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6130101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7 、訪客IP:3.21.97.61
姓名 梁微婉(Wei-wan Li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上博01(2405)V《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疏》寫本殘卷書成年代考-以寫本異體字為中心
(A research of completed years about Shang-bo 01(2405)V《The Maha Prajna Paramita》manuscripts fragments-Variant characters as the center)
相關論文
★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傳播活動之研究★ 元雜劇中的宗教現象─從神聖走向世俗
★ 香積敘事-漢地僧院裏的廚房與齋堂★ 冷齋夜話文藝思想之研究
★ 漢地佛經翻譯論述的建構及其轉型★ 戒律與身體~以《南海寄歸內法傳》所記為中心
★ 僧傳裏的善女人 ──以釋寶唱《比丘尼傳》為中心★ 法雲《翻譯名義集》的語言研究──以音寫語段的分析為中心
★ 沉淪與解脫:《天龍八部》的悲劇意識★ 《法句譬喻經》的敘事研究
★ 《金粟山大藏經》殘卷之異體字研究 ——以上圖藏本為中心★ 唐人小說裡的佛教寺院 --以俗眾的宗教生活為中心
★ 馮夢龍作品中的姦僧淫尼──以《三言》為例的一個分析★ 唐人小說中所反映的家庭與家庭意識
★ 《紹興重雕大藏音》字樣研究★ 以筆硯作佛事:北宋文字禪運動流衍考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上博01(2405)V《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疏》寫本殘卷收錄於《上海博物館藏敦煌吐魯番文獻》,是上博01《佛說維摩詰經》寫卷背面的一份文獻,其卷幅 428.5 cm × 24.5 cm,因未載明年代及出處,僅知內容是關於佛經的論釋之作。
  本論文主要在探究寫卷的成書年代及出土地域,早期翻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及《大智度論》的作者鳩摩羅什是在後秦(西元405年)時期所完成,而正面的寫卷乃書寫於五胡十六國後涼呂光時期(西元393年)。本文根據上述線索,運用歷史研究法、量化統計及文獻分析法,從以下三個方向:(一)內容所透露的三組關鍵字;(二)寫卷中的近300個異體字;(三)書法風格等;進行研究以達到本文的目標。本文採用《石塚數據庫》、《教育部異體字典》等網路資源及歷代出土的文獻進行比對;寫卷中的異體字經過整理,從增形、省形、混用、書法變化、整體創造等方面加以分析,獲知這些異體字在年代的分布上,有相當高的比例源自於「秦漢」時期。另從書法風格的角度來看,寫卷也都符合北朝早期「隸楷體」的特徵,故研究推判本寫卷確實是西元五世紀初的珍貴寫本。
  在現今數萬卷的敦煌吐魯番文獻中,僅一千卷左右有年代可考,而早期的文獻更是鳳毛麟爪,本文的研究結果將有助於早期的古文字學領域略盡棉薄之力。
摘要(英) Shang-bo 01(2405)V《The Maha Prajna Paramita》manuscripts fragments collected in《Shanghai Museum collection Dunhuang -Turpan documents》are documents written on the reverse side of the Shang-bo 01《The Buddha Speaks of Vimalakirti V 1》manuscripts; its volume is 428.5cm × 24.5cm in total; the year and place of publishing were not written on it; we can only trace from its contents that it’s something about Sutra.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year and place of publishing of these manuscripts.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records, Kumarajiva finished the translation of《The Maha Prajna Paramita》and《Great Treatise on the Perfection of Wisdom》in later qin(405AD).and. the Shang-bo 01《The Buddha Speaks of Vimalakirti V 1》 manuscripts were written in the period of Five Barbarians Sixteen States.later liang Lu Guang(393AD).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above clues, making use of historical research, Quantitative statistics as well as literature methodology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and following the direction of:(1)the 3 sets of key word revealing from its contents,(2)the nearly 300 Variant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Manuscripts,(3)Calligraphy style etc, to achieve its goal. Also, this study compares《Hanzi Normative Glyphs》,《Ministry of Education-Dictionary of Chinese Character Variants》, network resources and unearthed ancient literature, analyzes the variant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manuscripts by Variance of stroke order, Variance of radical, Mix of radical, Variance of characters, and Variance of calligraphy style and find that most of the variant chinese characters were derived from 「Qin-Han Dynasty」. From perspective of Calligraphy style, the manuscripts are also conformable to the feature of Magistrate-calligraphy and regular-script in early Northern Dynasty. Thus this study presumes that these Manuscripts are actually precious Manuscripts in early 5th century.
Only about one thousand in the tens of thousands Dunhuang -Turpan documents can be found their year of publishing, as for the earlier documents, it’s much more difficult to find their year of publishing. This study is to do a little bit of effort to help people nowdays to know the paleography.
關鍵字(中) ★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 異體字
★ 寫本
★ 書法風格
關鍵字(英) ★ manuscripts
★ Variant chinese characters
★ The Maha Prajna Paramita
★ Calligrap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目錄……………………………………………………………………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探討………………………………………………………5
第三節 研究方法和步驟………………………………………………10
第二章 上博01(2405)V《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疏》寫卷概述………12
第一節 寫卷簡介………………………………………………………12
第二節 寫卷與大正藏經之對照………………………………………16
第三節 寫卷的符號……………………………………………………22
第三章 從內容推測寫卷的書成年代…………………………………26
第一節 四至五世紀時期的秦政權……………………………………26
第二節 早期的吐魯番形勢……………………………………………27
第三節 寫卷所透露的可能書成年代與地域…………………………28
第四章 從異體字蠡測寫卷的書成年代………………………………31
第一節 異體字與寫本之概念…………………………………………31
第二節 根據石塚數據庫進行初步比對………………………………35
第三節 與各年代分期的相關文獻作比對……………………………42
第四節 寫卷書寫年代之蠡測…………………………………………56
第五章 寫本異體字研究(一)…………………………………………59
第一節 異體字的分類…………………………………………………59
第二節 增形與省形……………………………………………………62
第三節 混用……………………………………………………………76
第四節 位移、改換與誤用……………………………………………88
第六章 寫本異體字研究(二)………………………………………98
第一節 隸變因素………………………………………………………98
第二節 書法變化和整體創造………………………………………117
第七章 從書風探究寫卷的書成年代………………………………130
第一節 根據隸楷特徵與各寫卷進行比對…………………………131
第二節 根據隸楷特徵作分析………………………………………135
第八章 結語…………………………………………………………140
參考書目 ……………………………………………………………144
附錄1 上博01(2405)V寫卷之錄文…………………………………150
附錄2 相關文獻異體字對照表……………………………………186
附錄3 《上博01(2405)V》寫卷異體字樣總表……………………200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工具書
1、 上海博物館編,《上海博物館藏敦煌吐魯番文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2、 毛遠明編,《漢魏六朝碑刻校注第一冊》,北京:線裝書局,2009年。
3、 毛遠明編,《漢魏六朝碑刻校注第二冊》,北京:線裝書局,2009年。
4、 毛遠明編,《漢魏六朝碑刻校注第三冊》,北京:線裝書局,2009年。
5、 毛遠明編,《漢魏六朝碑刻校注第四冊》,北京:線裝書局,2009年。
6、 毛遠明編,《漢魏六朝碑刻校注第五冊》,北京:線裝書局,2009年。
7、 毛遠明編,《漢魏六朝碑刻校注第七冊》,北京:線裝書局,2009年。
8、 毛遠明編,《漢魏六朝碑刻校注第十冊》,北京:線裝書局,2009年。
9、 井口泰淳責任編集,《西域出土佛典の研究》,龍谷大學文化研究所編,昭和55年7月發行。
10、 井口泰淳責任編集,《西域出土佛典の研究圖版冊-『西域考古圖譜の漢文佛典』》,龍谷大學文化研究所編,1980年3月。
11、 王延林,《常用古文字字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3月。
12、 王夢鷗,《漢簡文字類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10月。
13、 王餘德,《漢孔宙碑》,高雄:大眾書局,1989年3 月。
14、 渡邊隆男,《後漢曹全碑》,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94年。
15、 宋.陳彭年等,《新校宋本廣韻》,台北:洪葉文化,2001年9月。  
16、 侯燦、吳美琳,《吐魯番出土磚誌集注》上下冊,成都:巴蜀書社,2003年4月。
17、 南朝梁‧顧野王,《原本玉篇殘卷》,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5月。
18、 段文杰主編,《敦煌書法庫‧第一輯》,蘭州: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1994年1月。
19、 段文杰主編,《敦煌書法庫‧第二輯》,蘭州: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年4月。
20、 段文杰編,《敦煌書法庫‧第三輯》,蘭州: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年12月。
21、 株式會社‧二玄社,《六朝寫經集》,書跡名品叢刊,1969年2月。
22、 唐長孺主編,《吐魯番出土文書》第一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年10月。
23、 唐長孺主編,《吐魯番出土文書》第二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9月。
24、 唐長孺主編,《吐魯番出土文書》第三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2月。
25、 唐‧顏元孫,《干祿字書》,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0年4月。
26、 徐在國編,《傳抄古文字編》,北京:線裝書局,2006年10月。
27、 徐祖蕃等編選,《敦煌遺書書法選1》,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年10 月。
28、 高明,《古文字類編》,台北:大通書局,1986年3 月。
29、 陳松長,《馬王堆簡牘帛書常用字彙》,上海:上海世紀出版社,2007年1月。
30、 陸錫興,《漢代簡牘草字編》,上海:上海書劃出版社,1989年12月。
31、 渡邊隆男,《後漢乙瑛碑》,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94年4月
32、 渡邊隆男,《後漢石門頌》,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93年1月。
33、 渡邊隆男,《後漢西狹頌》,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93年4月。
34、 渡邊隆男,《後漢張遷碑》,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93年11月。
35、 渡邊隆男,《後漢史晨前碑/史晨後碑》,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94年4月。
36、 渡邊隆男,《後漢禮器碑》,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94年4月。
37、 渡邊隆男,《吳・谷朗碑卅禪國山碑》,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73年。
38、 渡邊隆男,《東晉爨寶子碑/宋爨龍顏碑》,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91年4 月。
39、 渡邊隆男,《墓誌銘集1・六朝》,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73年。
40、 渡邊隆男,《墓誌銘集3・六朝》,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73年。
41、 渡邊隆男,《墓誌銘集4・隋》,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73年。
42、 王餘德,《前秦‧廣武將軍碑》,高雄:大眾書局,1973 年1月。
43、 渡邊隆男,《隋・甯贙碑卅曹子建碑》,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74年。
44、 趙力光,《西安碑林博物館新藏墓誌彙編上》,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
45、 渡邊隆男,《中國書法選2‧六朝》,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94年4月。
46、 渡邊隆男,《北魏‧墓誌銘集‧上》,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92年6月。
47、 渡邊隆男,《魏‧曹真殘碑/王基殘碑》,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74年9 月。
48、 渡邊隆男,《敦煌書法叢刊第21卷・寫經2》,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83年。
49、 徐祖蕃等,《敦煌遺書書法選》,蘭州: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年。
50、 榮新江等,《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上下冊,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4月。
51、 漢‧許慎撰、宋‧徐鉉校定,《說文解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年7月。
52、 趙力光主編,《西安碑林博物館新藏墓誌彙編上》,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
二、專書
1、 巴蜀書社,《現代漢語通用字對應異體字整理》,四川:巴蜀書社,2004年10月。  
2、 方廣錩,《中國寫本大藏經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
3、 王仲犖,《魏晉南北朝史》下冊,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9。
4、 王貴元,《馬王堆帛書漢字構形系統研究》,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5、 王啓濤,《吐魯番出土文書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5年8。
6、 王啓濤,《吐魯番學》,成都:巴蜀書社,2005年4。
7、 左民安,《細說漢字》,台北:聯經出版社,2007年12月。
8、 朱葆華,《原本〈玉篇〉文字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
9、 池田溫,《敦煌文書的世界》,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12月。
10、 池田溫編,《中國古代寫本識語集錄》,日本大藏出版株式會社,1990年3月
11、 宋曉梅,《高昌國:公元5至7世紀絲綢之路上的一個移民小社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1月。
12、 李際寧,《佛經版本》,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 年8月。
13、 李學勤,《古文字學初階》,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1月。
14、 沃興華,《敦煌書法藝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
15、 林聰明,《敦煌文書學》,台北:新文豐出版,1991年8月。
16、 姜亮夫、郭在貽等編,《敦煌吐魯番學研究論文集》,1991年4月。
17、 《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第十一冊‧卷八,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3年。
18、 柳洪亮,《新出吐魯番文書及其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4月。
19、 馬雍、王炳華編,《新疆歷史文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編,文物出版社,1977年。
20、 張文彬主編,《敦煌-紀念敦煌藏經洞發現一百周年》,北京:新華書店,2000年。
21、 張書岩主編,《異體字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11月。
22、 張涌泉,《敦煌俗字研究導論》,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年8月。
23、 張涌泉,《漢語俗字研究》,湖南:岳麓出版社,1995年。
24、 張儐生,《魏晉南北朝政治史》,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3年2月。
25、 梁曉虹,《佛教與漢語史研究─以日本資料為中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3月。
26、 清.段玉裁著,《說文解字注》,台北:黎明文代事業公司,1993年7月。
27、 清‧邢澍,《金石文字辨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3月。
28、 郭瑞,《魏晉南北朝石刻文字》,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10年8月。
29、 陳國燦,《論吐魯番學》,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4月。
30、 陳淑梅,《東漢碑隸構形系統研究》,上海:上海育出版社,2005 年4月。
31、 歐陽淨宏,《空谷回音:大智度論的叩應》,台北:諦聽文化,2008年4月。
32、 陸明君,《魏晉南北朝碑別字研究》,北京:新華書店,2009 年1月。
33、 陳朝棟,《大智度論概要易讀》,台北:大千出版社,2004年。
34、 黎玉璽,《大智度論》第22至27冊,台北:大千出版社,1998年。
35、 景盛軒,《大般涅槃經異文研究》,成都:巴署書社,2009年2月。
36、 陳朝棟,《大智度論概要易讀》,大千出版社,2004年5月。
37、 康殷,《文字源流淺說》,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1月。
38、 曾榮汾,《字樣學研究》,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4月。
39、 萬繩楠,《魏晉南北朝史論稿》,台北:雲龍出版社,1994年。
40、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台北:萬卷樓,2003年9月。
41、 榮新江,《辨偽與存真-敦煌學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3月。
42、 趙平安,《隸變研究》,河北:河北大學出版社,1993 年。
43、 趙明,《中國書法藝術》,新文豐出版社,1979年出版。
44、 劉延玲,《魏晉行書構形系統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年9月。
45、 劉釗,《古文字構形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46、 歐昌俊、李海霞,《六朝唐五代石刻俗字研究》,巴蜀書社出版,2004年7月。
47、 潘吉星,《中國造紙技術史稿》,文物出版社,1979年。
48、 蔣善國,《漢字形體學》,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9 年。
49、 蔡忠霖,《敦煌漢文寫卷俗字及其現象》,台北:文津出版社,2002年5月。
50、 藤枝晃著、李運博譯,《漢字的文化史》,香港:中華書局,2005年4月。
51、 釋果樸,《敦煌寫卷P3006「支謙」本《維摩詰經》注解考》,法鼓文化事業公司,1998年。
三、論文
(一)、期刊論文
1、 王志鵬撰,〈從鳩摩羅什的生平活動和譯經來看佛教在中土的弘傳〉,《敦煌學輯刊》,第4期,2009年。
2、 石塚晴通撰,〈關於漢字文化圈漢字字體的標準〉,《敦煌學》第25輯,2004年。
3、 吳新欽,〈北魏平城時期敦煌寫經書法的結體及其書史意義〉,《屏東教育大學學報》,第28期,2007年9月。
4、 孫致文,〈上海博物館藏支謙譯《佛說維摩詰經‧卷上》寫本殘卷的研究意義〉,《正觀雜誌》,第47 期,2008年12 月。
5、 柴劍虹,〈王國維對敦煌寫本的早期研究〉,《敦煌研究》卷6 期,2006年。
6、 張涌泉,〈《三國志‧步騭傳》非偽卷辨〉,《敦煌研究》卷1 期,2006年。
7、 張涌泉,〈研究敦煌俗字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杭州師範學院學報》卷4期,1995年。
8、 張涌泉,〈敦煌文書類化字研究〉,《敦煌研究》卷4期,1995年。
9、 景盛軒,〈試論敦煌佛經異文研究價值和意義──以《大般涅槃經》為例〉,《敦煌研究》卷5期,2004年。
10、 黃征,〈敦煌俗字要論〉,《敦煌研究》卷1期,2005年。
11、 萬金川,〈支謙譯《佛說維摩詰經‧諸法言品第五》上博寫卷校注〉,《正觀雜誌》,47 期,2008 年12 月。
12、 榮新江、李肖、孟憲實,〈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概說〉,《文物》第609期,2007年第2期。
13、 裘錫圭,〈從馬王堆一號漢墓「遺冊」談關於古隸的一些問題〉,北京:《考古》,第1期,1974年。
14、 鄭阿財,〈論敦煌俗字與寫本學之關係〉,《敦煌研究》卷6期,2006年。
15、 藤枝晃撰、白文譯,〈中國北朝寫本的三個分期),《敦煌研究》第2期,1987 年。
16、 釋印順述義、釋昭慧整理,〈大智度論之作者及其翻譯〉,《東方宗教研究》第2期,1990年10月。
17、 藤枝晃著,〈敦煌寫本概述〉,徐慶全、李樹清譯,榮新江校,《敦煌研究》1996年,第2期。
(二)學位論文
1、 李恆光,《東牌樓漢簡文字研究》,廣西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2010年6月。
2、 李瑩娟,《漢語異體字整理法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6年。
3、 李濤濤,《魏晉南北朝石刻異體字表義構件換用研究》,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4月。
4、 陳琪,《敦煌遺書書法淺探》,甘肅:蘭州大學歷史文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年4月。
5、 趙平安著,《隸變研究》,河北:河北大學出版社,1993年。
6、 歐陽志宏,《大智度論的道次第研究》,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7、 蕭瑜,《三國志古寫本用字研究》,復旦大學博士論文,2006年。
8、 釋禪叡,《秦譯〈維摩經‧佛國品〉斠訂探微》(簡稱〈禪叡文〉),中華佛學研究所論文,1994年。
四、網路資料
1、 《石塚數據庫》,漢字字體規範データベース編纂委員会(代表石塚晴通),2005 年3月公開,網址為:http://www.joao-roiz.jp/HNG/。
2、 宗舜〈《上海博物館藏敦煌吐魯番文獻》之佛教文獻考辨〉發表於「戒幢佛學教育網.當代法師.宗舜法師文集」,網址:http://www.jcedu.org/dispfile.php?id=6276。
3、 「中華博物網」中有《說文解字》及《說文解字注》的內容,網址:
http://www.gg-art.com/imgbook/index.php?bookid=53&stroke=1
4、 網路版CBETA電子佛V1.46(Big5)最新更新日期為2011年4月23日,網址: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08/0223_003.htm。
5、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輯,2004年,網址:http://dict.variants.moe.edu.tw/main.htm。
指導教授 萬金川(Jin-chuan Wan) 審核日期 2011-7-2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