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7120500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3 、訪客IP:18.221.146.223
姓名 張瑋哲(Wei-che Ch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聖經報》初期發展之研究(1913-1923)
(A study of The Bible Magazine, (1913-1923))
相關論文
★ 俞正燮婦女思想之研究★ 石達開與太平天國之研究(1831-1863)
★ 《民報》歷史觀之研究★ 太平天國婦女地位之研究
★ 論蔣李內爭與國共內戰之挫敗(1945-1949)★ 明末樞輔孫承宗之研究
★ 《大公報》在國共內戰初期立場之研究(1945.12-1947.1)★ 葉公超與中華民國外交(1949-1961)
★ 國共內戰之書寫—以《巨流河》等五本文藝作品為例★ 石門水庫教會之研究
★ 兩岸基督教詩歌創作之探討—以天韻合唱團及呂小敏為例★ 雍正能臣李衛之研究
★ 清世祖理漢政策(1651-1661)★ 清代徽州鹽商子弟教育研究(1644~1840)
★ 三元宰相--商輅之研究★ 賢媛之冠-商景蘭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聖經報》是宣道會傳教士翟輔民所創辦之中文刊物,內容針對傳道者與平信徒信仰造就為編輯的核心目標。相較清末民初以來的教會刊物,宣道書局採取截然不同的角度編輯,以舊約、新約解經為內容,也在內文中顯露基要主義色彩。民初神學書籍市場狹窄的時代,《聖經報》採取截然不同的發展策略。其編輯策略,非但未令該刊面臨銷售危機,反而隨著時間的發展,銷售量漸漸擴大,成為宣道書局的主要聖經期刊。該刊的創立,也成為宣道會在中國傳教的後盾,且跨越廣西的地理限制,將基要主義的神學信念帶到其閱讀群眾中。因此,本文欲針對《聖經報》內容進行檢視,呈現該份刊物與時代的互動,並分析該刊中呈現的基要主義特質。
摘要(英) The Bible Magazine was a magazine published by The South China Alliance Press, it fund by Robert A. Jaffray, a missioner of Christian and Missionary Alliance (Also called C&MA, a missionary organization funded by A. B. Simpson ). For church publication in China this magazine shown the theological characteristic about the fundamentalism and Premillennialism. Comparing to another church publication service, The Bible Magazine’s editor showing his special interest in Premillennialison, and defended the truth of Bible during the Liberal Theology rising in China. The goal of this published magazine was “Be Bible study helper for laymen and pastor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ible Magazine, it influenced pastors and Seminary Students. This research analyze the article in magazine, and focus on its development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13 to 1923, and show the characteristic about the publication of The Bible Magazine.
關鍵字(中) ★ 《聖經報》
★ 翟輔民
★ 宣道書局
★ 基督教文字事業
★ 宣道會
關鍵字(英) ★ The Bible Magazine
★ Robert Alexander Jaffray
★ Christian and Missionary Alliance
★ The South China Alliance Press
★ Christian Publication
論文目次 目錄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 2
第三節 資料運用與研究方法 6
第一章 二十世紀初期宣道會在中國的發展 9
第一節 義和團事件前的宣道會(1880- 1900) 10
一、 庚子事件的衝擊 10
二、 宣道會初期入華歷程 11
三、 梧州宣道會的奠基 14
第二節 義和團事件後宣道會的重建(1901-1910) 15
一、 宣道會重整的開始: 15
二、 宣道會在中國南部的成長 16
三、 宣道會傳教事業的發展特色 17
小結 19
第二章 《聖經報》草創時期的發展(1913-1915) 20
第一節 民初宣道會概況 20
一、 民國初年的教務發展 20
二、 廣西宣道會的發展與傳教策略 22
三、 發展的成果 26
第二節 辦報初期的發展 29
一、 創辦動機 29
二、 翟輔民 31
三、 刊物發行概況 32
四、 初期參與撰文者 35
第三節 初期的編輯主題 37
一、 經典「解經」的初始 37
二、 信仰知識的「答問」 41
三、 傳道者的「講臺」記錄 42
四、 「喻道」式的傳教信息 46
第四節 基要主義立場的奠定 48
一、 《聖經》本位的觀念 48
二、 時代主義特色的展現 49
三、 宣道會特色的基要信仰 51
小結 52
第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影響(1916-1919) 53
第一節 宣道會在中國的新發展 53
一、 社會環境的變化 53
二、 教會出版界的發展趨勢 57
三、 逐漸成長的《聖經報》 60
第二節 刊物內容的轉變 62
一、 傳教士「解經」 63
二、 「講臺」證道的變化 67
三、 「喻道」式傳教的內容變化 71
四、 長期連載的〈聖經學〉 73
五、 華人稿件的增加 75
第三節 神學議題的聚焦與轉變 77
一、 對於「新神學」的回應 77
二、 時代主義的影響 79
三、 神學議題的關懷 81
小結 81
第四章 1920年代初期的挑戰(1920-1923) 83
第一節 民族主義與非基運動的挑戰 83
一、 非基督教運動的挑戰 83
二、 教會對非基運動的回應 87
三、 宣道書局文字事業的變化 88
第二節 奮興運動的影響 90
一、 古約翰的奮興運動 91
二、 奮興運動的信仰信息 92
三、 古約翰的聖經觀 95
第三節 《聖經報》的處境與回應 96
一、 《聖經報》內的華籍撰文者 97
二、 「談助」的發展 101
三、 非基督教運動的挑戰與回應 104
小結 107
結論 108
徵引書目 111
參考文獻 徵引書目
一、 中文
(一) 史料
《中華基督教會年鑑》,第一冊。上海:中華續行委辦會,1914年。
陳春生,〈基督教對於時局最近之概論〉,頁10-14。
羅炳生,吳季穆,〈中國現今佈道情形之概要〉,頁51-53。
《中華基督教會年鑑》,第二冊。上海:中華續行委辦會,1915年。
王正廷,〈本年度中國大事述略〉,頁1-7。
范 褘,〈教會報業之進步〉,頁229-235。
《中華基督教會年鑑》,第三冊。上海:中華續行委辦會,1916年。
王正廷,〈本年度中國大事述略〉,書壹,頁華1-6。
季理斐,〈歐戰與在華宣教事業之影響〉,書壹,頁華55-58。
柯向榮,張崇德,〈大英聖書公會〉,書肆,頁委104-109。
瑞思義,〈聖教書報之概況〉,書肆,頁委96-99。
翟輔民,〈宣道會〉,書貳,頁續109-112。
《中華基督教會年鑑》,第四冊。上海:中華續行委辦會,1917年。
余日章,〈本年中國大事概論〉書壹,頁1-5。
徐劍魔,〈廣西教會〉,書貳,頁88-91。
雷振華,〈教會出版各書之調查〉,書伍,頁147-149。
《中華基督教會年鑑》,第五冊。上海:廣學會,1918年。
〈教務日記〉,書壹,頁35-70。
來會理,〈基督教書報公會〉,書陸,頁162-166。
范 褘,〈本年中國大事概論〉,書壹,頁1-6。
陳春生,〈本年教會大事概論〉,書壹,頁6-15。
《中華基督教會年鑑》,第六冊。上海:中華續行委辦會,1921年。
張文開,〈教會與新思潮〉,書捌,頁134-140。
陳金鏞,〈教會報紙的進步〉,書捌,頁130-133。
《中華基督教會年鑑》,第八冊。上海: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1925年。
胡貽穀,〈基督教文字機關概況〉,頁136-138。
鍾可託,〈中國教會概況〉,頁8-15。
《中華基督教會年鑑》,第九冊。上海: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1927年。
聶文滙,〈非基督教文字索引續編〉,頁98-118。
《聖經報》(梧州),1913-1923。
第一冊,1913年1月。
〈聖經報啟事〉,頁2-3。
李救普,〈忍受苦難〉,頁37-38。
───,〈基督再臨為信徒之希望〉,頁60-66。
翟輔民,〈答問〉,頁51-?(後有脫頁)。
───,〈舊約聖經畧論〉,頁13-18。
第二冊,1913年4月。
李秀甫,〈切勿離主〉,頁59。
葉道勝,〈拿旦業歸主〉,頁19-24。
翟輔民,〈出伊及記之訓誨〉,頁39-50。
───,〈創世紀一覽表畧論〉,頁25-26。
第三冊,1913年7月。
〈聖經報啟事〉,頁3-4。
第五冊,1914年1月。
穆 德,〈晨更說〉,頁7-14。
羅聖愛,〈何謂感於聖靈之祈禱〉,頁19-24。
第六冊,1914年4月。
翟輔民,〈答問〉,頁70-83。
第七冊,1914年7月。
〈聖經報啟事〉,頁2-3。
翟輔民,〈問答〉,頁63-65。
───,〈愛人過於愛己之譬〉,頁61-63。
───,〈續論利未記之教誨〉,頁32-46。
第十冊,1915年4月。
丁義華,〈說明聖經內載主來之緊要問題〉,頁6-12。
戴衛仁,〈耶穌言行錄〉,頁76-87。
第十一冊,1915年7月。
〈聖經報啟事〉,頁2。
毛順理,〈約書亞之歷史〉,頁12-17。
羅靜濤,〈為眾任罪〉,頁89。
第十二冊,1915年10月。
丁義華,〈論耶穌第二次復來與教會之關係〉,頁11-17。
陳金鏞,〈對於傳道者之忠告〉,頁7-10。
翟輔民,〈民數記略解‧四續〉,頁37-48。
───,〈論偽基督〉,頁80-89。
第十三冊,1916年1月。
〈聖經報啟事〉,頁2-4。
王佐華,〈啟示錄之研究〉,頁74-82。
安汝慈,〈祈禱與佈道〉,頁7-23。
茍樂天述,艾自新譯,〈聖經學〉,頁62-65。
第十四冊,1916年4月。
袁潤甫,〈安爾心我也勿懼〉,頁15-19。
翟輔民,〈民數記略解‧六續〉,頁21-36。
第十五冊,1916年7月。
尹梓琴,〈人壽燕梳〉,頁83-84。
───,〈帆船上灘〉,頁85-86。
───,〈避難之所〉,頁86-87。
王佐華,〈末期尚未至〉,頁20-27。
明 安,〈教會居安思危論〉,頁14-20。
茍樂天述,艾自新譯,〈聖經學‧二續〉,頁53-56。
第十六冊,1916年10月。
尹梓琴,〈書法模範〉,頁87-88。
───,〈解經問題之研究談〉,頁7-13。
第十七冊,1917年1月。
〈聖經報啟事〉,頁2-5。
翟輔民,〈羅馬人書畧解‧十續〉,頁55-64。
第十八冊,1917年3月。
明 安,〈星期大佈道之根本論〉,頁7-17。
翟輔民,〈民數記略解‧十續〉,頁23-27。
第十九冊,1917年5月。
翟輔民,〈但以理書略解‧二續〉,頁31-42。
劉漢公,〈雙槳撐船〉,頁84。
第二十冊,1917年7月。
陳金鏞,〈儆醒〉,頁7-12。
第廿一冊,1917年9月。
曾紹賢,〈起而偕行〉,頁17-20。
第廿二冊,1917年11月。
翟輔民,〈聖經學‧九續〉,頁53-58。
第廿三冊,1918年1月。
徐劍魔,〈基督教理一神主義非多神主義亦非無神主義〉,頁7-13。
第廿四冊,1918年3月。
徐劍魔,〈基督教理救世主義非棄世主義〉,頁15-18。
曾紹賢,〈德律風〉,頁74。
馮作礪,〈各種異端誘惑如同風波簸盪信徒應當卓立不搖論〉,頁14-15。
翟輔民,〈民數記略解‧十六續〉,頁19-31。
───,〈但以理書略解‧七續〉,頁33-43。
第廿五冊,1918年5月。
李志明,〈基督再臨與現代信徒〉,頁12-16。
翟輔民,〈但以理書略解‧八續〉,頁27-38。
───,〈聖經學‧十二續〉,頁43-44。
第廿六冊,1918年7月。
李志明,〈基督再臨與現代信徒‧續前〉,頁12-15。
曾紹賢,〈體變化變〉,頁69。
第廿八冊,1918年11月。
翟輔民,〈民數記略解‧二十續〉,頁19-29。
第廿九冊,1919年1月。
〈聖經報啟事〉,頁2-5。
曾紹賢,〈新道理〉,頁7-11。
第三十一冊,1919年5月。
翟輔民,〈聖經學‧十八續〉,43-51。
第三十二冊,1919年7月。
翟輔民,〈民數記略解‧二十四續〉,頁7-13。
第三十四冊,1919年11月。
翟輔民,〈但以理書略解‧十七續〉,頁13-28。
第三十五冊,1920年1月。
朱慕光,〈道理論〉,頁35-37。
李救普,〈商人求珠〉,頁39-40。
南陽子,〈猶大賣主論〉,頁38。
翟輔民,〈聖經學‧二十二續〉,頁57-60。
盧德寬,〈插贓陷害〉,頁77。
第三十六冊,1920年3月。
古約翰,〈求上主奮興之功夫〉,頁49-52。
第三十七冊,1920年5月。
古約翰,〈除去心中之荒蕪〉,41-45。
徐劍魔,〈信徒宜具人格〉,頁54-57。
第四十冊,1920年11月。
徐劍魔,〈人需食物之故〉,頁74-75。
第四十一冊,1921年1月。
古約翰,〈信徒當祈禱〉,頁37-41。
何遜齋,〈論信〉,頁35-36。
李救普,〈指佞之奇〉,頁74。
盧德寬,〈祈禱得勝〉,頁77。
第四十二冊,1921年3月。
王希三,〈信徒對家庭之本分〉,頁37-49。
古約翰,〈當祈禱以求聖靈〉,頁54-57。
盧德寬,〈高麗教會之祈禱〉,頁66。
第四十六冊,1921年11月。
查先容,〈敬告各會信徒不宜習催眠術〉,頁70-71。
第四十七冊,1922年1月。
查先容,〈敬告各會信徒不宜習催眠術‧續〉,72-74。
第四十八冊,1922年3月。
古約翰,〈曾受聖靈否〉,頁42-45。
第四十九冊,1922年5月。
董景安,〈救國論〉,頁51-58。
廖柏林,〈我對於今日排教的樂觀〉,頁70-74。
第五十冊,1922年7月。
李救普,〈駁非宗教同盟〉,頁57-61。
第五十一冊,1922年9月。
李救普,〈駁非宗教同盟‧續〉,頁62-69。
第五十二冊,1922年11月。
王 載,〈上主救恩〉,頁54-56。
倪儆夫,〈今日之講臺〉,頁50-53。
第五十三冊,1923年1月。
古約翰,〈復興〉,頁44-45。
第五十五冊,1923年第3期。
倪儆夫,〈宣講基督〉,頁講臺7-8。
第五十七冊,1923年第5期。
古約翰,〈信徒讀經之要〉,頁35-37。
第六十冊,1923年第8期。
尹梓琴,〈論教會具體聯合之奧義〉,頁23-27。
《基督教全國大會報告書》。上海:協和書局,1922年。
(二) 專書
巴刻(J. I. Packer)著,周天和譯,《基要主義與神的道》。香港:證道出版社,
1969年。
王成勉,《文社的盛衰──二〇年代基督教本色化之個案研究》。臺北市:基督教
宇宙光出版社,1993年。
王治心,《中國基督教史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何凱立著,陳建明、王再興譯,《基督教在華出版事業》。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4年。
林榮洪,《王明道與中國教會》。香港:中國神學院,1982年。
林榮洪,《風潮中奮起的中國教會》。香港:天道書樓,1990年。
───,《中華神學五十年(1900-1949)》。香港:宣道出版社,1998年。
───,《屬靈神學──倪柝聲思想的研究》。香港:宣道書版社,2003年。
林證耶,《翟輔民傳》。香港:宣道書局,1962年。
姚西伊,《為真道爭辯──在華基督教新教傳教士基要主義運動(1920-1937)》。
香港:宣道出版社,2008年。
馬斯丹(George M. Marsden)著,宋繼杰譯,《解構基要主義與福音主義》。香港:
天道書樓,2004年。
梁家麟,《華人宣道會百年史》。香港:建道神學院,1998年。
───,《建道神學院百年史》。香港:建道神學院,1999年。
───,《華人傳道與奮興佈道家》。香港:建道神學院,2011年。
郭偉聯,《反對合一:賈玉銘、基要主義與合一運動的糾結》。香港:天道書樓,
2002年。
陳建明,《激揚文字、廣傳福音──近代基督教在華文字事工》。臺北市:宇宙光
全人關懷,2006年。
費正清(John K. Fairbank)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譯室譯,《劍橋中
國晚清史1800-1911》,上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
楊天宏,《基督教與民國知識份子》。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楊牧谷編譯,《當代神學辭典》上、下冊。臺北市:校園書房出版社,1997年。
葉仁昌,《五四以後的反對基督教運動:中國政教關係的解析》。臺北市:久大文
化,1992年。
趙中輝編著,《英漢神學名詞辭典》。臺北市:基督教改革宗翻譯社,1998年。
賴德烈(Kenneth S. Latourette)著,雷立柏、靜也、瞿旭彤、成靜譯,《基督教
在華傳教史》。香港:道風書社,2009年。
羅拔‧尼告洛(Robert L. Niklaus)等人著,許雲嫻、文逢參等人譯,《全然為主》。
香港:宣道出版社,1988年。
羅腓力,《宣道與中華──宣道會早期在華宣教史略》。香港:宣道出版社,1997
年。
顧衛民,《基督教與近代中國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三) 論文
呂實強,〈民初知識分子反基督教思想之分析〉,收入於《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反基
督教問題論文選集》,臺北:宇宙光全人關懷,2006年,頁117-157。
姚西伊,〈女性傳教士與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的聖潔復興運動〉,收入於姚西
伊,《為真道爭辯:在華基督新教傳教士》。香港:宣道出版社,2008
年,頁283-306。
查時傑,〈民國基督教會史(一)(1911-1917)〉,收入於《臺大歷史學報》,第8
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1981年12月,頁109-145。
───,〈民國基督教會史(三):非基運動與本色化運動時期(1922-1927)〉,
收入於《臺大歷史學報》,第10&11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
1984年12月,頁375-435。
黃彩蓮,〈二十世紀初廣西基督教文字事工──以浸信會、宣道會為例〉,發表於
第七屆近代中國基督教史研討會「基督教區域研究」會議論文,2011
年6月10-11日,頁1-10。
二、 外文
(一) 史料
Alliance Weekly: A Journal of Christian Life and Missions, New York, 1913-1921
Annual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Missionary Alliance, 1892-1894.
Christian and Missionary Alliance Annual Report of the Superintendent and Board of
Manager, 1897-1924.
(二) 專書
Fairbank, John K. ed., The Missionary Enterprise In China And America,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The Fundamentals: The Testimony to the Truth, Vol.1-15, Chicago: Testimony
Publishing Co., 1910-1915.
Yao, Kevin Xi-Yi, The Fundamentalist Movement Among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In
China, 1920-1937, Marylan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2003.
(三) 論文
Bates, M. Searle, ”The Theology of American Missionaries in China, 1900-1950,”
The Missionary Enterprise In China And America, John K. Fairbank ed.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pp.135-158.
Hutchison, William R., ”Modernism and Mission: The Liberal Search for an
Exportable Christianity, 1875-1935,” in: The Missionary Enterprise In
China And America,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pp.110-129.
指導教授 王成勉(Chen-Main Wang) 審核日期 2012-7-13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