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6120100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73 、訪客IP:18.216.190.167
姓名 姜曉潔(Hsiao-chieh Chi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李綱詩歌研究
(A study of Li Gang’s poetry)
相關論文
★ 太康英彥—三張詩文研究★ 錢起山水田園詩研究
★ 謝枋得之散文及《文章軌範》研究★ 南朝贈答詩與士人文化研究
★ 南宋遺民道教詩歌研究★ 宋元之際逸民畫家題畫詩研究
★ 兩晉政論文研究★ 劉辰翁《世說新語》評點研究
★ 海濱鄒魯的區域印記——北宋蔡襄詩歌研究★ 地誌與記憶:南宋地方百詠組詩之研究
★ 劉辰翁《須溪四景詩集》研究★ 胡安國《春秋傳》研究
★ 宋代女性詩歌中的禁錮與追尋★ 執志與保真:王荊公詩歌主題研究
★ 六朝哀挽詩文研究★ 謝枋得詩歌及其詩學觀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李綱(1083-1140),宋代邵武人,字伯紀,別號梁溪先生。李綱經歷了靖康國難、北宋滅亡的歷史,是最為艱鉅的一段時期。李綱的仕途屢遭起落,長期客處他鄉的生活經驗,使李綱留下了相當豐富的詩歌創作,隨著年歲及歷練的增長,李綱詩歌所蘊含的精神內涵也是與時俱進,呈現出當代士人處於北、南宋間的時代特色。全文共分為五章: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論文之研究動機、研究概況、取材範圍、論述架構以及預期成果。第二章「李綱生平」:分別由李綱的時代背景、生平經歷、交遊狀況三方面進行探討。第三章「詩歌內容」:可大致分為和詩、寫景紀行、記事省思三類。第四章「詩歌之思想內涵」:此章由對國家命運之關懷、仕隱抉擇、遷客漂泊等三部分來分析。第五章「結論」:總結本文研究,藉由全文論述的主題,呈現李綱詩歌中的多種面貌、文學創作的特色,以及所代表的時代意涵,並推論其在文學史上的意義與貢獻。
摘要(英) Li Gang(1083-1140), the person of Song Dynasty Shaowu, Li Gang’s Style name was Bo Ji, self-titled Mr. Liang Xi.Li Gang experienced Jingkang Disasters and the history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demise. It was the hardest time.Li Gang’s official career is full of rises and falls, and the long period during which he stayed in foreign countries makes Li Gang created many ample poetry works. As the growing of ages and experience , Li Gang’s poetry became more energetic in connotation, and presented the dynasty’s characteristic which is about officials lives between Northern Song and Southern Song. There are five chapters.
Chapter I:Explicit expression of the discussion structure, material scope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this article.
Chapter II: Discussion about Li Gang’s background, biography experience and his relations with others.
Chapter III:Discussion about Li Gang’s poetry contents,including the composition a poem in response to the one received, description scenery, record and introspection.
Chapter IV:Analysis about Li Gang’s poetry thought connotation,including the concern of the national’s destiny、the choice between official life and reclusion、relegation’s mood.
Chapter V:The conclusion of the research on Li Gang. By different topics being discussed before, this essay display the various styles of Li Gang poetry , the features of literature, 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ime. Finally this essay also infer the meaning of and the contribution on Chinese literature.
關鍵字(中) ★ 仕隱
★ 李綱
★ 宋詩
關鍵字(英) ★ Li Gang
★ Song Dynasty poetry
★ official and reclusion
論文目次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誌謝辭 Ⅲ
目錄 Ⅳ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前相關研究概況 1
第二節 李綱詩文及取材範圍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論述綱要12
第貳章 李綱生平15
第一節 時代背景 15
一、歷史背景 15
二、詩壇背景 20
第二節 生平經歷 26
一、家世背景 26
二、生平遭遇 27
第三節 交遊狀況 36
第参章 詩歌內容43
第一節 和詩 43
一、次和友人 44
二、次和前人 49
第二節 寫景紀行 56
一、登臨遊覽 57
二、行旅 60
第三節 記事省思65
一、詠史自許,以理遣懷65
二、以詩記實 68
三、議論省思 72
第肆章 詩歌之思想內涵77
第一節 對國家命運之關懷77
一、人格氣節 77
二、忠君之思 80
三、憂國深篤 82
第二節 仕隱抉擇 88
一、歸隱之心初萌:貶謫沙陽時期 89
二、仕隱間的矛盾:罷相之後 91
三、「歸」之意涵 96
四、仕隱矛盾之消解 97
第三節 遷客漂泊100
一、時序變化與情感投射 101
二、「望」─家國懷思 108
三、「逐」意念之建構─以對屈原之評價變化為例 111
第伍章 結論116
參考文獻資料 121
壹、古籍專書 121
貳、近人專著 124
參、單篇論文 127
肆、學位論文 128
附錄:李綱唱和詩歌交遊對象 129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資料
說明:
一、參考文獻資料共分為古籍專書、近人專著、單篇論文、學位論文四部分。
二、古籍部分,分經、史、子、集四部,按朝代先後排序。近人箋注輯校亦歸於此。
三、近人專著,依性質相近分類臚列,並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四、單篇論文、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壹、古籍專書
一、經部
宋‧朱熹,《詩經集傳》,臺北:學海出版社,1992 年。
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二、史部
漢‧司馬遷著,裴駰集解,《史記》,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
漢‧班固著,顏師古注,《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80年。
宋‧李心傳著,《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北京:中華書局出版 ,1888年。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周煇,《清波雜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祝穆撰,宋.祝洙增訂,施和金點校,《方輿勝覽》,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徐自明,《宋宰輔編年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趙汝愚編,《宋名臣奏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元‧脫脫等撰,王雲五主編,《宋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0年。
明‧何喬遠,《閩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 年。
明‧馮琦原編,明.陳邦瞻輯,明.張溥論正,《宋史紀事本末》,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 年。
清‧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清‧郝玉麟等監修,清.謝道承等編纂,《福建通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徐景熹修,清.魯曾煜等纂,《福建省福州府志》,臺北:成文書局,1967 年。
清‧畢沅,《續資治通鑑》,北京:古籍出版社,1957年。
清‧張江、藍鼎元、李鍾僑撰,《歷代名臣傳》,臺北:新興出版社,1976年。
清‧黃宗羲著,全祖望補修,《宋元學案》,臺北:華世出版社,1987年。
清‧楊希閩,《李忠定公年譜》,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
清‧董天工,《福建省武夷山志》,臺北:成文書局,1974 年。
三、子部
晉‧葛洪,《西京雜記》,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宋‧莊季裕,《雞肋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3 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郭慶藩,《莊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清‧陳澧,《東塾讀書志》》,香港:三聯書店,1998年。
四、集部
(一)總集
漢‧王逸章句,洪興祖補注,《楚辭補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明‧張溥編,《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0年。
高文主編,《全唐詩簡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年。
(二)別集
晉‧陶淵明,《陶淵明集》,臺北:古籍出版社,1997年。
唐‧白居易,《白居易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年
宋‧李綱著,王瑞明點校,《李綱全集》,長沙:岳麓書社,2004年。
宋‧契嵩,《鐔津文集》,臺北:世樺印刷事業公司,1990 年。
宋‧汪藻,《浮溪集》,臺北:臺灣商務,1986年。
宋‧呂本中,《東萊詩集》,臺北:臺灣商務,1986年。
宋‧李處權,《崧菴集》,臺北:臺灣商務,1986年。
宋‧李彌遜,《筠溪集》,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
宋‧范仲淹撰,清.范能濬編集,薛正興校點,《范仲淹全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 年。
宋‧胡仔,《漁隱叢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孫覿,《鴻慶居士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梅堯臣撰,中華書局編,《宛陵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6 年《四部備要》本。
宋‧陳東,《少陽集》,臺北:臺灣商務,1986年。
宋‧張元幹,《蘆川詞》,上海:上海古籍,1985年。
宋‧黃庭堅,《山谷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楊時,《龜山集》,臺北:臺灣商務,1986年。
宋‧鄧肅,《栟櫚文集》,北京:線裝書局,2004年。
宋‧歐陽脩著,李逸安點校,《歐陽脩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宋‧劉子翬,《屏山集》,臺北:臺灣商務,1986年。
宋‧贊寧撰,《大宋僧史略》,臺北:世樺印刷事業公司,1990年。
宋‧蘇軾,《蘇軾文集》,孔凡禮點校,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82年。
宋‧蘇軾,《東坡全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蘇轍,《欒城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元‧彭致中編,《鳴鶴餘音》,北京:九州圖書出版社,1999年。
清‧王夫之,《宋論》,台北:金楓出版社,1986年。
(三)詩文評
梁‧劉勰著,范文瀾注,《文心雕龍注》,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
梁‧鍾嶸著,陳延傑注,《詩品注》臺北:臺灣開明書局,1978年。
宋‧劉克莊,《後村詩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嚴羽著,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臺北:里仁書局,1987年。
明‧胡應麟,《詩藪》,臺南:莊嚴文化,1997年。
清‧鄭方坤,《全閩詩話》,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貳、近人專著
一、文學
(一)文學史、批評史
王水照,《宋代文學通論》,高雄:高雄復文,2000年。
王運熙、顧易生,《中國文學批評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0年。
李春青,《宋學與宋代文學概念》,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何寄澎,《北宋的古文運動》,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2年。
尚永亮,《貶謫文化與貶謫文學─以中唐元和五大詩人之貶及其創作為中心》,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4年。
季羨林,《宋代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年2001。
祝尚書,《北宋古文運動發展史》,成都:巴蜀書社,1995年。
陳慶元,《福建文學發展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1996年。
張毅,《宋代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許總,《宋詩史》,重慶出版社,1992年。
程千帆、吳新雷,《兩宋文學史》,高雄:麗文文化,1993 年。
蕭慶偉,《北宋新舊黨爭與文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 年。
顧易生、蔣凡、劉明今,《宋金元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96年。
龔鵬程,《文學批評的視野》,臺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
(二)詩詞研究
王兆鵬,《宋南渡詞人群體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
王國瓔,《中國山水詩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1986年。
李清筠,《時空情境中的自我影像 :以阮籍、陸機、陶淵明詩為例》,臺北:文津出版,2000年。
宋丘龍,《蘇東坡和陶淵明詩之比較研究》,臺北:商務印書館,1982年。
周裕鍇,《宋代詩學通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季明華,《南宋詠史詩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降大任,《詠史詩註析》,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張明華,《徽宗朝詩歌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張宏生,《宋詩融通與開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年。
張宏生,《中國詩學考索》,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
張高評,《宋詩之傳承與開拓》,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 年。
張高評主編,《宋詩綜論叢編》,高雄:麗文文化,1993年。
張夢機,《古典詩的形式結構》,台北:駱駝出版社,1997 年。
陳植鍔,《詩歌意象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年。
陳金硯,《宋詩與白居易的互文性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10年。
郭秋顯,《宋代陶詩學詩品人品議題析論》,高雄:復文書局,2004年。
程傑,《宋詩學導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臺北:巨流圖書出版,1976年。
童慶炳,《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北京:新華書局,1992年。
程千帆、莫礪鋒、張宏生,《被開拓的詩世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年。
趙以武,《唱和詩研究》,甘肅:甘肅文化出版社,1997年。
熊海英,《北宋文人集會與詩歌》,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錢鍾書,《宋詩紀事補正》,瀋陽:遼寧人民出版,2003年。
錢鍾書,《宋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
鮑霖,《陶詩蘇和較論》,高雄:復文書局,1979年。
龔鵬程,《詩史本色與妙悟》,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二、文化文學綜論
王水照主編,《宋代文學通論》,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0 年。
王立,《原型與流變: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概觀》,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孔凡禮,《宋代文史論叢》,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年。
李露露,《中國節》,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
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何綿山,《閩文化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年。
何綿山,《閩文化續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年。
何綿山,《八閩文化》,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年。
林興宅,《藝術魅力的探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
吳宓,《吳宓日記》,上海:三聯書店,1998年。
徐復觀,《中國文學論集續編》,臺北:台灣學生書籍,1984年。
姚瀛艇主編,《宋代文化史》,河南:新華書店出版,1992年。
張海鷗,《宋代文化與文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張亞新,《文人的理想品格: 從陶淵明到蘇軾》,濟南:濟南出版社,2004年。
陳植鍔,《北宋文化史述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年。
曾棗莊,《宋代文學與宋代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傅謹,《仕隱之思》,陝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
劉方,《宋型文化與宋代美學精神》,四川:巴蜀書社,2004 年。
錢建狀,《南宋初期的文化重組與文學新變》,廈門:廈門大學出版,2006年。
錢鍾書,《管錐編》,香港:太平圖書公司,1980年。
二、史學、政治
王兆鵬,《張元幹年譜》,湖南:南京出版社,1989年。
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臺北:允晨文化,2003年。
吳功正,《宋代美學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年 。
沈松勤,《北宋文人與黨爭:中國士大夫群體研究之一》,北京市:人民出版社,1998年。
沈松勤,《南宋文人與黨爭》,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
李之亮,《宋代京朝官通考》,成都:巴蜀書社,2003年。
何忠禮,《南宋政治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林瑞翰,《宋代政治史》,臺北:正中書局,1989年。
祝豐年、祝小惠,《宋代官吏制度》,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7年。
徐曉望主編,《福建通史.宋元卷》,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年。
陶晉生,《宋遼關係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1984年。
張邦燁著,《宋代政治文化史論》,北京市:人民出版社,2005年。
陳振,《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陳振,《宋代社會政治論稿》,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
粟品孝,《南宋軍事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趙效宣,《李綱年譜長編》,香港:新亞研究所專刊之二,1968年。
羅家祥,《北宋黨爭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三、宗教
何俊、范立舟著,《南宋思想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杜繼文、魏道儒著,《中國禪宗通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 年。
張培鋒,《宋代士大夫佛學與文學》,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
劉紀曜,《中國文化新論‧思想篇‧理想與現實》,台北:聯經出版,1987年。
四、外文譯著
〔日〕吉川幸次郎著,鄭清茂譯,《宋詩概說》,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77年。
〔日〕寺地尊著,劉靜貞、李今芸譯,《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臺北:稻禾出版,1995年。
〔美〕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文學理論》,南京:鳳凰出版公司,2006年。
〔美〕劉若愚著,趙帆聲譯,《中國詩學》,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五、其他
沈起煒、徐光烈編,《中國歷代職官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3 年。
参、單篇論文
王曾瑜,〈宋高宗和李綱、宗澤〉,《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期6,1997年,頁73-94。
王開堂,〈李綱政績述評〉,《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頁21-26。
王紅霞,〈試論李綱對李白的評價〉,《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頁56-60。
王煜,〈李綱思想研究〉,《中國文化月刊》期96,1979年,頁106-125。
王麗華,〈試論李綱的抗金策略與措施〉,《江漢論壇》,1996年,頁19-23。
白曉霞,〈南宋初年財政困境及其解決—以李綱、呂頤浩、趙鼎三宰相的財政措施為例〉,《青海社會科學》,2008年,頁125-129。
仇小屏,〈談古典詩歌中時空的虛實設計〉,《思辨集》,1999年,頁19-40。
江舉謙,〈李綱─請立志以成中興疏〉,《明道文藝》期238,1996年,頁60-71。
李宗黃,〈宋朝賢相李綱〉,《中國地方自治》卷26期2,1973年,頁9-15。
吳吟世,〈李綱評傳〉,《福建文獻》期6,1969年,頁26-31。
徐永輝,〈姦臣?忠臣?─評析南宋初年的黃潛善、汪伯彥和李綱三位宰相〉,《通識研究集刊》卷9,2006年,頁123-136。
夏雲俠、閆孟祥,〈李綱與佛教〉,《五臺山研究》期1,2009年,頁15-19。
周裕鎧、孫烈鵬、吳姬,〈20世紀宋詩研究綜評〉,《陰山學刊》期3,2000年9月,頁17-21。
張高寬,〈搴旗拓路手,繼往開來人─論李綱與豪放詞派〉,《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頁52-55。
張高寬,〈李綱梁溪詞與豪放詞芻議〉,《文學評論》期2,2003年,頁128-133。
張再林,〈白居易是「宋型文化」的第一個代表性人物〉,《中州學刊》期1,2006年,頁204-208。
章尚政,〈宋代山水詞的文化審視〉,《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期2,1990年。
黃芙蓉,〈三十年來的李綱詩文研究〉,《成都大學學報》期4,2011年,頁38-41。
趙映林,〈中國古代的隱士與隱逸文化〉,《歷史月刊》期99,1996年,頁30-36。
廖美玉,〈中國古典詩歌中的自我放逐意識─由幾首「佳人」詩談起〉,《成大中文學報》期1,1992年,頁211-232。
蔡振璋,〈點景生情─試論山水文學義界〉,《東海文藝季刊》期15,1985年,頁2-7。
劉培,〈國運轉關與文風趨新—以李綱辭賦為中心的考察〉,《山東大學學報》期6,2009年,頁142-151。
霍松林、鄧小軍,〈論中國傳統詩歌的文化精神〉,《江海學刊》期1,1989年。
韓經太,〈論宋人平淡詩觀的特殊指向與內涵〉,《學術月刊》期7,1990年,頁52-58。
鄭淑榕,〈宣和初李綱沙縣交遊考〉,《東南學術》期3,2010年,頁106-110。
羅敏中,〈論李綱的沙縣貶謫詩賦及其對屈原思想的補正〉,《求索》期3,2000年,頁106-110。
羅敏中,〈論李綱的荊湘貶謫詩及其對屈原思想的補正〉,《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卷29期2,2000年,頁71-76。
肆、學位論文
白曉霞,《南渡三宰相研究(1127-1138)》,廣州:暨南大學古籍所博士論文,2006年。
李淑芳,《李綱詩詞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李淑芳,《宋室南渡前後詩詞衍變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
年。
姚大勇,《宋南渡前後詩歌研究》,上海:復旦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9年。
陳文慧,《北宋前期貶謫詩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張豐,《李綱研究》,杭州:浙江大學中文碩士論文,2007年。
甄琦,《論李綱貶謫時期的文學思想與詩歌創作》,寧夏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劉義,《李綱詩歌研究》,江蘇: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鄭淑榕,《李綱及其詩詞創作研究》,福州市: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蔣皙,《李綱辭賦初探》,山東:濟南大學中文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龔鵬程,《江西詩社宗派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3年。
指導教授 王次澄(Tzi-Cheng Wang) 審核日期 2012-2-2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