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6140100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5 、訪客IP:3.15.3.154
姓名 林穎政(Ying-cheng Li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明代春秋學研究
(A Study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in Ming Dynasty)
相關論文
★ 《文心雕龍》的「作者」理論★ 《妙法蓮華經》「十如是」研究
★ 皇侃"論語集解義疏"研究★ 董鼎《書傳輯錄纂註》研究
★ 姚際恆<詩經通論>研究★ 劉寶楠《論語正義》研究
★ 孫覺《春秋經解》解經方法探究★ 朱熹《儀禮經傳通解》研究
★ 窺基《妙法蓮華經玄贊》研究★ 毛奇齡《四書改錯》研究
★ 華嚴三祖法藏大師圓教思想研究★ 陳啟源《毛詩稽古編》研究
★ 莊子倫理學研究★ 中國古典詩論中的寫實概念--以現代詮釋為研究進路
★ 《國史要義》與柳詒徵《春秋》經史學★ 紀昀詩論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明代經學自清初以來幾乎已經被學者們定義成「空疏」與「積衰」的一代,進而全面抹煞其學術貢獻的可能性,然而檢討這些負面評價的依據,絕大多數是後人根據前人的口實再予以發揮的偏見,充其量只是新瓶換舊酒,陳陳相因,代代相傳的印象積累,實非經過審慎研究後的學術發言,這似乎已經脫離了學術研究的客觀理性要求,實非論事之宜也。但卻也因此導致今人研究的觸角甚少深入此一階段,或是盡以這些負面評價形塑以及理解明代經學,經由這些大量的曲解進而產生誤解,由人云亦云的成見逐漸變成定見,使得明代經學的真實樣貌從此闇而不明,其內涵生命一直鬱而不發,而流衍發展的脈落更被形容的支離破碎。故本文以「明代春秋學研究」為題,首要重點即在於回顧經學歷史中的主流批評與檢討歷代學者的評價論斷,從中釐析出一些值得斟酌或反思的議題與問題。其次則以春秋學作為明代經學的觀察研究標的,探究其中官學與私學的流衍與影響,經學研究中的本質與內涵,學術發展中的趨向與轉變,以此總結出明代春秋學的興衰與得失,強調的是藉由當日學術事實的呈現以取代人云亦云或不知所云的負面評價,據此修正前人對於明代經學狹隘不振的錯誤認知,以及彌補已往對於明代經學似是而非的詮釋解讀,達到對此一時代學術的實質性理解。
摘要(英) The Confucian Classics in Ming Dynasty, having been defined by scholars as “hollow” and “weak” since the early Qing Dynasty, is devalued as making little contribution to scholarship. However, most of the negative valuations come from the prejudices that the descendents inherit from the predecessors. In other words, what we assess the Confucian Classics in Ming Dynasty, instead of the deliberately scholar statement , is at most following the impressions passed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incompatible with the objectivity and rationality the scholarship requires.The well-established biases preclude modern people from delving into the essence of Confucian Classics in Ming Dynasty, which has been shaped by negative valuations that mislead us about it. Distortion and misunderstanding make the authenticity and marrow of Confucian Classics in Ming Dynasty, whose development process is described as lack of coherence, blurred and unknown.
Accordingly, the essay titled “Study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in Ming Dynasty” firstly focuses on the retrospect of the mainstream critics in the history of Confucian Classics and the review of judgment and valuation from scholars of all the past dynasties, among which some deservedly weighed and reflected issues are to be clarified.Secondly, the review of Confucian Classics in Ming Dynasty will be targeted at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studies, in which there are explorations of the transi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official and private studies, of the essence and contents of the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and of the academic trend and transition, from which to conclude the prosperity and decline, or the gains and losses,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studies in Ming Dynasty.The essay aims at replacing the inheritedly and obscurely negative valuations on Confucian Classics in Ming Dynasty with academic facts, revising the predecessors’narrow misunderstanding of Confucian Classics in Ming Dynasty, compensating the past specious interpretation of Confucian Classics in Ming Dynasty and then arriving at the true understanding of it.
關鍵字(中) ★ 兵法
★ 評點
★ 古文
★ 小說
★ 史學
★ 考據
★ 義理
★ 科舉
★ 春秋學
★ 明代
關鍵字(英) ★ strategics
★ commentary
★ Ming Dynasty
★ Study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 imperial examination
★ historical novel
★ Classical Prose
★ history
★ textual research
★ Philosophy
論文目次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 論:現代學術視野下的明代春秋學研究析論 1
第一節 學術理念與論文架構 2
一、本文學術理念的陳述 2
二、論文大綱的目的訴求 3
三、「章節架構」與《明代春秋存佚錄》 4
(一)科舉與經學 4
1、胡傳門戶 5
2、科舉用書 6
3、義理議論 8
4、質疑胡傳 9
5、左傳經學 10
(二)考證與漢學 12
(三)經書與史書 15
(四)經典與兵典 16
(五)評文與至文 17
1、評點著作 17
2、古文選本 19
3、歷史小說 20
第二節 歷代評價的反思與回顧 22
一、負面評價的反思 22
二、正面評價的回顧 35
第三節 視角切入與研究方法 38
一、視角切入 38
二、研究方法 39
(一)時間與地域 40
(二)官學與私學 40
(三)群眾與菁英 41
(四)本質與質變 41
第四節 文本依據與文獻探討 42
一、文本依據 42
二、文獻探討 44
(一)明代春秋學著作研究 44
(二)明代春秋經學史議題 48
第二章 評價與定位:清初官方的評價分析及定位問題 52
第一節 《四庫全書總目》對明代春秋學的評價 53
一、《總目》的評價分析 54
(一)明代著錄類的評價分析 55
(二)明代存目類的評價分析 57
(三)相關性的評價分析 59
二、《總目》的評價標準 60
(一)清代著錄類的正面標準 60
(二)清代存目類的負面標準 63
(三)《凡例》理想性的指導標準 65
(四)「解義、彚纂、直解」的典範標準 68
第二節 《總目》經學史視野下的明代春秋學觀 72
一、東 漢:篤實僅嚴,其弊也「拘」 73
二、魏晉–唐宋:不相統攝,其弊也「雜」 74
三、宋代–元代:獨研義理,其弊也「悍」 75
四、宋末–明初:見異不遷,其弊也「黨」 76
五、明中–明末:各抒心得,其弊也「肆」 80
六、清 初:徵實不誣,其弊也「瑣」 83
第三章 科舉與經學:胡《傳》的獨尊與《左傳》的復興 87
第一節 胡《傳》門戶與《春秋大全》 88
一、胡《傳》門戶的流衍 88
二、《春秋大全》的頒布 91
第二節 宋元明清質疑胡《傳》的聲音 96
一、宋代的質疑始發 96
二、元代的風氣延續 98
三、明代的批判熾烈 99
四、清初的權威破除 102
第三節 科舉制度對經學的制約與普及 106
一、限制經學的自由發展 106
(一)以胡《傳》為錄取標準 108
(二)八股文程式的牢籠僵化 111
(三)節文、時文、講章、擬題 114
(四)出題型式的詭譎多變( 經.傳.合.比.意.借.正.附.襍.脫母 ) 116
二、達到經學的大量普及 121
(一)鄉試、會試解額的擴大 123
(二)科舉參考書的大量刊行 133
三、顧炎武批評的檢討 136
第四節 麟經淵藪的區域分布與實際情況 138
一、進士區域地理分布的核心與邊緣 140
(一)昌盛地區( 浙江.福建.江蘇.湖北.江西.河南.河北.安徽.四川 ) 141
(二)發展地區( 山東.山西.廣東.陜西 ) 142
(三)落後地區( 湖南.廣西.雲南.貴州 ) 142
二、國學、府學、州學、縣學、社學 143
三、書院的區域密度與科舉的關係 145
第五節 《左傳》勢力的重新崛起與轉變 148
一、科舉制度的正負面影響 148
二、務實考據學風的漸萌 150
三、脫離經學領域的創發 150
第四章 考證與漢學:明代《春秋》考據學的範圍內涵及意義 161
第一節 明代經典考據學的興起成因檢討 162
一、宋明理學的反動 162
二、理學內部的要求 163
三、復古運動的影響 164
四、佛老二氏的抗衡 164
第二節 明代《春秋》考據學的考證範圍 168
一、考證《春秋》原典( 童品.高拱.王樵.郝敬.高攀龍 ) 168
二、考證胡《傳》之誤( 袁仁.楊于庭.陸粲.黃正憲.賀仲軾.嚴啟隆.張岐然 ) 170
三、考證《左傳》之誤( 熊過.馮時可.陸粲.劉績 ) 173
四、考證諸《傳》之誤( 湛若水.朱睦㮮.朱朝瑛.俞汝言 ) 175
五、考證《注》《疏》之誤( 邵寶.陸粲.傅遜.凌稚隆.惠有聲 ) 177
第三節 明代《春秋》考據學的考證內涵 180
一、考證天文地理( 邢雲路.周洪謨.李濂.季本.楊慎 ) 180
二、考證書法義例( 石光霽.徐學謨.卓爾康.邵弁 ) 182
三、考證文字音義( 楊慎.傅遜.錢謙益.傅山 ) 183
四、考證制度沿革( 季本.朱睦㮮.吳繼仕 ) 184
五、稽考異文逸文( 孫瑴.陳士元.周應賓.閔光德.龔而安 ) 186
(附論):造僞經傳之風( 王世貞.豐坊 ) 187
第四節 明代學者對「漢宋」治經的歧異 188
一、「宋儒義理」的尊崇 188
二、「漢儒訓詁」的反溯 189
三、「漢宋二途」的調和 191
第五節 刊刻《十三經註疏》對漢學的影響 193
第六節 明代《春秋》考據學風的時代意義 198
第五章 經書與史書:《左傳》經學至史學的經史位移現象 201
第一節 「微言」與「歷史」的二重性 202
第二節 明代《春秋》史學四體 204
一、明代《左傳》紀事本末體 205
(一)傅遜《春秋左傳屬事》 206
二、明代《左傳》紀傳本末體 208
(一)邵寶《春秋諸名臣傳》 208
(二)劉節《春秋列傳》 209
三、明代《左傳》紀國本末體 209
(一)劉績《春秋左傳類解》 210
(二)嚴訥《春秋國華》 211
(三)孫笵《左傳分國紀事本末》 211
(四)張溥《春秋列國論》 212
(五)張問達《左傳分國紀事本末正》 213
四、明代《左傳》事類本末體 213
(一)唐順之《左氏始末》 213
(二)施仁《左粹類纂》 214
(三)樊王家《左氏春秋內外傳類選》 215
第三節 明代《春秋》史書化的學術意義 216
第六章 經典與兵典:明代《左傳》兵書化的經世致用思潮 218
第一節 經典左傳與子部兵書之爭 219
一、「經典」抑或「兵書」? 220
二、「兵法之祖」的正式提出 222
第二節 儒將系統下的《左傳》兵法著述 224
一、李材《武春秋必讀》 224
二、陳禹謨《左氏兵略》 225
三、來斯行《左氏兵法》 228
四、王世德《左氏兵法纂》 229
五、杜文煥《左氏兵傳》 231
六、茅元儀《春秋戰略考》 234
七、黎遂球《春秋兵法》 236
第三節 儒士系統下的《左傳》兵法著述 237
一、吳從周《左傳兵法》 237
二、曾益《左略》 238
三、龔奭《左兵》 239
四、宋徵璧《左氏兵法測要》 239
五、章夢易《左氏兵法》 243
六、魏禧《兵法》、《兵謀》 243
第四節 不達時變與經世致用的衝突對立 253
一、清人負面評價的商榷 254
二、經世致用與終極關懷 257
第五節 明代《左傳》兵書化的學術意義 260
第七章 評文與至文:經書評點、古文、小說化的典範再造 264
第一節 儒家經書評點文學化風潮的流行 264
一、評點的起源、符號與功能 265
二、明代春秋經傳評點學雙璧 267
(一)孫鑛「法古周文」的古文評點學 269
(二)鍾惺「深幽孤峭」的文學評點觀 275
三、對經書評點的攻訐與辯護 283
第二節 古文選本中所透露的《左傳》文統觀 286
一、經典的「傳統」與「多變」 286
二、選錄《左傳》古文的脈落系統 287
三、「經不可文論」與「古文之祖」的衝突 291
第三節 經傳文本進入小說敘事的典範再造 294
一、馮夢龍的《春秋》經學與通俗文學 294
二、「小說敘事」提供「歷史殷鑑」 296
三、「微言大義」轉為「道德規範」 298
(一)忠君忘身 299
(二)公私義利 300
(三)孝慈友恭 301
(四)守信棄貪 301
(五)善惡終報 302
(六)戒淫貞節 303
四、明清文人對通俗小說的攻訐抑揚 304
第八章 結 論:明代春秋學的時代意義與歷史定位 307
第一節 歷代學者與四庫館臣的評價問題 307
一、歷代學者的評價反思 307
二、四庫館臣的評價標準 308
第二節 明代春秋學的「時代意義」點題 309
一、胡《傳》流衍與《左傳》崛起 309
二、科舉制度對經學的制約普及 309
三、明代考據學的內容與影響 311
四、《春秋》史書化的經史二途 312
五、《左傳》兵書化的經世致用 312
六、經傳評點學的應用與內涵 313
七、《左傳》古文理論的暗流 314
八、《列國志》小說的典範再造 315
九、明代《春秋》典籍的存佚 315
第三節 積衰∕解放:明代經學的兩種學術視角與歷史解讀 316
參考文獻 319
附錄:明代春秋存佚錄
一、洪武元年至弘治十八年(明代前期:1368-1505) 1
二、正德元年至嘉靖四十五年(明代中葉:1506-1566) 112
三、隆慶元年至崇禎十七年(明代後期:1567-1644) 231
四、明代未知時期著作 331
表目次(List of Tables)
表1:「論文大綱架構表」 3
表2:「總目明代春秋著錄類評價分析表」 55
表3:「總目清代春秋著錄類評價分析表」 61
表4:「明代鄉會試錄取率總表」 124
表5:「明代進士五經錄取總表」 127
表6:「明代會試經房考官增減表」 131
表7:「明代春秋進士區域分布表」 138
表8:「明代歷朝儒學校統計表」 144
表9:「明代歷朝各省書院統計表」 146
表10:「明代春秋進士登科錄總表」 152
圖目次(List of Figures)
圖1:乾隆四庫館臣批改底稿 53
圖2:武英殿四庫全書總目書影 72
圖3:元至正春秋胡氏傳纂疏 88
圖4:明內府刊本春秋集傳大全 92
圖5:明天順七年會試錄 109
圖6:春秋單合析義書影 115
圖7:春秋正業經傳刪本書影 115
圖8:嘉靖二十三年登科錄 138
圖9:李元陽刻十三經註疏書影 194
圖10:陳禹謨畫像 226
圖11:來斯行畫像 229
圖12:黎遂球畫像 236
圖13:魏禧畫像 243
圖14:左傳文苑書影 266
圖15:左概彙編書影 266
圖16:孫鑛畫像 269
圖17:鍾惺行書詩詞二首 275
圖18:文章指南舊鈔本書影 289
圖19:別本春秋大全書影 295
圖20:葉敬池刊新列國志書影 297
圖21:叔詹據鼎抗晉侯插圖 299
圖22:伍子胥微服過昭關插圖 300
圖23:鄭莊公掘地見母插圖 301
圖24:莊王仗義討徵舒插圖 301
圖25:老人結草亢杜回插圖 302
圖26:齊襄公出獵遇鬼插圖 302
圖27:衛宣公新臺遺臭插圖 303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此參考文獻主要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依據傳統經、史、子、集四部分類之,此四部所列之書皆是民國以前出版之古籍,而若經後人重新編排校訂或影印出版者,亦納入四部分類範圍,各部之中則依年代先後依序排列。第二部分則是民國以後出版之著作,另列「專書」一目以囊括之(細部分類為:民國以後著作、翻譯著作、外文著作),其先後順序依據書籍出版年月為準。第三部分為「學位論文」、「期刊論文」,其順序依發表時間排列。最後一項為「網站資料庫」,其排序依據本論文使用的頻繁程度依序羅列之。
一、 經部
1. 宋.胡安國:《春秋胡氏傳》,收入四部叢刊廣編編輯委員會編《四部叢刊廣編》經部,冊5(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上海涵芬樓借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刊本影印,1981年)
2. 宋.胡安國:《胡氏春秋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51
3. 元.趙汸:《春秋集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64
4. 元.趙汸:《春秋師說》,《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64
5. 元.趙汸:《春秋左氏傳補註》,《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64
6. 元.趙汸:《春秋金鎖匙》,《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64
7. 元.趙汸:《春秋屬辭》,《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64
8. 元.汪克寬:《春秋胡氏傳纂疏》,《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宋元版漢籍影印叢書》第二輯(北京:綫裝書局據元至正八年建安劉叔簡日新堂刊本影印,2003年)
9. 元.汪克寬:《春秋胡傳附錄纂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65
10. 明.黃道周:《表記集傳》,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編輯委員會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2(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影印,1983年)
11. 明.黃道周:《坊記集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2
12. 明.黃道周:《儒行集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2
13. 明.張以寧:《春秋春王正月考》,《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65
14. 明.石光霽:《春秋書法鉤元》,《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65
15. 明.胡廣等纂修:《春秋大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66
16. 明.胡廣等纂修明.虞大復校、朱異批點:《春秋集傳大全》(臺北臺灣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間書林余氏刊五經大全本)
17. 明.胡廣等纂修:《春秋集傳大全》(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內府刊本)
18. 明.胡廣等纂修:《春秋集傳大全》(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初葉建刊黑口本)
19. 明.胡廣等纂修:《春秋集傳大全》(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坊刊黑口本)
20. 明.胡廣等纂修:《春秋集傳大全》(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隆萬間朝鮮活字本)
21. 明.胡廣等纂修:《春秋集傳大全》(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烏絲欄鈔本)
22. 明.童品:《春秋經傳辨疑》,《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67
23. 明.湛若水:《春秋正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67
24. 明.陸粲:《左傳附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67
25. 明.陸粲:《春秋胡氏傳辨疑》,《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67
26. 明.熊過:《春秋明志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68
27. 明.高拱:《春秋正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68
28. 明.高拱:《春秋正旨》,《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經部,冊2(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據明萬曆刻本影印,1988年)
29. 明.王樵:《春秋輯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68
30. 明.徐學謨:《春秋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69
31. 明.姜寶:《春秋事義全考》,《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69
32. 明.傅遜:《春秋左傳屬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69
33. 明.傅遜:《春秋左傳註解辯誤》,《續修四庫全書》,冊119(據明萬曆十三年日殖齋刻本影印)
34. 明.傅遜:《左傳古字奇字音釋》(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十一年吳郡傅氏日殖齋原刊本)
35. 明.傅遜:《春秋古器圖》(臺北國家圖書館藏萬曆十一年吳郡傅氏日殖齋刊本)
36. 明.袁仁:《春秋胡傳考誤》,《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69
37. 明.馮時可:《左氏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69
38. 明.楊于庭:《春秋質疑》,《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69
39. 明.高攀龍:《春秋孔義》,《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70
40. 明.卓爾康:《春秋辯義》,《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70
41. 明.朱朝瑛:《讀春秋略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71
42. 明.王介之:《春秋四傳質》,《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71
43. 明.王道焜:《左傳杜林合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71
44. 清.俞汝言:《春秋四傳糾正》,《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74
45. 清.俞汝言:《春秋平義》,《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74
46. 清.朱鶴齡:《讀左日鈔》,《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75
47. 清.馬驌:《左傳事緯》,《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75
48. 清.毛奇齡:《春秋毛氏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76
49. 清.毛奇齡:《春秋簡書刊誤》,《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76
50. 清.毛奇齡:《春秋屬辭比事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76
51. 清.毛奇齡:《春秋占筮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41
52. 清.毛奇齡:《春秋條貫篇》,《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36(據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刻西河合集本影印)
53. 明.蔣悌生:《五經蠡測》,《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84
54. 明.邵寶:《簡端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84
55. 明.朱睦㮮:《五經稽疑》,《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84
56. 明.陳耀文:《經典稽疑》,《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84
57. 明.孫瑴:《古微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94
58. 明.劉績:《春秋左傳類解》,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編輯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冊11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明嘉靖戊子刊本影印,1995年)
59. 明.陸粲:《左氏春秋鐫》,《續修四庫全書》,冊119(據明嘉靖四十二年陸延枝刻本影印)
60. 明.陳許廷:《春秋左傳典略》,《續修四庫全書》,冊119(據明崇禎刻本影印)
61. 清.朱鶴齡:《左氏春秋集說》,《續修四庫全書》,冊120(據清道光二十九年強恕堂刻本影印)
62. 明.王樵輯清.朱鶴齡參訂:《春秋凡例》,《續修四庫全書》,冊120(據清道光二十九年強恕堂刻本影印)
63. 清.魏禧撰.彭家屏參訂:《左傳經世鈔》,《續修四庫全書》,冊120(據清乾隆刻本影印)
64. 明.呂柟:《涇野先生春秋說志》,《續修四庫全書》,冊133(據明嘉靖三十二年涇野先生五經說本影印)
65. 明.季本:《春秋私考》,《續修四庫全書》,冊134(據明嘉靖刻本影印)
66. 明.周統撰.清.周夢齡、周毓齡增輯:《春秋三傳通經合纂》,《續修四庫全書》,冊134(據清刻本影印)
67. 明.徐浦:《春秋四傳私考》,《續修四庫全書》,冊135(據清嘉慶十六年祝氏留香室刻本影印)
68. 明.黃正憲:《春秋翼附》,《續修四庫全書》,冊135(據明刻本影印)
69. 明.姚舜牧:《春秋疑問》,《續修四庫全書》,冊135(據明萬曆刻本影印)
70. 明.郝敬:《讀春秋》,《續修四庫全書》,冊136(據明萬曆四十三年至四十七年郝千秋郝千石刻郝氏九經解本影印)
71. 明.郝敬:《春秋直解》,《續修四庫全書》,冊136(據明萬曆四十三年至四十七年郝千秋郝千石刻郝氏九經解本影印)
72. 明.賀仲軾撰.清.范驤刪定:《春秋歸義》,《續修四庫全書》,冊136(據清道光八年見山堂刻本影印)
73. 明.馮士驊:《春秋三發》,《續修四庫全書》,冊136(據明崇禎八年葉昆池能遠居蘇州刻本影印)
74. 明.嚴天麟:《五經疑義》,《續修四庫全書》,冊171(據北京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
75. 元.朱申:《音點春秋左傳詳節句解》,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輯委員會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16(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據上海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1997年)
76. 明.汪道昆:《春秋左傳節文》,《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16(據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
77. 明.不著撰者:《春秋四傳》,《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16–117(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嘉靖吉澄刻本影印)
78. 明.不著撰者:《春秋圖說》,《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17(據山東省圖書館藏清鈔本影印)
79. 明.邵寶:《左觿》,《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17(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四年曹荃編刻邵文莊公經史全書五種本影印)
80. 明.魏校:《春秋經世》,《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17(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嘉靖王道行刻莊渠先生遺書七種本影印)
81. 明.豐坊:《春秋世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18(據湖北省圖書館藏明鈔本影印)
82. 明.趙恆:《春秋錄疑》,《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19(據北京圖書館藏清鈔本影印)
83. 明.嚴訥:《春秋國華》,《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19(據中山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年活字印本影印)
84. 明.朱睦㮮:《春秋諸傳辨疑》,《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20(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鈔本影印)
85. 明.馮時可:《左氏討》,《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20(據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刻馮元成雜著九種本影印)
86. 明.馮時可:《左氏論》,《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20(據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刻馮元成雜著九種本影印)
87. 明.姚舜牧:《重訂春秋疑問》,《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20(據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六經堂刻五經疑問本影印)
88. 明.鄒德溥:《春秋匡解》,《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20(據上海圖書館藏明藍格鈔本影印)
89. 明.陳懿典:《讀左漫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21(據北京圖書館藏清道光十一年六安晁氏木活字學海類編本影印)
90. 明.張杞:《新刻麟經統一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21(據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三年自刻本影印)
91. 明.余敷中:《麟寶》,《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21–122(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
92. 明.鄭良弼:《春秋續義纂要發微》,《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22(據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明鈔本影印)
93. 明.王震:《春秋左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22(據山東省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一年刻本影印)
94. 明.馮夢龍:《春秋衡庫》,《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23(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天啓五年刻本影印)
95. 明.馮夢龍:《春秋定旨參新》,《馮夢龍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明刻本影印,1993年)
96. 明.陳士芳:《春秋四傳通辭》,《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23(據湖北省圖書館藏明奏星堂刻本影印)
97. 明.黃道周:《春秋揆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24(據南京圖書館藏清鈔本影印)
98. 明.鄧來鸞:《春秋實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24(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本影印)
99. 明.朱之俊:《春秋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24(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順治十七年刻本影印)
100. 明.陳于鼎:《麟旨定》,《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24(據 南京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本影印)
101. 明.張溥:《春秋三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25(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明末刻本影印)
102. 明.顧懋樊:《桂林春秋義》,《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25(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桂林說經本影印)
103. 明.鍾惺:《鍾評左傳》,《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26(據浙江圖書館藏明崇禎毛氏汲古閣刻四經六書讀本影印)
104. 明.鍾惺、孫鑛、韓范評點:《春秋左傳杜林合註》(臺北:學海出版社據學源堂春秋左傳杜林合註本影印,1975年)
105. 明.凌稚隆:《春秋左傳註評測義》,《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26–127(據湖北省圖書館藏明萬曆十六年刻本影印)
106. 明.夏元彬:《麟傳統宗》,《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27(據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本影印)
107. 明.梅之熉:《春秋因是》,《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28(據蘇州市圖書館藏清初金閶孝友堂刻本影印)
108. 明.施天遇:《春秋三傳衷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28(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五年刻本影印)
109. 明.劉城:《春秋左傳地名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28(據泰州市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本影印)
110. 明.張岐然:《春秋四家五傳平文》,《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28–130(據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十四年君山堂刻本影印)
111. 明.不著撰者:《春秋年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30(據遼寧省圖書館藏明末鈔本影印)
112. 清.孫承澤:《春秋程傳補》,《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30(據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清康熙刻本影印)
113. 清.姜希轍:《左傳統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31(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康熙十五年刻本影印)
114. 清.王夫之:《春秋家說》,《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31(據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清同治四年湘鄉曾國荃金陵刻船山遺書本影印)
115. 清.王夫之:《春秋稗疏》,船山全書編輯委員會編校《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據清王孝魚點校金陵本影印排版,1989年)
116. 清.王夫之:《春秋家說》,船山全書編輯委員會編校《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據清王嘉愷鈔本影印排版,1989年)
117. 清.王夫之:《春秋世論》,船山全書編輯委員會編校《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據清王嘉愷鈔本影印排版,1989年)
118. 清.王夫之:《續春秋左氏傳博議》,船山全書編輯委員會編校《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據清金陵本影印排版,1989年)
119. 清.嚴啟隆:《春秋傳註》,《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31(據北京圖書館藏清康熙四十七年朱彝尊家鈔本影印)
120. 清.金甌:《春秋正業經傳刪本》,《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32(據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三十七年受中堂刻本影印)
121. 清.張爾岐:《春秋傳議》,《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32(據天津圖書館藏稿本影印)
122. 清.萬斯大:《學春秋隨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32(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乾隆二十六年萬福刻本影印)
123. 清.張沐:《春秋疏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32(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康熙刻本影印)
124. 清.應撝謙:《春秋集解》,《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35(據北京圖書館藏清鈔本影印)
125. 清.儲欣、蔣景祁:《春秋指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36(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天藜閣刻本影印)
126. 清.湯啟祚:《春秋不傳》,《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45(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嘉慶二十四年刻本影印)
127. 明.章達、盧謙:《五經圖》,《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47(據浙江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二年刻本影印)
128. 明.周洪謨:《疑辨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47(據北京圖書館藏明嘉靖刻本影印)
129. 明.王恕:《石渠意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47(據吉林省圖書館藏明正德刻本影印)
130. 明.陳深:《十三經解詁》,《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47–148(據浙江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
131. 明.蔡汝楠:《說經劄記》,《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49(據浙江圖書館藏明天啟三年蔡武刻本影印)
132. 明.陳士元:《五經異文》,《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49(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歸雲別集本影印)
133. 明.鄧元錫:《經繹》,《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49(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
134. 明.吳繼仕:《七經圖》,《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50(據東北師範大學圖書館上海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
135. 明.吳繼仕撰.民國.江日新編校:《六經始末原流》,《中央硏究院中國文哲硏究所古籍整理叢刊》,冊13(臺北:中央硏究院中國文哲硏究所據西德華裔學志社抄本及日本內閣文庫刻本影印排版,2007年)
136. 明.周應賓:《九經考異》,《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50(據北京大學圖書館明萬曆刻本影印)
137. 明.郝敬:《談經》,《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50(據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崇禎間郝洪範刻山草堂集本影印)
138. 明.許順義:《六經三註粹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51(據浙江圖書館藏明萬曆十八年萃慶堂余泗泉刻本影印)
139. 明.陳際泰:《五經讀》,《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51(據湖北省圖書館藏明崇禎六年刻本影印)
140. 清.孫承澤:《五經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51(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康熙二年刻本影印)
141. 明.陳元齡:《思問初篇》,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編輯委員會編《四庫禁燬書叢刊》經部,冊4(北京:北京出版社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末刻本影印,2000年)
142. 明.魏時應:《春秋質疑》,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編輯委員會編《四庫未收書輯刊》第1輯,冊6(北京:北京出版社據明萬曆刻本影印,2000年)
143. 明.吳希哲:《麟旨明微》,《四庫未收書輯刊》第1輯,冊6(據明崇禎刻本影印)
144. 明.馮夢龍:《麟經指月》,《四庫未收書輯刊》第2輯,冊10(據明刻本影印)
145. 明.汪道昆撰.周光鎬注:《春秋左傳節文註略》,《四庫未收書輯刊》第2輯,冊10(據明萬曆十二年刻本影印)
146. 明.金兆清:《麟指嚴》,《四庫未收書輯刊》第3輯,冊9(據明刻本影印)
147. 明.不著撰者:《春秋大成題意》,《四庫未收書輯刊》第5輯,冊2(據明鈔本影印)
148. 明.閔遠慶:《左傳集要》,《四庫未收書輯刊》第6輯,冊2(據萬曆刻本影印)
149. 明.顔鯨:《春秋貫玉》,《四庫未收書輯刊》第6輯,冊3(據明萬曆三十三年刻本影印)
150. 明.黃洪憲:《春秋左傳釋附》,《四庫未收書輯刊》第7輯,冊1(據明刻本影印)
151. 明.劉基:《春秋明經》,收錄《誠意伯文集》,《四部叢刊初編》經部,冊80(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烏程許氏藏明本影印,1975年)
152. 明.顧炎武:《左傳杜解補正》(臺北:廣文書局據清嘉慶十三年昭文張海鵬刊本影印)
153. 明.徐與喬:《五經讀法》,《叢書集成續編》經部,冊15(臺北:新文豐出版社據清道光十三年昭代叢書刊本影印)
154. 明.張榜:《春秋公羊穀梁傳合纂》,《故宮珍本叢刊》,冊15(海南:海南出版社據明刻本影印,2000年)
155. 明.吳應辰:《麟旨》(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末松陵吳氏刊本)
156. 明.周希令:《新刻春秋談虎講意》(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天啟四年刊本)
157. 明.季本:《春秋地考》(臺北國家圖書館藏舊鈔本)
158. 明.饒秉鑑:《春秋會傳》(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刊本)
159. 明.耿汝忞:《松麟軒新鍥春秋愍渡》(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末曼山館刊本)
160. 明.秦鏷:《求古齋訂正九經》(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崇禎十三年錫山秦氏刊本)
161. 明.孫鑛:《閔氏分次春秋左傳》(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四年吳興閔氏刊朱墨套印本)
162. 明.閔齊伋:《春秋公羊傳》(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天啟元年烏程閔氏刊朱墨藍三色套印本)
163. 明.閔齊伋:《春秋榖梁傳》(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天啟元年烏程閔氏刊朱墨藍三色套印本)
164. 明.不著撰者:《春秋講章》(臺北國家圖書館藏舊鈔本)
165. 明.馬駢:《春秋探微》(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朱絲闌鈔本)
166. 明.賀邦泰:《春秋左氏全傳白文》(臺北國家圖書館藏萬曆十六年賀邦泰刊本)
167. 明.鄭元勳、王光魯:《左國類函》(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崇禎十五年刊本)
168. 明.瞿世壽:《春秋管見》(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清陳鍾英手鈔本)
169. 明.章大吉:《左記》(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末刊本)
170. 明.孫鑛、沈鼎新、朱養純評:《春秋繁露》(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天啟五年西湖沈氏花齋刊本)
171. 明.趙維垣刊刻諸名家評:《春秋繁露》十七卷(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間勾餘胡維新刊本配補舊鈔本)
172. 明.陶珽彙輯諸名家評:《春秋繁露》(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崇禎五年刊本)
173. 明.閔光德:《春秋左傳異名考》(臺北臺灣大學圖書館藏日本延享三年江都崇文堂刊本)
174. 明.龔而安:《春秋姓名辨異》,收錄《春秋左傳異名考》(臺北臺灣大學圖書館藏日本延享三年江都崇文堂刊本)
175. 不著撰者:《春秋衡庫纂》(美國國會圖書館據館藏舊鈔本掃描光碟)
176. 明.張鼐:《左傳文苑》(美國國會圖書館據館藏明刻套印本掃描光碟)
177. 明.李事道:《左概》(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十五年刻本)
178. 明.朱泰禎:《公羊穀梁春秋合編附註疏纂》(南京圖書館藏明末刊本)
179. 明.朱升:《五經旁註》(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明刊梵夾本)
180. 明.朱升:《五經旁訓》(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明萬曆二十四年陳大科刊本)
181. 元.李恕撰.明.朱鴻謀重訂:《五經旁訓》,《故宮珍本叢刊》,冊17(海南:海南出版社據明萬曆十六年朱鴻謨陳文燭刻本影印,2000年)
182. 元.李恕撰.明.鍾惺重訂:《五經旁訓》(美國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藏明金閶魯鄒岳刊本)
183. 元.李恕撰.無名氏增訂:《春秋增訂旁訓》(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圖書館藏手稿本,原書缺卷一)
184. 明.邵弁:《春秋通議略》,《明婁江邵氏經學二書》(臺北傅斯年圖書館善本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明萬曆刊本掃描)
185. 明.何啟:《春秋隅問》(臺北傅斯年圖書館善本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手稿本掃描)
186. 明.袁仁:《春秋鍼胡編》(臺北傅斯年圖書館善本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明萬曆間刊本掃描)
187. 明.戴文光標釋明.張我城參定:《春秋左傳標釋》(臺北傅斯年圖書館善本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明天啓五年刊本掃描)
188. 明.錢時俊:《春秋胡傳翼》(臺北傅斯年圖書館善本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明萬曆三十九年刊本掃描)
189. 明.鍾惺:《鍾伯敬評公羊穀梁二傳》(臺北傅斯年圖書館善本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明崇禎間刊本掃描)
二、 史部
1. 明.薛虞畿:《春秋別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386
2. 明.黃佐:《翰林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596
3. 明.朱睦㮮撰.清.黃虞稷、龔翔麟增補:《授經圖義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675
4. 明.朱睦㮮:《授經圖》(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據清道光十九年李氏刻惜陰軒叢書本影印,1990年再版)
5. 明.蔣謹:《左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冊44(據遼寧省圖書館藏明崇禎五年蔣世枋刻本影印)
6. 明.劉節:《春秋列傳》,《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冊89(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
7. 明.劉節撰.潘榛增釋:《增釋春秋列傳》(臺北國家圖書館據明萬曆三十六年潘氏廬州刊本)
8. 明.邵寶撰.姚咨續補:《春秋諸名臣傳》,《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冊98(據北京圖書館藏明隆慶五年安紹芳刻本影印)
9. 明.凌迪知:《左國腴詞》,《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冊138(據首都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年至五年吳興凌氏桂芝館刻文林綺繡本影印)
10. 明.江用世:《史評小品》,《四庫未收書輯刊》第1輯,冊21(據明刻本影印)
11. 明.周拱辰撰.陸時雍、張履祥評點:《公羊墨史》,《叢書集成三編》,冊93(據清光緒元年補刊本影印)
12. 明.唐順之:《唐荊川先生編纂左氏始末》(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四十一年唐氏家刊本)
13. 明.唐順之撰.徐鑒評:《左氏始末》(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二年劍江徐氏刊本)
14. 明.孫笵:《左傳分國紀事本末》(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崇禎間原刊本)
15. 明.張問達:《左傳分國紀事本末》(臺北傅斯年圖書館善本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烏絲欄舊鈔本掃描)
三、 子部
1. 明.黃道周:《榕壇問業》,《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717
2. 明.邢雲路:《古今律曆考》,《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787
3. 明.徐光啟:《新法算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788
4. 明.章潢:《圖書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968
5. 明.顧應祥:《靜虛齋惜陰錄》,《續修四庫全書》,冊1122(據北京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
6. 明.孫能傳:《剡溪漫筆》,《續修四庫全書》,冊1132(據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藏明萬曆四十一年孫能正刻本影印)
7. 明.陳龍正:《幾亭外書》,《續修四庫全書》,冊1133(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本影印)
8. 明.季本:《說理會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冊9(據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明馮繼科刻本影印)
9. 明.蔡靉:《洨濵蔡先生語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冊10(據北京圖書館藏明嘉靖刻本影印)
10. 明.樊深:《西田語畧》,《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冊10(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嘉靖二十七年刻本影印)
11. 明.陳禹謨:《左氏兵畧》,《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冊32–33(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明萬曆吳用先、彭端吾等四川刻本影印)
12. 明.宋徵璧:《左氏兵法測要》,《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冊34(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十年劍閒齋刻本影印)
13. 明.曾益:《左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冊34(據中山大學圖書館藏明天啓元年刻本影印)
14. 明.羅汝芳:《近溪羅先生一貫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冊86(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明長松館刻本影印)
15. 明.于慎行:《穀山筆塵》,《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冊87(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明萬曆于緯刻本影印)
16. 明.屠隆:《鴻苞》,《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冊88(據天津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八年茅元儀刻本影印)
17. 明.周洪謨:《箐齋讀書録》,《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冊96(據北京圖書館藏清鈔本影印)
18. 明.沈堯中:《沈氏學弢》,《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冊131(據天津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
19. 明.唐樞:《木鐘臺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冊162(據私藏明嘉靖萬曆間刻本影印)
20. 明.穆文熙:《春秋左傳評苑》,《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冊163–164(據復旦大學圖書館、東北師範大學圖書館藏萬曆二十年鄭以厚光裕堂本影印)
21. 明.穆文熙:《左傳鈔評》(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清雍正二年朝鮮錦城刊本)
22. 明.何喬新:《何文肅椒丘先生策府羣玉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冊174(據湖北省圖書館藏清康熙平昌四香堂刻本影印)
23. 明.施仁:《左粹類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冊178(據揚州市圖書館藏明嘉靖錫山安國弘仁堂刻本影印)
24. 明.徐常吉:《六經類雅》,《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冊198(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十七年刻本影印)
25. 明.樊王家:《左氏春秋內外傳類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冊199(據中山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六年刻本影印)
26. 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冊243(據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六年自刻本影印)
27. 明.文翔鳳:《南極篇》,《四庫禁燬書叢刊》子部,冊4(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末刻本影印)
28. 明.茅元儀:《武備志》,《四庫禁燬書叢刊》子部,冊23(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天啟刻本影印)
29. 明.陳禹謨撰.左光斗刪訂:《左氏兵畧》(臺北:第一文化社據明刊本影印,1962年)
30. 清.魏禧:《兵謀》,《叢書集成續編》,冊59(臺北:新文豐公司據昭代叢書世楷堂藏版本影印,1989年)
31. 清.魏禧:《兵法》,《叢書集成續編》,冊59(據昭代叢書世楷堂藏版本影印)
32. 明.宋應昌:《春秋繁露直解》(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十五年刊本)
33. 明.吳廷舉《春秋繁露求雨止雨節解》(臺北傅斯年圖書館善本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清同治八年鄭慶崧校刊本掃描)
四、 集部
1. 明.王世貞:《弇州四部稿》,《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79-1284
2. 明.王世貞:《讀書後》,《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85
3. 明.王世貞:《鳳洲筆記》,《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14(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黃美中刻本影印)
4. 明.王世貞:《弇州山人左逸短長》(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刊本)
5. 明.宋濂:《文憲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23
6. 明.王禕:《王忠文公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26
7. 明.張以寧:《翠屏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26
8. 明.殷奎:《強齋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32
9. 明.鄭真:《滎陽外史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34
10. 明.方孝孺:《遜志齋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35
11. 明.楊士奇:《東里續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38
12. 明.劉球:《兩谿文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43
13. 明.《椒邱文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49
14. 明.吳與弼:《康齋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51
15. 明.程敏政:《篁墩文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52
16. 明.章懋:《楓山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54
17. 明.黃仲昭:《未軒文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54
18. 明.王鏊:《震澤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56
19. 明.邵寶:《容春堂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58
20. 明.胡居仁:《胡文敬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60
21. 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65
22. 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書》,《四部叢刊正編》集部,冊75(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上海涵芬樓影印明隆慶刊本,1979年)
23. 明.崔銑:《明崔文敏公洹詞》,《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67
24. 明.魏校:《莊渠遺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67
25. 明.陸深:《儼山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68
26. 明.楊慎:《升菴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70
27. 明.楊慎:《升庵外集》,《雜著祕笈叢刊》,冊3(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據據國立中央圖書館明萬曆四十四年顧起元校刊本影印,1971年)
28. 明.楊慎:《升菴雜刻》(臺北傅斯年圖書館善本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明萬曆間刊本掃描)
29. 明.皇甫汸:《皇甫司勳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75
30. 明.皇甫涍《皇甫少玄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76
31. 明.王樵:《方麓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85
32. 明.楊巍:《存家詩稿》,《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85
33. 明.余繼登:《淡然軒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91
34. 明.顧憲成:《涇皐藏稿》,《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92
35. 明.曹于汴:《仰節堂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93
36. 明.婁堅:《學古緒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95
37. 明.凌義渠:《凌忠介公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97
38. 明.朱右:《白雲稿》,《續修四庫全書》,冊1326(據北京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
39. 明.唐錦:《龍江集》,《續修四庫全書》,冊1334(據上海圖書館藏明隆慶三年唐氏聽雨山房刻本影印)
40. 明.邵經濟:《西浙泉厓邵先生文集》,《續修四庫全書》,冊1339(據北京圖書館藏明嘉靖四十一年張景賢王詢等刻本影印)
41. 明.張邦奇:《張文定公覲光樓集》,《續修四庫全書》,冊1336(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
42. 明.張邦奇:《張文定公養心亭集》,《續修四庫全書》,冊1337(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
43. 明.張居正:《新刻張太岳先生文集》,《續修四庫全書》,冊1346(據明萬曆四十年唐國達刻本影印)
44. 明.鄭汝壁:《由庚堂集》,《續修四庫全書》,冊1356(據吉林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
45. 明.陶望齡:《歇庵集》,《續修四庫全書》,冊1365(據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喬時敏等刻本影印)
46. 明.陶望齡:《歇庵集》,《明代論著叢刊》第2輯(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據中央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八年山陰王應遴刊本影印,1976年)
47. 明.釋德清:《憨山老人夢遊集》,《續修四庫全書》,冊1377(據常熟市圖書館藏清順治十七年毛褒等刻本影印)
48. 明.董斯張:《靜歗齋遺文》,《續修四庫全書》,冊1381(據北京圖書館藏清初刻本影印)
49. 明.張溥:《七錄齋詩文合集》,《續修四庫全書》,冊1387(據明崇禎九年刻本影印)
50. 明.陳子龍:《安雅堂稿》,《續修四庫全書》,冊1387(據明末刻本影印)
51. 明.陳子龍:《陳忠裕全集》(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清嘉慶八年簳山草堂刊本)
52. 明.陸雲龍:《翠娛閣近言》,《續修四庫全書》,冊1389(據上海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本影印)
53. 明.盧世㴶:《尊水園集畧》,《續修四庫全書》,冊1392(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順治刻十七年盧孝餘增修本影印)
54. 明.徐枋:《居易堂集》,《續修四庫全書》,冊1404(據湖北省圖書館藏清康熙刻本影印)
55. 清.魏禧:《魏叔子文集外篇》,《續修四庫全書》,冊1408(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易堂刻本影印)
56. 明.朱升:《朱楓林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24(據天津圖書館藏明萬曆歙邑朱氏刻本影印)
57. 明.朱善:《朱一齋先生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25(據北京圖書館藏明成化二十二年朱維鑑刻本影印)
58. 明.劉定之:《呆齋前稿》,《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34(據上海圖書館藏明刻明萬曆二十二年楊一桂補刻本影印)
59. 明.葉盛:《菉竹堂稿》,《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35(據山東省圖書館藏清初鈔本影印)
60. 明.桑悅:《思玄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39(據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二年桑大協活字印本影印)
61. 明.姚鏌:《東泉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46(據南京圖書館藏明嘉靖刻清修本影印)
62. 明.姚鏌:《東泉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46(據南京圖書館藏明嘉靖刻清修本影印)
63. 明.康海:《對山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52(據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嘉靖二十四年吳孟祺刻本影印)
64. 明.王廷相:《王氏家藏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52(據天津圖書館藏明嘉靖刻清順治十二年修補本影印)
65. 明.湛若水:《湛甘泉先生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56–57(據山西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二十年黃楷刻本影印)
66. 明.湛若水:《甘泉先生文錄類選》(臺北傅斯年圖書館藏東京:高橋情報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嘉靖九年安正堂新刊本影印,1991年)
67. 明.胡纘宗:《鳥鼠山人小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62(據湖北省圖書館藏明嘉靖刻本影印)
68. 明.林希元:《同安林次崖先生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75(據遼寧省圖書館藏清乾隆十八年陳臚聲詒燕堂刻本影印)
69. 明.張孚敬:《太師張文忠公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77(據湖北省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三年張汝紀等刻增修本影印)
70. 明.鄭曉:《端簡鄭公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85(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二十八年鄭心材刻本影印)
71. 明.婁樞:《婁子敬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85(據北京圖書館分館藏明王元登刻重修本影印)
72. 明.徐獻忠:《長谷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88(據吉林省圖書館藏明嘉靖四十二年田藝蘅刻本影印)
73. 明.田汝成:《田叔禾小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86(據北京圖書館藏明嘉靖刻本影印)
74. 明.熊過:《南沙先生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91(據天津圓書館藏明泰昌元年熊胤衡刻本影印)
75. 明.黃省曾:《五嶽山人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94(據南京圖書館藏明嘉靖刻本影印)
76. 明.趙貞吉:《趙文肅公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00(據杭州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十三年趙德仲刻本影印)
77. 明.茅坤:《白華樓藏稿》,《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06(據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明嘉靖萬曆間遞刻本影印)
78. 明.高拱:《高文襄公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08(據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
79. 明.瞿景淳:《瞿文懿公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09(據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瞿汝稷刻本影印)
80. 明.魏文焲:《石室私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10(據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
81. 明.林燫:《林學士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15(據南京圖書館藏清鈔本影印)
82. 明.汪道昆:《太函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17(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
83. 明.劉鳳:《劉子威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20(據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
84. 明.徐學謨:《歸有園稿》,《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25(據天津圖書館藏明萬曆二十一年張汝濟刻四十年徐元嘏重修本影印)
85. 明.姜寶:《姜鳳阿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27(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
86. 明.鄧元錫:《潛學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30(據重慶市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五年左宗郢刻本影印)
87. 明.耿定向:《耿天臺先生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31(據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二十六年劉元卿刻本影印)
88. 明.吳文華:《濟美堂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31(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耿定力刻清印本影印)
89. 明.陳吾德:《謝山存稿》,《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38(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乾隆五十四年忠直堂刻本影印)
90. 明.歸有光:《歸先生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38(據天津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年翁良瑜雨金堂刻本影印)
91. 明.陳文燭:《二酉園續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39(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香刻本影印)
92. 明.孫七政:《刻孫齊之先生松韻堂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42(據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五年孫朝肅刻本影印)
93. 明.朱賡:《朱文懿公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49(據湖北省圖書館藏明天啓刻本影印)
94. 明.田一儁:《鍾臺先生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50(據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明萬曆二十八年田元振刻本影印)
95. 明.李維楨:《大泌山房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50–153(據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九年刻本影印)
96. 明.吳中行:《賜餘堂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57(據陜西省圖書館藏明萬曆二十八年吳亮吳奕等刻本影印)
97. 明.呂坤:《呂新吾先生去偽齋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61(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三十三年呂愼多刻本影印)
98. 明.馮夢禎:《快雪堂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65(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四年黃汝亨朱之蕃等刻本影印)
99. 明.臧懋循:《負苞堂文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68(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天啓元年刻本影印)
100. 明.楊于庭:《楊道行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69(據原北平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
101. 明.唐文獻:《唐文恪公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70(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楊鶴崔爾進刻本影印)
102. 明.王畿:《慕蓼王先生樗全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78(據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清乾隆二十四年王宗敏刻本影印)
103. 明.王衡:《緱山先生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78(據吉林省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
104. 明.許獬:《許鍾斗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79(據遼寧省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年洪夢錫等刻本影印)
105. 明.湯顯祖:《玉茗堂全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81(據遼寧大學圖書館藏明天啓刻本影印)
106. 明.鄒維璉:《達觀樓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83(據吉林省圖書館藏清乾隆三十一年重刻本影印)
107. 明.馬之駿:《玅遠堂全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83(據上海圖書館藏明天啓七年刻本影印)
108. 明.王煒:《鴻逸堂稿》,《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233(據浙江圖書館藏清初刻本影印)
109. 明.王鏊:《春秋詞命》,《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292(據天津圖書館藏明正德刻本影印)
110. 明.朱荃宰:《文通》,《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418(據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明天啟六年刻本影印)
111. 明.金瑤:《金栗齋先生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集部,冊78(濟南:齊魯書社據上海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一年刻本影印,2001年)
112. 明.潘季馴:《留餘堂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集部,冊99(據臺灣漢學硏究中心藏明萬曆二十六年刻本影印)
113. 明.宋存標:《秋士偶編》,《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11(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明末刻本影印)
114. 明.吳應箕:《樓山堂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11(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刻本影印)
115. 明.孔貞時:《在魯齋文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16(據明崇禎刻本影印)
116. 明.黃洪憲:《碧山學士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30(據天津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
117. 明.董說:《豐草菴前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33(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嘉業堂刻吳興叢書本影印)
118. 明.黃汝亨:《寓林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42(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天啟四年吳敬等刻本影印)
119. 明.袁宗道:《白蘇齋類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48(據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
120. 明.陳第:《一齋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57(據天津圖書館藏明萬曆會山樓刻本影印)
121. 明.焦竑:《焦氏澹園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61(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四年刻本影印)
122. 明.費元祿:《甲秀園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62(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
123. 明.楊起元:《重刻楊復所先生家藏文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63(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明崇禎楊見晙等刻本影印)
124. 明.楊起元:《楊復所全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刊本影印,1990年)
125. 明.楊守勤:《寧澹齋全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65(據南京圖書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明末刻本影印)
126. 明.陳繼儒:《白石樵真稿》,《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66(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本影印)
127. 明.陳繼儒:《晚香堂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66(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本影印)
128. 明.陳繼儒:《陳眉公集》,《續修四庫全書》,冊1380(據上海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三年史兆斗刻本影印)
129. 明.陳繼儒:《眉公先生晚香堂小品》(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末武林湯氏簡綠居刊本)
130. 明.陳繼儒:《陳眉公先生全集》(臺北國家圖書館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明崇禎間華亭陳氏家刊本拍攝掃描)
131. 明.陳孝威:《壺山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72(據原北平圖書館藏清順治刻本影印)
132. 明.鄭明選:《鄭侯升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75(據湖北省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一年鄭文震刻本影印)
133. 明.張鼐:《寶日堂初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76(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明崇禎二年刻本影印)
134. 明.張銓:《張忠烈公存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76(據山東省圖書館藏明末刻本影印)
135. 明.陳懿典:《陳學士先生初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79(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八年曹憲來刻本影印)
136. 明.張釆:《知畏堂文存》,《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81(據北京圖書館藏清康熙十三年金起麟校刊本影印)
137. 明.朱長春:《朱太復乙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83(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浙江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
138. 明.徐芳:《懸榻編》,《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86(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康熙刻本影印)
139. 明.王錫爵:《增訂國朝館課經世宏辭》,《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92(據明萬曆十八年周曰校萬卷樓刻本影印)
140. 明.王錫爵:《皇明館課經世宏辭續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93(據明萬曆二十一年周曰校刻本影印)
141. 明.顧大韶:《炳燭齋稿》,《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104(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圖書館藏清道光二十年鈔本影印)
142. 明.王心一:《蘭雪堂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105(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藏清乾隆刻本影印)
143. 明.熊明遇:《文直行書》,《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106(據北京圖書館藏清順治十七年熊人霖刻本影印)
144. 明.姚舜牧:《來恩堂草》,《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107(據北京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
145. 明.茅元儀:《石民四十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109(據北京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本影印)
146. 明.馬世奇:《澹寧居文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113(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乾隆二十一年刻本影印)
147. 明.劉城:《嶧桐文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121(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光緒十九年養雲山莊刻本影印)
148. 明.孫慎行:《玄晏齋集五種》,《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123(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本影印)
149. 明.葉向高:《蒼霞草》,《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124(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
150. 明.葉向高:《蒼霞餘草》,《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125(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
151. 明.張恒:《明志稿》,《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126(據北京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
152. 明.張恒:《明志稿》(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萬曆四十年序刊本影印,1990年)
153. 明.鄭鄤:《峚陽草堂文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126(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二十一年活字本影印)
154. 明.萬時華:《漑園初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144(據山西大學圖書館藏明末刻本影印)
155. 明.沈懋孝:《長水先生文鈔》,《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159(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
156. 明.徐允祿:《思勉齋文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163(據上海圖書館藏清順治刻本影印)
157. 明.孫承宗:《高陽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164(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初刻嘉慶補修本影印)
158. 明.駱問禮:《萬一樓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174(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嘉慶活字本影印)
159. 明.宋楙澄:《九籥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177(據上海辭書出版社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
160. 明.唐時升:《三易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178(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謝三賓刻清康熙三十三年陸廷燦補修嘉定四先生集本影印)
161. 明.姚希孟:《響玉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178(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張叔籟等刻清閟全集本影印)
162. 明.姚希孟:《松癭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179(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張叔籟等刻清閟全集本影印)
163. 明.黎遂球:《蓮鬚閣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183(據北京圖書館藏清康熙黎廷祖刻本影印)
164. 明.馮時可:《馮元成選集》,《四庫禁燬書叢刊補編》集部,冊62(北京:北京出版社據上海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2005年)
165. 明.陳際泰:《太乙山房文集》,《四庫禁燬書叢刊補編》集部,冊67(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明崇禎六年刻本影印)
166. 明.顧起元:《嬾真草堂集》,《四庫禁燬書叢刊補編》集部,冊68(據明萬曆四十六年刻本影印)
167. 明.劉應秋:《劉大司成文集》,《四庫禁燬書叢刊補編》集部,冊73(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
168. 明.曹勳:《曹宗伯全集》,《四庫禁燬書叢刊補編》集部,冊74(據上海圖書館藏清初刻本影印)
169. 明.朱一是:《為可堂初集》,《四庫未收書輯刊》第1輯,冊21(據清順治十一年刻本影印)
170. 明.朱一是:《為可堂初集》(臺北國家圖書館藏順治十四年海寧朱氏原刋本)
171. 明.劉瑞:《五清集》,《四庫未收書輯刊》第5輯,冊18(據明刻本影印)
172. 明.亢思謙:《慎修堂集》,《四庫未收書輯刊》第5輯,冊21(據明萬曆詹思虞刻本影印)
173. 明.王祖嫡:《師竹堂集》,《四庫未收書輯刊》第5輯,冊23(據明天啟刻本影印)
174. 明.梅之煥:《梅中丞遺稿》,《四庫未收書輯刊》第5輯,冊25(據清順治衛貞元刻本影印)
175. 明.李修吉:《理學邇言》,《四庫未收書輯刊》第6輯,冊12(據清馬嗣煜刻本影印)
176. 明.蔡獻臣:《清白堂稿》,《四庫未收書輯刊》第6輯,冊22(據明崇禎刻本影印)
177. 明.金鉉:《金忠節公文集》,《四庫未收書輯刊》第6輯,冊26(據清初刻本影印)
178. 明.左懋第:《蘿石山房文鈔》,《四庫未收書輯刊》第6輯,冊26(據清乾隆四十六年左堯勳刻本影印)
179. 明.張師繹:《月鹿堂文集》,《四庫未收書輯刊》第6輯,冊30(據清道光六年蝶花樓刻本影印)
180. 明.馮雲驤:《約齋文集》,《四庫未收書輯刊》第7輯,冊23(據清順治刻本影印)
181. 明.馬一龍:《玉華子游藝集》,《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集部,冊108(據明萬曆三十二年馬震伯馬巽翰等刻本影印)
182. 明.豐坊:《萬卷樓遺集》,《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集部,冊109(據明萬曆四十五年豐建刻本影印)
183. 明.薛甲:《畏齋薛先生藝文類稿》,《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集部,冊110(據明隆慶刻本影印)
184. 明.彭華:《彭文思公文集》,《明人文集叢刊》第一期,冊11(臺北:文海出版社據明弘治十六年安福彭氏刊本影印,1970年)
185. 明.馮琦:《北海集》,《明人文集叢刊》第一期,冊26(據明弘治十六年據安福彭氏刊本影印)
186. 明.李廷機:《李文節集》,《明人文集叢刊》第一期,冊28(據明崇禎間刊本影印)
187. 明.梁寅:《梁石門集》,《元人文集珍本叢刊》,冊8(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清光緒十五年新喻知縣鍾體志重刊本影印,1985年)
188. 明.倪岳:《青谿漫稿》,《叢書集成續編》,冊139(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武林往哲遺著(嘉惠堂重琱)本影印,1989年)
189. 明.張自烈:《芑山文集》,《叢書集成續編》,冊188(據豫章叢書(乙卯冬月刊于南昌退廬)本影印)
190. 明.李長祥:《天問閣文集》,《叢書集成續編》,冊189(據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齊叢書本影印)
191. 明.黃道周:《黃漳浦集》,《叢書集成三編》,冊52–53(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清道光間刊本影印,1996年)
192. 明.唐順之:《唐荊川文集》,《四部叢刊正編》,冊76(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上海涵芬樓藏明萬曆刊本影印,1979年)
193. 明.唐順之:《唐荊川文集》(臺北國家圖書館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明嘉靖二十八年無錫安如石編刊本掃描)
194. 明.錢謙益:《牧齋初學集》,《四部叢刊正編》,冊78–79(據上海涵芬樓影印崇禎癸未刊本影印)
195. 明.錢謙益:《錢牧齋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196. 明.王鴻儒:《文莊凝齋集》(臺北國家圖書館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明嘉靖十二年廬州刊本掃描)
197. 明.郭子章:《蠙衣生蜀草》(臺北國家圖書館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藍格舊鈔本掃描)
198. 明.黃綰:《石龍集》(臺北國家圖書館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明嘉靖間原刊本掃描)
199. 明.萬衣:《草禺子》(臺北國家圖書館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明萬曆四十五年刊本掃描)
200. 明.莊天合:《莊學士集》(臺北國家圖書館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明博古堂刊本掃描)
201. 明.盧格:《荷亭文集》(臺北國家圖書館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明崇禎十三年盧叔惠刊本掃描)
202. 明.李光縉:《景璧集》(臺北國家圖書館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明崇禎十年溫陵諸葛羲刊本掃描)
203. 明.程可中:《程仲權先生集》(臺北國家圖書館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明新都程氏家刊本掃描)
204. 明.孔貞運:《敬事草》(臺北國家圖書館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明崇禎間原刊本掃描)
205. 明.劉基:《劉文成公全集》(臺北國家圖書館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明啟禎間仁和燕如鳳校刊本掃描)
206. 明.楊夢袞:《岱宗小稿》(臺北國家圖書館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明萬曆間刊本掃描)
207. 明.項喬:《甌東文錄》(臺北國家圖書館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明嘉靖三十一年刊後代修補本掃描)
208. 明.李貴:《浣所李公文集》(臺北國家圖書館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明萬曆十年湖廣刊本掃描)
209. 明.王彝:《媯蜼子集》(臺北國家圖書館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明鈔本掃描)
210. 明.廖道南:《玄素子集》(臺北國家圖書館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明嘉靖十五年至二十二年刊本掃描)
211. 明.楊璿:《楊宜閒文集》(臺北國家圖書館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明弘治元年無錫楊氏家刊本掃描)
212. 明.傅汝舟:《傅山人集》(臺北國家圖書館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明萬曆間原刊本掃描)
213. 明.南軒:《渭上稿》(臺北國家圖書館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明萬曆十六年關中南氏家刊本掃描)
214. 明.林大春:《井丹先生集》(臺北國家圖書館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明萬曆十九年潮陽林氏家刊本掃描)
215. 明.袁黃:《袁了凡先生兩行齋集》(臺北國家圖書館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明天啟四年嘉興袁氏家刊本掃描)
216. 明.周復俊:《涇林集》(臺北國家圖書館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明嘉靖間張文柱校刊本掃描)
217. 明.許國:《許文穆公全集》(臺北國家圖書館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明天啟五年新安許氏畹香堂刊本掃描)
218. 明.費宏:《太保費文憲公摘稿》(臺北國家圖書館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明嘉靖三十四年江西巡按吳遵之刊本掃描)
219. 明.宋濂:《潛溪先生集》(臺北國家圖書館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據館藏明嘉靖癸卯二十二年成都知府傅應祥刊本掃描)
220. 明.黃輝:《黃太史怡春堂藏稿》(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尊經閣文庫藏明天啟年刊本影印)
221. 明.王宇:《烏衣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天啟四年刊本影印)
222. 明.楊應詔:《天游山人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刊本影印)
223. 明.沈演:《止止齋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尊經閣文庫藏明崇禎六年刊本影印)
224. 明.張新:《白堽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刊本影印)
225. 明.周子義:《交翠軒佚稿》(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刊本影印)
226. 明.王材:《念初堂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清雍正五年刊本影印)
227. 明.陳繼:《怡菴文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清乾隆十八年刊本影印)
228. 明.汪必東:《南雋集文類》(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嘉靖三十年序刊本影印)
229. 明.張維樞:《澹然齋小草》(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萬曆四十三年序刊本影印)
230. 明.張維機:《清署小草》(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崇禎四年刊本影印)
231. 明.吳玄:《眾妙齋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天啟間序刊本影印)
232. 明.朱由鑿:《惠園睿製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弘治一十四年序刊本影印)
233. 明.翁吉鼎:《榷倀小品》(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崇禎六年刊本影印)
234. 明.劉孔當:《劉喜聞先生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萬曆三十九年陳邦瞻校刊本影印)
235. 明.韓錫:《韓子》(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崇禎七年刊本影印)
236. 明.秦懋德:《淮海吏隱稿》(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萬曆十六年序刊本影印)
237. 明.鄧宗齡:《吹劍齋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尊經閣文庫藏明刊本影印)
238. 明.曹學佺:《石倉全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刊本影印)
239. 明.張萱:《西園存稿》(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清康熙四年序刊本影印)
240. 明.陳道潛:《淇園編》(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尊經閣文庫藏清康熙九年陳氏家刊本影印)
241. 明.曾同亨:《泉湖山房稿》(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刊本影印)
242. 明.熊人霖:《熊山文選》(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刊本影印)
243. 明.萬廷言:《學易齋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尊經閣文庫藏明萬曆年刊本影印)
244. 明.周如磐:《澹志齋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萬曆四十七年序戴惟孝刊本影印)
245. 明.何喬遠:《鏡山全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崇禎十四年序刊本影印)
246. 明.段為袞:《搶榆館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萬曆四十七年序刊本影印)
247. 明.黃汝良:《河干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天啟四年序刊本影印)
指導教授 岑溢成(Yat-shing Sham) 審核日期 2012-7-3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