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6130501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0 、訪客IP:3.15.27.232
姓名 張金權(Chin-chuang Ch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戒嚴時期媒體對重大政治事件報導的比較~以《中央日報》、《自立晚報》為中心
相關論文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傳教及發展─以台南新化教會為例★ 桃園地區開漳聖王信仰之研究 ─以大溪仁和宮為例
★ 帝國邊區的村落、族群與歷史:以屏東萬金庄為中心討論(1861-1945)★ 日治時期臺灣茶業改良之研究
★ 臺灣三官大帝信仰-以桃園地區為中心(1683~1945)★ 帝國玄關─日治時期基隆的都市化與地方社會
★ 北埔姜家女性研究(1834-1945)★ 清代臺灣私鹽問題研究--以十九世紀北臺灣為中心
★ 北臺灣隘墾社會轉型之研究:以新竹關西地區為例(1886-1945)★ 煤礦產業與地方社會--以台北土城地區為例(1897~1989)
★ 台灣六十年來茶業技術研究與發展變遷 -以「茶業改良場」為中心(1945~2005)★ 戰後台灣茶業的發展與變遷
★ 新竹枋寮褒忠義民廟「協議會」之研究(1914-1947)★ 聚落與宗教發展之研究:以桃園縣觀音鄉為例(1684-1990)
★ 日治時期臺灣「特別輸出入港」之研究★ 中壢十三庄輪祀網絡之研究(1826~1945)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摘要
本文以三階段敘述戒嚴時期報紙對重大政治事件報導的比較,第一階段以《中央日報》
與《自立晚報》為主要討論比較的對象。首先探討戒嚴時期(1949-1987),台灣的政經環境
暨報禁對報業的影響。其次探討《中央日報》的創刊與特性:該報是國民黨黨營報紙的代表,
被視為政府意見的風向球。最後探討《自立晚報》的創刊與特性:該報是台灣第一份中文晚
報。李玉階時期,在報頭標示「無黨無派、獨立經營」,從此該報是無黨無派輿論的代表之一。
第二階段探討1950-1980 年代兩大報對重大政治事件的報導。先探討兩大報對1950-1960
年代重大政治事件的報導,在1950 年代:一為1954 年的「吳國楨事件」;二為1955 年的「孫
立人事件」。到1960 年代,首推「雷震事件」。後探討兩大報對1970-1980 年代重大政治事件
的報導,在1970 年代:一為1977 年的「中壢事件」;二為1979 年的「美麗島事件」。到1980
年代初,則進行後續的「美麗島大審」。
第三階段為1950-1980 年代兩大報對重大政治事件報導的比較。先對不同事件做交叉對
照比較,找出兩個事件間相似點與差異點,做異同的比較分析。再探討兩大報社論對1950-1980
年代重大政治事件的報導,了解報社的立場和它對重大政治事件的看法、態度。
回顧台灣戰後政治史,吳國楨事件、孫立人事件、雷震事件、中壢事件和美麗島事件都
深刻影響台灣的政治變遷,具有關鍵性地位。研究發現,上個世代政治事件的特色:「菁英領
導」,缺乏群眾參與;下個世代政治事件的特色:「集體領導」,有群眾運動。這個特色的差異,
導致上個世代的民主運動失敗,下個世代的民主運動成功。
摘要(英) Abstract
In the three parts of the thesis, I make a comparison of the reports of the newspapers during the
period of martial law on the major political incidents. In the first part, CD News and Independent
Evening News are the major focus. First, I will discuss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of
Taiwan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ban on newspaper publication on the industry during the period of
martial law (1949-1987). Second, I will discuss the start of publication and features of CD News,
the newspaper owned by the KMT,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the indication of the government’s
opinions. Finally, I will discuss the start of publication and features of Independent Evening News,
which is the first Chinese evening newspaper in Taiwan. During the period of Li Yu-Jie as the
publisher, the newspaper was titled “Independent of Party and Faction.” Therefore, it became the
representative of speaking out the public opinions without the interference of any party and faction.
In the second part, I discuss the reports of the two newspapers on the major political incidents
from the 1950s to the 1980s. I will first focus on the reports of the two newspapers on the major
political incidents in the 1950s and the 1960s. In the 1950s, one is Wu Kuo-Cheng Incident in 1954;
the other is Sun Li-Jun Incident in 1955. In the 1960s, the most important is Lei Chen Incident.
Then, I will turn to the reports of the two newspapers on the major political incidents in the 1970s
and the 1980s. In the 1970s, one is Zhongli Incident in 1977; the other is Formosa Incident in 1979.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80s, Formosa Judgment proceeds.
The third part i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newspapers in terms of their reports on the
major political incidents from the 1950s to the 1980s. I will first make 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incidents, find out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nd make a further analysis. Then, I will
discuss the reports of the two newspapers on the major political incidents from the 1950s to the
1980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ir stances, opinions and attitudes on the major political incidents.
In retrospect of the post-war political history in Taiwan, Wu Kuo-Cheng Incident, Sun Li-Jun
Incident, Lei Chen Incident, Zhongli Incident, and Formosa Incident all have a deep influence on
and play a key role in the political evolution. The study has suggested the feature of the political
incidents in the former generation: “elite leadership” without the involvement of the public. The
feature of the political incidents in the latter generation is “collective leadership” with the
involvement of the public. The difference leads to the former generation’s failure and the latter
generation’s success of the democratic movement.
關鍵字(中) ★ 吳國禎事件
★ 孫立人事件
★ 雷震事件
★ 中壢事件
★ 美麗島事件
★ 美麗島大審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錄
緒論…………………………………………………………………………………………………1
第一章 《中央日報》與《自立晚報》的創刊與特性…………………………………………11
第一節 戰後台灣的政經環境暨報禁對報業的影響………………………………………11
第二節 《中央日報》的創刊與特性………………………………………………………16
第三節 《自立晚報》的創刊與特性………………………………………………………27
第二章 1950~1960 年代兩大報對重大政治事件的報導……………………………………… 55
第一節 吳國楨事件…………………………………………………………………………56
第二節 孫立人事件…………………………………………………………………………79
第三節 雷震事件……………………………………………………………………………98
第三章 1970~1980 年代兩大報對重大政治事件的報導………………………………………131
第一節 中壢事件………………………………………………………………………… 131
第二節 美麗島事件……………………………………………………………………… 146
第三節 美麗島大審……………………………………………………………………… 174
第四章 《中央日報》與《自立晚報》對重大政治事件報導的比較……………………… 201
第一節 1950~1960 年代兩大報對重大政治事件報導的比較……………………………201
第二節 1970~1980 年代兩大報對重大政治事件報導的比較……………………………214
結論……………………………………………………………………………………………… 229
參考書目…………………………………………………………………………………………. 235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史料、檔案
陳世宏等編,《雷震案史料彙編:國防部檔案選輯》,台北:國史館出版,2002 年。
陳世宏等編,《雷震案史料彙編:雷震回憶錄焚毀案》,台北:國史館出版,2003 年。
陳世宏等編,《雷震案史料彙編:黃杰警總日記選輯》,台北:國史館出版,2003 年。
周琇環‧陳世宏編註,《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二)組黨運動》,台北:國史館出版,
2000 年。
陳世宏‧張建隆主編,《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三)從黨外助選團到黨外總部》,台北:
國史館出版,2001 年。
蕭李居編,《戰後台灣政治案件余登發案史料彙編(一)》,台北:國史館、文建會聯合出版,
2008 年。
黃富三,《臺灣地區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五○~六○年代文獻專輯—美麗島事件》,南投:台灣
省文獻委員會,2001 年。
二、日記、傳記、回憶錄
Nathaniel Peffer & Martin Wilbur 訪問整理,吳修桓譯,《從上海市長到台灣省主席(1946~1953
年)吳國楨口述回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年。
劉永昌整理,吳國楨原著,黃卓群口述,《吳國楨傳》,台北:自由時報出版,1995 年。
江南(劉宜良),《蔣經國傳》,台北:李敖出版社,1988 年6 月。
陶涵著,林添貴譯,《蔣經國傳》,台北:時報出版社,2000 年。
楊基振,〈楊基振自傳〉,收錄於黃英哲.許時嘉編譯,《楊基振日記附書簡.詩文(下)》,台
北:國史館出版,2007 年,頁705~724。
顧維鈞,《顧維鈞回憶錄》第11 册,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0 年。
雷震,《雷震回憶錄之新黨運動黑皮書》。台北:遠流出版社,2003 年。
雷震,《雷震回憶錄—雷案回憶(一)》,收錄於傅正主編,《雷震全集》第11 冊,台北:桂冠
圖書公司出版,1989 年。
雷震,《雷震日記(1953 年~1954 年)—第一個十年(五)》,收錄於傅正主編,《雷震全集》
第35 冊,台北:桂冠圖書公司出版,1990 年。
雷震,《雷震日記 (1957 年~1958 年)—第一個十年[七]》》,收錄於傅正主編,《雷震全集》
第39 冊,台北:桂冠圖書公司出版,1990 年。
235
三、專書
王淑芳編,《蛻變.展望.新世紀—開放報紙媒體十周年專輯》,台北:行政院新聞局出版,
1998 年。
王洪鈞,《新聞報導學》,台北:正中書局出版,2000 年。
王洪鈞主編,《新聞理論的中國歷史觀》,台北:遠流出版社,1998 年。
歐陽醇,《報紙》,台北:允晨文化公司出版,1984 年。
賴光臨,《中國新聞傳播史》,台北:三民書局出版,1990 年。
賴光臨,《七十年中國報業史》,台北:中央日報社出版,1981 年。
陳國祥‧祝萍著,《台灣報業演進40 年》,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87 年。
曾虛白主編,《中國新聞史》,台北:三民書局出版,1984 年。
鄭貞銘,《百年報人[1]報業開路先鋒》,台北:遠流出版公司,2001 年。
鄭貞銘,《百年報人[2]跨世紀的報人》,台北:遠流出版公司,2001 年。
呂東熹,《政媒角力下的台灣報業》,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 年。
胡有瑞主編,《六十年來的中央日報》,台北:中央日報出版,1988 年。
黃年主編,《聯合報四十年》,台北:聯經文化事業出版公司,1991 年。
自立晚報報史小組編纂,《自立晚報40 年》,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87 年。
鍾鼎文,《社論選集》,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77 年。
張煦本,《記者生涯40 年》,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82 年。
楊秀菁,《臺灣戒嚴時期的新聞管制政策》,台北:稻鄉出版社,2005 年。
江詩菁,《宰制與反抗:中時、聯合兩大報系與黨外雜誌之文化爭奪(1975~1989)》,台北:
稻鄉出版社,2007 年。
鍾逸人著,《辛酸六十年》,台北:前衛出版社,1993 年。
吳濁流著,鍾肇政譯,《台灣連翹》,台北:前衛出版社,1989 年。
陳明通,《派系政治與政治變遷》,台北:月旦出版社,1995 年。
蔡銘澤,《中國國民黨黨報歷史研究》,北京:團結出版社,1998 年。
魏淑真主編,《九十春秋:吳三連先生九秩大慶祝壽集》,台北:吳三連先生文藝獎基金會,
1988 年。
吳國楨著,吳修垣譯,《夜來臨—吳國楨見證的國共爭鬥》,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9 年。
許介麟,《戰後臺灣史記》,台北:文英堂出版社,1996 年。
李筱峰,《臺灣史100 件大事(下)戰後篇》,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 年。
張玉法,《中華民國史稿》,台北:聯經文化事業出版公司,1998 年。
中華民國現行法規大全編纂委員會編,《中華民國現行法規大全》第一冊,台北:中華民國現
行法規大全編纂委員會,1954 年。
236
魏廷朝,《台灣人權報告書1949~1996》,台北:文英堂出版社,1997 年。
艾思明編著,《名將孫立人》,台北:群倫出版社,1987 年。
揭鈞,《小兵之父》,台北:躍昇文化出版,1991 年。
沈克勤編著,《孫立人傳(上)、(下)》,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8 年。
林博文,《近代中美關係秘辛》,台北:元尊文化出版,1999 年。
陶百川,《困勉強狷八十年》,台北:東大圖書出版,1986 年。
陶涵著,林添貴譯,《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上、下卷,台北:時報文化出版,2010 年。
薛化元,《「自由中國」半月刊思想之研究》,台北:稻鄉出版社,1995 年。
陶百川,《為洗冤白謗呼號》,陶百川全集(六),台北:三民書局出版,1992 年。
馬之驌,《雷震與蔣介石》,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93 年。
宋英等著,《傅正先生紀念集》,台北:桂冠圖書公司出版,1991 年。
澄社編,《台灣民主自由的曲折歷程》,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92 年。
蘇瑞鏘,《超越黨籍、省籍與國籍 傅正與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台北:前衛出版社,2008 年。
陳翠蓮,《百年追求:台灣民主運動的故事》,卷一自治的夢想,新北市:衛城出版,2013 年。
吳乃德,《百年追求:台灣民主運動的故事》,卷二自由的挫敗,新北市:衛城出版,2013 年。
胡慧玲,《百年追求:台灣民主運動的故事》,卷三民主的浪潮,新北市:衛城出版,2013 年。
雷震,《雷案始末(一)》,收錄於傅正主編,《雷震全集》第三冊,台北:桂冠圖書公司出版,
1989 年。
雷震,《雷案始末(二)》,收錄於傅正主編,《雷震全集》第四冊,台北:桂冠圖書公司出版,
1989 年。
雷震,《雷案始末(三)》,收錄於傅正主編,《雷震全集》第五冊,台北:桂冠圖書公司出版,
1989 年。
雷震,《雷震特稿 給蔣氏父子的建議與抗議》,收錄於傅正主編,《雷震全集》第27 冊,台
北:桂冠圖書公司出版,1990 年。
薛化元,《《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一九五○年代台灣思想史的一個考察》,台北:稻鄉
出版社,1996 年。
傅正,《傅正文選(三):為中國民主黨、民主進步黨戰鬥》。台北:傅正自印,1989 年。
夏道平,《我在《自由中國》》,台北:遠流出版社,1989 年。
薛化元,《台灣地位關係文書》,台北:日創社文化,2007 年。
王振寰,《資本、勞工,與國家機器—台灣的政治與社會轉型》,台北:唐山出版社,1993 年。
鄭牧心(鄭梓),《台灣議會政治40 年》,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87 年。
李筱峰,《台灣民主運動40 年》,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93 年。
張富忠‧邱萬興編著,《綠色年代1975~2000:台灣民主運動25 年》上、下冊,台北:INK 印
刻出版社,2005 年。
237
李筱峰,《台灣史101 問》,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 年。
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編,《歷史的凝結—1977-79 台灣民主運
動影像史》,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9 年。
許信良,《風雨之聲》,台中:作者自印,1977 年。
許信良,《當仁不讓》,台中:作者自印,1977 年。
許信良、鍾碧霞合著,《許信良言論選集》,台北:前衛出版社,1992 年。
張富忠‧林正杰著,《選舉萬歲》,台北:長橋出版,1978 年。
夏珍,《許信良的政治世界》,台北:天下出版社,1998 年。
若林正丈著,洪金珠、許佩賢譯,《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出版社,1994 年。
施明德、陳嘉君編著,《叛亂‧遺囑:美麗島軍法大審30 週年紀念,1980 美麗島軍法大審實
錄》,台北:財團法人施明德講座基金會出版,2010 年。
姚嘉文,《景美大審判—美麗島軍法審判寫真》,彰化:作者自印發行,2000 年。
杭之(陳忠信),《邁向後美麗島的民間社會(上)》,台北:唐山出版社,1990 年。
楊青矗,《美麗島進行曲》,第一部:衝破戒嚴,第二部:高雄事件,第三部:政治審判,台
北:敦理出版社,2009 年。
呂秀蓮,《重審美麗島》,台北:前衛出版社,1997 年。
四、訪談記錄、訪問資料
陳三井訪問,李郁青記錄,《熊丸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98 年。
陳三井、朱浤源、吳美慧主訪,〈孫敬婉女士訪問紀錄〉,載於《女青年大隊訪問紀錄》,中研
院近史所口述歷史叢書第五十六集,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95 年。
陳儀深編,《美麗島事件專輯,口述歷史第12 期》,台北:中研院近史所,2004 年。
楊青矗口述‧原著,陳世宏訪問‧編註,《楊青矗與美麗島事件》,台北:國史館出版,2007
年。
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編,《珍藏美麗島—台灣民主歷程真紀
錄》一套四冊口述史及影像史,台北:時報出版社,1999 年。
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編,《走向美麗島—戰後反對意識的萌
芽》,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9 年。
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編,《沒有黨名的黨—美麗島政團的發
展》,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9 年。
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編,《暴力與詩歌—高雄事件與美麗島大
審》,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9 年。
高明輝口述,范立達整理,《情治檔案:一個老調查員的自述》,台北:商周文化發行,1995
238
年。
五、論文
(一)期刊論文
李子堅,〈追念先父為台灣新聞自由的貢獻〉,《新聞鏡》,第533 期,1999 年1 月,頁40-50。
陳道明,〈景氣吹寒風 財團想抽腿—地方性媒體 苦撐待變〉,《新台灣新聞週刊》,第149
期,1999 年1 月31 日-2 月6 日,頁28-29。
陸之高,〈停刊資遣又停薪 自立員工喊救命〉,《新台灣新聞週刊》,第149 期,1999 年1 月
31 日-2 月6 日,頁30-31。
吳圳義,〈吳三連與自立報系的經營〉,《政大歷史學報》,第12 期,1995 年,頁241-265。
吳圳義,〈吳三連與1970 年代中期以後的自立晚報—報業的社會責任與時代使命〉,《政大歷
史學報》,第13 期,1996 年,頁135-155。
毛知礪,〈台灣戒嚴初期民主政論的初探(1949-1960)—以雷震與《自由中國》半月刊為例〉,
《政大歷史學報》,第13 期,1996 年,頁107-133。
陳美容,〈那樣的年代、這樣的人物—首任台北市長吳三連〉,《台北人雜誌》,第1 冊,台北
市政府新聞處,2000 年。
張茂桂,〈羅那‧維惹著《遷佔者國家的轉型》評介〉,《國家政策雙周刊》,第63 期,1993
年6 月),頁14-15。
陶英惠,〈王世杰與兩航案真相—王雪艇先生百年冥誕紀念〉,《傳記文學》,56 卷4 期,1990
年4 月,頁14-17。
韓道誠,〈吳國楨案有關資料彙輯〉,《傳記文學》,45 卷3 期,1984 年9 月,頁121-132。
王清風,〈張道藩質詢吳國楨,弦外之音引起「研究」〉,《新聞天地》,第317 期,1954 年3 月,
頁5。
關國煊,〈吳國楨其人其行〉,《傳記文學》,45 卷1 期,1984 年3 月,頁42-44。
林書敏摘譯,〈美國人與孫立人〉,《新新聞週刊》,第55 期,1988 年3 月28 日-4 月3 日,頁
26-38。
鄭錦玉,〈孫立人將軍的冤屈昭雪〉,《傳記文學》,79 卷3 期,2001 年9 月,頁110-115。
魯斯克,〈美國前國務卿魯斯克兩度回覆掲鈞教授函〉,《傳記文學》,79 卷3 期,2001 年9 月,
頁116。
馬之驌,〈憶雷震當年在《自由中國》扮演的角色〉,《歷史月刊》,第172 期,2002 年5 月,
頁92-99。
胡適,〈「自由中國」的宗旨〉,《自由中國》,第1 卷第1 期,1949 年11 月20 日,頁2。
239
夏道平,〈社論 政府不可誘民入罪〉,《自由中國》,第4 卷第11 期,1951 年6 月1 日,頁
4、31。
余燕人等人,〈搶救教育危機〉,《自由中國》,第11 卷第12 期,1954 年12 月16 日,頁32。
「祝壽專號」,《自由中國》,第15 卷第9 期,1956 年10 月31 日初版。
「今日的問題」系列社論,《自由中國》,第17 卷第3 期起,至第18 卷第4 期止,1957 年8
月1 日~1958 年2 月16 日,共17 篇系列社論。
不著撰者,〈社論 我們的答辯〉,《自由中國》第16 卷第2 期,1957 年1 月16 日,頁4-5。
殷海光,〈社論 反攻大陸問題〉,《自由中國》,第17 卷第3 期,1957 年8 月1 日,頁5-7。
不著撰者,〈社論 反對黨問題〉,《自由中國》,第18 卷第4 期,1958 年2 月16 日,頁3-4。
不著撰者,〈社論 出版法修正案仍以撤回為妥〉,《自由中國》,第18 卷第9 期,1958 年5
月1 日,頁5-6。
不著撰者,〈社論 出版法事件的綜合觀〉,《自由中國》,第18 卷第10 期,1958 年5 月16
日,頁5-6。
傅正,〈護憲乎?毀憲乎?望國大代表作明智的抉擇〉,《自由中國》,第22 卷第4 期,1960
年2 月16 日,頁6-8。
傅正,〈社論 豈容「御用」大法官濫用解釋權?〉,《自由中國》,第22 卷第5 期,1960 年3
月1 日,頁4-6。
雷震,〈社論 駁斥黨報官報的謬論和誣衊 所謂「政黨的承認」和「共匪支持新黨」〉,《自
由中國》,第23 卷第4 期,1960 年8 月16 日,頁7-9。
殷海光,〈社論 大江東流擋不住!〉,《自由中國》,第23 卷第5 期,1960 年9 月1 日,頁
4-6。
薛化元,〈《自由中國》「反對黨」主張的歷史考察〉,《台灣風物》,第45 卷第4 期,1995 年
12 月,頁9-45。
不著撰者,〈假借民主‧欺騙友邦!假藉反攻大陸‧壓榨台灣同胞〉,《潮流》,41 期,1979 年
6 月29 日,第二版。
(二)專書論文、研討會論文
朱浤源,〈孫立人與麥帥:一九四九年〉,收錄於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編
輯委員會編,《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台北:國史館,
2000 年,頁285-328。
朱浤源,〈再論孫立人與郭廷亮「匪諜」案〉,收錄於倪子修總編輯,《1949-1987 戒嚴時期政
治案件之法律與歷史探討》,台北: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
基金會出版,2001 年,頁43-71。
240
朱德蘭,評論朱浤源〈再論孫立人與郭廷亮「匪諜」案〉,收錄於倪子修總編輯,《1949-1987
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之法律與歷史探討》,台北: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
判案件補償基金會出版,2001 年,頁88-90。
李筱峰,〈台灣戒嚴時期政治案件的類型〉,收錄於倪子修總編輯,《1949-1987 戒嚴時期政治
案件之法律與歷史探討》,台北: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
金會出版,2001 年,頁117-139。
林麗雲,〈臺灣威權政體下「侍從報業」的矛盾與轉型—1949~1999〉,收錄於張苙雲主編,《文
化產業:文化生產的結構分析》,台北:遠流出版社,2000 年,頁89~148。
陳世宏,〈試論美麗島政團的形成與歷史資產〉,收錄於張炎憲、陳朝海編,《美麗島事件30
週年研究論文集》,台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出版,2010 年,頁123-150。
張炎憲,〈美麗島事件與台灣民主運動的轉折〉,收錄於張炎憲、曾秋美、陳朝海合編,《「邁
向21 世紀的台灣民族與國家」論文集》,台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出版,2001
年,頁191-212。
向陽(林淇漾),〈暗夜、黑潮、《美麗島》:台灣「黨外」報業政治傳播路徑的歷史分析〉,收
錄於張炎憲、曾秋美、陳朝海合編,《「邁向21 世紀的台灣民族與國家」論文集》,
台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出版,2001 年,頁213-233。
侯坤宏,〈戰後台灣白色恐怖論析〉,收錄於中華民國史專題討論會秘書處編輯,《台灣
1950-1960 年代的歷史省思》,台北:國史館,2007 年,頁177-219。
蘇瑞鏘,〈戒嚴時期政治案件的法律處置對人權的侵害—以1960 年的雷震案為中心〉,收錄於
中華民國史專題討論會秘書處編輯《台灣1950-1960 年代的歷史省思》,台北:國史
館,2007 年,頁243-271。
張炎憲、陳美蓉、黎中光編,《台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出版,
1996 年。
陳芳明編,《二二八事件學術論文集》,台北:前衛出版社,1989 年。
(三)學位論文
洪桂己,〈台灣報業史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57 年。
池宗憲,〈臺灣報紙報導高雄美麗島事件之研究〉,銘傳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年。
呂東熹,〈台灣戰後民營報業的發展的歷史結構分析〉,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 年。
陳郁馨,〈臺灣主要報紙對美麗島事件報導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年。
歐世華,〈吳國楨與台灣政局(1949-1954)〉,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241
年。
鄭琬羽,〈杜魯門政府「扶孫倒蔣」決策過程之研究〉,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年。
朱高影,〈威權體制下的「諍臣」—陶百川的政治生涯(1949-1986)〉,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
士論文,2002 年。
林淇瀁,〈意識形態‧媒介與權力:《自由中國》與五○年代台灣政治變遷之研究〉,國立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年。
蘇瑞鏘,〈「中國民主黨」組黨運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年。
洪辭惠,〈臺灣政教關係之研究—以臺灣基督長老教會三大宣言為中心〉,國立中央大學歷史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年。
詹嘉雯,〈中壢事件與台灣政治轉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年。
蘇正沛,〈支配與反抗—『自由中國』事件與『美麗島』事件之比較〉,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
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年。
賴叡泰,〈戰後臺灣政治案件之研究—以美麗島事件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5 年。
六、報紙
《中央日報》:1949 年3 月~1957 年3 月。
1960 年7 月~1961 年1 月。
1967 年2 月。
1977 年6 月~1983 年7 月。
2001 年1 月。
《自立晚報》:1947 年10 月。
1951 年9 月~1961 年9 月。
1966 年6 月~1967 年10 月。
1974 年7 月~1981 年7 月。
1987 年2 月~1989 年7 月。
1994 年8 月。
2001 年10 月。
《自由時報》:自1995 年4 月3 日起至1995 年5 月27 日止,連載《吳國楨傳》。
1994 年10 月。
2010 年5 月。
242
《中國時報》:2001 年1 月。
《聯合報》:1954 年2 月。
1960 年10 月~1961 年3 月。
2001 年1 月。
《中華日報》:1960 年9 月。
《台灣新生報》:1960 年9 月。
《青年戰士報》:1960 年9 月。
《台灣日報》:2001 年10 月。
《公論報》:1960 年9 月、10 月。
指導教授 吳學明 審核日期 2014-7-3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