師大書苑。
何青蓉、趙淑美,2004,<民眾對社區大學辦學理念與特色的認同:一項調查結果的啟示>,《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第4卷第1期,頁1-38。
余幸秀,2005,《臺北市社區大學學員參與休閒運動的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
吳明宗,2001,《我國社區大學定位與實施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烈,1997,《學習社會理論的發展》,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烈,2004,<一九九○年代後終身學習概念的發展>,《成人及終身教育》1(1),頁28-37。
吳明烈,2006,<我國我國成人終身學習的發展困境與改進策略之研究>,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委託專案。
吳芝儀、李奉儒,1999,<質的研究設計>,載於楊國樞(主編),《質的評鑑與研究》,頁117-129。台北:桂冠。
呂佳陵,2005,<臺灣地區社區大學音樂課程之內容分析>,《人文社會學報》,第4期(2005/12),頁149-158。
李柏諭,2005,<公私協力與社區治理的理論與實務:我國社區大學與政府經驗>,《公共行政學報》,第16期,頁59-106。
沈宗瑞,2001,<我國社區大學發展的政治社會學分析>,《通識教育》,第8卷4期,頁1-26。
林仁傑,2005,<藝術課程何以如此受歡迎?台北地區社區大學藝術課程發展成功因素分析>,《藝術論壇》,第3期,頁25-57。
林麒棟,2002,《社區大學社團活動課程推動社區營造之研究以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網址:http://220.130.195.75/napcuwebsite/。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網站(http://www.napcu.org.tw/napcu/Default.aspx)。
邱彥貴、吳中杰著,2001,《臺灣客家地圖》,臺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施玉娟,2002,《成人參與社區大學學習動機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怡如,2002,《社區大學發展脈絡、課程規劃與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馨蘭,2000,〈客家、美濃、菸草文化之象徵化過程〉,《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論文集:歷史與社會經濟》,頁209-258。
洪馨蘭,2006,<當客家作為終身學習教育的課題:美濃新學習運動中的客家地方知識的再現>,發表於第一屆台灣客家研究國際研討會。台北市國際會議中心。
紀筱儀,2005,《社區大學作為終身學習與高等教育整合的法建構》,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碩士論文。
胡幼慧 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夢鯨,1996,<從終身學習觀點論學校教育改革>,上海主辦兩岸三地終身學習研討會發表論文。
胡夢鯨,1997,《終身教育典範的發展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胡夢鯨,1998,《成人教育學理論與模型》。台北:師大書苑
苗栗縣社區大學,1999,《苗栗縣社區大學88學年度第一學季選課手冊》。苗栗縣:苗栗縣社區大學。
苗栗縣社區大學,2000a,《苗栗縣社區大學88學年度第二學季選課手冊》。苗栗縣:苗栗縣社區大學。
苗栗縣社區大學,2000b,《苗栗縣社區大學89學年度第一學季選課手冊》。苗栗縣:苗栗縣社區大學。
苗栗縣社區大學,2001a,《苗栗縣社區大學九十年第一學季選課手冊》。苗栗縣:苗栗縣社區大學。
苗栗縣社區大學,2001b,《苗栗縣社區大學九十年第二學季選課手冊》。苗栗縣:苗栗縣社區大學。
苗栗縣社區大學,2002,《91年度教育部補助案成果報告書》。苗栗縣:苗栗縣社區大學。
苗栗縣社區大學,2003,《92年度成果報告書》。苗栗縣:苗栗縣社區大學。
苗栗縣社區大學,2004,《93年度成果報告書》。苗栗縣:苗栗縣社區大學。
苗栗縣社區大學,2005,《94年度成果報告書》。苗栗縣:苗栗縣社區大學。
苗栗縣社區大學,2006,《95年度成果報告書》。苗栗縣:苗栗縣社區大學。
苗栗縣社區大學,2007,《96年度辦學計畫書摘要本》。苗栗縣:苗栗縣社區大學。
苗栗縣社區大學協進會,2007,《深耕客家 宏揚客家─苗栗縣客家文化學程發展計劃(第一期)計劃書》。
苗栗縣社區大學網站,2008.03.05搜尋網址: http://blog.roodo.com/mlcu02/archives/2165824.html
苗栗縣社區大學網站,2008.03.05搜尋網址:http://blog.roodo.com/mlcu01/
張則周,2000,<釐清社區大學目標-從課程設計走出困境>,《第二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社區大學與社會發展》。高雄市:常青文化中心,頁37-41。
張榮輝,2006,《社區大學社團課程實施成效與社區意識之相關研究─以台北市、台北縣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
張德永,2004,<客家文化意識及社區參與之關聯性研究>,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
教育部,1998,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2,終身學習法。台北:教育部。
曹家瑜,2005,《社區大學與協辦學校共用校園空間之研究—以台北市社區大學為例》,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華堂,1998,<傳承、突破與發展—從當前客家文化的危機看客家文化的再生>,看見台北客家第三屆台北市客家文化節系列活動《客家發展研討會議論文集》,台北市政府民政局主辦。
莊媖珺,2006,《台北縣市社區大學電腦課程學員學習現況及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許文傑,2000,《公民參與公共行政之理論與實踐—公民性政府的理想型建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
許育典,2005,<社區大學法制化的困難及其出路>,《教育學刊》,第24期, 頁89-114。
許毓渟,2003,《社區大學學術性課程批判思考教學及學習成效之個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百修,2000,《地方文化產業機制之研究—以美濃鎮為例》,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定銘,2002,《台灣社區大學之研究—公民社會建構與終身學習政策的實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
陳定銘,2004,<我國社區大學的理論與實踐>,《社區發展季刊》,第93期,頁312-337。
陳定銘、江明修,2007,<台灣社區大學公共性之研究>,《亞洲研究》第55期,頁99-128。
陳明昌,2005,《社區大學課程規劃之探討-以中和社區大學為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盈達,2003,《心智繪圖法課程之學習成效研究—以南投縣政府社區大學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碩士論文。
陳盈達,2007,<“心智繪圖法”課程之學習成效研究-以南投縣政府社區大學為例>,《管理學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第八屆_下》,頁F-103-F-112。
陳泰佑,2004,《台灣當前社區大學政策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敏,2006,《全球化脈絡下成人公民身份之研究—以宜蘭、信義和永和社區大學課程內容分析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陳淑樺,2004,《社區大學學員參與親職教育課程之學習歷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運棟,1991,《台灣的客家禮俗》。台北:臺原。
陳瓊如,2000,《我國社區大學的發展及其定位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陶德芳,2005,《台北市社區大學餐飲課程學員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專班碩士論文。
曾喜城,1999,《臺灣客家文化研究》。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黃千容,2002,《建構我國社區大學藝術素養教育課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光雄,1997,《課程設計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黃伯威,2001,《丹麥民眾高等學校與台灣社區大學課程之比較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武雄,1999a,<我們要辦什麼樣的大學>。載於《八十八年台北市文山區社區大學入學與選課手冊》。
黃武雄,1999b,<我們要辦什麼樣的社區大學?─地方政府設置社區大學計畫通案>。教育部、新竹市政府、時報文教基金會、全國社區大學促進會籌備處主辦,第一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落實高教於地方─迎接社區大學的新時代》。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頁2-18。
黃政傑,1995,《成人教育課程設計》。台北:師大書苑。
黃富順,1996,<終生學習的意義、源起、發展與實施>,載於《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台北:師大書苑。
黃富順,1999,《學習型組織》。台北:師大書苑。
黃富順,2001,<以終身學習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成人教育》,61,頁26-35。
黃富順,2003,<社會變遷中終身學習典範的形成>,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協會主編,《社會變遷與成人教育》,頁1-20。台北:師大書苑。
黃鼎松,2002,<苗栗社大的校務發展沿革>,《回顧集-苗栗縣社區大學三週年校慶特刊》。苗栗:苗栗縣社區大學
楊文山,2004,<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行政院客委會委託研究。
楊國德,1998,<終身學習社會的圖書網路服務>,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第十六卷第一期,頁28-38。
監察院,2003,《社區大學總體檢調查報告彙編》。台北:監察院。
遠見雜誌,2007,<從孕育文化土壤到植基於文化的國家力量>,《遠見雜誌》,2007年5月,頁314-316。
劉勇志,2006,《社區大學與協辦學校空間複合使用之研究─以新竹市社區大學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
劉素珍,2005,《成人參與社區大學電腦學習動機及課程需求之研究─以臺北縣市為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蔡宏政,2006,<論社區大學之“知識解放”如何可能?一個知識論原則的分析>,《教育與社會研究》,第10期頁31-64。
蔡秀美,1999,<由終身學習論析大學推廣教育的推展>,載於《成人教育學刊》,第3期,117—144頁。
蔡承家,2004,《社區大學整合社區終身學習資源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蔡培村,1999,<終身學習教師的發展與培育>,國立教育資料館,《教育資料集刊-終身教育》,第24輯:頁101-120。
蔡傳暉,2000,<社區大學的基本理念與發展現況>,《台北市社區大學教育理念與實務運作(一)》。台北市:台北市教育局。
蔡傳暉、顧忠華與黃武雄,1999,《台北市設置社區大學規劃研究暨試辦計劃:文山社區大學試辦紀實報告》。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盧葦洋,2004,《社區大學組織能力及其成效之研究-以宜蘭社區大學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佳純,2000,《台南市社區大學需求評估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佳純,2004,<以公民社會角度論社區大學的發展>,《教育與社會研究》,第6期 頁1-25。
謝文和,2001,<知識經濟對博物館的挑戰與省思>,收錄於中正大學清江學習中心主辦《知識經濟與人力資源發展研討會論文集》。
簡春安、鄒平儀,1998,《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
魏惠娟,1998,<從終身學習的觀點反思我國成人教育政策及未來行動>,《教育政策論壇》,第一卷第二期,頁50-80。
蘇明如,2004,《解構文化產業》。高雄:春暉出版社。
貳、英文部分
Apps, J.W. 1988. Higher Education in a Learning Society:Meeting New Demands fo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Cooper, Terry. L. 1991. An Ethics of Citizenship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 Prentice Hall.
Cross, K. P.1981. Adult as Learner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Delors, J. et al. 1996. 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 Paris: UNESCO.
Edwards, R.1997. Changing Places? Flexibility, Lifelong Learning and a Learning Society. London: Routledge.
Ekholm, S, Hard, S. 2000. Lifelong Learning and Lifewide Learning. Stockholm:Skowerket.
Hasan, A. 1996. “Lifelong Learning.” In Tuijnman, A. C.(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Adul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New York:Pergamon.
Hutchins, R. M. 1968. The Learning Society. London: Methuen Co. Ltd.
Knowles, M.S. 1980. 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nowles, M.S. 1990. The adult learner: A neglected species. Houston: Gulf Publishing Company.
Longworth, N.& Davis, W. K. 1996. Lifelong Learning. London:kogan Page.
Mishler, E. G.1986. Research Interviewing:Context and Narrative.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OECD. 2001. Education Policy Analysis 2001. Paris: Author.
O'Connell, Brian 2000. “Civil Society:Definitions and Descriptions.” Nonprofit and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pp471-478.
Patton, Michael Q. 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Newbury Park,California : Sage Publications.
Sell, G.R. ,1978, A Handbook of Termionlogy for Classifying and Describing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of Adults. Denver: National Center for Higher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of Adults. Denver: National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8, Lifelong Learning and Public Policy.Report Prepared by the Lifelong Learning Project.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inting Office.
指導教授 江明修(Min-Hsiu Chiang) 審核日期 2008-6-27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