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6130101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6 、訪客IP:3.135.205.164
姓名 張瑄蘭(Syuan-lan Ch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明清女性自傳劇作之夢境書寫
(Dreaming Writing of Female's Autobiography Dramatic Work in the Min and Ch'ing Dynasties)
相關論文
★ 新世紀以來中國大陸電視劇研究★ 知青問題研究——以雲和縣為例
★ 觀看與被觀看:西方國際電影節與中國大陸藝術電影(1983-2017)★ 漢語舌尖元音的歷史演化與地理分布
★ 晚唐「溫李」作品對南朝宮體詩之承傳與創變★ 清代女性作家戲曲:《繁華夢》、《喬影》、《梨花夢》「擬男」題材之性別意識反思
★ 越南詩人阮勸對陶淵明的接受之研究★ 家學建構與傳承對清代才女文學的影響—— 以錢塘袁氏女性文學為中心探討
★ 王小波〈黃金時代〉之暴力敘事與成長啟蒙★ 回城知青的集體記憶──以梁曉聲《雪城》為中心
★ 食指後期詩作之人生主題探討★ 盜墓小說《鬼吹燈》研究
★ 從青樓到閨閣的文學跨越-以柳如是與徐燦為例★ 李銳小說的悲劇意識與生命關懷---以《厚土》、《無風之樹》為例
★ 氣候變遷對漢末三國的影響——以文學為探討核心★ 王安憶小說性描寫的心理分析──以《三戀》、〈崗上的世紀〉為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明清女性劇作家藉由書寫方式抒發內在幽微心曲,她們透過戲曲角色扮演、劇情編寫的代言體形式,運用超越現實狀態的夢境書寫,巧妙迴避社會禮教規範的約束,構築出女性劇作家幽深婉曲的心靈世界投影,表達女性劇作家自身的生命體驗與思想感情,凸顯其置身於父權社會中無法掌控自身命運的性別困境,建構女性劇作家的主體性。
  本論文擬以葉小紈《鴛鴦夢》、王筠《繁華夢》、何珮珠《梨花夢》以及劉清韻《拈花悟》四種女性自傳劇作作為研究文本,探究為何橫跨晚明至晚清兩百多年時間向度的四種女性自傳劇作都選擇以迷離倘恍的夢境書寫呈現自我真實體驗與感受?她們擺盪於個人記憶的生命真實與夢境書寫的迷離虛幻,又是如何在劇情鋪排中闡釋自身的生命經驗,吐露其內心深處的憂悒苦悶與焦慮衝突,表述其人生理想與自我價值,這些問題都是本論文試圖探究、釐清的重點。
  本論文先以縱向角度探討湯顯祖「因情成夢、因夢成戲」的戲劇觀點和「人生如夢」的佛道宗教哲理對明清女性劇作家的深遠影響。再分別從寫作動機和創作內涵兩個層面,透過文本細緻的梳理、剖析,展現明清女性自傳劇作夢境書寫的思想意涵與情欲追求。
摘要(英) Female writers of drama in Ch’ing-dynasty voiced internal feelings by writing.
Through role-playing, theatrical composition, and surrealistic writing, they skillfully
escaped the confusion regulations of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to develop the mental
world inside female writer, thereby expressing their own life experiences and emotion,
highlighting their difficulties to direct their own destiny resulting from the 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a paternity society back then, so as to build up female’s structure of
independence.
The present study intends to adopt four memoir dramas, like Ye Shou-won’s
Couple’s Dream,Wang Ying’s Prosperous Dream, Ho Pe-chu’s Pear Flower Dreamand
Liu Chin-yin’s Flower-Holding Realization,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it attempts to
figure out the root cause why the four dramas crea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more than
200 years from late Min-dynasty to late Ch’ing-dynasty all adopted the way of illusion
to express their real emotion and feeling? and how they could explain physical life
experience through the arrangement of theatrical composition, thereby unfolding
inside depression, anxiety and conflict, exhibiting their ideals and self-value, all these
are the key points to clarify of the present article.
Through vertical standpoint, this study firstly discusses the dramatic viewpoint of
Tom Hsian-chu’s “Dream due to emotion, Drama due to dream”, as well as the great
effects on female authors in Min and Ch’ing dynasties of Buddhism and Dow-religion’s
philosophy in relation to”Life is dream”. Further, it unfolds the thought content and
emotional aspiration of Min-Ch’ing’s female drama writers from the aspects of writing
motives and composition contents respectively, by means of fine analysis in the article.
Key words: Memoir drama created by female authors in Min-Ch’ing dynasties, Illusion
writing, Ye Shou-won, Couple’s dream, Wang Ying, Prosperous dream, Ho Pe-chu, Pear
flower dream, Liu Chin-yin, Flower-holding realization.
關鍵字(中) ★ 拈花悟
★ 劉清韻
★ 梨花夢
★ 明清女性自傳劇作
★ 葉小紈
★ 夢境書寫
★ 王筠
★ 鴛鴦夢
★ 何珮珠
★ 繁華夢
關鍵字(英) ★ Flower-holding realization
★ Illusion writing
★ Couple’s dream
★ Wang Ying
★ Prosperous dream
★ Pear flower dream
★ Ho Pe-chu
★ Liu Chin-yin
★ Memoir drama created by female authors in Min-Ch
★ Ye Shou-won
論文目次 目 次
摘 要ⅰ
Abstractⅱ
致謝辭ⅲ
目 次ⅳ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文獻回顧5
一、 專書5
二、 期刊論文7
三、 學位論文11
第三節 研究範圍、方法與步驟12
一、 研究範圍12
二、 研究方法12
(一) 資料蒐集法12
(二) 文本分析法13
(三) 多學科參照研究13
三、 研究步驟14
第二章 明清女性自傳劇作夢境書寫的定義與內容17
第一節 自傳性文體的定義17
第二節 夢境書寫的定義21
第三節 作者生平與作品介紹23
一、 葉小紈生平與劇作《鴛鴦夢》23
二、 王筠生平與劇作《繁華夢》26
三、 何珮珠生平與劇作《梨花夢》29
四、 劉清韻生平與劇作《拈花悟》33
第三章 明清女性自傳劇作夢境書寫的成因與意涵40
第一節 「因情成夢,因夢成戲」的戲劇觀41
第二節 「人生如夢」的宗教哲理45
第四章 明清女性自傳劇作夢境書寫的寫作動機48
第一節 哀悼亡者48
第二節 追尋往日回憶59
第三節 肯定自我才華64
第四節 為現實補恨69
第五章 明清女性自傳劇作性別憾恨與情欲追求之呈現74
第一節 閨閣沉埋的性別憾恨74
一、 明清才女的性別憾恨74
二、 擬男表現的性別反思87
(一) 挪用男性文人性別錯位的文學傳統87
(二) 他者化現象89
第二節 婚姻愛戀的自主追求94
一、 美人名士的理想模式95
二、 知己之情的婚戀選擇98
三、 質疑婚姻制度的思索101
第六章 結論105
參考書目舉要110
參考文獻 古籍依著作時代排序,外文譯著依作者姓氏英文字母排序,餘依作者姓名筆畫排序,以便檢索。
一、專書:
(一)古籍
【周】莊周著、【清】郭慶藩撰、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詩經》,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晉】陶淵明、鄭騫校訂:《南山佳氣《陶淵明詩文選》》,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2年。
【南朝宋】劉義慶撰、楊勇編著:《世說新語校箋》,臺北:正文書局,1992年。
【梁】沈約:《宋書》,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1991年。
【唐】實叉難陀譯、【民國】賴永海釋譯:《楞伽經》,高雄縣:佛光,1996年。
【唐】智嚴述、【姚秦】鳩摩羅什譯:《金剛經 金剛般若經略疏》,臺北:新文豐出版,1993年。
【唐】李延壽撰、【民國】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類編 新校本南史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1994年。
【南唐】李煜著、王兆鵬導讀:《李煜詞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宋】蘇軾、劉石導讀:《蘇軾詞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宋】陸游著、錢仲聯校注:《劍南詩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明】湯顯祖著:《湯顯祖戲曲集》,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
【明】湯顯祖著、徐朔方箋校:《湯顯祖詩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清】錢謙益撰集,許逸民、林淑敏點校:《列朝詩集》第十二冊,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清】尤侗:《西堂雜俎》,臺北:廣文書局,1970年。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臺北:史學出版社,1974年。
【清】何佩珠:《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稀見清人別集叢刊18‧津雲小草》,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清】劉清韻:《小蓬萊仙館傳奇》,上海:上海藻文石印本,1900年。
(二)今人著作
王力堅:《清代才媛文學之文化考察》,臺北:文津出版社,2006年。
王永恩:《明末清初戲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年。
王永健:《湯顯祖與明清傳奇研究》,臺北:志一出版社,1995年。
王璦玲:《晚明清初戲曲之審美構思與其藝術呈現》,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5年。
王璦玲主編:《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 文學篇》,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年。
吳梅著、陳乃乾校:《中國戲曲概論》,臺北:學海出版社,1979年。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臺北:里仁書局,1997年。
李栩鈺:《文學女性與女性文學》,臺北:里仁書局,2007年。
周妙中:《清代戲曲史》,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2003年。
孫康宜:《文學的聲音》,臺北:三民書局,2001年。
徐扶明:《元明清戲曲探索》,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
徐扶明:《湯顯祖與牡丹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馬書田:《華夏諸神──道教卷》,臺北:雲龍出版社,1993年。
高禎臨:《明傳奇戲劇情節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5年。
張宏生:《明清文學與性別研究》南京:江蘇古籍,2002。
郭英德:《明清文人傳奇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
郭英德:《癡情與幻夢──明清文學隨想錄》,臺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陳去病:《五石脂》,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年。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2年。
陸萼庭:《清代戲曲家叢考》,上海:學林出版社, 1995年。
傅正古:《中國夢文學史》,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3年。
曾永義:《中國古典戲劇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5年。
華瑋:《明清婦女之戲曲創作與批評》,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3年。
華瑋編輯點校:《明清婦女戲曲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3年。
葉紹袁原編、冀勤輯校:《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葉嘉瑩:《詞學新詮》,臺北:桂冠出版社,2000年。
詹石窗:《道教與戲劇》(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廖藤葉:《中國夢戲研究》,臺北:學思出版社,2003年。
熊秉真、余安邦:《情欲明清──遂欲篇》,臺北:麥田出版,2004年。
趙白生:《傳記文學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年。
劉宗武編:《傅正谷夢文化研究討論會暨首屆中國夢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
劉詠聰:《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1998。
蔡毅:《中國古典戲曲序跋彙編》,濟南:齊魯書社,1989年。
鄭傳寅:《傳統文化與古典戲曲》,臺北:揚智文化事業,1995年。
鄧紅梅:《女性詞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
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臺北:稻鄉出版社,1993年。
謝雍君:《《牡丹亭》與明清女性情感教育》,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臺北:里仁書局,2000年。
譚正璧:《中國女性的文學生活》,臺北:華嚴,1996年。
嚴敦易:《元明清戲曲論集》,河南鄭州:中州書畫社,1982年。
(三)外文譯著
愛莉絲.摩根(Alice Morgan)著、陳阿月譯:《從故事到療癒──敘事治療入門》,臺北:心靈工坊,2008年。
高彥頤(Dorothy Ko)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
菲力浦‧勒熱訥(Philippe Lejeune)撰,楊國政譯:《自傳契約》,北京:三聯書局,2001年。
曼素恩(Susan Mann)著,楊雅婷譯:《蘭閨寶錄:晚明至盛清時的中國婦女》,臺北:左岸文化,2005年。
二、期刊論文:
王大恒:〈深深哀悼意 幽幽相思情──論中國古代悼亡詩的抒情模式〉,《作家》第24期,2009年,頁140-141。
王永寬:〈清代陜西女曲家王筠〉,《陜西師範大學學報》第1期,1981年,頁109-112。
王成:〈好景只供愁作伴 浮生偏與恨相纏——從葉小紈《鴛鴦夢》雜劇談起〉,《戲曲研究》第2期,2004年,頁133-138。
王學玲:〈不可侵犯的懺語-明清之際自敘傳文的諧謔與悔愧〉,《淡江中文學報》第13期2005年12月,頁71-111。
王璦玲:〈明清傳奇名作中主題意識之深化與其結構設計〉,《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7期,1995年9月,頁245-394。
王璦玲:〈記憶與敘事:清初劇作家之前朝意識與其易代感懷之戲劇轉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4期,2004年3月,頁39-103。
王璦玲:〈論明清傳奇之抒情性與人物刻畫〉,《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9期,1996年9月,頁233-323。
李有成:〈論自傳(上)〉,《當代》(自傳與傳記專輯)第55期1990年11月,頁20-25。
李志宏:〈清韻滿天寫傳奇——記晚清女戲劇家劉古香〉,《江蘇地方志》第4期,2003年,頁46-49。
李志宏:〈戲曲女作家劉清韻的生平、著作考述〉,《藝術百家》第2期,1997年,頁94-98。
李亞峰:〈試論「憶語」文的文體傳承〉,《山西師大學報》第37卷第1期,2010年1月,頁73-77。
李紅慧:〈淺析晚清女戲曲家劉清韻的婚姻觀〉,《中文自學指導》第3期,2001年,頁30-33。
李麗華:〈女性自傳文學的書寫意識與書寫特質──以李清照〈金石錄後序〉為剖析文本〉,《漢學論壇》第2輯,2003年6月,頁13-28
汪新建、劉碩晗:〈自我記憶的「錯誤」和「歪曲」〉,《心理科學》第1期,2005年,頁149-151。
林彬輝:〈試論明清悼亡詩詞的藝術特色〉,《中國文學研究》第1期,1995年,頁56-62。
武志龍:〈中國古代女性悼亡詩淺議〉,《安徽文學》第9期,2009年,頁89-90。
姚克夫:〈劉清韻及其《小蓬萊仙館傳奇》──介紹江蘇近代一位女作家〉,《徐州師範學院學報》第1期,1981年,頁66-70。
姚春美:〈香魂一縷隨風散 愁緒三更入夢遙──略論中西悼亡詩之異同〉,《梧州學院學報》第19卷第4期,2009年8月,頁69-72。
姚柯夫:〈女作家劉清韻生平考略〉,《文獻》第4期,1983年,頁30-39。
胡玉萍:〈夢的詩學:因情成夢,因夢成戲──湯顯祖戲劇理論的心理學闡釋〉,《湖北師範學院學報》第18卷第5期,1998年,頁7-11。
苗懷民:〈記晚清女曲家劉清韻兩部曾佚失的戲曲作品〉,《古典文學知識》第4期,2002年,頁53-55。
苗懷民:〈惻惻芬芳繞俠氣 驚才絕艷誰能媲-晚清才女劉清韻〉,《文史知識》第12期,2000年,頁92-94。
唐昱:〈明清「易性喬裝」劇與性別文化〉,《戲曲研究》第3期,2007年,頁213-223。
唐昱:〈明清女劇作家的「木蘭」情節〉,《戲曲藝術》第2期,2004年,頁16-21。
秦曉紅、劉秀麗:〈男性話語關照下的女性敘事──從《午夢堂集》看晚明上層家族對儒家話語權威的超越〉,《船山學刊》第3期,2010年,頁178-180。
郝麗霞:〈吳江葉、沈兩大家族的聯姻與文學創作〉,《太原師範學院學報》第1期,2004年,頁70-75。
崔劍煒:〈中國古代悼亡詩初探〉,《西藏民族學院學報》第1期,1999年,頁81-87。
郭梅:〈中國古代女曲家批評實踐述評〉,《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第1期,2004年,頁125-131。
郭梅:〈中國古代女曲家的創作實踐及其心態〉,《河北學刊》第2期,1995年,頁65-69。
陳書錄:〈「德、才、色」主體意識的復蘇與女性群體文學的興盛——明代吳江葉氏家族女性文學研究〉,《南京師大學報》第5期,2001年,頁132-137。
陳雪:〈人世不稱意,多向夢中求——試論葉小紈《鴛鴦夢》的主題傾向與藝術特色〉,《中國小說戲劇研究叢刊》,2005年,頁274-279。
單芳:〈論劉清韻及其《小蓬萊仙館傳奇》〉,《西北師大學報》第6期,2004年,頁76-80。
曾惠仙:〈淺論葉小紈《鴛鴦夢》的思想意蘊〉,《文學論衡》第12期,2008年。
葉長海:〈明清戲曲與女性角色〉,《戲劇藝術》第4期,1994年,頁77-88。
鄒祥波:〈死亡、夢、現實──淺談中國的悼亡詩詞〉,《西安社會科學》第2期2009年,頁70-71。
鄧丹:〈三位清代女劇作家生平資料新證〉,《中國戲曲學院學報》第28卷第3期,2007年8月,頁51-56。
鄧丹:〈明清女劇作家的戲曲因緣〉,《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第7卷第3期,2009年,頁30-37。
鄧丹:〈近百年明清女劇作家研究述評〉,《四川戲劇》第1期,2008年,頁26-28。
鄧丹:〈清代女曲家王筠考論〉,《中央戲劇學院學報》第4期,2007年,頁71-79。
鮑震培:〈從彈詞小說看清代女作家的寫作心態〉,《天津社會科學》第3期,2000年,頁88-93。
簡怡人、詹美涓、呂旭亞:〈書寫治療的應用及其療效〉,《諮商與輔導》第239期,2005年,頁22-25。
關春燕:〈葉小紈生平及作品小考〉,《江南大學學報》第5卷第3期,2006年,頁53-54。
三、學位論文:
曲向紅:《吳江葉氏女性詩詞研究》,山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
吳玄妃:《明清傳奇中女扮男裝情節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柯香君:《明代宗教雜劇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2年。
夏冉:《劉清韻戲曲研究》,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郝麗霞:《吳江沈氏世家文學研究》,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年。
張清河:《晚明吳江葉氏女性文學研究》,武漢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許玉薇:《明清文人的才女觀——以〈西青散記〉與賀雙卿為例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1999年。
黃瓊慧:《世變中的記憶與編寫──以丁耀亢(1599-1669)為例的考察》,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劉軍華:《明清女性作家戲曲創作研究》,陜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07年。
指導教授 王力堅(Li-Jian Wang) 審核日期 2011-1-1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