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6130100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2 、訪客IP:18.191.211.66
姓名 宋潔茹(Chieh-ju Su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陳子龍詞中的「春」意象探析
相關論文
★ 汪端詠史詩研究★ 席佩蘭詩作及其性靈的表現
★ 隨園女弟子金逸及《瘦吟樓詩集》研究★ 柳永其人與其詞之研究
★ 元末隱逸詞研究★ 屈大均及其山水詩研究
★ 許學夷《詩源辯體》的詩學體系重構★ 杜文瀾及其《憩園詞話》研究
★ 清代常州派四部詞選評點唐宋詞研究★ 董士錫生平及其詞學研究
★ 書寫之後:反叛回憶的夢窗詞★ 清人選清詞研究
★ 《綠窗新話》的通俗化及其影響★ 女性詞清代批評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陳子龍為明末清初著名詞人,明末清初時代變遷,使其詞中情感亦產生變化。研究者多將陳子龍的詞依甲申國變分為二期,前期詞作以《江蘺檻》為主,後期以《湘真閣》為代表。在這些詞作中,多運用春意象營造詞境。本論文分為三方面研究「春意象」。首先由陳子龍的生平、交遊與著作談起,了解與柳如是的戀情與《江蘺檻》中詞作的關連;明亡後,詞作的情感背景。第二部分,藉由分析陳子龍的詞學主張,了解陳子龍論詞與創作的原則,依陳子龍提出填詞「四難」結合其詞作的分析,鑒賞陳子龍詞中「春意象」與辨析其詞學主張的關連。第三部分則是對陳子龍詞作中的春景進行比較,並細分春景中常使用的意象群,以明白陳子龍如何運用相似的春景,表達不同的情感。藉由此三部分的研究,使陳子龍詞中的春意象更為明確。
摘要(英) Chen Zilong is one of the famous writers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He changed his emotions in literature in the transition of his times. The researcher divided Chen’s poetry into two stages – the preliminary stage is based on “Jiang Li Jian” and the latter stage is on “Xiang Zhen Ge”. Among these poetry,Chen used plenty images of spring to presen this poems. The present study analyzed “images of spring” by dividing it into three dimensions. The first part discussed Chen’s background, relationships, and writings. It also examine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hen’s relationship with Liu Ru-shi and “Jiang Li Jian” .The second part inspected Chen’s viewpoints about poetry and how he composed poems. In addition, Chen’s “four difficulties” and images of spring had been revealed. The last part compared the most common used spring scenes in Chen’s poem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his feelings. By means of investigating the above three parts, Chen’s use of spring are more clear and evident.
關鍵字(中) ★ 春意象
★ 湘真閣
★ 江蘺檻
★ 陳子龍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疇與文獻分析 ..................................................................................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第四節 意象之意涵 ............................................................................................... 11
第二章 陳子龍生帄、交遊、著作 ........................................................................ 18
第一節 生帄 ........................................................................................................... 18
第二節 交遊 ........................................................................................................... 30
第三節 陳子龍的著作 ........................................................................................... 41
第三章 陳子龍的詞學主張 .................................................................................... 52
第一節 詞的起源與盛衰........................................................................................ 53
第二節 詞中言外之意 ........................................................................................... 63
第三節 詞之創作手法 ........................................................................................... 71
第四章 陳子龍詞中的春景 .................................................................................... 80
第一節 《江蘺檻》 ............................................................................................... 82
第二節 《湘真閪》存稿...................................................................................... 108
第三節 其他作品 ................................................................................................. 129
第五章 陳子龍詞中春天常見意象 ...................................................................... 134
第一節 植物意象 ................................................................................................. 134
第二節 鳥類意象 ................................................................................................. 168
第三節 天文意象 ................................................................................................. 177
第仐章 陳子龍詞中春意象與其詞學主張的關連 ............................................... 194
第一節 用意 ......................................................................................................... 194
第二節 鑄調 ......................................................................................................... 197
第三節 設色 ......................................................................................................... 200
第四節 命篇 ......................................................................................................... 214
第七章 結論 ......................................................................................................... 218
參考書目 .......................................................................................................................... 225
參考文獻 (一) 古籍(依時代先後排列):
漢.司馬遷著,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臺北:鼎文書局,1981 年。
南朝宋.范曄,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
南朝宋.劉勰著,《文心雕龍》,臺北市:臺灣開明書店,1969年。
南朝梁.鍾嶸撰,《詩品》,臺灣:中華書局,1966年。
南朝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87年。
南朝陳.徐陵編,《玉臺新詠》,臺北市:世界書局,1970年。
唐.姚思廉,《陳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1984年。
後蜀.趙崇祚編,《花間集》,臺北市:世界書局,1992年。
南唐.李煜著,王兆鵬導讀,《李煜詞集》,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宋.李昉等奉敕撰,《太平御覽》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1983年。
宋.柳永著,高建中校點,《樂章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宋.秦觀撰,《淮海集》,臺北市:臺灣商務,1979年。
宋.陸佃《埤雅》,北京市:中華書局,1985年。
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錄於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臺北市:世界書局,1986年。
宋.陳與義撰,白敦仁校箋《陳與義集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0年。
宋.胡仔撰,楊家駱主編,《苕溪漁隱叢話》,臺北:世界書局,1966年。
宋.洪興祖,《楚辭補註》,臺北:藝文印書館,1990年10月。
宋.陸游著,《陸放翁全集》下,臺北市:世界書局,1963年。
宋.張端義著《貴耳集》,《叢書集成新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宋.張炎注,夏承燾校注《詞源注》,臺北市:木鐸出版社,1987年。
宋.汪元量著,孔凡禮輯,《增定湖山類稿》,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宋.佚名,《草堂詩餘前後集》,臺北巿:台灣商務,1965年。
元.趙孟頫,任道斌校點,《趙孟頫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
明.彭賓,《彭南又先生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
明.陳子龍,《詩問略》,選自《毛詩說序外五種》,臺北:新文豐出版有限股份公司,1984年。
明.陳子龍著,《安雅堂稿》,臺北市:偉文,1977年
明.陳子龍著,《陳子龍文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明.陳子龍著,施蟄存、馬熙祖標校,《陳子龍詩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明.陳子龍著,方云校點,《湘真閣稿》,瀋陽:遼寧出版社,2001年。
明.陳子龍、清.李雯、宋徵輿撰,陳立校點,《雲間三子新詩合稿》,瀋陽:遼寧出版社,2000年。
明.陳子龍、清.李雯、宋徵輿撰,《皇明詩選 》,上海市 : 華東師範大學,?年。
清.杜登春《社事始末》,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68年出版。
清.李雯著,《蓼齋集》,《四庫禁毀書叢刊》第111 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
清.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 ,北京:新華書店,1996年。
清.柳如是撰,周書田校輯,《柳如是集》,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年。
清.黃宗羲,《明儒學案》,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清.侯方域著,王樹林校箋,《侯方域詩集校箋》,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
清.朱彜尊輯,《詞綜》,臺北市:中華書局,1966年。
清.萬樹,《詞律》,臺北:中華書局發行,1966年。
清.宋廣業撰,《羅浮山志會編》,《續修四庫全書》冊725,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王士禎、鄒祗謨編,《倚聲初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清.田同之,《西圃詞說》,錄於唐圭璋編《詞話叢編二》,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清.馮金伯輯,《詞苑萃編》,錄於唐圭璋《詞話叢編二》,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清.康熙御定,《御選歷代詩餘》,錄於《四庫全書薈要》集部 150冊,臺北:世界書局,1986年。
清.彭定求等編,《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清.計六奇纂輯,《明季北略》,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清.顧璟芳、李葵生、胡應宸編選,曾昭岷審訂,王兆鵬校點,《蘭皋明詞匯選》下,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清.沈雄編,(清)江尚質增輯《古今詞話》,上海市:上海書店,1987年。
清.張廷玉等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明史并附編六種 》臺北市:鼎文書局,1980年
清.張廷玉等編,《通鑑綱目三編》,臺北市:世界書局,1986年。
清.穀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
清.王弈清等撰,《歷代詞話》,唐圭璋編《詞話叢編二》,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清.王昶.《湖海詩傳》,商務印刷館出版,1958年重印1937年版。
清.張宗橚,《詞林紀事》,臺北:河洛出版社,1975年。
清.董誥等編,《全唐文》,北京市:中華書局,1983年。
清.吳衡照撰,《蓮子居詞話》,錄於唐圭章編《詞話叢編三》,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清.宋翔鳳,《蓮子居詞話》,錄於唐圭璋《詞話叢編三》,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清.宋如林等修,孫星衍等纂,《松江府志》,臺北市:成文出版社,1960年。
清.沈祥龍撰,《論詞隨筆》,錄於唐圭章編《詞話叢編五》,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清.譚獻著,范旭侖、牟小朋整理,《復堂日記》,石家莊:河北教育,2000年。
清.馮煦《蒿庵論詞》,唐圭璋《詞話叢編》冊四,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清.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臺北縣:文海,1975年。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清.況周頤,《蕙風詞話》,臺北市:世界書局,1979年。
清.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清.王國維,《人間詞話》,臺北市:洪氏,1976年。
民國.趙爾巽等,《清史稿》,北京市:中華出版,1977年。
(二) 專書(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歷史、人物傳記類:
王毓榮著,《荊楚歲時記校注》,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88年。
朱東潤,《陳子龍及其時代》,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2007年。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明人傳記資料索引》,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78年。謝正光編著,王德毅校訂,《明遺民傳記資料索引》,臺北:新文豐書局,1981年。
陳寅恪,《陳寅恪集 柳如是別傳》,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
楊蔭深,《中國文學家列傳》,臺北:中華書局,1984年。
謝國楨,《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上海:上海書店,2005年。
詞集詞學詞論類:
王水照、保苅佳昭編選,《日本學者中國詞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王隆升,《宋詞的登望意識與境界》,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
朱惠國、劉明玉著,崔海正主編,《明清詞研究史稿》,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
李康化,《明清之際江南詞學思想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
沙先一、張暉著,《清詞的傳承與開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卓清芬,《清末四大家詞學及詞作硏究》,臺北市:臺灣大學,2003年。
周煥卿,《清初遺民詞人群體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邱少華編著,《歐陽修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1年。
唐圭璋編,《全宋詞》,臺北市:文光,1983年。
唐圭璋編,《詞話叢編》,臺北市:新文豐,1988。
孫立,《詞的審美特性》,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孫康宜著,李奭學譯,《陳子龍柳如是詩詞情緣》,臺北市:允晨,1992年。
徐楓,《嘉道年間的常州詞派》,臺北市:雲龍出版社,2002年。
張世斌,《明末清初詞風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
張仲謀,《明詞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
張夢機,《詞律探原》,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
陳水雲,《清代前中期詞學思想硏究》,湖北:武漢大學,1999年。
曾純純編,《第一屆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4年。
葉嘉瑩,《唐宋詞名家論集》,臺北市:正中書局,1987年。
葉嘉瑩,《清代名家詞選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葉嘉瑩,《清詞叢論》,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葉嘉瑩著,《清詞叢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葉嘉瑩,《詞學新詮》,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趙山林,〈陳子龍的詞和詞論〉,《詩詞曲論稿》,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趙尊嶽,《明詞彙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龍榆生,《龍榆生詞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7年。
龍榆生著,《唐宋詞格律》,臺北市:里仁書局,1990年。
龍榆生編選,《近三百年名家詞選》,臺北:上海古籍出版社,1956年。
嚴迪昌,《清詞史》,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
文學研究類:
王立,《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臺北市:文哲出版社,1994年。
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結社硏究》,天津市 :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硏究續编》,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周明初,《晚明士人心態及文學個案》,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
邱明正主編,《上海文學通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姚蓉,《明末雲間三子研究》,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胡楚生,《清代學術史研究》,臺北:學生書局,1988年。
孫立,《明末清初詩論研究》,廣州:廣東高等教育,2003年。
徐朔方,《明代文學史》,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年。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北京:北京大學,1996年。
陳植鍔,《詩歌意象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1992年。
趙慧文編著,《中華歷代詠花卉詩詞選》,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
劉勇剛,《雲間派文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歐麗娟,《杜詩意象論》,臺北:里仁書局,1997年。
謝國楨,《明末清初的學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
簡錦松,《明代文學批評研究》,臺北:學生書局,1989年。
嚴云受,《詩詞意象的魅力》,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
工具書:
王立,《中國文學主題學——意象主題史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臺北:開明書局,1958年
唐圭璋主編,鐘振振副主編,《金元明清詞鑒賞辭典》,臺北:新地文學出版社出版,1992年
孫映逵主編,《中國歷代詠花詩詞鑒賞辭典》,江蘇:新華書店,1989年。
張相 ,《詩詞曲語辭匯釋》,臺北市:世界書局,1962年。
敏澤,《形象 意象 情感》,河北省石家莊:河北教育,1988年。
曼古埃爾 (Manguel, Alberto) 著,薛絢譯,《意象地圖》,臺北市:臺灣商務, 2002。
陳滿銘,《章法學論粹》,臺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
陳滿銘,《意象學廣論》,臺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6年。
黃景進,《意境論的形成——唐代意境論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4年。
德.黑格爾著,朱光潛譯,《美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年。
蔡英俊主編,《意象的流變》,臺北市:聯經,1982年。
蔡英俊著,《中國古典詩論中「語言」與「意義」的論題——「意在言外」的用言方式與「含蓄」的美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
蔡英俊著,《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臺北市:大安出版社,1986年。
錢仲聯《元明清詞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年。
藍華增,《意境論》,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顏崑陽著,《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中國古典詮釋學例說》,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
蘇珊.郎格著,劉大基、傅志強、周發祥譯,《情感與形式》,臺北市:商鼎文化出版社,1991年。
龔鵬程,《文化符號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
(三) 碩博士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坤地,《陳子龍及其經世思想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碩士論文,1992年。
白芝蓮,《夏完淳詩詞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碩士論文,1994年。
吳永忠,《《皇明詩選》研究》,江西:江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吳思增,《陳子龍新詩風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6年。
吳瑞泉,《明清格調詩說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7年。
李吉光,《柳如是詩文中的家國情懷與漂泊意識》,北京: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李紀祥撰,《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9年。
李栩鈺,《河東君與《柳如是別傳》──「接受觀點」的考察》,桃園:中央大學博士論文,2002年。
李越深,《雲間詞派研究》,浙江:浙江大學博士論文,2004年。
沈伊玲,《柳如是及其詩詞研究》,臺南: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侯宇燕,《論陳子龍的文化人格與文學創作》,北京: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4年。
秦鳳,《明代松江府作家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高士原《晚明幾社六子及李雯社會詩探微》,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碩士論文,2004年。
涂茂齡,《陳大樽詞的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張天妤,《陳子龍詞風形成的文化形態考察》,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張文恒,《陳子龍雅正詩學精神考論》,北京:北京語言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張亭立,《陳子龍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7年。
郭秋顯,《海外幾社三子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
陳美朱,《明末清初詩詞正變觀研究─以二陳、王、朱為對象之考察》,臺南:中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系博士論文,1990年。
陳麗純,《明末清初性情詩論研究-—以陳子龍,錢謙益為考察對象》,高雄: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趙莉萍,《陳子龍詞研究》,山東:山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3年。
劉勇剛,《雲間派研究》,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2年。
戴文和,《晚明經世學鉅著《皇明經世文編》及其相關問題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魏振東,《陳子龍年譜》,廣西:廣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蘇菁媛,《陳子龍詞學理論及其詞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四) 期刊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于飛,〈雲間詞論與清詞中興〉,《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頁64-69。
王兆鵬、姚蓉,〈作品意義的展現與作家意圖的遮蔽——以陳子龍〈點絳唇.春日風雨有感〉為例〉,《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6期,頁1-6。
王英志,〈陳子龍著作與作品考述〉,《文學遺產》,第6期,2007年,頁98-106。
王英志,〈話說元明清詞〉,《文史知識》,1997年第12期,頁50-54。
王曉彬、童曉剛,〈雲間詞派論略〉,《貴州社會科學》第5期,2004年9月,頁97-100。
王璦玲,〈孫著《晚明詩人陳子龍》評介 〉,《中外文學》,20:6,234期,1991年11月,頁86-94。
任耕耘,〈明詞簡論〉,《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7卷:4期,1999年11月,頁 547-549。
艾治平,〈論清詞的流派〉,《嘉應大學學報》, 1997年第2期,頁38-45。
吳思增,〈陳子龍和明清之際「莊騷」合稱〉,《太原理工學報(社會科學版)》,23卷第1期,2005年3月,頁63-67。
李越深,〈《江蘺檻》詞與陳子龍、柳如是戀情〉,《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7 卷第1 期,2007 年1 月,頁95-101。
李越深,〈論陳子龍的詞學思想〉,《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8第4期,2006年7月,頁106-111。
汪孔豐,〈陳子龍詞之意境探析〉,《衡水師專學報》,第6卷第1期,2004年3月,頁31-34。
金薇薇,〈從《皇明經世文編》的編纂論陳子龍的編輯思想〉,《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0卷第6期,2000年11月,頁103-106。
姜吉林,〈何處望春歸 空林鶯暮啼——陳子龍詞憂患意識透視〉,《社會科學論壇》,第6期,2008年3月,頁101-103。
姚蓉,〈男兒捐生苦不早——論陳子龍之死兼談明末士人對待死亡的心態〉,《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43期,2003年1月,頁20-24。
柳文耀,〈香草與美人,托意自幽深——〈念奴嬌.春雪詠蘭〉賞析〉,《古典文學知識》,1997年第2期,頁92-94。
孫克強,〈試論雲間派的詞論及其在詞論史上的地位〉,《中州學刊》,期,1998年第4期,頁91-96。
孫康宜,〈回應謝正光先生評陳子龍與柳如是詩詞情緣〉,《當代》,第118期,1996年2月,頁144-146。
徐松巍,〈匯治國良策 開經世新風——《皇朝經世文編》〉,《文史知識》,1998年6月,頁54-57。
徐培均,〈無限傷心夕照中——試論明詞的愛國思想〉,《社會科學》,1999年第6期,頁70-74。
荊竹,〈陳寅恪與《柳如是別傳》〉,《朔方》,第8期,2003年,頁45-54
馬祖熙,〈論陳子龍湘真閣詞——「漁家傲」記夢詞詮解論陳子龍的詞學思想〉,《中國國學》,第24期,1996年10月,頁57-71。
涂茂齡、費臻懿,〈明代陳子龍詞學觀析論 〉,《建國學報》18卷上,1999年6月,頁31-46。
區志堅,〈著經世文編略探明代經世思想的涵義──兼論近人對經世思想之研究 〉,《中國文化研究》,第23卷,1999年1月,頁 92-99。
張健,〈情與忠:詩體與詞體中的變奏——讀孫康宜教授的《陳子龍柳如是詩詞情緣》〉,《北京大學學報》42卷第4期,2005年7月,頁151-154。
張鳳,〈從「陳柳情緣」看明清婦女詩詞〉,《二十一世紀》第27期,1995年2月,頁68-72。
曹榮,〈天然韻致 融融情深——讀陳子龍〈訴衷情.春遊〉詞〉,《雁北師院學報》第3期,1994年,頁26、13。
陳水云,〈崇禎末至康熙初年的詞學思潮〉,《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2月,第2期,頁94-98。
陳美,〈「文武並懋,忠義兼資」的明末詞人——陳子龍:論陳子龍的詩歌理論及其詞作〉,《嶺東學報》第7期,1996年2月,頁223-237。
賀超,〈柳如是詩詞創作視角論〉,《贛南師範學院學報》,期,2001年第1期,頁 25-28。
賀超,〈論柳如是詩詞中獨特的精神內涵〉,《贛南師範學院學報》,1999年第2期,頁58-63。
黃士吉,〈論雲間詞派〉,《瀋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3期,頁 48-51。
葉嘉瑩,〈由詞之特質論令詞之潛能與陳子龍詞之成就〉,《中外文學》,19:1,217期,1980年6月,頁4-38。
鄒自振,〈明末文學理論家艾南英〉,《古典文學知識》,1998年第5期,頁 68-71。
劉竹,〈春意象與中國詩藝綜論〉,《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7卷第6期,1995年12月,頁82-86。
劉勇剛,〈明末詞運之轉移與清詞中學之契機——雲間詞派新論〉,《懷化學苑學報》25卷第1期,2006年1月,頁130-134。
劉勇剛,〈從「芳心花夢」的名士風流到「香草美人」的隱喻寄託——論陳子龍詞的審美意趣〉,《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3卷第1期,2005年3月,頁70-73。
劉勇剛,〈陳子龍詞補輯八首〉,《中國典籍與文化》,2002年第2期,頁41 。
鄭滋斌,〈論陳子龍、柳如是擬〈古詩十九首〉〉,《東方文化》第40卷第1期,2005年12月,頁39-77。
鄧紅梅,〈明詞綜論〉,《中國韻文學刊》,1999年第1期,頁 17-25。
謝正光,〈「評孫著《陳子龍柳如是詩詞情緣》〉,《當代》第117期,1996年1月,頁98-117。
謝正光著,〈清初詩文與士人交游考〉,《學術書評》,2003年5月,頁204-206。
謝明陽,〈陳子龍方以智的詩學論交與分趨——以「雅」的觀念為討論中心〉,《淡江中文學報》第13期,2005年12月,頁41-70。
謝明陽,〈評姚蓉著《明末雲間三子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66期,2007年5月,頁17-51。
謝明陽,〈雲間詩派的形成——以文學社群為考察脈絡〉,《臺大文史哲學報》第27期,2005年9月,頁315-317。
鄺文,〈略論宋詞的傷春意象〉,《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4月第6期,頁142-144。
指導教授 卓清芬 審核日期 2010-7-2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