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6130102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49 、訪客IP:3.22.51.241
姓名 袁婉禎(Wan-chen Yua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記得志願兵:論陳千武的《活著回來》
(nono)
相關論文
★ 唐青樓才女薛濤論★ 消逝中的府城文化記憶--以許地山、葉石濤和陳燁為論述場域
★ 大旨談情—瓊瑤文本與《紅樓夢》之互文★ 河東君與《柳如是別傳》──「接受觀點」的考察
★ 豔異編研究★ 世變中的記憶與編寫──以丁耀亢(1599-1669)為例的考察
★ 規訓或懲罰︰重審公案中的酷刑★ 晚清狹邪小說的人倫世界——以《品花寶鑑》為例
★ 跨 文 化 的 想 像 與 實 踐:試 探 高 羅 佩 的《狄 公 案》★ 重寫名女人:臺灣歷史小說的案例考察
★ 戰後台灣女性成長小說-從反共文學到鄉土文學★ 說部與史部的辨證與互證-史家劉知幾(661-721)之
★ 從非小說到小說—「志怪」論述研究★ 艷而人情的話本小說-一片情研究
★ 台灣科幻小說的文化考察(1968-2001)★ 亂離中的自由──五四自由傳統與台灣女性渡海書寫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陳千武將個人加入「臺灣特別志願兵」的經歷並赴南洋從軍的過程寫下了《活著回來》這本自傳性小說,本研究有別於以往專注探討作家生平、內容意涵,多著墨於創作的動機、時代背景、創傷書寫。在研究的第二章先就太平洋戰爭下的臺灣做範圍的界定,從時代背景、如何「志願」從軍、身為殖民地的臺灣遭受到日本軍權的強制改革、踏上征途所需面臨的生死壓力、以及自我主體的認同感。第三章針對「獵女犯」一詞加以延伸書寫,結合慰安婦的問題加以探討,以及軍中的「性」問題。第四章焦點在記憶的書寫,討論自傳性小說的意義、敘事書寫的價值、創傷書寫的表現,試圖以新的觀點重新檢視《活著回來》一書,期望能在陳千武的研究範圍上提供新的方向、新的想法。
摘要(英) Chen Qian Wu wrote an autobiographicalnovel titled "Come Back Alive." In it, he describes his personal experiences about joining the "Taiwan Special Volunteer Soldier’s Program;" which inevitably led to his military journey to Nanyang, China. Most previous studies focused on the writer’s life, the content, and meaning of the book. In contrast, this study attempts to find out the author’s motivation for writing the book,the particular backgroundof his time and the traumas suffered which led to his autobiography.
Inthe second chapter ofthe study, we attempt to define Taiwan’s perception of the War in the Pacific (WWII). Focusing on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facts regarding Taiwan during the time of Japanese occupation, the study explores how voluntary military service developed in a colony ofJapan, howTaiwansufferedcompulsorymilitary powerreform, how the author confronted the pressure when embark ing on the journeyof life and deathand how he got the sense of self-identity.
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phrases "hunting female prisoners""Japan’s comfort women” and “military sex” are defined and discussed.
The fourthchapterconcentrates onmemorywriting,discussingthe significance ofautobiographicalfiction, the value of narrative writing, and the expression of narrative writing through trauma. We attempt tore-examinenewideas regarding the autobiography "Come Back Alive," and expect this study will providenew insightsinto Chen Qian Wu’s autobiography.
關鍵字(中) ★ 陳千武
★ 活著回來
★ 臺灣特別志願兵
★ 獵女犯
★ 記憶
★ 創傷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V
第一章記憶:從創傷出發 1
第一節研究動機、方法、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方法 3
(一)文獻分析 3
(二)歷史研究 4
(三)比較研究 4
三、研究目的 4
第二節文獻探討 5
一、學位論文 5
二、期刊部分 7
三、專書部分 8
四、影音資料 8
第二章志願兵:太平洋戰爭中的臺灣 9
第一節時代背景 9
一、「志願」從軍 10
二、差別待遇 12
(一)權利 12
(二)義務 13
(三)編制 13
三、兵制補充說明 14
(一)少年兵 15
(二)高砂義勇隊 15
第二節殖民地的痛 16
一、經濟政策 16
二、皇民化運動 17
(一)宗教與社會風俗的改革 18
(二)國語運動 18
(三)改姓名 18
(四)志願兵制度 19
三、文人筆下的殖民地 19
第三節戰爭與死亡 21
一、征戰的心情 22
二、戰爭的苦難 23
(一)輸送船的空襲 23
(二)性與女犯 25
三、面對死亡 27
(一)血腥的戰爭 27
(二)神佑勇士 28
第四節自我主體的認同 29
一、角色混淆 29
(一)個人認同迷失(personal identity to lose) 30
(二)環境認知混淆(environment cognition to confuse) 32
二、他人目光 33
第三章獵女犯:攫捕另類P 34
第一節性與戰爭 34
一、軍中「性」的需求 34
二、戰場上的同「性」之需 35
第二節哭泣的桔梗花 37
一、名稱的原由 37
二、加入二戰 38
(一)日方默許 39
(二)愛國心?愛家情? 39
第三節軟禁的青春 40
一、包著糖衣的毒藥 41
二、生活待遇 42
(一)規則 42
(二)價格 42
(三)性病防治 42
三、禁錮的靈魂 43
第四節獵,女犯 45
一、軍中紀律 46
(一)狩獵女性 46
(二)老兵玩意 47
二、女犯態度 47
(一)夜半的嗚咽 48
(二)怨恨的怒吼 48
(三)妥協的轉變 49
三、生命的連結 49
(一)同種族、同語言 50
(二)同徵召、同命運 50
第四章心得:創傷後的文本 51
第一節斷片的復現 51
一、記憶的意義 52
(一)思想、經驗的傳承 52
(二)平復傷痛的基礎 53
二、書名、封面的記憶 53
(一)改版的意義 53
(二)篇章編排的順序 56
第二節創傷的撫平 57
一、身分的認同 57
二、戰爭的創傷 58
(一)殘酷的戰事 58
(二)創傷的記憶 59
第三節自傳體的敘事意義 62
一、自傳體記憶(autobiographical memory) 63
(一)情節記憶(episodic memory) 63
(二)自傳體記憶的類別 64
二、敘事的意義 64
(一)加害者的懺悔 65
(二)創傷敘事 66
第五章結語 67
參考書目舉要 68
陳千武年表 74
參考文獻 一、學位論文
1、吳慧婷《記實與虛構:陳千武自傳性小說「臺灣特別志願兵的回憶」系列作品研究》。 私立南華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該篇研究以記實與虛構的角度審視「臺灣特別志願兵的回憶」系列作品的真實性,及其中對文學的影響。
2、謝惠芳《論陳千武小說《活著回來》─一部臺灣特別志願兵紀錄《獵女犯》的綜合考察》 。私立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該篇研究從陳千武的生平入手,對各篇章的分析皆十分簡潔,尤其對生死、慰安婦的意涵作深入的探討,尤其特別的是,研究者親自採訪陳千武,針對書中的關鍵情節做了提問和討論。
3、朱妍淩《陳千武小說《活著回來》及其相關事例研究》 。私立南華大學文學所碩士在職專班,2012,6月。該研究者論述了陳千武的生平及創作歷程,針對日治時代下的臺灣人民遭受剝削的種種不平等待遇做論析,再來也針對小說中的圖騰意象、密林涵義及「獵女犯」的人物形塑作深入探討。
4、李展平《太平洋戰事書寫─以陳千武《活著回來》、李喬《孤燈》、東方白《浪淘沙》為論述場域》 。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2010年7月。該研究針對《活著回來》中的文學及歷史元素做了精要的見解,多以小說為探討的範圍,關懷弱勢的族群。
5、羅秋英《太平洋戰爭的記憶書寫:以陳千武《活著回來》、陳映真《忠孝公園》、宋澤萊《最後一場戰爭》為例》 。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2012年6月。該研究著重於分析陳千武當時所面對的殖民壓力、對戰爭的看法,以及戰後如何在戒嚴壓力下書寫其戰爭記憶;陳映真觀察太平洋戰爭在戰後五十年的台灣社會中所引發的族群問題;宋澤萊討論戰爭餘生者在戰後所面對的困境,以及現實社會對此戰爭歷史的忽視。
6、馮尹君《記憶與技藝─重讀《家變》》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12年6月。該研究以王文興的《家變》中的時代記憶書寫,作家如何從個人經驗中經由藝術化的「技藝」進而呈現,見證日治時代的歷史經驗。
二、期刊部分
1、江文君、蘇智良:〈困擾中日關係的歷史問題─以慰安婦為例〉,《甘肅社會科學》第
3期,2007,頁119-123。內容以探討慰安婦問題的起源,甚至日軍因在戰場上輸給
中國軍隊,轉而向中國婦女身上得到有效校正。
2、林燕玲:〈生存與救贖─試論陳映真60年代短篇小說裡的死亡意涵〉,《國立臺中技術學院通識教育學報》第2期,12,2008。主張陳映真的死亡書寫其實是懷抱著一種為期無法選擇的歷史和所生活的沉悶時代贖罪的心情,企圖以死亡來喚醒生者的
沉睡意識。
3、柯品文:〈關於一九四九年,那個時代臺灣人與中國人的傷痕─《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全國新書資訊月刊》,民國99年3月號。此篇討論以大江大海所述的一九四九為背景,探討自我身分的認同感。文中「生在甚麼年份,那個年份就界定了你的身份認同」,這樣的一段話,似乎讓人不認同,又不得不認同。
4、葉美玉:〈創傷後壓力疾患與團體心理治療〉,《長庚科技學刊》第1期,民國91年9月。探討創傷後的患者壓力反映的現象、症狀,以及進行評估、介入與治療模式。
5、葉維廉:〈走過沉重的年代─《雨的味道》代序〉,《創世紀詩雜誌》第149期,12,2006。作者從自身童年記憶談起,戰爭與飢餓成了兩大主角,詩中所呈現出來的意念正是童年回憶的具體表現。
三、專書部分
1、陳芳明:《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 收錄近代有關臺灣現代性的學術論文,從殖民文學與歷史文學方式考察現代性對臺灣文化的影響。
2、宇文所安:《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 將古典文獻中揀選十餘篇詩文,加以想像、分析、考證,凸顯中國古典文學的經典意象與根本母題,即「追憶」。
3、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 以經歷日本殖民統治的「戰爭期世代」為研究對象,收錄作者撰寫的八篇論文,透過史實重建、比較研究、問題分析,重建日治末期的臺灣現象。
4、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以一九四九為故事背景,將時代的傷痛,面臨顛沛流離、生離死別的人生,採歷史追尋的方式書寫,紀錄國共時代的時代悲歌。
5、婦女救援基金會:《台灣慰安婦報告》。 該書以當時代,經歷過戰爭而被徵召成為慰安婦的婦女為主,藉由她們的口述,做一歷史的真實紀錄,希望能喚醒世人正視戰爭的殘酷,也為受害的婦女爭取應有的尊重及賠償。
6、楊治良、郭力平、王沛、陳寧編:《記憶心理學》。 該書藉由翻譯西方的心理學術研究及實踐過程及結果,論述記憶研究的發展歷程,如何呈現大腦對記憶的分析與價值。
四、影音資料
1、沈小萌導演:《中國慰安婦》 。慰安婦為日本帝國主義下軍人作戰時的人道慰藉輸入品。劇中描述中國婦女遭受強暴、虐待,甚至輕取性命等令人髮指的行為。
2、陳其南:《化容顏 : 音像紀實 : 第六屆國家文藝獎得獎者紀錄片》 。陳千武為第六屆國家文藝得獎者之一,影片中拍攝陳千武生活起居,唸詩,分享寫詩的想法,以及《活著回來》的寫作背景。
3、魏德聖導演:《賽德克‧巴萊》 。講述台灣日治時期的賽德克原住民,如何與日本侵略者抗爭,保護家園的故事。嘗試以歷史佐證及平衡觀點,描述臺灣1895年起的台灣日治時期,因日本統治當局對臺灣原住民壓迫式的理蕃措施,迫使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首領(頭目)莫那•魯道率領族人群起反抗當地日本駐警與增援部隊,終究引發1930年霧社事件的始末經過。
指導教授 康來新 審核日期 2013-7-1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