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6120100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4 、訪客IP:18.188.211.117
姓名 曾郁琁(Yu-syuan Ze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元末隱逸詞研究
(The study of recluse of Ci in the last Yuan Dynasty)
相關論文
★ 汪端詠史詩研究★ 席佩蘭詩作及其性靈的表現
★ 隨園女弟子金逸及《瘦吟樓詩集》研究★ 柳永其人與其詞之研究
★ 陳子龍詞中的「春」意象探析★ 屈大均及其山水詩研究
★ 許學夷《詩源辯體》的詩學體系重構★ 杜文瀾及其《憩園詞話》研究
★ 清代常州派四部詞選評點唐宋詞研究★ 董士錫生平及其詞學研究
★ 書寫之後:反叛回憶的夢窗詞★ 清人選清詞研究
★ 《綠窗新話》的通俗化及其影響★ 女性詞清代批評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隱逸詞唐代即已出現,在元代才成為詞壇的主要創作傾向。在元代末年異族統治之下族群衝突漸趨加深,漢族文人仕進無望等背景因素影響下,促使隱逸詞作成為元末文人大量書寫的題材。元末隱逸詞作者透過隱逸詞作抒發個人應世情懷與曲折情志,其中內涵有別於其他時代的隱逸詞作之處,便值得深入研究。
隱逸詞研究目前成果多為宋代,本論文則聚焦於元末時期,且以唐圭璋《全金元詞》為文獻底本,整理出元末隱逸詞作家與作品,以勾勒元末時期隱逸詞作者應世態度與隱逸詞作時代特色。全文共分為六章。
第一章:緒論。說明創作動機,界定研究範圍,並且探討前人研究成果,最後說明研究方式。
第二章:元末隱逸詞作的產生背景與思潮演進。本章首先爬梳歷代以來隱逸詞作發展歷程;其次探討元代時期的哲學、宗教思想、政治環境,以此凸顯元末隱逸思潮特色。
第三章:元末隱逸詞作者探析。本章透過隱逸詞作者身分研究、雅集活動,以探究其仕隱情懷。
第四章:隱逸詞內涵研究。旨在從書寫內涵與書寫特色兩方面探求元末隱逸詞作內涵與創作特色。
第五章:元末隱逸詞藝術特色。本章從隱逸意象、隱逸典故、語言表現三方面分析,以此探究元末隱逸詞作藝術特色。
第六章:結論。總論本論文研究成果。歸納出元末隱逸詞作者四種應世情懷與六
類隱逸詞作內容表現,反映出元末隱逸詞作者「避禍全身,消極疏離」的應世心態。此外,由於元末隱逸詞作多元的隱逸思想內容、特色與創作手法,促成元末隱逸詞的豐富與特殊姓。
摘要(英) The recluse of Ci can be traced back to Tang Dynasty but it didn’t become the major creative tendencies of Ci until Yuan Dynasty. In the last Yuan Dynasty that was ruled by another race, The serious ethnic conflict and the difficulty to pursue a position of the government cause that the recluse of Ci had been numerous written.
The literati put their emotions that about serving the government or reclusion and inmost thoughts in words by recluse of Ci. The contents of recluse of Ci in last Yuan Dynasty which was different from other eras was worth investigating.
As present researches mainly focus on Sung Dynasty, this thesis with scope of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last reign of Yuan Dynasty and was based on literati and their recorded which about recluse of Ci in Tang Gui-zhang’s“Quan Chin Yuan Ci”,so as to get the literati’s attitude
about serving the government or reclus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cluse of Ci square, with
thesis divided into 6 chapters :
Chapter I “Introduction” :explained the motivation of this study, to clarify research scope , review literatures and express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this thesis.
Chapter II“The background and the progression of thought about reclusion ” : The first was to trace back to the progression of recluse of Ci since all through the ages and the second was to investigate philosophy, religion and political situation at the last Yuan Dynasty, so as to know the characteristics about the thought of reclusion .
Chapter III “ Analyze the literati’ s background who created recluse of Ci”:To close study literati’s identity and elegant party so as to know their emotions which about serving the government or reclusion.
Chapter IV “Investigate the contents of recluse of Ci ” : it aimed to catch the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ecluse of Ci, with writing contents and writing techniques
characteristics perspectives.
Chapter V “The aesthetic features of recluse of Ci” :it aimed to close studied the aesthetic features of recluse of Ci, with images, allusions and literal language perspectives.
Chapter VI “Conclusion”: to summarize this research results. In this thesis had induced four types of emotions about serving the government or reclusion and six types of expressive objects of recluse of Ci, reflected the attitudes of “avoid adversity so as to protect life and passive alienation”. Furthermore, there are multiple contents of thought about reclu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writing techniques of recluse of Ci promoting plenteous and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recluse of Ci.
關鍵字(中) ★ 隱逸思想
★ 隱逸詞
★ 元末
關鍵字(英) ★ the last Yuan Dynasty
★ recluse of Ci
★ thought about reclusion
論文目次 目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 ii
誌 謝 ................................................. iii
目錄 .................................................... iv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
第三節 前人研究成果與研究方法................................. 7
一、前人研究成果 ............................................ 8
二、研究方式 .............................................. 13
第貳章 元代隱逸詞產生背景與思潮演進 ........................... 14
第一節 隱逸詞創作源流與發展 ................................ 14
第二節 元代哲學、宗教與隱逸思潮 ............................. 17
一、儒家思想 .............................................. 17
二、道教思想 .............................................. 19
三、佛教思想 .............................................. 20
第三節 元代初年政治環境與隱逸思潮 ............................ 22
一、大時代的動亂 ........................................... 22
二、元初統治策略 ........................................... 23
第四節 元代中期政治環境與隱逸思潮 ............................ 27
一、狹窄的仕進道路 ......................................... 28
二、漢族地位低落 ........................................... 29
第五節 元代末年政治環境與隱逸思潮 ............................ 33
一、復罷科舉............................................... 33
二、民族歧視加劇 ........................................... 35
三、人民起義蜂起 ........................................... 36
第參章 元末隱逸作者探析 ..................................... 38
第一節元末隱逸詞作者身分 .................................... 38
第二節 應世有感,仕隱情懷 .................................. 39
一、淡看功名,辟世之隱 ...................................... 41
二、志在山林,歌頌隱逸 ...................................... 44
三、心懷魏闕,辟人之隱 ...................................... 46
四、宦海浮沉,積極仕進 ...................................... 53
第三節 元末文人雅集........................................ 56
一、曹雲西之雅集聚會 ....................................... 57
二、顧瑛與玉山雅集 ......................................... 59
三、倪瓚與聽雨樓諸賢 ....................................... 60
四、元末其他雅集聚會 ....................................... 61
第肆章 隱逸詞內涵研究 ...................................... 65
第一節 應世有感,縱懷隱逸 .................................. 66
一、今昔興亡,縱身隱逸 ...................................... 67
二、滔滔亂世,遁世歸隱 ...................................... 69
三、身處田園,心繫廟堂 ...................................... 71
四、任情逍遙,樂在山林 ...................................... 73
五、絕塵離俗,慕求歸隱 ...................................... 75
第二節 嚮往自然,隱逸書寫 .................................. 77
一、隱士典型 .............................................. 78
二、隱逸士人 .............................................. 80
三、隱居生活、環境 ......................................... 82
第三節 元末隱逸詞作內容特色 ................................ 83
一、顛覆世俗價值........................................... 84
二、融合神仙思想........................................... 87
三、內在情志的仕隱掙扎 ...................................... 90
第伍章 元末隱逸詞的藝術表現 ................................. 91
第一節 隱逸意象的運用 ................................... 92
一、自然意象 .............................................. 93
二、人文意象 .............................................. 96
第二節 隱逸典故運用 ..................................... 98
一、陶淵明、桃花源以及相關典故 ............................... 99
二、阮籍典故 ............................................. 101
三、其他隱逸相關典故 ...................................... 102
第三節 語言表現 ......................................... 104
一、詩化語言 ............................................. 105
二、曲化語言 ............................................. 106
第陸章 結論.............................................. 108
第柒章 參考書目 .......................................... 113
附錄一 元末隱逸詞作者與隱逸詞創作數量整理表 ................ 123
附錄二 元詞分期方式整理表 ............................... 128
參考文獻 【古籍】
(一)元代隱逸詞作家相關著述
1.王逢:《梧溪集》,台北:商務出版社,1983年。
2.沈禧:《竹窗詞》,《叢書集成續編》,台北市: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
3.邵亨貞:《野處集》,《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遺.集部.宋元卷》4,北京:北京圖
書館,2006年。
4.邵亨貞:《蟻術詞選》,《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5.邵亨貞:《蟻術詩選》,《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6.凌雲翰:《柘軒詞》,《叢書集成續編》,台北市: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
7.倪瓚:《清閟閣全集》卷十二,《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集部第六十一冊,
台北:世界書局,1986年。
8.梁寅:《石門詞》,《叢書集成續編》,台北市: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
9.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10.舒遜:《可庵詩餘》,《叢書集成續編》,台北市: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
11.舒頔:《貞齋詩餘》,《叢書集成續編》,台北市: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
12.趙汸:《東山存稿》,《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遺.集部.宋元卷》4,北京:北京
圖書館,2006年。
13.謝應芳:《龜巢稿》,《欽定四庫全書》集部一五七,台北市:台灣商務出版
社,1983年出版。
14.韓奕:《韓山人詞》,《叢書集成續編》,台北市: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
(二)元代史料
1.宋‧宋濂等:《元史》,台北:世界書局,1986年。
2.清‧張廷玉等:《明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3.民國‧柯劭忞:《新元史》,台北:藝文印書館。
(三)詞選、詞話
1.明‧楊慎:《詞品》,《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
2.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71年,台三版。
3.清‧張惠言:《詞選》《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
(四)詩集、詩話
1.唐‧王維:《王右丞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9月,台一版。
2.唐‧杜甫:《杜工部集》,《四庫禁燬叢刊》集部40,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年。
3.元‧顧瑛:《玉山名勝集》,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1986年。
4.元‧顧瑛:《玉山紀遊》,台北:商務出版社,1969-1970年。
5.元‧顧瑛:《草堂雅集》,北京市:中華書局,2008年。
6.元‧顧瑛:《玉山遺稿》,北京市:中華書局,1985年。
7.清‧清聖祖:《御定全唐詩》,台北: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五)其他
1.梁‧蕭統:《昭明文選》,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7月初版。
2.宋‧朱熹:《詩經集傳附斠補》,台北:學海出版社,1992年10月初版。
【專書】 (依筆畫順序排列)
(一)詞學、詞論、詞史
1.丁放、朱欣欣:《金元明清詩詞理論史》,合肥:安徽大學,2001年。
2.丁放:《金元詞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
3.王兆鵬:《宋南渡詞人群體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3月初版。
4.王易:《詞曲史》,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
5.牛海蓉:《元初宋金遺民詞人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2
月。
6.王偉勇:《詞學專題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3年。
7.朱崇才:《詞話叢編續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
8.金啟華:《中國詞史論綱》,南京:南京書局,1992 年。
9.施蟄存、陳如江:《宋元詞話》,上海:上海書店,1999年。
10.唐圭璋:《詞話叢編》,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年。
11.張子良:《金元詞述評》,台北:華正書局,1979 年 7 月。
12.陶然:《金元詞通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年 7 月。
13.黃兆漢:《金元詞史》,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2 年。
14.黃拔荊:《中國詞史》,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年。
15.楊柏嶺:《唐宋詞審美文化闡釋》,合肥:黃山書社,2007 年 3 月第一版。
16.趙維江:《金元詞論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2 年。
17.劉子庚:《詞史》,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2 年。
18.劉靜、劉磊:《金元詞研究史稿》,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
19.蕭鵬:《群體的選擇---唐宋人選詞與詞選通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
年,11月初版。
20.錢鴻英:《詞的藝術世界》,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 年。
21.謝桃坊:《中國詞學史》,成都:巴蜀書社,1993 年。
22.鄭騫:《景午叢編》,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72年1月初版。
(二)詞選
1.唐圭璋:《全金元詞》,北京:中華書局,1979 年 10 月。
2.夏承燾、張璋:《金元明清詞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年。
(三)詩學、詩集
1.方勇:《南宋遺民詩人群體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初版。
2.呂德申:《鍾嶸詩品校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4月第一版。
3.袁行沛:《陶淵明集箋注》,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第一版。
(四)隱逸文學、文化
1.木齋、張愛東、郭淑雲:《中國古代詩人的仕隱情結》,北京:京華書版社,
2000年。
2.何鳴:《遁世與逍遙:中國隱逸簡史》,敦煌文藝出版社,2006年12月。
3.吳小龍:《適性任情的審美人生:隱逸文化與休閒》,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5年4月,第一版。
4.孫適民、陳代湘:《中國隱逸文化》,長沙:湖南出版社,1997年5月第一版。
5.張立偉:《歸去來兮-隱逸的文化透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95年9月初版。
6.杜覺民:《隱逸與超越-論逸品意識與莊子美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0 年 4 月初版。
7.周淑蘭:《狂與狷-放達與隱逸的中國名士》,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7年
10 月,第一版。
8.劉文剛:《宋代的隱士與文學》,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2 年。
9.蔣星煜:《中國隱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年 6 月,
第一版。
10.盧曉河:《中國古代隱逸文學研究》,甘肅:甘肅民族出版社,2009 年 9
月,第一版。
(五)思想
1. 蔡仁厚:《宋明理學》南宋篇,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9年9月增訂四版。
(六)元代文學、文化
1.李修生:《全元文》,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年。
2.周良霄、顧菊英:《元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3.徐子方:《挑戰與抉擇-元代文人心態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1月初版。
4.李治安等:《元代華北地區研究---兼論漢人的華夷觀念》,天津:南開大學出
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5.蕭啟慶:《元代史新探》,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6月。
6.鄧紹基:《元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12月第一版,頁14-
16。
7.李則芬:《宋遼金元歷史論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1年11月初
版。
8.王明蓀:《元代士人與政治》,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2年3月初版。
9.麼書儀:《元代文人心態》,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3年10月初版。
10.黃仁生:《楊維禎與元末明初文學思潮》,上海:東方中心,2005年。
11.王次澄:《宋元逸民詩論叢》,台北:大安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12.王國維:《宋元戲曲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2月台七版。
【學位論文】
(一)元代詞相關研究
1.王煒:《元代題畫詞研究》,華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年。
2.趙桂芳:《元代詠物詞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學位論文,
2009年。
3.鄭琇文:《金元詠梅詞研究》,台南:成功大學中國文系碩士學位論文,
2005 年。
(二)元代文化
1.沈雅文:《南宋遺民道教詩歌研究》,中壢: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9 年 7 月。
2.侯怡敏:《元末玉山草堂詩人群體研究》,上海: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998
年。
3.許佩玉:《元代初期南北方漢族文學集團的文學表現與處世態度》,台北:淡江
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 年。
4.許暉林:《蒙元士人論述探究-- 蒙漢文化接觸中的士人主體形塑》,新竹:清
華大學中文系碩士學位論文,2001 年。
5.劉卉:《顧瑛研究》,上海:上海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三)隱逸主題
1.陳文生:《倪瓚文藝研究》,台北:輔仁大學中文系博士學位論文,1999年。
2.顧妙恩:《唐宋漁父詞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3.榮平:《倪瓚與元代隱逸文化研究》,南京: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年。
4.劉茜:《倪瓚詩歌研究》,河北: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5.蔣翔宇:《倪瓚題畫詩研究》,台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1994 年。
6.王岩:《論文人漁父詞(中唐至元)》,福建:福建師範大學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
讀碩士論文,2006 年。
7.王偉偉:《論宋代隱逸詞》,濟南:山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2
年。
8.梁佳雯:《兩晉隱逸賦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 年。
9.陳麗娟:《隱逸人生與隱士情懷-朱敦儒及其《樵歌》研究》,上海:上海大學中
國古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年。
10.黃瑋琪:《元代文人的隱逸態度─以建物命名記為考察對象兼談其文學》,台
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2004 年。
11.簡隆全:《元散曲隱逸意識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
文,1995 年。
【期刊論文】
(一)元詞相關
1.王廣超:〈元詞論綱〉,《淮揚師範學院學報》,第 26 卷,2004 年 3 月,
頁386-393。
2.包根弟:〈金、元、明詞學研究現況與未來走向〉,《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
4 卷,第 2 期,1994 年 6 月,頁 23-30。
3.張紹靖:〈《全金元詞》補輯〉,《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
期,1992 年,頁 64-65,接 頁52。
4.張朝范:〈《全金元詞》校讀〉,《文獻》,1996 年 3 月,頁 31-42。
5.趙桂芬:〈元代詠物詞題材構成探析〉,《輔仁國文學報》,2009年 10月,頁
161-183。
6.麼書儀:〈元詞試論〉,《天津社會科學》,第 2 期,1985 年,頁 78-83。
7.鍾振振:〈論金元明清詞〉,《第一屆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研院
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4 年初版,頁 265~290。
8.羅麗純:〈《元草堂詩餘》選錄詞人研究〉,《東方人文學誌》,2005 年 12
月,頁 167-192。
(二)詞學
1. 楊雄、鄧蓮:〈敦煌詞內容梳理〉,《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9 年,第 6
期,頁 55-60。
(三)隱逸相關
1.王岩:〈元代「漁父詞」隱逸思想探析〉,《福建工程學院學報》第 4 卷,第2
期,2006年4月,頁199-203。
2.王春庭:〈論漁樵〉,《漳州師院學報》,第二期,1998 年,頁 28-35。
3.王廣超:〈謝應芳詞初論〉,《社會科學輯刊》,第 5 期,2006 年,頁
196-199。
4.王曉驪:〈論元末明初隱逸詞的時代特徵〉,《晉揚學刊》,第 6 期,2003
年,頁 95-98。
5.王曉驪:〈寒荒人生,空寂心懷---論倪瓚詩、詞、畫的不同風格與成因〉,
《福州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版),第 3 期,2009 年,頁 63-
67。
6.王頲、李曉娟:〈倪瓚生卒時間及晚年行蹤考辨〉,《東南文化》,第 9期,
2003 年,頁 72-77。
7.史華娜:〈元末詞人韓奕生卒年考〉,《文獻季刊》,第 2 期,2009 年 4
月,頁187。
8.何尊沛:〈論宋代隱逸詞〉,《四川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 6
期,1998 年 11 月,頁 38-45。
9.呂少卿:〈倪瓚逸民心態變化論〉,《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21 卷第 4 期,2005 年 7 月,頁 98-100。
10.李莅、劉君君:〈梁寅生平經歷與事業初探〉,《新餘高專學報》第14卷第4
期,2009 年 8 月,頁 14-16。
11.李霞:〈李白詩中的神仙坐騎意象〉,《文學界》(理論版),第 6 期,2010
年,頁 137。
12.張佳佳:〈山林之樂與仕宦之憂-《玉笥集》與元明之際士人的隱逸心態〉,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5 期,2009,頁 124-132。
13.陳海霞:〈論元末隱士詞人〉,《青島大學師範學院學報》,第 25 卷,第 2
期,2008 年 6 月,頁 5-10。
14.郭學信:〈宋代士大夫隱逸思潮探析〉,《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
版)》,第 54 卷,第 6 期,2009 年,頁 46-51。
15.彭茵:〈元末江南文人避世風尚論略〉,《江海學刊》,2006 年 6 月,頁
149-153。
16.彭茵:〈元末文人雅集論略〉,《南京政治學院學報》,第 20 卷,第 6
期,2004 年 6 月,頁 89-92。
17.黃仁生:〈論顧瑛在元末文壇的作為與貢獻〉,《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
學版),第 30 卷,第 1 期,2005 年 1 月,頁 30-36。
18.黃文吉:〈「漁父」在唐宋詞中的意義〉,《第一屆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4 年初版,頁139-156。
19.馮慶華:〈鹿意象文化鈎沉-由《白鹿元》談起〉,《伊犁師範學院學報(社會
科學版),第 2 期,2010 年 6 月,頁 70-74。
20.萬薇薇:〈論謝應芳詞的藝術特點〉,《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學報》,第 5期,
2009 年,頁 13-17。
21.萬薇薇:〈謝應芳研究綜述〉,《消費導刊》,2008 年 12 月,頁 212-
214。
22.萬薇薇:〈謝應芳詞的龜藏意識〉,《蘭州學刊》,第 11 期,2008 年,頁
171-173。
23.趙桂芬:〈元詞隱逸思想初探〉,《清雲學報》,第 30 卷第 3 期,2010年
7 月,頁 113-130。
24.劉君君:〈梁寅著述概說〉,《新餘高專學報》第十一卷第二期,2006 年4
月,頁 20-22。
25.戴顯群、王營緒:〈正史《隱逸傳》反映的隱士隱逸原因及編撰意圖〉,《長沙
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25 卷第 2 期,2010
年3月,頁 76-90。
(四)元代文化、思想
1.王建美:〈朱熹理學與元初正統論〉,《史學史研究》,第 2 期, 2006 年,
頁 26-31。
2.吳彩霞:〈元代政治的邊緣人物:漢族儒士〉,《孔孟月刊》,第四十四卷,第
6 期,2002 年 2 月,頁 32-39。
3.周祖謨:〈宋亡後仕元之儒學教授〉,《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14 卷第 1、2
期合刊,1946.12,頁 191-214。
4.徐永明:〈元末明初南方兩個文學群體成員的交往與差異〉,《文學遺產》,第
2 期,2004 年,頁 77-84。
5.馬行誼:〈略論元初儒臣積極入仕之心態〉,《興大中文學報》,第 16 期,
2004 年6月,頁 292-309。
6.羅小東:〈論元代末年的士風與詩風〉,《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
版)》,第 42 卷,第 6 期,2003 年 11 月,頁 72-78。
指導教授 卓清芬(Cing-fen Jhuo) 審核日期 2011-8-2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