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6120500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 、訪客IP:18.227.190.93
姓名 李怡瑩(Yi-ying Lee)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明代藥材產銷與海外運銷之研究
(The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of Medicine in Ming Dynasty)
相關論文
★ 明代通政使司之研究★ 于慎行的生平與學思之研究
★ 萬曆中後期言官派系黨爭之研究(1586-1620)★ 晚明司禮監之研究
★ 明代祭酒資歷與作為之研究(1382-1566)★ 明代王世貞宗教觀之研究
★ 晚明直臣楊漣之研究(1572-1625)★ 方震儒與晚明政局之研究
★ 抗戰建軍的新嘗試———徵集到組建:青年遠征軍人事研究★ 明中葉理學名宦項喬之研究(1493-1552)
★ 明代寡母敎子之研究★ 明代女紅─以北方婦女為中心之探討
★ 明末浙江地區僧侶對寺院經濟之經營---以雲棲袾宏、湛然圓澄、密雲圓悟為中心★ 砂拉越留台同學會之研究(1694-1996)
★ 從種族到民族:梁啟超民族主義思想之研究(1895-1903)★ 公廟與地方社會-以大溪鎮普濟堂為例(1902-2001)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藥材是民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項物品,無論是醫療使用,或是搭配補身保養氣力,調養身體做為食材的一部份,皆需使用藥材。明代醫藥書籍大量出版,其中有關於藥材如何搭配使用,能夠達到強健體魄,延續生命的記載,也影響當時社會生活中,普遍食用藥材。民眾紛紛追求藥材書籍裡記載質地優良、療效奇佳的藥材,這些藥材散佈於各地,取得不易。
本文探討明代當時的服食藥材風氣,透過文人筆記中,對於藥補文化的追求。按照時令、季節與氣候,分別服用不同的藥劑,希冀能夠常保青春。藥材的產地分布,則是按照不同書籍的記載,而各有特色。本草類書籍是透過診治經驗,得出不同地理環境所生產的藥材,療效以及治癒病患的效果不同,因而推廣民眾尋獲這些特殊藥材。政府所徵收的藥材實物,卻是以各地區中,產量足以應付大量製作藥劑的相關藥材為主,這些藥材常見於各地,生長環境也並無特殊的條件限制。而藥材在採收時,為了能夠保持藥材的醫療效果,多會在販售前,先將這些藥材妥善處理,以提供較長的保存期限,便於貿易。民眾獲得藥材的管道,可以透過專業加工處理的藥鋪,購買治療常見疾病的藥品。或是在藥鋪中,經由坐堂醫者的診療,開立藥方,隨即在藥鋪取藥。另外,有許多醫生則是以開立處方,讓民眾自行覓得藥材,或是替民眾購入藥材。廟會以及藥材市場的出現,也替藥材貿易帶來無限商機,零售藥商多擺設攤販於廟會與定期集市中,向前來進香與消費的人,兜售藥材。或是聚集大量藥材的專業市場,提供民眾以及藥商前來挑選購買。中國境內的藥材,也吸引鄰近受到中國文化影響深遠的國家,爭相取得使用,透過不同的貿易方式,引進中藥,作為醫療用途。
摘要(英) Medicine is an integral part of people’’s livelihood and life articles, regardless of medical use, maintenance or gas power with a supplement, to restore his health as a part of the ingredients, who must to use medicine. A large number of medical books published in Ming Dynasty, including with regard to how to use medicine to achieve physical fitness, extend life, but also affect society at that time commonly consumed medicine. People have to pursue medicine in the record books, good quality, efficacy wonders of herbs, these medicine are scattered around the difficult to obtain.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ulture of Ming Dynasty was taking medicine, through the literary notes; make up for the drug culture of the pursuit. According to season and climate, are taking a different pharmacy, hoping to preserve their youth. Distribution of medicine origin,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fferent books of records, and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Herbal books through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sults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produced by the medicine, treatment and cure patients has a different effect, and thus promote the public found these special medicine. Government levied medicine, based on the region, production is sufficient to meet the relevant mass-produced pharmaceutical-based medicine, these medicine common in the country, the growth environment is also no special conditions. The medicine in the harvest,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medical effects of medicines, will be sold before the first proper handling of these medicine, to provide a longer shelf life, easy to trade. Public access to medicines, it can be processed by professional pharmacy, buy treatment of common diseases. Or in the pharmacy and, through visits at the doctor’’s diagnosis, prescribe, then get the medicine in the pharmacy. In addition, many doctors are prescribing, so that people find their own medicine, or medicine for public purchase. The emergence of the temple fairs and medicine market, but also bring unlimited business opportunities for the medicine trade, retail drug business furnishings and regular market vendors in the temple fairs, pilgrimage and consumption forward to people selling medicine. Gathered a lot of medicine in the professional market, providing the public and the selection of drug dealers come to buy. The medicine in China, to attract neighboring countries, competing through various trades mad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medical purposes.
關鍵字(中) ★ 藥材產地
★ 藥材市場
★ 藥鋪
★ 藥材貿易
關鍵字(英) ★ Pharmacy
★ Medicine market
★ Medicinal origin
★ Medicine trade
論文目次 緒論.............................................1
第一章 明代的藥補文化.........................15
第一節 藥補文化的普及.........................16
第二節 醫家對藥補的推廣.......................26
第二章 明代的藥材生產.........................34
第一節 藥材種類與療效.........................35
第二節 藥材產地分布...........................43
第三節 藥材採收與製作.........................54
第三章 明代的藥材通路.........................62
第一節 藥商藥鋪與零售商人.....................62
第二節 藥王廟與藥材市場.......................71
第三節 政府施藥與民間救濟.....................76
第四章 明代藥材的海外運銷.....................81
第一節 海路國家─日本.........................82
第二節 陸路國家─朝鮮.........................87
結論............................................99
徵引書目.......................................103
附錄...........................................112
參考文獻 一、史料
1.地方志書
明‧李 侃、胡 謐纂修,《(成化)山西通志》,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撰者,1996年。
明‧畢 恭修,《(嘉靖)遼東志》,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
明‧陳 道,《(弘治)八閩府志》,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撰者,1996年。
明‧陳洪謨,《常德府志》,收錄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臺北:新文豐,1985年。
明‧陸 釴等纂修,《(嘉靖)山東通志》,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撰者,1996年。
明‧湯日昭,《(萬曆)溫州府志》,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1996年。
明‧管大勳,《臨江府志》,收錄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臺北:新文豐,1985年。
明‧熊 相,《(正德)瑞州府志》,收錄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明‧劉應時,《(嘉靖)青州府志》,收錄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臺北:新文豐,1985年。
明‧樊 深,《(嘉靖)河間府志》,收錄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臺北:新文豐,1985年。
明‧謝庭柱,《(嘉靖)隆慶志》,收錄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臺北:新文豐,1985年。
明‧鍾崇文,《(隆慶)岳州府志》,收錄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臺北:新文豐,1985年。
清‧阮 元,《廣東通志》,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
清‧沈青崖等編纂,《陜西通志》,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清‧沈翼機等編纂,《(雍正)浙江通志》,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清‧黃之雋等編纂,《江南通志》,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清‧謝旻等修,《(康熙)江西通志》,收錄於《中國方志叢書》,臺北:成文,1989年。
2.醫書
魏‧吳普等述,清‧孫星衍、孫馮翼輯,《神農本草經》,收錄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1985年。
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宋‧寇宗奭,《本草衍義》,收錄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明‧王肯堂,《證治準繩》,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明‧王 綸,《本草集要》,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
明‧方有執,《傷寒論條辨》,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明‧朱 橚,《普濟方》,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__________,《救荒本草》,收錄於《四庫全書珍本》,臺北:臺灣商務,1982年。
明‧江 瓘,《名醫類案》,收錄於《四庫全書珍本》,臺北:臺灣商務,1976年。
明‧李中立,《本草原始》,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明‧李中梓,《刪補頤生微論》,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1995年。
__________,《鐫補雷公炮製藥性解》,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明‧李 梴,《醫學入門》,明萬曆間刊本。
明‧汪 機,《外科理例》,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明‧倪朱謨,《本草彙言》,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
明‧陳 桷,《石山醫案》,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明‧陳嘉謨,《本草蒙筌》,收錄於《中國醫學大成續集》,上海:上海科學技術 出版社,2000年。
明‧張介賓,《景岳全書》,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明‧傅仁宇,《審視瑤函》,收錄於《中國醫學大成續集》,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
明‧劉 純,《醫經小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9年。
明‧劉文泰撰,《本草品彙精要》,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
明‧盧之頤,《本草乘雅半偈》,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明‧繆希雍,《神農本草經疏》,收錄於《中國醫學大成續集》,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
明‧薛 己,《薛氏醫案》,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清‧趙學敏,《串雅》,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
3.其它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明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4-1966年。
不著撰者,《朝天錄》,收錄於《明代基本史料叢刊‧鄰國卷》北京:線裝書局,2006年。
不著撰人,《如夢錄》,收錄於《叢書集成續編》,臺北:新文豐,1989年。
明‧佚 名,《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1995年。
明‧丁紹軾,《丁文遠集》,收錄於《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2000年。
明‧王 圻,《續文獻通考》,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1995年。
明‧王 ,《思軒文集》,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
明‧王 錡,《寓圃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明‧王士性,《廣志繹》,北京:中華,1997年。
明‧王世貞,《弇山堂別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明‧王演疇,《古學齋文集》,收錄於《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2000年。
明‧方孝孺,《遜志齋集》,收錄於《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臺北:臺灣商務,1968年。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臺北:世界書局,1982年。
明‧呂 毖,《明宮史》,收錄於《四庫全書珍本》,臺灣:臺灣商務,1974年。
明‧朱國禎,《湧幢小品》,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
明‧李 詡,《戒庵老人漫筆》,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明‧李光元,《市南子》,收錄於《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1995年。
明‧李東陽等撰,《大明會典》,臺北:新文豐,1976年。
明‧李晉德,《客商一覽醒迷》,太原:山西出版社,1992年。
明‧李開先,《李中麓閑居集》,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1997年。
明‧余象斗,《三台萬用正宗》,東京:汲古書院,2000年,據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所藏仁井田文庫本影印。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臺北:新興,1977年。
明‧杜應芳,《補續全蜀藝文志》,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
明‧孟 思,《孟龍川文集》,收錄於《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2000年。
明‧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記》,收錄於《祁彪佳文稿》,北京:書目文獻,1991年。
明‧周復俊,《全蜀藝文志》,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明‧郎 瑛,《七修類稿》,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
明‧范允臨,《輸寥管集》,收錄於《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1995年。
明‧俞汝為,《荒政要覽》,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
明‧胡宗憲,《籌海圖編》,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明‧徐一虁,《始豐稿》,收錄於《四庫全書珍本》,臺北:臺灣商務,1980年。
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重慶:重慶出版社,2007年。
明‧袁中道,《珂雪齋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明‧高 拱,《高文襄公集》,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1997年。
明‧高 濂,《雅尚齋遵生八牋》,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5年。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北京:人民文學,1992年。
________________,《金瓶梅詞話》,東京:大安,1963年。
明‧唐桂芳撰,《唐氏三先生集》,收錄於《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社,1988年。
明‧孫承恩,《文簡集》,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明‧凌濛初,《拍案驚奇》,收錄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古籍,1994年。
__________,《二刻拍案驚奇》,收錄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古籍,1994年。
明‧秦 夔,《五峰遺稿》,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
明‧張 萱,《西園聞見錄》,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
明‧張 燮,《東西洋考》,收錄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1985年。
明‧張 瀚,《松窗夢語》,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明‧陳子龍,《明經世文編》,北京:中華,1962年。
明‧陳仁錫,《無夢園遺集》,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
明‧陳全之,《蓬窗日錄》,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
明‧陳龍正,《幾亭外書》,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
明‧陳耀文,《天中記》,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明‧陳燕翼,《思文大紀》,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
明‧陳繼儒,《養生膚語》,收錄於清‧曹溶輯,《學海類編》,臺北:藝文,1967年,冊23。
明‧陳懿典,《陳學士先生初集》,收錄於《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1995年。
明‧陸 楫,《古今說海》,成都:巴蜀書社,1988年。
明‧郭正域,《合併黃離草》,收錄於《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1997年。
明‧陶宗儀,《說郛》,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明‧曹學佺,《蜀中廣記》,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明‧黃 汴,《一統路程圖記》,臺北:漢學研究中心,1990年,明隆慶四序刊本。
明‧黃光昇,《昭代典則》,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1996年。
明‧焦 竑,《焦氏筆乘》,收錄於《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臺北:商務印書館,1968年。
__________,《焦氏澹園集》,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明‧程守信,《商便奇方》,收錄於《海外回歸中醫善本古籍叢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年。
明‧程敏政,《新安文獻志》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__________,《篁墩文集》,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收錄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古籍,1994年。
__________,《警世通言》,收錄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古籍,1994年。
__________,《醒世恒言》,收錄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古籍,1994年。
明‧童 冀,《尚絅齋集》,收錄於《四庫全書珍本》,臺北:臺灣商務,1969-1970年。
明‧楊 慎,《升菴集》,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明‧董 紀,《西郊笑端集》,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明‧董其昌,《容臺集》,收錄於《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1997年。
明‧董斯張,《廣博物志》,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明‧過庭訓,《本朝分省人物考》,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
明‧慎懋官,《華夷花木鳥獸珍玩考》,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
明‧鄭舜功,《日本一鑑窮海河話》,據1939年舊鈔本影印。
明‧劉 侗,《帝京景物略》,北京:北京古籍,1983年。
明‧劉 基,《多能鄙事》,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1995年。
明‧劉 麟,《清惠集》,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明‧鮑應鰲,《瑞芝山房集》,收錄於《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1995年。
明‧謝肇淛,《五雜組》,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1977年。
明‧鍾化民,《賑豫紀略》,收錄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1985年。
明‧瞿 佑,《四時宜忌》,收錄於清‧曹溶輯,《學海類編》,臺北:藝文,1967年,冊23。
明‧邊 貢,《華泉集》,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清‧李 漁,《閒情偶寄》,臺北:長安,1990年。
清‧谷應泰,《明倭寇始末》,收錄於《學海類編》,臺北:藝文,1967年。
清‧屈大均,《廣東新語》,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清‧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清‧張 英等撰,《御定淵鑑類函》,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清‧齊學裘,《見聞續筆》,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
清‧經元善,《居易初集》,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清‧錢維城,《錢文敏公全集》,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
清‧顧景星,《白茅堂集》,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1997年。
朝鮮‧鄭士龍,《朝天錄》,收錄於《明代基本史料叢刊‧鄰國卷》,北京:線裝書局,2006年。
朝鮮‧權 近,收於《陽村先生文集》,收錄於《明代基本史料叢刊‧鄰國卷》,北京:線裝書局,2006年。
二、專書
《法國漢學》叢書編輯委員會編,《法國漢學》,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第6輯。
《法國漢學》叢書編輯委員會編,《法國漢學》,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第8輯。
從醫療看中國史學術研討會,《從醫療看中國史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5年。
方志遠,《江右商幫》,香港:中華書局,2000年。
王孝通,《中國商業史》,臺北:臺灣商務,1981年。
王 儀,《朱明與李氏朝鮮》,臺北:臺灣商務,1971年。
田培棟,《陝西商幫》,香港:中華書局,2000年。
朱德明,《南宋時期浙江醫藥的發展》,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5年。
朱倩如,《明人的居家生活》,羅東:明史研究小組,2003年。
安冠英,韓淑芳,潘惜晨編,《中華百年老藥鋪》,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3年。
巫仁恕,《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臺北:聯經,2008年。
余英時,《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臺北:聯經,1987年。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2005年。
李建民,《從醫療看中國史》,臺北:聯經,2008年。
李慶新,《明代海外貿易制度》,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吳 晗,《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北京:中華,1980年。
吳蕙芳,《萬寶全書:明清時期的民間生活實錄》,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01年。
林仁川,《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貿易》,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
周致元,《明代荒政文獻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年。
松浦章,《明清時代中國與朝鮮的交流─朝鮮使節與漂著船》,臺北:樂學書局,2002年。
施 杞,《實用中國養生全書》,臺北:護幼社,1993年。
施又文,《《神農本草經》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7年。
唐文基,《16-18世紀中國商業革命》,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唐廷猷,《中國藥業史》,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3年。
張海英,《明清江南商品流通與市場體系》,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張國剛,《中國社會歷史評論》,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第3輯。
陳新謙,《中華藥史紀年》,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4年。
陳學文,《明清社會經濟史研究》,臺北:稻禾出版社,1991年。
______,《明清時期商業書及商人書之研究》,臺北:洪葉文化,1997年。
曹淑娟,《晚明性靈小品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
傅衣凌,《明清時代商人及商業資本》,臺北:谷風,1986年。
傅維康,《中藥學史》,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楊正泰,《明代驛站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楊孝麒,《本草綱目選譯》,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年。
熊月之、熊秉真主編,《明清以來江南社會與文化論集》,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萬明主編,《晚明社會變遷問題與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樊樹志,《明清江南市鎮探微》,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年。
______,《江南市鎮:傳統的變革》,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謝貴安,《明實錄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三、論文
1.期刊論文
方曉陽、章靜,〈中藥三七在明代得以傳播的歷史條件〉,《中華醫史雜誌》,卷34期1(2004年1月),頁16-20。
仲春明,〈中國的廟會市場〉,《上海經濟研究》,期5(1987年),頁57-61。
吉發涵,〈廟會的由來及其發展演變〉,《民俗研究》,期1(1994年),頁48-54、94。
李慶升、徐樹楠、劉海麗,〈《本草蒙筌》的學術特色探討〉,《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卷10增刊(2009年9月),頁5-6
李慶新,〈明代廣州對外貿易試探〉,《廣東社會科學》,期1(1988年),頁108-117。
邱仲麟,〈明代的藥材流通與藥品價格〉,《中國社會歷史評論》,卷9(2008年),頁195-213。
胡 濱,〈明清時期中醫藥文獻述評〉,《中華醫史雜誌》,卷29期3(1999年7月),頁141-144。
胡安徽,〈明代藥材造假考略〉,《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卷11期3(2010年9月),頁153-157。
陳元朋,〈兩宋的醫事制度及其社會功能〉,《史原》,期20(1997年5月),頁263-316。
陳剛俊、彭洁,〈不為良相,願為良醫─明清江西從醫士人群體研究〉,《江西中醫學院學報》,卷22,期3(2010年6月),頁18-23。
張同利,〈“三尸”考〉,《殷都學刊》,期1(2010年),頁135-139。
閆智強、章健,〈《串雅》串解〉,《中醫藥臨床雜誌》,卷22期6(2010年12月),頁554-556。
曹 暉、章國鎮、謝宗萬,〈《本草品彙精要》研究概述〉,《中醫藥學報》,期3(1988年),頁53-56。
程似錦,〈談《醒世恆言》的成書及其中兩卷所反映的明代社會〉,《法商學報》,期27(1992年12月),頁300-336。
童光東、劉惠玲,〈明清時期新安藥店及其醫藥學作用〉,《中華醫史雜誌》,卷25期1(1995年1月),頁30-34。
曾 軍,〈歷代的醫藥盛會─廟會〉,《中國藥房》,卷5期2(1994年),頁48。
黃啟臣,〈明代廣州的海外貿易〉,《中國經濟史研究》,期4(1990年),頁107-124。
溫長路,〈《本草綱目》的成功與成就─紀念《本草綱目》金陵版問世410周年〉,《亞太傳統醫藥》,期9(2006年),頁9-11。
趙 普〈藥王崇拜與安國藥都的形成和發展─對一種商業神崇拜現象的宗教社會學分析〉,《昆明大學學報》,卷17(2006年),頁50-53。
趙德修等,〈古藥都安國〉,《中藥材科技》,期4(1984年),頁23、44-45。
劉石吉,〈明清時代江南地區的專業市鎮(上)〉,《食貨月刊》,卷8期6(1978年9月),頁26-43。
______,〈明清時代江南地區的專業市鎮(中)〉,《食貨月刊》,卷8期7(1978年10月),頁30-41。
______,〈明清時代江南地區的專業市鎮(下)〉,《食貨月刊》,卷8期8(1978年11月),頁15-30。
劉 軍,〈明代海上貿易的出口商品〉《財經問題研究》,期12(2010年12月),頁23-29。
魏露苓,〈從”醫詩”看明季文人對醫德醫術的評價〉,《中華醫史雜誌》,卷35期3(2005年7月),頁170-175。
薛曉蓉,〈廟會的產生及其嬗變軌跡〉,《雁北師範學院學報》,卷19期4(2003年8月),頁32-34。
聶德寧,〈試論明代中日官方貿易向民間貿易的演變〉,《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期2(1987年),頁41-49。
2.學位論文
施沛杉,〈清代兩浙鹽業的生產與運銷〉,埔里: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涂豐恩,〈從徽州醫案看明清的醫病關係(1500-1800)〉,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張哲維,〈宋代建茶的生產與運銷〉,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張麗芬,〈湖南省米糧市場產銷研究(1644-1937)〉,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蔣竹山〈清代人參的歷史─一個商品的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
Cheng-han Wu, “The Temple Fair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h. D. disserta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1988.
指導教授 吳振漢(Cheng-Han Wu) 審核日期 2011-7-2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