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6730500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7 、訪客IP:3.136.154.103
姓名 丘尚英(shang-ying cio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桃園縣「南北輪政」對地方政治發展影響─以中壢為例
(Taoyuan rule by the north and south in turn influence political development-for example chung-li)
相關論文
★ 從美學經濟觀點析論客家偶像劇★ 國民小學客語教學評估之研究-以苗栗縣客語生活學校為例
★ 苗栗縣社區大學客家文化課程推動成效之研究★ 客家文化古蹟與地方行銷策略之研究-以桃園縣大溪鎮為例
★ 台灣客家族群「語言權」保障之研究—以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為例★ 金廣福文教基金會參與客家地區社區營造之研究
★ 桃園縣新屋鄉客家文化創意產業行銷策略之研究★ 九二一重建地區文化產業政策對居民認同之影響--以新社客家社區為例
★ 台灣客家餐廳營運模式與樂活風格初探─以台北市、台北縣、台中市為例★ 美濃文化產業發展之行銷策略
★ 以公私協力推動客家文化發展之研究— 平鎮客家書院之經驗★ 客家社區非營利組織治理原則之研究:以新竹縣某協會為例
★ 客家地區學童家庭金錢教養與金錢態度之研究-以桃園縣觀音國小為例★ 客語生活學校與社區組織協力治理之研究-以桃園縣中平國小布馬陣活動為例
★ 桃園縣國小推動客語生活學校計畫之成效-政策行銷的角度★ 非營利組織推動客家社區營造之研究—以東勢庄文化協會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桃園縣政治發展在「南北輪政」協議影響後,從1951年後,桃園縣的地方政治發展和縣長、議長選舉,都在協議影響下形成,一直到1997年,發生「桃園縣長公館血案」後,民進黨籍的呂秀蓮參與補選當選後,此一協議才告一段落。
這項協議對桃園客家地區地方政治發展產生那些影響?「輪政」又對桃園客家地區的政治發展產生那些影響?希望利用質性的深入訪談、觀察、文獻及次級資料等,了解協議的形成條件和造成地方發展的影響。
晚近,針對桃園地區政治發展研究較少,大都是以語言、歷史及地理環境來研討桃園縣南北及閩客問題,顯少就地方發展來討論。筆者利用相關資料、文獻,將「南北輪政」協議時的背景,從族群人口比例、政治環境及歷史發展來驗證,形成協議的條件,隨後也提出對中壢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等受到影響發展情形,讓這對客家地區發展影響協議,一一被解析和了解。
最重要是中壢地區的派系和地方政治發展與客家族群之間關係與整體發展關連,希望利用恩庇待從及社會網絡理論,分析地方派系本質、發展,用微觀方式來觀察中壢地區的地方政治發展。
摘要(英) Under influence of agreement of rule by the north and south in turn, since 1951, local political development and elections of magistrates and council presidents were made under such agreement. The agreement did not come to an end until DPP Annette Lu won the re-election in 1997 after murder at Taoyuan Magistrate Residence.
What are the impacts of the agreement on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Hakka area in Taoyuan? How did rule in turn affect the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Hakka area in Taoyuan? The researcher intends to understand the background of the agreement and the influence with in-depth interviews, observation, literature and secondary information.
There have been few studies on politics in Taoyuan recently. Most of the papers discussed language, history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n the south and north as well as people from southern Fujian in Taoyuan. Few papers discussed local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er testifies the background of rule by the north and south in turn with data and information from ratio of people, political environment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at led to the agreement. Development of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in Zhongli affected was also explored to analyze and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agreement on development in Hakka area.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relation between political fractions and local development in Zhongli and Hakka people and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Nature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political fractions is analyzed with Patron-Client theory and social network theory to observe local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Zhongli with microcosmic views.
關鍵字(中) ★ 輪政
★ 客家地區
★ 派系
★ 恩庇待從
★ 社會網絡
關鍵字(英) ★ rule turn
★ hakka field
★ faction
★ partron-client
★ social network
論文目次 目錄
摘 要 ………………………………………………… I
英文摘要 ………………………………………………… III
謝 辭 ………………………………………………… IV
表目錄 ………………………………………………… IX
圖目錄 …………………………………………………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名詞釋義……………………………………… 9
第三節 研究架構、流程與方法……………………… 2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9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探討………………… 37
第一節 恩庇侍從理論………………………………… 37
第二節 社會網絡理論………………………………… 40
第三節 相關文獻探討分析…………………………… 44
第三章 桃園地區「南北輪政」之形成………… 53
第一節 桃園地方自治歷史發展……………………… 53
第二節 「南北輪政」背景分析、運作及發展………… 63
第三節 「南北輪政」與客家族群…………………… 74
第四章 「南北輪政」與地方派系……………… 83
第一節 「南北輪政」桃園縣地方政治發展………… 84
第二節 「南北輪政」桃園縣地方派系特質與結構… 92
第三節 「南北輪政」客家派系之發展……………… 105
第五章 「南北輪政」與中壢發展關係………… 121
第一節 派系與地方發展……………………………… 121
第二節 「南北輪政」下,中壢政治與經濟發展……… 136
第三節 「南北輪政」下、中壢社會與文化發展……… 14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61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6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69
參考書目 ………………………………………………… 175
附錄 ………………………………………………… 186
附錄1 立法委員朱鳳芝競選總部架構圖…………… 186
附錄2 立法委員張昌財競選總部架構圖…………… 187
附錄3-1 訪談邀請函…………………………………… 188
附錄3-2 訪談稿………………………………………… 189
附錄3-3 訪談名單……………………………………… 191
附錄4 中壢市長第九屆選舉各候選人得票表……… 193
附錄5 桃園縣第十一屆(1986-1990年)縣議員一覽表…………………………………………… 195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王東(1998)。客家學導論。台北:南天。
王東(2005)。客家研究的新視野。客家文化研究通訊,7,169-183。
王世慶(1994)。清代台灣社會經濟。台北:聯經出版社。
王振寰(1996)。誰統治台灣?。台北:巨流出版社。
王宏仁(2008)。跨戒:流動與堅持的台灣社會。台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尹章義(2003)。台灣開發史研究。台北:聯經出版社。
丘昌泰、蕭新煌( 2007)。客家族群與在地社會─台灣與全球的經驗。台北:智勝文化事業。
丘昌泰(2006)。台灣客家族群的自我隱形化行為:顯性與隱性客家人的語言使用與族群認同。客家研究,1,45-96。
丘昌泰等(2006)。2004年桃竹苗地區客家族群的社會文化調查報告。客家研究,1,183-209。
江明修(2008)。第三部門與政府:跨部門治理。台北:智勝文化事業。
台灣省諮議會(2005)。台灣省參議會、臨時省議會暨省議會時期口述歷史訪談:吳伯雄訪談錄。台中縣:台灣省諮議會。
何來美(1997)。劉黃演義。台北,台灣書店。
房學嘉(1996)。客家源流探奧。台北,武陵出版社。
林玉茹(2000)。清代竹塹地區的在地商人及其活動網路。台北:聯經出版社。
林再復(1990)。台灣開發史。台北:三民書局。
林祐聖、葉欣茹譯(林南著)(2004)。社會資本。台北:弘智文化。
柯志明(2001)。番頭家:清代台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台北: 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
柯志明(主編)(2002)。台灣社會學。台北:群學出版社。
李筱峰(1986)。台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台北:自立晚報社主化出版部。
李筱峰(1986)。知識分子與政治革新運動。中國論壇,265,68-92。
吳文程(1995)。臺灣政治轉型理論的分析架構的探討。東吳政治學報,4,135-183。
邱彥貴、吳中杰(2001)。台灣客家地圖。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花松村(1996)。台灣鄉土全誌。台北:中一出版社。
林金宏(2005)。地方幫派與地方派系互動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台中縣。
金耀基(1992)。關係和網絡的建構:一個社會學的詮釋。二十一世紀雙月刊,12,64-85。
施正鋒(2006)。台灣客家族群政治與政策。台北:翰蘆出版公司。
施正鋒(1998)。當代政治分析。台北:前衛出版社。
施添福(1993)。台灣聚落研究及其史料分析。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施添福(2003)。客家研究:族群關係的再思考。客家文化研究通訊,6,45-50。
胡佛(1998)。政治參與與選舉行為。台北:三民書局。
洪敏麟(1984)。台灣舊地名之沿革。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雨青(1985)。客家人尋(根)。台北:武陵出版社。
紀俊臣(1996)。地方政治轉型與國家發展。研考雙月刊, 20,1,48-59。
高迪理(1991)。社會支持體系概念之架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54,24-32。
徐正光(2002)。台灣客家族群史─社會篇。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徐正光(2000)。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論文集─歷史與社會經濟。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
徐正光(2007)。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行政院客委會。
徐正光(2000)。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論文集─聚落、宗族與族群關係。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
徐正光(1991)。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客家社會與文化。台北:正中書局。
徐崇德(1963)。桃園縣志。桃園縣:桃園縣文獻會。
徐偉閔(2005)。以急水鄉為例選舉與地方派系關係之研究─新竹縣的個案分析(2000-2005),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徐芳玉(2001)。地方派系對選舉影響之研究─以苗栗個案分析為例(1991-2000年),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許新枝(1969)。桃園縣志修訂。桃園縣:桃園縣文獻會。
許介麟(1996)。戰後台灣史話。台北:文英堂出版社。
許信良(1995)。台灣社會力的分析。台北:許信良總統選舉後援會。黃應貴(2007)。族群、文化與區域體系。客家文化研究通訊,9,111-113。
黃懷德(2001)。台灣地方派系之研究─以關係網絡的特質來探討戰後地方派系之演變,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台中縣。
陳宗盈、連詠心(譯)(2007)多文化主義與全球社會。台北:韋伯文化。
陳支平(1998)。客家源流新論。台北:台原出版社。
陳怡如(2002)。政黨競爭與地方派系轉型之研究─以台北縣中和市的個案分析(1985-2002),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張茂桂(1993)。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
張茂桂(1989)。八0年代臺灣社會運動風潮與政治轉化。國家政策季刊,1,52-59。
張炎憲、李筱峰與戴寶村(1996)。台灣史論文精選。台北:玉山出版社。
張維安(2000)。台灣客家族群史─產經篇。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張維安(2006)。台灣客家企業家探索:客家族群因素與金錢的運用。客家研究。1,2,43-73。
程大學(1978)。台灣開發史。台中市: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盛清沂(1981)。新竹、桃園、苗栗三縣地區開闢史(上)。台灣文獻,31,4。
盛清沂(1981)。新竹、桃園、苗栗三縣地區開闢史(下)。台灣文獻,32,1。
彭懷恩(2007)。政治學辭典。台北:風雲論壇。
彭懷恩(1997)。台灣政治文化的剖析。台北:風雲論壇。
彭啟原(2002)。台灣客庄影像。台中:台灣省政府。
楊彥杰(2000)。荷據時代台灣史。台北:聯經出版社。
葉至誠、葉立誠(2007)。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
游振明(2000)。當客家遇到福佬:中壢地區的社會變遷研究(1684--1920)。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中壢市。
陳明通(2001)。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新自然主義出版社。
陳明通、鄭永年(1998)。兩岸基層選舉與政治社會變遷─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台北:月旦出版社。
陳培桂(1993)。淡水廳志。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陳紹馨(1970)。台灣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台北,聯經出版社。
陳東升、陳瑞容。跨族群政治討論網絡的形成及其影響。台灣社會學,4,119-157。
陳雪玉(2003)。桃園閩客族群與地方政治關係的歷史探討(1950-1996),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中壢市。
陳家聲、戴士嫻(2007)。創業家社會網絡行為之質性研究。創業管理研究,4,1-24
詹嘉雯(2006)。中壢事件與台灣政治轉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中壢市。
廖忠俊(2001)。台灣地方派系及其主要領導人物。台北:允晨圖書。
廖忠俊(1997)。台灣地方派系的形成發展與特質。台北:允晨圖書。
蔡春木(2002)。地方派系對府會關係之影響─以台中縣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台中縣。
蔡榮祥(1995)。論地方派系椿腳的政治支持與選舉動員,東吳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縣。
蔡明惠(1998)。台灣鄉派系與政治變遷。台北:洪葉出版社。
蔡吉源(1993)。台灣政治經濟評論選─公共選擇與政經決策。
台北:天一圖書公司。
鄭宇純(2008)。桃園縣地方權力結構與教育治理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鄭永堂(2002)。新竹縣政黨與派系的互動之研究─以1993年以後的選舉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趙永茂(2002)。台灣客家族群政治與政策。台北:翰蘆出版公司。
謝重光(1999)。客家源流新探。台北:武陵出版社。
謝瑞明(2002)。地方派系對地方政治影響─以桃園縣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劉還月(2000)。台灣的客家人。台北,常民文化出版社。
劉還月(1993)。台灣客家人新論。台北。台原出版社。
劉還月(1999)。台灣的客家族群與信仰。台北,常民文化出版社。
劉進慶(2001)。台灣戰後經濟分析。台北:人間出版社。
潘 英(2000)。台灣拓殖史及其族姓分佈研究。台北:南天出版社。
潘淑滿(2001)。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蘇碩斌.鄭陸霖譯(片桐新自、永井良知與山本雄二著),2008,基礎社會學。台北:群學出版社。
戴寶村(2000)。細說從前懷舊時。桃園縣:桃園縣文化中心。
戴寶村(2000)。說古道今話桃園。桃園縣:桃園縣文化中心。
簡烱仁(1995)。台灣開發與族群。台北:前衛出版社。
蕭新煌(2001)。台灣客家族群史─政治篇。南投縣: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蕭新煌(2003)。客家研究的本土化與全球化。客家文化研究通訊,6,41-44。
羅香林(1992)。客家研究導論。台北:南天書局。
羅烈師(2002)。歷史、記憶與族群:1786年冬季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客家文化研究通訊,7,211-219。
謝重光(1999)。海峽兩岸的客家人。台北:幼獅。
桃園縣選委會(2000)。桃園縣選舉公報,45-55。桃園縣:桃園縣選委會。
謝小韞(2002)。人與地學訊,1-50,38-12,58-15。桃園:文化局。
顧忠華(2005)。解讀社會力:台灣的學習社會與公民社會。台北:左岸文化。
內政部中央選委會資料庫(1998)。中壢市長選舉各里得票概況。2008年2月25日,擷取自 http://210.69.23.140/vote32.asp?pass1=H1998A620302040302
桃縣議會網頁(1990)。桃園縣第11屆中壢地區縣議員一覽表。2008年10月15日,擷取自http://www.tycc.gov.tw/index.php
中壢戶政事務所網站(2007),中壢地區民國40至民國69年人口表。2008年12月20日,擷取自 ttp://www.chungli.gov.tw/population/popuhistory.html
桃園縣政府(2007),桃園縣各屆縣長一覽表。2008年11月15日,擷取自 http://2005multielection.nat.gov.tw/zh-tw/C/count/s30300.html
桃縣議會網頁(2008)。桃園縣各屆正、副議長一覽表。2009年1月15日,擷取自http://www.tycc.gov.tw/index.php
二英文書目
Anagnoson,J.Theodore 1980 “Politics in Distribution of Federal Grants: The Case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dminstration”in Barry S.Rundquist(ed),Political Benefits .MA:Lexington Books.
Alder,E.Scott and John S. Lapinski 1997 “Demand-Side Theory and Congressional Committee Composition:A Constituency Characteristics Appoach”American Jouamal of Political Science 41(3):895-918.
Bayley ,David H,1966“The Effect of corruption in a Developing Nation”Western Political Quarterly ,XIX,4(December), pp.719-32.
Boorman,Howard L,ed,1967.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Republican China ”Vol.1-3.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Belloni.Frank P. and Dennis C Bell(eds),1978“faction Politices political parties and fac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Santa Barbara ” American California: Clio Press.
Cox,Gary W,and Timothy N.Tutt 1984 “Universalism and Allocative Decision Making in the LosAngles County Board of Supervisors,”Journal of Politics.46:546-555.
Chao,Yung-mau,1989“Local Politics on Taiwan: continuity and        Change ”Paper presented to the internation Symposium held in Tufts University U.S.A . December 8-10.
Levine,Daniel H, 1988, “Paradigm Lost:Dependence to Democracy”,World Politices ,Vol.40,No.3:377-94
Lasswell, Harold D 1958. “Politics :who gets what ,when how ? ”New York :TheWorld Publishing CO.
指導教授 江明修 審核日期 2009-6-2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